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市寧化縣治平鄉有多少人口
擴展閱讀
岳陽廈門哪個城市發展好 2025-07-30 01:44:17

福州市寧化縣治平鄉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3-01-20 12:06:06

❶ 福州市五區八縣一共有多少人口

據福州市政府官網,2013年,全市總戶數193.07萬戶(不含平潭,下同),總人口數623.66萬人(含持證人口),較上年增加9.74萬人,平均每戶3.23人。其中,市區總戶數64.77萬戶,總人口數194.76萬人;七縣(市)總戶數128.3萬戶,總人口數428.91萬人。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99.79萬人,占總人口16%,較上年多6.01萬人。男女比例:男性320.71萬人,佔51.38%;女性302.96萬人,佔48.62%;男比女多17.75萬人,比幅較上年略有縮小。其中,市區男性97.14萬人,女性97.62萬人,女比男多4838人;七縣(市)男性223.56萬人,女性205.34萬人,男比女多18.22萬人。

❷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有多少人口以及幾個鎮的人口表多少

截至2010年末,閩侯縣下轄15個鄉鎮街道(1個街道、8個鎮、6個鄉)313個行政村(居),縣人民政府駐甘蔗街道。常住人口為66.2萬人,以漢族為主,有畲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旅居國外華僑11.6萬人,港、澳、台同胞5.5萬人,是福建省主要僑鄉之一。

❸ 寧化縣治平鄉的由來

寧化縣治平鄉的全稱為治平畲族鄉,地處寧化縣西南部;原名寺背嶺,成立於1944年;1958年更名為治平人民公社;2000年10月,撤銷治平鄉,設立治平畲族鄉。

❹ 有姓池的嗎

在中國 百家姓中 姓:池 的有多少人? 池姓在我國宋代百家姓中位列第281位,在現用的百家姓中,池姓排名第211位。
一、姓氏源流 池(Chí)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始成於戰國時候的秦國王族後代,以祖字為氏。戰國時,秦國有個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國的大司馬。他的家族繁盛,其後代就以他的名字為姓,遂成池姓。
2、出自以居住地為姓。《風俗通》載:「氏於地者,城、郭、園、池是也。」古代城牆稱作城或垣,城外護城河稱之為池。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古代稱護城河為池,而居住在護城河邊的人便以「池」為姓,世代沿襲,稱為池氏。
3、在蒙古、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也有以池為姓的。
池姓始祖:公子池。遲姓是以地為姓的姓氏。據考證,池姓大致出現在距今2000年前的秦漢之際河南陳留一帶。源出贏姓,秦國公族大司馬公子池,原居咸陽京都,為了拯救秦國不被列強國家所殲滅而赴湯蹈火,為保衛秦國其他國土,立下汗馬功勞。公子池的後代子孫以公子池的字「池」為氏,淵源始此。又據《姓氏考略》上說,陳留有池氏,秦的丞相池子華就是出自公子池家族。發祥於陳留之地的池氏,後世繁衍分布於我國的南方福建、廣東以及雲南、江蘇等地。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離石縣。故池氏後人奉公子池為池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池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池姓起源於距今2000年前的秦漢之際河南陳留一帶。戰國時期,秦國有個公子名叫池,人稱公子池,在朝廷裡面任大司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後代中有的以他名字為姓,世代相傳,形成一支池姓。另一支起源於以居住地為姓。古代護城河稱為池。有一句成語說,「城門著火,殃及池魚」就是指用護城河的水救火,水中魚兒遭殃。古時農田在城外而務農的百姓往往在城池邊,一來生活用水方便,二來前往耕作近,而他們的稱呼也往往帶個池字,久而久之形成了池姓。望族出於西平郡,即現在的甘肅省的西寧縣。據《姓氏考略》載,陳留有池氏,秦的丞相池子華就是出自家族。發祥於陳留之地的池氏,後世繁衍分布於我國的南方福建、廣東以及雲南、江蘇等地。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離石縣。當今池姓是一個族不繁,人不多,但分布極為廣泛的族姓。在我國的閩、粵、贛、皖、晉、冀、京、豫、陝、湘、滇、台等省,以及在美國、朝鮮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大小不等的池姓氏族,以漢族人口居多。在蒙、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也有池姓氏族。在現用的百家姓中,池姓排名第二百一十一位。
三、歷史名人
池子華:戰國時贏秦公族大司馬公子池之後裔。公元前318年張儀離秦相,魏秦惠文王以子華為相。
池聖夫:浙江平陽縣人。宋嘉定四年辛未(1211年)文科進士。寶慶紹定年間歷正字校書郎、秘書郎,兼吳王益王府教授、著作佐郎、著作郎。端平間知建昌軍,淳佑間除淮西、江東總領,提領建康府戶部。
池浴德:號明洲,福建省同安人,明朝的好官,明嘉靖(1556年)舉為進士而當「太常寺少卿」的官,他公正,為官廉明,通達事理,事情都辦得出色。
池顯方:字直夫,福建省同安人。明天啟年間舉人,池浴德的兒子,工詩文,以詩詞、文章出名的文士。著有《晃岩集》、《南參集》等。
池逢功:字玄三,黃岩人,由世襲雲騎尉薦升副將,署溫州總兵。咸豐三年溫州遭大水,四年春夏間民多飢死。建議設局施粥,倡捐百金,諭所將校勉力相助。於是守令,士紳無不樂施。歷兩月余,全活甚眾,土民立碑歌頌。後署福建提督,卒於官。
池生春:字龠(Yuè 音躍)庭,號劍之,楚雄人。清朝名士,官至國子監司業。他文章和書法......>>

