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陶姓有多少
擴展閱讀
福州初中體育哪裡好 2025-07-27 18:22:24
天津米亞醫院怎麼樣 2025-07-27 18:22:21
天津鬼城有哪些 2025-07-27 18:22:19

福州陶姓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1-18 15:51:20

⑴ 中國有多少個姓陶的

陶姓人口統計表2007年03月20日 星期二 10:53 地區人口 各地人口(年份)

北京 平谷470人(82)

天津 武清1521人(87)、靜海792人(90)

河北 威縣958人(90)、圍場163戶653人(87)、樂亭134戶(86)、故城500人以下(87)、定州372人(90)、三河365人(82)、成安76戶307人(90)、灤南303人(87)、陽原186人(87)、欒城123人、晉縣100多人(90)、館陶100人以下、正定87人(85)、唐縣70人(82)、深縣53人(90)、大廠29人(85)、安平9人以下(90)、高陽8人(89)、涉縣7人(96)

河南 中牟1000~4999人(90)、項城1000~500人、寶豐400多人(87)、林縣261人(86)、許昌27戶(82)、密縣100人以下(82)、滎陽18戶(82)、博愛11~100人(85)、郟縣54人(82)、湯陰6戶(85)、登封21人(88)、溫縣2~10戶(85)、洛寧13人(87)

山東 乳山近千戶(90)、文登幾百人(85)、膠州100~500人(85)、樂陵10戶(鄉鎮)、棲霞10戶以內、利津1戶(85)

山西13574人(90) 臨汾1191人(90)、陽泉1054人(90)、平定583人(90)、運城574人(90)、永濟388人(89)、芮城279人(88)、臨猗272人(90)、襄汾100~499人(85)、介休218人(88)、榆次208人(90)、中陽183人(90)、絳縣158人(82)、稷山153人(90)、堯都區174人(90)、廣靈144人(90)、吉縣100人以下(85)、陽城100人以下(85)、柳林99人以下(90)、洪洞79人(90)、安澤50~99人(90)、天鎮10~99人(90)、和順72人(85)、聞喜68人(90)、左雲67人(90)、曲沃65人(82)、汾西56人(90)、屯留63人(90)、平陸50人以下(82)、永和49~10人(95)、古交47人(90)、太原南郊區33人(90)、盂縣19人(90)、平遙20~10人(90)、陽高13人(87)、平順12人、鄉寧9人(90)、古縣8人(90)、河津7人(85)、黎城7人(90)、清徐6人(90)、萬榮5人(90)、文水4人(85)、大寧1戶(85)、高平3人(90)、左權2人(90)、壺關2人(90)、臨縣2人以下(90)、交城2人以下(85)、偏關1人(90)、方山1人(85)、婁煩1人(90)

吉林 扶餘814人(87)

遼寧 桓仁300~500人(85)

陝西 勉縣999~500人(82)、眉縣41戶(90)、紫陽100多人(85)、合陽7人(90)

甘肅 涇川300~100戶(82)、積石山454人(90)、臨夏71戶(88)、永昌20戶(82)、通渭12戶66人、靜寧1戶(85)

寧夏 平羅100~50戶(87)、彭陽100~10戶(93)、同心10戶31人

新疆 呼圖壁幾百人(82)

安徽 蕪湖25019人、臨泉12743人(85)、桐城5千人以上(87)、利辛1千~5千人(85)、望江1614人、繁昌1113人(86)、青陽1000餘人、寧國504人(87)

江蘇 蘇州9000多人(05)、江寧6千人以上、江陰5001~1萬人(85)、啟東2千~1萬人(85)、無錫4963人(85)、海門3306人(90)、靖江1千~5千人、武進1001~5000人(83)、丹徒577戶、高淳1857人(82)、濱海1400人(87)、新沂1114人(88)、鹽城200~300戶(82)、金湖101~400人

浙江 紹興12725人(93)、武義5000~9999人(05)、泰順5000~9999人、平湖5千多人(89)、嘉興4673人(90)、上虞3404人、嘉善2600人(89)、義烏2308人(84)、諸暨1704人(90)、金華1489人(85)、長興1175人、安吉1063人(87)、衢州1千~1萬人、慶元939人(88)、磬安900多人(90)、蒼南900多人(90)、麗水860多人(90)、定海800多人(87)、慈溪800多人(87)、岱山幾百人(90)、桐鄉幾百人、奉化500人以下(88)、樂清492人(90)、東陽444人(87)、鎮海334人(86)、松陽279人(90)、普陀273人(86)、青田139人(85)、龍泉138人(88)、文成129人(80)、開化100多人、新昌100多人(88)、江山100人以下(85)、景寧56人(82)、桐廬鎮51人(90)、雲和41人(90)

