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什麼時候改名
擴展閱讀
杭州哪個小區有甲醛 2025-05-16 01:38:48
上海至都昌怎麼走 2025-05-16 01:38:00
天津哪裡吃飯有特點 2025-05-16 01:33:07

北京什麼時候改名

發布時間: 2022-05-12 21:31:33

Ⅰ 北平哪一年改名叫北京

北平1930年改名叫北京。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北京失去首都地位。1928年,民國政府決定將北京改為北平特別市(相當於今天的直轄市)。設立市轄區,將全市分為15個區,各區以序號命名。原屬的各縣並入了河北省。城內的宛平縣公署,遷至盧溝橋邊的拱北城內,從這時起宛平縣離開了北京城。

1930年6月,北平特別市改為北平市,降格為河北省的省轄市。半年後又重新升格為院轄市(相當於今日的直轄市)。北京城內被劃分為10個區。城東的大興縣署遷到北京城南的黃村,從此大興就成了北京的一個郊區縣。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為北平府,取"北方安寧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為北京的名稱。後明成祖朱棣遷都,作為明朝的都城於明朝永樂十九年(1427年)改名為北京,與南京對應,形成"兩京十三司",此為今名之始。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定都南京。同年3月,袁世凱將臨時政府遷至北京,北京再次成為首都。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平

Ⅱ 北京何時於哪個朝代開始被稱為北京的

北京是在近代被稱為北京的,具體時間是1949年9月27日。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1952年,北京市由華北行政委員會領導,7月,將河北省宛平縣全部及房山、良鄉2縣部分地區劃歸北京市。

1956年~1958年間,將河北省昌平、良鄉、房山、大興、通縣、順義、平谷、密雲、懷柔、延慶等縣劃歸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區域。

1956年3月9日,撤銷昌平縣,將昌平縣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北京市,並命名為昌平區。將河北省通縣所屬的金盞、長店、北皋、孫河、崔各庄、上新堡、前葦溝等7個鄉歸北京市。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擴展閱讀: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東貫穿五大水系:拒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在海河匯入渤海。

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北京市有水庫85座,其中大型水庫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海子水庫。

北京市地下水多年平均補給量約為29.21億立方米,平均年可開采量約24~25億立方米。一次性天然水資源年平均總量為55.21億立方米。

Ⅲ 清朝時,北京叫什麼

清朝時稱現代的北京為京師。

京師是北京在明朝、清朝時期的稱呼。永樂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移鼎燕京,以之為京師,稱為「北京」;清順治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清廷在北京實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內城,漢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旗人事務由九門提督管理,而漢族、回族事務則交給順天府衙門管理。

(3)北京什麼時候改名擴展閱讀:

北京城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元世祖營建的元大都城。元朝定鼎中原後,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建設大城作為元都,於世祖至元四年(1264年)下詔,在原金中都東北方向營建汗八里,是為元大都。

明清時期皇帝非常重視北京城池的保護和修葺,城牆上不得任意增開豁口,城樓、箭樓、雉堞、牆面磚體如果發生破損、塌陷和酥裂起鼓,都要及時進行維修。

Ⅳ 北平什麼時候改名叫的北京

北京最早於1368年9月12日稱北平,後於1427年作為明朝的都城改名為北京,北平早於北京近60年。 民國時於1928年6月20日又改為北平市。 日偽政府於1937年l0月12日又將北平改為北京,但實際上並未得到中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的承認,北平的名稱在此階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寇投降後,又改為北平。 直到1949年9月27日將中國的首都定在北平後,才又將北平改為北京市。 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這段時間,稱北京為北平是准確的。

Ⅳ 北京在清朝時叫什麼

北京在清朝時叫京師。

京師是北京在明朝、清朝時期的稱呼。永樂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移鼎燕京,以之為京師,稱為「北京」。金陵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

明仁宗的部分時期,則因皇帝個人的喜好因素,北京之法律地位還曾一度由首都,降為君主暫幸之行在,復稱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明英宗正統時才恢復燕京京師的地位。