韓國明星姓池的都有誰 韓國姓池的明星有:池誠、池珍熙,池賢宇,池昌旭,池石鎮 ,池承俊

池做為姓氏怎麼讀音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池的讀音:chí
有任何問題歡迎直接追問,
滿意請及時採納點贊,謝謝!

全國姓池有多少人 很多

河南省有多少姓池的? 三明市有池姓人口14640人,在的三明市姓氏人口中列第34位,佔全市總人口的0.55%;其主要集中在大田縣、尤溪縣、永安市。其中,尤溪縣有池姓人口5677人,佔全市池姓總人口的38.78%;大田縣有池姓人口4844人,佔全市池姓總人口的33.09%。具體分布為:三明市區387人,永安市1746人,沙縣346人,建寧縣190人,將樂縣119人,泰寧縣15人,尤溪縣5677人,寧化縣785人,大田縣4844人,明溪縣29人,清流縣29人。一、三明市區三明市區有池姓人口387人,佔全市區總人口的0.14%。其中,三元區有池姓人口192人,分布於城關街道56人,白沙街道35人,富興堡街道36人,荊西街道6人,岩前鎮12人,莘口鎮0人,中村鄉27人,城東鄉65人;梅列區有池姓人口195人,分布於列東街道110人,列西街道51人,徐碧街道21人,陳大鎮13人,洋溪鄉0人。二、明溪縣明溪縣有池姓人口2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03%;具體分布為:城關(含雪峰鎮)19人,夏陽鄉3人,蓋洋鎮4人,夏坊鄉1人,楓溪鄉2人。三、永安市永安池姓人口有1746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55%;主要分布在槐南鄉的洋頭村。四、清流縣清流縣有池姓人口2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02%;具體分布為:龍津鎮12人,嵩溪鎮3人,嵩口鎮1人,林畲鄉2人,田源鄉2人,溫郊鄉2人,余朋鄉4人,里田鄉1人,東華鄉2人。五、寧化縣寧化縣有池姓人口785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23%;主要分布在濟村鄉、方田鄉和治平鄉。六、大田縣大田縣有池姓人口4844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2%;分布在全縣的5個鄉鎮的10個村莊,其中百人以上的村莊有3個。全縣池姓人口最多的村莊為廣平鎮銘溪村,有2302人。全縣池姓人口具體分布為:城區268人,武陵鄉60人,廣平鎮2308人,桃源鎮4人,太華鎮4人,建設鎮2200人。七、尤溪縣尤溪縣有池姓人口5677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6%。具體分布為:城關鎮436人,梅仙鎮20人,台溪鄉50人,管前鎮101人,八字橋鄉7人,聯合鄉9人,新陽鎮5人,洋中鎮54人,西城鎮18人,中仙鄉3148人,溪尾鄉45人,湯川鄉1932人,坂面鄉27人,西濱鎮(含尤溪口)25人。八、沙縣沙縣有池姓人口34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14%。沙縣池姓人口主要集中在鳳崗街道,有158人,其餘零星地分散於各鄉鎮。九、將樂縣將樂縣有池姓人口11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07%;其具體分布為:古墉鎮36人,高唐鎮15人,光明鄉人,漠源鄉1人,南口鄉4人,白蓮鎮11人,黃潭鎮12人,萬全鄉3人,安仁鄉18水南鎮18人。十、泰寧縣泰寧縣有池姓人口15人;具體分布為:杉城鎮14人,朱口鎮人,大龍鄉1人。十一、建寧縣建寧縣有池姓人口19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14%,具體分布為金溪14人,溪口40人,里心3人,黃埠8人,黃坊2人,均口86人,伊家1人,濉城36人。
滿意請採納