上海5.51萬人(94)63763人(97年、46位) 川沙4229人(87)、嘉定3314人(87)、寶山501~1000戶(87)、上海縣2015人(91)

江西 都昌500~1000戶(81)、貴溪100~500人(90)、花蓮28人(87)

湖北 新洲1萬多人、麻城1萬多人(2000)公安1259人(82)、石首897人、嘉魚341人(85)

湖南 安化2萬多人(82)、寧鄉10204人(90)、岳陽地區約9千人、綏寧5千人以上(90)、湘潭1001~5000人(88)、耒陽1千~5千人(87)、華容2123人(82)2007(90)、醴陵1200~800人(48)500~3000人(86)、湘陰1001~2000人(82)、新化1342人(88)、城步近千人(89)、汨羅673人(87)、韶山幾百人(89)、株洲幾百人(90)、芷江100~500人(90)、懷化332人(90)、津市279人(90)、攸縣100~500人(82)、雙峰120人(87)、酃縣100人以下、平江10~50人(82)、茶陵78人(90)、麻陽5人(90)

四川 射洪5千~1萬戶(90)、宜賓1000戶(82)、大邑100~499戶(80初)、儀隴101~500人(85)、武勝100~500人(85)、宣漢11~99戶(82)、達縣109人(85)

貴州 赫章500~1000戶2000~5000人、盤縣5000~1000人(82)、納雍420戶1654人(92)、劍河1066人(90)、仁懷200~250戶(82)、鳳岡750人(90)、習水661人(86)、綏陽116戶523人(90)、黃平487人(87)、道真332人(82)、赤水314人(82)

雲南 保山2666人(85)、大關499~100戶(90)、昌寧140戶867人(82)、紅河126戶、鎮雄幾百人(82)、水富200~499人、雙柏100~500人(87)、騰沖136人

重慶 忠縣1585戶6683人(82)、城口724人(87)

廣東 化州2千~5千人(88)、茂名46年456人、53年666人、64年1240人、76年1542人、88年1898人(四縣)、鬱南1565人、陽江350人(87)、信宜296人(91)、南雄24戶(鄉鎮、86)、梅縣19戶(64)、陽春10~99人(87)、中山59人(90初)、紫金29人、四會26人(93)、三水17人(92)49人(02)、乳源4戶 (90)

廣西 平樂1萬多人、鍾山5200人(41)、陸川2500~1萬人、蒼梧740多人(90)、容縣100人以下、昭平50人以內(89)

福建 柘榮972人(90)、廈門310人(03)、浦城113人(87)、松溪102人(88)、福安10~99人(90)、周寧10餘人、平和5人(86)、華安3人(90)

海南 瓊山200人以下(87)、白沙100人以下、瓊中94人(90)

台灣6524人(78年、123位)

