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煙火花費多少
擴展閱讀
杭州學信科技怎麼樣 2025-07-18 01:57:14
福州寶龍哪裡住宿便宜 2025-07-18 01:38:24
深圳西安哪個好玩 2025-07-18 01:37:00

福州煙火花費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1-01 17:30:48

⑴ 對農村「白事」攀比愈演愈烈花費驚人,你怎麼看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白事操辦也是事實。千百年來,喪葬一直備受重視,大家都希望逝者能風光的安葬,很多時候很多人會將其當作兒女孝敬的"尺碼"。

近年來,喪葬形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對於"攀比愈演愈烈花費驚人",我的看法是:

在哪裡都是比較講究禮義規程,「花費驚人」

"蓋棺定論",喪事人來人往,眾口皆碑,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逝者生前或後人為人處世的行徑。於是,不論身處城市還是農村,都不會對喪事操之過急,簡簡單單。其實,城市人喪事要比農村場隆重,花費更高。單就宴席,開支就是農村人的幾倍。

農村人的喪葬,以我們當地來說,一般喪期五天,民間的老規矩繁冗,喪葬祭品也不是上"檔次",逝者棺材和衣物不足萬元,其他喪事花費2萬左右。超過四五萬的只是非富或有公職者。普通百姓也就兩萬封頂了。很質疑"農村喪事攀比愈烈"的說法。也不是說所有農村的白事操辦「攀比愈烈」

農村操辦喪事也許有他們的"難言之隱"

風俗習慣的養成。 人生在世,努力的活過,也曾使子孫後代有了繁衍生息的希望。對於逝者總是要祭奠一番,由此而形成了喪葬文化。若有逝者也不得不拘囿其中,漸漸的當作一種風俗習慣。並且地方越少,越容易,越沿承。

現在提倡移風易俗,從簡而辦,只是收效甚微,如沒有硬性手段,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就是因為僅限於幾個村的習俗,用不了幾年便可以形成,然後被大家公認了,"照本宣科",覺得已是"古老"的習俗,不能改變,只能傳承。

"彰顯"孝道的一種方式。 喪事禮儀需要整個家族成員的共同參與,更少不了至親的"捧場"。通常是由村裡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總管一職。然後由"任命"副總管、書禮、端盤、燒水、迎(陪)客等等人選,"組閣"成臨時的"喪禮執事會",確保每個人分工明確,全程負責喪葬所有事務。

喪事之所以隆重,也由此而開始,所有族人從四面八方趕回來,親朋好友也如約而至。自人去世到下葬,五天(有的是七天),忙裡忙外,追憶逝者,緬懷恩情,同時事主為感謝鄉鄰親友,天天有酒席。出殯前一天還要大擺宴席,以示答謝。不然,怎麼會有"亡人不動口,一天八斗"的說法。其實,就是說人去世後喪事的場面。缺少了這種"場面",就是"不孝",會招致眾人的譏笑。

"補償""孝心"的"潛規則"。 相互攀比操辦喪事,其實就是"薄養厚葬",也有後人覺得愧疚老人,想以此作為"補償"。對於這一點,也有兩種類型:

其一,明知有錯,錯上加錯。這類人,平日里置父母於不顧,有的還遺棄老人。老人們的老年生活百般煎熬,胡亂的弄口飯吃,不餓就行;有病便拖,拖不起再說。待老人百年之後,他們的子女並不是良心發作,而是怕落下不孝的名聲,掩人耳目,掏錢叫個哭喪的就是例證。

其二,自己討生活,欠父母多。現在的農村,有一個反常現象,那就是"空心村"。人都哪去了,一少部分住進了城市,絕大多數出門打工掙錢了。也就出現了"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他們理解兒女的難處,自己將就著生活。一旦老人故世了,作兒女的覺得愧欠父母的太多,只好將心思用在喪事上以作補償。

農村的喪事從某種意義上說, 農人提神 認為也有善義表達的一面。畢竟人來世一遭,總不能悄然無聲的入土為安;喪禮繁瑣,僅憑一個家庭也未必可以圓滿完成,除非特別有錢。基本上是一家辦喪事,全村在忙活。至於說花費大,這只是看到了"出",那"進"的份子錢也船漲水高。只要是自辦酒席的喪事,大多數還是收支平衡的。說起攀比,只是個別現象,並非全部都這樣。人們覺得心安理得便是最高的境界。

