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雲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萬和園區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東兩公里的異龍湖西岸淺水湖區。每年6-10月,鮮紅、粉紅、乳白色、紫色的荷花競相綻放,一龍湖點綴著一片花海。當你乘小木船進入荷塘或登上觀蓮亭賞花、拍照、品嘗新鮮蓮子時,會有一種水中君子的感覺,會覺得飄飄然。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於雲貴高原。境內有石灰岩山地、高原、山谷、壩區、丘陵等地貌。海拔落差大,地形極其復雜。該地區降水豐富,日照充足,年溫差小,氣候濕潤,屬季風氣候,主要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❷ 咸陽市禮泉縣,長年溫度有多少冬季這附近有什麼適合帶女孩去玩的好地方
禮泉縣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96℃,無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海拔在402-1467米之間,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冷暖適中,自然環境十分優越。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呈階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種地貌。北部屬丘陵溝壑區,內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陽山和芳山等,由西向東走向,綿延40餘里,佔全縣總面積的34%。北部山區又有30萬畝天然草場,待開發的荒山、荒坡、荒溝面積8萬畝,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蘋果最佳適生區。中部是黃土丘陵區,海拔在580-850米之間,佔全縣總面積16%,南部屬黃土台原區,海拔在450-560米之間,為川原平地,佔全縣總面積50%。 禮泉歷史悠久,鍾靈毓秀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1)建縣,距今2218年。夏屬雍州,周稱焦獲,秦叫谷口縣(一作瓠口),西漢置谷口邑,屬左馮翊管轄,後改為谷喙縣,東漢並入池陽,南北朝時改稱寧夷縣。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因境內有泉,味甘如泉,且旁有醴泉宮,故更名為醴泉縣。1964年9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醴泉縣」更名為「禮泉縣」。 境內有古文化遺址21處,古建築5處,是陝西省18個重點文物旅遊大縣之一。盛 昭陵 唐的兩位帝王都安葬在北部九嵏山上。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太宗昭陵,佔地30萬畝,有陪葬墓200餘座,被譽為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唐肅宗建陵石刻工藝精美,是目前唐十八陵中保存最為完好的石雕石刻群。現在昭陵博物館藏有文物珍品5000餘件。 寧家遺址被稱為「禮泉半坡」;朱馬嘴遺址為研究商代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香積寺寶塔歷史久遠,傳說動人;唐太宗昭陵,孤聳回絕,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唐肅宗建陵,石刻工藝精湛,翼馬造型獨特,為關中地區帝王諸陵中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石雕石刻群。 五鳳山高大雄偉,重巒疊嶂;朝陽山「前屏昭陵,後環涇水」,奇峰高聳,險峻奪人;涇河龍口峽谷怪石嶙峋,山清水秀,是理想的天然公園,當代建成的縣城報時大樓、中心廣場、泥河大橋、仲橋仿唐街、泔河大橋、50萬畝果園、30萬畝方田和全國聞名的農業行進典型烽火村、袁家村等,日益成為引人注目的現代風景。
❸ 關於巫山、巫峽的地理位置
巫山
巫山,是重慶市的東大門,是游覽長江三峽的必經之地,是長江三峽庫區的重鎮。 巫山歷史悠久,古跡紛呈,資源豐富。早在204萬年前"亞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這里生息繁衍。巫山自然風光獨樹一幟。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巫山就擁有巫峽的全部和瞿塘峽的大部。巫峽以幽深秀麗擅奇天下,峽深谷長迂迴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麗。峽中那雲雨之多,變化之頻,雲態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嘆為觀止。唐代詩人元稹傳之千古的絕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對長江三峽巫山那萬古不衰的神韻和魅力的概括。 巫山"三台八景"籠罩著神秘的色彩。"三台"是授書台、楚陽台、斬龍台。 "八景"是南陵春曉、夕陽返照、寧河晚渡、清溪漁釣、澄潭秋月、秀峰禪剎、女貞觀石、朝雲暮雨。
