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住地下室呢
住地下室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北京的人太多了,再加上北京的房租真的很貴
一般三環以內,四環以內租金都是七八千的樣子
即便是兩三個人合租,對於很多沒有正式工作或者工作一般的人來說,房租是一個很大的經濟負擔
所以很多人會選擇住在六環以外,每天乘坐地鐵來上班
還有的人就會選擇住在地下室
地下室的面積很小,基本上是十平左右,而且沒有採光很潮濕,陰冷
這樣子,租金很便宜,一個月1000左右,很多人還是能夠負擔得起的
所以住地下室並不是別人喜歡,而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
『貳』 北京的地下室到底是怎麼一個情況
1北京市地下室沒有統一規定,如果地下室為機動車停車場當然不會被出租。外地一些地方的地下室確實被作為業主的私人儲藏室,但是北京這么做的很少。
2沒有定數,有的是一間房多人,有的是單出租一間房,你住一個人或者幾個人隨你。安全方面主要是很多沒有防盜門,另外地下室空間比較狹小,發生火災很危險,或者下大雨漫灌。
3一般來說,大學校內學生公寓不外租,大學都有專門的社會用公寓,但是價格很不合算。如果聯系的話就是公寓樓管理人員。
4那種公寓一天XX元甚至1XX-3XX,打工者是不會住這種房子的,所以安全性大可放心,外租的公寓一般都是一個人一間房。
『叄』 為什麼北京那麼多地下室,那麼潮濕都會有人去住呢真的是生活所迫嗎
看來您是個有錢人吶。很多外地來京的,為了省錢,或者沒錢,都會住地下室。地下室的租金會比地上便宜很多。一些今天的成功人士,當年進京時,也曾經住過地下室。還有一些貧困的北京人,也會住在地下室。
『肆』 北京地下室還讓住人嗎
政府有段時間出新規,因為安全隱患和臟亂差等問題,已經不允許租讓地下室給他人居住了。
一、廚衛陽台地下室禁住
北京市住建明確了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積的最低限和單個房間居住人數的最高限。同時規定,出租住房應當以規劃設計為居住空間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不得改變房屋內部結構進行分割出租,不得按照床位出租,廚房、衛生間、陽台和地下室不得出租供人員居住。
二、非居住用途地下室不得出租居住
北京地下室出租規定使用地下空間要符合規劃確定的用途,不得擅自改變。地下空間用於出租的,應按本市房屋租賃管理的相關規定登記。禁止將違法建設的地下空間出租,禁止將規劃用途為非居住用途的地下空間出租居住。
三、地下室存安全隱患將停用
地下空間存在結構安全問題,沒有通風、空調系統或系統不衛生等問題,將責令使用人停止使用、搬出地下空間。如果使用人拒不搬出,情況緊急危及公共安全,區縣人民政府可責成有關部門組織搬出。
(4)北京多少人住地下室擴展閱讀:
這是北京第5次修訂房屋租賃法規,在此之前,是2007版房屋租賃法規,市政府解釋稱:2007版房屋租賃法規實施後,出租房屋管理出現了一系列新問題,如出租人擅自縮短租賃期限、提高租金標准;群租現象較為突出等,因此再次修規。
政府可以制定指導價,以防止房租盲目上漲
政策:租賃市場在短期內出現租金較大波動等異常變化,市人民政府可以授權市發展改革、市建設(房屋)等行政部門採取必要的臨時干預措施,穩定租賃市場。
解讀:租金上漲對於CPI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且也會影響到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此次提出政府可以採取必要的臨時干預措施,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需要關注下一步出台的具體措施。
『伍』 在北京租地下室是一種什麼感受
那時候北京的地下室特別熱鬧,雖然稱不上特別干凈,但是有一樣是現在北京樓房中生活的人所無法感受到的,那就是「人情味」。很多人生活在一起當然不能避免一些摩擦,但是在地下室中的生活卻很少有發生,即使有摩擦過後也就好了。人情味在這里非常濃厚,家家戶戶都認識,經常相互串門蹭飯,這些都是常有的事,而不像現在估計你連隔壁鄰居是誰都不知道,情感聯系變得很低。而且,當時的地下室有孩子的話,大家在一塊玩還是非常幫的,估計有點像老北京那種一個院長大的人一樣,一起長大的老鐵,很有人情味,也很溫馨。