現在農村"白事"攀比之風,可謂是愈演愈烈了,在我的老家,真的是已經到了讓人心驚肉跳的地步。熱菜、冷盤加起來要達到十個八菜,而且還竟然必須要有甲魚、牛蛙之類,確實是不敢想像、以至不可思議。畢竟現在的農村,還沒有實現普遍的富裕。

這股攀比之風源於何時和何種原因,已經無從考試或者無關緊要,但我覺得和以為,很有必要給這種攀比之風剎剎車和降降溫,畢竟這已經是很多農民難以承擔之重。如果讓其繼續這樣猛刮下去,恐怕最後會把一些家庭的房屋上的瓦片,都給吹到大海里去了。

人來一趟世上不容易,在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稍微隆重和熱鬧一點,其實也不算是太過分,對生者和逝者,都是一種 情感 的表達抑或安慰。但應該有一個度,不要把當事人壓迫得喘不過氣來。否則,倘若逝者在天有知,恐怕也不會同意和認可。

生時盡孝,也許比這種攀比,更有人情味和幸福感。

農村「白事」攀比愈演愈烈,花費驚人,這是真的。



不過,地方政府對這件事情已經有認識了,我的老家大部分村子裡,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有一個專門的班子,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些規定,對殯葬的一些風俗習慣,做了一些重大改革,對那些活著不養,死了厚葬的兒女,有了一些制約,很受老百姓的支持。

以前家裡有老人去世,要在家裡停放3至7天,這幾天要大擺宴席,還要請吹鼓手唱戲,吃飯,喝酒,抽煙,喝茶,唱戲,都比著干,那家也不願意墊底,因為墊底有人笑話,看不起,所以大家都竭盡全力攀比,只這一塊費用可高達3至5萬。

骨灰盒也比著買,有貴的不用便宜的,骨灰盒還要放在官材里,官材也要最好的,壽衣也要最好的,還有扎「紙草」,扎的還很全面,大到樓房氣車,小到茶具,還有司機保姆,金山銀山,聚寶盆,米山面山搖錢樹,五花八門,活著有的,死了都要有,活著沒有的,沒見過,沒用過的,死了也要有,白布按匹拿,這一套沒有幾萬也下不來。



現在都有了新規定,一個人去逝總花費不得超過3千,一切從簡,誰家超了,「紅白」理事會出面禁止,不準村民給他們家幫忙,一切讓兒女自己干。

這個殯葬改革,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擁護,其實人人心裡都明白,人死了一切都結束,弄的再好,再上當次,死人也看不到,更享受不著。什麼都是活人說的,弄給活人看的,滿足的是活人的虛榮心。

活人花了冤枉錢,死人背了黑鍋,死人什麼也見不到,純粹是一種浪費,是一種不良習俗,一種迷信行為,父母死了,願意大操大辦的有這么幾種人。

一:有錢人,有權人,兒女活的風光,父母死也要風光,閃擺財富,表現孝順,收受財物。

二:因各種原因,沒對父母盡孝的人,心裡欠安,要表達一下心中的欠意,悔意,讓心裡平衡點,好過點。



三:骨子裡就不孝的人,父母死了,他們也害怕別人背後罵他畜牲,想給自己的臉貼點金,好出門見人,給自己的不孝行為來一個偽裝,在內心裡也是一種慶祝,父母終於死了。

那些有孝心的兒女,在父母活著的時候都盡孝了,他們照顧父母體貼入微,滿足了父母的願望,雖然是一樣悲傷,但是心裡坦然,覺得自己對的起爹媽,對的起良心,對的起兒女這個稱號,問心無愧,他們反而對父母的殯葬一切從簡,不會大操大辦,不去搞那些形式,不去花那冤枉錢,他們心安理得。

人人心裡明鏡似的,人活著你對他的好,他能感受到,死了再孝順他也不知道,活著的時候那怕讓他吃一口東西,他都會嘗著味道,死了就是為他做滿漢全席,別說是讓他吃,就是讓他看一眼,他也辦不到。