清順治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清廷在北京實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內城,漢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旗人事務由九門提督管理,而漢族、回族事務則交給順天府衙門管理。

(5)北京什麼時候改名擴展閱讀

清朝京師的城防體系:

清朝時期,北京駐軍主力為驍騎營(旗營),分區駐扎於北京內城:鑲黃旗在安定門內,正黃旗在德勝門內,正白旗在東直門內,鑲白旗在朝陽門內,正紅旗在西直門內,鑲紅旗在阜成門內,正藍旗在崇文門內,鑲藍旗在宣武門內。

各旗均撥有官廳、營房和堆拔房(哨所)。除驍騎營外,北京城防駐軍還包括前鋒營、護軍營、步軍巡捕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咸豐十一年設)、虎槍營此外,自雍正朝起,在圓明園至香山一帶設有圓明園八旗護軍營,以拱衛御園。

Ⅵ 北京市什麼時候開始叫北京的

1403年。

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如今的北京也從此得名。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

(6)北京什麼時候改名擴展閱讀:

北京之後的改名歷史: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軍隊宣布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收北京,並重新更名為北平。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

Ⅶ 北京什麼時候開始叫北京

1949年9月21日,北平市改名為北京市。請採納。

Ⅷ 北京四次改名的原因

現如今,北京這個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城市之一,北京城擁有著很多的名勝古跡,這些古跡都是以前的朝代留下的物品,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北京曾經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北京城以前並不叫北京,而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重新改成的北京,北京的前身為什麼叫做北平呢?

其實北平這兩個字作為一個城市的名字出現在很久遠的時期,可以追溯到西晉,那個時候是作為北平郡出現的,到了唐朝的時候,北平郡的名字被更改,叫做平州,這也是「北平」兩個字在歷史上的第一次消失。到了明朝的時候,這個名字被再次使用,並且「北京」兩個字也開始出現,這里還要不得不說兩個人。

他就是明朝的朱元璋和朱棣。我們都知道朱棣是把他侄子的皇位給搶了,搶完以後他的侄子就神秘的消失了,後來據說是跑到了東南亞等國家的地方。元末明初,朱元璋帶領著手下們攻下了大半個中國,後來朱元璋的手下們攻打下明朝的元大都,朱元璋把名字給改成了「北平」,意思就是希望北方能夠安定平寧。這是北平兩個字的第二次出現。

後來的朱棣在南京掌握大權,這個時候的朱棣為了繼續有效的抵抗北方的敵人,決定把都城遷到北平,為了北平能夠和南京形成相互拱衛之勢,把北平的名字也順便改了一下,於是就出現了北京這個名字。這也是北京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之上。朱棣皇帝把北平改為北京,這是北平的第二次消失。

隨著歷史年輪的推進,時間的發展,轉眼之間北京城落到了清朝的手裡面,清朝的統治者為了更好的使社會穩定,沿用了很多明朝的東西,包括北京城的名字也屬於沿用的范圍之內。到了辛亥革命爆發的時期,清朝隨著末代皇帝的退位詔書宣告著結束。這一段時間的北京是不平靜的。後來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來北京的名字不太適合,所以就把它又給改成了北平,這也是北平的第三次出現在歷史之上。

後來日本侵華佔領了北平,這個時候的日本人把北平的名字又改回了北京,雖然沒有得到承認,但是也算是北平的第三次消失。後來日本戰敗投降以後,北京又改成了北平,。這也是北平的第四次出現。最後新中國的成立,北平被正式的作為我國的首都,並且改名北京。這也象徵著北平的第四次消失,同時也象徵著永久的消失。

北平在歷史記載之中,前前後後的出現了四次,但是也消失了四次。不管怎麼說,北平和北京能夠在北京的眾多名字中脫穎而出,並且被人們所知道,大概就是因為北平代表著的美好寓意吧。

Ⅸ 北京天津以前叫什麼啥時候改的名字

北京以前叫做北平,是從明朝時開始叫北京;金朝是天津叫做直沽,元延祐三年,改直沽為海津鎮,明建文二年,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改名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