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中國城市GDP百強榜出爐,「萬億城市」有哪些
目前我國GDP達萬億的城市共有23座,分別是:
- 上海 38701億元
- 北京 36103億元
- 深圳 27670億元
- 廣州 25019億元
- 重慶 25003億元
- 蘇州 20171億元
- 成都 17717億元
- 杭州 16106億元
- 武漢 15616億元
- 南京 14818億元
- 天津 14084億元
- 寧波 12409億元
- 青島 12401億元
- 無錫 12370億元
- 長沙 12143億元
- 鄭州 12003億元
- 佛山 10816億元
- 泉州 10159億元
- 濟南 10141億元
- 合肥 10046億元
- 南通 10036億元
- 西安 10020億元
- 福州 10020億元
⑵ 福建各市gdp2019是多少
福建各市gdp2019:
廈門市GDP總量5995億元,人均GDP14.58萬元;
福州市GDP總量9392億元,人均GDP12.13萬元;
泉州市GDP總量9946億元,人均GDP11.43萬元;
龍岩市GDP總量2678億元,人均GDP10.14萬元;
三明市GDP總量2601億元,人均GDP10.08萬元;
漳州市GDP總量4741億元,人均GDP9.22萬元;
莆田市GDP總量2595億元,人均GDP8.94萬元;
寧德市GDP總量2451億元,人均GDP8.42萬元;
南平市GDP總量1991億元,人均GDP7.4萬元。論GDP總量排名,泉州市排名第一;論人均GDP排名,廈門市排名第一。福州市GDP總量排名第二,人均GDP也排名第二。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⑶ 福建省哪個城市GDP最高,元朝曾超廣州,連續21年領跑第一
如果要問福建省GDP最高的城市是誰,相信很多人都會條件反射地想到省會福州市和廈門市。雖然這兩座城市發展強勁,但卻不是全省GDP最高的城市,福建省GDP常年位居榜首的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泉州市,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福建省這座“低調”的城市吧。
泉州著名的景點有開元寺、府文廟、清源山等等,如今的已經泉州變成了一個非常適合生活的城市。它少了一絲北上廣深廈的激烈競爭,但又同時不失生活樂趣。在泉州你既可以選擇打拚事業,同樣也不會讓你感覺特別乏累,周末閑暇的時候再約上三五好友去清源山采風踏青,實在是舒服至極。另外泉州作為福建省的重要城市,交通自然也是沒話說,他擁有自己獨立的國際機場,想要出國旅遊辦事都非常方便。這樣的一座城市,你愛了嗎?
⑷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績單,意味著城市經濟再上新台階。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1
GDP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而人均GDP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2019年中國大陸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2021年中國大陸人均GDP突破1.25萬美元,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2021年中國大陸城市人均GDP50強已經出爐了,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榜。
根據世界人均GDP發達標准,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是發達國家水平,2021年中國已經有很多城市超過了該水平,2021年,中國有30座城市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比2020年增加20座,這意味著中國一年就增加了20座發達國家水平的城市,充分說明了中國城市近年來經濟發展獲得了巨大成就。
人均GDP前三甲城市
狀元:鄂爾多斯
2021年是鄂爾多斯市經濟騰飛的一年,GDP名義增速達到33.5%,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帶動全市GDP總量和人均GDP迅速抬升,2021年鄂爾多斯市實現GDP4715.7億元,排名全國第57名,人均GDP達到20.9萬人民幣(3.43萬美元),排名從2020年的第四名提升至榜首。
榜眼:克拉瑪依
2021年克拉瑪依市預計實現GDP1050億元,2020年末常住人口達到49.03萬人,人均GDP達到21.42萬人民幣(3.4萬美元),2020年克拉瑪依市人均GDP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2021年人均GDP被同省的鄂爾多斯趕超,退居全國第二名。
探花:無錫
在中國城市GDP前15強中,無錫市是常住人口最少的城市,常住人口僅746萬,但是創造的經濟總量卻不低,2021年無錫市實現GDP14003.24億元,排名全國第14名,所以,無錫市的人均GDP也非常高,人均GDP達到18.77萬人民幣(2.9萬美元),排名全國第三名。
人均GDP排名前十的城市還有:北京市、蘇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常州市、珠海市。
GDP和人均GDP均排名全國前十的城市有5個,分別是北京市、蘇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些城市才是真正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
50強城市區域分布
2021年,中國人均GDP50強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發達的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福建和內蒙古等省份。
其中,江蘇省入榜城市最多,達到8個,其次是浙江省,有6個城市入榜,而廣東、山東、福建、內蒙古各有5個城市入榜。
地處我國北部邊疆的內蒙古去年竟然有5個城市入榜人均GDP50強,富裕程度不可小覷,特別是排名第一的鄂爾多斯市和排名第二的克拉瑪依市均來自內蒙古。
另外,安徽省有3個城市入榜,湖北有2個城市入榜,陝西、雲南、遼寧、新疆、河北、甘肅、湖南、江西各有1個城市入榜。
