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一中有多少個院士
擴展閱讀
廣州車禍事故處理要多久 2025-05-20 10:10:12
廣州為什麼是線城市 2025-05-20 10:09:27

福州一中有多少個院士

發布時間: 2022-09-10 00:54:24

Ⅰ 福州一中是不是國家級重點中學

00福州第一中學,是福建省教育廳唯一直管的中學,是原國家教委確認的中國名校,學校名師薈萃,校友中人才濟濟,先後有11位校友被評為兩院院士。
00福州第一中學始創於1817年,前身為「鳳池」書院和「正誼」書院,1901年根據清政府諭旨改為學堂,更名為「全閩大學堂」,是福建最早的一所公立學校,校史迄今已185年。早在1938年,全國大學首次統一招生考試,學校即被列為全國最優的十所中學之一,受當時教育部傳令嘉獎;1957——1959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高考紅旗」;1960年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1963年被定為省首批辦好的十所重點中學之一;1979年又以辦學成績優異受國務院「通令嘉獎」;1986年再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993年被定為全省第一所一級達標中學。學校名師薈萃,校友中人才濟濟,先後有11位校友被評為兩院院士。學校被教育部列為全國名校。

Ⅱ 中國有多少位福州籍的兩院院士

鄧叔群(1902~1970),著名真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我國森林病理學和真菌學的創始人,尤其專長於真菌學研究,精通真菌各大類群,為國際公認的有突出貢獻的真菌學家

劉崇樂(1900~1969),著名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作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我國利用天敵資源開展生物防治害蟲的創始人之一。在昆蟲學的人才培養及圖書文獻收藏方面卓有建樹。對我國昆蟲資源的調查、研究、利用頗有貢獻。

庄巧生(1916~ ),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小麥育種中做出了系統和創新的業績

吳孟超(1927~ ),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第二軍醫大學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國內首先提出了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新見解,現已為國外學者公認。近年又進行肝癌的基礎研究和新法治療肝癌,取得了顯著成效。

王世真(1916~ ),著名原子核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核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獲得美中核醫學會授予的核醫學「優異成就獎」金牌。他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對中國核醫學的研究與應用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鄭作新(1903~1998),著名鳥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長樂市人。現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對我國鳥類進行系統分類的考察與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為我國鳥類學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唐仲璋(1905~1993),著名寄生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長期從事人、畜的寄生蟲研究,特別是對危害性較大的蠕蟲病的生物學及流行病的研究有較大貢獻。

唐崇惕(女)(1929 ~ ),著名寄生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現任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寄生動物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研究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寄生蟲各種類及其生物學特點,研究病蟲的防治方法,均取得豐碩成果。

Ⅲ 在福建福清上哪所初學好

福州一中

福州第一中學的前身是清朝嘉慶(公元1817年)年代的聖功書院,可以說是全國少有的超過200年歷史的百年名校。曾經因為辦學成績優異受到國務院通令嘉獎,是原國家教委確認的中國名校。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73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4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5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

學校在高考中一直保持優異成績,高考文理科總平均分連年位居全省第一,在人才培養方面,擁有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十多人。

學校高考升學率、高中會考優秀率、進入重點大學人數多年來均穩居省、市前列。學校為社會各界培育眾多優秀人才,以侯德榜、陳景潤等16 位院士為代表的大批著名專家學者、有以辛亥革命元老、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原福建省宣傳部部長王助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

Ⅳ 中科院士有多少人,分幾類

八個類別。據2021年11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833人。

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57人,化學部13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55人,地學部138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00人,技術科學部150人;外籍院士108人;已故院士601人,已故外籍院士25人。

評選情況:

1955年,第一批學部委員為233人。其中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61人;科學技術方面委員172人,兩年後增聘18人,達到了190人。

1979年至1981年進行的增選學部委員工作,共新增283名學部委員,學部委員總人數達到了400名。

1990年至1991年進行的增選學部委員工作,投票選舉出210位新學部委員,其中數理學部38人,化學部35人,生物學部34人,地學部35人,技術科學部68人。學部委員總人數達到528人。

