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年輕人,福州周邊自助兩日游,有什麼好推薦
青雲山
九曲十八彎
一、船政風雲史跡游
馬尾船政文化主題公園
船政文化廣場(反映船政風采、忠昭日月、海軍搖籃的大型雕塑)—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中國船政文化的發展歷程)—船政文化主題公園馬限山園(梅園監獄、英國領事分館以及中坡炮台、觀摩船政雕塑)—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馬江海戰歷史)—馬江海戰烈士墓(悼念在馬江海戰中為英勇抗敵而犧牲的福建水師官兵)—馬尾造船廠(廠史陳列館、輪機車間等文物古跡,反映船政發展中造船工業的興衰)—船政文化主題公園羅星塔園(參觀羅星塔及新增加的船政雕像)
二、宗教文化游
1、鼓山—湧泉寺—西禪寺
2、華林寺—西湖公園—左海公園—法海寺
3、福清南少林—靈石山—石竹山—黃檗寺—彌勒岩
4、旗山森林公園—旗山萬佛寺—(釋加牟尼真舍利瞻禮)
三、名人故居、古民居游
1、雙拋橋—林覺民故居—郎官巷嚴復故居—文儒坊公約碑—林則徐紀念館—鄧拓故居—烏山烏塔—林紓故居
2、宏琳厝—四樂軒—六葉祠—岐廬
四、海峽親情游
1、海上桃花源—馬祖三日游
第一天:馬尾碼頭—馬祖南竿碼頭—八八坑道—摩天嶺—北海坑道—鐵堡—牛角村—福山照壁—南竿機場
第二天:北竿—壁山觀景—芹壁聚落村—碧園—午沙軍港—橋仔村漁業展示館—阪里沙灘—漁業加工廠—勝天公園—津沙聚落—牛角聚落—山攏社區—山攏蔬菜公園—西尾夕照
第三天:馬港馬祖廟—民俗文化館—勝天公園—遠眺秋桂山—四維漁業展示館—午餐後返回馬尾
2、福州—金門三日游
第一天:福州--廈門和平碼頭--翟山坑道--文台寶塔--古崗湖--魯王子碣石--浯江紅樹林--石雕公園--雙鯉湖濕地自然中心--慈湖慈堤--伯玉路特產一條街
第二天:金門莒光樓—-延平君祠—小金門(四維坑道、東林、八達樓子、國姓井、將軍廟)—大金門(太武山、海印寺、鄭成功觀兵棄棋處、風獅爺、中山林遊客中心、金門酒廠、浯州陶藝
第三天:水頭村落古宅群—得月樓—馬山觀測所—民俗文化村—金城市區(模範街—節孝坊—清鎮總兵府—奎星樓—陳詩吟洋樓等)—廈門—福州
五、紅色之旅
1、 福州—馬尾紅色旅遊
省革命歷史紀念館—馬尾革命烈士墓
2、福州—長樂南陽村紅色之旅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紀念館—長樂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園—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3、平潭紅色之旅線路
1996年全國三軍聯合作戰演習遺址將軍山
4、連江透堡紅色之旅
土地革命紀念亭—林氏宗祠(透堡暴動遺址)—古城堡—「二三」革命紀念碑—楊而菖故居及其陵園
5、永泰紅色旅遊線路
青雲山(紅軍洞)—塔山公園(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紀念碑)
6、長樂南陽村紅色之旅
南陽村(中共福建省委舊址、閩中游擊隊司令部舊址、陳享源故居、烈士陵園、九坑山)—琴江滿族村—鄭和廣場
六、時尚溫泉
1、福州金湯溫泉:位於省體育中心旁邊金湯溫泉度假村,是福州第一家綜合性室內時尚溫泉SPA會館。
2、閩清雄江黃楮林溫泉:位於閩清雄江鎮,景區以森林、溫泉、飛瀑為特色。
3、連江潘渡貴安溫泉:位於連江縣貴安村,福建省溫泉游泳訓練基地。
4、永泰溫泉游泳館:位於永泰縣城關。
七、歷史文化
1、市區歷史文化游
福建革命歷史紀念館—福州市博物館
2、台江民俗文化游
陳文龍紀念館—張真君祖殿—東京寺—海潮寺—台江區民俗館—琉球館
3、青芝百洞文化游
青芝山(林森藏骨塔、蝙蝠洞、栩園、五曲洞、八仙岩、青芝寺、折腰榕、林森公館、白玉佛、閬風台、九曲洞)
4、鄭和史跡游
鄭和公園(鄭和史跡陳列館、鄭和碑、三峰塔)—鄭和廣場(月亮灣、鄭和航海館、鄭和石雕、鄭和寶船、舟師啟錨處等)—金剛腿公園(江海分界碑、金剛腿)—猴嶼洞天岩(錦屏、狀元洞、蝙蝠洞、一岩兩樹、屏山寺等)—顯應宮(觀音閣、天後殿、地下宮、出土的媽祖天妃與鄭和彩繪泥塑神像群等)—琴江滿族村(八旗水師博物館、將軍樓、毓麟宮、馬家巷、旗人街、孝友坊、海軍世家賈府等)
5、長樂市區文化精品游
長山湖公園-人民會堂廣場(院士館、文獻館)-博物館(鄭振鐸廳、閩劇廳、指畫作品廳、集郵精品廳、海濱鄒魯廳、珍藏廳等)—冰心文學館—南山公園(音樂噴泉、岩崖瀑布、棋苑、經緯橋、關愛女孩公園、九龍壁、植物園等)
6、歷史文化名村游
三溪村(朱熹講學處、朝元觀、紫陽閣、植柱廟、宋代古橋等)—董奉草堂(玫瑰山莊)—顯應宮—龍泉寺
八、七彩鄉村
1、高爾夫之旅
①海峽高爾夫俱樂部
山、水、沙地、茂密的樹林加上全世界最受珍惜的沼澤生態區,使球場具有自然景觀和生態發展上的一系列優勢。(地址:長樂市文武砂鎮新村)
②福州溫泉高爾夫球俱樂部
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佔地面積120公頃,按國際標准18洞精心規劃設計,青山環繞,綠水相仿,地熱資源豐富,環境幽靜,風景秀麗。(地址:連江縣貴安村)
③新東陽高爾夫俱樂部
綜合運動、休閑、娛樂、住宅、商貿的新型度假區。整體規劃系出自國際級大師的巧思,以尊重自然法則,融入空間律動的美學,呈現外放內劍的恢宏氣度。(地址:閩侯縣上街鎮沙堤村316國道)
④福州登雲高爾夫俱樂部
(地址:晉安區登雲路388號)
⑤福州東方日夜高爾夫球場(練習場)
(地址:新店金城投資開發區)
⑥福建省體育中心高爾夫(練習場)
(地址:五四北路省體育中心南大門)
2、福清天生林藝鄉村游
天生林藝度假村(葵園、盆景園、玫瑰園、百菜園、民族園、鯉魚溪、翠竹園、科教實踐園)—黃檗山萬福寺
3、閩侯鄉村游
A線:三疊井森林公園—曇石山文化遺址—草莓園採摘
B線:馬嵐山觀杜鵑—雪峰寺牡丹園
4、茶園風光鄉村游
晉安區宦溪降虎文化村—滿堂香茶韻—海峽茶都—北峰芹石村覽農家春色(采野菜、挖竹筍、甩蜂蜜)—北斗洋景區
5、晉安區山村覽勝激情游
芹石村覽農家春色—北斗洋景區滑草—攀岩激情—品斗頂村自由人烘烤享山野美味
6、健身歡樂游
鼓嶺—柳杉王公園—牛頭寨—白雲庵—白雲洞
7、永泰山水游
青雲山—姬岩景區—天門山景區—方廣岩景區—赤壁景區
8、平潭海蝕地貌游
泮洋石帆--東海仙境景區的球狀風化石—海岸年輪岩—火山岩海蝕地貌、峽谷、岩洞—仙人井
9、黃金水道觀光游
台江第三碼頭—途經馬尾造船廠、馬尾羅星塔、長樂鄭和公園、長樂金剛腿—青芝山—雙龜古炮台
10、植物科普游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博物館)—閩江南園(植物銘牌)—烏龍江濕地公園
⑵ 請介紹:福州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由於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
⑶ 福州房價現在大概多少了
市中心,最中心那種——比如原來華林路原來那一大片機關宿舍拆遷准備新建的房子——買還買不著,要託人走路子,然後一平方預估2W左右。
一般中心,1W多,江邊也還是這個價格。比如二環路邊的,左海一帶,比如運盛裡面、帝景豪庭什麼的。
五四北這樣的,已經到山腳下了,7000-8000,近1W。
============================================
同上,新樓盤的話,開盤差不多就是7000-8000
再便宜就奔金山、鼓山而去了。
⑷ 福州市有什麼名勝古跡
【於山】
一名九仙山。在福建福州市中心。相傳戰國時古民族「於越」
