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州哪裡比較好玩 去這6個地方准沒錯
1、福道
福州城市森林步道,簡稱福道,是國內最長的森林步道,貫穿左海公園、梅峰山地公園、金牛山公園、國光公園,全長19公里。
步道採用全國首創的鋼架鏤空設計,四周環繞著青翠的山林,空氣清新,風景非常棒。
2、鎮海樓
鎮海樓是是古代福州城的最高樓,是城正北方向的標志。
鎮海樓始建於明代,在這六百年內歷經滄桑,屢毀屢建,現在的鎮海樓是在2006年開始重建的。
鎮海樓雄踞於福州中軸線的屏山之巔,是遊客俯瞰福州城最棒的眺望點。
3、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一張名片,是福州老城區拆遷後僅存的一部分,是福州這座城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
三坊七巷形成自晉、唐,在清朝、民國時期走向輝煌,走出不少對中國近代史影響深遠的人物。
三坊七巷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著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4、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是福州保留最完好的一座古典園林,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西湖公園始於晉,為郡守嚴高所鑿,引西北諸山溪水,才成西湖。歷朝歷代,西湖都是福州的游覽勝地,文人墨客對西湖的美景都贊不絕口。
現在是福州市民的最佳休閑去處,從早到晚遊客不斷,非常熱鬧。
5、烏山
烏山又稱烏石山,是福州的三山之一。山上有著奇特的自然景觀,36奇景。
還有著數量眾多的人文景觀,有200多段摩崖石刻,最著名的還是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的篆書,堪稱一絕。
6、於山
於山位於鼓樓區東南,據說戰國時期於越氏居住於此,因此而得名。
景區內怪石嶙峋,綠樹參天,景色秀美,從古至今都是游覽勝地。
山上名勝古跡眾多,有著九日台、戚公祠、吸翠亭等24景,風景清幽,非常適合遊玩。
㈡ 福州的哪個公園最好玩,都有什麼娛樂設施
純風景的:南北江濱(即閩江公園南北園),可以說是福州的一個亮點吧。
自然生態的:金山公園和烏龍江濕地公園
古典園林:西湖公園(也有娛樂設施)
純娛樂的公園:左海公園
市區山地公園:於山、烏山、屏山、金牛山公園及金雞山公園。
市區休閑公園:溫泉公園
㈢ 福州周邊必玩的10座山
秋高氣爽,最適合登山了!福州有許多值得一去的山脈,這些山,你都去過了嗎?下面是我整理的福州周邊必玩的10座山,歡迎閱讀!
一、永泰青雲山
福州近郊的永泰縣青雲山是繼武夷山之後,福建又一個獲得國家級4A旅遊區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國家「雙牌」旅遊區。山上數不清的黑色火成岩洞穴,可以想見遠古時代火山噴發時的轟轟烈烈,億萬年來的風雨侵蝕,形成了幽深險峻的峽谷、千百條瀑布、清溪及深潭,雲霧飄緲,濃郁的原始森林中成片生長著恐龍時代的刺桫欏、長苞鐵杉、紅豆杉……山高林茂,雲霧飄渺,岩奇洞怪泉碧。
交通
節假日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廣達路北段停車場有旅遊專線車到永泰,福州西客站、汽車北站天天發車,每半小時一班;永泰汽車站有班車開往青雲山四大景區,自駕車的遊客,過了上街後往南嶼方向開,到達南港大橋後右拐(永泰方向),經過收費站直行。
二、福清石竹山
心有所想,心有所求的人來這里尋找心靈的籍慰自不必說。但如果你認為石竹山只是一個祈夢求簽,燒香拜神的地方,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石竹山是個「大眾情人」。
如果你是一個小孩子,你可以在山下荔枝園里和馴養的梅花鹿來一番親熱。嬉戲於山野林蔭足以讓孩童歡欣雀躍,而那些不知名的野花,更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自然的美。
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建議你去攀登獅子峰,險峻的山峰要你手腳並用,真正和石竹山來個親密接觸。當你沿著山崖向上攀登的時候,泥土的芬芳與你近在咫尺,清新濕潤的霧嵐就在身邊環繞,那一刻,你會覺得自己彷彿已化身為一隻山鳥,一頭小鹿,與這廣袤的天地融為一體。
如果你和情人一起,就去走走石竹山的游覽西線。從進山大門沿著常規線路走,在「秋宋亭」,會出現一條岔路,越深入景緻越幽美,也許你會看到鋪滿地的綠色藤蔓和紫色的野花。再往前走,卻被山崖擋住了去路。在這攀越險阻的時候,你們會明白什麼是互相提攜,互相扶持,此時,你會有「經歷風雨見彩虹」的遐想,感情的交融也許就在那有驚無險的一瞬間。
如果你們是一對中年夫婦,請一定牽起手在黃昏斜斜的陽光下沿湖岸漫步,讓長長的背影交疊在你們的身後。
如果你是一位老人,太劇烈的運動可能不適合您了!但你可以沿著登山步道,悠閑的信步上山,1500級的台階絲毫不會讓你覺得辛苦,相反還能讓你有種未曾老的信心!
