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講講關於北京的歷史
關於北京歷史,最好還是上學時從歷史老師那裡學,北京城區的學生在初中都會必修一門歷史課《三千年北京史》。
我把我能記住的和你講講。
好像是最早有歷史記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燕國,那時北京這片叫做薊。後來一直改朝換代,北京又是華北平原北邊的邊關,一直打仗,民族融合的很厲害。一直扮演的是邊關重鎮的角色。由於經常打仗,人口稀少,更談不上經濟政治文化。
好像五代十國期間當過一個小朝代的首都。忘了是哪朝了。
總之記載最清楚的,就是金朝,金朝在北京建了中都,位置大約在現在北京6環的東北方向。金朝是少數民族,所以中都的百姓大多是胡人,因為以前大遼的契丹人也佔領過北京這塊土地。
記載太少,反正沒多少年,蒙古的忽必烈把金朝和宋朝給滅了,滅中都時屠城了,把金朝人給趕走了。中都就廢了,忽必烈在現在北京的北三環到北四環之間建立元大都宮殿,開始統治。遷來了一批蒙古人,其他少數民族,色目人。
元朝衰落,明朝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出了元大都,也是燒殺搶掠,元大都成為一片廢墟。蒙古人都逃回了蒙古。
明朝的燕王朱棣篡位,朱棣是皇帝的叔叔,在河北當王爺鎮守,但篡位叛反當了皇上,當時明朝首都是南京,朱棣因為篡位奪權,心裡害怕南方不服他這個皇上,總是擔心被造反起義。於是朱棣想到遷都北方,於是回大本營,在現在故宮這個位置建宮殿,建立了京師。京師的面積大約就是現在北京四環內的面積,反正沒多大。但是京師的百姓幾乎沒有,因為元大都廢棄不久,這里燒殺搶掠過後沒什麼人口,於是朱棣命令南京的大小官員和家屬隨聖駕遷都京師,又調了江浙20多萬富戶來北京當百姓。於是北京的故宮修建完成,江南的百姓在故宮附近建起了居民區。
大明朝衰落,大順李自成農民起義,進北京,屠殺官員,搶劫富戶,淫掠女性,把陳圓圓搶走了,殺了吳三桂全家。吳三桂聽說後暴怒,投降了滿人。滿清三萬鐵騎進入山海關,入主了中原。定都也是京師,在明朝的基礎上擴充了北京的故宮達到了現在的規模,也就是增加了很多其他的宮殿。將北京的漢人百姓趕到了南城居住,北城留給了滿蒙藏回的王公貴族和八旗居住。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攻入京師,霸佔京城一年多,殺了十幾萬京城人,焚毀房屋十之六七。北京人大量逃難外地,很多沒能活著再回北京。
1901年,慈禧派李鴻章議和,結束了京城的戰亂,重新入主京城,發現帝國首都已經快廢墟了,連故宮的鑲金銅器都被聯軍把金子刮掉了。於是密令不許聲張,從周圍省份(現在的山西山東河北河南)調了10幾萬百姓進入北京當北京人。
清朝覆滅,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成了名義上的政治中心,因為軍閥割據,戰亂頻頻,各地兵痞子你來我往,人口成分復雜。直到1927年北洋政府解體,國民黨在南京建都,北京改名為北平市。北京度過了一段相對平穩的時光,人口也開始增加,經濟社會也開始復甦。
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軍佔領了北平,改名北京,由於日本想長期佔領中國,所以未對北京進行燒殺搶掠,而是和平管理,所以北京相對全國免受了戰亂之災,在經濟文化上得到了一定發展,由於北京相對和平,到1945年北京人口增加了55%的外來逃難人口,大量外地的富商和難民逃到北京躲避戰亂,總人口達到200萬。
1949年,毛主席定都北京,為建設首都,調來200多萬全國的精英人才,軍人工人教職人員及家屬,北京人口擴充到400多萬。
1951年,北京市擴容,將原河北省的宛平縣大興縣部分土地並入北京,與原先的北京8個郊區合並成海淀區,豐台區,朝陽區,並單設了石景山區,城內十幾個區也合並成宣武,崇文,東單區等等。也就是說北京市多了一大片河北土地和人口。
1952年,河北省宛平縣和良鄉部分劃歸北京市,設立北京門頭溝區。
1958年,河北省的昌平、順義、大興、房山、延慶、平谷、懷柔、密雲、通州,以及很多鄉村都被劃入北京市,自此北京完成了最大擴容,形成了現在的行政區劃。人口也增加到了770萬。北京建設了很多重點大學。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蓬勃,高考恢復以及外地人進城打工,北京的經濟文化城市建設有了飛速發展。盡管計劃生育40多年,但戶籍人口達到了今日的1300多萬,城市移民佔了多數。
Ⅱ 北京北京這首歌是誰寫的
《北京北京》是由歌手汪峰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收錄於2007-06-01發行的專輯《勇敢的心》中,同時也是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的片頭曲。
Ⅲ 北京人說什麼語言
