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尾船政局的歷史意義
馬尾船政局是近代中國最早的一批企業,它是以近代工廠制組織起來的一個生產和經營的企業單位,是中國生產關系與時俱進的鮮明體現。在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的活動范圍早已跨出了一國的范圍,在世界范圍內進行了新的整合與流動。跨國公司作為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和經營形式使世界經濟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企業作為組織和發展生產力的一種制度,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創辦的福建船政局,使之成為中國最早的造船工業基地,馬尾船政局一度是遠東規模最大和技術最全面的造船企業。馬尾船政局為我國積極邁向海洋文化,對外進行交流與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緊隨當時世界造船業的發展潮流,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並不斷創新企業的產品,與當時中國社會的脈搏跳動保持共振。馬尾船政局開創的這種企業文化為後人所緬懷。時隔140年後,在當年沈寶楨等船政先賢們奮斗與戰斗過的地方,胡錦濤總書記於2006年初在考察調研馬尾造船廠廠區時,緬懷先人的業績,對中國的造船業發言,「我們不能只干苦活、累活……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中國船舶工業目前的狀況」。事後,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總經理趙琥這樣解讀胡錦濤調研船廠的用意:「總書記的視察看似意外,實質是透過對百年老廠的關心,對全國的船舶製造業寄予厚望,特別要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製造業。」(《南風窗》雜志:百年船廠的艱難崛起,2006年3月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近代中國最早的造船基地發表的這段講話,無疑的為今後我國造船企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是對馬尾船政局在歷史中創造出的企業自主創新文化的一種褒獎與贊賞。
『貳』 關於晚清有哪些鮮為人知又不得不知的事情呢
在晚清時期,大家都知道,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這是一場讓後人津津樂道、卻又哀嘆惋惜的自救運動。
被焚毀的圓明園
三年以後,裴蔭森終於在兩宮皇太後主持的殿試中被錄用。靜觀他在前一時期的為官現狀,可以說,他與一個傳統的士大夫無異,哪裡能和中國當時時髦的詞彙「洋務」扯上關系。
在洋務運動開展的如火如荼之際,南方卻傳來了戰事。法軍在越南登陸後,清政府為了支援越南這個藩屬國,與法國在越南,廣西地區開戰。導致法國組織了遠東艦隊,並在其後搗毀了中國的福建水師,福州船政局也遭到了破壞。其後,雖然張佩綸臨時出任船政大臣,但清政府在之後還是任命時任福建按察使的裴蔭森擔任船政大臣。清廷可能只是希望他能救火,沒想到,他竟然將福州船政發展到了沈葆楨時期都未發展到的高度,只是那隻是曇花一現,在裴蔭森離職以後,福州船政頹勢盡顯,中國的造船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
『叄』 馬尾船政局創立的背景和過程如何有什麼重要作用
馬尾船政局(又名福州船政局,福建船政局),是1866 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創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製造輪船的專業工廠,前後學堂由左宗棠創辦,數月後左宗棠奉調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楨(林則徐之胥)主持。
背景和過程:1856年,英法聯軍就聯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並且最終殺入北京,咸豐皇帝倉皇出逃承德,並且再沒能回去,最終病死在承德避暑山莊。"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輝終於隱退在漫漫的長夜悲歌之中。此後,在與曾被我們嘲諷的"外夷"的幾次"會師"中,無不是以天朝上國顏面掃地而告終。從此外國公使駐京,總理衙門設立,洋務運動興起,福建船政創立,乾隆皇帝主動關閉的國門在百餘年後重新進行了開放,不過這次卻是備含艱辛與屈辱的被迫進行的"改革開放"。
船政局創辦經費47萬兩,由提解部庫之四成結款內撥用,常年經費自1866年11月起由閩海關月撥五萬兩,養船經費則由福建省稅厘局提供。1873年經總理衙門批准,另從茶稅項下每月增撥二萬兩。19世紀70年代初,由於經費困難,船政局一度擬製造商船供商人雇領租用,但被總理衙門禁租。
1866年,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這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掀起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機器製造總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廠,醞釀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製成一艘小輪船,"試之西湖,行駛不速"。1866年,鎮壓了太平軍余部以後,著手籌建船廠。他奏稱:"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同虛設。""臣愚以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同時指出:"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顯然,他把建設船廠看成是富國強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務。經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訂合同,議定自鐵廠開工之日起,五年內由他們監造大小輪船16艘,並訓練中國學生和工人。廠址設在福州馬尾羅星塔地方。除開鐵廠和船廠之外,船政局還設立船政學堂(又稱"求是堂藝局"),分前後兩堂,前堂學習法文,以培養造船人才為主;後堂學習英文,以培養駕駛人才為主。
1884年中法戰爭中,福州船政局遭法軍嚴重破壞。戰後雖力圖恢復,但生產能力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更見衰敝。總計從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種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監督期間(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質輪船。1874年起,造船業務改由自己培養的技術人員主持,到1895年繼續造成船隻19艘,其中有鐵脅兵船和鐵脅巡海快船,並自造復式輪機,船局的技術水平顯見提高。甲午戰爭後到1907年又先後造成7艘。
