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資超過多少才交稅
超過五千元要繳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1、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2、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工資福利不交稅的類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600號,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稅法第四條第三項所說的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四項規定,福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此外,《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所說的福利費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5000元/月「起征點」下月實施 你能少繳多少個稅?
㈡ 現在月收入多少才要納稅
收入超過5000以上的話,才是屬於納稅范圍,而且這個也是要分情況的,比如說像獨生子女這些之類的話,他們的納稅金額也是不一樣的
㈢ 個人工資達到多少需要交稅
2018.10.1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於2019.1.1起施行,起征點由3500元上調至5000元。2018年8月31日,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起征點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多項支出可抵稅。今後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㈣ 個體工商戶月營業額達到多少才需要繳稅
目前最新政策,小規模納稅人月應稅銷售額不超過15萬元(按季納稅的季應稅銷售額不超過45萬元),免徵增值稅。超過標准按照全部應稅銷售額和徵收率徵收增值稅。這里的應稅銷售額,是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包括開具發票的銷售額和未開具發票的銷售額。
未達到標准免徵增值稅,但是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還是應當繳納的。
㈤ 月工資多少要交稅
工資-(不征稅所得、免徵稅所得)-3500元=X,X再按照個稅規定的公式計算,得到的最後數值就是所要繳納的個稅。
不征稅所得、免徵稅所得一般是指定扣除標准,「五險一金」:
1、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21%,你自己繳納8%;
2、 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9%,你自己繳納2%外加10塊錢的(主要管住院這塊);
3、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2%,你自己繳納1%;
4、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5%,你自己一分錢也不要繳;
5、 :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8%,你自己一分錢也不要繳;
6、 住房公積金: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8%,你自己繳納8%
你自己每個月為你繳納的「五險一金」比例應該是8%+2%+10塊+1%+8%=19%+10塊
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後的7級: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元)
不超過1500元 3% 0
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㈥ 到底工資多少錢才開始收個人所得稅
由於你還是一個學生,還沒有與家樂福超市建立勞動關系,不能作為他們公司的員工,所拿的報酬,只能按照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再乘以20%的稅率
應納個人所得稅=(1600-800)*20%=160
㈦ 每個月工資多少需要交個人所得稅
法律分析:每個月工資超過5千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法律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等扣除後,為應納稅所得額。六萬平均到每個月是50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㈧ 一個月工資達到多少要交稅
工資個稅的扣除額是每月5000元,有基本保險和公積金扣除,還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要看具體情況。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一、月工資達到多少要交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項的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所謂免徵額是在征稅對象總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它是按照一定標准從征稅對象總額中預先減除的數額。免徵額部分不征稅,只對超過免徵額部分征稅。
新個稅法自實施起,個人所得稅免徵收額從3500元上調至5000元。除了提高個稅起征點,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貼近民生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也就是將一些必要的生活開支如子女教育、贍養老人、住房、大病醫療等扣除以後再計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是:應納稅所得額=年度收入-6萬元(起征點)-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也就是說,並非所有的工資都要繳個稅,只是符合條件的部分數額需要繳納個稅。
二、個人所得稅手續費返還,申請時限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 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加強代扣代收代征稅款手續費管理的通知 》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代扣代繳稅款,稅務機關按不超過代扣稅款的2%支付手續費,且支付給單個扣繳義務人年度最高限額70萬元,超過限額部分不予支付。對於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手續費比例的,按規定比例執行。「三代」稅款手續費按年據實清算。代扣、代收扣繳義務人和代徵人應於每年3月30日前,向稅務機關提交上一年度「三代」稅款手續費申請相關資料。
根據《關於個人取得有獎發票獎金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個人取得單張有獎發票獎金所得不超過800元(含800元)的,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取得單張有獎發票獎金所得超過800元的,應全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偶然所得」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㈨ 工資發到多少要交稅稅率是多少
我國目前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是5000元,因此工資超過5000元以上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的稅率根據工資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徵收標准,我國每個地區的工資水平不同,因此稅率從最低3%到最高45%會有不同的繳納標准。
一、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是企事業單位的員工,企事業會在發放工資之前進行代扣代繳。但是作為個體工商戶和一些個人獨資合夥企業的投資者,需要在每月結束後的7天內辦理納稅申報。大家一定要及時繳納稅務,否則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
二、偷稅漏稅的後果。
我國對偷稅漏稅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偷稅漏稅金額不超過5萬元,只要進行補繳即可。但是如果數額超過5萬元並且影響巨大,很有可能負刑事責任。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影視明星劉曉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請各位一定要及時納稅,不要心存僥幸心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9)福州市月收入多少要收稅擴展閱讀】
偷稅漏稅立案標准
1、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
2、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㈩ 工資多少開始要交稅
工資薪金的個稅免徵額是5000元/月(60000元/年),月工資收入在扣除三險一金個人部分和專項附加扣除後,超過5000元的部分,需要徵收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