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南宋軍人多少人
擴展閱讀
北京b40分動箱鏈條怎麼換 2025-07-09 19:18:19
北京電影大學有哪些系 2025-07-09 18:53:50

福州南宋軍人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2-10-19 00:52:51

『壹』 南宋亡國十萬軍民集體投海殉國,為什麼會有這般壯烈的

(圖)陸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濕潤的海風迎面而來,元軍的吶喊聲越來越近,陸秀夫抱起小皇帝,回望著身後數千里的錦綉江山,別了,大宋!說完,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已經消失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大海中。

皇帝和宰相投海自盡,流亡了三年的最後十餘萬大宋臣民終於陷入了絕望,但是,沒有一個人投降,他們互相望著彼此,眼神中只有平靜和堅定。所有人做出了最出乎意料的選擇:投海殉國。

元軍看到不可思議的這一幕,完全被驚呆了,他們還沉浸在掠奪戰利品的無盡的盼望中,轉眼間,這些人全部跳入了大海。數日後,海面上浮起了十餘萬具的屍體。

如此亡國,亘古未有,如此悲壯,催人淚下。

南宋也徹底的宣告滅亡,但是這種精神和氣節不會消亡。僅僅八十九年後,另一位漢人英雄朱元璋掀起了「重開日月大明天」的波瀾壯闊,將蒙古人徹底逐出漢地,收復了漢家萬里錦綉河山。

正所謂「炎黃兒女可曾憶,汝有錚錚鐵骨、烈血祖先!不可學,童貫貪功,妄自開邊;不可學,秦檜阻戰,苟且偷安;望銀練長河,將星無數,皆化作霄漢燦爛。閃耀是岳飛孟珙,催來者,一往無前!」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 天野蒼茫

『貳』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南宋宰相有哪幾人

南宋宰相有黃潛善 、汪伯彥 、朱勝非 、呂頤浩 、杜充等人。

1,杜充

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陽)人[1],兩宋之際大臣、南宋初年宰相、叛臣。

哲宗紹聖間進士。靖康初年,知滄州。建炎二年,代為東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軍打仗,先是全部放棄了抗金起義不斷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義都被金軍鎮壓,由此徹底丟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國侵佔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逃建康府,丟掉了長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領土,卻被拜為右相,旋為江淮宣撫使駐守建康。未幾,金兵渡江,遂降。紹興七年,任金朝燕京三司使。紹興九年,遷燕京行台右丞相。

2,潛善

黃潛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元符三年(1100年)黃潛善考中進士,北宋末年知河間府。趙構開大元帥府,他被任為副元帥。趙構即位後,任右僕射,逐李綱、張所,殺陳東、歐陽澈,主謀南遷揚州。與汪伯彥同居相位,因循苟安,不作備戰,為軍民所痛恨。
建炎三年(1129年)揚州失守時,幾為軍人所殺。後被貶逐至梅州,未幾病死。趙構在位後期,追復其原來官職。

3,汪伯彥

汪伯彥(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門(今安徽祁門)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奸相秦檜的老師,主和派重要人物。

5,呂頤浩

呂頤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1]),字元直,滄州樂陵(今山東德州)人,後遷齊州(今山東濟南)。南宋初年宰相。

呂頤浩是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進士,初任密州司戶參軍。以李清臣薦為玢州教授。歷官至河北都轉運使。宋高宗南渡,起知揚州,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兩入政府,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以少傅、醴泉觀使致仕。

呂頤浩在相位時,專橫剛愎,力排李綱、李光等,為滿足軍需,又創立月椿錢,使東南百姓負擔沉重。但呂頤浩自幼生長於西北兩邊,嫻熟軍旅;應詔上奏戰守之策,籌劃頗為完備。在宣和伐遼時,他奏陳河北危急五事,請議長久之策,一時稱此言「切直」。苗劉之亂時,又與張浚等人創議勤王,最終平息內難。

『叄』 南宋滅亡後,皇族去哪裡了

這些皇族都是逃亡到了一個小山村子裡。由於皇族年齡還太小。所以就沒有抓捕他們,讓他們成為了一個普通老百姓。

『肆』 南宋崖山海戰為何發生為什麼10萬軍民跳海身亡

南宋末年,兇悍的元軍勢如破竹南下。陸秀夫與張世傑擁立端宗在福州稱帝。可是元軍很快就打到了福州,陸秀夫與張世傑只好帶著端宗等大臣乘船逃亡廣州。宋端宗身體不支,病死在廣州碸風(廣州雷州灣的小島)。