中國有多少人姓池?在百家姓排名多少 池姓在宋《百家姓》沒有收錄,在2007年統計公布列為第210姓,在2008年統計公布列為第232姓,共有34萬多人。

池姓人數大概有多少呢? 歷史名人 池子華:戰國時贏秦公族大司馬公子池之後裔。公元前318年張儀離秦相,魏秦惠文王以子華為相。 池聖夫:浙江平陽縣人。宋嘉定四年辛未(1211年)文科進士。寶慶紹定年間歷正字校書郎、秘書郎,兼吳王益王府教授、著作佐郎、著作郎。端平間知建昌軍,淳佑間除淮西、江東總領,提領建康府戶部。 池浴德:號明洲,福建省同安人,明朝的好官,明嘉靖(1556年)舉為進士而當「太常寺少卿」的官,他公正,為官廉明,通達事理,事情都辦得出色。 池顯方:字直夫,福建省同安人。明天啟年間舉人,池浴德的兒子,工詩文,以詩詞、文章出名的文士。著有《晃岩集》、《南參集》等。 池逢功:字玄三,黃岩人,由世襲雲騎尉薦升副將,署溫州總兵。咸豐三年溫州遭大水,四年春夏間民多飢死。建議設局施粥,倡捐百金,諭所將校勉力相助。於是守令,士紳無不樂施。歷兩月余,全活甚眾,土民立碑歌頌。後署福建提督,卒於官。 池生春:字龠(Yuè 音躍)庭,號劍之,楚雄人。清朝名士,官至國子監司業。他文章和書法都好,舉為進士,以不欺人為本,慷慨大方,言行舉止悉合禮儀。著有《入秦日記》、《直廬記》、《詩文剩稿》等流傳於世。 池峰城:原名鳳臣。河北景縣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民國9年(1920年)在西北軍馮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軍職。民國1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旅第三營營長。中原大站後任第二十六軍路軍第三十一師師長。民國25年1月,受陸軍少將銜;10月受陸軍中將銜。民國27年參加徐州會戰。民國28年3月,任第三十軍軍長,後任豫鄂邊區的游擊總指揮,長江上游江防軍副總司令,第十三軍長兼宜巴要塞區守備司令。民國34年11月起,先後任保定警備司令、華北「剿匪」總司令部中將參議等。民國38年參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終年53歲。

池姓的來源 池姓起源參考之一
池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漢語中,城是指城牆,而池是護城河的意思,所以城池都是一個城邑的防衛系統,後來就用來泛指城邑。古代居住在護城河邊的人,有的以「池」作為姓氏,稱為池氏,是今天池姓的起源。池姓的起源還有另一種說法。戰國時期,秦國有個公子名叫池,人稱公子池,在朝廷裡面任大司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後代中有的以他名字為姓,世代相傳,形成另一支池姓。
hackchi/chi/originup
據目前最新信息,池氏得姓來源有三種:一是池姓出自贏秦司馬公子池,其裔孫以祖父池字為姓,其後有池子華,官授秦丞相,食祿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開封市轄范圍)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屬火,池氏屬徵音,堂號有安樂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諱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於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市轄范圍),遂以地為姓,其後轉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為池姓,一如蒙、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有池姓氏族;二如明洪武十一年閩省尤溪陳代澄因避亂,隨母改池姓;三如晉公以婿池質於鄭,而池之為姓:周程休父之後,改程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賜姓。
現在中華最常見百家姓中,池姓排名211位,是一個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不多、分布極廣泛的族姓。池姓氏族主要分布在閩、浙、粵、贛、皖、魯、冀、滇、陝、豫,及湖北、台灣等省以及朝鮮、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一)西平池氏探源
考我平陽池氏源出贏秦司馬公子池,原居咸陽京都,後裔子孫以祖父字為池姓,淵源始此。其後有池子華官授秦丞相,食祿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東部陳留地方,現為開封市轄范圍)公。秦末天下大亂,池氏自京遷西平,得建宗焉,此乃西平郡池氏之所肇基也。
(二)贏姓溯源
池氏追根溯源實系贏姓。據《史記・五帝本紀》稱:皋陶和伯益父子倆同時輔助舜帝。皋陶為少的曾孫、女修之孫、大業之子。他曾任舜帝大理之職,制定了五刑之法律,使天下無冤獄,為社會安定作出了貢獻。舜帝封他於皋,叫皋陶。他還發明了耒耜,為黃河流域(中下游)農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皋陶長子名伯益,為秦趙之祖,繼承了少氏的贏。《史記・秦本紀》說:「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據考證:柏翳即伯益,伯益輔助大禹治水,建立了不朽功勛,舜帝賜他為贏姓,命他為贏姓部落的首領。贏姓並非自伯益時才開始有,故而說少氏應是贏姓的始祖。少的後裔伯益,因對社會發展立了大功,禹准備讓伯益當他的繼承人。《韓非子・外儲說》右下雲:禹之子「啟與友黨攻益而奪之天下。」伯益沒有當上首領,於是禪讓制被世襲制所代替,中國歷史由此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伯益後裔有蜚廉者善走,有飛行之譽。蜚廉有子二人:長子惡來,十分勇敢,力大如牛,為紂王貼身護衛統領。周武王伐紂時,未能走脫,盡職而殉身。惡來其後有非子,善養馬,得幸於周孝王,王封非子於秦地,即隴西秦亭(今甘肅張家川之東,即祁連山下清水、後車河畔邊)。這次西遷隴西秦亭,為其後裔奠定秦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次子名季勝,其後為趙。前之宗譜與《辭源》及《史記・五帝本紀》中認為少是黃帝之子青陽(即玄囂),這是一種誤記。《史記・索隱》已經補正註明:「青陽非少昊()。」《路史・發揮》指出:「玄囂、青陽、少昊,三人也。」可見《史記》將三人認為是一......>>

