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為什麼堵
擴展閱讀
杭州到北海怎麼走 2025-05-18 03:35:02
淶源到天津的途經哪裡 2025-05-18 03:33:48

北京為什麼堵

發布時間: 2022-06-06 00:16:24

A. 北京為什麼堵車

我認為,北京之所以堵車是因為北京的車流量太多,即使路很寬敞各種的高架橋,但是因為出行的時候都選擇這樣的一種交通工具,才會導致堵車。

B. 為什麼北京會經常堵車,堵車的深層次問題是那些

車多不是問題!路網、管理水平、交通參與者素質水平等因素之間不匹配!
該走的不走,該停的不停!該單行線沒有單行!路網規劃和流向及其不合理!行人和各種車輛。各種流向之間互相干擾!
不堵車才怪哦!!

C. 為什麼北京那麼「堵」

現在的北京即使是在平時不出意外狀況的情況下都是很堵得,交通變得很脆弱。要是萬一哪天打仗,敵人只要隨便搞一點點交通小事故,整北京城就會亂成一鍋粥。即使你建再多的地鐵、搞再多的單雙號限行也無濟於事,因為你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沒有找到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而以目前的城市資源布局來看中國是經不起打的,只要人家幾個導彈解決你的幾個大城市,你的經濟癱瘓了,因為點你的死穴太容易了,中國就靠那麼幾個地方支撐著經濟。因為現在到了我們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要不然在不可預見的未來我們會再次被帝國主義偷襲。因為我們的弱點太明顯了,在地圖上太容易找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地也是唯一一條可行的辦法就是:分散資源,優化資源配置。
分一部分資源到其他地方,把大城市的一些次要的資源和企業分配到全國各地的中小城市,大力發揮中小城市的力量,讓全國各地的中小城市來分散容納這些企業、人才、汽車和房子等等。同時也發展了中小城市,避免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其實只要全國各地的中小城市工資水平有北京上海的一半,都會有很多人願意留在中小城市。就目前中國所處的現狀,再不發展中小城市、不發展中西部城市,老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遲早有一天要被別人算計的。

D. 為什麼北京過了早高峰還那麼堵,能堵一上午

北京堵車是近十年來最大的交通問題了,主要是人多車多所以容易交通堵塞。

E. 同為大城市,北京為什麼比上海堵

春節將至首堵北京。 其實,不僅是春節,每逢佳節,以及平時的星期一和星期五,無論是私車還是公車,行走在北京的人,都感覺「路不平」,一堵再堵,難以通行。 事實上,北京堵車的根源,並非僅僅在於道路規劃,而在於發展的不均衡。 2011年,北京各個區中,朝陽,海淀,豐台,石景山,東城,西城六區的產值,佔北京總產值的四分之三強,而其面積,卻不到全市面積的10%,也就是說,北京的城區經濟產出效率,大約是郊區的30倍。其中,產值最大的朝陽區,其產值超過3000億,其一個區的產值,就相當於十個遠郊區縣的總產值。而西城區的產值,達到2100億,是延慶的大約30倍,而其面積只有延慶的十分之一,產出效率高出大約300倍。 城區與郊區差別的過大,固然使中心城區產生了聚焦效應,但是,也造成了郊區的塌陷。由於城市中心經濟力量的集中,北京的資源基本被城區掌握,如此,人口亦主要被城區吸附。目前,北京市區人口超過1000萬,比郊區所有的人口總和還要大。城區的人口密度,十倍於郊區。 在此情況下,工作機會都集中在城區,北京成為一個分裂的城市。大量的人口,擁擠在中心城區的彈丸之地,各種人均資源,都非常低下,此外,還有大部分人是在城區上班,而散居在通州,昌平,房山,大興,順義等郊區,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睡城」。而這些散居在郊區的人口,其白天的活動,仍然需要佔用城區的資源,道路交通,亦是如此,在北京,每天下班時間,往通州方向的車輛,從來都是黑壓壓一片,連綿數十里。 不僅交通擁堵的根源於此,北京的房價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核心城區發達,而郊區落後,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市區,自然人口也向中心城區集中,導致中心城區土地壓力增大。中心城區房價自然居高不下。 中國的大城市,基本都堵車厲害,但是,論其程度,上海卻較北京稍輕,一個重要原因,即是上海發展相對均衡。 相對而言,上海主城區產值,大約占總產值的30%強,而且比較分散,浦東新區是上海產值最大的區,儼然新城區,分流了上海的很大部分人口,郊區如青浦,閔行等區,產值與核心區基本持平,可謂是郊區強鎮。這些郊區強鎮,容納了大量的工業人口。而上海主城區人口,不過700萬左右,不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就發展階段而言,北京已經完成了從分散到集中的階段,在城市總產值、產業結構、人口規模、發達程度等方面的進步,使北京初步具備了現代化大都市的基礎。從集中,到分散,從規模化發展,到功能化發展,實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進行精耕細作,將是北京未來的趨勢。 北京東部的通州新城未來計劃打造成東方CBD,實現北京中心的東移,而南部的大興,亦將重新規劃。此外,北部的順義被定為為北京未來的研發新區,其他如密雲要做北京的休閑之都,懷柔要打造北京的文化產業基地等,均可放手發展,各自精彩。 相對而言,環渤大經濟區的發達程度遠遠落後於長三角。長三角不僅有中心城市上海,亦有杭州,蘇州,紹興,嘉興,無錫,揚州等等十餘個經濟發達的重鎮,這些經濟重鎮,亦吸引了無數的就業人口。反觀環渤海經濟區,只有京津,而且民營經濟不振,幾乎所有的人口,都湧向了京津,尤其是北京,其他城市,都無法分流人口。 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中心城區的繁榮,還在於「小鎮式繁榮」,而不是似當下這樣,五環內燈火輝煌,五環外一片靜寂。大城小區,大市小鎮,方是北京的未來大勢。 加快東擴南進計劃,形成北京的普遍繁榮和均衡發展,方才可以分流人口,徹底解決交通問題。而目前的限行,只是權益之計,而非雄略之策。 北京郊區發展大計,十年可成,則「踏平北京」,解決擁堵,亦只需十年。

