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中國首都為什麼選北京
擴展閱讀
如何天津搜索按摩 2025-05-17 06:28:54
廈門海豚灣是什麼街道 2025-05-17 06:23:19

中國首都為什麼選北京

發布時間: 2022-06-07 16:30:58

㈠ 為什麼北京市會被選為首都

對於把首都確立在北京,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是經過了許多考量,還征詢了很多人的意見的,毛主席認為:蔣介石的國都定在南京,他所仰仗的基礎都是江浙的資本家,哪我們就要把首都定在北平,我們也要在北平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發展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人民群眾。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將哈爾濱、西安、延安、上海、成都、北平、開封、洛陽、重慶、廣州、南京11個城市作為首都的備選,那麼為什麼最終會選擇北平作為首都呢,下面為大家詳細解答。

㈡ 中國首都為什麼要建在北京

中國首都建在北京有三種原因:政治意義、現實情況、北京的建都歷史。
1、政治意義
北京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時離海近,而且渤海是中國近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
2、現實情況
首都應當選擇現代化的大城市,而且當時中國大城市不多,且位置合適,滿足建都條件的大概只有西安、北京、南京。西安距離革命時期的共產黨政治中心近,群眾基礎最為可靠,位置較為安全,但是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東移,西安位置太偏西,交通並不便利,不利於新首都的建設與擴張,因此北京更適合做首都。
3、北京的建都歷史
歷史上的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朝舊都。自古「燕都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中原,若坐堂隍,俯視庭宇」。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確獨特,它為中原北方門戶,有人講它是中國的「龍眼」所在。

㈢ 1949年選首都時,一共有11個城市候選,為什麼最後選定了北京

北京在我國也算得上是歷史悠久的城市,綜合很多方面來考慮,北京是最合適不過的。

㈣ 中國面積那麼大,卻為何選中了北京為我們的首都

定都,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各個政權的頭等大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領導班子也為定都做過深入探討和辯論。中國的古都很多沿海的發達城市也不少,當時被提名的候選城市有很多西安,南京上海延安天津等都在其列。但這場諸多歷史名城與發達城市的角逐最終被北京摘下桂冠,各城市有何優勢?北京憑什麼脫穎而出?這要從天時地利人和講起。

㈤ 北京為什麼被選為首都除了經濟之外還有哪些突出表現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PPCC)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一項決議,指定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為什麼選擇北京作為首都?筆者在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首先,以北京為首都可以保證政治和軍事安全。

南方城市則不太安全。南方地..區是國民黨的統治核心,如南京、武漢等大城市解放得比較晚,不如北京穩定。新中國成立時,西南和華南地區還有很多地區沒有解放。大量的國民黨軍隊仍在頑強作戰,南方各城市面臨著相當大的軍事壓力..。而南方地區諜報多,匪患嚴重。古都北京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呈現出誠信、典雅、崇文尚德、和諧、寧靜等突出特點。它不僅形成了首都文化的源頭和根基,而且為今天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提供了深厚的基礎。挖掘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系統建設新時期的古都文化,既要把握古都文化的歷史精髓和價值,又要有國際視野、一流格局和創新策略。


"北京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長河的偉大見證"。其中,延續了近千年的古都文化,是中國首都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結晶和典範,是遼、金、元、明、清文化的縮影,也是當時中國文化的主體和精華。


㈥ 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何定首都於北京而不是當時經濟發達的沈陽

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何定首都於北京?而不是當時經濟發達的沈陽?

個人覺得首都的說法有很多種,還有人說差點就是廣州,上海,西安等城市,但是我覺得,怎麼著也不會是當時的沈陽吧,不說別的,咱東北人還是很猛的,當時肯定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吧?