我擁護殯葬改革,喜歡兒女生前盡孝,死了連骨灰都可以不要。

豫北地區,煙要抽好的10元以上,每天酒肉不斷,還要請一些吹鼓手樂隊,火化完了再用好的棺木埋。這些都是做給活人看的,(那些左鄰右舍)如果家裡有兄弟或者姐妹,花費不能少,少了街坊四鄰會說你吝嗇。其實父母活著的時候,多陪陪父母或者假期帶著父母去 旅遊 看看,也比人死後風光大葬要好的多。有的家庭人活著時候那裡都沒去過,吃也捨不得吃。辛苦操勞一生,做子女的空留遺憾。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在很多農村帶有普遍性。在農村,「白事」攀比確實有越演越烈的趨勢,@知名三峽就親眼目睹過農村「白事」越演越烈的場景。


首先是高標准宴席,在農村有老人過了70歲以後去世,白事也是紅事的說法,所以,村民們都互相攀比,由於現在農村經濟條件好了,吃的,喝的本身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千方百計把宴席安排好,過去都是農村自己做的苞谷酒,現在都喝瓶裝酒了,香煙也是10元以上一包。


其次是送禮之風也互相攀比,過去一般村民去世後,左右鄰居們上禮,有的拿幾斤糧食,有的拿幾斤面條,有的拿一條10元左右的香煙,現在上禮都改成了紅包,一般在100元左右,還要花圈,鞭炮等。逝者的親戚們更是互相攀比,現在一班樂隊就是1200元左右,還要送一條香煙。


針對農村「白事」攀比之風越演越烈的現象,@知名三峽認為,此風不可漲,應該引導農村、農民理性消費,首先是村委會制定村規民約,明確規定「白事」每桌生活標准多少錢以內,其次引導村民理性消費,理性對待「白事」,三是提倡村民厚養薄葬,老人在世時盡好孝道,讓老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農村操辦紅白喜事的習俗由來已久,紅事一般辦結婚宴,金榜題名升學宴,喬遷新居祝賀宴,生日壽宴。後來習俗演變了,買新車,娃兒滿月,門市開業,重獲自由等等,………都宴請賓客。白事主要指老人辭世,永別人間開悼念會,家屬為老人舉行與親人朋友最後作別。由於各地風俗不一,辦喪事的規模也不等,有的簡單,有的卻十分隆重。當然也得看看主人的能力,人家有錢就可以任性,別人也管不著,但攀比是不可取的。老人在世的時候多多敬孝,多多陪伴,讓老人能安享晚年生活才是真孝子,至於死後葬禮再隆重都是做給活人看的,死者根本享受不到半點樂趣,還是那句話,量力而行才好。有個真實故事發生在我家鄉,老漢膝下三子兩女,老伴兒去世多年,三個兒子兒媳孫子都外地當老闆做生意,女兒出嫁各自為家,丟下孤獨70多高齡老人,平常及少問候老人,也沒拿多少錢回家贍養老人。老人沒錢開銷,幾個兒子不走親訪友,四鄰及親朋紅白喜事也不去參加,更別說相幫別人。後來老人不知何因突發急病,洗澡時連衣服都沒穿死在室內門口沒人發現,後來鄰居警覺到好幾天沒看到老人了,才打電話 問老人的兒女們是不是到那裡耍去了,兒女相互問後沒人看到,急忙回家,發現老人早也死亡。因當時正處熱天,老人屍首早也腐爛,奇臭難聞。口罩手套,膠口袋全都用上了,好不容易才為老人收了屍體。幾個兒子大辦酒席,歌舞演唱隆重舉行葬禮,放話宴請四鄰及親戚朋友,不收禮金。結果辦了四十桌,除了近親有幾桌外,其它桌席全白費,沒人來參加。正是因為他們有錢了忘了根,忘了父老鄉親,四鄰,不會處事,證明再有錢別人也不會巴接你。父母在世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再有錢也別忘你的那個家鄉。

人生少不了生老病死四步曲,悲歡離合四過程,三窮三富不到老,再富有也不要得瑟,再窮也不要自卑,別人有錢讓他任性去,做好自己的事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攀比不強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小幹部大村長淺談薄見

