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內地經濟最強哪幾個城市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
http://www.9p2city.com 來源:京華時報
1、杭州 2、寧波 3、大連 4、上海 5、溫州 6、北京 7、蘇州 8、無錫 9、紹興 10、深圳
11、中山 12、常州 13、東莞 14、廣州 15、南京 16、泉州 17、福州 18、沈陽 19、台州 20、珠海
21、濟南 22、威海 23、長沙 24、金華 2、5海口 26、成都 27、青島 28、湖州 29、廈門 30、佛山
31、煙台 32、哈爾濱 33、包頭 34、鞍山 35、天津 36、鎮江 37、吉林 38、南昌 39、武漢 40、錦州
41、昆明 42、秦皇島 43、黃石 44、增城 45、柳州 46、南寧 47、重慶 48、揚州 49、鄭州 50、嘉興
51、太原 52、西安 53、漳州 54、襄樊 55、湘潭 56、九江 57、長春 58、江門 59、株洲 60、烏魯木齊
61、岳陽 62、汕頭 63、大慶 64、瓦房店 65、上虞 66、合肥 67、咸陽 68、慈溪 69、崑山 70、義烏
71、十堰 72、湛江 73、惠州 74、石獅 75、桂林 76、東營 77、溫嶺 78、張家港 79、太倉 80、洛陽
81、蕪湖 82、盤錦 83、常德 84、宜昌 85、晉江 86、南陽 87、莆田 88、舟山 89、徐州 90、衡陽
91、茂名 92、連雲港 93、富陽 94、庫爾勒 95、海寧 96、淄博 97、濟寧 98、吳江 99、呼和浩特 100貴陽
最佳商業城市前十名及評價
1.浙江省杭州市 省會城市
市區人口387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9.07%
作為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浙江省的首府,杭州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000億元。它被馬可波羅稱為「世界最美麗華貴之城」。旅遊、紡織、醫葯和食品是其傳統產業。在8個大指標中,杭州有6個位居所有入圍城市的前20名。美中不足是不斷炒高的房價和較高的經營成本,但這並不影響它拔得頭籌。
2.浙江省寧波市 計劃單列市
市區人口203.4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11.01%
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的港口城市,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非公經濟貢獻率高達82%,出口佔全市總額的60%以上,其中私營企業出口增幅最快。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幅度連續5年居大陸沿岸海港之首。它的貨運指數和私營經濟活力指數都優於杭州;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綜合指數在前10名城市中表現最佳。
3.遼寧省大連市 計劃單列市
市區人口273.2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9.34%
東北三省唯一進入前10名的城市,也是該地區私營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私營企業佔全市新增企業的78%,非公經濟在全市房地產投資中佔到95%。擁有大連海運和大連外國語學院等專業完備的高等院校,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高級人才密集度僅次於上海。加上便利的航空和海運交通、發達的零售業,以及優良的會展環境,成為許多歐美公司投資東北的首選。
4.上海市 直轄市
市區人口1,270.2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6.66%
長江三角洲的龍頭,創造國內生產總值最多的城市,無數的中國第一毋庸贅言。但是,短期內飈升的房價和永遠擁堵的市內交通,還有過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影響了一些指標的表現,坐失榜單的頭把交椅。
5.浙江省溫州市 地級市
市區人口132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10.6%
以頗受爭議的「溫州模式」和「溫州炒房團」名揚國內,發達的私營經濟造就了這個中國輕工業名城,小到剃須刀和打火機,大到電器和精密模具,百萬富翁的誕生趕上當年的「深圳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國第6,卻還能保持全國第43位的收入增長後勁。但是,較低的勞動力素質和有待改進的對外交通令溫州近兩年放慢了前進的步伐。
6.北京市 直轄市
市區人口1,006.9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10.74%
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跨國公司總部最集中的城市。在榜單上有兩個明顯的極端:經營成本指數最高,即使在全球特大城市中也位居前列;同時勞動力素質指數非常優異,是每萬人擁有碩士學位以上人數最多的城市。
7.江蘇省蘇州市 地級市
市區人口212.4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8.23%
以絲綢、園林和美女聞名的古城,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中國內生產總值過千億的新貴。它還是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在中國落戶最多的城市,《福布斯》全球頂尖400榜中超過80家進駐蘇州,其中一半都設立了研發中心,主要涉及電子基礎材料、計算機及周邊產品,以及視聽及通訊系列產品。與上海80公里的距離,讓投資者以更低的經營成本享受相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
8.江蘇省無錫市 地級市
市區人口215.9萬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8.05%
