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什麼時候立秋
擴展閱讀
上海哪裡有鱷魚專賣店 2025-07-25 20:19:01
福州報牌去哪裡報 2025-07-25 20:14:36

北京什麼時候立秋

發布時間: 2022-05-22 09:15:10

① 請問今天幾點鍾立秋

根據老黃歷顯示,2021年立秋具體時間是8月7日下午14:53:48,農歷為辛丑年六月(小)廿九,星期六,現在距離今年立秋到來還有3天3小時41分18秒。而2021年立秋結束時間為8月23日,05:34,不過立秋之後,並不是全國大范圍的都會進入秋天,像華南地區此時還是比較炎熱的,立秋之後,廣州8月8日的氣溫在27-35度之間。但北方地區立秋之後,溫度會有所下降,哈爾濱8月9日氣溫在15-24度之間,明顯比立秋前的氣溫下降了很多。下面一起來看看往年立秋時間。看今年是晚立秋還是早立秋吧!

② 什麼時候立秋

公歷8月07-09日交節時立秋。2019年立秋的日期: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2)北京什麼時候立秋擴展閱讀

立秋飲食注意: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2、立秋後要少吃西瓜

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③ 今年幾月幾日幾點立秋

2021年立秋節氣時間是 公歷2021年8月7日14點37分,農歷辛丑年六月二十九號。
立,指的是開始的意思,秋代表著莊稼成熟。它是屬於二十四節氣中排行第13的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
日期一般在農歷每年六月底或者七月初。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測得這個時令的由來了,到了宋朝,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規定的時辰一來,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習俗是什麼
1.咬秋:就是吃瓜,人們認為立秋時吃瓜類食品,可免除冬天和春天的腹瀉。
2.貼秋膘:到了寒冷的季節,要儲存一定的能量才能保持充足的精力,因為有了這種說法。據說在北京地區,醬肘子常常賣脫銷,烤肉館子也要排起長長的隊,大家都聚在一起分享。
3.吃餃子:北方居民習慣在這個節氣吃餃子,還有包子等美食,也被稱為「搶秋膘」。

立秋節氣的祝福語
1、馬上就要秋天了,祝你淡忘了夏日的酷暑天,迎來了秋日的開心顏,願秋風送爽,帶給你深深的嚮往;秋雨綿綿,送給你豐收的笑顏。願你在這個冬天不再孤單。立秋快樂!
2、桂花的芬芳悠悠盪漾,纏綿的秋韻醉滿心房,婉轉的秋聲耳旁回盪,絕美的秋光融成詩行,祝福的簡訊送達身旁,願你立秋快樂又安康,幸福的生活萬年綿長。
3、立秋到了,秋天攜著清涼的秋風,帶著綿綿的秋雨翩翩而來;秋天穿著黃色的衣裙,帶著豐收的祝福翩翩而來;秋天唱著快樂的歌謠,跳著幸福的舞蹈翩翩而來。秋天帶給你別樣的心情,別樣的快樂。祝立秋幸福,萬事大吉。

④ 幾月幾日開始才算是秋天

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

在我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濕度等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

從現代氣象學上劃分,北溫帶的秋季在8月23日(處暑)~11月22日(小雪);南溫帶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滿)。

物候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秋天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隨著氣溫的漸漸下降,許多落葉多年生植物的葉子會漸漸變色,枯萎,飄落,只留下枝幹度過冬天。

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將會步入它們生命的終結,整個枯萎至死去。季節轉換涵蓋多方面氣候特徵,如果單以氣溫來作為判定入秋的標準是不準確的。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



⑤ 2020年什麼時候立秋

北京時間8月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夏盡秋來,金風漸至,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從此開始了。專家表示,作為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氣,「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此時節「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立了秋,把扇兒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也稱「七月節」。

羅澍偉還說,「暑伏」時節,天氣炎熱,會出現食慾不振、身體消瘦等「苦夏」現象,「立秋」至則需「貼秋膘」。據說,「貼秋膘」的習俗源於清代,最初就是「立秋」之日吃伏天里斷供的「爆烤涮」。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副食供應的充裕,諸如白切肉、紅燒肉、燉雞鴨、紅燒魚等常見於「立秋」時的百姓餐桌。

