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州古代文人有哪些
唐代詩文家歐陽詹,泉州人,於唐貞元八年(792年)與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王涯、馮宿等同時進士及第,時稱「龍虎榜」。唐代泉州籍的進士13人,歐陽詹是開泉州府登科第之先河,他對閩南文化乃至福建文化事業,在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他死時,韓愈作《歐陽生哀辭》以悼念。
唐末文學家陳黯,泉州南安人。10歲能詩,聲名振於鄉里;17歲作《蘇武謁漢武帝陵廟賦》,深得時人稱許。他屢舉進士不第,後隱居同安,終生潦倒。他的詩作多佚,今存文章系諷刺小品,譏刺權貴,針砭時弊。《全唐文》錄存陳黯文10篇。
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科學家蘇頌,泉州南安人。官至右僕射兼中書門下侍朗。宋徽宗即位時,進太子太保,被封為趙郡公。1101年,蘇頌逝世,謚為魏國公。
宋代文學家陳從易,晉江人。任太常博士時,參與編纂《冊府元龜》;晚年任湖南轉運使,後又從荊南、廣州,入為左司朗中,知制誥兼史館修撰,遷左諫議大夫,進龍圖閣直學士。
南宋中葉時人徐璣,晉江人。父徐定任潮州大守,舉家遷居永嘉(今浙江溫州)。徐璣以門蔭入仕,歷任建安主簿,永州司理等職。
南宋後期的劉克庄(莆田人),是江湖派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詞,多是感慨時事之作,渴望收復北方土地,反對南宋政權的苟安。
宋代文學家兼理學家陳淳,號北溪,漳州龍溪人,於朱門弟子中最為篤實。傳說朱熹來到漳州時,他從游問學。朱熹稱他「無書不讀,無物不格」,並對他人誇贊道:「南來,吾道喜得陳淳。」他的著作《北溪大全集》50卷,被編入《四庫全書》,經學成就斐然。
宋代學者曾?,自號至游居士,晉江人,在文學史料建設上有突出的貢獻。他編纂的《樂府雅詞》3卷,選錄宋代詞人34家,是研究唐宋歌舞曲的重要史料。
福建是南宋朱子學的發祥地,閩南又是「朱子過化」的地區。據《閩書》、《福建通志》等文獻記載,明代泉州、漳州兩地分別有9所、25所書院,77所、100所學社。書院和學社的數量比同時期省會福州要多。這些教育機關與團體以講授四書、五經的朱子註解為主要內容,造就了一大批科舉人才。明代福建共有進士2495人,閩南地區就有892人(泉州586人,漳州306人),占總數的35?75%;全閩舉人總數2692人,泉、漳兩地的總和占總數的32?34%。甚至在明嘉靖以後,程朱理學漸為王陽明學說所取代,閩南文化仍然閃耀著朱熹義理之學的幽光。諸多閩南文人於明、清兩代也顯示了他們獨異的風采。
明初詩文作家林弼,漳州龍溪人,官至登州知府。著有《登州集》23卷。
明王朝走向衰亡之際,閩南地區出現了一批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如民族英雄鄭成功,南安人。其父鄭芝龍能詩善文,懂日語、荷蘭語,敢於違背傳統理學名節、夷夏之防的觀念,娶夷婦為妻。鄭成功7歲自日本歸來後,接受朱子學的儒學教育。龍武帝賜姓朱,號「國姓爺」。
明末文學家、理學家黃道周,漳州人。官至禮部尚書。1646年率師至江西婺源抗清,兵敗,不屈死。著有《漳浦集》50卷。
明代文學家、哲學家李贄(卓吾),泉州人。他做過24年小官,後來從事著述與講學,哲學觀點深受王陽明和禪學的影響。
明代詩文作家王慎中,晉江人,也是顯赫一時的人物,他18歲授戶部主事,官至河南參政,時人有「嘉靖八才子」之譽。他的散文多揭露官府的黑暗腐敗,歌頌義士們抗擊倭寇的英雄業跡,或慷慨陳詞,或蒼勁悲涼。
此外,閩南籍明代著名詩人、學者、畫家,還有黃克晦、張?、林?、蔣德?、林一柱、黃汝良、張瑞圖等。他們曾是文壇或政界叱吒風雲的人物。
清代詩人丁煒,晉江人。順治十二年(1655年)參加定遠大將軍濟度幕下考試,名列第一,授職漳平教諭,官至潮廣按察使。他的詩力摹唐人風格,既重風調,又講法度。
清代著名經濟學家蔡世遠,漳州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改庶吉士。經李光地推薦,分修《性理精義》。書成後回原籍掌教鰲峰書院。雍正初年復征至京師,官至禮部侍郎。
清代詩人黃虞稷(晉江人),是著名的藏書家,家中藏書達8萬余卷。他撰述的《千頃堂書目》,為《明史·藝文志》所本。
清代詩人施世綸(晉江人)(官至戶部侍郎,漕運總督),有「天下第一清官」的美稱,他的事跡曾被演繹為長篇小說《施公案》。
20世紀海內外閩南籍文人更是群英薈萃,在眾多文化名人中,就有愛國僑領、熱心於辦學的教育家陳嘉庚(同安人),他自1913年先後創辦集美小學、中學、師范、水產、航海、商業、農林,新加坡華僑中學,廈門大學。
近代詩人與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或去台灣任職,或遷居台灣,帶去閩南文化,參與了台灣經濟、文化的建設。如晚清詩人林鶴年,安溪人。
近代詩人王松,祖籍晉江,遷居台灣新會。他厭棄科舉仕途,常以詩酒、遠游自樂。他的詩骨力清健,甲午戰後之詩尤含憂國憂民之情。著有《台陽詩話》、詩集《滄海遺民剩稿》。
還有近代詩人洪?,祖籍南安,移家台灣鹿港。他三次鄉試不第,於是絕意仕進,而留心經濟實用之學。1895年,憤台灣被割,杜門劍跡,潛心著述,成《瀛海偕亡記》
當今讀者熟悉的散文家、翻譯家林語堂,龍溪人。1932年曾參加宋慶齡、蔡元培等人在上海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66年定居台灣。他的散文作品《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幽默小品集》及長篇小說《京華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