陸秀夫與張世傑包括文天祥,被稱為「宋末三傑」。也有很多人疑問陸秀夫為何跳海,為何不到海南或是台灣呢?也有人認為崖山之後無中國。總之,崖山一役給中華民族的文明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伍』 福建省退役軍人多少人

截至目前,全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依託18128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動員近30萬名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本色和擔當;全省廣大退役軍人和軍屬已向疫情防控工作捐贈款物累計價值1750餘萬元。

『陸』 「靖康之恥」後,南宋的復仇有多狠700萬金人僅僅剩下10萬

如今的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但其實在古代 歷史 中,漢族與其他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並沒有那麼融洽,作為一統中原的種族,漢族不但要時刻提防著同族人爭奪皇權的黑手,也要防衛外族入侵。

在 歷史 的長河中,漢族建立了許多偉大的王朝,而一些少數民族也曾通過強悍的實力問鼎中原,而為少數民族統治中原開辟先河的便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

金天會五年,女真族攻破了北宋的城門,北宋就此滅亡,女真人成為了佔領中原的王者,這段 歷史 被稱為靖康之恥。

但數年之後,蟄伏在南方的南宋政權逐漸強大,而漢族人奪回中原、一雪前恥的情緒也越發濃厚,在這種 情感 的趨勢下,南宋對金朝發動猛烈攻擊,700萬金人最終只剩下10萬人。

靖康之恥

曾經,北宋也是一代強國,而金則是北宋的附屬國,但是,隨著政府的腐朽與官員的腐敗,北宋的實力一落千丈,這一現象自然被野心勃勃的金人看在眼裡,公元1125年,完顏宗望與完顏宗翰以張覺事變為理由向宋朝發起進攻。

當年10月,完顏宗望帶領軍隊自秦皇島出發沿東路向燕京府發起猛攻,宋朝腐朽的政府早已支撐不起如此沖擊,很快宋易州就被金人攻破。

次年1月2日,金人部隊在於白河和古北口打敗宋軍,兩天之後,駐守在此的宋朝將領郭葯師選擇投降,宋朝燕山府周圍的防衛就此崩盤。

金人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宋中山、真定府以及信德府。同時,由完顏宗翰帶領的西路軍也一路高歌猛進,在1125年12月29日攻破朔州,次年1月6日攻下代州,1月15日包圍太原。

1月27日,宗望軍成功路過黃河,包圍汴京,不過在宋將李綱的頑強抵抗下未能攻破宋朝京城。未能吃下北宋的金人只得選擇與北宋議和,不過作為勝利者,這次議和金人也是賺的盆滿缽滿,不但拿到了大批的財寶,還收獲了大片土地。

不過野心勃勃的「狼」不會就此收手,而腐朽的北宋統治也在金人的沖擊下變得搖搖欲墜,當金兵第二次圍攻汴京時,北宋的處境甚至比第一次還要困難。

在上一次金人的進攻中,太原成功的絆住了西路軍的步伐,但這一次王稟大將雖死守太原二百五十多天,但最終還是被完顏婁室帶領的五萬金兵攻破了城門。

隨後,完顏婁室帶領這五萬大軍渡過黃河,攻下洛陽,把守潼關,將北宋最精銳的部隊鎖在潼關之內,阻斷了援軍的來路。

這一次,沒有了太原的阻礙,金軍為奪下汴京做好了充足的打算,成功會師於開封城下。但另一邊的北宋政權卻早已亂成一團,上一次為汴京城擋下金軍的李綱因為姚平仲劫寨失敗一事受到牽連,被中央奪去了兵權,此時政權全都落在了宰相何栗一個人手裡。

作為文人的何栗哪裡有戰爭經驗,很快他就被郭京所謂的六甲神兵迷惑的團團轉,而愚昧的何栗為了能夠將利益最大化,還自以為是的給這場戰爭上了一道雙保險——派人悄悄前往金人軍中求和。