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全山面積11.9公頃,形如巨鱉,最高點鰲頂峰海拔58.6米。山上原有攬鰲亭、倚鰲軒、步鰲坡、接鰲門等六鰲勝跡,還有九日台、集仙岩、平遠台、獅子岩、煉丹井、九仙洞等二十四景。現存廟字有萬歲寺、戚公祠、大士殿、九仙觀等。有宋至近代摩崖題刻一百多處。碑廊陳列有宋、元、明、清歷代碑刻。
【大士殿】
一名觀音閣。在於山山頂。原為宋嘉福院遺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改建為萬壽亭,內供「萬壽無疆」穹碑,為州城百官祝釐之所。乾隆二年(1737年)改為大士殿。辛亥革命光復福州戰役,以於山作為總攻陣地,革命軍前敵總指揮部設在殿內。1911年n月9日拂曉,革命軍在此開火為號,炮打將軍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們獲將軍朴壽,殺於殿西丹井附近,殿內有乾隆「御題大士出山圖」碑刻,敘述觀音菩薩「從男變女」的故事。
【定光塔】
俗稱白塔。在於山西麓。磚構,七層八角,高41米。初建於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據碑刻記載,在辟基時發現一顆光芒四射的寶珠,故名。初為外圍環木的六層樓閣式磚木塔。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雷火焚毀,二十六年(1548年)重建,把殘存磚軸內削低四分之一,木梯改裝在磚軸內,成為磚塔。唐代原木塔的石座尚存。塔南定光塔寺,唐天枯二年(公元905年)創建,兩年後,為祝賀朱溫即位,改名萬歲寺,俗稱白塔寺。現存殿字均清代重建。
【戚公祠】
在於山白塔寺東。戚繼光(1528—1587)明代傑出軍事家。
字元敬,號南塘,山東蓬萊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寧德橫嶼、福清牛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勝仗。班師回浙時,福州官紳在於山平遠台設宴餞別,勒碑紀功。後人在台旁建祠,後廢。現祠是1918年重建。祠廳建在石崗上,旁有五株蒼松,前為平遠台,崗台之間跨有天橋;廳東怪石迭壘,中有一石如榻,上鐫「醉石」二字,相傳為戚公醉卧處。石畔為醉石亭,亭北有蓬萊閣,又有榕壽岩、補山精舍諸勝。
【於山摩崖刻石】
在於山上。有宋至近代摩崖題刻一百餘處。主要集中在鱉頂峰、戚公祠、蓬萊峰、金粟台等處。其中有宋代元絳的「金粟台」篆書,明代張諱的「平遠台」行書,督舶太監尚春的詩刻,清代官府鎮壓農民起義領袖蔡牽、朱憤的紀事刻石等,都具有藝術和史料價值。
【開元寺鐵佛】
在福建福州市經院巷。寺建於梁大情二年(公元548年),初名靈山,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今名。鐵佛迭掌盤足坐於蓮台上,外披泥貼金,法相庄嚴。高5.3米,人立其肩,手摸不及頂。鑄建年代未見文獻記載,明中葉以前,曾被誤認為後唐年間王審知所鑄的三萬斤銅佛,後才發現非銅實鐵,曾異撰聯雲:「古佛由來皆鐵漢,凡夫但說是金身」。清初《榕城紀聞》雲: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鐵佛殿,在佛座下開出銀塔一座,上題:「宋元豐癸亥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劉瑾。」據此,鐵佛當鑄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是研究古代冶煉技術的實物例證。
【烏石山】
簡稱烏山,又名道山。在福建福州市中部,與於山東西相對,乃城內三山之一。游覽面積11.9公頃,最高點香爐峰(桃李石)海拔86.02米。怪石嶙峋,林蔭壑勝,環山寺觀櫛比,山間亭榭交錯。有三十六奇景。唐代即為游覽勝地。其中天章台、沖天台、霹靂岩、天台橋等六處,均屬三十六奇;1955年修建了三座不同形式的亭子:居東的八角亭,即唐宋八大家曾鞏為之作記的道山亭;居中的方亭,為紀念明代抗倭保城有功的黎鵬舉而建,名黎公亭;居內的圓亭,則紀念陳振龍從呂宋引進番薯種,名先薯亭。此外,還有沈公祠、道山觀、彌陀寺、呂祖宮等。
【烏石山摩崖題刻】
在烏石山上。岩石巉崎,洞壑清幽,摩崖題刻二百餘處,分布全山各角落,以鄰霄台、天章台、道山亭等地較為密集。著名的為唐大書法家李陽冰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所書的篆書《般若台》,以及宋代程師孟、陳襄、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題刻。元代間有用蒙文書寫的。明代多詩刻,其中太監的題刻為清人所不取,《烏石山志》均未收錄;但對研究明代太監活動,特別是督舶太監的活動,頗有史料價值。
【西湖】
在福建福州市區西北隅。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鑿引西北諸山之水聚此,為農田灌溉之用。五代閩時,在湖濱建水晶宮,此後漸成為州人游樂場所。宋辛棄疾詞雲:「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因而有小西湖之稱。1914年辟為公園,當時可供游覽的陸地面積僅54.3畝,解放後幾經擴大,已達215.15畝。湖中有開化、謝坪、窯角三嶼,湖濱有荷亭和大夢山,以柳堤和玉帶、飛虹、步雲三橋通聯,構成一幅整體畫圖。園中濃蔭覆蓋,幽香陣陣,更有宛在堂、桂齋等占跡掩映其間,湖面輕舟碎影,水謝卧波,湖光山色,令人陶醉。福建省博物館設在園中。
【大夢山】
一名廉山。在福建福州市西湖之濱。廣袤2華里,高不及40米。舊時,蒼松蓊鬱,排翠崇岡,輕風徐拂,遠近聞聲。」大夢松聲」為福州西湖前八景之一。今則松竹滴翠,花木似錦。山巔有大夢山亭,東南麓有行磴引入假山洞府,盤旋而上,可登亭憑眺全湖景色。環山麓一帶地勢迂迴,西南有乎章池等古跡,系元末平章陳友定西肢園遺址,南為明代薛家池館遺址,東為明禮部侍郎薩琦祠堂,內有養龍、玉井、沙帽三池,1957年合並改建為福州動物園。園內有熊貓館、猛獸舍、水族廊、海豹池、猴山、象園等等,收羅珍禽異獸頗多。西隅有游泳池等。
【西禪寺】
原名長慶寺。在福建福州市西郊怡山。離城約3公里。怡山形如「飛鳳落坡」,又名鳳山。原為南朝梁煉丹士王霸所居,唐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建沖虛觀祀之。後廢弛。咸通八年(867年)延佛教徒居之,後兩年改名清禪,不久又改延壽。後唐長興四年(933年)改名長慶,俗稱西禪。佔地約100畝,大小建築物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緒年間微妙禪師往海外募金重建。規模雄偉,清末列福州五大禪寺之一。垣內寄園,花木似錦,尤擅池館之勝;垣外有古荔百餘株。寺僧年年舉辦荔枝會,吟詩作畫,「怡山啖荔」成為韻事。
【華林寺大殿】
在福建福州市區北部,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吳越國王錢氏尚割據福州,其臣下鮑脩讓為郡守,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樣禪院」,明正統間賜額,改名華林寺。原有殿、法堂、環峰亭、絕學寮等,均早廢。僅存大殿,單檐九脊頂,面闊三間,進深四間,雖歷經明清兩代重修,其主要梁架、斗栱等還是初建時原物,保存唐宋建築風格,為我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是研究古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