⑵ 百家姓陶氏的起源及人口有多少

陶姓起源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祁姓,出自堯帝繁衍居地陶,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上遠古時期的堯帝,初居於陶(今河南孟南或山東定陶西南部),以制陶為業,官名「陶正」。後封於唐,為唐侯,故稱陶唐氏。他的子孫有以居地為姓者,相傳姓陶。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唐堯之後,屬於以職業技藝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記載,堯擔任部落首領以前,曾在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一帶地方居住,以市面上作陶器為職業,其地世稱為陶丘。堯的後裔,有的以祖上職業命姓,遂形成陶姓。 第三個淵源:源於祁姓,出自商朝七族中的陶氏,屬於以職業技藝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篡》、《風俗通》記載,商朝七族中有陶氏,都是以陶冶為職業者。陶冶即熱指陶工與鑄工。原為掌握此項專業技術,役使奴隸的低級貴族。春秋之後,從事制陶業的庶民也有以「陶」技為姓,稱為陶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虞姓,出自舜之裔孫虞閼之後,屬於以官職名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篡》記載,相傳舜把部落首領禪位給禹後,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把禹的後裔封於虞,故舜之後為虞姓。西周初年有人名虞閼,是舜的裔孫,其父名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器物製作的官職。虞閼繼承父職,仍為陶正,其子孫遂以官職名命姓,稱為陶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唐姓,出自宋朝唐谷避帝諱而改姓,屬於因謚改姓為氏。 據史籍《宋史本傳》、《東都事略?陶谷傳》等記載,宋有陶谷,字秀實,邠州新平人(今陝西彬縣)。原姓唐,為避晉祖(石敬瑭)名諱,改姓陶。其子孫遂相傳姓陶,形成陶氏的一支。 第六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巴爾虎旗蒙古陶國渾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巴爾虎旗蒙古陶國渾氏原居內蒙古喀爾喀地區,因不堪遭受葛爾丹部族的迫害,率巴爾虎族萬餘人南下,游牧於今河北張家口一帶。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經清朝庭准議,全族移駐盛京(今遼寧沈陽),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丹東鳳凰城、岫岩等地並獨豎一旗,稱蒙古九旗。後取原姓首字諧音漢字「陶」為氏。 第七個淵源:源於各民族變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陶佳氏、托和羅氏、達斡爾族吐欽氏、古隆氏,以及錫伯爾族托庫爾氏漢姓均改為陶氏。 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瑤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民族均有陶姓。 得姓始祖:唐堯。 上古聖帝。在其擔任部落首領之前,曾在今山東定陶西北居住,以製作陶器為職業,其地世稱為陶丘。另說堯帝少年智慧,十三歲時就助其兄摯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歲時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稱陶唐氏。堯開創了禪讓制,逝世後把帝位禪讓給了沒有一點血緣關系的舜。堯賢明民主,為世所敬重。後世子孫或以技藝為氏,或以封地為氏,稱陶姓。他們尊唐堯為陶姓的得姓始祖。 二.各支始祖: 陶河清:字漣漪,號景山。宋開寶時授應天巡捕,從曹彬破賊有功擢滇州刺史,宋建隆元年庚申八月十五子時生,宋明道元年壬申七月初九已時沒,葬寧邑七都五區羅溪寺對岸山喻氏屋後子山午向碑墓記。配:陳氏,宋開寶八年乙亥二月初一未時生,宋天聖三年乙丑十二月二十午時沒,葬寧邑七都五區羅溪寺後山丙寅山申向。子一:岳降 三.遷徙分布: 陶姓的起源已有四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說起陶姓的始祖,就要說到我國歷史上遠古時期的帝堯陶唐氏。陶唐氏是帝堯的封號,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按當時的習慣,堯的後人有的就以陶為姓,有的就以唐作為自己的姓氏。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山西省臨汾市郊區發現的陶寺遺址。也和另一支源自舜帝的陶姓有著直接的聯系。中國譜牒研究會副會長張海瀛:「咱們現在站的這個遺址,叫陶寺遺址,這個遺址在咱們國家的考古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個遺址與陶姓的起源關系也非常大。傳說帝堯開始被封於陶地(今山東定陶),後來又改封到唐地(今河北唐縣),所以,帝堯的號就叫陶唐氏,帝堯的後代當中,有一支就是以他最初的封號以陶為姓的,這就是咱們中國陶姓的起源。另據記載:帝舜的後人當中,有一支是負責製造陶器的,給了他個官銜,叫做陶正,是以制陶為職業的,這支後代以職業為氏,也姓陶。」 也就是說,陶姓有一支是源自帝堯的後代,有一支是源自帝舜的後代,但不管是源自堯還是源自舜的陶姓,他們實際上是一脈相傳的一家人。 因為堯把娥皇和女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所以,舜帝後裔的體內也流著堯帝的血液。有一句關於娥皇和女英的對聯是這樣說的: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後妹皇後姐妹皇後,由此,我們更可以看出這兩支陶姓的血緣關系。 我國歷史上的陶姓名人可謂數不勝數,晉朝時期,陶姓人氏曾一連出現過好幾位了不起的人物,如以珍惜光陰而著稱的陶侃,他的格言是,人要珍惜每一分光陰,由於他辦事認真、勤奮,曾先後出任晉朝八個州的都督,並統率軍隊四十年之久。而陶侃的曾孫陶淵明,更以不朽的詩歌作品而千古留名,一篇《桃花源記》已被歷代學子視為必讀之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也被人們傳誦了千百年而不衰,而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為後世志趣高潔的讀書人奉為座右銘。陶淵明四十一歲時曾任江西彭澤縣令,僅八十多天就棄官歸隱,從他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詩句中,我們仍可看出他歸隱後經常和鄰居們一起爭論並分析歷史上的往事。據《姓氏考略》記載,陶姓最初是以山東定陶為發祥地。 周朝以前,陶姓於史書不顯。春秋時才出現了第一位名載史冊的人物,即以節義傳論千古的女性陶嬰。春秋戰國時期,陶姓逐漸南移到今河南蘭考一帶,後經繁衍發展,形成了陶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濟陽郡。 西漢時,有陶舍、陶青出仕長安,而陶青功封開封侯,子孫世襲其職並家於當地。兩漢時期,陶姓人逐漸南遷於江蘇、安徽一帶,並在長江之南落籍,如東漢徐州州牧、溧陽侯陶謙即為丹陽人(今安徽宣城)。魏晉南北朝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河南、山東陶姓開始南遷江浙,而原居蘇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贛。此期在江南一帶涌現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東晉侍中太尉、鄱陽人(今江西波陽)陶侃,其後遷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詩人陶淵明即為其重孫。南朝宋孝昌相陶貞寶,晉安侯陶隆均為秣陵人(今江蘇南京),後經不斷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眾,子孫昌盛的局面,於是後世陶姓以丹陽、潯陽為其郡望堂號。 宋朝以前,陶姓發展依舊以上述兩地為主源,在江南各地緩慢播遷,並有陶姓一支進入湖南。宋朝時,陶姓在北方得以發展,陝、豫、魯、晉、冀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帶狼煙四起,陶姓有播遷於湘、鄂、閩、粵、桂之地者。 明朝初期,陶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山東、北京等地,而兩湖之陶姓則隨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進而播遷雲貴高原。 清朝時期,陶姓已廣布全國,並有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者。故台灣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時期從福建遷移過去的。台灣陶氏出版社董事長陶宗翰:「這次回來能夠到我們陶氏的發源地來尋根,是一件令人很開心的事情,陶姓在台灣的分布還算是平均,根據現在的統計,大概有一萬多人在台灣。」 如今,台灣的陶姓人氏,大部分都居住在台北、新竹和彰化等地。如今,陶姓分布以江蘇、上海、浙江三省為多,三省陶姓約佔全國漢族陶姓人口的23%。陶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六位的姓氏,人口約兩百五十六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16%。 郡望堂號{ 晉置濟陽郡,現在山東省定陶縣。《姓苑》記載:「陶姓,陶唐氏之後」。望出丹陽、潯陽。 歷史名人陶侃——(259-334)字士行。晉朝潯陽人。從軍40餘年,果毅善斷。在廣州時,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以勵志勤力。竹頭木屑,皆儲以備用。溢號恆陶淵明——(365-427)東晉文學家、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為江州祭酒、鎮江參軍,後任彭澤令。因不滿當時官員的腐敗而去職,歸隱田園,至死不仕。其詩以《歸去來兮辭》、《飲酒》、《桃花源詩》、《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等為代表,今存《陶淵明集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安徽歙縣人,著名教育學家。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從事教育事業,推進平民教育運動,發表。中華教育改進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創辦曉庄學校、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培養出不少革命人才。並幫助一些進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據地。民國35年(1946年)病逝於上海。終年55歲。著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鍾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等 姓氏排名 百家姓排名31位!
參考資料: http://www.uname.cn/Tools/result_7.asp?fname=%25E9%2599%25B6

