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會館知多少
擴展閱讀
天津治療腦梗什麼 2025-05-23 15:17:14

福州會館知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8-04 07:42:21

A. 福州有哪些故事傳說和對聯謎語

海日宜晞發
天風為振衣 陳寶琛題福州歲寒樓別墅海天閣
細看洞中景
方知眼界廣 福州永泰方廣岩聯,林素園撰
眼中滄海小
衣上白雲多 福州鼓山聯,林世壁撰
宅入先賢傳
門聽長者車 梁九山復集杜句改署福建福州黃巷老屋門聯
座對賢人酒
門聽長者車 梁九山手書杜句作福建福州黃巷老屋門聯
萬裏海天臣子
一堂桑梓弟兄 明葉文忠(向高)撰京師福建福州會館燕譽
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福建福州林陽寺——明·葉向高

百丈松楸馴鹿土
千秋圭節卧牛眠 福州:林則徐墓,在福州北郊馬鞍村
半夜絲桐彈霽月
一樽竹史醉清風 陳寶琛題福州雙門樓聚春園菜館
碧澗生潮朝自暮
青山如畫古猶今 福州:朱熹題西禪寺,在福州怡山
材擬圭璋方特達
文歸雅正薄艱深 乾隆題福建鰲峰書院鑒亭,位於福州
藏書豈為兒孫計
有志都教館閣登 福州北後街環碧軒藏書樓聯龔易圖撰
長空有月明兩岸
秋水無波行一舟 [清]林則徐題福州西湖宛在堂

春來賞雨延秋月
曉起劙桑夜課蠶 陳寶琛題福建觀文書院,位於福州
登丘望海無涯思
摩石聽松一適時 陳寶琛題福州歲寒樓別墅海天閣
地出靈泉潤海表
天生石鼓鎮閩中 ——福州望州亭

福建紳衿一馬尾
漳州道府兩頭牛 嘲福州船政局兼馬尾船長沈幼丹、漳州知府
公劉曾畫生民策
司稼常擔粒食憂 黃乃裳題沙撈越「新福建福州總公司」
古佛由來皆鐵漢
凡夫但說是金身 福州:曾異題開元寺,在福州經院巷

海到無邊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 福州:林則徐題鼓山

郊原雨足雲歸岫
台閣風清月在天 福州:葉季韶題西湖桂齋,在西湖步雲橋旁
進退一身關社稷
英靈千古鎮湖山 林則徐題福州小西湖李忠定公祠
君欲欺心神未許
汝敢昧己我難瞞 福州:湧泉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雲峰麓

屴崱峰高千壑秀
靈泉勝跡一水幽 福州:鼓山屴崱峰,俗稱絕頂峰,可觀日出
流連不盡登臨興
俯仰猶思去往情 福州鼓山聯,佚名撰
龍門世澤華跗盛
鯨海威名草木知 梁同書壽尹文端(繼善)之子為福建福州將

人世大難開笑口
肚皮終不合時宜 福建福州華嚴寺彌勒龕——近·陳寶琛

桑拓幾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邊城 黃莘田福建福州小西湖
山川寄跡原非我
天地為廬亦借人 福州:林兆恩題金山塔

似我空為門外漢
伊人宛在水中央 福州:且菽園題西湖宛在堂
苔壑泉流松蔭境
龍峰山抱水環腰 福州苔泉聯蔡襄撰

一、朱熹與晦翁岩

話說那一年,朱熹前往長樂講學,路經石龍嶺時被一群歹人劫去衣物。這下朱熹算遭殃了,身無分文,舉目無親。當轎夫,當搬運工,一個文弱書生怎能幹這等苦差事?只好化名李鐵口在潭頭街擺了個看命攤。這朱熹早年研究過麻衣相法,上曉天文,下曉地理;能知過去未來,能斷吉凶禍福。沒想到今天卻派上用場,用它來混口飯吃。

一個外鄉人,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意哪會好?朱熹擺了一天攤,只給兩個人定時、合婚,掙得錢只夠吃飯,連旅店都住不起,晚上只好寄宿在土地廟中。 第二天,朱熹剛在街邊擺下攤,掛起招牌,迎面來了個戴黑巾穿藍衫的書生,年紀20掛零。這書生叫劉砥,是額頭鄉首富。朱熹眉頭緊皺,嘴裡吱吱唔唔不敢出聲。到現在他的早飯還沒吃呢,肚中早唱起「空城計」了,真想賺兩片銅板混碗飯吃。那書生哪知朱熹的心思,忙安慰道:「先生,你就直說吧,君子看命聞凶不聞吉。」 朱熹故意猶豫好大一陣,才嘆了聲氣:「貴造命相很壞,印堂發暗無光,嘴唇尖削如鼠,是雙蛇鎖口。恕我直言。」話到嘴邊又忍住了。他艱難地咽下一口從腹中泛上的酸水,又接下說:「不出三天,家中必有大難,命定求乞,三十四歲當死。」書生聽後扔下幾枚銅板,冷冷一笑:「我家有良田千畝,豈能成為乞丐?看命嘴,犬放屁。」說完拔腿就走。街上頓時圍過來一大群閑人,朱熹從地上撿起銅板,怕砸招牌忙上前將那書生攔住:「公子留步!我李鐵口禍福直斷。如若不靈,三天後再來潭頭街砸我招牌。我當街從你胯下爬過。」 這一席話果然鎮住了半街人,這是哪路神仙?這么厲害?我們不妨也試一試?

這下朱熹時來運轉,算命攤前門庭若市……

轉眼三天過去了,劉砥一家無災無難,吉祥平安。他記起三天前李鐵口誇下的海口,特意來到潭頭街找朱熹算賬。朱熹眼尖,見劉砥找上門,心想:壞事了,三天前那番話是隨口胡言亂語,為了混口飯吃迫不得以才這樣說的。今天可得認真對付了。隔了半條街,他就向劉砥作揖:「公子別來無恙?」劉砥半天玩笑地抓起招牌說:「我今天特地來砸你的招牌。」 「該砸該砸!」朱熹急出一身冷汗。好在他腦子轉得快,眉頭一皺,話頭立即一轉:「不過,在砸招牌之膠,能讓老夫再看一次命相?」劉砥應道:「再看一次有何妨?」 於是朱熹裝模作樣又把劉砥從頭到腳端詳一番。最後一雙目光停在他的臉上。只見對方印堂發亮嘴唇圓潤。「公子,你的命相變了!」朱熹驚嘆道:「過去是雙蛇鎖口,如今變成雙龍抱珠。你這是大富大貴的命相。老夫敢斷定公子你必定做了件大好事。不然你肯定逃不過此番劫難。」

