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奧運會有盈利嗎沒有的話.虧了多少
「經濟藍皮書」對奧運經濟的四項內容看好:
一是直接收入豐厚。根據北京奧組委的財政預算,主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有16.25億美元收入,支出約為16.09億美元,收支相抵可盈利16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億元。奧運電視轉播權收入成為奧運收入的主要部分,北京奧運會將從中得到8.33億美元分成。
二是市場開發效益明顯。這筆收入最初預算是4億美元;由於企業參與熱情高漲,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收入超過預期,可望超過悉尼奧運會和雅典奧如正運會,達到20億美元。目前,奧運會吉祥物、特許紀念品等奧運產品銷售紅火,奧運廣告開發、彩渣鎮悔票銷售也收入不菲。
三是旅遊收入將實現大幅增長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北京奧運會期間,約有10500名運動員和4000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比賽,參與報道的注冊媒體記者將達2萬旅告多名,前來參加奧運會的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各國首腦政要和贊助商也將有2萬多人。根據歷屆奧運會經驗,這些人員在參與和觀看北京奧運會的同時,必將順訪北京周邊的旅遊景點和全國其他旅遊勝地,從而帶來景點門票、商業、餐飲住宿、社會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的收入增長。據預測,2008年北京將接待海外遊客460萬—48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48億—49億元,接待國內遊客1.01億—1.0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430—1490億元。
四是後續經濟將實現平穩發展。由於北京正處於大發展時期,且奧運會提升了北京的知名度、經濟規模和軟硬體設施,再加上對奧運場館的科學的賽後利用,奧運會之後北京的經濟可望避免「低谷效應」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② 北京奧運會中國是盈利了還是虧損了
肯定是盈利的。
③ 08年奧運會中國是賺錢還是賠錢
08年的奧運會是賺錢的,因為各個體育館再後來還是有重新利用的。
各個場館在有了後續的收入以後,都使奧運會從虧錢變成了盈利。
如果是單論奧運會那年的話,那野空搏肯定是虧錢的。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28個大虧嘩項頌祥、302小項,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④ 中國舉辦的2008年奧運會賺錢了還是虧錢了
中國舉辦的2008年奧運會賺錢了還是虧錢了?
2008年的中國舉辦的奧運會,他是穩賺不賠的狀況。我們中國人歷來都一直做的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而不是一直在做虧本買賣。
2008年舉辦的奧運會,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漸漸的提高了。打出了中國的知名度。讓世界各國了解到中國的文化傳統,為發揚中華民族傳統。而奠定了感情基礎。
2008年的奧運會,讓全世界了解到了,有這么一個繁榮昌盛的中國。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發展。讓全世界人民歡呼快樂!北京奧運會是中國最大的一次奧運會盛典。也是在那時花費最高的一隻。08年的奧運會,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中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上地位的提高。
其實歷屆舉辦的奧運會都是虧錢的,但是中國舉辦的08年奧運會是賺錢的,這個是有理由的。舉辦奧運會投入的資金是比較大的,奧運會以後各種設施都還保留著,這些設施可以出售也可以進行保留展覽或者開售其他項目。
⑤ 北京奧運會是虧還是賺
北京奧運會是賺的。
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聽到這個消息,那時候可以說是舉國呼呼,有印象的人應該都知道那時候大家有多激動。隨即國家就開始著手准備奧運會舉辦前的准備工作。目前,因為奧運會的舉辦,我們這些項目提前兩年完成了,我覺得這件事情受益最多的是老百姓。
更重要的是,通過舉辦這屆北京奧運會大大提碧毀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刺激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投資紛紛湧入中國。更是使得中國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迅速拉開了距離。綜上所述,我們舉辦岩晌的北京奧運會,可以悔棗備說是大賺特賺。
中國的實力
無論是從政治還是從軍事,中國都不再是那個弱小的國家,有越來越多的各國遊客願意到中國來,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文化感染了每一個來到中國的人,中華民族的精神也正在向全世界發散,這些都是金錢衡量不了的,所以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是各有利弊,從金錢來說,很大程度上是虧損的,但從國家層面來說,所得到的東西早已經超越金錢。
