『壹』 北京一中、國子監中學和二十一中怎麼樣
上述三個學校是安定門一帶有名的3個傳統學校,國子監,原來的143中,現在應該是只有初中。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學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學,其前身是北平私立崇實中學,創建於1865年,1952年改為現名。學校現有35個教學班,1600餘名學生,教職工150人,其中專職教師100餘人。
北京一中是一所老校、也是一所名校。校址在東城區鼓樓東大街寶鈔胡同。2001年2月被授予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學校銅牌。
『貳』 北京一中為什麼不出名
因為在外地與某某一中歷史、名氣相當的學校根本就沒有,
而北京與北京一中歷史、名氣不相上下的學校估計個位數都打不住,從解放前開始就出現了發展不同的表象,經過解放後50多年的發展,肯定會有一定差別。
北京市也不會因為是一中就會有特殊照顧,這點與外地不同。
示範校對學校的各種硬體設施、教師隊伍、軟體建設都有一定條件,估計一中有些條件達不到,或不如其他學校。北京一中是一所極爛的高中,東城區比一中還差的我只想得到177了,177收分還不如中專高。
它能叫一中純粹是因為校史長,是崇禎十七年(迫真)由滿清建立的學校。
『叄』 豐台一中的學校歷史
首經貿附中是一所五十九年歷史的老校,它建於1956年,原名北京八十八中學(1956——1958年),曾用名豐台中學(1959——1961年),從1962年起改名為北京市豐台區豐台第一中學,2014年9月1日更名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至今。隨著歷史的發展,學校的性質、任務、組織機構等也有相應的變化。1956——1972年,只開設初中,是一所普通初級中學,第一年全校只有七個教學班,約三百五十人,到1959年已經發展到二十三個班,一千人左右。在這十六年中,學校經歷了「文革」,期間革委會領導學生以連隊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初中畢業人才,為高一級的學校輸送人才。1973年開始,學校增設高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隸屬豐台教育局,正常情況下,每年教學班保持在二十個左右,學生約一千名;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為建設四化培養合格人才,至今我校已成為橋南地區唯一一所完全中學,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初、高中畢業生;1974年1月學校調出7個班學生,李秉國、李春芳、鄭雍庭等20名教師調出,成立豐台四中。這中間,1986年——1991年還設有金融職業高中,為豐台銀行培養金融人才,還設有體師班,為豐台小學培養合格的體育教師。隨著豐台教育發展的需要,2002年5月豐台四中又並入豐台一中,分兩址上課,2003年豐台四中師生全部合到一中校園上課。2007年4月18日北京鐵路五中並入豐台一中,豐台一中兩址辦學,原一中校址稱為東校,原鐵五和豐四中校園稱為西校,初中教學班20個教學班,高中8個教學班,學生近一千人,形成「大初中小高中」辦學格局。2008年12月25日豐台一中校辦廠(原四中校辦廠)搬遷到北京鐵四中校園,2009年區教委投資700萬在一中東校園建成綜合樓,同年西校師生全部遷回東校,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合並。2014年9月1日正式更名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 。
2、首經貿附中發展軌跡1956年8月建校 北京八十八中 初中1959年8月8日 北京豐台中學 初中1962年8月 北京市豐台區豐台第一中學 初中1972年2月 開始增設高中,形成完全中學1986年8月——1991年在完全中學基礎上,開辦金融班、體師班1974年1月學校調出7個班學生,李秉國、李春芳、鄭雍庭等20名教師調出,成立豐台四中。2002年5月 豐台四中並入豐台一中 完全中學2007年4月 北京鐵路五中並入豐台一中 完全中學2014年9月1日 更名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
『肆』 北京101高中是哪個學校
北京101中學排名如下:
2018年北京101中學排名
北京市101中學在2018年我國高中排行榜中位於第78名,於北京高中排名中穩居第5名,往年中考狀元總數為兩人。
北京市101中學詳細介紹
北京市一零一中辦校於1946年,那時候在河北張家口,稱為承德市立初中,後因國民政府三面大舉進攻河北張家口,與回民中學、女子學校全校師生撤出,並合拼為晉察冀邊區協同初中,隨後演化為華北地區育才中學,最終遷往北京市,與師大附中合拼,命名北師大附中二部。
最終遷於新址,命名為北京市一零一中學,原師大附中二部改成今日的北師大二附。北京市一零一中是我黨在老服創立並入遷北京市的唯一一所初中。1955年,院校命名為北京市一零一中,郭沬若朋友親筆寫書寫校址,並釋其意義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進一步。
北京一零一中學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高中示範校。
北京一零一中學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遺址,東臨清華大學,南接北京大學,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截至2011年,學校有72個教學班,學生人數超3000人。學校還擁有雙榆樹、上地、懷柔、溫泉、石油、礦大、大興7所分校。
『伍』 北京一六一中的校史
本亡靈來回答……
身為161的學生……我來回答……哈哈……
轉入正題……
http://www.bj161zhx.org/(自己看!!!!全在這)
學校網址
一、歷史悠久,市屬重點中學、示範高中校