四大直轄市中,北京和上海人均GDP排名均進入前十,天津排名第40名,而重慶市是唯一沒有進入人均GDP50強的直轄市。
雖然全國人均GDP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國城市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越發嚴重,中國一些城市的人均GDP已經超過3萬美元,而有些地區的人均GDP卻低於3000美元,兩者相差十倍,人均GDP的巨大差距充分反映地區發展不均衡,說明中國城市的「貧富差距」也在迅速擴大。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2
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績單,意味著城市經濟再上新台階。全國300多個地級市以上的城市中,前50強可謂是「佼佼者」。
上海、北京、深圳、廣州4座一線城市,依然穩坐「四大天王」的位置。這一次,榆林、太原取代南寧、漳州成為「尖子生」踏入Top50。
其中,在GDP20強城市中,前17位排名與2020年一致。然而,時隔22年福州超越泉州,重返福建省第一名,拿走了全國20強最後一個名額。
(長春為預估數據,以官方為准)
大局未變 誰更出色
按GDP排名分析,全國前十的城市去年GDP總量均已超過1.6萬億元,前六城超過了2萬億元。其中,上海、北京GDP總量突破4萬億元,深圳、廣州突破3萬億元,成都、杭州逼近2萬億元。
再從GDP實際增速研究,武 漢、合肥、南通、無錫、蘇州、成都、東莞等14城增速跑贏全國8.1%的數據。其中,武 漢(12.2%)、合肥(9.2%)、南通(8.9%)增速數據排名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GDP「萬億俱樂部」擴容至24城。論橫向區位,東部城市有17座,中部城市4座,西部城市3座。論縱向區位,南方有18座,北方僅有6座,南北差距未見縮小。
從城市群來看,其中長三角城市群以8座領銜,粵港澳大灣區以4座緊隨其後。在頭部十大城市中,武 漢因疫情影響,2020年已與杭州位置互換。南京取代天津,成為新的中國十大城市之一。由此看到,今年格局也未曾改變。
新兵過萬 誰最上進
所謂「萬億俱樂部」,指的是中國大陸全年GDP達到或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2020年「萬億俱樂部」 迎來擴容,成員從17個增至23個,包括濟南、合肥、南通、福州、泉州以及西安。近些年,從這幾個城市的成績單來看,各有喜憂。
提到合肥,腦海中不禁閃現出京東方、長鑫、蔚來等龍頭企業。這些年用「搶跑」二字概括合肥,一點也不為過。正如足球場上的黑馬,馳騁到球門前,才顯露胸有成竹的自信,臨門一腳直打球門。
這座城市的GDP增量和名義增速,均是6城最高的,連續六年實現每年跨越一個千億台階。按照這個速度,合肥今年超越濟南指日可待。
當然,作為省會的濟南並不示弱,以11432.22億元在6城市中拔得頭籌,拿下第18名的席位。近些年,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勢必會站在省內「一覽眾山小」。
根據濟南統計局數據,2021年濟南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智造濟南」,全市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兩年平均增長9.0%,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兩年平均2.9、1.7個百分點。
而泉州相比這幾個城市,2019年經濟距離萬億僅差54億元。雖然GDP連續22年位居全省第一,但是福州一直在「窮追不舍」。最終,福州還是搶回了「老大哥」的位置。不過,誰能一直坐穩「大哥」的位置,還真不好說。
福州實力不俗,2021年GDP再破一個千億門檻。其中,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4.0%、32.5%、63.5%,分別拉動增長0.3、2.7、5.3個百分點。
再看名義GDP增速上,福州同樣表現出色,去年前三個季度福州GDP增速均高於泉州。全年13.0%的增速成績,在6個「新兵」中僅次於合肥。
說實話,南通闖入萬億俱樂部,令人意料之外。2019年距離萬億目標,差著616.5億的缺口,六個城市中僅高於西安。雖然一口吃不了大胖子,但是持續性小口投喂也相差無幾。
令人仰望的是,南通地理位置的優勢,進入了上海一小時經濟圈,面臨著沿海與內陸兩大經濟的輻射。論「包工頭」,南通是專業的,每4個南通人,就有1人從事建築業。作為南通的傳統產業、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建築業的產值很高。截至去年,建築業總產值破萬億,在地級市中排名第一。
西安是西北首個GDP破萬億城市,而且GDP突破萬億元大關也意味著,九大國家中心城市GDP全部超萬億元。前幾年,西安在縣域經濟上存在短板,主要集中鄠邑、藍田、周至三個傳統「末位」區縣。
經過不斷地調整,三區經濟總量之和佔全市一半左右。但是,三者去年年底突然失速,一方面是突發的疫情,使得按下了「暫停鍵」,另一方面是發展潛力上的日漸疲軟。
無論如何,受去年末疫情影響,整個城市有40餘天被迫按下「暫停鍵」,但西安算是打出了「萬億城市」的.擦邊球。
而在當時,東莞GDP達10855.35億元,成為萬億GDP第24城,超越了西安。據2022年東莞政府報告,2021年東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超1.1萬家,實現翻一番;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左右,重大項目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
拒絕一城獨大雙子星不是夢
「雙子星」現象,相信大家都熟悉不過了。這些城市經濟總量佔到全省經濟的四分之一,核心綜合實力旗鼓相當,則說明該城市對所在省份經濟十分重要。
比如,廣東坐擁廣州、深圳,浙江穩拿杭州、寧波,福建的福州、廈門各有所長,山東的濟南、青島你追我趕……
為什麼沿海省份雙子星「成群結隊」,而內陸省份往往「一枝獨秀」?
不難發現,隨著武 漢、成都、長沙、鄭州、合肥等城市在各大榜單中嶄露頭角,逐漸成為排行榜中的「新秀」。但是,這些地方幾乎都帶著省份的身份,而其餘地方在榜單中算是個「過客」,真是時有時無、若隱若現。甚至,讓人很難脫口而出該城市是省內第二大強市。
