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閩侯福田村海拔多少
海拔651.2米。福田村,位於橫崗街道中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與大萬村、大鳳村相鄰。始建於清初,廖氏先祖由三洲田遷到此地,海拔651.2米,因當時村周圍的山裡全是含鐵的石頭,曾名鐵屎墩、傑世墩:後改名福田村。村西有鵝公髻山;大康河支流福田河流經該村。
2. 閩侯縣旅遊景點大全
閩侯縣主要景點有:旗山國家森林公園,旗山森林溫泉度假村,雪峰崇聖禪寺,馬嵐山景區,塔礁洲濕地公園。
1、旗山國家森林公園
以上內容參考:福州市閩侯縣人民政府網-雪峰崇聖禪寺
3. 閩侯縣竹岐村海拔多少
海拔:9.53米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竹岐鄉竹岐村
4. 閩侯縣的地理環境
全縣山脈多呈東北至西南走向,群山連綿,山巒重疊,氣勢雄偉,主要分布在縣境北部和西南部。北部山地屬鷲峰山東伸支脈,由閩清、古田入境,蜿蜒廷坪、大湖,然後折向西南,直抵洋里、白沙等鄉鎮,海拔高度大部分在800米以上。總面積2136平方公里 。
最高有大湖鄉的牛姆山主峰(山東梯嶺)為境內最高峰,海拔達1403.7米;大湖鄉嶺頭村的石洋山,海拔高達1384.9米;廷坪鄉後溪村的獅頭蒂,海拔高達1337.7米;大湖鄉馬嵐山海拔高1039.6米,是後井村最高峰。西南部山地屬戴雲山北延山麓,自德化、永泰入境,分別綿延於鴻尾、竹岐、上街、南嶼、南通、尚干、祥謙、青口等地,在西南部與永泰接壤,形似一堵與永泰相隔的天然屏障。鴻尾鄉境內著名的山峰大帽山海拔1237.7米。
全縣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4座,海拔在800~1000米的山峰有59座,海拔在500~800米的山峰有101座,海拔在千米以下的低山有160座,其中旗山屬於戴雲山脈延伸,高達654米,坐落於縣境的南部,位於南嶼、上街兩鎮之間,是福建省名山之一,曾有「右旗左鼓,全閩二絕」之譽。帽山位於南通鎮古城村,高達814米,山下的十八重溪,風光秀麗。 主要山脈旗山:位於閩江南岸,又名翠旗山,脈延閩侯縣南嶼、上街兩鄉鎮,山勢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與鼓山東西對峙,有「右旗左鼓,全閩二絕」的佳譽。山勢延袤數里,山峰海拔高達775米。 馬嵐山:位於福建省閩侯縣大湖鄉後井村,為全村最高峰,海拔1039.6米。馬嵐山景區方圓20多平方公里,山峰景秀,風光旖旎,夏無酷暑,是個天然的避暑勝地。知名的閩侯縣文物保護單位六公殿就位於山頂。山上多亭廟,杜鵑花開季節更是漫山紅遍,美不勝收。由於馬嵐山是境內較高山峰,故可一覽眾山小。 五虎山:又稱方山,位於閩侯縣尚干鎮,距福州35公里,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市,橫隔祥謙、南通兩鄉,是古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線。5個主峰巍然聳立,勢如五虎雄踞。憑眺福州,與雙門前(今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附近)三獅對峙,俗稱「三獅朝五虎」。由福州市東望,端方如幾,故又名「方山」。 雪峰山:位於閩侯縣大湖鄉雪峰村,海拔800米。傳說五代時閩王王審知到山上朝聖,得知「山頂暑日,猶有積雪」,便把山名為雪峰山。雪峰山與鼓山、旗山合稱全閩三絕,有瓊瑤第一峰之譽。南麓崇聖寺建於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比湧泉寺早30多年,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華寺、馬來西亞的小築等4個禪寺,都曾是雪峰寺的廨院。寺南枯木庵樹腹碑,為國內金石史上的奇跡。 石牛山:位於閩侯縣大湖鄉梧桐里,因山上有一巨石似牛而得名。主峰海拔1116米,面積2.5平方公里,有景點70餘處。海拔在千米以下的160座低山,其中旗山屬於戴雲山脈延伸,高達654米,坐落於縣境南部的南嶼、上街兩鎮之間。席帽山位於南通鎮古城村,高達814米,山下的十八重溪,風光秀麗,是福建省旅遊勝地。 