【江心公園】
在福州市台江江心中。面積3公頃,形若巨舟卧於碧波上,原名三縣洲,系由泥沙沖積而成。此洲北面波濤滾滾,百舸爭流;南面則風平浪靜,水清如鏡;地處鬧市之中,而無車馬喧嘩之擾。1975年在此籌建江心公園,環洲砌以石駁岸,以原有三株老榕為中心,栽種花木五萬株,建有榕樹坪、金魚館、臨江亭、釣魚台、品茶軒、游泳場等,頗具規模。1982年正式開放。
【嚴復墓】
在福建福州市郊陽岐村。清宣統二年(1910年)嚴復生前所營建,以石構為主,形如扶臂椅,碑書「清侯官嚴幾道先生之壽域」,兩側有雲龍柱一對,墓前橫屏書「惟適之安」,規模不大,結構大方。嚴復(1853—1921)字幾道,號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光緒三年(1877年)留學英國,歷任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總辦、資政院議員。辛亥革命後,任北京大學校長。曾翻譯赫胥黎《天演論》等,為維新變法提供理論基礎。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翻譯家。
【張經墓】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原厝村黃店山。張經(1492—1555),明抗倭將領。字廷彝,號半洲,侯官(今福州市)人,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負御倭全責,總督諸軍,次年在浙江王江涇大捷,稱軍興以來戰功第一,但被嚴嵩羽黨趙文華篡功誣陷,被害京師。萬曆中其孫伏闕鳴冤,始昭雪,賜祭葬於此。黃店山古稱芋坑山,地處閩江之濱,山明水秀。墓為白石結構,自麓至半山有十三層寬闊石台,深515米,左右分立翁仲、望柱以及馬、獅、虎、羊等石獸,雄偉壯觀。山麓原有「東南戰功第一」石坊,民國間被軍閥拆除,台石亦被盜竊。1963年重修其主要部分。
【林陽寺】
一名林洋寺。在福建福州市北峰山區,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據宋《三山志》記載,後唐長興二年(公元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閩都記》稱為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創建。明初廢,萬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為寺,後又廢。現存寺院為清光緒間鼓山湧泉寺住持古月禪帥募資重建,稱林陽寺。整組建築群大體仿效鼓山湧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殿、法堂為中軸主體建築,左右峙立鍾鼓兩樓。旁襯禪堂、僧室、客廳等,規模雄偉,為當時福州五大禪寺之一。寺西有南朝陳水定四年(公元560年)隱山禪師藏骨塔。
【林則徐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馬鞍村的金獅山麓,面對五鳳山。林則徐(1785—1850)是我國清代民族英雄。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慶進士,歷任巡撫、總督。力倡禁煙,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嚴令英美煙販繳出鴉片237萬斤,在虎門當眾銷毀。英國發動侵略戰爭,他團結軍民打退英軍進攻。由於清廷妥協求和,被革職充軍新疆。後起用任雲貴總督。1849年因病辭職回籍,次年又奉命赴粵,病死潮州,歸葬於此。墓為三合土結構,寬13.2米,深24.6米,為四層台,墓前有獅子一對。道光六年林則徐為其父母所營建,計六壙,他自己夫婦及弟夫婦均附葬。墓前有御賜碑文和祭文青石碑兩座。
【林則徐祠堂】
在福建福州市澳門路。祠門向東,第一道為屏牆,左右設兩邊門,額題「中興宗袞」、「左海偉人」。第二道為牌樓形牆,設一大門,額橫書「林文忠公祠堂」,進門為一條石鋪通道,左右分列青石文武翁仲及馬、羊、虎等。道半跨有三楹儀廳,廳後通道直達碑亭。碑亭為正方形,內立三座青石碑,成品字形。一為聖旨,一為御賜祭文,一為御賜碑文,均林則徐卒時所賜,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建祠時補鐫。詞廳在碑亭北側,外有圍牆,廳正中把林則徐遺像,楣上掛道光帝御書「福壽」匾額等。亭後有兩座三間排平屋,東西相對,中隔一堵花牆,均作客廳用,再後為一列曲尺形雙層樓房,北樓計九間排,西樓三間排原供家族子弟攻讀之用,內有「豐井」古跡。1982年冬辟為林則徐紀念館。
【歐冶池】
又名劍池。在福建福州市區北部鼓屏路東。相傳春秋時歐冶子鑄劍於此,故名。據宋《三山志》記載:「唐元和中僧惟斡浚池,得銅劍、刀環數枚,送武庫。當時,冶灶猶有在竹林間者。」古時,池周回數里,池畔有冶山、利澤廟、劍池院、五龍堂、歐冶亭等,均廢。宋黃裳《歐冶池》寺雲:「惟有越山池尚在,夜來明月古猶今。」明張時徹《劍池燕集》詩雲:「岩畔紫芝開幾許,與君今夜泛瀛洲。」現在池面僅存數畝,1983年重浚,並恢復部份亭榭。
【羅星塔】
俗稱磨心塔。在福建福州市東南21公里處馬尾港的羅星山宋柳七娘建。據《閩部記》載:七娘嶺內李氏女,育色,里豪謀奪之,抵其夫於法,謫死閩南,七娘斥賣其產入閩,捐資造塔,以資冥福。」明萬曆間塔毀,天啟間(1621—1627)徐■倡議修復,重建為七層八角石塔,高31.5米,聳立港口。清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兩軍即齊塔下開火。當時馬江兩岸十三鄉人民。展開了反侵略斗爭。1964年經過大規模修繕,羅星山也辟為公園。
【金剛腿】
在福建福州市閩江下游閩它鎮對岸(長樂縣地),距市區30公里,處在兩岸山岩裸露、江流曲折、河道深窄的地段。金剛腿是一條形如巨人腿腳的大石條,從山麓一直伸劍江面。腿卜中空如橋梁,腿部翹起,靴底懸空,靴長約1米,滿生青苔,極其逼肖壯觀,為閩江七景之一。半山岩壁上還有古代石刻「金風濯足」四字。乘船出入閩江的人。部為這天然巨石所吸引。據傳金剛腿原有一對,另一隻已被開采建造肆萬壽橋。金剛腿是江水和海水的分界處,每當溪洪與海潮相遇時,浪濤沖擊,更是奇觀。
【南公園】
在福建福州市區東南。佔地20.000平方米。清初為靖南王耿精忠別墅。湖塘台榭,擅林泉之勝。光緒間辟出部分地建左宗棠詞堂,1912年改為公園。有桑柘館、荔枝亭、藤花軒。望海樓諸勝。近年又依其曲折湖塘壘砌堤岸,圍以欄桿,井在湖上修造兩座石拱橋,其中一座從湖畔假山石洞接通湖心小島的涼亭,成為游覽中心。臨湖建雙層樓船,登船台憑眺,全園景色盡收眼底。園旁影劇場也是公園舊地。
【馬江昭忠祠】
在福建福州市馬尾港的馬限山麓,依山傍水,面對羅星古塔。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為紀念中法戰爭馬江海戰陣亡烈士而建。前後兩進,正廳及兩院祀殉難官兵796人,前廳有石碑一方,記海戰經過。祠西為墓園。1920年重修,將墓園的九壟合為一丘,重立墓碑,上書:「光緒十年七月初三日馬江諸戰上埋骨處」。伺前有老榕兩株,清幽肅穆。一九八三年重修,墓園增設池館亭榭,詞內陳列馬江海戰文物。