然而,沿海省份並不一樣,往往都是多個「雙子星」城市,現在「三子星」城市出現了,福州、泉州、廈門就是三足鼎立。尤其,在南方能輕而易舉的說出第二大城市、第三大主力軍。有些城市的實力與省會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深圳就是最為典型的「橋頭堡」。
「雙子星」城市的存在,究竟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哪些好處?
一方面,可以促進城市間競爭,在吸引人才、產業、資金等方面進行對標,打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從而使得雙方共贏。另一方面,久而久之在省內形成「城市群」,帶動資源要素快速流通,打破行政束縛,對整個區域將會產生積極作用。
所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可以說,雙子星城市越多,發展才越平衡。
24座「萬億俱樂部」分布並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產業、技術、人才等各種資源流向了特定的區域。因此,未來需要進一步協調區域發展,優化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城市等中心城市,發揮更大的「溢出」效應。
2021年人均GDP50強城市3
城市的活力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主要動力。近年來,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大的城市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當前,各大城市2021年經濟數據陸續揭曉。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梳理了2021年各大城市GDP數據,在全國337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中,共有54個城市GDP超過5000億元,比上一年多了9個,共有24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大關,比上一年增加1個。此外,2021包括榆林、濰坊等一些地級市表現十分亮眼。
24城超過萬億,福州首次躋身20強
在全國337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中,這50城可謂是佼佼者。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21年TOP50城GDP之和為613484億元,約佔全國的53.6%。從入圍的門檻來看,今年第50名的是太原,其GDP達5121.6億元,比去年的門檻提高了519.6億元,這也是50強城市GDP門檻首次突破5000億元。
從頭部城市來看,今年GDP十強城市依然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 漢、南京,前十名的名次都沒有變化。
上海和北京均首次超過了4萬億。其中,上海實現GDP43214.85億元。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年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1605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兩年平均增長11.7%。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生物產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9倍、16.1%和12.1%,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8倍、12.2%和7.4%。
北京市實現GDP40269.6億元。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0%,兩年平均增長15.8%。重點行業中,醫葯製造業在疫苗生產帶動下比上年增長2.5倍。
京滬之後,深圳也實現了新突破,GDP首次超過3萬億元,廣州、重慶和蘇州處於2萬億元梯隊。其中,廣州仍領先重慶338億元,繼續守住第四位置。
從第11名到第20名的城市來看,位居第12的寧波GDP達到了14594.9億元,將領先青島的優勢擴大到了459億元。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寧波近年來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結合很不錯,寧波本身的製造業十分發達,有很多隱形冠軍,在互聯網的賦能後,能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
東南沿海的福建省省會福州市去年經濟發展也十分亮眼。2021年,福州20多年來GDP首次超越民營經濟大市泉州,成為福建省第一經濟大市。同時,福州在全國城市的排名中,連升三位,首次躋身到全國20強行列。
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開明分析,福州是福建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創新中心,福州的數字經濟、高科技產業發展比較好,現代服務業也比較強。比如,福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較為突出,擁有新大陸(000997.SZ)、網龍(00777.HK)、星網銳捷(002396.SZ)等代表性企業。
50強中,GDP超萬億元的城市共有24個,比上一年增加1個,新晉城市是東莞。改革開放後,隨著加工出口貿易的發展,東莞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有「世界工廠」之稱。近年來,在一線城市深圳的帶動和產業外溢下,東莞的高新產業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高新技術企業達7400多家。在此次東莞進入萬億元俱樂部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GDP萬億城市達到4個,與江蘇省並列第一。