我們村應鎮政府工作部署,剛剛成立了「村紅白喜事理事會」,村書記任會長,村主任任副會長,成員由村裡經常問事的「大總理」擔任。成立初衷就是引導村民節儉新風尚,對老人「薄葬厚養」。



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攀比跟風成為了一種常態,之所以有這種狀況,我想應該多方面分析:

第一、老百姓手裡有錢了。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對農村政策的傾斜,農村人的日子越來越富裕,早已經從填飽肚子發展為吃出品質吃出 健康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手裡有錢就不怕花錢,就可以想著法的花錢,也就會出現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情況。



第二、攀比心理作祟。 農村 社會 是一個相對集中、相對封閉的小圈子,不像城裡人員流動性大,這往往會導致出現攀比心理。你家有事十個菜招待朋友,我下次就要十五個菜:你家有事用十塊一包的煙,我下次就要二十塊;你家准備了好酒,我家也不甘落後。長此以往,層層加碼,有了面子卻苦了里子。



第三、農村花費「愈演愈烈」看怎麼比。 如果和前幾年比,確實是花費不斷加大。但是,農村物價相對較低,可能三百五百做出的菜就比城裡一千多的酒席更實惠。

對於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你怎麼看?

其實不光是「白事」,近些年在農村「紅白喜事」的花費都是越演越烈,歸根到底最重要的原因是—— 虛榮心作怪 。

農村的豪華盛宴

說實話,我有時候回農村老家參加一些紅白酒宴,最後看著那一大桌子沒吃完、每人打包的菜都挺心疼的。近些年農村的白事攀比愈演愈烈、花費驚人,這都是虛榮心在作怪。看著別人家的白事擺了多少酒席,上了多少道菜,自己要是比別人家的少,那豈不是很沒面子?

要說人的虛榮心一直都存在,那麼為什麼近幾年才出現白事攀比愈演愈烈的情況呢? 其實這從一個方面也反應出農村人的經濟水平比以前好了 ,以前大家都很窮,那有什麼錢去大擺筵席?而這些年,農名工進城務工攢了一些錢,再加上農村人的圈子小,只要有少數幾家在白事上鋪張浪費,其他人也都是看在眼裡,自然攀比起來。

要說農村人這些年好不容易攢了些錢,著實沒有必要在白事上盲目攀比,隨意花銷熟話說的好, 子欲養而親不待,要表示孝心還是有時間多陪陪父母 。

今日新農人——大黑牛

活著不孝,死了胡鬧。

當下,農村「白事」,確實是攀比現象嚴重,花費越來越多。

三個月前,回農村老家參加一個葬禮。

逝者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夫妻二人多年都重病在身。

是村子裡有名的貧困戶。按照規定,在農村要實行殯葬改革,貧困人口去世須率先進行火化。火化的一切費用,由政府全額支出。

我回去參加葬禮時,是火化後的第二天,實行土葬。

火化等於沒有火化,土葬一切形式不少。

5000多元購買的棺材,2000多元購買的壽衣(壽衣隨屍體被火化)、祭品。

在商量埋葬事宜時,有人提出,逝者生前喜歡看戲,應該找演員配合嗩吶班唱上幾出戲。

演員唱一板200元,不少人在現場點戲,唱了一板又一板,盡管是貧困戶,那錢花得也沒當回事了。

由於逝者年輕,是獨生子女家庭,孫子年幼,哭靈的人少。

有人提議可邀請專業哭靈的人哭靈。

建議者振振有詞地說,四里八鄉,家裡有人去世的,大多數都僱傭哭靈的,那陣勢,氣派!