【閩江金山塔】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8公里閩江西港。江心突起一阜,削拔尋丈,形似「印浮水面」,有砥柱中流之勢。宋元年間建一座七層八面的實心石塔,高不及10米。塔周環構庵堂,古人以其比擬鎮江的金山,故有小金山之稱。後庵堂被山洪沖毀,或改建為文昌祠,或改建為塔江樓,歷代更迭不常。現存的金山塔寺為1934年重建。塔前有一座殿,塔後有一層樓,左右各有一間斗室。所有樓閣均四面開窗,佔地雖小,有外景可惜,環境頗為清幽。一水奔流,九山環抱,向為游覽勝地。明代抗倭名將張經,少時曾在此讀書,明莆田學者林兆恩(龍江)也曾借室著述。「塔影玲攏映綠波,金山事跡見詩歌」,彈丸之地,卻流傳不少名人韻事。
【閩王德政碑】
在福建福州市慶城寺(路)閩王祠內。閩王王審知(862—925),唐末割據福建,五代時封閩王。治閩三十九年,對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頗有功績。後世譽稱「開閩王」。此地原為他的故宅,閩亡,後晉開運三年(公元946年)改為廟祀。自宋至清,每年立春日,郡守都率群僚來詞取土捏制春牛,發動春耕。碑全稱《恩賜琅琊郡王德政碑》,高4.9米,寬1.87米。唐天祐三年(公元906年)於兢撰,王倜書。碑文記述審知家世及其治閩前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貿易情況,是研究五代史的重要資料。祠內還有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所立的《重修忠懿王廟碑銘》、《乞土勝地》等碑。
【閩王王審知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戰坂鄉蓮花峰的斗頂山。王審知(862—925)字信通,光州固始(今屬河南)人。唐末,從其兄王潮起兵,入據福建,封閩王。他治閩三十九年,促進了福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墓原在鳳池山,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遷葬於此。蓮花峰是郡城主峰,旗鼓分列,面對五虎,氣勢宏偉。陵園內原有殿堂牌坊以及蓮花、永興兩院(寺),閩亡,均廢。明宣德四年(1429年)又遭屯軍盜掘,今僅存三層墳台及翁仲、石獸等。台上有兩座並列的長方形磚墩,1981年重修,發現墩下為墓室,左室有閩王墓誌銘,右室有夫人任氏墓誌銘,均翁承贊撰。墩後圍有墳壁,上為封土,封頂有唐閩忠懿王墓碑,是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重修時所立。
【迥龍橋】
亦名飛蓋橋、沈公橋。在福建福州市郊閩安鎮邢港上。建於五代年間,四墩五門,花崗石砌造,長66米,寬4.8米,墩為兩頭尖船形,墩間各鋪石樑板五條。橋上護有石欄桿,欄柱36根,柱首雕刻有雄獅、海獸、蓮花等,造型古拙生動。南宋淳祐間重修後,改名為飛蓋橋: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鎮官沈某重修,改名沈公橋。現存結構多為唐宋時期遺物。「閩中橋梁甲天下」,但五門以上唐橋尚屬罕見,是研究福建古代造橋技術的重要實物例證。橋的兩端各有廟亭一座,均清代重建。西北端為玄帝亭,旁立宋觀文殿學士鄭性之所書「飛蓋橋」和清「沈公橋」石碑,東南端為聖王廟,內祀齊天大聖,重檐九脊頂,背負盤石山,拾級登山,可觀賞邢港九曲、七星獻壽等景緻。
【桂齋】
在福建福州市西湖荷亭側。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則除了父憂在籍守制,倡議重浚西湖。浚湖工程結束,利用節余在荷亭北皇華亭故址建宋李綱祠堂(今廢),並在祠旁架屋三椽,植桂兩株,取李綱晚年住所名稱,亦叫桂齋。咸豐元年(1851年)即林卒的次年,6月12日,州人士遵林遺囑奉其像祀於此。民國間在齋旁建室一間,稱「林文忠公讀書處」,並新建一座禁煙亭。
【煙台山】
在福建福州市區閩江南岸,梅塢與麥園頂中段的藤峰。因元末至清初設有煙墩以為報警之用,故名。1962年建為公園。園內有長廊、茶室、閱覽廳、游泳池等。穿插種植木棉、南洋杉、美洲松等名貴樹種。由於一阜臨江,地勢較為高峻,視野開闊,能縱覽榕城全貌。北望三山兩塔雄峙;俯瞰閩江航運繁忙;更有萬壽、閩江兩座大橋,宛若長虹。夏晚江風習習,遠眺萬家燈火,猶如繁星點點,是消暑勝地。山麓梅塢,古時種植萬株梅樹,有「瓊花玉島」之稱。明徐熥曾留下「十里花為市,千家玉作林」佳句。清初毀於戰火,現在已是市肆林立。
【崇福寺】
在福建福州市北嶺下,距城約8公里。創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原名崇福院,後廢。明末清初重建,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始具規模,後逐漸發展,梵宮林立,殿宇巍峨,至清末成為福州五大神寺之一。寺在象峰之麓,岡巒環抱,松柏參天,有清澗一曲繞寺而過,環境十分清幽。現存殿宇,多為光緒年間所重建。
【崇妙保聖堅牢塔】
俗稱「烏塔」,誤稱「凈光塔」。在福建福州市區烏石山東麓,五代閩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閩王王延曦為自身及眷屬、臣下祈福,在唐代凈光塔遺址上興建。原計劃造九層,未完工,延曦被殺,閩亡。現存塔為八角形,七層檐,高35米,用花崗石砌造。轉角設倚柱,每層疊澀出檐。第一層開一門,其餘各層開二門,不設門的地方都設佛龕。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造型雄偉端莊,與於山定光塔東西相對,有「榕城雙塔」之稱。清道光間塔身傾斜,1957年重修。塔上浮雕佛像及碑刻,是研究五代閩歷史與藝術的珍貴資料。塔旁「敕建貞元無垢凈光塔」碑,是前身塔所遺。
【清真寺】
在福建福州市安泰橋下。據寺碑稱,始建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不合史實。按此地原為五代時閩王王繼鵬的太平宮,後晉天福元年(936年)改為萬壽院(佛教寺),元至正間始歸伊斯蘭教,改造為清真寺。《閩都記》雲:國朝初建,名「真教寺」,俗呼「禮拜」,色目人禮拜誦經於此。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毀於火,是年冬重建,越八年始落成。重建的寺,屬東方建築形式;大殿單檐五脊頂,深廣均五間,成正方形,為禮拜堂。前有華表,左右兩廡為茶廳、房廊、廚舍等。現存大殿為1955年重建,改為工字形。寺內有永樂聖諭、嘉靖重建清真寺記等石碑。是福州唯一的伊斯蘭教寺。
【鼓山】
別稱「石鼓」。在福建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延表數十里,有屴崱、白雲、鼓子諸峰,最高點海拔969米。以山巔有巨石如鼓,故名。山中湧泉寺是福建著名寺院。寺東靈源洞、聽水齋、白猿峽一帶,岩石嵯峨,摩崖密集,譽稱「石鼓都會」。寺西蒼松翠柏,曲徑通幽,有鼓山十八景、白雲洞諸勝。山上屴崱峰俗稱「絕頂峰」,可觀日出。寺西南為登山石板路,長3公里,石磴達二千五百餘級,沿途青松夾道,有觀瀑、半山、更衣等五亭」,1954年另闢盤山公路,自市中心有車直達寺前。1979年義建造松濤樓,接待遊客。
【鼓山十八景】
俗稱十八洞。在鼓山湧泉寺西,獅子峰下。岩壑幽奇,山徑盤曲,蒼松成蔭,攀登遠眺,福州市、郊全收眼底。宋時建望州亭,今廢。附近有岩洞,廣16米,深7米,洞內有一壑清泉,洞前插一片石壁,占人取達摩面壁之義,名「達摩洞」。洞周有石灶、仙猿岩等勝跡。清咸豐四年(1854年)辟八仙、降虎諸岩洞,鋪設通聯的石礆、石徑,使游覽線延展2公里以上。三十來處岩洞和景物分別題有標名,達摩洞口的石壁上則綜合品題,有達摩面壁、仙猿守峽、玉筍成林、福壽合圖等富有詩意的十八佳句,「十八景」因此而得名。近年來又整修通道,增建樓閣廊亭。
