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1949-2012年福建省熱帶氣旋年鑒中台風的影響啊!跪求越詳細越好
2010年第13號超強台風「鯰魚」是當年西北太平洋上的王者,10月17日晚巔峰強度時,中心最低氣壓895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風速72米/秒,這也是1990年第25號超強台風(Mike)之後,近20年來西北太平洋上最強熱帶氣旋!「鯰魚」於10月13日20時在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由於所處海域海溫較高,風的垂直切變小,「鯰魚」發展迅速,14日20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15日05時加強為台風,16日20時加強成為強台風,17日08時加強為超強台風。強度加強的同時,一直西行,10月18日12時25分在菲律賓北部登陸,19日進入南海強度減弱,並轉向北移動,盡管一度再加強,但22日晚,再度減弱,10月23日12時55分在福建漳浦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35米/秒(12級),隨後向東北偏北方向移動,強度迅速減弱,24日下午在福建境內消失。縱觀「鯰魚」的生命史,具有強度強、生命史長、移動路徑和強度多變、強降水范圍集中等特點。
盡管沒有直接登陸台灣,但是受到「鯰魚」和東北季風影響,21日宜蘭縣蘇澳鎮氣象站出現939.5mm的特大暴雨!創歷史紀錄;其中21日13-14時出現了1小時181.5毫米的強降雨,創建站以來時雨量的新紀錄,也是台灣有雨量紀錄以來史上第3高。(歷史上最大的時雨量紀錄出現在1974年7月6號,澎湖因為西南氣流影響,出現214.8毫米史上最大每小時雨量。第二名則是彭佳嶼,2002年7月10號,「娜克莉」台風侵襲期間,每小時雨量達到186毫米。)從19-22日,短短四天的時間,蘇澳累積雨量就達到了1558.2毫米,成為全台灣雨勢最大的地方。持續一周的強降雨造成台灣多地出現嚴重城市內澇,並引發蘇花公路多處地段嚴重塌方,造成13個大陸旅遊團269名遊客受困,造成13人死亡,26人失蹤,其中有20人是大陸遊客。
相比之下,台風「鯰魚」給福建造成損失要稍小。10月19-23日,受到「鯰魚」和冷空氣共同作用,福建漳州地區和九仙山,出現了8-10級大風,陣風11級。10月23日福建東山,最大陣風11級。10月23-24日,福建廈門、泉州和漳州地區出現了日降水量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漳浦站日降水量180毫米,為福建最強。據統計,受「鯰魚」影響,福建泉州、福州、廈門、莆田、漳州5個市25個縣(市、區)72.6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31.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8千公頃; 倒塌房屋近500間,損壞房屋1242間;直接經濟損失26.0億元。
3、0903「蓮花」——登陸福建最早的熱帶氣旋
2009年第3號強熱帶風暴「蓮花」,是以8級熱帶風暴或以上強度登陸福建最早的熱帶氣旋(如果算上熱帶低壓,最早為1977年第1號Ruth,曾在6月16日,以7級熱帶低壓的強度登陸福建惠安)。
6月18日08時,熱帶風暴「蓮花」在南海上生成,19日晚增強為強熱帶風暴。路徑總體上向北移動為主,6月21日22時50分在福建晉江登陸,登陸時近中心最大風速26米/秒(10級,台風年鑒事後修訂上調了強度,初報為23米/秒)。
「蓮花」具有登陸福建早、范圍小、強度較弱、結構南北不對稱等特點。「蓮花」造成福建、廣東兩省部分地區出現了暴雨洪澇和山體滑坡等災害。廣東梅州、潮州和福建廈門、漳州等地損失較重(上述地區都在登陸點的南側)。
4、0102「飛燕」——登陸福建最早的台風
0903「蓮花」是登陸福建最早的熱帶氣旋,不過強度是熱帶風暴,達到12級台風強度的,最早登陸福建的是0102「飛燕」。
2001年第2號熱帶風暴「飛燕」於6月20日14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後,快速向西北方向移動。22日14時發展為台風並穿過巴土海峽沿台灣海峽北上,於23日22時-23時在福清市龍高半島登陸,登陸時近中心最大風速35米/秒(初報為34米/秒,事後台風年鑒修訂為35米/秒)。隨後台風中心經福清、長樂、馬尾、連江、羅源等縣(市、區)於24日02時進入寧德地區,24日14時從浙江北部入海。飛燕台風經過的福州沿海縣(市、區)均出現了11~12級以上的大風,長樂機場最大風速達38m/s,福州沿海短時間內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這是解放以來登陸福建最早的台風,也是唯一造成福州沿海縣(市)全部出現11~12級以上大風的台風,造成了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