1993年,增選學部委員59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人,化學部10人,生物學部11人,地學部10人,技術科學部18人。

Ⅳ 請問一下福州一中有什麼優點

福州第一中學是福建省教育廳唯一直管的中學,是原國家教委確認的中國名校,其前身可追溯至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創建的「鳳池」書院和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創建的「正誼」書院,1901年清政府諭旨各省要改書院、設學堂,1902年兩書院合並,更名為「全閩大學堂」,是福建最早的一所公立學校,1951年定為現名,迄今已有186年的歷史,蘊育形成了「植基立本、成德達材」的校訓和「嚴謹、求實、競取、活躍」的校風,長期以來一直是福建省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學校以辦學理念先進、師資力量精良、校風常抓不懈為特色並成為立校之本和強校之路。

早在1938年的全國大學首次統一招生考試中,學校即被列為全國最優的十所中學之一,受當時教育部傳令嘉獎。1940—1944年連續四年全國會考成績合格率高達99%,其中成績優秀、免考保送升學者占畢業生總數36.65%,被各大學公認為全國中學之冠。1957—1959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高考紅旗,使福州一中進入一個輝煌時期。1960年榮獲「全國文教系統先進單位」稱號。1963年被定為福建省首批辦好的十所重點中學之一。1979年以辦學成績優異受國務院「通令嘉獎」。1986年再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1993年被確定為全省第一所一級達標中學。

學校名師薈萃,教風以「嚴、實、活」著稱,一批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已經構成師資的核心力量,特級教師25人(含已退休),高級教師已佔教師總數的46%。長期以來,福一中歷任校長都始終堅持著當時最先進的辦學理念,知名的校長中有前清溥儀的帝師陳寶琛,有被聯合國亞太教科文組織列為當代教育家的陳君實。80年代初,學校即以「基礎教育必須展望二十一世紀,教育必須進行全面改革」為指導思想,確立為未來培養創造性的勞動者,培養具有優良素質和健全人格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軍事精英人才為目標,提出以培養基本行為道德規范,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學會關心,學會共存,作為育人之本;在教學方面,則提出變「雙基」為「三基」,增加了「基本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要求。學校嚴格控制學時數,學科嚴格控製作業量,在正常的課業負擔下,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學校歷年高考成績都穩居福建省前茅,向全國重點高校輸送了大批優秀畢業生;學生參加全國各項競賽屢獲佳績,並已奪兩面國際奧賽金牌、入圍INTER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在中學生體育賽事中,已連續多年團體奪冠;學校音樂會向社會公演,受到廣泛贊譽。為此,以 「今日我以一中為榮,明日一中以我為榮」口號激勵自勉的福一中學生不僅以高升學率引人注目,更以基礎知識扎實、知識面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受到了高校的廣泛歡迎,贏得了社會的高度贊譽。

百年薪傳,英才輩出。校友中有12人先後當選兩院院士,他們是:新聞學家、哲學家、作家鄧拓,固體物理學家馮端,天體物理學家陳彪,電化學家田昭武,寄生蟲病學家唐崇惕,中醫心腦血管學家陳可冀,數學家林群,核物理學家王乃彥,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王任享,數學家劉應明,電子學家李幼平。此外還有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周汝吉。校友中還涌現出很多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傑出人物,如林覺民等等。

近年來,學校十分重視辦學軟、硬條件的不斷改善。為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注重並加強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學校專門成立「學術委員會」,下設「教育科學研究室」、「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中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並全部實現電子化管理。「數字校園」已初具規模,校園網四通八達,擁有500個上網終端的校園網和新建成的「福州一中網站」,不僅可連接到校園內所有教室、實驗室、圖書館、辦公室,而且網路中心裝備有豐富的教學資料庫、電子備課系統、模擬實驗室、數字化圖書等軟體,供廣大師生隨時使用。遍布各學科的多媒體演示教室、多功能電子閱覽廳等硬體也設備齊全。校內6500系列的主交換機和3500普通交換機構成的主控樞紐,可連接到教職工的每家每戶,實現了千兆到樓,百兆到桌面的高速通道,充分發揮了校園網的應有效益。