交通
可在福州市乘長途汽車至宏路鎮,行車約2小時。到達宏路鎮向西即至東張水庫,水庫西北方向,即為石竹山。
三、閩清黃楮林
來到黃櫧林自然保護區,你能看到的是那直立蒼穹的大樹,能呼吸到的是尋沁人口脾的清新空氣,能聽到的是那清脆的鳥聲,能感受得到的是大自然里蘊含的無窮生命力。順著小溪的流淌聲,我們一路迪發,不久即在一團雲霧籠罩的地方,一股清澈的溫泉噴然立現,以它獨有的方式歡迎驢友們的光臨,在這里矗立於路兩旁的是一棵蒼穹大樹,五顏六色的小鳥以此為家,「安居樂業」,欣情歌唱,一路高歌,大樹間,梅花爭艷、清香撲鼻,更有一棵巨大的野山芋的旅程增色不少,粗大的莖,猶如蛟龍橫空,令人禁不住發一聲感嘆:大自然蘊孕的生命力太強了。
交通
福州西客站乘往古田方向的車到大明谷下,或者走316國道水口收費站再轉古田方向可到。
四、福州旗山國家森林公園
福州旗山國家森林公園在閩江南岸,位於閩侯縣的南嶼和上街兩鄉鎮間,旗山又名翠旗山,海拔775米。山峰象凱旋歸來的旌旗迎風飄揚,因而得名旗山。
旗山北麓有超山寺,寺西有龍潭山,山下有深潭巨壑,潭上有四塊奇石,形似龜、蛇、劍、印、俗稱「四靈石」。
交通
距福州市中心僅23公里。在福州火車站乘5路車到西站,轉乘南嶼—西站的專線中巴到旗山口下車即可。或福州台江廣場乘942路到旗山口下車即可。
五、五虎山
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元末陳友定曾遣兵在此駐守,至今寨門遺址猶存。隘谷以內平疇數頃,岩洞幽深,溪流屈曲,水聲潺潺,附近有靈壁岩、鯉魚石等勝景。宋朱熹避偽學來游,築吟翠山樓於下卓,留有詩篇《方山》:「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漢玉」,至今石崖猶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題刻。
交通
福州市區乘坐30路或31路公交車可到福州五虎山。
六、大化山
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屬戴雲山脈的支脈,峰巒疊翠,萬頃林濤。區內有峰奇、河奇雙奇和瀑布、怪藤雙絕。奇峰怪岩,兀立山間,旖旎詭異的風光令人嘆為觀止。大化山的河,奇在河床,平整得令人咋舌的河床,幾乎是在一整塊石頭上沖刷出來的一樣,水流在其中打著旋渦,成了極好的天然按摩浴缸。大化山險峻的山勢,懸殊的落差,造就了大化山的瀑布群,向人們展示著不同形態而又同樣極致的美。區內粗壯的老藤順著懸崖攀緣而上,在叢林間盤根錯節,令人恍然以為進入了熱帶雨林。
交通
福州坐車到福清,再從福清坐往返鏡洋琯口,到鏡洋郵局站下車,再從郵局網福州方向走一二十米。
七、青芝山
青芝百洞山為福建省五大名山之一,其得天獨厚的天然風景,可謂一石一勝,岩洞石泉皆成景,個個惟妙惟肖。最有名有趣的有四十四岩、十五洞、三十九石、三泉、兩湖。岩數猴抱桃、八仙岩、三友岩為最;洞稱九曲聯珠洞、星窩洞、蝙蝠洞、五曲洞為奇;石以蛤蟆上山、杜鵑泣月、三玉蟾為勝;泉以琴泉、翠壑、澤泉為突出;湖數敖湖景勝。蓮花峰居青芝一百零八景之首,巍峨矗立在百洞山之巔,東臨閩江口,西朝八仙岩,陽光照耀,蓮花如鑲金邊,晨霧繚繞,浮在半空,生機勃勃,蔚為壯觀。
交通
從福州市區的公交仁德站乘坐36路公交車到終點站東岐下車,轉農村客運(車費約5—10元)前往青芝山。
八、高蓋山
高蓋山(名山室)位於福州市永泰縣大洋鎮棋桿村,有仙公殿、水簾洞、一線天、霖雨潭、飛升台、放雲峰、玉華峰、紫蓋峰、龜石、螺泉等10多處景點。高蓋山自古便有「八閩西嶽」的美稱。
交通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181縣道。
九、烏山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道山,位於福州市中心南門兜西側與於山、屏山鼎足而立。烏山名勝自東往西大致可分為烏石塔、古廟群、道山亭、石林園、石壁觀音、凌霄台等六大景區及周邊諸多景點。山上有殿、寺、廟、亭、台、樓、閣等名勝古跡,還有200多處摩崖題刻,篆、隸、楷、行、草各臻其妙。山上林木鬱郁蔥蔥,道路曲徑通幽,寺廟環山櫛比,亭榭相互交錯。烏山龜背石的石質十分罕見,天下少有。石林區奇石秀拔,古榕參天並懸崖而立。風景區奇岩、林木相映成趣;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融合,美不勝收。
交通
福州五一廣場附近。
公交:k3,16,54,86,97,103,303,312烏山站。