巫峽
在四川巫山和湖北巴東兩縣境內,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
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巫峽峽長谷深,迂迴曲折,奇峰嵯峨連綿,煙雲氤氳繚繞,景色清幽之極,如一條美不勝收的畫廊。
清人許汝龍「巫峽」詩中說:「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這里群峰競秀,氣勢崢嶸,雲霧繚繞,姿態萬千,令人神馳。北岸六峰依次為登龍、聖泉、朝雲、望霞、松巒、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見到的,依次為飛鳳、翠屏、聚鶴三峰,其餘凈壇、起雲、上升三蚩並不臨江。如欲游覽,須從飛鳳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蘭廠登岸,才可領略三案的雄姿。因此陸游在「三峽歌」說:「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唐代詩人贊美巫山十二峰的詩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煙」;「巫山案十二,合沓隱昭同」。
唐朝詩人元稹曾賦詩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見巫山雲雨乃是天下雲雨之冠了。 巴東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東山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的詩句外,還與一位名人有關。這位名人就 是北宋名相寇準。寇準原藉山西,19歲時被派往巴東做縣令。他在巴東任期三年內,寫下了上百首詩文。他在距現在巴東縣城約40公里的舊縣城內建了一座「秋風亭」,常在此觀景吟詩,飲酒作賦。後來寇準當了宰相,秋風亭因此名聲大振。此後歷任的巴東縣令,也就認為秋風亭是個有助官運的吉祥之地,走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風亭飲酒賦詩,並留宿一夜,以求日後仕圖通達。來巴東游歷的文人墨客們也極看重秋風亭,常常在此吟詩弈棋作畫。至於巴東的百姓,因緬懷寇公政績,更是把秋風亭視為珍跡。
巫峽區內有不少古址,遊人容易見到的,是集仙峰下的孔明碑。此峰形似群仙相聚,上分兩叉,很像剪刀插天,故又名剪刀峰。峰下有一長方形白色岩壁,上刻「重崖疊嶂巫峽」六個大字,相傳為諸葛亮所書。此外還有一些題刻,飽受風雨侵蝕,字跡模糊。
來到巴東,不可不登臨秋風亭。佇立亭中,觀四面風景,只見山巒迭翠,大江橫流,山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站在寇準曾經站過的地方,似可領略到這位賢臣良相憂樂天下,濟世濟民的情懷。在巴東,最出名的風景應該是神農溪,若有時間的話可以去試試神農溪漂流。所沒有時間就還是繼續上行,去領略巫山的幽深秀麗。
巫峽主要景觀有三台(楚懷王夢會巫山神女的楚陽台,瑤姬授書大禹的授書台,大禹斬孽龍的斬龍台)、八景(南陵山頂「南陵春曉」,楊柳坪「夕陽返照」,大寧河口「寧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魚釣」,寧河渡口「澄潭秋月」,五鳳山上「秀峰禪剎」,城西望夫「女觀貞石」,高塘觀「朝雲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戀、集仙六峰,南岸的飛鳳、翠屏、聚鶴、凈壇、起雲、上升六峰)。宋代詩人陸游詩雲:「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來朝霞,又最後送走晚霞,故又稱「望霞峰」。據唐廣成《墉城集仙錄》載,西王母幼女瑤姬攜狂章、虞余諸神出遊東海,過巫山,見洪水肆虐,於是「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瑤姬為助民永祈豐年,行船平安,立山頭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
❹ 北京昌平同學聚會去哪裡好
可以一行人一起遊玩啊!昌平那麼多旅遊景點呢,人多還熱鬧!你們可以去兩天或者幾天,包個農家院什麼的。
下面是網站上搜索到的信息,僅供參考~還有去之前記得定好入住的農家院哦,很多論壇網站裡面都有很好的推薦的!
