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州市倉山區各大村
截至2020年,倉山區下轄8個街道、5個鎮,另設有1個農場。倉山區人民政府駐倉前街道。
1、倉前街道
下轄龍峰、梅塢、麥園、振興、公園、萬春、勞工、星園、利民、航興10個居委會。
2、東升街道
轄東輝、東南、東興3個社區居委會。
3、對湖街道
下轄湖嶺、馬廠、程厝、師大、萬里5個社區。
4、臨江街道
下轄倉前山、菖蒲、觀井、下池4個社區
5、三叉街街道
共轄村東、村西、村南、村北、湖畔、綠島、金浦、東城等八個社區居委會。
6、上渡街道
街道下轄洋洽、天民、飛鳳、紅星、鷺嶺、新成、濱洲、江南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7、下渡街道
下轄藤山、下藤、港頭、港壋、銀橋5個社區。
8、金山街道
轄金洲、金河、金環、金麟4個社區。
9、倉山鎮
轄先鋒、東升、倉山(原稱紅旗)、金星、萬里、鄭安、下湖、湖邊、先農、聯建、燎原等11個村委會,54個村民小組。
10、城門鎮
轄城門、敖峰、臚雷、龍江、浚邊、青富、洋坑、湖際、下洋、梁厝、謝坑、安頭、樟嵐、獅山、濂江、紹岐、福濂、潘墩、連坂、黃山、臚廈22個村、64個自然村。
11、蓋山鎮
蓋山鎮轄半田、浦下、後坂、嶼宅、郭宅、白湖、葉下、葫蘆陣、躍進、北園、首山、齊安、東興、黎升、浦口、竹欖、中山、中亭、新安、尚保、吳山、吳鳳、天水、照嶼、洋下、上岐、下岐、六鳳、高湖、江邊、30個村、112個自然村及1個居民委員會。
12、建新鎮
轄7個管理區、40個村、1個居委會和1個(建華)五七農場。鎮人民政府設在洪塘。
13、螺洲鎮
下轄天福、乾元、敖山、杜園、店前、吳厝、洲尾等7個行政村和螺洲社區。
14、紅星農場
紅星農場分紅農社區和盤嶼社區兩個社區。
Ⅱ 請問:福州倉山區所有的小學一共都分了哪些學區
倉山在福州是老學區了!
以前的很多大中專學校都是在倉山
這會不會影響以後的後代啊!
大家就這個問題來談談看!
以下是內容,請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做舟。」在老倉山人的心中,這似乎是為他們而寫的,特別是那些年過花甲的「老先生」,他們啟蒙於《詩經》,經歷了「之乎者也」的童年,經受中國教育改革的洗禮,看著老倉山變成新倉山,看著福州的教育基地渾然成為一個人文基地。
老倉山何以稱之為教育基地?又何以從一個教育基地渾然成為一個人文基地的呢?人文地,倉山頌——以這樣的標題,筆者希望能夠凸顯一個民族、一段歷史、一個區域的驕傲!
倉山美·人文始祖
碧波盪漾的閩江,隔斷了鬧市的喧囂。古樹森森,數不清的榕樹、樟樹,幻為濃得化不開的雲彩,亭亭如蓋。西式的別墅,爬滿了不凋的藤蘿,宛如沉醉在昔日浪漫不羈的記憶里。數丈高的三角梅,繁花似錦,恰似輝煌的火炬,令人心盪神搖。踏著濃蔭,沿著長滿苔蘚的圍牆,一道蜿蜒曲折高高低低的小徑,彷彿是歷史的纖繩,輕盈地系住遺落了無數傳奇的校園。老倉山的的確確給福州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倉山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位於福州市城區南部,倉山區古稱藤山,明洪武年間北麓始建鹽倉,該地俗稱鹽倉前,藤山遂道稱倉前山,簡稱倉山,區名由此而來。倉山區古城名人陳若霖,陳寶琛等名聞遐邇,還曾誕生過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嚴復,現代海軍將領陳紹寬,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等傑出人物;這里不僅有煙台山、金山寺、三縣洲等山水古跡,還正在開發三江旅遊帶特色景點。
倉山境內多山丘坡地,高蓋山、長安山、煙台山等貫穿中、北部,東部有黃山、城門山等。島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歷史上曾於煙山南麓遍植梅樹,素有「瓊花玉島」的美稱,古時,就有「十里花為市,千家梅作林」的繁華。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倉山區還是歷史上有名的領事使館區,外貿基地及航運中心,英、美、法等17個國家在倉山設立了領事館或代辦處,同時還創建教堂,開辦學校,開設醫院、發行報刊、設立洋行等。由於西方經濟、文化滲透,倉山區至今保存著英式、哥特式、羅馬旋門式、東歐式及中西結合式的建築,形成了倉山區獨特的建築特色和區貌。區內名勝古跡眾多,金山古寺、陳若霖故居、陳紹寬故居、煙台山公園、高蓋山公園等人文、自然景觀與正在開發的馬杭洲、桔園洲、閩江公園(南園)等沿江沙洲構成了倉山區豐富的旅遊資源。
倉山老城區沒有經過第一輪的舊城改造,古建築保留得相對完好,這些也是老倉山難得的資源。
老學區·教育基地
倉山區是福州著名的學區,自1980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福州市的文化居住區以來,區內新建和擴建少年宮、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等一批文化設施。特別是國家投資在區西南部有新辦30多所大、中專院校和幹部學校。因而,倉山區最具有書卷氣,學術氛圍最濃。倉山人對子女教育也十分重視,特別是老人,早年就讀教會學校,能接受對子女開放式的教育理念,是福州受開放思潮影響的第一代,有著較深的內涵。倉山老城區有著眾多的優質學校、優秀教師,隨著原住民的素質普遍較高,越來越飽滿的人文因素決定了倉山具備很好的居住氛圍。
倉山區是福州的校區,匯集大中小各類院校,有福建師范大學、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現改名為福建工程學院)、農林大學、華南女院、省農業學校、福建船政學校、市體育學校、師大附中、港頭(十二中)、四十中、區實小、紅霞小學、上渡小學、齊安小學、以及格致、英華、三一、毓英、文山、陶淑等中等學校,還有福建省金山幼兒園、福州三中金山校區、金山文體中心、金山小學、小金星國際幼兒園等。
Ⅲ 大家請告訴我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下面的郵政編碼是多少啊謝謝大家了!