F. 北京為何這么擁堵

北京擁堵是正常的,它是中國的首都人,是最多的一個城市,而且家家都有車,所以我去過北京,我也受不了,太堵了,基本上都走不動,出去了就車堵人,堵心更堵,所以現在各大城市都堵

G. 北京為什麼總是堵車

記得若干年前聽一大領導講話,說是北京堵車就兩個原因:一是前面有車禍,二是前面有警察。當時領導的講話引起了許多與會者的共鳴,想想也真是。 生活在北京的人喜歡侃,不會侃不能侃的應該算不上「北京人」,更入不了「北京爺」的行列。有事說事,沒有事天南海北,特別是傳播小道稍息,是北京的一大風景,不信你多坐幾次三輪觀光車或者計程車,「板爺」和「的哥」儼然個個是副總理級人物,不侃暈你是下不了車的。出車禍了,當然得侃,當然得前後車的人下來幫著忽悠,再後面的車也得想辦法「鑽」到前面來停停車開開車窗瞧個明白...碰到都明白事好說話的車主,各自道個歉各自蒙各自的保險公司,走人修車去了,但十有八九遇不到這樣大氣大度的同時出現的兩(或者更多)車主,只好先是理論後是討價還價了,個別的還會動手治氣,你說這樣路還有不堵之理。 警察在人們的心目中,形象總體是好的,但領導說前面有警察就堵車,我分析有幾種情況:一是為領導開路限行,這在北京是天天有的事,中外國家領導人開路限行大家沒有意見,只是現在不在此范圍的但卻想要開路限行的爺有點太多了,讓人民警察們忙著路堵著還得挨著罵。二是警察查車,環路上查大車,交通結點上查酒駕,一早一晚確實是堵得讓人想冒泡。三是個別警察指揮交通業務不熟練,明明大家基本都在按紅綠燈正常行駛,他非要人為改變信號燈或者他讓開車人不按紅綠燈行駛。四是安裝了太多的電子眼,許多電子眼不是疏導交通,而是為了罰款!五是限速,三、四環路限速還好,一水的80KM,二、五、六環就復雜了,一會60一會80一會90一會100,給抽瘋似的,還有城區道路,限速更是林林總總,讓駕駛者無所適從。 朋友們在一起,也經常說起北京的堵車,我歸結了一下(包括上面領導講的),大致有如下原因: 一、人多車多。行人多,騎自行車三輪車摩托車電動車的人多,且都自低著頭走自己的路。公車私車執法車軍車大車小車運輸車各不相讓,更不讓行人。限購不是最好的辦法,建議嚴格交通法規,提高用車成本。 二、接送孩子的校車公車私車多。幼兒園小學中學附近周一至周五早晚都是一個堵,連帶周邊也堵。取消擇校,改變高考制度。 三、大型購物場所建設不合理,去南三環轉轉就知道了。無解。 四、立交橋設計不合理,好看不中用,許多立交橋都是偽立橋,上不來下不去。 五、限速限行不合理。城區道路80,二三四環路均90,五六環路都120,設計的道路應該可以滿足這速度吧;取消公車試試,估計比現在的限行治堵有效。 六、六環收費。五環不收了交通緩解了,六環不收了會更暢通。 七、交通管制。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取締。