劉砥聽了也怔住了,心想:「這李鐵口果我不含糊!他記起三天前發生的那件事。世間的事就有那麼巧,你說怪不怪?」 三天前,他離開潭頭街回家。算命的話他並未放在心上。走著,走著,他來到偏僻的河邊,抬頭見前面一株大樹上懸著一件東西,搖晃著,定睛一看,高喊:「有人上呆了。」嘴裡叫喊,雙腳大步奔過去,把那人解了下來。一看,原來是位年輕的孕婦。等那女人醒過來便問她:「娘子為何輕生?」 那女人未曾開口先流下眼淚,嘆道:「今春黃河決堤,家鄉遭了水災。丈夫帶奴家到這里投親不遇。上半個月,丈夫不幸病故。埋葬好丈夫,奴家身上一文不名,只好橫下心來走這條絕路,幸遇公子搭救。」

他一想:「救人救到底,半途撒手,這孕婦與肚裡的孩子還是要死的。」於是,他將那孕婦帶到家裡,請醫生為她看病抓葯。臨走時,還送了不少錢給那女人。這件事神不知鬼不覺,這李鐵口怎麼知道呢?看來,此人並非等頭之輩。想到這,劉砥放下招牌,豎起大拇指,稱贊道:「神,神!」 朱熹搖頭苦笑:「一派胡言竟也能當真?我正准備金盆洗手呢!」劉砥向朱熹深深地鞠了一躬,「請先生賞臉,到寒舍一敘可好?」朱熹滿臉含笑,答應了,便跟劉砥來到額頭。朱熹見劉砥是個正人君子,才將自己真實的身份告訴他,還向他講述此番離奇的歷險記。劉砥見客人就是朱熹,別提有多高興。他馬上喚出胞弟劉礪。兄弟倆跪在地上各自向朱熹磕了三個響頭,正式成為朱熹的弟子。

從此,朱熹就留在額頭。他在村後額頭岩白鹿洞外築了間精舍,開館授徒。在朱熹精心教導下,劉砥劉礪兩兄弟先後中了進士,金榜題名。從此額頭鄉改名二劉鄉。朱熹開館授徒的額頭岩也改名晦翁岩。真是村以人名,人又以村而益彰也。長樂民間故事分享第二篇
朱熹種墨竹
在朱熹當年講學的地方長樂三溪紫陽閣外,有一片墨竹林。一叢叢竹竿漆黑如墨,婷婷玉立,婀娜多姿。據說全中國只有三溪這兒才長有墨,這墨竹還是朱熹親自栽種的呢。

當時朱熹剛從二劉輾轉來到三溪講學,見山上只有松、梅二友,便吩咐劉砥、劉礪兩兄弟從晦翁岩移來一叢綠竹,栽在紫陽閣外。每天,朱熹講學結束之後,將寫字時剩下的餘墨、洗硯水潑在閣外竹叢上。日久天長,竹子就染成黑色的了,連新生的幼竹也墨黑如漆。朱熹好生歡喜,親自點了點數,整整九九八十一株。這可是世間的珍稀品種啊!這事很快傳遍長樂,傳遍八閩大地。許多人特地跑到三溪看墨竹來了。一時三溪村遊人如鯽。好稀奇的墨竹啊,墨黑如漆的竹身襯著翠綠的葉子在輕風中搖曳,如同一群風姿綽約的妙齡靚女,真是人見人愛。好多商家財主愛不釋手,紛紛向朱熹提出要用重金購買墨竹。朱熹總是面帶微笑耐心規勸:「我勸你們還是別買的好。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物。買了你們也種不活,即便栽活了也會變種。」客人們半疑半信,只好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此事傳到鄰村一個叫邱八的財主的耳朵中。這人心腸歹毒,一肚子壞水。他居然花高價請了當地幾個歹仔去偷掘墨竹。那歹仔頭叫劉二,家就住在三溪村西頭,離紫陽閣不足三百步。他大哥在與元軍作戰中以身殉國,家中僅剩一個年近花甲的老母。那劉平日游手好閑,時常和一批無賴惡少聚眾賭博、打架斗毆。村中的人們都像躲瘟疫似的躲著他。那一夜,天上星月無光,地上寒風凜冽。劉二帶豐一群歹仔,各自帶上鎬頭、鋤頭偷偷竄到紫陽閣下。誰知一行人剛攏近那片墨竹林時,只聽「嗖」的一聲,從竹林中躥出一條丈二長水桶精的大蟒蛇,嚇得那伙人七魂去了五魄,哭爹叫娘,扔了鋤頭、鎬頭沒命地跑。有的摔斷腿,有的跌折胳膊,有的砸破腦殼。劉二見事情敗露,自覺無顏見人,連夜下海當海匪去了。從此沒人再敢來偷竹了。村裡人就說這墨竹是天上神物,玉帝派大蟒蛇來保護它。朱熹懷著虔誠的心情在紫陽閣岩頭寫下「溪山第一」四個大字。字體古樸蒼勁,與閣外墨竹林相映成趣。

再說劉二的老母,聽說兒子幹了這種丟人的事後羞愧交加。好忍受不了晚年凄涼的生活和鄰里的嘲笑,在樑上拴了根吊繩一走了之。劉家沒有後代,屍體扔在破茅房中大半個上午了也沒人收拾。朱熹心地善良,親自領著學生來幫助料理後事。可是朱熹囊空如洗,這喪事又怎麼辦得起來呢?

此事傳到邱八的耳中,他馬上派大管家趕到三溪求見朱熹,提出願出每根一百兩銀子的天價購買五根墨竹。朱熹正愁無錢料理喪事,聽那大管家講明來意後卻又為難起來,只見朱熹背著手在墨竹林里溜達了好大陣後,才咬著牙開了腔:「罷,賣了!反正墨竹長在三溪。」

那大管家千恩萬謝,掘了五根墨竹後留下一張五百兩銀票就走了。當晚,地上又竄出五根墨黑如漆的幼竹。一數,總共還是九九八十一根,真是神了。朱熹購買了一具棺木,替劉二的娘換上一套新裝,還親自為死者寫了副輓聯:
老松閱世忘年歲
叢竹生孫較短長
出喪那天,村中男女老少身披孝服前來為劉二老母送行。送葬的隊伍剛出村東頭,就被跪在路中央一位披麻戴孝的男人攔住了。原來是劉二聞訊趕回來奔喪。他見父老鄉親不計前嫌為自己母親送葬,深受感動,撲在棺木上號啕大哭:「娘啊,我對不起你,對不起父老鄉親。」哭畢,他跪在朱熹面前,掏出一把匕首,當眾削下自己的右手食指,決心今後要改惡從善。朱熹忙扶起劉二。為他拭凈臉上的淚水,這時鞭炮齊鳴,紙錢飄飛,朱熹領著眾鄉親把劉二老母的棺木送入墓地。

此次喪事辦得既風光又節儉,僅用去二兩銀子。朱熹見劉二家一貧如洗,又拿了十兩銀子給劉二,讓他做點小生意。劉二聽從朱熹勸導。果然改惡從善,金盆洗水。朱熹又將剩下的四百八十八兩銀子如數交給村祠堂,交代鄉老用這些錢贍養孤寡老人。他還不收分文束修(這個字是月字底),招了十餘名貧寒的三溪農家子弟,教他們讀書寫字。每天上完課,讓這些學生幫助村中的老劈柴挑水。在朱熹的教化下,三溪的鄉風越來越好。年老孤獨的人,每日只要將菜籃掛在門前,就有人代為買菜。水缸的水快用盡時,只要將缸蓋揭開,就人有代為挑水。這種鄉風一直流傳到今天。