哭靈,明碼標價,哭50分鍾800元,哭一個小時1000元,哭靈也就哭了,還在乎那百兒八十元,就讓她哭一個小時吧。

出殯時放煙火,十年前,農村一般有老人去世放煙火,花費大致在3000元左右。近年來攀比思想愈演愈烈,煙火估計得8000元左右,甚至更多。

從逝者入殮後,棺材抬出家門開始,放在車上一直到埋葬的墳地,一路上煙火一箱接著一箱不斷地放。


由於是白天,也看不清什麼花樣,只聽:咚咚咚……,響聲不斷,浪費了錢財,污染了空氣,白地扔了幾千元。

現在農村「白事」,興起了回靈席,在逝者埋殯出去後,一般的人家都邀請的是下鄉包桌,宴請所在參加葬禮的親戚、朋友、幫忙的,有的一二十桌,有的三幾十桌。

這包桌一桌價格大約500元左右,除特別約定外,大多都是八熱、八涼、六湯、六大件,主食多少另在外,結果是吃得少,剩得多,攀比有了排場,浪費實在驚人。

由於不常居在農村,「白事」其他支出也不太清楚,參加那次葬禮,直觀的浪費有這些。

俗話說:死後殺只羊,不如活著時買塊糖。

但願農村(甚至包括城市)的人們,要在父母活著的時候,為他們多買塊「糖」吧,別等死了再去「殺羊」——活著不孝,死了胡鬧,會被世人譏笑的。

鋪張浪費,打心底反感這種事兒。但是,又深陷其中,無力去改變,並且還得跟著當地風俗去辦事。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內心最真實想法吧!

2017年端午節下午,我媽媽去世。

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實行土葬,在家停七天,然後再上山入土為安。

就是這么一次親身經歷過老家的這種「白事」開銷,讓我驚呼,原本真的有人靠著「死人」發大財啊。是他們這些所謂的得道高僧,或者是唱戲的人,哄抬了當地白事的花費,讓很多人被迫去接納他們所定下的所謂的風俗,以及不斷的給他們錢。

我們這邊的「白事」所需要的開銷,少則四五萬,多則十來萬。我媽媽去世的時候,也是花費了七萬多。花了這么多,還有人認為我們家小氣,給他們錢給少了。哎,人的貪欲永遠是滿足不了的啊!

「高僧」每做一場法事,家屬就得扔一筆錢給他們。這種法事,在這七天里,往往需要N趟。

比如最後的兩天,開始不斷的做法事,唱哀歌,哭喪的入場。

先是哭喪的邊唱邊跳的,唱完之後,拿著個盤子開始圍著死者的親朋好友直接討要錢了。

前幾年還好點,意思一下即可,給個5塊、10塊就成。這幾年,可不行了,給20塊,人家都嫌少,非得要50、100的。注意,這是每個人都需要這個數。

哭喪的完事之後,又是高僧開始做法事,念經。死者的親人,分批次的跪拜。兒子兒媳婦,女兒女婿,每個人需要給多點錢的,最少也是每人一百起步。

然後就是死者的兄弟姐妹們跪拜,拜完之後,掏錢放在高僧放錢的盤子里。

再然後就是死者的侄子侄女孫子孫女等之類的跪拜,拜完之後,同樣需要掏錢放在高僧放錢的盤子里,只是他們可以少拿點,10塊、20塊的意思一下即可。

花錢最多的是最後一天上山的時候,唱戲的、高僧深知這是最後一次「撈錢」的最佳時期了,錯過就再也沒機會了。

所以,他們更加賣力的唱,更加賣力的要錢了。真的,毫不誇張的說,明目張膽的直接開口討要啊!

比如我媽准備上山之前,停在路邊做法事。分了幾波的跪拜。

先是我們,女兒女婿跪拜,每人給100,那就是六百了。

然後就是我的姑姑、姑父、舅舅、舅媽、叔叔、嬸嬸之類的跪拜。起先,他們想著給幾十塊錢就成的。可是,那些唱戲的,一個勁的喊著:「大老闆,最起碼也得一百起步啊,少了怎好意思拿的出手?」並且這話,說好幾遍,不搭理他們,他們說的越起勁。後來沒辦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只能是按照他們的要求,給了。

再後來就是我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堂哥、堂姐、堂弟、堂妹們跪拜,全都掏錢,也是比前面幾趟給的多才行。

除了這些花錢多,還有就是他們所需要的煙酒也要的特別多。

每趟事,都得人手一條煙,都得要東西之類的。

不僅是這些,白事的酒席錢,也花費不少。現在大家都攀比著,煙得什麼檔次的,酒得什麼檔次的,菜需要多少個菜,什麼標準的。

這么一系列弄下來,花費可真的是不少啊!

我家花了7萬多,還算少的。我們不想當冤大頭,把很多太過分的要求,直接拒絕了。因為我們認為,我媽活著的時候,吃好、穿好、開開心心的了,就算上很好的。生前盡孝,遠比死了之後一些鋪子浪費,攀比虛榮強多了。

生前不盡孝,對老人不好,死後吹吹打打的做戲給別人看,有意思嗎?