資料來源: 氣溫:閩侯縣境內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閩侯縣境內年平均氣溫14.8℃~19.5℃。一年中,以7~8月份為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為最冷,月平均氣溫在6℃~10.5℃。年平均最高氣溫為23.6℃,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6.4℃。極端最高氣溫達38℃~40.6℃,極端最低氣溫-4℃。一年四季,大致劃分為3~6月為春季,7~9月夏季,10~11月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為冬季。一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6℃~10.5℃,2月後氣溫逐漸回升,上升幅度以4月為最大,達5℃左右,至7月氣溫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6℃~29.2℃,8月後氣溫逐漸下降,10~11月降溫最為劇烈,平均達4.5℃,至翌年1月氣溫降至最低值。氣溫年際變化幅度小,年際較差為1℃左右,年較差11.5℃~19.5℃,日較差6.5℃~7.8℃。
降水:境內年降水量1200~21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673.9毫米。其中上街鎮土溪雨量站年均降雨量為2152.6毫米,南嶼鎮葛岐雨量站年均降雨量為1258.9毫米。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南部中山地區,海拔900~1200米,形成一個多雨層,年平均降水量為1700~2000毫米;中部丘陵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1700毫米;閩江沿岸平原區,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上街、大湖為全縣兩個降水中心。上街極端最大年降水量曾達到2850毫米(1961年土溪站);大湖的雪峰站平均降水量為1954毫米。南嶼、祥謙是本縣降水量最少的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332毫米。 全縣年平均雨日150天,佔全年日數41.8%,晴天42天,佔11.5%。一年中,降水量多集中在3~6月份,尤以5~6月為多。根據降水變化特徵和成因,全年可分為4個降水季節: 降水季節降水季節 時間 降雨量 降雨特點 春雨季 2~4月 降水量約290~420毫米,佔全年的22% 雨日多,雨量少,出現陰雨低溫,降水強度弱 梅雨季 5~6月 降雨量在400~580毫米之間,約佔全年的30%,6月份為全年降水高峰期,約210~310毫米,佔全年的16%。 雨時長,范圍廣,雨量多,強度大,常出現大雨到暴雨,造成洪澇災害 台風、雷雨季 7~9月 雨量分布不均,降水量在500.6毫米左右,約佔全年的36% 降水年際變幅大,受台風影響,時常出現暴雨,炎熱天氣常出現午後雷陣雨。多雨年份易發生洪澇災害,少雨年份易出現乾旱。 少雨季 10月至翌年1月 降水量在140~330毫米,佔全年12% 降水量小,晴好天氣多,經常是乾冷天氣 資料來源: 濕度:境內年平均絕對濕度為19.7毫巴,平原地區在18~20毫巴之間,山區在16~17毫巴左右,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極端最大絕對濕度40.7毫巴(1967年7月19日),極端最低絕對濕度20毫巴(1963年1月27日)。一年中絕對濕度的季節變化趨勢與氣溫相同,1月最小,月平均值在9.7毫巴;7月最大,月平均值31.4毫巴。日變化情況是:凌晨(4~6時)絕對濕度最小,最大值出現在13~14時。
相對濕度分布,平原地區年平均在75%~80%之間,高山地區在81%~85%之間。分布趨勢與氣溫相反,隨高度增加而增大。一年中最大的月平均值出現在陰雨連綿空氣濕潤的5、6月份,其值高達84%~86%,最小值出現在1月為75%。日極端最小相對濕度僅為11%(1963年1月25日)。