再說那邱八,後來把墨竹帶到臨安,當作貢品獻給朝廷,被皇上封了個七品芝麻官,候補閩清知縣。誰知那墨竹種下不到兩個月,竹竿的顏色就褪了。皇上龍顏大怒,立即降旨將邱八凌遲示眾。

三溪紫陽閣外如今仍有墨竹。不少人從這里掘了墨竹移栽到家中,大都種不活。活了的過兩三個月後,竹子也褪盡了墨色。更有趣的是從朱熹種竹到今天,一千多年過去了,那叢墨竹仍舊只是九九八十一株。一株不增,一株不減。你說奇怪不奇怪?長樂民間故事分享之第三篇

徐承禧自題求雨詩
光緒二年,長樂調來個新知縣,叫徐承禧。徐知縣剛上任,下長樂一帶就遇上百年不遇的旱災。五十餘天滴雨未下,土地龜裂河底朝天,連榕樹都耷拉著枝丫。百姓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紛紛結伴到縣衙請徐知縣為民祈雨。

徐知縣聽了民眾的呼聲後,胸中憋者股悶氣。這徐知縣是江寧(南京)六合監生,幼年時接受了當時西方的新思想,不信邪,不信鬼,自然也不相信祈雨這一民間陋俗。然而公開反對顯然違背民願。這該怎麼辦?……天氣悶熱,連從江邊吹來的風也是熱辣辣的,帶著種烤焦的煙葉的味兒。徐知縣吸了口乾燥的熱風後,驅散了胸中的悶氣,腦子開始變清醒了:天氣這么乾燥,這雨一時半刻是下不了的。天不下雨,祈雨不靈,那時就好辦事。一條在他心中醞釀許久的方案也考慮周全!想到這里,徐知縣嘴角漾出一絲讓人不易覺察的微笑:「好吧,就依你們一回。」

祈雨先要沐浴齋戒,然後腳穿芒鞋,坐上拆去遮陽蓋的四抬大轎前往三溪天龍井。天龍井離縣城有五十里路。路途遙遠。五更雞剛鳴,徐知縣就乘轎出發了,到達天龍井時,已日出三竿了。溪邊,早搭起座高達三丈三尺的祈雨壇,上面擺著不少豬頭羊頭。聽說知縣要來祈雨,老百姓爭相趕來觀看,沿溪兩岸跪滿了民眾,萬頭攢動。傳說這天龍井底下蟄伏著一條烏龍。祈雨十分靈驗。

徐知縣在一群紳老陪伴下健步登上祈雨壇,燃香拜過天地後,在烈日下跪著禱告……隨著一聲螺號長鳴,人們紛紛搬起祭雨壇上的豬頭羊頭扔到溪中。頓時鞭炮鳴鼓喧天。沿溪兩岸萬眾齊聲吶喊:「龍王爺快下雨!龍王爺快下雨!」喊聲震天動地。赤日炎炎似火燒,藍天底下不見一絲纖雲。整個大地像籠罩在蒸籠中似的,悶得人透不過氣來。徐知縣額上開始沁出串串豆粒大的汗珠,他望瞭望四周跪著禱告的民眾,心中卻火灼似的疼,連聲默念:愚蠢呀愚蠢!

知縣祈雨過後三日,依然赤日炎炎,不見半點雨絲。第四天一早,縣衙門外出現了一道白字詩:
徐老真不通,祈雨祈南風。
白天好曬霉,夜晚好涼風。
這首白字詩很有韻味,百姓爭相觀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不到半天時間傳遍整個縣城。衙差急忙揭下這首白字詩呈給徐知縣。徐知縣微微一笑,望也不望一下白字詩,連擊數下巴掌:「妙哉!此乃天助我也!」竟樂得手舞足蹈,站在一旁的衙差也跟著傻笑。

見衙差轉身要走,徐知縣忙又將他喚住:「且慢走!」語畢,他從幾案上抓起把狼毫筆,隨手也寫下一詩,叫衙差貼在原來地方。那詩是這樣寫的:
百姓你莫癲,本縣不是仙;
祈雨體民意,靠人不靠天。
徐知縣的詩同樣吸引了不少百姓圍觀,並且也很快傳誦開了。通過此番祈雨,人們也從中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明白老天是靠不住的。徐知縣見時機成熟了,開始著手實施他的方案。他召集來了各村鄉紳,發動下長樂一百另八鄉民眾自籌銀子修浚陳塘港,清理東、西兩湖。原來長樂雖然地處閩江南岸,但正中央綿亘著一座長達百餘里的董峰山,擋住了閩江滾滾東流之水。下長樂數萬十畝土地平日灌溉全靠陳塘港,東、西兩湖。陳塘港多年失修,四處漏水,東、西兩湖淤積嚴重,原先一千餘畝的湖面現今剩下不足三百畝,一遇天旱,數十萬畝望天田便顆粒無收。徐知縣一接任,就准備修浚陳塘港,清理東、西兩湖。但此時大清王朝尾了。官貪民困,各地兵荒馬亂,國庫空虛,寅吃卯糧。官府哪裡能拿出這一大筆錢來?只好交這一計劃暫擱下了。沒想到這場大旱幫了徐知縣的忙。

紳老們聽徐知縣暢談興修水利的一席話後齊聲稱贊,更為他的一片愛民之心所感動。各村紛紛捐著出祠堂銀。徐知縣當場捐出一年俸銀。銀子不夠,官府又張貼布告:凡受益田地,每畝收捐銀半兩,沒錢的可以等下季收成時用稻穀抵替。很快就湊足了銀子。眾人拾柴火焰高,下長樂一百另八鄉民眾僅用三個月時間就修浚了陳塘港,清理完東、西兩湖。第二年,盡管仍是大旱之年,下長樂一帶郊原水足,田園豐收。金峰市場上一斗米只賣四個銅錢。

列位現在要問:那第一首詩白字詩是究竟是誰寫的?這一首詩也是徐知縣寫的。他會寫好幾種字體,寫成後讓師爺找人在夜深人靜時貼到衙門外。第一首詩算投石問路,第二首詩如同煽風點火。因為這時百姓已開始覺悟了。就這樣,徐知縣沒花官府一文錢就為長樂民眾辦了一樁實事、好事。至今長樂人民仍然懷念這位心地善良的清官。長樂村西,有一條小溪。溪上有一座小橋,千百年來,當地人都叫它「降龍橋」。說起它的來歷,卻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不知那朝那代,在溪邊的一座祠堂里,一位老秀才教著十多位蒙童。這些蒙童都是十二、三歲光景,正是貪玩的年齡。其中有二位生得與眾不同。一位面如重棗、眼如銅鈴,其父為他取了一個單名——霸。另一位姓金,本村人氏,也是一個單名,叫做恩。長得是眉如刀劍、鼻如山樑,透著一股豪俠之氣。二人平時十分要好。