可如今的金軍兵強馬壯,那會放下這塊「肥肉」,在二三十萬的大軍圍攻下,最終汴京城門大開,北宋二帝被俘,延續了167年的宋朝 歷史 也在「靖康之恥」中就此畫上句號。

建立南宋

雖然金人攻破了北宋的首都,卻沒能將宋朝的皇種徹底掐斷,這其中作為漏網之魚的趙構順利隨部下來到南京應天府登基為王,在版圖的南側,延續了北宋 歷史 的南宋就此建立。

好不容易攻下中原的金人自然不願只佔領中原一片土地,於是在不久之後休整好的金人部隊就對南宋再一次發動攻擊。

此時的南宋擁有的只不過是一個流亡而來的皇帝以及一個岌岌可危的政權,根本就沒有能力與金兵正面交鋒,為了躲避金人的追殺,趙構只得以巡幸為由四處逃亡,先後在蘇州、揚州、杭州、越州等地尋求過避難之所。

但是,兵力強盛的金朝正是鼎盛時期,怎會輕易放過趙構,金軍一路直逼杭州,勢要掘地三尺找出這個東躲西藏的南宋皇帝,趙構被逼的無路可逃,只得跳上一艘船,在溫州附近的海域漂泊了整整四個月。

就在趙構抱頭鼠竄之際,一顆冉冉上升的明星也在南宋的土地上迅速成長起來,這個人便是南宋名將岳飛。

作為南宋「中興四將」中最著名的一位名將,岳飛帶領他的隊伍與金兵多次交鋒,成功北伐奪下偽齊政權控制的土地,甚至一路帶兵攻到朱仙鎮,給金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是,在戰場上無法擊敗岳飛的金人想到了另一個對付岳飛的方法。岳飛固然是一代英雄,可他所守護的國家卻被一個昏庸無能的政權控制著。

公元1141年,南宋與金朝簽訂《紹興和議》,借著這次和議,金人給岳飛安上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最終通過骯臟的手段殺害了岳飛。

北宋的慘痛教訓並沒能讓宋朝政府認識到自己的腐朽昏庸,很快,秦檜成為了一朝之相,靠著自己的能力在官場上為非作歹,勾結內臣,外聯遠親,迫害了無數與自己意見不同的政治官員。

如果說建立南宋的宋高宗在掌權時只是任用奸臣,那麼其退位之後他便徹底放飛自我,開始花天酒地,盡情享樂。

南宋的報復

在南宋政權在 歷史 中掙扎時,金國的處境也逐漸發生變化,在那一時期,強盛起來的少數民族並非只有女真族,盤踞在草原的蒙古國也逐漸興盛起來。

金人建立自己的政權沒多久就陷入了左右兩難的境地,一方面,金人希望可以吞下弱小的南宋完成自己的統一大業,另一方面,他們又需要時刻盯防日益強大起來的蒙古,以防他們沿著自己的老路顛覆自己的政權。

為了能夠阻止蒙古對其發動進攻,金國可以說是花盡心思,他們想辦法收買邊境線上的人民,探聽蒙古情報,同時又在幾個蒙古部落之間周旋來往,試圖挑起事端,讓蒙古內亂。

但是,金人的這些小心思終究沒能阻擋蒙古國的崛起,在強悍的騎兵的武裝下,蒙古迅速發展起來,能夠與金國分庭抗禮。

忌憚於蒙古的金國逐漸將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蒙古身上,有了這樣一個強國施壓,金國連對南宋出兵都多了幾分小心翼翼,而有了喘息機會的南宋借著時機迅速發展,逐漸恢復了元氣。

靖康之恥一直都是宋朝人的一個心結,雖然南宋如今逐漸恢復實力,但與金兵正面抗爭依然沒有任何勝算,相比於鼎盛時期的北宋自然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不過如今三國鼎立,想要出一口惡氣的南宋人便將目光鎖定在了崛起的蒙古身上。

於是,南宋瞞天過海,悄悄與蒙古國展開合作,制定下一系列針對金國的計劃,直到雙方談妥簽訂合約時被蒙在鼓裡的金國才突然意識到情況不對,但此時已經為時過晚。

在蒙古國的猛烈進攻下,金國的實力一落千丈,據說在戰爭之前金國足有700萬的士兵,可在於宋蒙聯盟作戰之後剩下的軍人不過10萬人。

小結:

最終,國力衰微的金國不敵聯盟軍的鐵蹄四分五裂,而「靖康之恥」時的慘劇再一次在這片土地上上演。無數百姓被殘忍殺害、橫死街頭,一些幸運的群眾雖然躲過了屠刀,卻也流離失所,只得踏上南逃的道路,前往南宋尋求庇護。

而金國的國主就如同北宋的末代皇帝一樣被勝者無情殺害,屍首被丟棄在荒郊野嶺。不過,對金人完成了報復的南宋並沒能再現北宋 歷史 上的繁盛,吃掉了金國的蒙古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弱小的國家。

很快,強大的蒙古就將這個岌岌可危的政權吞並,建立了中國 歷史 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一全國的王朝——元朝。

『柒』 南宋滅亡後,數十萬降軍如何處置

南宋滅亡,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上的一大災難,更是生生摧折了中國近代化進程,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更是堪稱毀滅性。

1279年,是中華民族永志難忘的一年,那一年,最終的崖山之戰,陸秀夫背著幼帝縱身於海自殺,更有十萬南宋軍民寧死不降,盡數投海殉國。

在元朝興兵東征日本之後,後面又發動了好幾次對外戰爭,其中包括征伐安南、占城、爪窪、緬甸等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漢軍又是被擺在最前線位置,給蒙古人充當炮灰。

於是,曾經投降元朝的數十萬南宋降軍,就這樣被漸漸消耗得一干二凈。

『捌』 南宋歷史簡介

簡介: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宋高宗趙構在臨安重建宋朝,史稱南宋,與金朝東沿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西夏、金朝和大理為並存政權。南宋偏安於淮水以南,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經濟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開放程度較高,但軍事實力較為軟弱、政治上較為無能的一個王朝。

1127年,康王趙構南渡,定都臨安,建南宋。1279年,陸秀夫背著趙昺投海,南宋亡。南宋存152年,歷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昺九帝。

(8)福州南宋軍人多少人擴展閱讀

北宋覆亡後,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重新建立宋朝,沿用「宋」國號,由於疆域相對於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史稱南宋。

1138年,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宋史高宗卷六:"庚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諒陰,難行吉禮,命秦檜攝冢宰,受書以進。是月,虛恨蠻犯嘉州忠鎮砦。是歲,始定都於杭。」)

南宋時期是加強中央集權、「干強枝弱」的時期。南宋繼承了北宋「強干弱枝」政策,在中央地方權力、官僚機構、司法、軍權等方面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為維護國家內部統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內環境。

從用人制度上看,南宋是所謂「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南宋時期,取士更是不受出身門第的限制,只要不是重刑罪犯,即使是工商、雜類、僧道、農民,甚至是殺豬宰牛的屠戶,都可以應試授官,南宋的科舉登第者多數為平民。

南宋初年,以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門下侍郎。中書侍郎並改為參知政事為副相,廢尚書左、右丞官。

從宰相官稱來看,三省已並為一省。孝宗時,索性將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為左、右丞相,參知政事未變(左、右丞相,唐玄宗時為尚書省長官,宋為中書的長官)。

『玖』 崖山之戰,南宋擁有二十萬軍民,為何寧可跳海自殺也不拚命抵抗

宋朝建立後,也經歷了一段國泰民安的好日子,然而隨著兵權的弱化和後期帝王的懶怠,靖康之亂爆發,將大宋一劈為二,北宋結束,高宗在南方建立南宋,面對不斷逼近的元軍,南宋苟且偷生,但最終還是在崖山戰役中以幼帝和數百人的投海而畫上終止符。其實在崖山之戰中,南宋軍民總計約二十萬人,即使打不贏元朝軍隊,但也可頑強抵抗,為何還會導致寧可投海也不抵抗的局面呢?

1271年元朝建立,為徹底消滅南宋勢力,向南進攻。宋度宗帶著兩個兒子繼續南逃,雖然一路抵抗,但還是被元軍步步緊逼,最後趙昺繼位,由陸秀夫等人護送,一然而在崖山海戰中,元軍將南宋軍民團團包圍,眼見大勢已去,為了不被敵人俘獲,陸秀夫就抱著幼帝趙昺投海自盡。至此,趙宋王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