H. 北京交通為何這么堵

北京堵車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堵車的根源是什麼?眾說紛紜,各執一詞。官方的說法是車流量巨大,汽車在以每天數千輛的數字增長。誠然,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北京目前的機動車數量尚不足以造成如此大規模的擁堵,機動車數量只能說是堵車的因素之一,不是決定性的。我覺得目前北京的交通存在以下弊病:一、道路規劃設計不夠合理北京缺乏南北向的城區主幹道。東西有二環、平安大街、兩廣路、前三門大街。南北向有什麼,市區內沒有,靠東西二環「兩廂」緩解「中央」,就是現在東西二三環現在這個樣子。問題是這樣,還把重要的中心功能區都放在東西二三環上,金融街在西,CBD在東,央視也去湊熱鬧,只能雪上加霜了。靠「單雙號」專家們解決,大概是指望不上了。二、交通標線不夠人性化例如北苑路,雙向各3車道,寬度足夠。但是走過的駕駛員會發現,這3條車道其中1條為公交專用道,這個無可厚非,另外2條車道總可以走吧,但是最內側車道走著走著突然變為左轉專用道,令許多司機措手不及,只好強行並線,既有事故隱患又造成擁堵。望京的廣順大街也是一樣。其實解決的辦法不難,當初建設道路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考慮把路口設計為喇叭口形狀,左轉的車輛到路口自然進入左轉車道,不影響直行車輛? 立交橋設計建造只考慮美觀性,不考慮實用性。例子不勝枚舉,西直門、航天橋、四惠橋、天寧寺橋等等,我想不用我細說,大家也知道它們的罪過。 四、公交車站的不合理設置導致大堵車公交車站的設置問題和公交車左轉的問題。我就不明白現在有的公交車站設計怎麼就那麼弱智,在路口不到20米的距離給葯左轉的公交設個站,公交一出站就要左轉,趕上高峰橫在路上把直行堵個死死的,要麼把車站設在路口邊上,兩輛公交一停,車尾就近路口了,幾輛車一進站,隊尾都停到路中間了。還有雙井三環主路中間的那個車站,設在主路出入口中間,一堵堵兩個路口,輔路車進不去,主路車出不來,不知道哪個~~搞的。虎坊橋路口往南的那個丁字路口,窄成什麼樣了,從北邊來的公交都要左轉,這么窄的市區路,像14、66這樣的線路非得搞通道式,根本拐不過去,結果東邊直行的,右轉的,西邊左轉、直行的,北邊左轉、右轉的全都堵得一蹋糊塗,怎麼想的?東直門出發望京方向的401等,守著郊區那麼寬的路,全線拐不了3、5個彎,卻弄個小車,每天早上擠得什麼似的,怎麼想的? 五、司機本身的素質造成北京堵車現象嚴重這里的司機通稱開車的人。大部分堵車不外乎以下幾點:1.重大事故 最大比例的是重型車事故佔主要部分。開車的人都知道現在開重型車的司機「視力」有問題,只能看到大車,看不到小車,所以不躲就慘了。 JIU後駕車,疲勞駕駛等大意的問題,也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很重要的一環。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的事故多發於司機認為行人不可能出現,但是行人確實出現了,突發事故居多。還有「霸權」主義車,造成車禍的隱患也是非常大。相比起來,行車與自行車較多的地方,不容易發生重大交通事故。2.小型事故 能擠就擠的理論深入了中國市民的內心,寧搶一秒不停三分也是現在普遍人的思想。快行線上開慢車,不規則並線和強行並線都容易發生刮蹭。這里計程車司機們應該反省一下。停車前想想後面的車在停應該不會耽誤你太多事吧……3.搶路 占路 環路的出口進口不按照順序排隊,而是見縫插針,這樣不僅容易造成事故,影響其他車道行車也是必然的。十字路口如果沒有紅綠燈,那麼有可能就因為那輛車慢了,就堵上個把小時,而對面的車還是一樣不會讓。 在有就是沒有明顯標記的路上,分不清順行逆行就更難說了。無素質的停車對交通阻塞也起著很大的影響。4.行人與非機動車 行人喜歡扎堆,這么多交通協管行人一樣勇猛,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這份勇氣用在愛國上。而行人或自行車也是造成交通擁堵的重要因素,有些非機動車(包括行人)在機動車道上走,任憑後面滴聲不絕,可他卻我自巋然不動。彷彿走在郊外大草原一樣。表情還是那麼的銷魂……………六、小商販、行人、非法建築物佔道現象嚴重小商販比比皆是,行人被看交通警示燈就橫沖直撞,在一些繁忙路段,還有N多的黑出租!把車停在路邊,影響通行,本來是路的地方被見了小房子,出租出去賣東西……所有的這些,都使得交通異常擁堵! 「原因就這么多,自己看著參考,適當修改修改就ok了」