話說某年四月的一天午後,老先生犯春困,不覺在教案上打起盹來。李霸見有機可乘,便對金恩說,我們何不出去嬉一會。金恩正有此意。於是二人便悄悄溜出大門,來到綠茵茵的小溪灘上玩耍起來。正玩得興頭之上,李霸忽然跳了起來,不顧溪水寒泠,涉過齊膝深的小溪,往對岸沖去。原來,對岸沙灘上卧著一個如鵝卵大小的蛋。李霸撿起蛋,滿臉洋溢著笑意,回到了金恩的身旁。金恩感到好奇,定要仔細看看。一個不願,一個要看,漸漸地爭奪起來。李霸東躲西藏,慌亂無措中,把蛋連殼吞咽下肚。然後做著鬼臉,朝著金恩晃動雙手,一臉得意。

突然,滿臉得意的李霸現出痛苦之色,兩眼發赤,汗如雨下,口中連連狂叫,直痛得在地上打滾。狂亂中,李霸滾進溪中。不知為何,李霸的身子一碰到溪水,疼痛就消除了,只是感到口渴的要命。他便大口大口地喝著溪水,不過一頓飯的功夫,整條小溪便被他喝得見了底。望著被自己喝乾的溪底,李霸意猶未盡地站了起來,整個身上噼啪噼啪地響著,頭上冒出了角,身上長出了鱗。口中連連嚎叫:「我要變成巨龍也!」金恩由同情到驚呆,現在已經十分鎮定。看到李霸這好同窗變成這副怪樣,發怒道:「你好好地也就罷了,如作惡,我定要學好法術,把你除掉!」李霸變成虯龍後,便一刻也停頓不住,騰身而起,呼呼地向著北方而去。所過之處,狂風大作,大雨傾盆,大樹折斷,房屋倒塌,人煙之處一片哭聲。不過幾個時辰,虯龍便來到了江西五嶺山,潛伏在深山中修煉了。

再說金恩眼見李霸變成惡龍,騰飛而去,肯定去深山修煉,將來必成禍害。於是他立下決心,要尋師學藝,為民除害。第二日,金恩即拜別先生和父母鄉鄰,往峨眉山尋師去。金恩一路餐風露宿,直走了半年多,來到四川峨眉山地界。

金恩聽人說峨眉山是一座仙山,上有神仙高人。心想,今日來到仙山,肯定能尋到師傅,便把一顆半年多懸掛著的心放了下來。在山腳摘些野果充飢後,找一個叢草厚處躺下身子,便沉沉地睡了過去。不知睡得多少個時辰,迷糊中,只覺一陣狂風刮過身邊,金恩「嗖」地一下坐直身子,只見一隻猛虎,朝他撲將過來。金恩本能地一躲,然而朝著山坡滾了下去,躲過了猛虎鋒利的一爪。猛虎因長時間未曾進食,今天碰到如此美味,怎肯輕易放過。便「嗖嗖」地從高坡上往下猛撲。就在金恩眼看被猛虎撕咬的緊急關頭,一位白發老人從天而降,驅走了畜生。金恩驚飛的魂魄剛收進胸腔,顧不得道謝救命之恩,朝著白發老人倒地便拜。原來,這位老人不是別人,正是得道的峨眉老祖。當峨眉老祖問清金恩的身世和來到峨眉的緣由後,面露喜色道:「看你雖然瘦小,卻天資聰穎,又有為民除害之志,我且答應你。」金恩歡天喜地地隨師傅峨眉老祖來到一處險峻的洞穴,安下心來學習法術。

金恩在峨眉山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知不覺已過了三年。這三年中,李霸變成的虯龍也在刻苦修煉。在江西境內,穿山進谷,掀起多少惡浪。所過之處,洪水漫天,淹沒了多少良田,毀壞了多少莊稼,使萬千百姓流離失所。

一天,峨眉老祖屈指一算,發現虯龍作惡太過。心中有意叫徒弟金恩前往除害,便由身邊小童叫來金恩。待金恩拜過師傅,峨眉老祖對金恩言道:「金兒,你在山上學道已有三載,下面虯龍作惡太甚,你願不願意下山,降伏惡龍,為民除害?」金恩大喜過望,心中想,三年夙願就要實現,哪有不允之理,便連連點頭一口應承。峨眉老祖見徒兒應允,便吩咐小童拿出秘藏寶物,一為斬妖劍,一為鐵蜈蚣,贈與金恩:「你帶在身邊,如此,如此,趕快去吧!」

金恩當即拜別師傅,不過幾個時辰,騰雲來到江西地界。只見村莊里房屋成片坍塌,瓦礫成堆,良田毀壞,成為沙灘,百姓們衣不蔽體,艱難度日。真是滿目瘡痍,慘不堪言。看到如此景象,金恩除惡之念更加迫切。於是,駕著雲頭四處探查。一日,來到一處高山之顛,睜著朗目張望,只見離此約有五里之地的正前方一處山谷之上,濃雲密布,轟隆之聲不絕於耳,金恩斷定惡龍十有八九在此,於是一個跳躍便飛向虯龍藏身之谷。只見溪邊、山邊人畜斷首離肢,山羊、麂、鹿等動物橫七豎八,溪流中的水也染成了血紅一片。正當金恩四處張望之時,忽聽一聲巨吼,山嶽震動,森林呼嘯,一條巨龍從溪中翻騰而起,朝著金恩張牙舞爪沖來。金恩大吃一驚,定了定神,只見此條巨龍正是同窗李霸當初所變。便大喝道:「李霸,你這畜生,現變為巨龍,也該想想前身,爾等如此作惡,該當何罪!」虯龍一見金恩,想起當初變身之時金恩所說的話,心中大為恐慌,今日相遇,金恩必定有備而來,便壓住恐慌之心,斗膽答道:「我們乃有同窗之誼,凡事可以商量,不要失去舊情,我成今日光景,也怪你當初搶怪蛋急迫。此是天意,望你見諒。」

金恩聞聽此言,更是火冒三丈。心想,李霸現乃巨龍,早已失去人性,哪還有聽規勸之心。便不再饒舌,咬牙切齒,舉著三尺青鋒斬妖劍,朝著虯龍三寸喉部猛力刺去。這邊虯龍把頭一擺,避開劍鋒,須發戟張,眼如銅鈴,爪若鋼鉤,瞭牙外露,張牙舞爪,口噴毒液,朝著金恩盤飛而至。金恩使出峨眉劍法,上下左右,有如一團火球,護住身心,並不時覷隙朝著虯龍致命處劈刺。一人一龍奮力拚搏,一直鬥了三百餘個回合。直斗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金恩越戰越勇,斬妖劍顯出神奇,一道金光,直射虯龍雙眼。虯龍只覺眼前金光直逼,頓時頭昏目眩,天旋地轉。心中所念,如不及早抽身,必將斃命於此。於是,虛晃一槍,一聲長吼,趁機掉頭而去,使出吃奶之力,順著浙江方向,緊裹團團烏雲,騰空而跑。