北京一六一中學的前身是著名的「北京女一中」,創建於 1913 年,建校初期即得到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的關懷,現在的北校區就是 1926 年李大釗同志親自為學校選定的新校址。同時,他的學生多人到校任教,使當時的師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一二·九」時期,學校是北平市學聯所在地。解放後學校是北京市最早的市屬重點中學之一, 70 年代更名後,陳雲同志題寫了校名。光榮的歷史形成了學校優秀的傳統, 2005 年學校被評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校。現任校長馬靜是北京市百名傑出校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教育專家。
近年來,學校贏得了多項榮譽。目前是:
全國「三八」紅旗單位、全國語言文字示範校、全國中小學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實驗學校、全國計算機教育先進單位、世界衛生組織 (WHO) 「健康促進學校金牌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北京市「金鵬科技團」和科技俱樂部成員校、北京市「德育先進單位」、北京市文明單位、北京市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等。並被確定為:中央教科所「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課題實驗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項目「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 (ESD) 」實驗校等。
二、校園環境幽雅,設備設施先進
學校地理位置優越,高中部所在的中校區和北校區地處北京市中心,位於故宮、北海、中南海、中山公園的環抱之中。中校區在南長街南口,是新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花園式校區。北校區在北長街南口,也是由一組仿古建築構成。學校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校園環境幽雅怡人。
今年學校將迎來九十五周年校慶。學校現有北、中、南三個校區,初、高中共 56 個教學班, 2200 余名學生,教職工 300 余名。
學校的教學設備先進,信息化程度高。有專用演播廳、藝術教室、形體教室、科學實驗室、陶藝教室、有完善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近百個教室及理、化、生實驗室均裝有多媒體設備和實物展示設備,適應高中課改的通用技術教室正在建設中。
花園式的校園、現代化的設備既是學生汲取科學知識的殿堂,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學園。
三、堅持全面發展,學校辦有特色
多年來學校形成了「創新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三大辦學特色。 新的時期,學校以「誠真」為訓,以「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為本,以「為高等學校輸送優秀畢業生,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辦學目標,堅持 「全面發展,辦有特色」。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的方針, 承擔了多項教育科研任務並取得了豐碩成果,是北京市首批「教育科研先進校」,並連年獲此殊榮。「十一五」剛剛開始,學校就承擔了 4 項國家級課題。以科研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大大推動了學校的發展。
四、育人成果顯著,優秀學生輩出
95年來,學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中有的成為國家領導人、社會活動家,有的成為中科院院士、著名的藝術家和成功的企業家。郭明秋、卓林、於若木、郝詒純、汪大婉、張瑞芳、何魯麗、林文漪等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
學校始終把「愛國、明理、樂學、向上」作為教育的主題,把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作為教研的重點,努力構建最適合一六一中學學生發展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式與方法。
優良的校風,數字化的校園, 20 多門校本選修課的開設和深入開展的高中新課程改革,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了最佳環境。一六一中學是青少年健康成長、成為優秀人才的搖籃。
多年來,我校中、高考成績優異,高考升學率達 100% ,重點率 85% ,其中文科重點率達 90% 以上。學生參加全國、市級各類學科、科技競賽多人次獲獎, 2007 年一名同學獲得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北京市「市長獎」,這是北京市科技教育的最高獎項。部分學生被保送到重點高校學習,學校已成為眾多初三畢業生的首選學校。
五、教師愛崗敬業、專業素質優秀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採取「培養和引進」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不斷壯大教師隊伍,並堅持通過「三個對話」——「個人反思」、「 同伴交流」、「專家引領」, 不斷提升教師的全面素質。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中、高級教師占 75% ,其中特級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 8 人,市、區勞動模範 3 人,區級學科帶頭人兼職教研員 23 人;碩士學歷教師 29 人,博士學歷教師 1 人;多數青年教師完成了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學校具有一支師德高尚、專業素質好、教育教學水平高的一流的師資隊伍。