辛亥革命後,船政局歸海軍部管轄,規定船政經費每月三萬元,從福建省財政廳上繳中央的國稅項下撥用。中華民國初期政局動盪,經費不繼,船局主持人屢易,製造業務無所建樹。1928年改稱海軍造船所。抗日戰爭期間,船廠屢遭日機轟炸,損失嚴重。1949年,國民黨政府逃離大陸時,又拆遷走大部分機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人民政府接管。
重要作用:
尾船政局(亦稱福州船政局)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重要企業之一。這個造船廠從1866年創設到1907年停辦,經營達四十年之久(後來又曾恢復生產)。無論從投資、規模和成效來看,它在當時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第一座船台竣工,並正式開始造船,同治八年五月,第一艘木質輪船"萬年青"號下水。同治十年第五號輪船"安瀾"號(排水量1258噸,馬力580匹)下水,配備了第-台國產蒸汽機(仿造),這在我國造船史和機械製造史上都有重要意義。光緒二年,船政局建成鐵脅廠,第一號鐵脅輪船(木殼護以鐵板)安上龍骨下水。使我國近代造船開始擺脫木船時代。光緒七年,又開始試制兩千噸級巡洋艦,馬力達2400匹。光緒十五年,造成雙機鋼甲戰艦"龍威"號。
從同治八年(1869)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共造各種輪船34艘,總計排水量約4萬噸,這些船艦中的大部分編進了初具規模的福建、南洋、北洋等三支海軍。馬尾船政局船政下設捶鐵廠(鍛造車間) 、拉鐵廠(軋材車間) 、 水缸鑄銅廠(動力車間) 、 輪機廠(製造鍋爐車間) 、 合攏廠(安裝車間) 、 鑄鐵廠(翻砂車間) 、鍾表廠(製造儀表車間) 、打鐵廠(小鍛造車間)、 鋸廠(鋸木車間) 、造船廠(由3個船台組成) , 以及船政衙門、耐火磚廠等。船政局一經開創,即先後開辦了前後學堂,"藝童、藝徒和三百餘人","前學堂學製造,後學堂學駕駛、管輪",造就出了我國第一代近代海軍軍官。
『肆』 福州市區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摘要 親親,您好,福州市區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三坊七巷,於山風景區,林則徐紀念館,吳石故居,螺江陳氏宗祠,鼓山風景區,壽山石古礦洞景區,九頭馬古民居,昭忠祠,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伍』 晚清福州船政局曾經達到過怎樣的高度
談到晚晴海軍發展,因為北洋水師和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偌大名聲,因此往往忽視南洋水師的存在,對於南洋大臣管轄的福州船政局自然也忽略了。但是1866年創建的福州船政局,堪稱中國海軍自造艦船的開端,當時號稱「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左宗棠去世後,在海軍事務上再也沒有能和李鴻章抗衡的人,因此李鴻章趁機將福州船政局的人才、技術、機器等等弄到北洋去了,船政局元氣大傷。雖然有種種困難,但是福州船政局的造船技術一直在提高,到1887年造出了清朝第一艘國產鐵甲船。甲午戰爭清朝海軍幾乎全軍覆沒之後,福州船政局自造的巡洋艦成為了重建海軍的根基。
『陸』 福州船政局的介紹
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馬尾船政局(今福州馬尾造船廠),清末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贊其為「開山之祖」。後在繼任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船政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柒』 福州船政局的造船背景
1866年,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這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掀起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機器製造總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廠,醞釀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製成一艘小輪船,「試之西湖,行駛不速」。1866年,鎮壓了太平軍余部以後,著手籌建船廠。他奏稱:「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同虛設。」「臣愚以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同時指出:「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顯然,他把建設船廠看成是富國強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務。經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訂合同,議定自鐵廠開工之日起,五年內由他們監造大小輪船16艘,並訓練中國學生和工人。廠址設在福州馬尾羅星塔地方。除開鐵廠和船廠之外,船政局還設立船政學堂(又稱「求是堂藝局」),分前後兩堂,前堂學習法文,以培養造船人才為主;後堂學習英文,以培養駕駛人才為主。
『捌』 福州的特色地方有哪些
福州的特色地方有這些:
1、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在旅遊開發商業化後,已經成為福州城區的旅遊地標了。中間主幹道南後街成為商業步行街,兩旁的店都是統一的仿古建築風格。旅遊特色店不少,很吸引遊客。尤其看到麥當勞和星巴克等中西結合的店面風格,挺有意思的。再深入左右坊巷探尋,各種故居和文化,別有一番洞天。而且,三坊七巷裡的文化活動和展覽很多。
『玖』 福州船政局的簡介
福州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經營的製造兵船、炮艦的新式造船企業。亦稱馬尾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任閩浙總督時創建,稍後由沈葆楨(1820~1879)主持,任用法國人日意格(1835~1886)、德克碑(1831~1875)為正副監督,總攬一切船政事務。船政局主要由鐵廠、船廠和船政學堂三部分組成。1869年 6月10日,船局製造的第一艘輪船萬年清號下水。船政學堂(求是堂藝局)設製造、航海兩班,要求學員分別達到能按圖造船和任船長的能力;並派員留學英、法,學習駕駛和造船技術。
『拾』 馬尾船政是中國最早的什麼
馬尾船政局(又名福州船政局,福建船政局),是1866
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創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製造輪船的專業工廠,前後學堂由左宗棠創辦,數月後左宗棠奉調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楨(林則徐之胥)主持。
馬尾船政文化是中國官僚機構與近代工業企業、科技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有機體。是中國最早最大的官辦船廠和船政學堂。——常識科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