郵編 行政區域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紹歧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清富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厚豐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臚雷村東洋路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潘墩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俊邊村路邊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安平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洋坑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黃山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敖峰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清富村洋尾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臚雷村浦道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下洋村校園路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清富村清涼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城門村城門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樟嵐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臚雷村中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福峽路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龍江路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濂江村龍角街
郵編 行政區域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城門洲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潘墩路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俊邊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梁厝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別頭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黃山村當巷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蔣宅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臚雷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下洋村壽南路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黃山村旺旺路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峽北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黃山村中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下洋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龍江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黃山村東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清富村富安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前錦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白雲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黃山村九雲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臚雷村永南路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連坂村店前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謝坑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林浦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清富村上富安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臚廈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黃山村西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敖里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濂江村御道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臚廈村工業區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濂江村前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濂江村後街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城門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湖際村
350018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螺城路
350019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濂江村
350019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連坂村
350019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濂江村工業區
350019 福建省 福州市 倉山區 城門鎮福濂村
Ⅳ 倉山區的行政區劃
宋代至清代中期,今倉山地區在閩縣內,屬高蓋南鄉的時升里及光德里的一部分;在懷安縣(1580年改為侯官縣)內屬移風鄉的長壽里、崇福里、清化里。元、明時期,倉山地區內還設有清安、清泰、登龍、義安、東安、興義、龍橋北、龍橋南、鰲頭、萬安、龍峰、梅峰、南洲、濟川、龍江、雁塔、雁塔勝、雁塔福、臨江、檀越、磁窯、中龍、雲應等23個境。清乾隆、嘉慶年間,新增新登上、新登勝、新登福、新登義、臨江勝5境,原萬安境分為萬安上境、萬安中境、流澤境,合計共30個境。清道光、咸豐年間,東安境分為東安正境、東安上境,鰲頭境分為鰲頭境、鰲頭勝境,合計32個境。同期閩縣和侯官縣分區,倉山地區分別為下渡區、上渡區的一部分,其中上渡區僅有檀越境、磁窯境、中龍境、雲應境,其他28境在下渡區內。
2004年全區轄8個街道、5個鎮: 倉前街道:梅塢社區、萬春社區、振興社區、公園社區、麥園社區、利民社區、勞工社區、星園社區、航興社區; 東升街道:東興社區、東南社區、埔頭社區; 對湖街道:長安社區、施程社區、程厝社區、馬廠社區、倉頂社區、師大社區、湖嶺社區; 臨江街道:觀井社區、上藤社區、信平社區、太平洋城社區、河邊社區、倉前山社區、下池社區、菖蒲社區; 三叉街街道:村東社區、村西社區、村南社區、村北社區、湖畔社區、綠島社區、金浦社區; 上渡街道:天民社區、新成社區、紅星社區、洋洽社區、鷺嶺社區、飛鳳社區、濱洲社區; 下渡街道:金彩社區、港頭社區、港當社區、工農社區、小嶺社區、藤山社區、龍津社區、下藤社區、銀橋社區; 金山街道:金洲社區、金河社區、金環社區、金麟社區、金駿社區、鑫龍社區、建中社區、水都社區、吉龍社區、橫江社區、麗景社區、香江社區、上雁村、潘邊村、石邊村、盧濱村、新頤村、劉宅村、葛嶼村、閩江村; 倉山鎮:萬里社區、三高居委會、萬升社區、萬里村、鄭安村、下湖村、先農村、湖邊村、聯建村、東升村、金星村、倉山村、先鋒村; 城門鎮:臚雷村、龍江村、浚邊村、清富村、洋坑村、下洋村、梁厝村、謝安村、安平村、厚峰村、璧頭村、樟嵐村、獅山村、紹岐村、福濂村、潘墩村、連坂村、黃山村、臚廈村、城門村、敖里村、白雲村、湖際村、前錦村、濂江村; 蓋山鎮:郭宅居委會、白湖村委會、江邊村、浦下村、仕宅村、郭宅村、葉下村、葫蘆陣村、北園村、首山村、齊安村、東興村、黎升村、躍進村、浦口村、竹欖村、新安村、半田村、中山村、中亭村、尚保村、吳山村、高湖村、吳鳳村、天水村、後坂村、照嶼村、洋下村、六鳳村、上岐村、下岐村; 建新鎮:淮安居委會、洪塘居委會、農大居委會、馬榕社區、金亭社區、梅洲社區、江濱社區、狀元社區、嘉禾社區、金洪社區、福灣社區、金港社區、浦江社區、洪光村、勞光村、陣坂村、樓下村、麥浦村、高宅村、馮宅村、紅江村、玉蘭村、東嶺村、鳳高村、江邊村、透浦村、冠洲村、灣邊村、中截村、長埕村、橫龍村、建平村、霞鏡村、半道村、港頭村; 螺洲鎮:螺洲居委會、天福村、乾元村、敖山村、店前村、吳厝村、洲尾村、杜園村; 紅星農場:虛擬村委會。
Ⅳ 城門鎮的歷史沿革
唐末,閩王王審知曾在此駐軍,以木柵欄為營而得名柴門,演變成今名城門。民國時期稱四維鄉,隸屬林森(閩侯)縣白湖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閩侯縣第一區,1958年稱城門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東方紅公社,1970年劃歸福州市朝陽區(今倉山區),1975年劃歸福州郊區管轄,1984年稱城門鄉,1992年改為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轄城門、敖峰、臚雷村、龍江、浚邊、青富、洋坑、湖際、下洋、梁厝、謝坑、樟嵐、獅山、濂江、紹岐、福濂、潘墩、連坂、黃山、臚廈20個村、64個自然村。1994年有1.4萬戶、6.8萬人。該鎮於1984年跨入福建省首批億元鄉行列,1990年在中國鄉鎮企業10大100強評選中名列全國產值最高的100個鄉鎮之一,1993年被福建省鄉鎮企業局授予「十強鎮」稱號,199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4億元,「三資」企業產值4.4億元,出口交貨總值4.3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719元,達到省定的小康鎮標准。2012年城門鎮位有常住人口21234戶,70188人,外來人口5.6萬多人。下轄25個行政村60個自然村。
Ⅵ 倉山區城門鎮湖際村鄭則思有幾個人知道
一半的吧。
Ⅶ 城門鎮湖際村湖際會拆遷嗎 有規劃圖嗎
你可以看你們村有沒有公告,或者政府規劃,如果沒有,就不可能有規劃圖。
Ⅷ 林白的介紹
林白(1911~1974),原名林威康,化名林泉、林仁泉、老張、老李、王先生等,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湖際村人。
Ⅸ 湖際村南湖什麼時候建
湖際村南湖於1607年建成。
據《南湖紀略》稱:「村址面南火盛之方,兼紅山破碎,災多回祿。」火旺就要用水相剋,先民們採取入股的方式,佔用良田38畝,建成後的南湖不僅具備防火、灌溉、調節全村小氣候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構成了宏村的湖光山色,成為日後宏村極其寶貴的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