六、堅持對外開放,拓展國際交流
為推動學校的發展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學校十分重視與國外學校開展教育交流。為此,每年都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學校開展師生交流互訪活動。開闊了師生的眼界,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北京一六一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傳統,師資力量強,教育教學質量高的優質示範學校。歡迎更多的學生首選北京一六一中學。
『陸』 北京一中 初中 升學率
升學率是百分之80
北京市第一中學(Beijing No.1 High School)是一所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12年學制的北京市實驗學校,前身為八旗官學,始建於1644年(清順治元年)。1949年,由市政府接管,更名為北京市第一中學。
北京市第一中學簡稱北京一中,前身為八旗官學,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年),是清王朝專為八旗子弟設立的學校。
1894年經整頓增設八旗書院一所,取名經正書院。
創始人徐桐,監院宗室寶豐。1902年改名為宗室覺羅八旗中學堂。
『柒』 貝滿女中的辦學歷史
貝滿女中的校舍原是明代嘉靖年間宰相嚴嵩之子嚴世蕃的府邸,清初,它被賜給順治皇帝的佟妃——康熙皇帝的母親佟佳氏的家人使用,因而稱為「佟府」。學校的大門是一座檐牙高啄、紅柱綠椽、彩繪繽紛、青瓦灰牆的典型的明代建築。大門道中間有一塊 長6米、寬2米的漢白玉石,雪白的石料上有天然的黑色花紋,從門口向里望,可看到玉石中間有一個坐像觀音。牆上的磚面,多刻有明代大明年間的印號。這些都顯示著王府貴族的豪華氣派。大門內原是一個小院,有三個門通向後面。中間是府邸的二門,兩側的門通向東、西跨院。二門是個描金彩繪的垂花門,走進去,原是一座座典型的王府院落,如第一座院落正房是原名「訓懷堂」的大殿; 第二座院落有一架長得枝繁葉茂的紫藤,北房則稱「紫蘿軒」;第三座院落內原栽有能結豐碩果實的扁桃樹和葡萄架;最後一座院落原有一叢綠竹依牆搖曳,正房因而稱為「翠竹館」。東跨院原有一行松樹,幾株合歡……西跨院則被發展改建為學校的操場、食堂、宿舍等。這里的一切顯示著幽靜、和諧,又美麗而莊重。以後幾經滄桑,改建了不少房屋、場地,拆掉了平房,矗立起新型的高樓,但有的地方還隱留著王府的痕跡。早一些畢業的校友,都會記著它原來的面貌,都喜歡仍用「佟府」稱呼它。可以說,「佟府」的稱呼,不單純是指佟妃娘家府邸的含義,其中還有著更為豐富的內容:即大家對於母校幽雅安靜的環境,嚴整獨特的布局,和諧統一的結構留下的深刻記憶,以及這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學校,給予它培養的無數英才的強大的精神凝聚力,等等。
貝滿女中當初是由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創辦的,其創始人是來中國的傳教士艾莉莎貝滿夫人。貝滿夫人於1864年在北京設立貝滿女子小學,校址在燈市口大街北面的大鵓鴿市胡同,規模較小,由她一人主持校務。以後有了中國教員,逐步發展,到 1895年,已初具規模,開始成立四年制女子中學,校名為貝滿女子中學。1902年,校舍往南擴建,校門建在燈市口大街路北公理會大院內。1905年,在貝滿女子中學課程的基礎上,又增設了大學課程,名為協和女子大學。後因學生增加,遂於1916年將協和女子大學移到伶府這個地址。燈市口的校址則僅為貝滿女子中學所在地。1920年,協和女子大學與通州的協和大學(由潞河書院升格成立,其中「齋」部後來更名為潞河中學,建國後曾一度改名通縣一中,現又恢復潞河中學名稱)、北京匯文大學(校址在東城區盔甲廠,其中學部分稱匯文中學,建國後曾一度改名為二十六中學,現恢復原名匯文中學)合並成立燕京大學。協和女子大學改稱燕京大學女校,仍設在佟府。1923年,貝滿女中改為三三制完全中學,學生人數劇增。1926年,燕京大學女校與男校合並遷往城外(今北京大學所在地),貝滿女中高中部遂遷佟府,初中部仍在燈市口公理會院內。1927年經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定名為北平私立貝滿女子中學。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學校被日偽當局接管,曾一度改名為北京市立第四女子中學。1945年抗戰勝利,學校又於當年9月恢復貝滿女中校名。此時學校已發展到高中有9個班、初中有12個班的規模。1949年北平解放,學校於1951年改名為五一女中,高中部仍設在佟府內(1952年定名為女十二中),從此結束了貝滿女 中前後長達87年的時代。是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
『捌』 北京市第一中學的辦學歷史
北京一中前身為八旗官學,始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年),是清王朝專為八旗子弟設立的學校。
1894年八旗官學經整頓增設八旗書院一所,取名「經正書院」校址即北京一中現校址。
1902年經正書院改名宗室覺羅八旗中學堂。
1904年宗室覺羅八旗中學堂改名為宗室覺羅八旗高等學堂。
1912年蔡元培主持教育部,決定:「八旗高等學堂仍准設立,唯將八旗取消,五族皆可入」。
1912年年八月宗室覺羅八旗高等學堂改名為京師公立第一中學,從此北京一中成為一所普通中學。
1949年4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京師公立第一中學改名北京市第一中學。
截止到1966年一直為男生校。
1988年北京市第一中學被東城區政府命名為實驗學校。
1990年經北京市教育局批准增設小學部,實施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整體實驗。
2008年北京市第一中學的師生們共同參與了奧運會,和2009年國慶60周年慶典等大型活動。
2015年北京一中舉行學生記者站復站儀式(北京一中學生記者站創建於上世紀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