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州話和閩南語一樣或差不多麼
不一樣。差別很大。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吃晚飯:福州話發音類似「些慢」;而閩南語發音類似「夾美」。
玩耍:福州話發音類似「喀六」;而閩南語發音類似「踢桃」。
數字的1、2:福州話發音類似「縮」、「藍」;閩南語發音類似「及」、「冷」。
⑵ 閩南語和福清話類似嗎
兩者都是閩語系的,當然有些音節是類似的,但是對長期生活在兩地的人們來說,用各自的語言同時進行交流還是很像「雞同鴨講」...
由於我生活過的宿舍里有閩南人,經過若干年的「耳濡目染」,
現在我聽懂閩南話的概率是一半對一半,有些常用語言還可以「鸚鵡學舌」,
但每次講還是怕自己發音不夠標准
我也認識一些能講少許福清話的閩南朋友,其實在福清和閩南的中間地段是莆田,通常莆田人是可以和兩方同時溝通的哦
⑶ 福州話跟閩南語能否相互聽得懂
您好!
我是福州人,高中畢業後在廈門上學,同宿舍有廈門、南安等地的同學,平常外出理發、購物等也都聽到閩南語。幾年後,學到的閩南語成果是 幾首閩南語歌曲、閩南語猜拳以及幾個簡單的閩南語詞彙。畢業時,同學間平常的閩南語對話還是聽不懂。
閩南語起源於福建泉州,雖然和福州話同屬漢語閩語,但差別很大。舉個簡單例子,吃飯的「吃」字,福州話發音類似【些】,而閩南語發音類似【夾】;兩者從聲母、到韻母無一相同。
」吃晚飯「的福州話發音類似【些慢】,閩南語發音類似【夾煤】。
福州市與距離50公里左右的連江、羅源、長樂等縣市地語言基本相通,60公里的福清話就略有困難,120公里的平潭話就多數聽不懂,120公里的莆田話基本聽不懂,180公里的泉州(閩南話)可以說完全聽不懂了。
⑷ 福州話和閩南話有區別嗎
相當閩南語和粵語。。。天差地別。。
福州話應該屬於閩東語系。。。。
⑸ 閩語和閩南語區別
閩語就是福州話也就是正宗越語,中國唯一保留下耒的華夏先秦之古華語,至今4000多年了。古時閩南人讀書用閩語(福州話),口頭方言用閩南本地方言口語,共二十多種。如果福建是一個國家話,那閩語福州話就是國語,閩南語就是地方各方言。
⑹ 我是福建人,我想說,福州話是福州話,閩南語是閩南語,二者根本就不一樣。千萬不要搞混了。
那兩種話像嗎或者怎麼區分?= =沒聽過成段的,聽到的人家都在講普通話
⑺ 福建省福清地區的話和我們一般聽到的閩南語的話一樣嗎
福清話和閩南話不一樣喔
獨特的福清方言
由於福清歷史上居民遷徙頻繁,特別是近現代海禁打開後,不僅與內地往來頻繁,與海外交流也多起來,這必然影響到福清地方的語言狀況。在福清境內通行的主要方言有福清話、南話和興化話。福清話即福清方言,南話即閩南方言,興化話即莆田方言。
福清與福州相距60公里,其方言屬閩語閩東區侯官片方言,從方言分區上說與福州話具有許多方言共同特徵,屬同一類方言,主要有:
(一)口語里保存不少古音和古詞:例如:「來」字,《詩經.君子於役》中的「雞棲於時,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古代「來」應讀成「梨」,這樣才與「時」合韻,而現代「來」在普通話中讀成「lai」,與古代讀法完全不同,只有在福州和福清方言中,「來」讀成「梨」,保留了中原古音。類似例子還在「中」、「轉」、「沉」等字,福州和福清方言都與中原古音相近。
(二)福清方言和福州方言的聲韻母相同,它們都有15個聲母:柳邊求氣低,波他曾日時,營蒙語出喜。都有36個韻母: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杯,孤燈光輝燒銀針,之東郊,過西橋,雞聲催初知,奇梅歪遮溝。其中「金」與「賓」,「梅」與「杯」,「遮」與「奇」相同,實際上只餘下33個韻母。只要能讀准上述15個聲母和33個韻母的福清方言讀音,憑借《戚參將八音》,就會讀准聽懂福清方言。
(三)福清方言和福州方言都保留了中原古音的人聲調式。
但是由於福清地處沿海,背靠山區,山高地闊,與地處風輕水暖閩江畔的福州不同,生活習俗與交流環境不同,福清方言與福州方言有如下幾點差異:
(一)福清方言的齒間清擦音,如上述中聲母中的「時」,「喜」,而福州方言中應讀成舌尖前擦音。
(二)調值:福清方言與福州方言都是七個調類,但在調值上正好相反,尤其是陰平、陽平兩個調的調值,使人一聽即能分辨出福清話與福州話。福州方言輕且軟,而福清方言則重且鎮。
⑻ 粵語、閩南語、廣東話、福建話的區別
粵語又稱廣東話,所以粵語、廣東話兩者是一樣的。粵語、閩南語、福建話的區別如下:
1、起源不一
粵語:來源於中國古代對長江以南方沿海地區的稱謂「越」或「粵」。
閩南語:據傳起源於黃河、洛水流域,在西晉時期、唐朝、北宋遷移至福建南部。
福建話: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時期由中原移民帶來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中原漢語因素形成。
2、特點不一
粵語:在標准粵語廣州話中保留有許多古老發音較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且粵語的許多詞語。
閩南語:閩保留了相當成分的中國古代特別是唐、宋時期語言的語音、詞彙。
福建話:閩語較多的繼承了唐朝之前的古漢語特點。
3、所屬語系不一
粵語:漢藏語系-漢語族。
閩南語: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