說漢語,或者北京話。中國通行的國語是以北京話為准,但北京土語則是縮在北京這個圈子裡,不是中國通行的。如隨便翻閱舉幾個例子:奔飯、冰核兒、煤核兒、不走字兒、車匪、吃瓦片兒、吃柱子等。
北京土語的來源很廣,因為北京建都數百年,各地人人來人往,因此留下了各地的話,蒙古、滿洲、古漢語等等,再加上文化作品如元曲傳奇、《紅樓夢》、《兒女英雄傳》中所用的土語,一直都留在北京人的口中,所以北京人的語言可謂豐富極了。
當今影響
北京人都為有自己的方言——北京話感到自豪。一般的方言都在當地流行,北京話可不然,它通行中國,哪個地方的人都能聽得懂,而且還都學著說。
把北京人說的北京話去掉京味兒,就成為了普通話。比方說,把「今兒個天兒不賴」改說成「今天天氣不錯」就成了普通話,可就是京味兒就沒了。北京話從總的來說比其他方言更接近普通話,但是北京話不等於普通話,北京話是北京土話,和其他方言一樣是一種方言。
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被定義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北京的方言土語正屬於這個范疇。
有些語言在民間活態傳承已經不現實了,所以將它保護下來是很有必要的。」一位專家說。在外來文化的沖擊面前,京味兒從形式到語言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讓人惶然的是京味兒這面旗幟還能扛多久。
Ⅳ 北京春節主要講了什麼
這篇課文,作者用充滿北京為的朴實無話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北京的春節主要內容-版本二、版本三:
版本二:
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Ⅳ 什麼是"老北京"、怎麼算"老北京"、"老北京"的定義是什麼
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老北京是對古都北京的傳統風俗的叫法。北京作為七大古都之一,老北京文化的核心就是講規矩,講禮儀,講傳承。特色小吃
北京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小吃歷史悠久。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眾多民間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特色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
北京小吃大約二三百種,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頭、爆肚、白魁燒羊頭、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點(如小窩頭、肉末燒餅、羊眼兒包子、五福壽桃、麻茸包等),以及作為零食或早點、夜宵的多種小食品(如艾窩窩、驢打滾等)。其中最具京味特點的有豆汁、灌腸、炒肝、麻豆腐、炸醬面等。
一些老字型大小專營其特色品種,如仿膳飯庄的小窩窩、肉末燒餅、豌豆黃、芸豆卷,豐澤園飯庄的銀絲卷,東來順飯庄的奶油炸糕,合義齋飯館的大灌腸,同和居的烤饅頭,北京飯庄的麻茸包,大順齋點廠的糖火燒等,其他各類小吃在北京各小吃店及夜市的飲食攤上均有售。
清代《都門竹枝詞》寫道:「三大錢兒買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糕炸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也說明北京歷來有許多風味小吃。
昔日北京不少家喻戶曉的小吃,由於時代變遷等諸多因素,早已消失,有的也很少見到,但是,大多數小吃保存了下來,有些小吃店還開到了一起,這樣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顧客。
東華門夜市上聚集了涼粉、扒糕、蓮子粥、酸梅湯、紅果酪、杏仁豆腐、烤肉串、烤龍蝦、烤魷魚、炸螞蚱、炸蠍子、炸蠶蛹等等小吃,安全衛生。護國寺小吃店經營的從廟會中的「碰頭食」傳下來的北京小吃,經過改良變得精細起來,沒了過去的「個兒大、經吃、一個就飽」的粗糙,墩兒餑餑、棗卷果都小巧可愛;薑汁兒排叉、糖耳朵可謂是百般玲瓏。錦芳小吃是從民國創始的小吃店,有麻團、杏仁茶、艾窩窩、奶油炸糕、炒疙瘩等等,以元宵最為有名,有山楂、青梅、桂花、豆沙、什錦、奶油、椰蓉等十幾種餡兒。九門小吃是在過去的幾家著名老字型大小的倡議下,由北京小吃協會出面組織的。裡面的老字型大小有很多,比如年糕楊、乳酪魏、小腸陳、爆肚馮、瑞賓樓褡褳火燒、李記白水羊頭、月盛齋等。北京著名的小吃一條街還有:王府井小吃街、什剎海小吃一條街(原前門小吃遷來)等等。
夏季飲食
老北京人稱冷飲為「冰食」。中國人吃冰食的傳統源遠流長,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貴族炎夏要享用冰食,先決的條件是要藏冰。當時,皇室都建有藏冰室。