【鼓山摩崖題刻】
在鼓山上。山上岩壑幽奇,鐫刻在岩壁上的摩崖題刻約有四百段,多分布在登山古道,屴崱峰、白雲洞、十八景、靈源洞等地,尤以靈源洞一帶最為密集。明謝肇淛《鼓山志稿》說:「宇內名山銘刻之多,未有逾是山者;入靈源洞里許,削壁林立,殆無寸隙。」靈源洞有摩崖題刻二百餘段,真草隸篆俱備,宛如一座書法寶庫。著名石刻有宋代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以及當代郭沫若等題刻。
【千佛陶塔】
在鼓山湧泉寺。計一對。燒造於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原立任福州市南台島龍瑞寺,1972年移此,分立在天王殿前,東名「庄嚴劫千佛寶塔」,西名「賢劫千佛寶塔」。塔為陶質,上施釉,作紫銅色。仿木構八角形樓閣式,計九層,高6.83米,座徑1.2米,自下而上寬度逐層縮小。系分層燒造,然後拼合而成。塔壁共貼塑佛像一千零七十八尊,檐角下懸有鈴鋒,塔頂壓寶葫蘆,塔座塑有獅子、力土和各種花卉圖案,井有題識,記燒造時間以及施捨者和工匠姓名。以陶燒造的大型寶塔,為國內罕見,是研究宋代建築藝術的珍貴資料。
【白雲洞】
在鼓山西北隅,距湧泉寺約7公里。洞在懸崖陡壁間,廣約16米,深5米。堵為佛堂、僧舍。有石為天,不施片瓦。洞外雨絲紛垂,淋不到窗欞;白雲繚繞,迷濛滿洞。從洞口俯視,危岩如削壁,長澗若深淵。古人雲:「白雲之奇,不在洞而在徑。」即指從山下登洞的沿岩險徑。登此洞需穿過三座危岩阻梗的三天門,爬越一段兩側深澗的龍脊道。沿途有化龍橋、印月潭、龍舌岩、天梯、觀瀑台、吼雷湫、時佛嶺等諸勝。
【湧泉寺】
在鼓山半山腰的白雲峰麓。海拔455米處,佔地25畝。此地原為一積水潭,五代粱開平二年(公元908年),閩王王審知填潭建寺,請名僧神晏來居。宋真宗賜額「湧泉禪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改稱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毀於火,天啟七年(1627年)重建。現存主要建築物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鍾鼓樓、白雲堂、明月樓、聖箭堂、藏經殿、回龍閣等,均清及近代重建。規模雄偉,列為清末福州五大禪寺之一。寺以藏經、藏版馳名國內外。有明代南北藏、清代龍藏、日本續藏等,還有明清兩代本山高僧元賢、道霈等著述和其他翻刻計七千五百多冊,尚存明清經版萬余方,和苦行僧刺血書寫的佛經六百七十五冊。
⑸ 福州古厝有哪些
福州古厝有戚公祠、馬尾昭忠祠、林文忠公祠(林則徐紀念館)、鼓山鼓嶺、煙台山歷史風貌區等。
1、戚公祠
煙台山歷史風貌區是福州古城傳統中軸線序列組織的末端,承載了福州近現代商業歷史,見證了城市發展變革,曾是福建省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以上內容參考閩南網-福州古厝旅遊景點攻略規劃路線 8個必去打卡點推薦
⑹ 福州景點排行榜前十名
熱門景區榜 點擊查看完整榜單
No.1 中國西峽恐龍遺址園
帶孩子去遊玩還是很不錯的
熱度: 1萬人近期導航來過
⑺ 福州於山風景區門票多少錢
於山不要門票三坊七巷 有福州小吃同利肉燕 永和魚丸 耳聾伯湯圓大多公園都免費左海 西湖 森林公園 動物園要門票的
福州周邊一日游旅遊風景區自助游簡介
天門山峽谷生態旅遊景區佔地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28米。因山中有一巨石屹立形狀如天門而得名。天門山巍峨秀麗、景點眾多、類型各異。主要景觀有天門、天門洞等,乃自然界天公造物之奇。地下河岩壁上萬年後乳形成的天然「觀音」、「彌勒」顯像,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古樸幽奇的鴛鴦林、迎客松、千年藤、百年樟,成群的天然彌猴、羚羊、穿山甲等珍稀動植物和千年園坪、古代染窯、天門寺遺址都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考古價值。
1、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停車場(廣達路與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達天門山景區的旅遊專線車,每周六、日及黃金周期間上午7:30左右發車,往返車費36元/人。車程:約1小時20分鍾。
2、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車(每10分鍾一班),12元左右/人,至天門山景區路口下車,再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兩輪摩的6元/趟,面的7元/人)10分鍾可抵達景區。
3、景區門票:25元/人
莒溪被譽為「小九寨溝」,溪水極清,藍天和樹影掩映下呈夢幻般的幽藍色;溪竹夾道,正午時分也難見日光,陰涼愜意。溯莒溪而上,小徑曲折婉轉,竹木茂密。溪水與小徑交錯穿插數十處,過溪皆無橋,需涉水,深者過膝。水急石滑處,險象環生。莒溪上游兩山夾峙,無村落人居,亦無田畝蔬苑,溪水清澈明凈,不受污染,生活著多種珍希魚類,兩棲動物,如「娃娃魚」。石灘處,水流濺濺,聲響里許。幽潭間,樹影婆娑,靜若處子。更有石壁陡如刀削,鷹翔岩頂,飛瀑流泉點綴其間,活生生一幅國畫山水,世外桃源。
1、莒溪位於永泰大樟溪下游,溪口小村名莒口村,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永泰方向公交車至莒口下車(只需購買至永泰塘前的車票,空調大巴9元/人,告訴售票員到莒溪下車即可)車程:約50分鍾
2、莒溪風景區門票15元/人(包括過渡費)。
旗山森林公園,位於閩侯南嶼境內,面積3587公頃。距福州市中心僅25公里。公園內千峰競秀,古樹參天,飛禽走獸,奇花民草,碧水青山,瀑布奇石,觸目皆趣,獨具魅力。這里氣侯溫和,雨量充沛,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刺桫欏,南方紅豆杉,有百齡的柳杉王、夫妻樹等優美景觀。還有天梯、珠簾、潛龍等落差百米的瀑布群。
1、前往福州洪山橋西客站乘坐福州——南嶼的中巴,至旗山景區路口(告訴司機需前往旗山森林公園,請司機提醒)下車,票價3元/人。約40分鍾。
2、旗山路口下車後,可搭乘小面的(7人座的小面的來回大慨需要90元)或兩輪摩托(單程20元)前往景區。門票20元/人
三疊井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生態保護區.距福州23多公里。縱貫景區的采蘭溪為曇石山古人類文化母親河荊溪的上源,沿途崖壑幽深,潭碧山青,林木蓊鬱,充滿濃郁的原始風貌。景區內景點眾多,類型各異,有深潭飛瀑,怪石峻岩,奇樹古藤.異草香花.尤其是擁有大量國家保護的各種珍稀動植物,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雷霆萬鈞的象鼻瀑布、鴛鴦瀑布,神秘莫測的仙字潭、天書岩,惟妙惟肖的萬壽龜、金蛤蟆,古樸幽奇的奇樹園、百藤灣,沁人心肺的林間空氣,無不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而精彩絕倫、如詩如畫的天女散花瀑布.更是讓人沉醉在青山綠水之間。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瑰奇美妙。
1、前往福州洪山橋西客站乘坐福州——甘蔗的中巴至鐵嶺下車,票價5元/人。約50分鍾。2、鐵嶺下車後,可乘坐小面的前往景區,5元/人。門票15元/人.