十、鼓山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距離市中心區約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景區。鼓山最高峰海拔925米,山上勝跡眾多,林壑幽美,引人入勝。鼓山景區以古剎湧泉寺為中心,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數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羅漢台、香爐峰等50多景;北有大頂峰、白雲洞等45景。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岩經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
交通
市區沿福馬路直行即可到鼓山下。
公交:7,29,69,70,97,112,302,303下院站。
㈣ 福州烏山風景區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
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位市中心,與於山、屏山鼎足而立。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唐天寶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為「閩山」。宋代熙寧年間,郡守程師孟又以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後程師孟延請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馬鈴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作《道山亭記》。一時洛陽紙貴,馳名遠播。
烏山可以從正面進入外,也可以從道山路處入
烏山素有36奇觀之稱,從山東南麓拾級登山至天香台,又向西折至「沖天台」。相傳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攜青田白鶴在此地沖天飛逸,後人建「放鶴亭」。亭子後崖石上鐫有「古放鶴亭」4字,台側亦有程師孟篆書「沖天台」,道勁有力。沖天台畔有兩方夾峙的巨崖,崖頂凌空飛越一天然條岩,稱天台橋。此橋險絕,據說只有「肯捨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順台階又行數十步至道山亭,沿亭西下逶逛至天章台。元朝傑出詩人薩都剌曾詠有「晚涼上烏山,置酒天章台」的名句,篆刻在蒼崖之上。過天章台奮力攀上一小山峰,峰頂有霹雷岩,此石長達9米,中分兩半,微露一隙,據史載,唐嗣聖年間,有一高僧手持《華嚴經》在此誦讀,突然「一夕雷雨大震,霹石為室,高僧遂宴坐其間」。霹雷岩由此得名。
霹雷岩左面石崗上矗有一座長方形亭子。離亭約200步,一塊崖石上鐫刻著「烏石在、黎公在」6個楷書大字。此崖俗呼「黎公岩」。黎公即黎鵬舉。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侵寇犯閩,閩江口五虎要塞陷落,福州城危如累卵,當時身為指揮金事的黎公親率將士,在馬尾至閩安鎮一線與敵寇浴血作戰,殺得倭寇遍野,福州城垣危而復安。福州人因此刻石紀念這一位民族英雄。
霹雷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長官--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清冷」是靜肅之意,意在勉勵自己為國家幹事。可是他華而不實,時常擺宴於此,到任數月,即身敗名裂,亭台亦隨之記廢。
由清冷台踏上數十層石階至先薯亭。該亭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華僑陳振龍和巡撫金學曾而建。陳振龍僑居菲律賓。菲律賓曾為西班牙殖民地,曾引種美洲印第安人發現的番薯。陳振龍為躲避菲律賓殖民當局的檢查,將番薯枝條系於船底,帶回大陸後,又在福州南台紗帽池闢地種植,當年即獲豐收,後又經金學曾推廣。金著有《金薯傳習錄》。
從先薯亭北出即至「觀音岩」,傳說晚唐時岩壁遭雷火襲擊,壁上顯出隱隱約約的觀音形象。岩畔有朱子楷書"福"字,長三四米,堪與鼓山「壽」字相匹。
烏石山最高點為凌霄台,蔡襄曾寫有《凌霄台詩》,其中:「締結青雲上,登臨滄海濱」,傳為絕唱。