白虎澗自然風景區位於昌平區陽坊鎮境內,屬太行山余脈。總面積460萬平方米,最高峰850米,景區山峰錯落林立,山體綿延宏偉,有「神嶺千峰」之稱,為著名的「燕平八景」之一。山巒無際,雲海無邊,石奇谷幽,萬木崢嶸,是景區的奇異景色。
奇麗的山峰,幽深的溝谷,橫流的溪水為景區的三道風景線。千峰之魂「駐蹕山」因金章宗幸游此處並親自題記「駐蹕」二字得名。
觀石山、白虎山、青龍山、仰佛嶺、玉佛頂等山峰形神兼備、情趣盎然。番天印、擎玉柱、天河飛瀑、卧虎石、盤龍石、望天吼、神象飲水、鯨魚出海、悟空受戒、佛手擎天等象形石造型優美,意境深邃。玄冰洞、蝙蝠洞、仙游洞、白龍潭、黑龍潭、映日潭奇景難求。
景區內還有眾多的古跡,石床、石棋盤、十八盤寺、掛而庵、妙峰庵、仙人索等。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五雲」捧「上方」,即「寶雲寺、車雲寺、石雲寺、大雲寺、青雲寺」和「上方寺」,遺址尚存,引人追思。
景區三面環山,只有東南方向是平原,獨特的地勢使這里形成了與外界不同的小氣候。景區內山石陡峭險峻,奇峰山洞遍布,樹木花果茂盛;溝谷曲折蜿蜒,怪石林立,山水秀麗。其中「水泉溝、白龍潭、黑龍潭、映月潭」等景色絕妙無比,造型各異的「番天印、擎天柱、望天吼」等象形石,惟妙惟肖。
位置:位於昌平區陽坊鎮境內,距市區20公里。
面積:460萬平方米
蟒山國家森林公園
簡介位於昌平十三陵水庫壩東,距市區約40公里。因其山勢起伏如大蟒,故名蟒山,最高峰659米。它是北京面積最大的森林公園,有人工林8000公頃。
景區內層巒疊翠,鬱郁蔥蔥,森林覆蓋率達86%。公園內有五奇:山上樹木品種多;北方最大的石雕大佛;北京最長的登山台階;北京最高的仿古明塔和彩繪長廊;國內最大的工天池。
溝崖自然風景區
簡介位於昌平區十三陵德勝口水庫旁,因溝溝皆崖而得名,主峰1670米,夏天爬溝涼風送爽。溝崖山巒起伏,怪石林立,嶺峻崖險,共有22座山峰,9條山脈,8道溝,被稱為「九龍疊山」。景區特色是山高、景美、路險、廟多。
天龍潭風景區
簡介位於昌平區南口鎮西北,以龍潭村為中心,響潭水庫、龍潭水庫、龍潭山莊、龍潭公園及3000畝森林環繞四周。青山疊翠、山泉淙淙、怪石林立、是集垂釣、踏青、登山、野炊等多種休閑活動於一體的旅遊區。
白洋溝風景區
簡介位於昌平流村鄉,景區地處山前暖帶,資源豐富,植被茂盛,環境優美,風景獨特。有野菜及名貴野生葯材多達百餘種,山泉小溪,奇峰異石,各暖夏涼,素有「大自然空調」之美稱,是避暑納涼和休閑度假的絕好去處。
風景區內有小華山、青龍潭、竄水峽、羅漢峰、浴仙台、龜龍窺月、烈女崖等27個景點。整個景區分為八大景區:白羊城古跡園林區,擺游垂釣迎賓區、黃土峻嶺登山區、石歌水曲抒情區、魚林寨種養基地、黃樓長城游覽區、黃場特種養殖基地、小天山牧場。
白虎澗風景區
簡介位於昌平區陽坊鎮,屬太行山余脈,素以「神嶺千峰」著稱。海拔850米,景區三面環山,東南方向開口,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小氣候。景區內山石陡峭險峻,奇峰山洞密布;溝谷曲折蜿蜒,怪石林立,其中水泉溝、白龍潭、黑龍潭、困龍潭、映月潭等絕妙無比;形態各異的象形石、番天印、擎天柱、望天吼等,惟妙惟肖。
虎峪自然風景區
簡介位於昌平區南口鎮,距市區45公里,是京郊最具野味的一個景點。景區最高峰海拔1060米。景區內巒疊山翠,水秀谷幽,洞景深遂,四季宜人。
天池旅遊風景區
簡介距市區30餘公里,景區包括蟒山旅遊度假村、天池景區及十三陵蓄能電廠地下廠房。景區風景秀麗,是全國最大的人工天池。它建在著名的蟒山山頂,海拔568米,庫容450萬立方米。