兔耳山風景區位於閩侯、永泰、福清交界處,因在山下大樟溪上可看到一隻活靈活現的兔耳而得名。 兔耳山景區內峰巒疊嶂、崖壁陡峭、潭多瀑美、洞寨險奇,妙趣橫生。每個景點都有一個富有詩意的美麗傳說,如飛天神樹、老嫗趕兔、雙龍搶珠、和尚戀情、黃猴出洞、天狼窺美、水簾洞、飛仙賽、八仙迎客等,饒有趣味。沿溪有許多水潭和瀑布,其中最高處的飛龍瀑布落差有10多米,瀑寬2—3米,蔚為壯觀。值得一提的是山上的飛仙寨景點,它位於一個山頭的近頂處,山勢陡峻,岩洞較多,在約百米的距離內,呈三角形分布著3個岩洞,頗為奇特。 兔耳山深處還有一個700年前古人留下的全國最小的水庫遺址,名為「永通陂」。
1、福州火車站(北)乘坐到永泰的中巴車票18元/人。約50分鍾
2.景區門票:20元/人(含船票)
十八重溪, 在距福州約20公里的閩侯縣南通鄉境內,發源於縣南古崐崖山尾東麓,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間崐水平長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條,取名"十八",形容其多,是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區散布著崐由火山岩構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渾朴,有崐西溪瀑布、烏龍戲珠、大帽山、文筆峰、寶塔峰、三仙洞等景點。
1、前往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閩侯南通的中巴,6元/人,至南通鎮下車。約40分鍾.2、南通鎮下車後,可搭乘兩輪摩的或三輪車前往景區,6元/趟。景區門票為12元(可砍價,約8元/人)。
赤壁景區佔地23平方公里,赤壁溪貫穿景區全境,共有九十九彎、八十八曲,溪水清澈見底,森林植被完好,瀑布凌空飛瀉,奇峰千姿百態,石龍蜿蜒盤旋,石柱直插雲霄。景區內有柳杉王、刺桫欏群等珍稀植物,還有山羊、短尾猴等野生動物。
赤壁景區目前已開發出千米石龍、百米石柱、赤壁瀑布、珠簾瀑布、野外燒烤場天然猴觀賞園、自然生態觀賞區等十大景點和五公里長的赤壁溪漂流項目。其中不惜以高造價修建的千米棧道是福建省景區僅有的風景線。
1、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停車場(廣達路與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達赤壁風景區的旅遊專線車,每周六、日上午7:15左右發車,往返車費36元/人。
2、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車(每10分鍾一班),至赤壁大橋頭下車,10元/人。下車後轉乘赤壁景區專線車前往景區,往返10元/人。約1小時
3、景區門票30元/人,漂流108元/人。
青雲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嶺路鄉境內,距離永泰縣城10公里,距離福州市區78公里。景區總面積53平方公里,分布著七座千米山峰和九條峽谷溪澗,屬火山岩地貌,由雲天石廊、青龍瀑布、白馬雙溪、水簾宮、桫欏峽谷、天池草甸六個景片組成。境內瀑布秀麗多姿,崖峭峰險,峽谷幽深,溪流回環曲折,潭池澄澈翠綠。青雲山地處中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森林植被類型多樣。
1、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停車場(廣達路與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達青雲山風景區的旅遊專線車,每周六、日上午7:00左右發車,往返車費36元/人。車程:約1小時50分鍾
2、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車,至永泰下車,車票15元/人。下車後可搭乘面的前往景區,車票5元/人。景區門票25元/人
宏琳厝座落在閩清坂東鎮,始建於清乾隆乙卯六十年 (1795),一座飽經三朝滄桑的古宅,以它人文興盛,二百年長久不衰的歷史而享譽八閩大地,這幢古老的廣宅深院,有著別具一格的建築風采,特別是厝內廊迴路轉,縱橫有序而著稱,厝內35個大小廳堂、30個天井、15個花圃、666間居室,知其結構者方能進出自如,整個建築結構精巧,對稱翼檐卷仰,雕梁畫棟,工藝精湛,堪稱民間建築藝術的魄寶。
1、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閩清的班車,至閩清下車,車票13元/人。下車後,搭乘閩清前往坂東的中巴,至宏琳厝下車即可,車票5元/人。約1小時20分鍾. 景區門票:20元/人
網友悠遊天下補充:福州西客站坐班車是17元到閩清縣城,然後轉到塔庄或省潢的車在坂東宏琳厝下車即可(車費是6.5元),另外每天下午大概兩點半在西客站有一部班車是可以直接經過宏琳厝不用轉車的,車費好象是22元
靈石山位於東張鎮的三星村內,。靈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著名的有三峰、九疊峰、留雪峰、報雨峰,其中尤以九疊峰挺拔,峻峭,勢若插天。
山中有靈石寺,座落於萬綠叢中,始建於唐,初為草庵,後由唐懿宗賜額「靈石俱胝院」。明萬曆四十年,高僧性麟大舉募修,規模乃大,它依山建造,以山為門,大雄寶殿為軸,布局嚴謹,氣勢壯觀。該寺現全部由尼姑管理,堪稱一奇。 靈石山於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內動植物品種豐富,可謂天然生物博館。
1、搭乘福州——福清的班車(汽車北站、南站或白湖亭車站均有往福清方向的班車),至甘厝口下車,車票15元/人。下車後,轉乘班車或小面的至東張鎮,車費1.5元/人,最後搭乘前往靈石山森林公園的小面的即可,車票3元/人左右。約1小時20分鍾,景區門票:10元/人
冶山景區:在省貿易廳院內,在正對著中山路的大院中軸線上,省商業大廈前面,有一座兩層的中國式建築,這就是中山堂。它建於民國元年(1912),是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也是最早的近代非教會建設的中國式建築。中山堂目前正在維修中,尚未開放。中山堂西有冶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也是福州最早的城池「冶城」故址之一,福建最早的公園州園故址也在附近。冶山不大,但山上古木參天,題刻眾多,有王壇崗、乾崗岑、玩琴台、獨秀峰、望京山、觀海亭等,民國海軍上將、代理國務總理薩鎮冰晚年住所「仁壽堂」也在冶山。
冶山北面是歐冶池,池在冶山路舊福建省財政廳大院內。相傳為春秋時期著名冶煉家歐冶子鑄劍處,故名。唐代浚池,曾出土銅劍、刀環等,證明這里確實是古代的冶煉工場。古時,池周圍數里,池畔有利澤廟、劍池院、五龍堂、歐冶亭等。後池漸為民居侵蝕,僅存半畝方塘。清道光八年(1828年)購民居重浚,池面擴充數倍,重建歐冶亭於池南。1983年再浚,疏通水源,重整石駁岸,在池中建劍光亭,池北建石肪、喜雨軒等。歐冶池現已列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行宮:林浦(又名濂浦)的泰山廟,原為趙昰幼帝的行宮,佔地373平方米,位於平山東側,離城約十五華里,與鼓山隔水相望。宮前,建左右金古亭,近階兩邊,建金銀庫。前程古榕三株,虯干盤摯,綠陰翁地。門口石獅幾只,威武雄壯。行宮庄嚴肅穆。牆上人物花卉浮雕栩栩如生,屋頂丹鳳朝陽、雙龍戲珠,維妙維肖。大殿畫棟雕梁,翹角飛檐,有飛禽走獸各種圖案,精美奪目。宋末,元兵攻陷臨安,陸秀夫、陳宜中、張世傑等擁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南行福州,奉益王為帝,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公元1276),號召抗元,又堅持了三年,直到廣王昺在崖山殉國,宋亡。為了紀念南宋末朝的君臣,鄉人把行宮改為泰山廟,在大王廟內重塑帝昰帝昺,康王居中,旁列帝昰,邊塑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塑像,另在丞相詞塑陳宜中像。 行宮周圍還有更樓、文昌閣等與宋行宮有關的遺跡。此外,林浦還有獅山造像白佛與摩崖石刻、斷橋、「七科八進士,三世五尚書」坊、邵歧宋代石塔、邵歧炮台等遺跡。從福州去林浦,有水陸兩條路:一從福廈路乘公交到黃山轉車,可到林浦;一路從福馬路魁岐碼頭渡江,在邵歧碼頭登岸,這碼頭為南宋幼帝泊舟上岸之處,尚存石碇,登陸經御道街步行至行宮。
鼓山白雲洞:白雲洞位於鼓山西北風池山西側,因洞在海拔700多米處,常常是「白雲混入、咫尺莫辨」故稱「白雲洞」。登鼓山白雲洞,要從永德信山莊的圍牆邊順著山溪旁的石階而上,途中有一株筆直迎客松和古榕樹、古樟樹、積翠庵、卧潭橋、一天門、凡聖寺、印月潭、龍脊道、二天門、三天門、佛頭岩、龍舌岩等,僅從這些景點的名字就可以想像出,這條登山路是如何的險峻! 白雲洞上方由一塊百丈大小的方壁橫蓋,叫「一片岩」。距地面2米多高,作為屋頂,其下面有寬約6米、長約40餘米的石坪,前面圍上石頭,稱為「良心寺」。洞旁有一清泉,一股水流從高澗懸注而下,聲如雷吼,稱「吼雷漱」。白雲洞石圍牆外面有一弓空地,晴天站在此地.大叫一聲,即可聽到對面岩壁返傳過來的不絕迴音,稱之為「空谷傳音」。從白雲洞沿石階而上,經說法台、石棺頭等景點可達鼓嶺。