I. 為什麼北京明顯比上海要堵車是否環狀路網是硬傷

北京交通擁堵問題一直困擾北京市民的出行問題。特別是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的擁擠是苦不堪言。現在的問題是,北京的交通是否可以徹底解決呢?
先說下我的想法,我認為北京交通問題至少30年內是解決不了的主要是人多,車多。內城區改造性又差,所以擁堵問題是不好解決的,但緩解還是可以的。

北京堵車的根本原因:
1.車多不是理由,是人類發展的必然。
2.近一半原因是道路設計問題。比如廣渠路到通朝大街十多年沒修通。比如五環運通橋沒有南向北轉向東向西的匝道。比如五環南向北轉向二高速兩車道最終變成一車道。比如朝陽區四環外沒有一條南北向的大道,多是胡同路或者丁字路。還比如機場二高速修到五環就沒了,沒有到四環和三環,同樣問題還有京津高速。再比如,蔡國慶的《北京的橋》很有名,但仔細一想,是高架路太少了,才出來那麼多橋,才有像西直門橋那樣的非人類設計。別說京津冀一體化了,就是北京道路一體化都難。
3.三分之一原因是道路管理非常不好。比如草房地鐵站,一條車道違章停車,一條車道黑車等活兒,一條車道公交進出站,你算算朝陽北路有幾條車道?再比如機場二高速輔路到管庄路去常營,五條車道匯成兩車道,連續兩個丁字路口,只有一個紅綠燈,沒有轉向紅綠燈,況且常營近二十萬人,北面只有這一條兩車道路進出,你算算近十萬人擁有一條車道是什麼情況?
4.剩下原因是北京的管理者少作為。北京的管理者多是外地人,做幾年官就調走了,只求無過不求有功。不像上海的管理者,務實高效。如果你在上海開過幾天車,和北京開車比較一下就知道了。每天都堵車,年年堵點都不變,沒有什麼改變,沒有什麼作為,他們是不知道還是不想知道?北京多是堵點兒,就像堰塞湖,是點的問題是一個出入口或者路口的問題,而不是面的問題。如果全線堵車,那就是真的車多。總結一句:不是車多,是路少管不好!!!經合組織(OECD)披露,中國城市公共交通長期滯後於城市化進程,也遠遠落後於全球各大城市的發展。
截止到2012年,英國倫敦軌道交通密度為567米/平方公里,法國巴黎為446米/平方公里,日本東京-橫濱為407米/平方公里,而中國表現最好的上海,也僅為130.3米/平方公里。考察軌道交通可用率,中國也是慘不忍睹,英國倫敦可用率達到了192公里/百萬人,日本東京-為69公里/百萬人,而表現最好的北京,竟然才25.9公里/百萬人。

J. 今天北京二環為什麼這么堵

天那邊二環之所以這么堵,是因為那邊有很多路口進行了交通管制,所以說交通管制之後,道路會出現一些擁堵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