烏石山除36奇景之外,還有摩崖石刻200多處,最著名的首推華嚴岩側的唐朝李陽冰《般若台銘》。李陽冰的篆字與秦代李斯齊名,被書法界稱為「大小李」。《般若台銘》與浙江處州《新驛記》、紹雲的《城隍記》、麗水的《忘歸台銘》合稱為天下四絕。此外程師孟、陳襄、趙汝愚、梁克家、葉向高等在烏山也皆有題刻。
做為道教名山,烏石山歷代建造的道觀祠堂亦有不少。如紀念理學大師朱熹的「朱子祠」,紀念我省9位名學者楊時、游酢、胡安國、羅從周、蔡文才、蔡沈、黃干、真德秀的「九賢祠」;紀念明代抗侯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桐」以及「先薯祠」等。
烏石山南麓靈鴛庵左,有南宋遺民游汶居所。游汶曾得罪奸相賈似道罷官,元初不仕,並自題其居曰「遺民浮宅」。他平素穿一布袍,自書其背日「遺民破袖」,其氣節可與鄭所南同譽。山之東北麓有「第一山」,邑人建「第一山房」。屋旁鱗次台,登其巔可望城中屋宇鱗次。石山刻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3字,宋朝狀元黃朴曾居此並刻詩一首於石:「祖居山下自唐遷,故老相傳七百年。若使兒孫能守分,免教滄海變桑田」。革命前輩鄧拓也曾在這里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如今「第一山房」已辟為「鄧拓紀念館」,古老的烏山,也為此而生色。
㈤ 請問烏山、於山風景區好玩嗎網上介紹的不詳細,門票、遊玩時間大概是多少
烏山、於山風景區是福州三山中的兩山,是福州兩座文化名山。 福州三山以烏山的景觀最佳,烏山有三奇:一是古榕多而奇,古木參天,且榕樹均長在石上,遮天蔽日,夏日乘涼好去處;二是石奇,烏山整座山均為石頭,呈黑色,故又名烏石山,烏山腹部被掏空,為福州最大的防空洞,據傳福州的金庫亦設其中;三是石刻奇,烏山石刻之多僅次於鼓山,且多為名人所書,福州第一個石刻「般若台銘」就在烏山上,是李白叔父李陽冰所書,為中國四大台銘之一,黎公園內的「烏石在,黎公在」是極為少見的陽刻書法,福州歷代文人太守、知州均在烏山留有石刻,烏山成了福州歷代名人的「簽名簿」。因烏山風景極佳,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贊它不亞於道家蓬萊三仙境,故烏山又名「道山」,曾鞏所著《道山亭記》使它流傳千古,如今曾碑已失,道山亭猶在。烏山是福州道教名山,山上道觀寺廟很多,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上香者很多,山腳賣香的店鋪有時一日凈利就有一千餘元。山上除「道山亭」外,還有一座「先薯亭」也很有名,是為紀念中國第一個引進番薯的福州長樂人陳振龍而建。 於山則是福州歷史文化的縮影,早在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後,越王勾踐的後代於越族定居於此,故名於山;漢高祖封無諸為「閩越王」,九月九日,無諸在於山登高望日,故於山又名「九日山」,今人建有九日台音樂廳,為福州最好的音樂廳;東漢時江西人何氏九兄弟在於山煉丹,後何氏九兄弟在仙游九鯉湖成仙,故烏山又名「九仙山」,今有「煉丹井」「九仙洞」遺跡,有福州地區最大的道觀「九仙觀」,於山亦成為福建乃至中國「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唐末閩王王審之建白塔,在此與民同樂,為於山留下一文化大手筆;五代時義收和尚在於山捨身求雨,後人建有法雨堂;宋代時中國第一部《道藏》即刻印於九仙觀;明代時戚繼光在此抗倭慶功,醉卧石上,有「醉石」遺跡,後人建有「戚公祠」、「平遠台」、「蓬萊閣」紀念戚繼光;清朝時洋務運動,沈葆貞創建「船政學堂」,第一批學員就讀於於山白塔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讀書於此,於山邁向西學第一步;辛亥革命福州光復戰斗在於山打響,今留有於山炮台;民國時蔡廷鍇、蔣光鼐將軍在於山補山精舍發動「福建事變」,未幾,郁達夫游「戚公祠」,作《滿江紅》,以抒報國壯志;如今,於山山腳下那段明朝古城牆上日軍炮火轟炸過的遺跡,時時提醒路人莫忘國恥。
㈥ 福州:烏山游跡
文|李偉志
陽春三月是福州的梅雨季節,周末,頂著福州濕潤的春雨,走進嚮往已久的烏山,烏山也稱道山,留有很多歷史上文人墨客的足跡和筆墨,也是福州的福地,目前是福建省和福州市兩委、兩市,四府的辦公地點。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為道教勝地,山頂有 呂洞賓 的道場。 經改造,目前烏山景區已和三坊七巷景區連成一片,成為福州市 鼓樓區 最重要的接待景點。