⑵ 2008奧運煙火總花費是多少

北京奧運煙花技術發明者、項目負責人之一陳延文透露,研發的費用前後花了1000多萬元,僅僅製作煙花發射的裝置就花費了700萬元左右。如果要算上奧運開閉幕式發射的全部煙花火葯,大約會達到幾千萬元。

⑶ 關於放煙花的問題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討好個女孩。。買個鑽戒什麼的都可以的。。沒必要干這事。。

⑷ 誰知道 婚禮 場地請放煙火多少錢 1個小時左右

1小時左右?
這個問題沒辦法系統的回答你 因為地區的差異 煙花的價格也不一樣

我是東北的 年初的時候 我們這有一場煙火晚會 半個小時的煙火 花費了130完RMB

⑸ 福州平時哪裡有賣煙花,就是那種一根小小支。

你好!
從福州洪山橋往甘洪路開車10分鍾
,快到桐口車站時有一家志容日雜店,很小的一個店,
門口有放著煙花爆竹的牌子過年過節我都從哪裡采購的,
價位滿公道的,感覺比福州會便宜。
平時也都在賣。有問過裡面是正規渠道的。
如有疑問,請追問。

⑹ 煙火天梯多少錢!有沒有知道的哇

為了研究這個煙花,花費21年的時間進行專研,在天上停留一分鍾卻要花費上百萬元。

2015年,蔡國強用一架「天梯」,再次驚艷世界。一架寬5.5米、高500米,渾身綁滿了焰火的鋼絲繩梯,被一個6200立方米的白色氦氣球牽入高空,由地面直入雲霄的梯子。這無疑是一個「神跡」,在那一刻,神話傳說變成了現實。當這段視頻被人上傳至社交媒體後,瞬間引爆了網路。

劇情簡介

蔡國強20世紀80年代從泉州出發走上國際舞台,三十年來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間成長,崛起為蜚聲國際的藝術家的歷程。

在2015年6月黎明,泉州小漁村惠嶼島海邊,在國內技術專家和當地數百村民的幫助和見證下,他再次一搏,把「天梯」作為獻給百歲奶奶和家鄉的禮物。一座500米高的金色焰火梯子嘶吼著拔地而起,與無垠宇宙對話。

這是蔡國強少年時代仰望天空、摸雲摘星的夢想,二十年多來在世界不同地方屢試屢敗,卻從未放棄。終於當「天梯」在天地間矗立時,現場參與者們無一不為之動容,彷彿見到了神跡。隨著煙火的消逝,觀眾們也隨之回到人間,但那種心靈的震撼卻久久不能平息。

⑺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煙火需要花費多錢

這個可以說是一定的 這次的明星陣容和花費的是非常大的 光煙火這方面就150多萬 想想看要放多少時間的煙火

⑻ 有字的煙花多少萬錢一發

有字煙花有兩種,一種是高空的,一個100發,可排一個字,400元一個也就是一個字,這種在天上發出字的時間3秒左右,更多的是別的花形。

還有一種是用紅色火焰煙花編排在一張2米寬鐵絲網上組成的煙花字,這種是點燃後形成紅色字體60秒、300元一個字,可豎在地上或固定在牆上等高處,觀賞距離30米左右。

為了達到好的表演效果,焰火和禮花彈中填充了大量用於發射以及爆炸的火葯,例如,一個直徑為20厘米的禮花彈在發射後,要上升到大概200米的高空才會爆炸,而這些星星點點覆蓋的半徑大約可以有80米左右。

注意事項

焰色反應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點,就是通常需要高溫。所以,焰火晚會中的點點焰火,溫度都是非常高的。一般在工藝中,使用金屬可燃物來達到這樣的溫度,比如說鋁、鎂等。鋁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很多,甚至可以將鐵融化(熔點大約1500℃)。即使焰火的殘渣掉到地上時,內部溫度也可以達到300℃。

所以,規定一個安全距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煙花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全球范圍內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影響力的傳播力,只要合理使用,按煙花燃放操作規程進行煙花的運輸、購買、存儲與燃放,煙花的危險性完全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