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福安人口多少
擴展閱讀
深圳出什麼牌子啤酒 2025-05-29 08:14:05
外地電話怎麼變廈門電話 2025-05-29 08:04:36
上海百聯卡哪裡買 2025-05-29 07:55:05

福州福安人口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15 11:30:07

『壹』 福建省福安市的人口多少

福安市總人口59.95萬人。福安市是全國畲族聚居最為集中的地區,全市有畲族人口6萬多人。

『貳』 福建人口有多少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福建省常住人口為3689421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471483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179381人,增長6.28%,年平均增長率為0.61%。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7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4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5%,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

(2)福州福安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福建省省有54個少數民族成分,在少數民族中,畲族最多,是全國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其次是回族,第三是高山族,也是祖國大陸高山族人口較多的省份。

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程度人口為376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教育程度人口為575萬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為1484萬人;具有小學教育程度人口為105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叄』 福安市目前的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大概有多少,哪位能提供下大概數據,謝謝!

流動人口150W左右
常住人口(包括打工人員)60W左右

『肆』 福建福安屬於哪個市

福建福安是福建省寧德市所轄的一個縣級市。
福安市位於福建的東北部,全市總面積1880平方千米,現轄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福安經濟開發區和福安畲族經濟開發區)、13個鎮、5個鄉、4個街道,總人口67萬人,其中畲族人口有6萬多人,是中國畲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福安文化積淀,有歷史名茶坦洋工夫茶韻,還有瓜溪「活化石」刺桫欏、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溝、仙岫畲族風情等形成「紅、茶、古、畲、廉」的傳統福安文化。福安市境內有瀋海高速、寧上高速、福泰高速、溫福鐵路等公路鐵路穿境而過。
福安市地處鷲峰山脈、太姥山脈和洞宮山脈之間,這三大山脈控制著全市的地形骨架。山體走向大致呈北東—南西展布,或呈北西—南東走向。山嶺延伸的方向與構造線基本一致。中部交溪河岸兩側呈平原或丘陵,低山、中山三級或四級階梯狀分布。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東、西部高,中間低,全市地形成為南北走向的狹長谷地。

『伍』 福安市區人口有多少

截止到上次普查:福安共有67W

  1. 面積:東西相距37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共有1880平方公里

  2.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3. 方言:閩東話(北片)-福安話

  4. 所屬地區:福建·閩東地區

  5. 下轄地區:2個省級開發區4個街道13個鎮5個鄉 1市級開發區1個市級工業集中區

  6. 電話區號:0593

  7. 郵政區碼:355000

  8. 經濟:「中國中小電機之都,中國茶葉之鄉,中國油茶油之鄉、中國南方葡萄之鄉、中國民間船舶修造基地、中國綠竹筍之鄉」

  9. 名稱來源:宋淳祐五年(1245年)建制,理宗御批「敷錫五福,以安一縣」得名「福安」

  10. 著名景點:白雲山世界地質公園、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廉村、閩東古建築群樓下村


『陸』 福安有多少人

【福安概況】
郵編:355000代碼:350981區號:0593
福安市三面環山,南面臨海,1993年被列為對外開放城市,總人口61萬。福安是全國畲族人口最為集中的縣級市,也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體育先進市。

福安農業資源豐富,是全國花茶基地和福建省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市現有茶葉、水果、綠竹面積約3.3萬公頃,綠竹筍總產量佔全省40%,茶葉產量1.3萬多噸,建立了晚熟龍眼、巨峰葡萄、枇杷、青柰、橄欖五個千畝名優水果基地。

福安已形成了以電機電器為龍頭的工業體系。電機電器企業總數達300多家,產值12億元,電機電器品種有200多個,從業人員2萬多人,並初步形成專業分工協作網路,在全國各地建立銷售網點40多個,產品出口東南亞和東歐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輕工食品、建築建材、水電工業、船舶修造、包裝印刷、冶金鑄造、農葯化工、機械製造等產業也形成一定規模。