福建話: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
4、詞彙不一
粵語:詞彙上粵語比閩語更接近普通話一些。
閩南語:詞彙上閩南語離普通話遠一些。
福建話:詞彙上福建話離普通話遠一些。
5、分布不一
粵語:分布在中國華南的廣東粵中、粵北、粵西南地區,香港、澳門、廣西東南部、海外華人區。
閩南語:主要分布地除閩南地區和台灣地區外,廣泛分布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及廣東粵東等。
福建話:主要分布於福建,也分布於浙江南部、台灣、廣東和海南及海外。
⑼ 為什麼福州話和閩南話不同
不同,閩南話和福州話是兩個語系,福州話比閩南話優秀太多了,無論詞彙文化等等
⑽ 台灣的閩南話和福建閩南地區的閩南話有什麼不同
台灣的閩南語和福建閩南語其實大體是相近的,是福建閩南語的分支,廈門的閩南話是漳泉兩腔的混合體,台灣的閩南話也是「漳泉濫」,所以台灣閩南語和福建廈門的方言是比較相近的。
作為一個福建講閩南語的人在台灣生活了一段時間,發現其實兩地閩南語的溝通是基本沒問題的,就像我們閩南語頻道播放的一些台語電視劇,大家看起來不用看字幕也能明白。只是個別的同一樣東西的叫法和詞彙和福建閩南語會有略微不一樣,但是也是完全明白的,主要是腔調和音調有些許不同,但是就算是福建的閩南語,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腔,例如安溪永春和泉州漳州聽起來也是聽得出差別的。個人感受是台灣的閩南語會習慣話尾有更多語氣詞,聽起來也會更「嗲」一點。
台灣的閩南語還會夾雜著一些外來語,因為年代與時俱進,有引進的新事物和時代出現的新東西,所以叫法就會出現一些不同,也有一些是直接音譯。台灣教育部發布的的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收錄了兩萬筆詞條,另有專門的外來語附錄,這些所提到的日語外來詞大概也就172條左右,例如壽司裡面的芥末,他們有時候也叫「哇撒米」。
台灣閩南語本來就是閩南人帶過去的分支,只是在後來兩岸關系及種種原因的變化和自身發展融合中導致台語有新的元素出現,但是追根溯源還是閩南話。
(閩南網 吳雅靜)
台灣閩南話和福建本土的閩南話雖然分離時間不長, 社會 上一般認為大致上沒有什麼區別,也能夠互相通話,但是實際上還是存在不少擦差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兩者之間存在著什麼不同。
首先,非常明顯的一點是 現在台灣閩南話內部差異較小,福建閩南話內部差異大 。台灣的閩語區基本上直接移植自福建閩南方言區,但這些來自福建不同府縣的移民在台灣以縣來看總體上還是雜居的,同鄉大規模聚居的情況比較少,一個縣都來自於福建某個縣是基本上沒有的事情。所以 台灣閩南話有福建各種閩南話「融合」的性質 ,有的地方來自泉州府轄區的成分多一些,有的地方來自漳州府轄區的成分多一些,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點。而福建作為閩方言的形成地和大本營,本土的閩南話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如泉州泉港區北部峰尾鎮的方言作為具有和莆仙方言過渡性質的方言,和市區方言就音系和詞彙系統而言就有不亞於泉州和漳州的區別,更不用說閩南方言區內陸的大田、龍岩和沿海閩南話的區別了。
其次,在詞彙上,福建閩南方言的外語借詞主要來源於清代到民初同海外的關系帶來的東南亞語言借詞,而台灣這類借詞相對少一些,具有大量因為日本統治而產生的日語借詞。
台灣的許多閩南話還有個顯著的特點, 會把福建大多數閩南話的ian/iat讀成en/et 。如「建設」,福建多讀kian siat,實際讀音近kien siet,但台灣則一般讀ken set,沒有介音i。
但和 歷史 上從閩南本土方言分化出的其他閩南方言或者閩語次方言對比,台灣閩南話相對於閩南本土的變化可以說是非常小了,遠遠未達到獨立於閩語閩南片泉漳小片的程度,台灣一批人因為政治目的要稱所謂的「台語」非閩南話甚至非漢語的舉動可以說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就好像廣東的廣東話和香港的廣東話那樣的差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同小異吧!打個比方,以廣州為代表的廣東話和香港廣東話,不管是音調,腔調,詞彙近似度最為接近。
閩南語呢,廈門閩南語和台灣閩南語也是腔調音調最為接近,它們都屬於漳泉濫,意思就是漳州閩南語和泉州閩南語的混合腔。除了台灣混雜一些日本詞彙外,基本上也是大同小異!
如果這個都不能理解的話,就舉個更簡單易懂的例子。 兩岸的閩南語就跟兩岸的國語一樣的差異。可能差異更小一點
台灣那邊的閩南話跟泉廈漳的閩南話差不多!一樣!比如說「老鼠」的發音在台灣那邊也是有三種發音,第一種也就是跟漳腔一模一樣。「niau2 tshi2」,第二種「niau2 tshu2」,最後一種「niau2 tshir2」
首先我要說的是台灣的閩南語和福建的閩南語本質上是一樣的。而從 歷史 的發展角度上來說台語本來就是福建閩南語的一個分支。要知道台灣的大部分人口是從福建閩南地區遷移過去的。在發音上也因為融合了福建閩南不同地區而形成了稍微的區別。就像廈門閩南語是泉州和漳州口音的融合是一樣的。不過也感覺台灣的閩南語和廈門的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