池內碧波盪漾,崖邊綠草如茵,或倚欄遠眺,或圍坐小憩,可登上山巔的古塔,遠望古老的京都;毛公山向人們展現了一代偉人安祥的身軀。這里空氣清新,一年四季空氣質量都在一級,素有「天然氧吧」之稱。
雙龍山森林公園
簡介明十三陵西北4公里處,與碓臼峪自然風景區毗鄰,是昌平區重要的採摘基地之一。
十三陵
簡介位於昌平區軍都山南翼。十三陵的東、北、西三面,三壽山、大峪山、五鳳山、翠花山等峰巒聳立,如屏如帳,環抱著方圓約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十三個陵墓散落其間。最著名的陵要數長陵和定陵。長陵位於陵域中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宮殿建築規模宏偉,氣勢磅礴。
敕賜和平寺
簡介位於八達嶺長城南麓、昌平衛星城西北15公里的龍鳳山腳下花塔村內。始建於唐朝,由唐代名將尉遲恭監建,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筆親書「敕賜和平寺」得名。和平寺整個建築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環境,寺院正處在龍鳳山的龍尾山坳之下,山峰險峻,景色秀麗。和平寺的建築規模宏大,屬於四合院結構,神堂、僧房房屋共九十九間半,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殿堂錯落有致,遮掩於參天古樹之中,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碓臼峪風景區
簡介位於昌平區碓臼峪村,峻峰怪石,奇花異草,有著濃郁的自然「野趣」,還有經過1億多年風化、侵蝕、雕塑而成的花崗岩體,山奇曲多姿,兩側山崖林立,一水中流,故有京北「小三峽」之稱。
銀山塔林風景區
簡介位於昌平區北部,原名「鐵壁銀山」,因懸崖陡峭如同高大的牆壁一樣,色黑如鐵,而大雪之後漫山皆白,山色如銀而得名。景區有前、中、後三座主峰,中峰「獨出雲霄」最高,海拔達726.81米。景區特點是山美、樹美、塔多。山美源於漫山遍野的松、柏、橡樹,顏色也隨著樹種的變化而呈現深綠、淺綠等不同色彩。銀山南麓有眾多古塔林立於峽谷之間,最為壯觀的是華禪寺內的金代佛塔。
九龍游樂園
簡介位於山青水秀的十三陵水庫旅遊區,是一座大型現代化的游樂園,以神奇絕妙的東海龍宮、五彩繽紛的水族世界和身臨其境的「特特樂」動感影院聞名於國內外。水下龍宮運用電腦程式控制機器人和現代電子、音響、燈光、舞美技術營造出神奇莫測的海底世界,龍王、龍女等30多個傳說中的水下精靈,在計算機操控下活靈活現。水族館展出溫、熱帶的珍稀觀賞魚上千種。「特特樂」動感影院引進美國超大銀幕演映設備,計算機程式控制情節模擬座椅,設計獨特,感受逼真。周邊景點有蟒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十三陵。
❺ 隴南市武都區楓相鄉亞灘村海拔有多高
隴南市武都區楓相鄉亞灘村海拔有1421米。
1、隴南市武都區楓相鄉亞灘村位於甘肅隴南市區東北部,距離市區30公里處,行政區域面積17870公頃,耕地面積44125畝。平均海拔1421米。
2、亞灘村附近有萬象洞、武都朝陽洞景區、武都五鳳山、武都水濂洞、福津廣嚴院等旅遊景點,有武都花椒、武都紅芪、武都橄欖油、武都紋黨參、賀家坪油橄欖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