金恩在蛾眉山吃了三年苦頭,苦練收魔法術,為的是今天能一舉殲滅虯龍,眼看就要大功告成,那由虯龍自由來往,於是,駕起祥雲,朝著虯龍逃跑方向緊緊跟上。虯龍慌不擇路,循著舊路,向東直奔,經玉山,過衢州,直向龍游而來。在龍游上空見有一條小溪蜿蜒曲折,忙從高空落下,潛入小溪,順流而逃。所過之處,掀起了多少風浪,傷及了無數眾生。此情此景,更觸怒了金恩,他加速法力直追。怎奈虯龍逃命心切,又加上山溪蜿蜒曲折,虯龍遇水如虎添翼,漸漸地把金恩甩在了後面。

峨眉老祖雖在萬里之外,這邊金恩斗虯龍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瞭然於胸。此時他看到金恩被虯龍遠遠的甩開,如不及時設法,虯龍定會尋機隱藏,銷聲匿跡,到時三年的心血化為烏有,豈不對自己的名譽大大損傷。於是急忙喚來執法小童,如此這般吩咐一番。執法小童聽從師傅教導,火速來到長樂村西,取來一塊紅岩石,鎮在村口,伸出食指,遙空劃動,紅岩石上頓現閃耀著金光的五個大字「泰山石敢當」。執法小童布置好「泰山石」,來到小橋上,在橋墩上帖上「靈符」,然後盤坐在橋上,口中念念有詞。

執法小童剛布置完畢,虯龍剛好飛到。他正欲穿村而過,只見村口一道金光擋住了去路。虯龍定神一看,金光之中一塊石碑高大屹立,「泰山石敢當」五個大字顯出無比威力。虯龍知道不妙,一個轉身,直向小橋而來,竟欲穿過橋洞,遁水而去。不料執法童子雙手合十,口中吐出震耳的咒語,擋住了去路。虯龍一個翻躍,盤轉身子,向後撤退。此時,金恩已經追到。虯龍見前有追兵,後有護將,只有提起精神,一聲巨吼,騰起長身,伸出巨爪,從高空直向金恩狂抓而下。金恩看到虯龍這架勢,心中一驚,知道虯龍乃是拚死戰法,便急忙架起斬妖劍,護住頭部,取出鐵蜈蚣,投向空中。虯龍一見鐵蜈蚣,情知不妙,再斗下去也是枉然,便落到地面,點頭投降。金恩把虯龍鎖住,關在小溪邊的翠屏洞中。
至今,金恩使用的鐵蜈蚣還插在橋梁中。從此,長樂橋被人們叫作「降龍橋」。

B. 從石景山到西城區西直門半壁甲街30號福州會館怎麼走

地鐵1號線 → 地鐵4號線大興線20.4公里
步行約1.2公里,到達八角游樂園站

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10站, 到達西單站

步行約320米,換乘地鐵4號線大興線

乘坐地鐵4號線大興線,經過4站, 到達新街口站

步行約770米,到達北京福州會館

北京福州會館

C. 福建美食有什麼小眾冷知識

福州人設宴或家飲,不喜歡用白酒、紅酒,而是用本地的青紅酒。


-END-

如果說佛跳牆里的那些山珍與海鮮,代表了福州人的山海盛情,這是福州菜的骨骼,那麼紅糟一定就是讓福州菜成為盈盈美人的血肉肌膚。

一勺紅糟入菜,那赤紅油亮的色澤,和糟香四溢的口感,足以讓遠行的遊子瞬間淚下。

D. 福建名勝古跡對聯

001 長沙賦鵩
太白騎鯨 沈葆楨挽福建福州楊仲愈
002 聚多冠蓋
春滿壺觴 福州聚春園聯,佚名撰。此聯系藏頭聯
003 碧海開龍藏
青雲起雁堂 朱熹題福建古田藍田書院
004 丹青山外寺
紅白雨中花 福州:於山,在福州市內
005 非誇金色相
但羨石肝腸 界泉題泉州清源山彌陀岩
006 海日宜晞發
天風為振衣 陳寶琛題福州歲寒樓別墅海天閣
007 海天潯廈嶼
子弟工農兵 題福建廈門鰲園
008 花草春常在
蟲魚萬象觀 福建廈門集美鰲園
009 凈地何須掃
空門不用關 福建寧德天王禪寺——當代·釋智圓//澳門菩提園,始建於清道光
010 攬圖窺萬象
立石紀重光 傅作義題廈門集美解放紀念碑,在鰲園中央
011 浪擊龍宮鼓
風敲梵剎鍾 福建廈門蓮花庵,位於廈門鼓浪嶼
012 冷冷清清雪
茫茫渺渺峰 福建閩侯崇聖禪寺——現·許滌新
013 明千秋大義
為國家除奸 福建龍海木棉庵
014 佩韋遵考訓
晦木謹師傳 朱熹題建陽考亭書院,在建陽考亭村,朱熹曾於此講學
015 強國先強種
養民在養生 福建廈門鰲園
016 是是非非地
冥冥曉曉天 福建泉州城隍廟
017 溪流石作柱
湖影月為譚 朱熹題福建福鼎石湖書院
018 細看洞中景
方知眼界廣 福州永泰方廣岩聯,林素園撰。方廣岩,在永泰葛嶺鎮,岩為洞穴
019 眼中滄海小
衣上白雲多 福州鼓山聯,林世壁撰。林世壁,【明】嘉靖年問福州才子
020 此地古稱佛國
滿街皆是聖人 朱熹題泉州開元寺,在泉州西街
021 萬裏海天臣子
一堂桑梓弟兄 明葉文忠(向高)撰京師福建福州會館燕譽堂聯
022 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福建福州林陽寺——明·葉向高
023 百丈松楸馴鹿土
千秋圭節卧牛眠 福州:林則徐墓,在福州北郊馬鞍村。馴鹿土:有福有祿之人所在地
024 碧澗生潮朝自暮
青山如畫古猶今 福州:朱熹題西禪寺,在福州怡山,為福州五大禪林之首
025 不必文章稱大士
雖無鍾鼓亦觀音 李贄題泉州清源山賜恩岩,在清源山左側
026 藏書豈為兒孫計
有志都教館閣登 福州北後街環碧軒藏書樓聯龔易圖撰
027 長空有月明兩岸
秋水無波行一舟 [清]林則徐題福州西湖宛在堂
028 長橋支海三千丈
明月浮空十二欄 ——福建廈門鼓浪嶼千波亭
029 出沒浪濤三萬里
笑談古今幾千年 廈門鼓浪嶼,在廈門市西,島上怪石嵯峨,迭成洞壑,海水撲擊
030 初地引人徐入勝
好山一望始開懷 連江青芝山,在連江以南,山上盛產靈芝
031 春報南橋川迭翠
花香翰苑野圖新 朱熹題福建古田藍田書院
032 地出靈泉潤海表
天生石鼓鎮閩中 ——福州望州亭
033 公劉曾畫生民策
司稼常擔粒食憂 黃乃裳題沙撈越「新福建福州總公司」
034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撰
035 古佛由來皆鐵漢
凡夫但說是金身 福州:曾異題開元寺,在福州經院巷
036 桂接碧檐相掩映
齋連丹閣自從容 福州:西湖桂堂
037 海到無邊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 福州:林則徐題鼓山
038 郊原雨足雲歸岫
台閣風清月在天 福州:葉季韶題西湖桂齋,在西湖步雲橋旁
039 解經遺跡蹤猶在
過化尊神澤未湮 龍海白雲岩書院,在龍海白雲山下,為宋代學者朱熹任漳州知府時建
040 戒為定根空五蘊
壇垂象教入三摩 許祖武題泉州開元寺。定根:禪定的根本
041 金爐不怕千年火
銀燭長明萬戶光 福建福清石竹寺進香亭——鄭宗華
042 金山掛月窺禪徑
沙鳥聽經戀法門 福建安溪龍門鎮金沙岩
043 進退一身關社稷
英靈千古鎮湖山 林則徐題福州小西湖李忠定公祠, 在閩侯縣中房鄉大嘉山,祀李綱
044 經翻貝葉雲生榻
定入蒲團月繞檐 薩鎮冰題福建廈門萬古岩寺
045 九曲初通三島愛
萬山遙拜一峰尊 武夷山:黎士宏題九曲溪,發源於三保山,入武夷山,注於崇溪
046 君欲欺心神未許
汝敢昧己我難瞞 福州:湧泉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雲峰麓,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
047 歷代詩人歸品藻
千秋傑閣傍溪山 葉筠潭題 邵武詩話樓。 品藻:品評辭章
048 屴崱峰高千壑秀
靈泉勝跡一水幽 福州:鼓山屴崱峰,俗稱絕頂峰,可觀日出
049 流連不盡登臨興 俯仰猶思去往情
福州鼓山聯,佚名撰
050 千秋大雅扶輪手 一片寒泉薦菊心
朱景英題邵武詩話樓,在福建省邵武縣,宋代嚴羽等文人曾在此談詩
福州鼓山
地出靈泉潤海表 凈地何須掃
天生石鼓鎮閩中 空門不用關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甚私來由

