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補貼多少
國家獎補標准和扶持政策:
已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600萬元/家,每年200萬元。
在企業培育、政策支持、服務開展、環境優化等方面給予支持。
(1)強化梯度培育。通過深入開展中小企業「雙創」不斷孵化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大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並促進其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建立和完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
(2)加強政策支持。完善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持政策,建立部門協同配合、共同推動的工作機制。推動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結合本地實際,著力在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
(3)開展精準服務。融資服務,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優質企業上市培育。創新服務,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和工業設計賦能專項行動,提升企業掌握和運用數字化和設計資源的能力。公共服務,支持服務機構開發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服務項目,廣泛開展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服務。
(4)優化發展環境。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產學研協同創新向縱深發展,不斷完善中小企業創新生態。
山東省獎補標准和扶持政策是什麼?
山東省人民政府2022年「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指出:積極推進「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省級財政通過委託投資等形式,對高成長性、上市意願強烈、近3—5年可能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給予股權投資支持,參股比例原則上不超過投資企業總股本的25%,並視其提前退出時間給予讓利。其中,在上市前退出的,約定回報率一般不高於退出時上月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1.1倍;上市後退出的,省級財政可在投資收益范圍內按中介機構服務費用的20%給予讓渡,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對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對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由於政策有即時性,具體以各地市獎補政策為准)。
(1)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則有評選推薦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符合條件的,支持參加省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申報工作。
(2)鼓勵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通過購置先進適用設備開展技術創新,實現管理提升,對符合相關專項資金扶持要求的,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3)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薦申報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投資項目、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發展股權投資項目等項目。
總結:按項目實施進程分階段予以獎補支持。其中:第一階段(項目立項建設階段),按項目核定支持投資給予最高10%的補助,最高支持300萬元;第二階段(項目驗收階段),項目按計劃竣工(竣工後3個月內提交驗收資料)並完成合同書約定的建設內容,按項目專項審計報告確認的項目核定支持投資給予最高10%補助(如項目投資未完成或相應核減,應退回或扣除第一階段超額支持部分),最高支持600萬元;第三階段(項目績效考核階段),在完成項目績效目標後,按項目專項審計報告確認的項目核定支持投資給予最高10%獎勵,最高支持600萬元。每家企業僅支持一個項目,總支持金額不超過1500萬元。
法律依據:在2018年11月,工信部發布《關於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現已選拔出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合計4922家,主要為機械設備、化工、醫葯生物、電子、電氣設備、計算機、汽車、國防軍工等領域。2021年《關於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指出2021-2025年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100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
『貳』 首次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能拿到多少獎勵
認定的小巨人企業向社會公布,首次認定為小巨人企業的,給予不高於20萬元資助。
『叄』 國家重點小巨人獎勵幾年一次
2021-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三批(每批不超過三年)重點支持100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標准:
已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重點小巨人),獎勵600萬元/家,每年200萬元。
此外,還在企業培育、政策支持、服務開展、環境優化等方面給予支持。
(1)強化梯度培育。通過深入開展中小企業「雙創」不斷孵化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大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並促進其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建立和完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
(2)加強政策支持。完善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持政策,建立部門協同配合、共同推動的工作機制。推動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結合本地實際,著力在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
(3)開展精準服務。融資服務,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優質企業上市培育。創新服務,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和工業設計賦能專項行動,提升企業掌握和運用數字化和設計資源的能力。公共服務,支持服務機構開發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服務項目,廣泛開展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服務。
(4)優化發展環境。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產學研協同創新向縱深發展,不斷完善中小企業創新生態。
安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小巨人認定獎勵補貼
1.合肥市
對新認定為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補。
2.馬鞍山
對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培育)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市財政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
3.池州市
對被認定為全國「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分別給予每戶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
4.亳州市
對獲得國家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市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肆』 為什麼大家都要申報科技小巨人,有什麼樣的申報好處
科技小巨人的含義:科技小巨人是指從事符合國家和本市產業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領域產品開發、生產、經營和技術(工程)服務的科技型企業.其應有:較完善的企業創新體系、創新機制及與之相適應的科研投入;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一定的經濟規模和良好成長性;良好的信用和較強的融資能力.其特徵為創新型、規模型與示範性.嚴格來說分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小巨人必須是高新技術企業.
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條件:
1、收入如果不達標就不行,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含1000萬元)、1億元以下;
2、是未來發展趨勢良好並且上升空間大的企業.企業具有較好的成長性,2014、2015年度營業收入或凈利潤平均增長率達到20%以上;
3、企業2015年度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5%;
4、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服務,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營業務突出,產品或服務特色鮮明,2013年10月以來至少有1項新成果、新技術或專利(知識產權)申請;
5、沒有違法記錄,企業管理制度健全,技術、經營管理團隊穩定,信用狀況良好,三年內無不良徵信記錄和違法記錄.
科技小巨人企業條件:
1、在工商局企業備案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2015年度營業收入1億元以上(含1億元);
2、研發費用達到要求,同樣的企業建有市級以上研發平台,上年度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5%;
3、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營業務突出,產品或服務特色鮮明,2013年10月以來至少有3項新成果、新技術或專利(知識產權)申請;
4、經營情況良好,企業管理制度健全,擁有較高水平的技術、經營管理團隊,信用狀況良好,三年內無不良徵信記錄和違法記錄.
科技小巨人認定的好處:
(1)渡過最開始的困難時期.創新基金主要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和資本金注入等方式,對創業初期、商業性資金進入尚不具備條件、最需要由政府支持的各種所有制類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項目或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給予資金支持;通過創新基金的支持,提高初創企業抵禦早期風險的能力,幫助企業渡過發展的困難時期;
(2)為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培育具有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管理規范、能參與國際競爭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引導地方政府、企業、創業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入,鼓勵和幫助中小企業走技術創業之路,順利進入成長期.
(3)補助資金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獎補標准:30-300萬元.企業入庫當年,按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5%的比例計算入庫補助額,補助額不足30萬的按30萬元獎補,超過300萬元的按300萬元補助.
(4)享受各項補助企業在同一年度通過培育入庫和出庫的,可同時享受入庫獎補和出庫獎補.企業獲得的獎補資金須用於高新技術企業要求的技術創新及相關事項.
(5)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後,為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取得較好的輔助效果.高新技術企業稱號也將會是眾多政策性如資金扶持等的一個基本門檻.
『伍』 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補貼多少
1、資金扶持:每戶給予一次性100萬獎補(以各地方具體獎補金額為准,甚至更多)。
2、榮譽資質:頒發「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證書。
3、政策幫助:重點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是「一企一策」給予幫助,如財政專項資金、稅收優惠、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支持、市場開拓扶持、融資增信等。
4、政策扶持:在融資服務、技術服務、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專題培訓等方面重點扶持。
5、企業人才:有專門的校園、社會招聘渠道,及人才培訓優惠。
6、企業推廣:提高企業資質榮譽、提高企業品牌和產品推廣等。
7、企業發展:後期對企業在企業金融服務上有傾斜,提升本企業在金融市場融資吸引力,獲得此榮譽(能獲得此榮譽的企業代表企業的成長性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范圍)後期在企業技改項目,培育項目資助申請上有政策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