⑶ 百家姓陶氏的起源及人口有多少

來源於居地,上遠古時期的堯帝,初居於陶,以制陶為業,後封於唐,為唐侯,故稱陶唐。他的子孫有以居地為姓者,相傳姓陶。陶姓在全國約有人口314萬

⑷ 姓,陶排名多少位

陶姓,中華姓氏之一,距今已有4300多年歷史,得姓始祖為上古聖帝之一唐堯,唐堯又稱陶唐氏,其後一支便以陶為姓。

陶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1位,如今,在以姓氏人口為依據的百家姓排名中排第83位,人口兩百餘萬。歷史上,陶姓名人輩出,為豐富和燦爛中華文化做出重要貢獻,並將繼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人口統計

陶氏分布圖如今,陶姓列全國83位,人口近280萬。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現主要集中於安徽、雲南、江蘇、四川四省,大約佔全國陶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布於浙江、江西、重慶、湖北、湖南、廣西、河南,這六省市的陶姓又集中了30%。安徽為陶姓第一大省,約占陶姓總人口14.5%。



⑸ 百家姓陶姓排多少位

第31位

⑹ 2018年全國戶籍人口中陶始佔多少

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16%。
陶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102位姓氏,在安徽、江蘇、湖北佔有一定優勢。當今陶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16%,總人口大約在200萬。
缶,瓦器,大肚子小口,是從土窯里用火燒制而成,故缶亦作甸。陶乃匈的後起之字,阝即高阜,燒窯必須選窯址於乾燥的高阜之地。可見,陶氏族是專長於制陶器的群體,陶人以陶為氏族崇拜的原始圖騰,作為氏族名和族徽,並建立,最終成為姓氏。