福州西湖李鋼祠
進退一身關社稷
英靈千古鎮湖山

福州西湖開化寺
桑柘幾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邊城

福州烏山琵琶亭
一彈流水一彈月
半入江風半入雲

福州林則徐墓
風清華表翔無鶴,雲護佳城關玉魚
百丈松楸馴鹿土,千秋佳節卧牛眠

福州洪塘金山寺
日夜長浮,不用千篙爭上水
乾坤屹立,獨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連江百洞山
初地引人徐入勝 蓮岫聳奇觀,喜百洞壘壘,從此振衣絕頂
好山一望始開懷 虎門留戰績,嘆大江滾滾,更誰擊楫中流

福建永泰方廣岩
石室雲開,風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水簾風卷,露半天樓閣十二欄干

廈門浪嶼日光岩
浪擊龍宮鼓
風敲梵剎鍾

廈門太平岩
石為迎賓開口笑
山能作主樂天成

廈門中岩
中隱春深飛野鶴
岩泉石瘦響寒林

廈門集美鰲園
花草春常在 喬木認前痕,劫後能酬經始志
蟲魚萬象觀 菁莪期遠蔭,老來猶報濟時心

福建鄭成功祠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舊江山,為天下讀書人頓增顏色
驅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業,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

邵武熙春山
放開眼孔,看曉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溪雲初起
洗凈耳根,聽林鳥爭啼,寺鍾答響,漁歌唱晚,牧笛催歸

武夷山小桃源
喜無樵子復觀奕
怕有漁郎來問津

武夷山石湖澗
松聲竹聲、鍾磬聲,聲聲自應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福建晉江縣草庵
萬石峰中月色泉聲千古趣
八方池裡天光雲影四時春

晉江五里橋
世間有佛宗斯佛
天下無橋長此橋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
噓吸滄溟涵地脈
吐吞日月鎮天池

漳州南山寺
石骨金身何處來,無始無終自在
慈雲法雨從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漳州白雲岩書院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
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福建漳浦縣海月岩石佛
海氣凝雲,雲氣結成羅漢淚
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福建龍海木棉庵
明千秋大義
為國家除奸 三千里持節孤臣,雪窖冰天,半世歸來羸屬國;
十九年託身異域,韋鞴毳幕,幾人到此悔封侯。
陝西潼關
華岳三峰憑檻立
黃河九曲抱關來
陝西漢中天漢樓
到此最高,看芳樹春流,一覽兼收秦蜀景
何須更上,誦好山雲影,五言已盡宋元詩
西安古寒窯
十八年古井無波,為從來烈婦貞媛,別開生面
千餘載寒窯向日,看此處曲江流沙,想見冰心

E. 福州名勝古跡對聯,記得寫出處

浙江溫州江心寺 長與流芳,一片當年干凈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江西南昌滕王閣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何如
南昌百花洲 楓葉荻花秋瑟瑟 閑雲潭影日悠悠
江西廬山絕頂 足下起祥雲,到此者應帶幾分仙氣
眼前無俗障,坐定後宜生一點禪心
江西吳城望湖亭 地以人傳,溯自周郎習戰,蘇子題詞,仙吏將才,千古各成奇
跡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風帆,匡廬瀑布,水光山色,一時都入壯觀
九江庚樓 半壁江山,六朝雄鎮 一樓風月,幾輩傳人
九江潯陽酒樓 世間無此酒 天下有名樓
九江煙水亭 請看世事如棋,天演競爭,萬國人情同劇里
好向湖亭舉酒,煙波浩渺,雙峰劍影落樽前
江西大庚掛角寺那堪吟白傅詩,琵琶人老,楓荻秋聲,嘆幾個遷謫飄零,相逢處且休說故宮繁
華,他鄉淪落 此便是邯鄲道,雖夢初醒,黃梁久熟,覺畢生功名富貴,霎時間都付與微茫煙
水,縹渺江波
廣州白雲山 海上生明月 山中有白雲
廣州雲泉山館見山風山水樂水似隱非隱仙非仙
肇慶市鼎湖山慶雲寺鍾樓山氣半歸湖淚雨濤聲遙答渡頭鍾
肇慶鼎湖山半山亭客游圖畫里僧語水去間
到此處才進一步願諸君勿廢半途
九龍青山禪院十里松杉圍古寺百重雲水線青山
白雲白鳥飛來去青史青山自古今
上海豫園湖心亭野煙千疊石在水漁唱一聲人過橋
上海豫園得月樓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上海陳公祠昔時未讀五車書,雅量清心,溫如玉,冷如冰,是大將實是大儒,使天下
講道論文人愧死此日竟成千載業,忠肝義膽,重於山,堅於石,忘我身不忘我主,任世間
寡廉鮮恥輩偷生
江蘇揚州平山堂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嶺壑尤美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
揚州史可法墓心痛鼎湖龍,一寸江山雙血淚魂歸華表鶴,二分明月萬梅花
揚州史可法祠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
上梅花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老臣心
江蘇清江禹王台洪水想當年,幸怪鎖洪湖,十萬戶飯美魚香,如依夏屋清時思儉德,祝神來清浦,
千百載永勤沐澤,共樂春台
蘇州虎丘白居易祠唐代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
蘇州范仲淹祠甲兵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憂樂觀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台
蘇州張旭祠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兌傳八法酒狂稱草聖,滿常風雨,歲時宜奠三杯
蘇州網師園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蘇州滄浪亭短艇得魚撐月去小軒臨水為花開
蘇州閑吟亭千朵紅蓮三尺水一彎明月半亭風
南京莫愁湖勝棋樓煙雨湖山六朝夢英雄兒女一枰棋
人言為信,我始欲愁,仔細思量,風吹皺一池春水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如何結局,浪淘盡千古英


