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嶽麓教育怎麼樣
擴展閱讀
北京哪裡賣kiko 2025-05-23 07:13:56

北京嶽麓教育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5-08 19:01:04

㈠ 嶽麓實驗中學怎麼樣

嶽麓實驗中學挺好的。

學校致力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個性潛能的發展,確立了以體育特色為主,以嶽麓青年講壇、每日書法習練、傳承嶽麓精神為輔的特色駕馭,開設了特色教育課程。

學校注重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特別是書法、音樂、美術、特長生的培養。學校注重拓寬渠道,積極走出去、引進來,與師大附中初步達成合作辦學意向。

學校擁有電腦室、雙控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37間)、電子備課室、理、化、生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體育室、科技室、勞技室、液答閱覽室、校園網站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

高中教學班26個,在校學生1400餘人;教職工144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專任教師達98%,中高級職稱人數逾75%;有省、市、縣優秀教師26名,縣級名教師11名,學科帶頭人5名。


(1)北京嶽麓教育怎麼樣擴展閱讀:塵埋旅

嶽麓實驗中學地處嶽麓區經濟發達的工業重鎮坪塘鎮,校園佔地面積130餘畝。校園內,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布局合理,繁花似錦,碧草如煙。

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配套齊全的科技館、設施完備的食堂、管理規范的學生公寓、整潔派凳舒適的教工宿舍、蘊涵豐富的時空廣場、賞心悅目的英才園、意義深遠的桃李園。總建築面積35000餘平方米。

㈡ 嶽麓書院培養了哪些人才

長沙,別稱「星沙」,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完好女屍及帛書、帛畫,走馬樓出土的數萬片吳簡,可稱世界奇跡。近代譚嗣同、黃興、蔡鍔、宋教仁、毛澤東、劉少奇等名人都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殲扒主要景區有嶽麓山、嶽麓書院、橘子洲、烈士公園、大圍山、灰湯、劉少奇故居等

嶽麓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地處湘江西岸,為南嶽72峰之尾,故名嶽麓。山秀如琢玉,並有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北海碑、白鶴拳、望江亭、雲麓宮、禹王碑等名勝古跡。古麓山寺建於西晉太始四年(公元268年),為湖南最古佛寺之一。山麓高校雲集,為全余伍省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區

嶽麓書院:坐落於嶽麓山清風峽口,是宋代全國四大書院之一。清氏毀昌末改為湖南高等學堂,世稱「千年學府」。其院門匾額「嶽麓書院」為宋真宗御筆,門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為千古名聯,如圖7-22所示。

嶽麓書院

書院培養出了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等大批經世濟民之才

橘子洲:湘江之中的江心洲,長4.75km,寬45~140m,由水陸洲、牛頭洲等組成,因盛產美橘而得名,現已辟為公園(見圖7-23)。院內遍植橘樹,並修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橘子洲亭、長廊和《沁園春•長沙》詞碑,為高品位的「城市公園」品牌。

橘子洲

㈢ 嶽麓區實驗小學怎麼樣

嶽麓區實驗小學是一所綜合實力較強、教育質量較高的小學,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資源和學習環境。

嶽麓區實驗小學的師資力量強大,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教育理念先進,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學校教育管理規范,注重家校合作和家長教育稿衫核,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圍和校園文化。

㈣ 嶽麓書院的教育體制是怎樣的

嶽麓書院作為私學,之所以取得社會公認的教育成就,因為它有一套逐步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體制。它在山長選拔、辦學經費來源、生源選招、教育目標確立以及教學管理方面,都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和方法。

從經費來源來說,嶽麓書院的教育經費主要靠租賃學田保證。1194年,朱熹為嶽麓置學田333.3公頃,這是置辦學田的開始。明代宣德年間,長沙寧鄉任指揮僉事的周辛甫父子捐資修復嶽麓書院,並置辦道林寺田5.8公頃。

嘉靖時期,長沙知州王秉良擴建書院,並捐置學田1.2公頃。次年,孫存繼任,個人又捐學田4.5公頃,並請政府增撥公田96.6公頃,書院財力已相當雄厚。之後,長沙知府季本大規模修整書院,自己捐贈學田6.8公頃,同知林華也捐學田3.3公頃,湘城第一次出現了大規模集資興學的熱潮。這一時期嶽麓書院共有學田148.2公頃,其中私人捐助達22.2公頃,佔15%。

除了學田收入外,嶽麓書院辦學經費的另一個來源是官府支持。比如在清雍正年間,清政府將嶽麓書院等一批重點書院稱之為「省城書院」,每個書院給予帑金1000兩。

充足的教學經費為書院的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就讀環境和生活保障。根據史料記載,1763年,嶽麓書院山長的年收入為白銀465兩,學生則享受政府全額獎學金,每年收入白銀11兩。

書院山長的人選也非常重要。山長即院長,是書院教學、行政的主持者。宋以後,書院大多沿用山長之名。從字義上講,「山長」有山中長老的尊敬之義。因當時書院聘請掌教之人,大多是學行兼優、居山林而不做官的學人,加之書院多依山林、擇勝地而建,故有此名。