在周代,朝廷還設有掌管冰事的官員,專管斬冰、藏冰等事宜。因為技術的限制,在中國
Ⅵ 北京你好講了什麼故事
寧浩導演的《北京你好》講述的是一個北京計程車司機的故事。2008年8月8日,舉國歡慶的日子,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葛優飾演的計程車司機性格特別明顯,和妻子離婚後,雖然沒啥錢,但是還特別地愛顯擺。正是因為這樣,故事才有了進一步的推動,讓他遇到了汶川地震倖存下來的13歲小男孩。 這個故事本是一個喜劇,卻包含了許多悲涼的底色。看似樂觀的計程車司機,卻十分渴望得到兒子的認可,希望用幸運得到的奧運會入場門票來緩和一下父子之間的關系。最後卻被自己的善良給打敗了,將這張意義非凡的門票給了更需要它的小男孩。
Ⅶ 北京人講什麼話的
北京話,或者叫京腔普通話。
Ⅷ 馮唐的《北京,北京》小說結局是什麼過程越詳細越好
《北京北京》是萬物生長三部曲的第三部,也將是我最後一部基於自己經歷的長篇。和之前的《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以及《萬物生長》一起,三個斷面,構成一個鬆散的成長過程,希望能對自己蹚過的那段時間有個基本滿意的交待。就像學動物學的時候,取腔腸動物水螅不同的橫截面,放在顯微鏡下,有的橫切過精巢,有的橫切過卵巢,有的什麼也不過。這樣用最少的力氣,明白最多的道理."
摘自 馮唐為本書寫的序
北京,北京》,是馮唐「萬物生長三部曲」的第三部,情節與風格都一脈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從萌動收獲迷惘,濃重的男性荷爾蒙是馮唐作品一貫最大的特色。這是馮唐作品中氣勢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這位語言的魔術師,以洶涌澎湃、聰明靈動的語言,述說著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邊說笑著,一邊使壞著,當你驚嘆著漸漸沉迷時,卻突然發現巨大的悲傷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後,只有淡淡的縷縷清煙。
Ⅸ 馮唐的<<北京北京>>是講什麼的
《北京北京》,是馮唐「萬物生長三部曲」的第三部,情節與風格都一脈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從萌動收獲迷惘,濃重的男性荷爾蒙是馮唐作品一貫最大的特色。這是馮唐作品中氣勢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這位語言的魔術師,以洶涌澎湃、聰明靈動的語言,述說著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邊說笑著,一邊使壞著,當你驚嘆著漸漸沉迷時,卻突然發現巨大的悲傷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後,只有淡淡的縷縷清煙。
馮唐簡介:
馮唐,男,原名張海鵬,1971年生於北京,金牛座。詩人、作家、醫生、商人、古器物愛好者,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1990年-1998年就讀於協和醫科大學,獲臨床醫學博士,婦科腫瘤專業,美國Emory University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 工商管理碩士。已出版長篇小說《萬物生長》、《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北京北京》、《歡喜》、《不二》,散文集《豬和蝴蝶》、《活著活著就老了》、《如何成為一個怪物》、《三十六大》,詩集《馮唐詩百首》。
Ⅹ 汪峰唱的《北京北京》是誰寫的誰做的曲
歌曲名:北京北京 詞曲:汪峰 編曲:汪峰 賈軼男 演唱:汪峰 當我走在這里的每一條街道 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能平靜 除了發動機的轟鳴和電氣之音 我似乎聽到了它燭骨般的心跳 我在這里歡笑我在這里哭泣 我在這里活著也在這死去 我在這里祈禱我在這里迷惘 我在這里尋找在這里失去 北京北京 咖啡館與廣場有三個街區 就霓虹燈到月亮的距離 人們在掙扎中相互告慰和擁抱 尋找著追逐著奄奄一息的碎夢 我們在這歡笑我們在這哭泣 我們在這活著也在這死去 我們在這祈禱我們在這迷惘 我們在這尋找也在這失去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去 我希望人們把我埋在這里 在這我能感覺到我的存在 在這有太多讓我眷戀的東西 我在這里歡笑我在這里哭泣 我在這里活著也在這死去 我在這里祈禱我在這里迷惘 我在這里尋找也在這失去 汪峰哥哥的歌,聽起來就是不一樣,就是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