市場化步伐顯著加快,小天鵝、錫鋼和威孚動力等老牌國企的資產重組獲得成功;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和注冊資金分別以30%和50%的速度增長;擁有18家上市公司,在江蘇省僅次於南京。與杭州和上海同為國家7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經營成本在前10名城市中最低。
9.浙江省紹興市 地級市
市區人口61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12.5%
千家萬戶的「百姓經濟」是紹興的特色,私營經濟占經濟總量的95%。建築和輕紡尤為著名,建築業產值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擁有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善於利用獨特的水鄉風情和才子之鄉的美譽舉辦城市推廣活動。各項指標表現均屬中上乘,但是腹地太小限制了經濟輻射力。
10.廣東省深圳市 計劃單列市
市區人口139.4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2.93%
這個中國最典型的移民城市在兩項指標上占絕對優勢: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私營創業活力最強。大規模的北雁南飛曾為深圳構築了良好的高級人才基礎。2000年深交所停發新股,資金大量外流,增長潛力大受影響。但是,與香港極近的地緣和今年中小企業板的開盤又讓深圳與老對手廣州展開了華南金融中心之爭。(有刪節)
⑵ 今年收入30萬,去年收入1萬,增長率多少
答案是2900%。
人均凈收入增長率=(本年人均凈利潤—上年人均凈利潤)÷上年人均凈利潤×100%
去年收入1萬,今年收入30萬,增長率為(30-1)÷1×100%=2900%
⑶ 關於福州的所有資料
福州城市概述
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低山丘陵,南部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市內溫泉廣布,有溫泉城之稱。年均溫福州市19.6℃,1月均溫10.5℃ ,7月均溫28.7℃[1],年降水量1342.5毫米,無霜期326天,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秋常受熱帶風暴(台風)襲擊。境內有閩江、西湖等河湖。擴建後的馬尾港與世界20多個港口通航,與50多個國家與地區開展經濟貿易往來,年吞吐量達500 萬噸。有高等院校12所,中等專業學校35所。1984年,被列為全國沿海14個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985年,馬尾被列為經濟技術開發區。礦產有葉蠟石、硅砂、明礬、高嶺土、花崗岩等。郊區產水稻、甘薯、小麥、茶葉、蔬菜、油菜籽等;工業以輕工、手工業、機械製造、基本化工為主。 福州有被列為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如建於964年的中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華林寺大殿;立於906年,被譽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琊政王德政碑;李陽冰親書的馬石山摩崖題刻;閩侯縣的曇石山文化遺址等。主要游覽點有鼓山、烏山、於山、西禪寺、閩王祠、林則徐祠堂、西湖公園等。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福州市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福建省省會。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20℃,年降水量900~2100毫米,平均日照數1700~1980小時。全市總面積1.20萬平方公里,轄5區2市6縣和1個經濟區,總人口6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43萬人。福州盛產龍眼、荔枝、橄欖、福桔、花卉、食用菌等,壽山石、溫泉久負盛名。主要礦產資源有葉臘石、石英砂、花崗石、高嶺土、明礬石等;主要旅遊資源有鼓山、西湖、華林寺等旅遊景點。
[編輯本段]經濟狀況
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24.2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為241.78億元、1197.84億元和1084.66億元,分別增長5.2%、13.6%和13.5%。產業結構繼續調整,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10.3∶47.4∶42.3調整為9.6∶47.4∶43.0。第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5%、51.8%和44.7%。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36851元,增長11.9%。 2009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325.44億元,增長12.9%,地方級財政收入195.26億元,增長15.6%,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03.24億元,增長14.1%。 2009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5.79億元,增長18.0%,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556.35億元。
作為福州人,我決定福州還是比較適合生活的。但是交通和衛生狀況,說實話還有待改善。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滿意 謝謝!
⑷ 40大城市人均收入排行:我國各大城市收入水平究竟如何
【40大城市平均收入排名】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比較發達的大城市,就業問題較多,工資待遇較高。那在我國各種城市收入水準到底怎樣?