『陸』 在北京住地下室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是6月底來北京實習的,大三學生,沒錢,光有一身膽。租了一間帶窗戶的半地下小房間,900塊一個月,和一堆人住在一戶房子里,一人一個房間,房間差不多三米乘三米吧。一張桌子一張床,還有一個很窄的小櫃子,多數地下室小房間都是這樣的配置,我很幸運至少我的房間還有個窗戶。然後呢,整個屋子裡就只有我房間有信號,因為有窗戶。再然後呢,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到屋裡,迎接我的是一股潮濕的空氣,還好我有窗,不至於悶,但依舊很潮。被單衣服全都是潮的,很難受。一件衣服,晾了兩天都沒有干,這還是在我的屋子有窗戶的情況下,我都不敢想像沒有窗戶該怎麼辦。每天起床第一感覺就是很油,想洗澡。臉上頭上全是油,床單被子都是濕的,惡心的不行。所以每天五點多就醒了,難受的想洗頭洗臉。托地下室的福,住這後從沒被北京的早高峰虐待過,從來都是提早一個半小時到公司補覺。目前的狀況是,無論洗了什麼都幹不了,頭發沒兩天就很油了,躺在濕濕的床單上很累很困了才睡得著。所以每天都很勵志,為了畢業後不住地下室而努力。
『柒』 北京房價憑什麼那麼高憑什麼打工的只有地下室可以住…
房價高是社會現狀 ,經濟發展到這個份上了,必然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房子少 人多,沒能耐的必然不住上,這有什麼可埋怨的呢?很多在北京打拚的成功人士也睡過地下室 人家不是現在也一樣住高樓別墅。人家打拚了,人家憑著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從不見光的地下室里搬了出來。都一樣是來北京打工,不努力就是要住在地下室。不要一味的怨政府,怨貪官。貪官哪個國家沒有,歷朝歷代就沒斷過。北京到處有機遇 到處有挑戰,北京遍地有黃金,不然你為什麼來北京 ,你不來北京房價也許就不瘋漲了,那麼多人來北京住在哪 就那麼幾棟房子,誰有錢誰住。住地下室怎麼了,不努力就只能一輩子住地下室。有什麼理由 有什麼立場 在這里怨天怨地?!
『捌』 那些住在北京地下室的人們快樂嗎
這是一處位於海淀區的地下室。
陰暗潮濕,骯臟混亂,地下三層,上百個房間,彎彎曲曲且狹窄的樓道,通風口基本上都掛滿了洗好的衣裳;洗手間無比骯臟,蟑螂,老鼠這些算是常客,洗澡間牆壁上滿是黑色的蟲子;空氣異常污濁,各種油煙氣味蔓延;巨大的地下空間被人為分割成一個個小房間,多為十平米以下,除了床,已幾乎無法再有多餘的空間,隔音極差。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處地下室只有三扇門通往三環的地面,地下室上面就是繁華的街道。而身處地下室,人們無法分辨晝夜與天氣,等同與世隔絕。
租金低廉,幾乎是人們選擇居住在地下室的唯一原因。這樣的一間屋,每個月往往只需要支付300-600元,而在地面上,一間普普通通的隔間至少需要1500-2000元。這樣的地下空間,時刻都住滿了人,每天有人離開這里,新的蟻居者推著行李接踵而至。
因一些緣故,我在這里呆過一周,期間認識了老周。
每當我路過對面那間屋,都能聞到一股類似於腐爛的,油煙味混雜的味道。
這間屋子極小,一張單人床已佔據幾乎所有空間,只能塞下一個人,一點空餘的空間都沒有。我從房東口中得知,這間屋的價格低至300元一個月。老周是這間屋的常住客。
老周約50歲,來自山東,是每年來北京務工的百萬名外地勞工之一。
每晚,老周都光著膀子坐在屋門口的地上,拎著兩瓶250ml的二鍋頭,一碟子花生一碟子自己用電磁爐炒的小菜,正背後便是他那臟亂的,鋪滿舊物的床。
老周很能喝酒,鍾愛二鍋頭。喝到一半,准點會打電話,操著一口山東腔聊著每天的日常,多是些瑣碎的故事。有時候他會發出「喂」的聲音以確定對方的存在。
後來我問老周,每天打電話的肯定是嫂子吧。他表情稍微有些迷糊,伸手自己身後屋子裡掏出個酒杯,說邀我喝喝酒。喝了幾杯酒,他才說:
「哦,俺還沒結婚來,和俺娘打著電話來。」
老周是個搬家工人,幫客戶搬家,乾的是體力活,好的時候,一天能賺到400-500元,這個收入顯然已經很可觀,甚至高於很多都市白領。這意味著老周可以支付得起住在地面上的價格。
但一年來,老周一直住在地下室最小的一間屋子裡。
「老了,不享受了。」他給出了答案,然後點燃了一根煙。
「身體健康就好。」
「你為什麼不回去?」
「因為這是北京啊。」
也許很多人對燈紅酒綠的北京另一面的生活並不感興趣。在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後,新鮮文化的歡愉並沒有多少打動人們。更何況,需要支付相對高昂的費用。