主持書院的大多是地方名儒,有一定的學術造詣,是由書院自己聘任的,而不是由政府任命的。這體現了書院辦學者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後來即便政府控制了書院的教師選聘權,在具體物色人選時仍要考慮其學術聲望。

書院實行山長負責制,所謂「山長」就是校長,山長的道德、學識和社會名望都得是出類拔萃的,歷任山長不僅治學嚴謹,而且管理有方。

嶽麓書院在當時屬於高等學府,入院生徒對經史有一定了解,賦詩作文已有一定基礎,甚至還要通過一定的考試或推薦,才能選撥入學。「潭州三學」就反映了嶽麓書院錄取生徒的情況。

明代《嶽麓志》記載:所謂「三學」,即指潭州州學、湘西書院、嶽麓書院三位一體,分成3個等級。學生通過考試,以積分高下逐級安排升舍。官辦的州學學生考試成績優良者,可升湘西書院,最高者,方可升嶽麓書院,在「三學」中,嶽麓書院為最高學府。

起初,潭州太守李允重新擴建書院之後的學生正式定額為60餘人,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周式任嶽麓書院山長,將嶽麓書院帶入了北宋最為繁榮的階段,很快就發展到學生數百人。到了清代,學生名額分正課、附課兩種。乾隆時正課生增至68名,附課生增至35名,計103名。

嘉慶時又增附課生35名,生額總計138名,其後保持不變,有時也額外收些游學之士。因而,嶽麓書院的住院生一般都保持在一二百人之間。在生源穩定的情況下,嶽麓書院以培養健康的道德人格、務實的治學精神和博學多思的治學方法為教學原則。張栻曾在《嶽麓書告拿坦院記》中強調,嶽麓書院的教育宗旨是「傳道濟民」,也就是說,書院教育的目標就是要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道德自我日臻完善並促成內在人格的完成,並且道德人格必須完成外在社會價值的實現。

嶽麓書院在千年辦學過程中,還一直將「務實」、「求實」作為追求的襪桐教育理念,主要體現在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學貴力行的治學風格3個方面。經世致用是嶽麓書院一貫倡導的學術宗旨和教育宗旨。書院強調,一切學問必須有益於治國安邦、國計民生,才具有價值與意義。

「務實」不僅是一種價值取向,也是一種尊重事實、追求真理的思想方法。無論是從事學術研究或從事教敏基育,都應該引導人們從天地萬物中探索這一真實的「理」或「道」,就是「實事求是」。

在治學中,要重事實、重歸納、重證據。後來發展演變為近代自然科學的實證精神。「學貴力行」的治學風格,就是將知和行看成是一個互相促進、不斷深入的過程,即「知行互發」、「知行並進」。

同時,嶽麓書院的師長們總是將廣泛地獲取知識學問,作為書院教育的重要目的。在這個基礎上,「思」是從事實和知識中獲得深刻全面的道理,也就是要窮究事物所以然的道理,要能提出疑問,以引發學者深入思考,解決問題。嶽麓書院作為理學的基地,還提倡敢於懷疑的精神。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嶽麓書院課程內容也相對固定,主要以哲學、史學、文學、文字學為主,也要學習應付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和試帖詩等。

在明代陳論主教的期間,他潛心傳播周敦頤及朱張等理學大師的理學,還設「習射」課程,聘請長沙衛指揮楊溥度為教習。後來,到了清代,書院由民辦逐漸演化為官辦。

在祭祀方面,清代嶽麓書院先後幾次增設祭處,達29處之多,受祀者將近百人。後來,建文昌閣於講堂之後,供奉文昌帝君,凡在院諸生考中功名者,悉得題名其間。又在院前土阜創建了魁星樓,並將原六君子堂改為岳神廟。

隨著乾嘉考據學的興起,嶽麓書院往往由從事詁經考史的著名漢學家主持,學習內容也由理學轉向經史考證。羅典任山長之後,「唯以治經論文,啟誘後進」。道光年間巡撫吳榮光在嶽麓書院增設「湘水校經堂」,專以研習漢學為主。後來,校經堂發展為校經書院,進一步發展了校經堂通經致用的務實學風。

清光緒年間,嶽麓書院山長王光謙實施課程改革,將教學內容分為「經義」、「治事」兩門,以增添算學、譯學兩門新的課程。1903年3月,新任湖南巡撫趙爾巽將由時務學堂改制的高等學堂遷入,合成湖南高等學堂。學堂辦文理二科,課程有經學、史學、國文、輿地、算學、物理化學、博物生理、英文、體操等。

從嶽麓書院的教學方式來看,嶽麓書院不同於傳統的官學的教學方式,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嶽麓書院強調學生讀書自學,重視對學生自修的指導。朱熹曾對學生說:「書要你自己去讀,道理要你自己去究索,某隻做得個引路的人,做得個證明的人,有疑難處共同商量而已。」為了指導學生自學,朱熹還專門制訂了一套讀書法。

