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瘦西湖在哪裡
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瘦西湖水域范圍,北達大明寺蜀岡山腳下,向南至熙春台分兩支,一支西南經念四橋通蒿草河,一支直東至小金山復分兩支,一支由小金山北經長春橋達友誼橋通潮河沖猜,一支由小金山沿長堤春柳南達大虹橋通西門二道河,逶邐長約3.3公里。
主要景點:
1、大虹橋:大虹橋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年間散則型改建為石橋,如長虹卧波,改名虹橋。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
2、長堤春柳:堤長六百餘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每當陽春三月,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
3、吹台:吹台,又名釣魚台。相傳乾隆曾於此釣魚而得名。釣魚台巧妙地運用了框景手法,成為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經典之作。
4、五亭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
5、鳧庄:鳧庄建於1921年,是揚州鄉紳陳臣朔的別墅。鳧庄之勝在環於水而又鳧於水,反映出當時的園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盯嫌以自主沉浮,如今這里有平台雕欄,可以露天而坐,憑水而眺。西側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於此仰視橋亭之美,俯視游魚之樂。
⑵ 瘦西湖在哪裡
瘦西湖,位於揚州市西北郊,現有游覽區面積100公頃,1988年純敗掘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瘦西湖景區 現有:御碼頭、西園、 冶春園、綠楊村、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四橋煙雨、虹橋、長堤春柳、葉園、徐園、長春嶺、 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梅嶺春深、湖上草堂、綠枯輪蔭館、吹台、水雲勝概、蓮性寺、 鳧庄、五亭橋、白塔晴雲、二十四橋景區等景點。在瘦西湖「L」形狹長河道的頂點上,是眺景最佳處。由歷代挖湖後的泥堆積成嶺,登高極目, 全湖景色盡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構堂疊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為瘦西湖最引人處。有「 湖上蓬萊」之稱。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於巧「借」 :借得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嶺上為風亭,連同嶺下的琴室、月觀, 近做核處的吹台,遠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個瘦西湖景區裝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許多嫵媚之氣。
⑶ 瘦西湖在哪裡
瘦西湖是揚州的。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區,總面積2000畝,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國吵羨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
瘦西湖主要景點:
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襲缺橋、荷花池、釣魚台等。五亭橋是瘦西湖的標志,至今有兩百多年歷史。橋上建有五座風亭,每到滿月之夜,五亭橋下十五個橋洞中每個洞都含拍碰辯著一個月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瘦西湖
⑷ 瘦西湖在哪裡
瘦西湖在揚州市,位於揚州城西北郊區。
瘦西湖總面積有兩千畝,主要包括14大景點,每一個都是經典,享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的美譽。
主要包括1、五亭橋,最秀美、最富有藝術代表;2、熙春台,中國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3、二十四橋,古代橋梁建築傑作;4、徐園,建於「桃花塢」舊址上的古代園林。來瘦西湖旅遊不僅欣賞到美景,還可以品嘗到揚州美食:蟹粉獅子頭、文思豆腐羹瞎培悄、揚州老鵝、蟹黃湯包、子孫餅、韭菜盒子、揚州包子等,都是很不錯的美食。
瘦西湖中首的名字由來
瘦西湖最早文字記錄在《揚州鼓吹詞序》中,也因這里的水道彎曲狹長,且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稱「瘦西湖」,其次的文字記錄中是乾隆年間的汪沆,游歷後與杭州西湖作比較後,賦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瘦西湖景點: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又叫廿四橋,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現磨渣在的二十四橋是重新規劃後修建的。現在的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桿,橋的長度、寬度、台階數量、欄柱等都與24對應。瘦西湖二十四橋景區包括玲瓏花界、熙春台、單孔石拱橋和望春樓四個部分組成。整體布局呈「之」字形,結構合理,錯落有致,每個轉折都是一幅山水畫卷。
瘦西湖景點:五亭橋
五亭橋,有名「蓮花橋」,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有「中國最美的橋」的說法,始建於1757年,是仿造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建造的。曾毀於戰火,民國時期重建,後來又多次修繕。現在是瘦西湖旅遊打卡熱門地點,很多大片都出自這里。
⑸ 瘦西湖的由來
瘦西湖名字的由來:
瘦西湖本來叫作「保障湖」,因連接著京杭大運河,可以直通北京,受益於便捷的水路交通,這里被打造的非常美麗,因此吸引來了杭州的詩人汪沆,他看過之後,覺得保障湖可以西湖相媲美,區別在於它比較狹長,故此稱之為「瘦西湖」。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區大虹橋路28號,介於蜀崗和市區之間,始於乾隆御碼頭,北止至蜀岡平山堂、觀音山。佔地面積近2000畝,其中水面面積700畝。
瘦西湖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卜做悉渡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
瘦西湖的主要景點:
大虹橋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胡者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年間改建為石橋,如長虹卧波,改名虹橋。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
長堤春柳堤長六百餘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每當陽春三月,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
相傳當年隋型乎煬帝楊廣為到揚州,下令開挖南北大運河,河道開挖好之後,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兩岸種植柳樹,一來可以遮蔭,同時也可以保護堤壩。隋煬帝當年還親手栽了一株柳樹,並賜姓為「楊」,後來人們便稱柳樹為「楊柳」。
⑹ 瘦西湖在哪
瘦西湖在江蘇省揚州市北郊。 從絕鬧隋唐開始,景區並蠢罩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盛世,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的六次南巡,造就了"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檔改台直到山的湖山盛況。儼然一副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歷史上李白、杜牧、蘇軾、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留下過贊美瘦西湖的的篇章,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⑺ 瘦西湖景點介紹
推薦景點:大虹橋、五亭橋、望春樓。著名的湖上園林,自然景觀旖旎多姿,建有很多風景建築,是揚州雍容華貴的象徵,享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美譽。瘦西湖以「瘦」為特徵,湖面時寬時窄,兩岸林木扶疏,園林建築古樸多姿。

大虹橋
大虹橋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年間改建為石橋,如長虹卧波胡姿族,改名虹橋。冊散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褲弊橋。
五亭橋
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曾評價說:「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秀美的、最富藝術代表性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了」。中秋之夜,可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的絕妙佳境。
望春樓
望春樓是與玲瓏花界隔湖相對的建築,是江南園林的風格,規模從屬於熙春台。望春樓下層南北兩間分別為水院、山庭,將山水景色引入室內。卸去樓上的門窗就變成了露台,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
小金山
從小金山景區可以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主湖區。穿過徐園,就到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築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台、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