中國有沒有姓池的明星 池華瓊,1975年1月1日出生於上海,中國內地女演員。1990年因主演青春偶像劇《十六歲花季》中的陳菲兒,被觀眾所熟識。

❺ 寧化縣哪個鎮最大

四鎮 12鄉 泉上鎮 翠江鎮 湖村鎮 石壁鎮 安遠鄉 濟村鄉 橫鎖鄉 城郊鄉 淮土鄉 曹坊鄉 治平鄉 河龍鄉 安樂鄉 水茜鄉 方田鄉 中沙鄉

❻ 寧化縣有幾個鄉鎮

寧化縣轄11個鎮、5個鄉(截止2019年2月22日)。包括: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曹坊鎮、安遠鎮、淮土鎮、安樂鎮、水茜鎮、城郊鎮、城南鎮、濟村鄉、方田鄉、中沙鄉、河龍鄉、治平畲族鄉。

寧化縣位於北緯25°58′—26°40′、東經116°22′—117°02′之間,地處福建省西部,武夷山東麓,東鄰明溪、清流縣,西毗江西省石城、廣昌縣,南接長汀縣,北界建寧縣,是福建通往江西省的一大要沖。境內南北長78.29公里,東西寬68.08公里,總面積2407.19平方公里。

主要河道東溪、西溪會合於縣城東郊,稱翠江,縣城所在地稱翠江鎮,距三明(高速經永安)137公里、福州(高速經永安、三明)354公里、廈門(經漳永高速)315公里、泉州(經永寧高速)302公里、江西南昌(高速經石城、南城)380公里、江西贛州(高速經石城、瑞金)226公里。

(6)福州市寧化縣治平鄉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建置沿革:

2012年9月13日,撤銷曹坊鄉建制,設立曹坊鎮,以原曹坊鄉的行政區域為曹坊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2013年8月9日,撤銷安遠鄉建制,設立安遠鎮,以原安遠鄉的行政區域為安遠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2014年12月17日,撤銷淮土鄉建制,設立淮土鎮,以原淮土鄉的行政區域為淮土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2015年8月17日,撤銷安樂鄉建制,設立安樂鎮,以原安樂鄉的行政區域為安樂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2015年8月17日,撤銷水茜鄉建制,設立水茜鎮,以原水茜鄉的行政區域為水茜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2018年11月27日,撤銷城郊鄉建制,設立城郊鎮,以原城郊鄉的行政區域為城郊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2018年11月27日,撤銷城南鄉建制,設立城南鎮,以原城南鄉的行政區域為城南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❼ 福建省寧化縣有多少人口

寧化縣(古屬汀州府寧化縣)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縣。地處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脈東麓,為閩贛兩省交界縣之一。
在2014年末的人口統計中統計出有常住人口37萬陸仟陸佰二十八人之多

❽ 治平鄉的介紹

重慶市城口縣轄鄉。1913年屬菜子壩鄉,1941年置菜蒙鄉,1945年更名治坪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治平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府27公里。面積60.6平方公里,人口0.5萬。治坪鄉公路與省道城(口)(巫)溪路連接,轄惠民社區、新紅村、陽河村、新勝村、岩灣村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薯類、水稻,特產茶葉、生漆、獼猴桃和黨參、天麻.珍珠草.杜仲等名貴葯材。養殖業以生豬、黃牛、羊、雞、鴨、鵝、兔.山羊。近年來,治平鄉黨委政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以生豬、中蜂、山地雞、中葯材為主產業,助推全鄉人民致富。全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是旅遊休閑的好地方。

❾ 寧化縣的人口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9843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翠江鎮 46701 、泉上鎮 19345 、湖村鎮 16175 、石壁鎮 28566 、曹坊鎮 20291、安遠鎮 27425、城郊鄉 18282 、城南鄉 8026 、濟村鄉 11898 、淮土鎮 24493、 方田鄉 8757 、安樂鄉 15428 、治平鄉 10746 、中沙鄉 12281 、河龍鄉 6974 、水茜鄉 2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