官方公布死亡數字為100多人,實際情況則遠遠超過該數字(去福建追過台風的人,應該都很清楚,當地內部稱死亡人數上千)。據了解,這次傷亡的主要人員是海上養殖漁民。主要是因為「飛燕」台風登陸福建中部沿海時間偏早,突發性強。「飛燕」台風環流小、移速快,10 級風圈半徑只有50km 左右,移速達25~30km ,台風中心臨近登陸前的幾個小時,福建沿海還比較平靜,即將登陸前,風速快速增強到8 級以上,並在1小時內瞬時極大風速突然增強到10-12 級 ,使台風登陸的沿海地區遭到了嚴重的損失。
5、0604「碧利斯」——登陸福建 陰魂不散重創內陸的熱帶氣旋
2000年以來登陸我國,導致嚴重影響並被除名的熱帶氣旋中,「碧利斯」是強度最弱的一個,比起「雲娜」、「麥莎」、「龍王」、「珍珠」、「桑美」、「莫拉克」、「凡亞比」這些台風、強台風、超強台風響當當的頭銜和如雷貫耳的大名,「碧利斯」僅僅是一個看似普通的強熱帶風暴,但是「碧利斯」和西南季風結合,強降水帶來的災難卻無法讓人忘卻。
2006年第4號熱帶風暴「碧利斯」於7月9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11日凌晨增強為強熱帶風暴。7月13日22點20分,在台灣宜蘭登陸,之後穿過台灣。7月14日12時50分在福建霞浦再次登陸,兩次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都是30米/秒(11級),這也是「碧利斯」一生中的巔峰狀態。登陸後,「碧利斯」繼續西行,15日凌晨進入江西,當天下午減弱為熱帶低壓,之後又穿越了湖南、廣西,最終消失在雲南東部和越南北部的崇山峻嶺中。
「碧利斯」的特點是移動速度慢、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降雨強度大,特別是減弱為低氣壓以後,深入內陸和西南季風結合,降雨范圍之大,影響范圍之廣,是自1998年大洪水以來,人員傷亡最為嚴重的一次特大災害,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之重,實為歷史罕見!
7月13-17日,「碧利斯」影響期間,在低壓雲系和西南季風作用下,強降水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6省區出現洪澇、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共計3194.0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843人,直接經濟損失348.2億元!京珠高速耒宜段多處出現塌方、滑移,水毀嚴重;京廣線南段中斷3天,影響旅客列車88列。
2. 福州龍王台風發生在哪一年
福州龍王台風發生在2005年,福建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二級預警應急預案,福建省氣象台發布福建省沿海地區台風緊急警報及台風黑色信號。
據福建省氣象台報告,第19號台風「龍王」中心10月2日17時位於福建省晉江市東南方約90公里的台灣海峽上,近中心最大風速38米/秒,風力13級。
台風中心正以每小時15到2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預計10月2日晚在福建省崇武到詔安一帶沿海登陸。受台風影響,福建省沿海局部地區出現大到暴雨,部分碼頭及旅遊景點關閉,近15萬遊客更換景點,福建省沿海轉移人數達到37.6萬人。
(2)福州最大暴雨一小時多少毫米擴展閱讀:
2005第19號台風「龍王」於10月2日21時35分在福建晉江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風速33米每秒),3日8時迅速減弱為熱帶低壓。受其影響,福建省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福州市區3小時降雨量達195毫米。
高強度的暴雨導致福州部分市區積水,最大水深2米。截至發稿時止,福建省共有62個縣(市、區)、370.89萬人受災,緊急轉移53.7萬人,因災死亡15人(其中山體滑坡倒房壓死5人,洪水沖走死亡5人,溺水死亡5人);倒塌房屋0.55萬間,農作物受災98千公頃,公路中斷186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