南京清涼山六朝金粉微風後一味清涼上月時
無錫蠡園景宜樓煙水老漁情,任憑人事淪桑,且消受物外田園,眼前風景湖山故鄉好,佔得天然圖
畫,更近傍舊盧門巷,黌舍弦歌
無錫梅園客為壩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樹雪我是江南驛使,折來聊寄一枝春
鎮江金山江天一覽亭天鏡照晴空,謫仙去後來坡老石鍾留勝跡,小姑依舊對彭郎
鎮江挹江亭來時覺幽奧到此豁心胸
徐州留侯祠五世報韓終有恨一時興漢本無心
湖南長沙屈原祠痛飲讀離騷,放開今古才子膽狂歌吊湘水,照見江潭漁父心
長沙屈原賈誼二公祠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騷可為經,策可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湖南桃源縣陶淵明祠六前學種先生柳嶺上長留處士墳
湖南桃源縣桃花源山絕境此何來,版圖原非劉氏土避秦電休問,世家本屬晉時人
湖南嶽陽岳陽樓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來第一樓
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詩
湖南寶慶雙清亭雲帶鍾聲穿樹出風搖塔影過江來
長沙城心閣四面雲山都到眼萬家燈火最關心
湖南嶽陽小喬墓銅雀鎖春風,可憐歌舞樓台,千古不傳奸相冢杜鵑啼落月,也為英雄夫婿,三更猶
吊美人魂
湖北武漢黃鶴樓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
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笛在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
黃鶴樓一覽亭大江東去千峰翠爽氣西來兩袖青
黃鶴樓太白亭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
景點上聯下聯
福州鼓山地出靈泉潤海表天生石鼓鎮閩中
凈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年年坐冷山門,接張
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甚私來由
福州西湖李綱祠進退一身關社稷英靈千古鎮湖山
福州西湖開化寺桑柘幾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邊城
福州烏山琵琶亭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福州林則徐墓風清華表翔無鶴,雲護佳城關玉魚百丈松楸馴鹿土,千秋佳節卧牛眠
福州洪塘金山寺日夜長浮,不用千篙爭上水乾坤屹立,獨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連江百洞山初地引人徐入勝好山一望始開懷
蓮岫聳奇觀,喜百洞壘壘,從此振衣絕頂虎門留戰績,嘆大江滾滾,更誰擊楫中流
福建永泰方廣岩石室雲開,風大地山河三千世界水簾風卷,露半天樓閣十二欄干
廈門浪嶼日光岩浪擊龍宮鼓風敲梵剎鍾
廈門太平岩石為迎賓開口笑山能作主樂天成
廈門中岩中隱春深飛野鶴岩泉石瘦響寒林
廈門集美鰲園花草春常在蟲魚萬象觀
喬木認前痕,劫後能酬經始志菁莪期遠蔭,老來猶報濟時心
福建鄭成功祠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舊江山,為天下讀書人頓增顏色驅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
業,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
邵武熙春山放開眼孔,看曉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溪雲初起洗凈耳根,聽林鳥爭啼,寺鍾
荅響,漁歌唱晚,牧笛催歸
武夷山小桃源喜無樵子復觀奕怕有漁郎來問津
武夷山石湖澗松聲竹聲、鍾磬聲,聲聲自應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福建晉江縣草庵萬石峰中月色泉聲千古趣八方池裡天光雲影四時春
晉江五里橋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噓吸滄溟涵地脈吐吞日月鎮天池
漳州南山寺石骨金身何處來,無始無終自在慈雲法雨從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漳州白雲岩書院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福建漳浦縣海月岩石佛海氣凝雲,雲氣結成羅漢淚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福建龍海木棉庵明千秋大義為國家除奸
浙江杭州西湖岳墳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
杭州西湖岳飛廟愛國盡忠,武穆英靈長在舊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輝
奇禍陷風波,南宋山河才半壁精忠貫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西湖秋瑾墓丹心應結平權樂碧血常開革命化
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劍花飛上天去嘔心為長吉語,龍鸞一嘯,詩草還讓君傳
杭州西湖靈隱山龍澗風迥,萬壑松濤連海氣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靈隱天王殿峰巒或再有飛秋,坐山門老等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杭州西湖煙霞洞倘他日蠟屐重來,須記取山中松徑攜一片紅雲歸去,莫錯認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冷泉亭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杭州西湖韜光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杭州吳山城隍廟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台
杭州劉庄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畫中行
杭州龍井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
杭州雲棲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
杭州凈慈寺雲間樹色千花滿竹里泉聲百道飛
杭州西湖樓外樓客中客入畫中畫樓外樓看山外山
杭州蘇公祠欲共水仙薦秋菊長留學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孤山寺不雨山常潤無雲水自陰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明月自來去空潭無古今
繞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揚柳一千株
杭州西湖湖心亭台榭漫芳塘,柳浪蓮房,曲曲層層皆入畫煙霞籠別墅,蔦歌蛙鼓,晴晴雨雨總宜人
杭州西湖秋月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放鶴亭水青石出魚可數人去山空鶴不歸
杭州四照閣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
浙江普陀山蘭若即清,竹林亦靜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永嘉東山張園池樓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築樓存古意,千秋康樂舊池塘
景點上聯下聯
黃州赤壁月色如故江流有聲
銅琶鐵板,大江東去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安徽安慶大觀亭倚檻蒼茫千古事過江多少六朝山
安徽鳳陽譙樓王孫不歸,芳草何曾歇城廓猶是,白雲無盡時
安徽採石磯太白樓吾輩此中惟飲酒先生在上莫題詩
公昔登臨,想詩境滿懷,酒杯在手我來依舊,見青山對面,明月當頭
山東濟南趵突泉畫閣鏡中,看幼作神仙福地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北京韓愈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北京陶然亭煙籠古寺無人到樹倚深堂有月來
長戈滿地,一亭獨幽,客子河梁攜手去把酒問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來
北京頤和園涵虛堂碧通一徑晴煙潤翠涌千峰宿雨收
北京頤和園諧趣園西嶺煙霞生袖底東洲雲海落樽前
北京頤和園養雲軒天外是銀河,煙波宛轉雲中開翠幕,山雨霏微
北京潭柘寺題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北京碧雲寺恐壞雲根嫌地窄喜看山色放牆低
河北山海關孟姜女廟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海水朝(潮),朝朝(音召)朝(潮),朝(音召)朝(潮)朝(音召)落浮雲長(漲),長長
(音常)長(漲),長(音常)長(漲)長(音常)消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十年幕府悲秦淚一卷唐詩補蜀風
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成都武侯祠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宗臣之遺像,萬古清高
心懸八陣圖,初對策,再出師,共仰神明傳將略目擊三分鼎,東連吳,北拒魏,常懷謹慎勵臣躬
重慶雲頂寺雲間天上頂上園光
四川樂山凌雲寺秋雲留遠寺明月照深林
峨眉聖積寺半天開佛閣平地風人家
峨眉洪椿寺意靜不隨流水轉心閑還笑白雲飛
四川新都桂湖秋色橫眉,桂樹叢中招隱士湖光照面,荷花香里坐詩人
四川眉山三蘇祠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廣西桂林獨秀峰五詠堂戶外一峰秀窗前萬木低
異代景前修,想石榻攤書,竹林懷友新堂還舊觀,對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桂林桂山書院桂林無雜木山水有清音
貴陽城北關頭橋說一聲去也,送別河頭,嘆萬里長驅,過橋便入天涯路盼今日歸哉,迎來道左,喜
故人見面,握手還疑夢里人
陝西蘇武廟三千里持節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妝來贏屬國十九年託身異域,韋鞴毳幕,幾人到此悔
封侯
陝西潼關華岳三峰憑檻立黃河九曲抱關來
陝西漢中天漢樓到此最高,看芳樹春流,一覽兼收秦蜀景何須更上,誦好山雲影,五言已盡宋元詩
西安古寒窯十八年古井無波,為從來烈婦貞媛,別開生面千餘載寒窯向日,看此處曲江流沙,想見
冰心
雲南昆明西山高山仰止疑無路曲徑通幽別有天
昆明西山飛雲閣半壁起危樓,嶺如屏,海如鏡,舟如葉,城廓村落如畫,況四時風月,朝
暮晴陰,試問古今遊人,誰領略萬千氣象九天臨絕頂,洞有雲,崖有泉,松有濤,花鳥林壑有情,
憶八載星霜,關
河奔走,難得棲遲故里,來嘯傲金碧湖山
昆明華亭寺 聽鳥說甚 問花笑誰
昆明華亭寺鍾樓 繞寺千嶂,松蒼竹翠 出門一笑,海闊天空
昆明黑龍潭 兩樹梅花一潭水 四時煙雨半山雲
昆明翠湖公園海心亭 有亭翼然,占綠水十分之一 何時閑了,與明月對影而三
昆明太華寺 一幅湖山來眼底 萬家憂樂注心頭

