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稅前2萬到手多少
擴展閱讀
福州的第二工業區在哪裡 2025-05-17 10:59:44
廣州火車站到古鎮多少錢 2025-05-17 10:40:07

福州稅前2萬到手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8-30 13:39:13

① 稅前2萬工資實際到手多少錢

實際到手金額為18410元,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1590元。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應納稅所得額=20000-5000=15000,應繳稅額=15000*20%-1410=1590元。註:速算扣除數是指用快捷方法計算稅款時,可以扣除的數額。

(1)福州稅前2萬到手多少擴展閱讀:

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決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但 「起征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等部分減稅政策,從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實施。

② 月薪2萬 扣除五險一金 拿到手多少

摘要 拿到手14255元。拿到手的工資=月薪-五險一金-個人所得稅,工人所得稅=(工資總額-五險一金-3500)*繳稅比例-速算扣除數。按上海標准來算:五險一金個人繳納比例10.5%,公積金7%,個人所得稅=(20000-3500-3500)*25%-1005=2245元,到手金額為20000-3500-2245=14255元。因地區五險一金比例有差異,而部分公司也有補充公積金和商業保險,到手金額會有變化,具體金額可套裡面公式。

③ 福州2萬工資扣多少稅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3750元。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2019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每月5000元,即超過5000元的部分才需要交納所得稅。2萬月薪減去5000還剩15000元,超過9000至35000元的部分交納25%的所得稅,即3750元。

④ 稅前兩萬稅後多少

沒有講社醫保有沒有繳納,住房公積金繳納多少,也沒有講清楚這個是工資薪金所得還是勞務所得等,我只能根據普通的社醫保等幫你計算一個大概數。

若是兩萬左右的稅前工資,需要繳納的個稅大概為3000,,稅後為17000元左右。

(4)福州稅前2萬到手多少擴展閱讀:

適用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3%-45% ;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五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5%一35%

3、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 ;

4、勞務報酬所得,稅率20% ,對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先按規定計算應納稅額,然後加征五成(加征50%);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加征100%) ;

5、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稅率20% 。

⑤ 2021年月薪2萬稅後到手多少

月收入2萬元應交個稅金額=(20000-5000)x25%-1005=2745元。否則如下:個稅=(月收入-五險一金-5000)*25%-1005。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⑥ 稅前2萬到手多少

稅前月薪2萬的的話,稅後可以拿到18000元左右。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⑦ 稅前月薪2萬的的話,稅後可以拿到多少

稅前月薪2萬的的話,稅後可以拿到18410元工資。

計算方式:20000-5000=15000元,15000*20%-1410速算扣除數=1590元

20000-1590=18410元

(7)福州稅前2萬到手多少擴展閱讀:

中低收入者稅負明顯下降

「以前我每月繳個稅255元,這個月一看只繳了60多元,一年下來能省2000多元,對於我們這種有了孩子後經濟壓力增大的家庭來說真是實在的福利!」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員工小王感嘆。

拿到10月份工資後,江西遂川縣一家電子科技類公司的員工任先生挺高興。他每月工資約1.6萬元(不含「險金」),之前需要繳稅2100多元,這個月只繳稅890多元,一下子到手多得了1200多元。

此次起征點提高將使月收入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降低稅負50%以上。除了一部分人大幅減稅外,還有相當多一部分人不用再繳個稅。據了解,僅以起征點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後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比例從以前的44%降至15%。

⑧ 稅前工資25000實際到手多少

稅前工資25000實際到手後工資為22410元,應繳稅額為2590元。計算方法是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乘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在不計入五險一金的要素下月收入為25000元,起征點為5000元,使用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1410元。稅額=(25000-5000)乘以20%-1410=2590元,實發工資為25000-2590=22410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條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經營所得。

⑨ 月薪2萬稅後到手多少

法律分析:月薪2萬; 則按新個稅法計算應交的個稅=(20000-5000)乘20%-1410=1590; 20000-1590=1841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⑩ 稅前2萬工資實際到手

稅前月薪2萬的的話,稅後可以拿到18410元工資。
累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減除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累計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出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減除已預扣預繳稅額後的余額,作為應預扣預繳稅額。
征點為5000元,計算方式是:20000-5000=15000元,工資2萬,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二十,15000*20%=1590元。20000-1590=18410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