古都中西安排第一。北京是最近幾個朝代才有。從金朝開始吧,遼代也可以算。當然,燕國首都其實就在北京。因為在游牧和農業區域交匯處,燕山擋住了冷空氣,又靠海。靠海很關鍵,所以取代了西安和開封,因為無論大運河還是海上運糧都極為方便,北方政治中心經濟不發達、沒有南方的糧食可支撐不下去。

㈦ 首都為什麼定在北京

理由如下:

1、國民黨定都南京,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便於依賴帝國主義,因為南京靠近上海,而上海是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剝削中國人民的中心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人民自己的國家,它依靠的是中國人民,自不一定要建都南京了。

2、北平為中國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政治上,北平位於華北老解放區內,人民力量雄厚,規模弘偉,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歷史的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來,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搖籃。

3、地理上,北平位於一個大平原之中,將來有足夠的擴充的餘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達,有平沈、平綏、平漢、平滬等鐵路干線,連絡全國各地。

從各種條件看,北平實具備現代大國首都的各種資格。因此提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應以北平為首都,並改名為北京。

北京(Beijing),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93095人。

㈧ 為什麼選擇北京做首都

一、選擇有限。在經歷了100多年的內亂和持續的戰爭之後,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主要城市擁有可支持政府運作的現有基礎設施。中國當時的選擇是北京、西安和南京。沒有定都在南京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曾經的國民黨民國政府曾將首都設立在南京,選擇南京或許會給人帶來一種的印象,即新中國的建立是國民黨政府的「延續」。

西安是首都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像北京一樣,它曾是許多朝代的首都。但是,西安已有1000多年沒有成為首都了。它位於中國的西部,此時的中國,經濟重心早已移到了東南地區。選擇西安作為首都有可能使新政府與較富裕、較發達的東部地區隔離開來。

二、合法性。北京不僅是清朝的首都,它也是至少五個朝代的首都:遼,金,元,明,清。它已經連續三朝成為首都,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最古老的首都之一。北京在中國人心目中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文化分量。紫禁城(以及周圍的皇宮建築群)仍然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力量。

三、實用性。作為很少遭受戰爭破壞的極少數城市之一,北京保持了其大部分基礎設施完好無損。新政府相當於「拎包入住」即可。而且,北京通過現有的公路、鐵路系統,與當時工業發達的東北各省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保持了良好的聯系。

中國歷史上的首都:

1、南宋都應天府南京(今商丘),遷行在臨安府(今杭州)。

2、元都大都(今北京)。

3、明都應天府(今南京),後遷順天府(今北京)。

4、清都京師(今北京)。

5、民國都南京,後遷北京,最後又回到南京,抗戰時期陪都重慶。

6、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北京。

㈨ 1949年新中國選首都時,一共有11個城市入選,為何最終選了北京

1949年,新中國成立,而北京也最終成了咱們的偉大首都。古時元、明、清3代都在北京建都。元稱其為大都,明初那裡叫做北平,直到朱棣之時才更名為北京。1399年,朱棣發動了靖難之戰,最終坐上了龍椅。

再者,北京氣候不像哈爾濱那樣嚴寒,也不似廣州炎熱,比較適中。而且北京歷史悠久,以前在500多年的時間里是元、明、清3代的都城。有歷史底蘊,氣候適中,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有這些優點的北京自然就勝出了。

㈩ 為什麼選北京為首都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討論定都問題時,把上海、南京、北京、哈爾濱、延安這幾個城市都考慮在內,但經過權衡利弊,新中國最終選擇北京作為首都。
具體原因如下:
1、北京與哈爾濱相比,比較靠近蘇聯,從政治上也是穩定的,北京的工業基礎也很雄厚,經濟上也是說得過去的。
2、北京和平解放,在戰爭期間沒有受到任何的軍事打擊,無論是文物還是現代建築都得以保全,在重建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北京地理位置佳,它西擁太行,北枕燕山,東濱渤海,南面敞向華北大平原。這處天造地設、酷似海灣的小平原向來被人們稱作北京灣。
4、北京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的地方,地處連接東北、華北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重要,是今日中國的命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