在地下室,每天都會看到一群在北京漂泊的,沒有高文憑,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的年輕人與中年人,他們有的還拖兒帶女,帶著家庭,在北京從事著服務員,快遞員,外賣專員,建築工人等職業,拿著不算高但符合預期的薪水。
白天,他們身處各大工地,腳下是厚重的鋼筋混凝土,注視鱗次櫛比的高樓;又或者騎著電瓶車身處城市CBD與地鐵之間,穿梭於每個繁榮的角落;又或者西裝革履,步履匆匆,在街頭、茶館與陌生人攀談銷售。而當夜幕降臨,他們回到位處首都三環的地下室,地下室入口隔著不遠的距離就是燈火通明的夜市與高樓。
每天早晨,人潮洶涌,人們持著臉盆排著長隊,爭分奪秒,搶奪著不多的水房資源與廁所位。老周說,冬天的時候,情況更甚,停水時有發生。
太平年代,誰都未曾親眼見過戰火。然而眼前的對有限資源的爭奪,就彷彿一場激烈的戰爭。
當他們穿戴整齊走出門,地下室立刻陷入了一片寂靜,而這時我總會感覺到一股壓抑甚至於恐慌。地下室人來人往,到了晚上又會熱鬧起來。處於中層地下室的少數人會聚集起來,在一間稍大的屋子打起麻將,聲音極大,而往往因隔音效果極差,導致整層地下室都能聽到清晰的,麻將拍到桌上的鏗鏘聲,以及人們的吆喝。這是少有的娛樂。
年輕人們則和主流的人群一樣,鍾愛玩手機。地下室信號不好,無線網是一兆的,需要交90塊錢給房東,很少有人會開通使用。
我又問了一些年輕人相同的問題。得到的答案要麼是:剛來北京,等穩定了就搬上去。要麼是:在哪都一樣。
「家鄉是個小地方,沒什麼前途,掙得少,同齡人也沒什麼可聊的。趁著年輕,還是想多出來闖闖。」初中就輟學的小何說。
小何的父親也在北京的一處建築工地,不過小何說,從未與父親在北京見面過。
「他甚至都不知道我來了北京。也沒什麼可聊的。」
但是老周說,這群小年輕很快便會搬出去,他們往往並不會呆多久,要麼離開北京,要麼嚮往地面的生活,畢竟任何一個年輕人都是渴望看見陽光的。很少有年輕人不渴望生活。
在地下室的生活,是某種意義上的透支自己。
相比較都市的白領,一天又一天,混跡在大城市的地鐵站與高樓大廈里,忙忙碌碌,看車水馬龍,龐大的城市機器像是伏在平原上的巨獸。看城市的每一個齒輪都在嗡嗡運作,發出刺耳但卻讓人著迷上癮的聲音,雖然也是孤獨的,但好歹這真的能被稱作是生活。
今年,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疊》獲得了雨果獎。這是繼《三體》作者劉慈欣後,第二位斬獲科幻界最高殊榮的中國作家。在這篇小說中,郝景芳描述了一個被劃分成三個層的烏托邦未來城市。人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分享著有限的資源,也分享著時間。折疊的北京分三層空間。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當空間休眠,大地翻轉。翻轉後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著兩千五百萬人口,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著五千萬人,從十點到清晨六點,然後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選自郝景芳《北京折疊》)處於第三層的人們往往生活於城市底層,是城市資源的採取者,維持著城市齒輪精確的運轉。主角老刀是一個出生在第三層的垃圾工,受委託送信給第一層的女孩,從而接觸到截然不同,差別巨大的城市另一面。繁榮的烏托邦式的一層空間,與著名電影《北國列車》前列車廂幾近相同,這讓老刀唏噓不已。事情辦完後,他回到了第三空間。然而那種巨大的階層鴻溝與分裂感也將伴隨著他後來的生活。
現實中,北京的繁榮也同樣從不屬於許多人。
物質與慾望的索求,是人們遠離家鄉的原因。所有人都不例外嚮往更好的生活,在那之前,積累資本變得尤為重要。但實際上,生活本就離很多人太遠。
今年,北京共整治了1200處地下室。
我不知道老周最後去了哪裡。
也許離開北京了罷。
『玖』 外地人將不能再住北京地下室是真的嗎
某些人不守規矩,再加上政府一刀切導致的。我當初租用我家樓下一套40平米的地下室做倉庫,每平米每月10元,結果發生地下室燒死人的事之後,全部小區清理,都轟出去了。你說去哪找這么便宜的倉庫?不僅如此,在樓道內不能放任何易燃物,木製,塑料,紙盒子,統統都不行。我家在過道放一個自行車,和一個接快遞的櫃子,結果又出現一個煞筆在樓道里給自行車充電炸死人,我一看這新聞就知道完了。果然不出所料,居委會挨個敲門,下發書面通知,不合規定的全部搬。我們這北京居民都如此,更不要提外地人了!只要有一個垃圾弄出點事來,全北京的人都要背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