F. 游戲方世玉中的福州會館怎麼找

進入福州城 一直順著大道走到底有一個丁字路口,右拐到洗劍池

往左走的路上就可以找到到福州會館,福州會館的門前有一個門迎你點他說話他會告訴你這里就是福州會館。門前還有一個擺攤的。

G. 如何坐公交,地鐵去北京的福州會館

地鐵2號線12.0公里
北京站
步行約550米,到達北京站

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9站, 到達西直門站
步行約950米,到達北京福州會館
北京福州會館

H. 林則徐對 福州的影響

林則徐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他輾轉天南海北而心繫家鄉,眷念故土,在北京的日子裡,他與「聯鄉誼、聚鄉情」的福州會館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名字鐫刻在福州會館里鄉會試題名版中。他手書的對聯也高懸在會館那雕梁畫棟之間。而他的愛鄉義舉則在福州會館的歷史上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

林則徐13歲中秀才,19歲中舉人後獲得了進京會試的資格。自嘉慶九年(1805年)始,至嘉慶十五年(1810年),三次入京趕考,均下榻於福州會館,對會館的社會作用,極為贊賞。對福州會館更是一往情深。林則徐於第三次會試榜列第14名,復試為一等,殿試獲二甲第四名。中進士後先任翰林院庶吉士,後欽授翰林院編修,充國史館協修,開始了長達9年的京官生活。

在北京,林則徐把福州會館當做自己的第二個家,他的許多社交活動都在福州會館進行,積極參加會館的各項公益活動,會館遇到困難時,他竭盡全力,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他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始終不忘養育他的故土。他對福州會館傾注的深情中,蘊含著對家鄉綿綿不盡的思念。熾熱的愛鄉情懷,像閩江的波濤,時時涌動在林則徐那愛國的博大胸襟中。

我們可以從《林則徐集·日記》中,來追尋他曾在福州會館留下的足跡。

嘉慶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晴。下午赴福州會館公餞葉芷汀、廖儀卿,晚歸」;十二月「二十六日。已未。陰。往會館賀王冬江掣得廣西融具缺。」「十三日。晴。上午至福州館晤同鄉董樂庵先生。」鄉音、鄉情成了喝閩江水長大的林則徐夢牽魂系的情結。

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陰……下午福州會館中司館者年終交代設席,赴之。」「二十四日。陰,甚寒。書福州會館楹帖。」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丙戍。晴。接受會館交代。」寥寥數言,但林則徐身為京官卻熱愛家鄉,熱心公益事業,且樂此不疲、不擺架子的形象清晰可見。正因為他辦事認真,精明能幹,一度被同鄉推舉主持福州會館的館務。

在風浪迭起、險像環生的宦海中,林則徐把福州會館作為自己人生的一座避風港,他把對家鄉的濃濃深情融進會館那親切熟悉的鄉音中。他竭盡全力,為家鄉,為鄉親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其中最令福州人民感念的是林則徐捐出微薄的筆潤用於福州新館裝修。福州新館原為陳若霖府宅,陳若霖辭官告歸之時,將府宅捐贈給同鄉會作為福州新館館址。為了裝修陳宅,同鄉會向旅京閩籍京官、商賈募集資金。可林則徐當時雖為京官,但官卑職低、俸祿微薄,全家食宿用度亦不寬余。時常靠賣字,作應時文章換錢來補貼家用。但當他得知福州新館急需修建資金,不顧勞碌為他人代繕書折、作應酬文章,換取微薄的筆潤。林則徐不顧家境貧困,將筆潤所得全部捐贈同鄉會用於新館裝修,此舉獲得閩籍旅京人士廣泛贊譽,並紛紛效仿,踴躍捐贈,使福州新館盡快為鄉民提供服務。

1850年林則徐逝世的消息傳至北京,閩籍旅京同鄉聞知十分感傷。為紀念林則徐愛國、愛民、愛鄉之舉,鄉親們特在福州新館內設「桂齋」(名源於林則徐福州故居),並塑像祀之,香火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