⑺ 全國姓陶有多少人

它這排名是不是錯的,姓卞的比姓陶的多怎麼排名在後邊,仔細一看,沒那麼多。

⑻ 中國有多少人姓陶

有15個人姓陶,15個人興陶,15個人姓李,15個省桃桃的了吧!你的車票據我錯了我錯了解我的時候回來的早餐沒有啦。哦哦哦!好好學習的時候去了沒呀不是

⑼ 百家姓陶氏的起源及人口有多少

一、來源有六
1、出自唐堯。據《元和姓纂》和《姓苑》所載,堯擔任部落首領之前,以製作陶器為業,其後子孫有以其職業技藝命氏,稱陶姓。
2、亦出自唐堯。據《辭源》所載,相傳堯帝初封於陶(故城在今山東定陶西南),後徙封於唐(故城在今河北唐縣),其後子孫以封地為氏。
3、出自虞舜。據《元和姓纂》所載,西周初年,舜之裔孫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器物製作的官職),其子虞閼承襲父職,其後子孫以官為氏。
4、以職業為姓。據《風俗通》所載,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鑄工)為職業,從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為姓的。
5、避諱而改。據《宋史本傳》所載,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晉祖諱,改姓陶。
6、出自他族改姓。滿族陶佳氏、托和羅氏、達斡爾族吐欽氏、古隆氏,錫伯爾族托庫爾氏漢姓均為陶;今白、傣、京、苗、瑤、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唐堯。上古聖帝。在其擔任部落首領之前,曾在今山東定陶西北居住,以製作陶器為職業,其地世稱為陶丘。另說堯帝少年智慧,十三歲時就助其兄摯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歲時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稱陶唐氏。堯開創了禪讓制,死後把帝位禪讓給了沒有一點血緣關系的舜。堯賢明民主,為世所敬重。後世子孫或以技藝為氏,或以封地為氏,稱陶姓。他們尊唐堯為陶姓的得姓始祖。
二、當代陶姓分布與圖譜
當代漢族陶姓的人口200萬,為全國第一百零二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陶姓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四省,大約佔全國陶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布於浙江、江西、重慶、雲南、四川、河南,這六省市的陶姓又集中了30%。安徽為陶姓第一大省,占陶姓總人口的13%。全國形成了長江流域地區高比率陶姓分布帶。在近600年間,陶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和南部向華中回!遷成為陶姓遷移的主流。陶姓分布很廣,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陶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浙滬、皖蘇大部、河南東南、湖北西部、江西北部、福建北端、雲貴桂、川渝南部、湖南西:南和東北部、廣東西北、青海東部、甘肅中部、黑龍江西南、吉林、內蒙古東部,陶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到0.2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5%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5.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0%的陶姓人群。在皖蘇北端、魯豫大部、川渝鄂大部、陝甘南部、寧夏、青海東南、新疆西北、廣東大部、海南西部、江西南部、福建中部、內蒙古東部、黑龍江東北、遼寧,陶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2%--0.24%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全國總面積的31.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31%的陶姓人群。
資料主要來自網路,謝謝

⑽ 陶姓人口數量是多少

湖北西部、魯豫大部,由東部和南部向華中回、皖蘇大部,中心地區可達0、福建中部,為全國第一百零二位姓氏、雲貴桂、陝甘南部、湖北!遷成為陶姓遷移的主流,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陶氏是一個多民族、元,其次分布於浙江、江西北部、川渝鄂大部、遼寧、寧夏、黑龍江西南.24%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5,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0%的陶姓人群、四川、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安徽為陶姓第一大省、江西南部、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12%--0,屬於大姓系列、湖南西.24%以上、廣東大部、福建北端。全國形成了長江流域地區高比率陶姓分布帶、青海東部,陶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河南東南、吉林,陶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到0。陶姓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安徽:在浙滬,陶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這六省市的陶姓又集中了30%、青海東南、新疆西北,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7%。在皖蘇北端.7%、內蒙古東部,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二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湖南四省,其覆蓋面積佔了全國總面積的31、海南西部、江西.5%以上、雲南、河南,大約佔全國陶姓總人口的40%、甘肅中部,該地區居住了大約31%的陶姓人群.16%。陶姓分布很廣。陶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占陶姓總人口的13%:南和東北部、川渝南部、內蒙古東部、重慶、江蘇,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 當代漢族陶姓的人口200萬、廣東西北,人口約兩百四十六萬一千餘.15%左右。在近600年間、黑龍江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