(5)北京什麼時候立秋擴展閱讀:

立秋的氣候特點:

立秋,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季節轉換,南方地區的降雨量、風暴、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進入秋季後,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乾燥氣候過渡。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

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並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後趨向「乾燥」、「涼爽」氣候特徵。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

⑥ 立秋是什麼時候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於每年公歷8月7-9日交節。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進入秋季,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1][2]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1]
秋季是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管子》曰:「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進入秋季後,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向秋季少雨乾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中文名
立秋
外文名
Beginning of Autumn
Beginning of Fall
代表寓意
秋季開始,收獲的季節
氣候特點
降雨、風暴、濕度等趨於下降或減少
季節
秋季
快速
導航
天象變化氣候特點節氣風俗農事相關三候解釋節氣文化飲食養生
季節劃分
天文法
精選片單 關於立秋,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
關注01:22
一分鍾帶你了解立秋節氣。
4.7萬次播放 | 4個視頻
依據天體運行劃分: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根據天象變化來劃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秋季是以立秋(斗指西南,太陽黃經135°)為始點,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與人為無涉。《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立秋後,降水、濕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季節轉換,反映了氣候、物候等多方面變化規律。[1]
氣溫法
依據氣溫變化劃分:現在劃分四季常根據氣溫變化劃分,採用的是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劃分,按候平均氣溫法,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介於10℃~22℃之間算入秋。近代學者張寶堃提出新的分季標准,以候平均溫度(連續5天氣溫的平均)穩定降到10℃以下為冬季的開始,穩定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據此,候平均溫度從10℃以下穩定升到10℃以上時作為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氣溫法劃分的秋季,意味著天氣涼爽了。近代這種以氣溫變化劃分的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於四季氣溫變化分明的中緯溫帶地區(北方地區)。[3]
天象變化
上古時代以斗柄指向確定季節交替,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准稱為斗建,當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時為立秋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太陽黃經度數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該方法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起點(但排序仍習慣上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二十四個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太陽黃經達135°時為立秋節氣,於公歷8月7-9日交節。在立秋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黃經135°)。夜晚觀天時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地支「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天,是干支歷的「申月」。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2]

⑦ 8月何時進入立秋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8月7日21時31分迎來「立秋」節氣,末伏夏盡,涼風漸至。隨著立秋的到來,整個秋季漸次拉開序幕。

就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立秋只是進入名義上的秋天,氣象學以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降到22攝氏度以下作為秋季開始,按這個標准,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各地天氣依然很熱。「立秋處在中伏和末伏之際,暑氣仍存,天氣不會馬上涼爽起來。」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說,此時節,公眾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

⑧ 立秋的准確時間如何確定

於每年公歷8月7-9日交節。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

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

氣象變化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立秋後還有一個處暑節氣,處暑節氣後才出暑。民諺:「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處暑正當暑。」

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熱與涼的分水嶺並不是在夏秋之交。所以,想要立秋後就馬上涼爽還是為時尚早。立秋後,暑氣一時難消,有「秋老虎」的餘威。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各地氣候差別大,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暑熱之時,同時由於台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中國醫學也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⑨ 立秋時間是幾點

2019年立秋時間:2019年08月08日 03:12:57。

在立秋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黃經135°)。夜晚觀天時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農歷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

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區的白晝也因此縮短到了14小時04分(夏至日是15小時)。

甫入立秋,天氣依然很熱,立秋之後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還是有了變化。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尜尜天」,而且有「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的說法。

⑩ 立秋節氣是北京時間幾點鍾

2016年立秋時間:公歷2016年8月7日 09:52:58,農歷是 2016年七月初五日。
"公歷2016-8-7"查詢信息如下:
公歷:2016年8月7日星期日獅子座
農歷:猴年 七月 初五日
四柱:丙申 乙未 辛酉
節氣:立秋 中伏第12天
生誕: 二十八宿:氐 甲子納音:石榴木
距離今日:還有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