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的密度一般是多少
「水」的密度是1g/cm³,10³千克/立方米(t=4℃)
在厘米·克·秒制中,密度的單位為克/厘米^3;在國際單位制和中國法定計量單位中,密度的單位為千克/米^3。
不論什麼物質,也不管它處於什麼狀態,隨著溫度、壓力的變化,體積或密度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聯系溫度T、壓力p和密度ρ(或體積)三個物理量的關系式稱為狀態方程。氣體的體積隨它受到的壓力和所處的溫度而有顯著的變化。
水的簡介:
水(化學式為H₂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也叫氧化氫。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蓋。
㈡ 福州港的自然條件
福州港北起羅源灣,南至興化灣北岸,東到平潭島,海岸線總長1137公里。地域跨度大,地形復雜,自然條件不盡相同。 在福建沿海登陸的台風平均每年2次,但其中直接襲擊本區的台風平均每年僅0.7次;對該地區有影響的台風平均每年5.4次,每年的5~10月受台風影響較大,7~9月為台風盛行期,約佔全年出現總次數的88%。受台風影響風力一般為6~8級,陣風9~11級,風向NE,最大風速可達40米/秒以上。
閩江河口港:強風向和常風向均為NE向,多年平均風速為4.1米/秒。
羅源灣:強風向為WNW,常風向為SSE,多年平均風速2.2米/秒。
福清灣:強風向和常風向為NE,多年平均風速3.7米。
興化灣:強風向和常風向為N、NNE多年平均風速6.9米。 雨量充沛,降水多集中在春季,年平均降水153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346毫米,4-6月為梅雨季節。
河口港:多年平均降水量1346毫米。
羅源灣:多年平均降水量1649.5毫米。
福清灣、興化灣:多年平均降水量1151.5毫米。 河口港:多年平均氣溫19.3度,一般7月最高,月平均28.2度,1月最低,平均10.5度。
羅源灣:多年平均氣溫19度,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9.5度,歷年極端最低氣溫-3.9度,全年日最高氣≥35度的平均天數9.6天。
福清灣、興化灣:多年平均氣溫19.5度,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7.4度,歷年極端最低氣溫0.9度,全年日最高氣溫≥35度的平均天數1天。 閩江河口港區:最大波高H1%=1.82m 波向SN向
松下港區:最大波高H4%=3.2m波向NE向
江陰港區:最大波高H1%=4.2m 波向ESE向
羅源港區:最大波高H4%=3.0m 波向SE向 閩江河口港區:水中平均含沙量0.11---0.55kg/m3
松下港區:水中平均含沙量0.052kg/m3
江陰港區:水中平均含沙量0.0756---0.0798kg/m3
羅源港區:水中平均含沙量0.0326---0.0484kg/m3 閩江河口港區:沿岸岸灘區屬第四系鬆散沉積,主要為砂、淤泥、淤泥質粘土,下覆基岩起伏較大。
松下港區:地層自下而上主要為砂、沙質粘土基岩。
江陰港區:地層自下而上主要為淤泥、中沙、粘性土和強風化花崗岩。
羅源灣港區:北岸地層自下而上主要為淤泥、淤泥混沙、粘土、淤泥質粘土和殘積性粘土。南岸地層自下而上主要為淤泥、粘土、碎石、風化殘積層。 河口港:平均高潮位4.51米,平均低潮位0.74米,平均潮差3.77米。
羅源灣:平均高潮位4.99米,平均低潮位-0.15米,平均潮差5.14米。
福清灣、興化灣:平均高潮位4.76米,平均低潮位-0.46米,平均潮差5.22米。
水文:屬正規半日潮。
潮流:河口港:漲潮最大流速1.55米/秒,落潮最大流速1.99米/秒。
羅源灣:漲潮最大流速0.82米/秒,落潮最大流速0.97米/秒。
福清灣、興化灣:漲潮最大流速0.58米/秒,落潮最大流速0.59米/秒。
㈢ 水的密度是多少呀
水的密度會隨著溫度的改變而變化,通常取1×10^3kg/m^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kg/m^3。
水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氣水、海水、地下水等)。
關於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水在常溫下為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水在3.98℃時密度最大(999.97kg/m^3,近似計算中常取1000kg/m^3)。固態水(冰)的密度(916.8kg/m^3)比液態水的密度(999.84kg/m^3)小,所以冰能漂浮在水面上。水結冰時,體積略有增加。
在標准大氣壓(101.325kPa)下,純水的沸點為100℃,凝固點為0℃。
很多常見氣體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氫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惰性氣體等,這些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壓力、氣相分壓等因素有關。
㈣ 請問水的密度是多少
水的密度是1g/cm³,10³kg/m³(t=4℃)。
水(簡稱:一氧化二氫,化學式:H₂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
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氣水、海水、地下水等)[含雜質],蒸餾水[理論上的純凈水],人工制水(通過化學反應使氫氧原子結合得到的水)。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種狹義不可再生,廣義可再生資源。
(4)9月份的福州港水密度多少擴展閱讀:
一、水密度的變化
水的密度在3.982℃時最大,為1000kg/m3,溫度高於3.982℃時(也可以忽略為4℃),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4℃時,水熱縮冷漲,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原因:
主要由分子排列決定。也可以說由氫鍵導致。由於水分子有很強的極性,能通過氫鍵結合成締合分子。液態水,除含有簡單的水分子(H₂O)外,同時還含有締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當溫度在0℃水未結冰時,大多數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締合分子存在。
當溫度升高到3.98℃(101.325kPa)時水分子多以(H₂O)2締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據空間相對減小,此時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溫度再繼續升高在3.982℃以上,一般物質熱脹冷縮的規律即佔主導地位了。
水溫降到0℃時,水結成冰,水結冰時幾乎全部分子締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巨大的締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個氧原子有四個氫原子為近鄰兩個氫鍵這種排布導致成是種敞開結構,冰的結構中有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溫度的水小。
二、相關性質
沸點:99.975℃(氣壓為一個標准大氣壓時,也就是101.325kPa)。
凝固點:0℃
三相點:0.01℃
最大相對密度時的溫度:3.982℃
比熱容:4.186kJ/(kg·℃) 0.1MPa 15℃蒸發潛熱:2257.2kJ/(kg) 0.1MPa 100℃
㈤ 水密度到底是多少呢
水的密度是1×10³kg/m³。
由於物體的體積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水的密度也會受到溫度的影響。我們一般認為水的密度是1g/cm³,或者是1×10³kg/m³,這其實是有前提的。1g/cm³這一數值,是在溫度為4℃下水的密度,此時水的密度為最大值。即,小於4℃與大於4℃的水的密度,都略小於1g/cm³。
判斷液體密度的大小
相同體積比質量,質量大的密度大。相同的質量比體積,體積小的密度大。
規格相同的兩個瓶,分別裝入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放在水平實驗台上橫梁已平衡的天平托盤上,則乙瓶液體密度大。
規格相同的瓶裝了不同的液體,放在橫梁已平衡的天平上,說明液體的質量相等,甲瓶液體的體積大於乙瓶液體的體積,由ρ=可知,甲瓶液體的密度小於乙瓶液體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