福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境內104國道二級公路貫穿南北。南部白馬港區已成為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是三都澳海域重要的主渠道。福州至閩東220千伏變電站設在境內。黃蘭溪3.6萬千瓦電站建成投產。市政建設日新月異,賽岐經濟開發區、畲族經濟開發區初具規模。

『柒』 福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福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842萬人。比2020年末常住人口增加10萬人,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3%,比2020年提高0.5個百分點。

根據去年發布的福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普查標准時點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州全市常住人口829萬人,十年共增加117萬人。福州常住人口總數僅次於泉州,位居全省第二位。根據福州市統計局透露的消息,去年泉州常住人口達到885萬人。

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時的878萬,去年常住人口增加了7萬人。2021年泉州常住人口達到885萬人,而福州常住人口842萬人,福州與泉州差距進一步縮小至43萬人,說明2021年福州常住人口比泉州多增加了7萬人。



福州市經濟發展

2020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0.02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0.70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3840.77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5618.55億元,增長4.4%。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

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1%。2021年福州市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631.98億元,同比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6.0%,分別高出全省、全國0.4、0.8個百分點。2021年,福州市GDP總量(11324.48億元),超過了泉州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州

『捌』 福安簡介,

福安市三面環山,南面臨海,1993年被列為沿海開放城市,總人口65萬.福安是全國畲族人口最為集中的縣級市,也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體育先進市,同時被授予「中國電機電器城」、「中國中小電機之都」、「中國茶葉之鄉」、「中國南方葡萄之鄉」、「中國民間最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中國綠竹筍之鄉」等多項榮譽.福安的農業資源極其豐富,是全國花茶基地和福建省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市現有茶葉、水果、綠竹面積約3.3萬公頃,綠竹筍總產量佔全省的40%,茶葉產量1.3萬多噸,建立了晚熟龍眼、巨峰葡萄、枇杷、青柰、橄欖五個千畝名優水果基地.

『玖』 福安的人口

殷周時期,福安境內即有土著先民的生息活動。隋唐之際,中原百姓開始遷居境內。宋代,境內的穆陽、蘇陽、廉村、黃崎鎮等地的人煙已很稠密。明代,畲族大規模遷入縣內。入清以後,人口持續增長。民國時期,社會動盪、災患頻繁,人口呈下降趨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長迅速。70年代,開始落實計劃生育政策,人們的生育觀念逐漸改變,人口出生率下降。1990年,進行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525580人,比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的260533人增加265047人,增長101.73%,年平均遞增19.38‰。計劃生育率從70年代初的10%,上升到82%,自然增長率從1954年的27.62‰,下降到9.75‰。結束盲目生育的歷史,人口再生產走上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素質的良性循環軌道。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福安市人口數為563640,占閩東的19.97%。
2012年末,福安市常住人口56.8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11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水平)60.0%,比上年提高1.29個百分點。出生率12.8%,死亡率6.6%,自然增長率6.2%。