磨溪:磨溪發源於鼓山,因水源豐富,過去沿溪處處磨坊,故名「磨溪」。溪中大大小小岩石,被溪水沖刷得乾乾凈凈,不停的流水隨著不同落差,發出各種響聲,有琴聲、鑼聲、鼓聲等。尤其龍潭深邃,水色透明,泉水從高處落下,響聲更加清脆。溪兩旁有種種奇石,這些岩石有的像「山貓」、「天鼠」;有的稱「仙人觀景」、「山龜出頭」、「巨龍仰首」,也有的一組岩石像「鱷魚吃魚頭」,特別是有一處「八戒濯水」,就象是豬八戒下半身浸在溪水裡,只露出頭。從福州乘馬尾的公交,在看到快安開發區的時候下車,路北側沿溪小路進去,即到磨溪。
琅岐?白雲山?閩江口: 從琅歧鎮乘車,沿著林蔭環島水泥路行駛,十幾分鍾就到了白雲山麓,順著山間小路拾級而上,穿越密密麻麻的小松林,峰迴路轉,二十多分鍾就登上白雲山。山上白雲瑞靄,樹木參天,溪流淙淙,鳥語花香,環境清幽,白雲寺就藏在山巒之中。寺後山巔有觀日台,這里是福州地區最好的觀日地方。福州地區可以觀日的除白雲山外,還有鼓山的另崱峰和連江縣的雲居山、青芝山。但鼓山離海太遠,而雲居山、青芝山太矮,視野有限,唯白雲山最能體會海上日出的佳處。
石牛山:石牛山位於閩侯縣大湖鄉梧桐里自然村,距福州74公里,因山中有一石牛而得名。主峰1116米,面積2.5平方公里,有自然景點70多處。其景觀以瀑布為最,有「人字」、「三疊」、「落花」、「飛霧」、「水簾」、「卧龍」、「六月飛雪」等,最長的飛瀑達300餘米。石牛山的風景神奇美妙,或臨流,或懸空,或曲徑通幽,或匿於林中,探之令人幽深莫測,退想萬千。山間溪水飛流,溪床上怪石星布,神工鬼斧,千姿百態。山上氣候溫濕,四季常青,奇花異草不勝枚舉。山中老藤古樹,攀掛牽纏,猴子等野生動物悠然其間石,別有一番山林風味,令遊客留連忘返。
靈濟宮:靈濟宮閩侯青圃,祀南唐二位徐真人,在北京皇城西建有分廟。在明代靈濟宮地位十分顯赫,祭祀規格很高,每年春秋兩祭,均由皇帝派遣「欽差」攜袍服前來與神更換。傳說明代永樂年間,成祖出征漠北,沾染疾病,在昏迷中夢見二位徐真人前來授葯,疾頓愈。遂特派遣大臣率領京師官匠前往重修,建築風格均按營建皇營手法,因此民間有「要看皇帝殿,且看靈濟宮」之說。游覽靈濟宮,可從福州乘車到青口,然後轉車去青圃,或雇小車、摩托車等亦可。
五虎山:五虎山因山脈五個主峰巍峨聳立,勢如五虎雄踞而得名,距福州35公里,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市,橫隔尚干、南通兩個鄉,是舊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線。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山中有靈壁岩、天柱峰、魯魚石、鴨母岩等勝景,還有石壇、石床、石棋局等遺跡。尚干鎮琯前村後的虎靈岩和虎頭寺,已成為游覽點。
白岩山:白岩山位於閩清縣城西南30公里的三溪鄉,因山上岩石色白如玉而得名。白岩山景點以懸崖峭壁、層狀方岩和幽深岩洞而著稱,共有大小景點108個,故又稱「百景岩」。因山巔盛長杜鵑,故又稱「杜鵑山」。白岩山保留不少歷代摩崖石刻,建築物有白岩寺、仙君殿、聖君殿、觀音閣、天橋、一家仙等。白岩寺位於白岩山半山腰三面陡峭的岩石上,始建於唐。據記載南宋朱熹曾手書「八閩岳祖」於岩上,寺前岩峭谷深,十分驚險。此外白岩山上的觀雲瀑布也十分壯觀,為閩中一大奇景。
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於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台,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後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此外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台,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後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
定海古城:路線有2條
1:先乘車到連江閩運車站,然後坐摩的或三輪車到一運車站轉車直接到定海。
2:到福州三橋車站坐2:30的分福州到定海的直班車,大概5點多就到
碧岩寺:位於羅源灣內碧里鄉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岩巨石突兄面起,高數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餘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岩寺就構築其中。洞內外名勝古跡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 洞戶正上方高處,仰面可見一樹倒懸,卷校垂干。據寺僧說此樹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雖久歷塵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機鬱勃。此樹至今未能明其種屬,因恰巧位於山洞中央佛龕之前,特別是九月間開滿白花,其形狀就象是佛前的蓮花燈,俗稱「千葉寶蓮花」。 洞內石縫中,還斜生著一株怪樹。此樹自古以來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並每年開花結果,果實狀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頂高高穹隆之上,時時滲出滴滴瀝瀝的泉花,晝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殊,冷然飄墜,素稱「匹岩飛雪」。據說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會發財,但遊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岩對面一山名卧虎。登臨卧虎山巔,眺望匹岩全貌,恰如醒獅張口銜寺,如鯁在喉,欲吞不下。體育中心有車去碧里,到碧里再雇摩托車去碧岩。
陳太尉宮:陳太尉宮位於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於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間毀於倭患,隆慶間(1567—1570年)仍按原結構形式重建。廟宇由正殿、兩廡、戲台、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700平方米,飛檐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斗相連,構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築藝術傑作之一。去中房必須在羅源轉車。
龍泉寺:位於長樂縣鶴上鄉沙京村五峰山,大寺院祖師殿中常供的唐代著名高僧、「清規戒律」的創立者百丈神師在此落發,曾與鼓山湧泉寺、福清黃檗寺並稱鼎足。寺院所在的五峰山是平地突兀而起的五個峰巒,分別一其岩石形狀命名:曰卧牛、仙冠、貴品、蓮花、雲梯。山上層岩疊蟑,峰峰崔鬼,林木蔥籠,藤蘿密布。寺後崖壁上還保留著相傳肚臍能出米的「流米佛」,寺周還保存有許多歷代摩崖石刻和古跡,如「露松橋」、「盤谷飛瓊」、「中丞石」等。 福州車站有車直通沙京。
顯應宮:位於長樂國際機場西南面的樟港鎮,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50多年的歷史。大約在清光緒年間,該宮在一次自然災害中被深深地掩埋於黃沙之中。1992年6月22日,村民在建房時挖出了「顯應宮」的基址,出土宋代原塑神像50餘尊,色彩依然鮮亮。據民間傳說,古廟出土時,不知從何方飛來上百隻五彩鳳蝶。在這沒有花草的沙丘之地,這些當地居民從未見過的生物的出現,為古宮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因此民間俗稱此廟為「蝴蝶廟」。
顯應宮基礎和神像出土後,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當地百姓自發籌資重建了該宮。重建的「顯應宮」位於古宮遺址之上,規模宏大,金碧輝煌。在它的地下建有「地下宮」,原神像、柱礎、殘牆、碑刻等均原地原狀保護,供人們研究觀賞。 福州有班車直達漳港,或乘民航班車也可到達。
屏山寺:位干長樂縣潭頭鎮猴嶼村屏山北麓,距縣城20公里。寺始建於北宋,幾經興廢,因寺前有一巨石如供屏,故出名屏山,寺也稱屏山寺。屏山寺屹立岩中,布局奇特,築有碧玉軒等,殿依山勢,小巧玲瓏,與周圍岩洞山石融成一體。寺周有「滴水泉」、「洞天岩」、「合掌岩」等諸名勝。去猴嶼一般先乘車到長樂潭頭鎮再轉車。
晦翁岩:位於長樂市潭頭鎮二劉村上峰山,宋代名儒朱熹避「偽學」禁,曾寓此講學,故名。因鄉人劉砥、劉勵兄弟拜朱熹為師,讀書於此,又稱二劉岩。晦翁岩四周古木參天,岩洞奇詭,景色清幽宜人,有「曲徑松蔭」、「瀑布飛練」、「海天山月」、「朱劉講席」、「松翠流馨」等諸多景觀,其中最有特色者為「白鹿洞」。相傳朱熹避禁偽學時,匿居此間,有白鹿銜糧充飢。洞中深邃曲折,因年深日久,洞為泥土所塞,近年有熱心鄉民開始清淤,已開辟出「神龜」、「巨型蝙蝠」等石景。游覽晦翁岩,可以從長樂潭頭雇車前往。
瑞岩寺:位於福清市海口鎮瑞岩山的前岩,始建於北宋,歷經興廢,現大多為清代重建。寺背靠峭岩,面對海口。寺中有天王殿、鍾鼓樓、大雄寶殿、仙君樓等。山下有著名的彌勒造像,為福州地區最大的石雕佛像,盤腿而坐,袒胸露臍,兩眼平視,雙耳垂胃,左手捻珠,笑容可掬。寺的後面是大片岩石景點,有穿雲洞、桃花洞、獨醒石、萬人坐等,山上遍布摩崖石刻。