「創建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示範性高中」 ,成為全省高中課改的實驗基地、基礎教育的科研基地和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基地,是福建省政府、省教育廳為新世紀福一中的發展提出的思路,在「保留舊址,適度發展」的基礎上,征地200多畝、投資1.87億元,在烏龍江畔的福州地區大學城建設福州一中第二校區,將於2004年秋季面向全省正式招生。為此,學校正努力與時俱進、跨越巔峰、再鑄輝煌。

Ⅵ 福州一中出過的名人

陳 彪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

陳可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醫心腦血管學家

馮 端 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物理學家

李幼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學家

林 群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劉應明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唐崇惕中國科學院院士,寄生蟲病學家

田昭武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化學家

王乃彥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

王任享中國工程院院士,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

李 儼 中國科學院院士,歷史學家

王海舟 中國工程院院士,冶金分析表徵專家

吳 憲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

薩本棟中央研究院院士,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專家、教育家

鄧叔群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真菌學家、植物病理學家、森林學家

黃周汝吉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科學家

鄧 拓 新聞學家、哲學家、作家

梁遇春 散文家

Ⅶ 求福州一三附中的具體資料(最新)

福州一中資料: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簡稱「福州第一中學」 或 「福州一中」,是福建省著名高級中學。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是福建省教育廳唯一直接管理的中學,是原國家教委確認的中國名校。 福州一中校園內的書院遺址福州一中前身,是創辦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鳳池書院和創辦於(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的正誼書院。這兩所書院是當時福州官辦的四大書院中的兩大書院。兩院的院址均地處古老的東街三牧坊小巷,為當今福州一中校園原址。 現狀福州一中目前有教學任務的兩個校區:位於東街三牧坊的主校區 和 位於閩侯上街的新校區。 自2004年秋季,福州一中新校區開始招生。自2005年秋季,福州一中原三牧坊校區停止招生。 原校區招生僅面向福州市,利用市中考進行挑選。而新校區則面向全省招生,這一點引起了社會人士的關注。 2004年新校區招生採用單獨出卷,而該校區2005年的生源由保送生、福建省內各地中考挑選出的學生組成。實際上,2004年秋季該校在兩處校區都進行招生,引發了學生及家長對兩處校區師資力量的比較和討論。 發展歷史全閩大學堂、福建高等學堂(校)時期:1902.5--1914.12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時值辛丑簽約,清廷迫於內、外形勢,提倡變法維新。廢除科舉,興學育才,實行教育改革。 1901年9月14日,光緒皇帝 命各省「改書院、設學堂」,推行新學。 1902年4月9日(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三月辛酉)光緒皇帝諭旨批准設立福建省第一所官立新型學校「全閩大學堂」,堂政直屬總督府管轄。 1902年3月24日舉行開學典禮,5月8日正式上課。 1904年1月學部頒發《學務綱要》規定:「京師設大學堂,各省只設高等學堂,高等學堂作為大學預備科」。全閩大學堂遂改名「福建高等學堂」。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學堂改稱學校,監督改稱校長,停止正科招生,校名改稱「福建高等學校」。直屬福建省巡按公署管轄,具體由福建省教育廳直接領導。 福建省立第一中學時期:(1915.1—1927) 民國四年間(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學校遵照省令改稱「福建省立第一中學」。預科生轉為中學生,秋季始業,學制四年,開始統用普通話教授。 1922年9月,又根據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改革學制系統,試行中學六年,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省立第一初級中學、省立福州初級中學 時期:(1927.1—1929.8)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福建省臨時政務委員會,對全省公立中學進行調整,將原本的高中班級並入省立第一高級中學及省立理工中學, 又將停辦的華僑中學、女子師范學校的初中班劃歸於此,學校也自此開始有女學生。