東莞之後,目前9000億元梯隊暫時空缺,有4個城市處於8000億梯隊,分別是常州、煙台、唐山和徐州。其中,蘇南地區的常州GDP達到8807.6億元,是最靠近萬億元大關的後備城市。
7000億梯隊的陣容更大,有7個城市目前處於這一梯隊,分別是大連、溫州、沈陽、昆明、長春、廈門和濰坊。既有省會城市,也有計劃單列市,還有溫州和濰坊這兩個普通地級市。
表:2021年城市GDP前50(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公布數據整理)
江蘇9個浙江7個入圍,濰坊、榆林亮眼
從50強城市的區域分布來看,東部沿海地區共有33個城市,佔比約三分之二。中西部地區共有13個,佔26%。東北地區共有4個,即東北的4個副省級城市。
按省份分布來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在江蘇13個設區市中,共有9個城市入圍中國城市50強,且這9個城市的GDP全部超過了6000億元,其中有4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和南通。
江蘇之後,同處長三角的第四經濟大省浙江共有7個城市入圍50強,數量位居第二。其中,杭州繼續排名第八,寧波位居第十二,溫州位列第三十。
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共有5個城市入圍50強。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僅有4個城市入圍,分別是兩個一線城市深圳、廣州和兩個製造業大市佛山、東莞。廣東入圍城市少,與廣東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有關。由於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存在巨大的差距,廣東的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其中僅廣州、深圳和佛山、東莞四個城市就佔了全省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這四個城市之後,第五名的城市惠州與第四名的東莞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50強城市包括了四大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和18個省會城市以及23個普通地級市。值得注意的是,在23個普通地級市中,有20個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其中江蘇有8個、浙江5個、山東3個、廣東2個。
一些普通地級市的表現十分亮眼。其中來自山東的濰坊,排名由上一年的第39名上升到第35名,GDP總量由2020年5872.2億元直接跨過6000億階梯,進入到7000億梯隊,達到了7010.6億元,與副省級城市廈門的差距僅有23億元。
濰坊這座擁有濰柴、晨鳴、歌爾等眾多知名上市公司的區域強市,近年來正呈現厚積薄發態勢。濰坊注重發展實體經濟,已有國家級單項冠軍1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7家。在2017年至2020年山東遴選出的371家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中,濰坊擁有57家,位列16個地市的第一名。
沿海之外,中西部地區也有3個普通地級市進入50強,比上一年增加一個,新入圍者是榆林。數據顯示,2021年榆林市GDP突破5000億元,創歷史新高,達5435.18億元,穩居陝西省第二。在全國的排名由第57名上升到第46名,上升了11位。
排名的大幅上升,與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緊密相關。作為煤炭生產基地,2021年榆林工業總產值首超7000億元。比上年增長55.9%,兩年平均增長22.7%。其中,能源工業產值增長61.4%;化工行業產值增長54.3%。
實際上,不只普通地級市,一些省會城市也因為能源價格的上漲,名次發生顯著變化。其中煤炭大省山西的省會太原由上一年的第56名,上升到第50名。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太快,擁有能源、原材料多的地區,工業利潤、經濟總量增加較多。當然這些地方未來的產業結構也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升級。
⑸ 福建人均GDP
福建省生產總值(GDP)達到24055.76億,全省人均GDP為63740.75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各地級市來看,泉州、福州和廈門GDP總量領先,分別為5733.36億、5169.16億和3273.54億;從人均GDP來看,廈門、福州和泉州位列前三,廈門市人均GDP為87762.47元,摺合14287.05美元,福州市人均GDP為11464.56美元,泉州市人均GDP為11164.43美元。南平市人均GDP最低,為7658.44美元,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⑹ 福州五區八縣經濟排名
①、根據福州五區八縣經濟排名我們可以得出,鼓樓區經濟排名第一。
②、初步核算,2020年福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020.02億元,同比增長5.1%,較前三季度(3.1%)、上半年(1.1%)、第一季度(-3.8%)分別提升2.0、4.0、8.9個百分點。較前三季度(0.7個百分點)、上半年(0.6個百分點)提升幅度明顯;高於全國(2.3%)2.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60.70億元,增長4.0%,位列全省九地市第1位。第二產業增加值3840.77億元,增長6.2%,位列第2位;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建築業增加值1328.23億元,增長8.8%,位列第1位。第三產業增加值5618.55億元,增長4.4%。
③、根據福州市歷年GDP對比表:可以得出福州的GDP在不斷的增加。 從2015年到2020年福州GDP不斷增加。 它的增速在不斷縮小。
拓展資料:
①、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