⑥ 巴赫宣布北京冬奧會收入,北京冬奧會的收入達到了多少
北京冬奧會已經結束,不僅僅是我們的中國選手,連國外選手都表示,這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冬奧會,而回顧北京芹轎冬奧會,大部分的比賽紀錄都被打破,中國運動員也是取得了9枚金牌差搭的成績,湊齊了9宮格,但是也有不少運動員對中國有偏見,比如短道速滑項目上,韓國就掃領獎台暗示中國的冬奧會太臟,裁判決定了一切。
而我們大概算一下冰蹲蹲的收入,就算是帶動了3億滑雪人,那麼這些人一人買一個冰蹲蹲,按照官方的價格是140塊錢一個,也就是光冰蹲蹲就收入了至少420億人民幣,真的沒有想到一個吉祥物就把冬奧會的成本收回來了。
⑦ 中國舉辦奧運會在經濟上是賺了還是虧了賺了多少
從2001年申辦奧運成功,七年多來,北京在人文、生態、生活環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度令人膽戰心驚的「沙塵暴」,取而代之的是綠樹和藍天,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讓北京普通老百姓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舒適。
環境的收益有目共睹,除此之外,據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的專家初步計算,包括奧運營銷、奧運商業推廣、贊助商活動、廣告、場館建設、門票收入、轉播權收入等,北京奧運經濟內涵意義上的總收入大約為20億美元。
除此之外,北京奧運會還能給北京、給中國帶來多大的收益?
「排除近期的商業廣告的收益和本身財務平衡看,我們應該更多地考慮奧運對經濟發展的中長期效應。作為一個經濟快速成長中的國家,北京奧運會帶來的更重要的影響在於:提升國家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8月16日,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程秀生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如是說。
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0億美元
相關資料顯示,奧運會的收入主要來鄭山自四個方面:一是轉播權出售的媒體收入,二是現場門票收入,三是來自各級贊助商的收入,四是標識衍生所產生的收入(如吉祥物和各種周邊產品的開發)。
據程秀生副理事長介紹,本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可以直接從國際奧委會拿到兩筆主要收入:一是國際奧委會電視轉播權總體收益的49%。北京主辦本屆奧運會的2005年—2008年周期里,國際奧委會的電視轉播權總收入為17.37億美元,北京所得大約為8.51億美元;二是TOP計劃(即奧運會合作夥伴計劃)所有收益的33%。TOP計劃總收入為8.66億美元,北京所得約為2.86億美元。北京奧組委從國際奧委會拿到的就是大約11.37億美元。此外,奧運會門票和紀念品也將為中國賺上一筆,其中門票預算收入約為1.4億美元,而特許經營預算收入約7000萬美元;最後,加上中國政府的財政補貼、賽後物資的處理收益、個人與集體的捐贈等,北京奧組委的收入超過20億美元沒有問題。
喊棚中「可以肯定地說,2008年奧運會對北京的經濟發展有明顯推動作用。奧運給北京乃至中國送來了巨大的經濟蛋糕。」 程秀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奧運會主辦模式大體有兩種類型:一是依靠民間力量舉辦的純市場化商業模式,比如洛杉機奧運會;二是以政府統籌為主,結合運用市場開發模式。這種模式大多為成長型國家採用。中國採用的是第二種模式。一方面,政府對北京奧運會高度重視,從財力、物力、人力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奧組委進行市場開發,盡量發揮市場的提升效應。
數據顯示,在奧運會籌備期間,奧運經濟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市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處提供的報告顯示,在2005—2008年的「奧運投入期」內,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長速度將達到11.8%,較「十五」期間提高 0.8個百分點,其中2007年受奧運影響GDP的拉動幅度增長最大,達到1.14%,2008年為0.85%。2004—2008年間,奧運因素共拉動北京GDP增加1055億元。
:奧運間接帶來8大收益
間接收益:不僅僅是經濟數字
奧運會圓滿結束後,業內人士也開始盤點奧運帶給中國的間接收益。
英國運動經濟和謹學教授克里斯·格拉頓在今年6月舉辦的「2008奧運經濟(北京)論壇」上表示,估計北京奧運會至少能夠帶來60億美元的「賽後收益」;國家體育總局信息中心信息研究部副部長林顯鵬用專業方法測算出,從2003年至2010年,北京奧運會產生的總體經濟影響將達到717.06億美元,其中直接影響為419.32億美元。如果算上旅遊、商業、地產、建築、交通、體育、科技信息、電信等因奧運而受益的外延產業,從2003年至2010年的8年間,北京奧運會所產生的總體經濟影響將達到717.06億美元。
北京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開忠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則把奧運帶給中國的間接影響總結為八大收益:
一是經濟增長。在奧運籌備期間,北京GDP增長了1%左右,但奧運對北京的影響在奧運會後,仍然通過奧運形成的各種資產進一步推動北京的經濟發展。未來兩三年內,可以明顯看到由於奧運資產發揮作用,北京及周邊環渤海地區的文化、體育、會展、旅遊等產業,迎來一個井噴期。
二是社會收益。通過舉辦奧運會,大大增強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三是文化收益。加深了全世界對我國的文化的認識。
四是科技奧運理念收益。奧運場館的科技理念,可以進一步為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思路。
五是中國國際形象得到極大提升。
六是生態收益。通過舉辦綠色奧運,貫徹綠色奧運理念,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綠化覆蓋率,普通百姓的生態意識大大提高。
七是形成了一個跨層次(從中央到地方)、跨部門進行綜合決策的體制和機制。為了主辦奧運會,各級政府和部門,進行跨地區合作,有效改善了我國長期以來各地存在的條塊分割現象。
八是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現代化進程提速。
奧運投入對經濟基本面影響甚微
在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後,外界的目光開始紛紛投向中國經濟的下一步發展前景。中國經濟會在奧運後走向蕭條嗎?2008年會不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拐點?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原會長魏紀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奧運會結束後中國經濟不會下滑,因為許多機構和專家假設了一個前提,就是中國經濟發展是靠奧運會來推動的。因此,奧運會結束之後,經濟自然就會下滑。但這個前提是偽命題,所以其推論的結果並不會發生。」
「北京市經濟僅佔全國經濟總量的3.6%,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也僅佔中國過去 4年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0.55%到1.06%。因此奧運會不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對後奧運經濟效應沖擊不會太大。」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程秀生向《中國經濟周刊》如是分析。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曾在相關場合表示,中國不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出現 「後奧運衰退」,因為中國目前還處於工業化中期,由於更加重視環保和資源消耗率,固定資產面臨大規模更新,中國工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服務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增強。從近期舉辦奧運會的國家來看,也可以得到類似的結論,如1996年舉辦奧運會的美國,舉辦前一年經濟增長2.5%,當年增長3.7%,1997 年的增長是4.5%。
何謂奧運經濟
奧運經濟是奧運會舉辦城市在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期間,以及奧運會後的一段時期內,利用奧運會的資源優勢和奧運會創造的商機,所開展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從而拉動本地區經濟發展,並給舉辦城市和國家帶來階段性經濟發展加速的經濟現象。
奧運經濟可以分為直接奧運經濟和間接奧運經濟兩大部分。直接奧運經濟是為舉辦奧運會而進行的經濟活動和圍繞開發奧運資源而進行的經濟活動,具體包括:1、直接為舉辦奧運會而產生的經濟活動,如比賽場館和相關設施的投資及投資拉動等;2、圍繞開發奧運會資源進行的經濟活動,如奧運會市場開發的各項內容,主要由贊助計劃、特許計劃組成,包括電視轉播權的銷售收入、贊助商的贊助和門票收入、各行業專有贊助商的贊助等。
間接奧運經濟指除直接奧運經濟外,在奧運會舉辦的全過程中,能夠引起舉辦城市與國家的經濟、社會指標發生改變的活動。如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國民素質提高、生態環境改善、新增長點和新產業的培養等。
⑧ 08年奧運會中國是賺錢還是賠錢
從經濟方面來說,中國有能力承擔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屆奧運會,讓中國的經濟快速增長,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達4萬億美棚頌元左右,相對於此,奧運會開支不算什麼大問題了,而且贊助商已經承正團擔了部分成本。
此外,大多數支出都不是直接用於奧運會,而是花在道路、地鐵及機場等能帶來長期效益的地方。雖然目前來看,當年舉辦的奧運會還沒有回本,但是北京奧運會的成功鏈清鄭,不僅使進一步擴大了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也提升了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可以說,奧運會的政治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它所付出的經濟代價。而且鳥巢作為中國的臉面,增強了世界對中國舉辦奧運會的信心,這是無法用錢財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