『拾』 福安 面積多大

福安市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台灣海峽西岸,全市總面積1880平方公里,人口62萬。福安產茶歷史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可追溯至晉隋兩朝時期,是福建茶葉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久負盛名的閩紅"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紅茶的原產地。新中國成立後,福安人民勇於實踐,銳意創新,從單一生產紅茶逐步向多茶類方 向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大力調整茶業結構,形成了以綠茶、花茶為主,紅茶、工藝茶、烏龍茶、白茶等多茶類發展的格局。目前,全市現有茶園面積30萬畝,年產茶葉2.43萬噸,毛茶產值5.1億元,茶葉商品總值11.32億元,被譽為"中國茶葉之鄉",是我國第二大茶葉主產縣市、全國最大的綠茶、花茶主產區和全國最大的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全市23個鄉鎮(開發區、街道)447個行政村,幾乎村村產茶,在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茶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 福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茶業結構調整,全市新植和改植換種優新品種2萬畝,自今年起,我市每年計劃發展1萬畝。同時,就地建立良種育苗基地,帶動群眾發展高香型金觀音、黃觀音、鐵觀音、台茶12、金牡丹、早春毫等茶樹優新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步伐,到2010年使高香優新茶樹良種比重達到20%,推動多茶類生產發展,生產上形成了以綠茶、花茶為主,紅茶、工藝茶、烏龍茶、白茶等多茶類發展的格局。加大名優茶生產力度,建立了城湖、天香、北門等8個名優茶生產示範點,推廣新型名優茶加工機械500多台套,帶動全市名優茶開發生產,名優茶產量、產值分別佔全市產量、產值的27%和60.4%,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茶葉質量水平明顯提高 積極創建全國綠色食品茶葉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不斷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市政府組織質監、茶業、工商、農業、衛生、供銷、茶業協會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積極開展茶葉質量安全宣傳活動,營造健康的茶葉質量環境。全市現有1個有機茶、12個綠色食品茶、3個無公害茶產品獲得認證,認證面積6萬畝,輻射面積20萬多畝。有天香、城湖等27家茶葉企業獲得QS認證,居寧德市首位。我市榮獲農業部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市先進單位、達標單位稱號。 產業化經營進程加快 全市現有登記注冊茶葉企業有161家,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40 多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部門級1家,寧德市級4家,福安市級6家。全市年出口茶葉4000噸,出口值達8000多萬元,茶葉出口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帶動了茶農增收。面積230畝的"中國海峽茶都"一期工程正在建設,茶博園正在抓緊規劃建設。有滿園春、金陵等企業入駐甘棠茶葉加工區。首家 台資開發茶葉在我市王家茶場落戶並投入生產。 茶文化宣傳豐富多彩 2006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了"中華名人共建海峽西岸的和諧福安暨坦洋工夫茶新聞發布會",我市"坦洋工夫"茶成為中華名人特供茶。成功舉辦了"坦洋工夫"杯首屆海峽茶藝小姐電視公開賽(閩東分賽區),連續兩年舉辦了福安市"坦洋工夫"杯鬥茶展示會。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種茶事活動,在國內外重要茶事活動中,我市有6個產品榮獲茶王獎、50多個產品獲得金獎,提高了知名度。 品牌建設躍上新台階 強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 "坦洋工夫"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坦洋工夫"證明商標注冊獲國家工商總局受理,制定出台《坦洋工夫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加強"坦洋工夫"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和管理。"東湖"、"雋永"牌茉莉花茶獲得省級名牌產品,"東湖"牌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東湖"、"坦洋"牌被評為寧德市知名商標。"坦洋"、"富春"、"林芝"、"立農"、"福特"、"綠馨"、"長富"等一批茶葉品牌脫穎而出。 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生態茶園、無公害綠色食品、名優茶生產、結構調整、標准化生產等多類型省地市級示範點,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市茶葉技術培訓基地和市茶葉質量檢測中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加大對茶農技術培訓和茶葉衛生質量的監督。市茶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增強,范坑、社口、穆雲等茶葉主產鄉鎮成立了茶業分會,為當地茶葉發展積極作出努力。松羅、城陽、溪潭、社口等鄉鎮成立了茶業產銷合作社,尤其是松羅沈鈴春青茶產銷合作社開發生產的烏龍茶,市場銷售價格達300-500元。這種新型的發展模式,有效地促進技術交流、規范茶園、控制茶葉農殘、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科技應用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來,有二十多項茶葉科技項目在茶區得到應用推廣。我市制定的《綠茶綜合標准》、《坦洋工夫紅茶綜合標准》等省地方標准先後獲得批准發布。同時指導協助坦洋、天香、林芝、城湖、工夫、福特、農墾等茶葉企業制定企業標准,先後發布實施《綠茶(A級綠色食品)綜合標准》、《工藝茶》、《烏龍茶》、《飲用花》、《特種工藝茶》等六項企業標准,為茶葉生產提供標准依據。 目前,福安市委、市政府把茶業作為市三大主導產業之一來發展,大力實施 "五個一" 茶業發展工程,進一步做大做強茶產業。我們相信,在省、市各級的堅強領導下,福安茶業將更加欣欣向榮、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