②、福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中國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開放城市、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③、福州五區八縣,是指福州下轄的6個區、6個縣、1個縣級市,包括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區6個區,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6個縣,以及縣級市福清市,2017年原長樂市撤市設區,故簡稱五區八縣。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
⑺ 福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福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842萬人。比2020年末常住人口增加10萬人,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3%,比2020年提高0.5個百分點。
根據去年發布的福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普查標准時點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州全市常住人口829萬人,十年共增加117萬人。福州常住人口總數僅次於泉州,位居全省第二位。根據福州市統計局透露的消息,去年泉州常住人口達到885萬人。
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時的878萬,去年常住人口增加了7萬人。2021年泉州常住人口達到885萬人,而福州常住人口842萬人,福州與泉州差距進一步縮小至43萬人,說明2021年福州常住人口比泉州多增加了7萬人。
福州市經濟發展
2020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0.02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0.70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3840.77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5618.55億元,增長4.4%。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
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1%。2021年福州市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631.98億元,同比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6.0%,分別高出全省、全國0.4、0.8個百分點。2021年,福州市GDP總量(11324.48億元),超過了泉州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州
⑻ 廈門和福州差距好大嗎
廈門和福州差距比較大,福州GDP是10020.02億元(2020年),廈門GDP是6384.02億元(2020年)。
福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開放城市、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
廈門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物流樞紐、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福州地形地貌
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
全市總面積12154平方千米,其中市區總面積1786平方千米。南部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為山地,從西南向東傾斜;西部為中低山地;東部丘陵平原相間。山地、丘陵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72.68%,其中山地佔32.41%,丘陵佔40.27%。鷲峰、戴雲兩山脈斜切南北,閩江橫貫市區東流入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廈門
⑼ 福建省各城市經濟排名
2011年福建省GDP及各市(地級市)GDP 各縣市GDP排名
(2011年福建各市GDP 各縣市GDP排名基於2012年初各級政府關於2011年度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上的數據)
2011年福建省生產總值實現增長12.2%,達到17500億元。其中,泉州市生產總值2011年突破4000億元,達到4270億,連續十三年居全省首位;但是失去了佔全省生產總值四分之一的地位!全市財政總收入突破500億元大關,所有縣(市、區)財政總收入均超10億元。
泉州市初步統計實現GDP:4270億元 13.5%(較2010年增長/百分比) 民營經濟活躍,城建欠佳,市縣發展差距分化嚴重!
福州市初步統計實現GDP:3705億元 13% 省會城市 城建一流 教育醫療民生等綜合水平高 !
廈門市初步統計實現GDP:2527億元 15% 福建知名度最高城市,溫馨,宜居!
漳州市初步統計實現GDP:1768.9億元 14.2% 一座親切和諧友好的城市,發展中的古城!
龍岩市初步統計實現GDP:1259.87億元 13.2% 福建位置偏僻地,發展水平省內內陸最高!
三明市初步統計實現GDP:1231.17億元 14.1% 數十年來不熱不冷,埋頭發展,地理位置欠佳!
莆田市初步統計實現GDP:1050億元 15% 最近幾年發展速度快,失去的二十年期望得到彌補!
寧德市初步統計實現GDP:920億元 24.50% 這速度,牛!底子比較薄,加油!
南平市初步統計實現GDP:800億元 13% 武夷山搶了它的風頭,它旁邊的大哥帶動不了它,不被重視!
福建省GDP總和為:17500億元(全省GDP不等於各地級市GDP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