校名也改為:「省立第一初級中學」。次年10月,省立第二初級中學並入,設二部。 1929年1月易名「省立福州初級中學」。 省立福州中學時期:(1929.8—1939.8) 1929年8月,復辦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學」。這時,福州女子初級中學、省立福州高級中學和初級中學相繼並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省政府決定將學校內遷沙縣,在沙縣城關文廟辦學,並在洞天岩設分校,作為初中部校舍,逐步 轉入戰時教育體制。 省立福州高級中學時期:(1939.8—1946.1) 1939年8月,奉命分置高中、初中兩校,一為「省立福州高級中學」,校址仍在文廟;一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新立校址於沙縣洋溪,兩校各自獨立。 省立福州中學時期:(1946.1—1949.8)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1月學校遷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設初中班,復稱「福建省立福州中學」。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時期:(1949.8—) 1949年8月17日中國共產黨佔領福州。9月中旬中共省級人民政府派軍代表接管學校,執行「維持原校,逐漸改造」方針。學校由省教育 廳直接領導,10月12日舉行正式接管典禮暨開學式。 1951年4月改稱「福建省福州中學」。 1951年8月l日正式定名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至今。 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廳委託福州市人民政府領導,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 1952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並收歸省教育廳直接管轄。 1969年6月,在文革期間下放福州市宣教組,並由福建省農械廠領導與管理。 1979年3月1日收回福建省教育局管理,恢復校長責任制。 1997年秋季,初中部停止招生。 2000年秋季,初中部取消。 精神傳統校訓 植基立本、成德達材 校風 活躍 競取 嚴謹 勤奮 座右銘 今日我以一中為榮,明日一中以我為榮 校歌 目前的校歌為管雄作詞,饒士斌作曲:閩山蒼翠 水縈回,美哉偉哉 我福中。 正誼鳳池 托跡古,此邦人物 甲南東。 李忠定,俞家軍,緬懷壯烈 挹高風, 雞鳴風雨 同舟切,百千健兒 齊起勤勇 復公忠, 振起中華 民族 萬祀永無窮! 校慶 校慶日定於每年的5月8日,這與前身全閩大學堂的歷史有關。 三牧之星 三牧之星是一項傳統的榮譽,頒發給符合資格的,由老師們選出的初二、初三、高二及高三學生。定於每年最後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進行「三牧之星」的表彰。表彰會同時也是迎新年聯歡會。 社團活動福州一中學生社團活動較為豐富,如三牧文社 一個課外的文學愛好者組織。通常是學期內的每周六上午進行活動。因學生積極性不足,於2002年前後曾陷入危機,後因熱情學生與教師的努力而恢復舊貌。 古典音樂社 一個古典音樂愛好者組織,沒有老師的指導,也沒有固定的成員名單,但是其核心是由愛好古典音樂的學生自發組織的。 原校區的古典音樂社在2005年6月結束。 足球隊 關於足球隊。事實上,在人員全部集中在原校區的時候,在校內踢足球是違反校規的,這是相當尷尬的事情。那時候足球隊為了進行訓練必需去別處找合適的場地。被沒收的足球數以50記。 現在新校區有了足夠大的足球場,情況有所改觀。 機器人工作室 成立於2004年2月,成員約10人,最好成績是在當年的全省機器人比賽的足球對抗中取得銀牌。 紅蜻蜓聊天室 借用學校伺服器資源架設的一個聊天室。後似乎由於管理復雜被關閉。 學生論壇 Image:Fzyz bbs sehuiredian.PNG 2002年的截圖顯示,當時"社會熱點"還存在借用學校伺服器資源組織的一個bbs。原"社會熱點"板塊討論較多政治事件,後在校方干預下該板塊關閉。 論壇完全由學生管理。創始人為cly,至今已有5年以上的歷史,為福建省最大的學生論壇之一。歷任管理員有cly,waterice,殘酷天使,米蘭織夢,獃獃,翼揚,蝕心饕餮,SUSAN等。 論壇歷代名人(以上人員除外)有Hero1911,雷吉,光輝歲月,冰咖啡等等。 等等 更更具體的資料: http://www.fzyz.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6678

Ⅷ 福州中學排名

福州中學排名如下:

1、福州第一中學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學,為福建省一級達標校,創辦於1853年,前身為私立文山女子中學,辦學時間已達164年的、擁有胡玲心等校友的的名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網路-福建師大附中、網路-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網路-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網路-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