嶽麓書院對外堅持「開門辦學」的理念。書院常年接待訪問學者,允許外來人員旁聽,並安排食宿。在這樣的背景下,嶽麓書院一直保持很高的教學水準和學術研究水平。

嶽麓書院教學不受地域和學派的限制,允許不同書院、不同學派的師生互相講學,互相聽課,互相爭論和交流,其中「會講」就是嶽麓書院獨創的講學形式。會講是嶽麓書院的一種學術活動,不同學術觀點的學派在或大或小的范圍里進行探討和論辯,學生也可旁聽,既推動了學術研究又推動了教學。

嶽麓書院既是一個教育機構,又是學術研究基地。書院均不以參加科舉考試為目的,而以研究傳播學問和道德踐行相標榜。書院的創建者,主持人大多是一方有名的學者,他們擔任主講時,一般都是講自己的學術心得,不少研究成果也是在講學的過程中完成傳播並取得社會承認的。

在教學管理方面看,嶽麓書院採取比較自由的教學方法,一般由山長本人或其他教師十天半月講一次課,其他時間以自學為主,自學中有什麼問題隨時可向教師咨詢,或學生間互相討論。

嶽麓書院有明確的學規。嶽麓書院的學規,最早源於朱熹的《書院教條》,到清代乾隆年間,歐陽正煥任書院院長時,提出「整、齊、嚴、肅」4字學規,具體為:

時常省問父母;朔望恭謁聖賢;氣習名矯偏處;舉止整齊嚴肅;服食宜從儉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齒序;痛戒訐短毀長;損友必須拒絕;不可閑談廢時;日講經書三起;日看綱目數頁;通曉時務物理;參讀古文詩賦;讀書必須過筆;會課按時蚤完;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

嶽麓書院課程安排清晰有序,每月有幾次嚴格的考核。考試後,對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對成績落後的給予懲罰。此外,學生還必須把自己每日讀書的情況記在「功課程簿」上,山長定期親自抽查。正是基於書院這些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教育體制,才使三湘大地上人才輩出,歷經千年,弦歌不絕。

㈤ 嶽麓書院文化內涵

分類: 社會民生
解析:

嶽麓書院以傳播學術而聞名於世,在一千多年的辦學過程中,一直是中國傳統學術的重鎮。

(1)理學猜仿運淵藪:嶽麓書院但理學的傳播和發揚最為突出,出現許多理學大師。南宋張式主教時,理學家朱熹曾在此兩度講學。

(2)自由、開明的學術氛圍:如「會講」制度。所謂會講是岳大仔麓書院的一種學術活動,不同學術觀點的學派在或大或小的范圍里進行探討和論辯,學生也可旁聽,既推動了學術又推動了教學。

(3)人性的教育:嶽麓書院使教育回歸純真的目的,通過教育恢復人性、激發人性更善、更美的一面。一千多年中書院在育人方面可謂碩果累累,只清季以來,書院就培養出17000餘名學生,其中著名的如陶穗梁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唐才常、沈藎、楊昌濟、程潛。

㈥ 為什麼「嶽麓書院」被稱為「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自創改賣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於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明代中後期,明世宗御賜「敬一箴」,王陽明心學和東林學派在此傳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學,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額。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接,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基殲銀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搏宴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㈦ 2022年一中嶽麓咋樣

2022年一中嶽麓氏核戚氏信好。一中嶽麓中學是一中系在河西的獨苗,由長沙市一中與嶽麓區教育局打造,有一流的師資力量,殲陵連鎖辦學的資源共享,舒適的人文環境及整潔干凈幽靜的教室。

㈧ 嶽麓幼兒教育集團第十七幼兒園怎麼樣,好不好的默認點

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伙食,其次是師資、然後是硬體。小孩子如果身體不好,再好的設施環境又能怎麼樣?你願意看見攔掘自己的孩答襪子在美麗的環境中日漸消簡舉核瘦?如果老師素質不高,那麼再好的外在條件又能滿足孩子什麼呢?僅供參考

㈨ 洋湖那邊初中和嶽麓區的初中哪個好

1 首先,無法簡單地斷言哪個初中更好,因為這涉及到很多因素,如學校的師資力量大衡、課程設置、學校文化等等。

2 然而,根據嶽麓區和洋湖地區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的差異,可以大致判斷出嶽麓區的初中相對更優,因為嶽麓區是長畢孝沙市的城區,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

3 不過,選擇初中學校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人情況和需求手仿稿,最好進行實地考察和比較。

㈩ 嶽麓一小分校怎麼樣

嶽麓哪高敬一小分校是一所很有潛力的學校,教育質量高,教學水平高,念告師資力量強,充分發揮師生間的溝通與互動,營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學校也會不斷開展李慎多項課外活動,不僅能鍛煉孩子的綜合素質,還能幫助孩子在自身發展中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