日照時數:境內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9小時,日平均5.1小時。一年中夏季日照時數最多,冬季最少;7月份平均日照時數達281小時,2月份僅98.7小時。境內的太陽總輻射為107.3千卡/厘米·年,閩江兩岸為109.7千卡/厘米·年,北部高海拔地區為103.7千卡/厘米·年,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少。日照的年際變幅度較大,1963年最多,達2524.6小時;1954年最少,僅1179.4小時。
5. 福州閩侯青口鎮武院山海撥多少
福州市閩侯青口鎮的武緣山海拔在500米以下,山頂一般在350到400米之間的海拔。
6. 閩侯上街天池頂海拔
1130。閩侯上街天池頂海拔是1130。閩侯(hòu)縣,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是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第一批沿海開放縣,中國橄欖之鄉和福建省著名僑鄉,素稱八閩首邑。
7. 福州最高山
福州最高山是東湖尖山。
福州最高峰是永泰東湖尖,海拔1682米。在火山構造控制下,大樟溪上游段沿山地北麓呈環狀繞過,支流呈放射狀。山高谷深,高差達千餘米。
東湖尖除主峰外還有數座千米山群擁抱主峰,形成大約10平方公里范圍的秀麗山野,這里植被垂直分布特徵明顯,山頂為草甸,山腰為原始林,山腳為灌木和千年古榕等風水樹。
(7)福州閩侯海拔高度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1、東湖尖傳說
赤水傳說古時一年大旱,山野田園久旱冒煙,連農民犁田的犁都犁出紅色鐵板,於是村民找龍王算帳。但始終沒著落,旱情一天天加重。
一日一農民將犁紅的犁扔到龍潭去冷卻,正好擊中龍脊成三節,血水染紅赤溪,赤水地名因此而得。千萬年風化,這條巨龍成三節巨石,永久地躺卧在赤水山坡,成天下奇景。
2、東湖尖特徵
東湖尖坡度陡,沿山上的流水道和滑木道攀緣前行,坡度都在60度以上,有的還達到75度。第一段路以蕨類植物和苦竹為主,喬木較少,路面潮濕,沒有落葉,有的乾脆隱在繁茂的蕨類植物中間,要撥開才能找到路的痕跡。
8. 福州雪峰寺所在地海撥有多高
您好!
1、福州閩侯雪峰寺海拔:914.80米。
參考http://..com/question/936190871831211852.html
2、另據網路《雪峰崇聖禪寺》(就是閩侯雪峰寺)詞條介紹,「……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為雪峰。山勢峭拔,風景綺麗,絕頂峰海拔800米,享有"閩越神秀"、"瓊瑤第一峰"之美稱。」
此處說的是最高峰為800米左右。因此雪峰寺海拔應該不到800米。
個人比較採信網路的說法。
希望對您有幫助。
9. 福州閩侯大湖海拔多高
大湖鄉地處閩侯縣北部山區,平均海拔670米,面積327平方公里。下轄2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湖村衙前自然村。2009年,人口3.4萬,其中畲族400多人,總面積282平方公里,是全縣唯一的老區鄉。東部、東北部與羅源縣毗連,西鄰洋里鄉,南接白沙鎮,北以山東梯嶺山峰為界與廷坪鄉接壤;境內古有百畝大湖,稱「大湖洋」,鄉因而得名。
10. 福州哪座山最高
東湖尖是福州最高的山,海拔有1682米左右。
東湖尖位於永泰縣西南部,是福州著名的石牛山破火山口的組成部分,由白堊系石帽山群火山岩組成。山體呈南北展布,長5000米,寬2500米,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東湖尖海拔1682米。
其周圍原始森林、峽谷瀑布、山中河流、枯藤老樹、野猴山禽,山野風光令人神往。挑戰東湖尖有好幾條上山的羊腸小道,有人走過的如里洋村,登頂大約4個小時,由赤水村登東湖尖也需要3個小時以上方可到頂。還可以從仙游縣東湖鎮向東湖尖沖擊。
(10)福州閩侯海拔高度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東湖尖的歷史傳聞:
三截巨龍形石引出赤水地名還演繹精美傳說典故。赤水傳說古時一年大旱,山野田園久旱冒煙,連農民犁田的犁都犁出紅色鐵板,於是村民找龍王算帳。
但始終沒著落,旱情一天天加重,一日一農民將犁紅的犁扔到龍潭去冷卻,正好擊中龍脊成三節,血水染紅赤溪,赤水地名因此而得。千萬年風化,這條巨龍成三節巨石,永久地躺卧在赤水山坡,成天下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