第一財經新聞記者統計分析整理了40個關鍵城市(包含23個GDP萬億元級城市及其別的一二線城市、省會城市城市,哈爾濱市、長春市等某些關鍵城市數據信息尚未公布,在這里未列入統計分析)的全體人員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收入後統計分析發覺,現階段現有七個城市平均收入超出六萬元,總體看來長三角地域的收入水準最大。
另一方面,對許多中西部城市而言,貧富分化很大,全體人員居民收入水準也會遭受危害。因而,中西部地區或是要加速城市化進程和現代化的腳步,加速新型產業、服務業的發展趨勢。
⑸ 2009年總收入是2500萬,2019年總收入是5200萬,問年平均增長率是多少
1、2010年對2009年人均月收入的增長率是:
(2800-2500)/2500*100%=12%
2、求2011年該家電商場的全年計劃銷售額是:
400*(5%+2%)+400=428萬元
⑹ 超市正常增長率應該是多少
25%。
銷售增長率是企業本年銷售收入增長額同上年銷售收入總額之比。
⑺ 尋求福州近30年發展取得的成就
福州對外開放20年發展成就回顧
編者按:1984年,我國首批設立14個沿海開放城市。20年來,成就輝煌,發展明顯領先全國,帶動了東部沿海成為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吸引外資最多、民間資本最活躍、社會經濟最發達、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福州20年,GDP年均增長17.1%,GDP增速最快,按可比價格計算,名列首批開放城市第一位。
1984年5月,福州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14個對外開放沿海城市之一。20年來,福州市緊緊把握改革開放的發展機遇,始終堅持發展這一富民強市的第一要務不動搖、不松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初具經濟繁榮、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城市風貌。
這20年是福州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一段時期.
一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經濟總量於1996年實現了翻三番的目標。全市GDP、財政總收入分別從1984年的32.5億元、3.3億元增加至2003年的1347.68億元、138.12億元,年均增幅分別達16.1%和20.5%。產業結構調整初建成效,經濟基礎不斷夯實。全市三次產業比例由1984年的32.56:45.73:21.71調整優化為2003年的10.7:50.6:38.7,2003年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2%。目前,依託東南汽車、冠捷電子、華映光電等龍頭企業,全市電子信息、以汽車製造為主的機械、紡織服裝鞋帽、食品加工、建築建材等支柱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達54.3%,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也已達22.4%。金山、江陰、青口、元洪、濱海、軟體園等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六大市級工業集中區正呈現跨越式、倍增式發展的良好勢頭。
二是較為規范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始終堅持改革的市場取向,全面推進與深化國企、財稅、金融、流通、價格、住房、社保等各項改革,市場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和國際慣例的要求逐步接軌。特別是近年來深入開展了以經營城市、政府采購和產權交易等為重點的「陽光工程」建設,扎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投資環境明顯改善。
三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把招商引資作為福州發展的生命線,堅持內外資並舉,大中小項目並舉,勞動、資金、技術三密集項目並舉,積極推進項目引進和產業鏈配套招商、親情招商、全員招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做大做強開放型經濟。截止2003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資項目7452項,合同外資20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3億美元;全市外貿出口額從1984年的0.22億美元增加至2003年的46.43億美元。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科技園區、軟體園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等一批國家級對外開放平台與產業基地不斷發展壯大。「5•18」活動影響力、輻射力不斷擴大,日益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國際性經貿招商盛會和福州的城市名片之一。
四是城市建設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全市建成區面積從1985年的47.3平方公里擴大到2003年的160.3平方公里。城市基礎設施由滯後型向適應型與適度超前型轉變,人居環境也明顯改善。先後榮獲了「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也已通過驗收。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由1984年的506元、349元提高到2003年的10123元、4402元。城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也已基本建立健全。六是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協調並進,社會穩定。近年來,福州市相繼獲得了「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等稱號,並連續6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市」、5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在此基礎上,福州市正著力創建國家文明城市。
⑻ 近兩年收入平均增長率公式
這兩年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今年收入7920-前年收入5500)/前年收入5500*100%=44%。
⑼ 營業收入預期增長率怎麼算
1、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100%。
2、營業收入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營業收入總額同上年營業收入總額差值的比率。營業收入的核算指企業為核算營業收入而設置的賬戶,企業營運收入的核算是為了正確計算各種營運業務的賬務成果。主營業務增長率表示與上年相比,主營業務收入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3、營業收入增長率是企業營業收入增長額與上年營業收入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營業收入的增減變動情況。其計算公式為: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100%。例如今年預計營業收入1000,去年營業收入800,營業收入預期增長率 = (1000 / 800 - 1)× 100% = 25%即今年營業收入比去年營業收入增長了25%。其中營業收入增長額=營業收入總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 營業收入增長率大於零,表明企業營業收入有所增長。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拓展資料
營業收入增長率的意義
營業收入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標志。不斷增加的營業收入,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條件。
該指標如果大於0,表示企業的營業收入有所增長,指標值越高,表明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如果該指標小於0,則說明存在產品或服務不適銷對路、質次價高等方面問題,市場份額萎縮。
該指標在實際操作時,應結合企業歷年的營業收入水平、企業產品或服務市場佔有情況、行業未來發展及其他影響企業發展的潛在因素進行前瞻性預測,或者結合企業前三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作出趨勢性分析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