黃檗寺:座落於福清市漁溪鎮西北隅,始建於唐,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該寺主持隱元應日本邀請,率領30多名弟子東渡弘法,在京都建萬福寺,創立了黃檗宗,在日本影響很大,有500多座下院。萬福寺所在的黃檗山,風景秀麗,有五嶺、七石、十五峰和一泓「珠簾瀑布」等自然景觀。
名山石室:位於永泰縣樟洋鎮旗桿村,始建於唐,有大小自然岩洞5個,分東西兩室,是中國道教72福地中的第七福地。名山室前兩進早年焚於火,今存後院。附近有一座石亭,內供石佛,系元代摩尼教建築。名山室所處的高蓋山,險峻挺拔,古洞清幽,奇峰環繞,計有紫蓋峰、宴玉峰、玉華峰、水簾洞,龍吟池瀑泉、龜台、鳳文峰、飛升台等十大勝景。從福州乘車到永泰縣城,轉樟洋車即經過旗桿村。
闇亭寺:位於永泰縣蓋洋、長慶毗鄰處的闇峰下,距縣城43公里,素有「闇地生輝」之美譽。寺院度山審勢而建,造型莊重,工藝精湛。闇亭寺後林木森森,但寺屋頂卻無枯枝落葉,據說因為地勢緣故,風吹自凈,不用人掃,被人稱為一奇。寺院四周古樹蒼郁,環境清幽雅靜,澗泉流瀉,鏗鏘悅耳,寺前雄峰列翠,萬笏齊開,寺後帽岫浮青,樟、柯、扁樹、方簍竹叢生並茂,闇然一色,故有「闇山」之稱。山腳下倒流溪有三個深潭日「闇潭」,古有觀音寺。闇亭寺地方較偏,須先乘車到永泰嵩口鎮,再雇車前往。
福州卧龍谷休閑旅遊區地處福州後花園——晉安區北峰日溪鄉湖裡村,離福州市區30公里車程1小時。卧龍谷佔地1000多畝,坐落於群山迭嶂、古樹參天、雲霧繚繞的卧龍崗,蜿蜒曲折的華林溪如玉帶纏腰,橫貫景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里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仰視巍巍群山、俯聽潺潺流水、忘卻滾滾紅塵、得意迷迷仙境,這是人們回歸自然、陶冶性情的綠色樂園。
卧龍谷景區現已開放的旅遊項目有滑草、悠波球、射箭、極限攀岩、生態拓展等,在這里,可穿上滑草鞋一試草原雄鷹的豪舉,可坐上滑草車(船)感受風馳電掣的快感,可騎上滑草自行車尋找別樣的單車體驗,可鑽進悠波球品嘗天旋地轉的翻滾滋味,可拉開彎弓演繹射鵰英雄傳,可攀登絕壁一展俠客佐羅的英姿�6�1�6�1�6�1�6�1�6�1�6�1
這是一個登山戲水草上飛、英雄俠客夢里游的豪放天地,這也是好友聚會、舉家休閑、會議商務、團隊拓展的游樂場所。讓我們暫時放下都市的繁華和喧囂,走進卧龍谷,走進大自然,過一次大山深處的簡單生活,當一回離城不遠的鄉野草民!
福州新店舊貨市場坐(福州---日溪鄉村巴士2個小時一班可直達景區。)
福州新店舊貨市場----森林公園——領頭村——菜領村——壽山溪漂流——紅寮村——壽山瀑谷——黃坑——紋洋村——卧龍谷——日溪(密溪)漂流——日溪鄉 景區電話87932336 福州辦87959032
⑻ 未來的古平崗小學
二十年後,我又一次來到了我的母校古平崗小學。
我來到了那熟悉的地方,卻沒有看到教學樓。奇怪?我以前上課的地方跑哪了?這時,一個機器人向我走來:「你好!我是波波。請問你來干什麼?」「我是二十年前這里的學生。」我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教學樓跑哪了?」波波沒有回答,按了旁邊的一個小圓圈,突然,不知從哪邊冒出了一個筋斗雲。波波開口了:「我先給你一個隱形器,等會兒他們就看不見你了。你就用這個筋斗雲上去吧!」我點了點頭,便爬了上去,只聽「呼」得一聲,就來到了校園。原來學校在空中呀!我朝四周望瞭望,咦?怎麼每個學生的衣服上都有一個按鈕呢?我找到了四(二)班,他們正在操場上體育課。老師來了,只說了句開始上課,便不說話了。同學們紛紛按了衣服上的按鈕,忽然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寵物。有人想踢足球,寵物便變成了足球;有人想打籃球,寵物便變成了籃球……
上語文課了,可教室里一張桌椅也沒有,只有地上有一個個小按鈕。同學們進來了,按了一下那個小按鈕,頓時,桌椅出現了!老師進來了:什麼!竟然是李白和杜甫!他們的穿著、發型全是當今最時髦的!我驚得目瞪口呆。李白和杜甫給同學們講了一些詩的意思,思想感情……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聽著,我也有些入迷了呢!講完了,但離下課還有一段時間,李白和杜甫宣布:「現在是提問時間,有什麼問題盡管提!」班上頓時炸開了鍋,同學們把手舉得老高,生怕他們看不見自己。「李老師,跟我講講你小時候的趣事吧!」「杜老師,你跟杜牧的名字好像哦!你們認識嗎?」……我聽著心癢癢的,多麼希望成為其中的一員,向李白和杜甫提出各種有趣的問題。同學們放學了,我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學校。我相信:等我下次來的時候,母校一定會變得更加神奇!
⑼ 古越人的歷史
古越人的歷史:
古越族,是百越地區越人各部的統稱,古越部族自遠古至秦時代一直繁衍生息在中國長江以南沿海一帶百越地區。百越在文獻上也稱之為百粵、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也就是從當今的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越南北部這一長達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內,是古越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區,越或百越都只是一種泛稱,並非民族概念,泛指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的古代部落。
越即粵,古代粵與越通用。越與粵,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語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數、約數,而不是確數。百越是對南方人群的泛稱。《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葯》諸越則桃李冬實。
在先秦古籍中,對於東南地區的土著民,常統稱之為越。如呂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則曰越。在此廣大區域內,實際上存在眾多的部族,各有種姓,故不同地區的土著又各有異名,或稱吳越、或稱閩越、或稱揚越、或稱南越、或稱西甌、或稱駱越.等等。
因此,越又稱被稱為百越。 他們在中華民族形成的過程中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基因研究顯示,東亞人群是從南方起源的,在史前時期進行了從南往北的遷徙。中國人的祖先先是到達了中國南方,在那裡繁衍,此後再進入黃河流域,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
(9)福州古崗房價多少擴展閱讀:
古越人居住形式與自然與經濟條件有密切聯系。中國古代塞北游牧多住便於遷徙的帳篷;中原華夏部落多住窯洞、半地穴或地面起建的平房。
而南方古越部落則住類似巢居式的干欄式房子,即竹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下層飼養牛、豬等家畜,上層住人,這樣可以防止南方氣候的潮濕和避開各種凶惡的野獸蟲蛇。
原始的干欄式房屋的建築遺跡或模型,在南方古代百越部落分布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或在漢代墓葬中均有所發現。
如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有大面積長條形的木結構「干欄式」建築遺址,這大概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干欄房。
在江浙地區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許多遺址都有發現,如浙江的錢山漾、桐鄉羅家角、江蘇丹陽香草河、吳興梅堰等遺址都有此類房子出土。
雲南的劍川海門口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見有這種干欄式住居習俗。江西清江營盤里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陶制干欄式房子模型。
帶有長脊短檐式的屋頂,是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曾流行干欄式住居習俗的一個重要佐證。四川成都十二橋商代遺址和湖北蘄春毛家嘴西周早期遺址發現的大型木構建築群。
說明夏商周時期干欄式建築和住居習俗尚在中國的南方地區流行和發展。在廣東高要茅崗距今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也發現有干欄房遺跡在廣州西村皇帝崗西漢墓中, 發現有干欄式陶屋模型。
⑽ 福州現在房價多少
現在房價大概在6000~~7000左右吧!我最近也想買房,經常關注福房網上的最新樓盤價格,這是昨天的成交價格,你也可以上地址自己看看去!8月28日福州住宅備案66套 備案價6704元/平
http://news.ffw.com.cn/html/article/18/2008-8/28/2008828184414309.shtml
8月26日福州住宅成交35套 均價7190元/平
8月25日福州住宅成交38套 均價12899元/平
8月24日榕住宅成交24套 均價6325元/平
8月23日榕住宅成交21套 均價6862元/平
8月22日榕住宅成交88套 均價5406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