烏山又稱 烏石山 、射烏山,位市中心,與於山、 屏山 鼎足而立,被稱為"福州三山"。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唐天寶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為"閩山"。宋代熙寧年間,郡守 程師孟 又以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
烏山,海拔86米,游覽面積25公頃。其東麓在天皇嶺處稱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稱豹頭山,亦作豹屏山。 烏山 烏石山 怪石嶙峋 ,林壑幽勝,天然形肖。景分山東、山西、山陰、山陽、山脊5路,36景最為奇,素有" 蓬萊仙境 "的美稱
烏山 於唐代時就已是游覽勝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處摩崖石刻,篆、隸、楷、行、草各臻其妙。其中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的《般若台銘》篆書,堪稱一絕。
烏塔 位於烏山東麓,與於山白塔遙遙相對,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年間 所建的"凈光塔"。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經過修繕後,塔可登臨。山上的道山亭中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所作的《道山亭記》,記述了烏山風景和福州風土民俗。
㈦ 福州於山,烏山景區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福州於山 上有大士殿、定光塔、戚公祠以及摩崖石刻等諸景。 大士殿在古代是福州城中的百官遙拜皇帝地方,現為福州市博物館。大士殿東鄰「護國寺」,西接「真龍庵」。定光塔坐落在於山西麓的定光塔寺旁,是一座高41米的七層八角型白塔,遊客可登塔頂俯瞰城區。戚公祠位於定光塔寺東,專為祭祀抗倭名將戚繼光而設。相傳戚繼光當年率兵在福建抗倭,連打了三次大勝仗,福州官紳在於山平遠台設宴慶功。後人在此建戚公祠。現祠為1918年重建。祠正廳塑戚公坐像,廳兩側壁上懸掛著四幅畫卷歌頌了戚公抗倭的功績。 戚繼光祠 位於福州於山白塔寺東,在補山精舍之側,為祭祀抗倭名將戚繼光而設。浙江參將戚繼光(1528一1587),明代傑出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山東蓬萊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寧德橫嶼、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勝仗,給倭寇以沉重的打擊。班師回浙江時,福州官紳在於山平遠台設宴接風,勒碑紀其功。後人在此建戚公祠,後廢。現祠是1918年重建。祠廳建在石崗上,旁有五株蒼松,前為平遠台,崗台之間跨有天橋。廳東怪石迭壘,中有一石如榻,上鐫「醉石」二字,相傳為戚公醉卧處。石畔為醉石亭,亭北有蓬萊閣,又有榕壽岩、補山精舍諸勝。祠正廳塑戚公座像,廳兩側壁上懸掛「海疆倭患」、「率兵援閩」、「激戰三捷」、「平遠慶功」四幅歷史畫卷,歌頌了戚公抗倭功績。 福州烏山又稱烏石山,福州烏山海拔86米,福州烏山游覽面積25公頃。唐天寶八年(749年),敕名為閩山。宋熙寧初郡守程師孟登山攬勝,認為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其東麓在天皇嶺處稱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稱豹頭山,亦作豹屏山。烏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勝,天然形肖。景分山東、山西、山陰、山陽、山脊5路,36景最為奇,福州烏山素有"蓬萊仙境"的美稱。 從福州烏山的東南麓福州烏山路拾級登山,行數十步,就到天香台。向西折,為沖天台,是36奇景之一。在後壁鐫刻楷書"古放鶴亭"4字。台旁還有宋程師孟的篆書石刻"沖天台"3字。"沖天台"畔有兩方夾峙的大岩石,岩頂橫著一塊天然條岩,這就是"天台橋"。此橋奇險,據說只有"肯捨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順台階再行數十步,就是道山亭。此亭也是程師孟所建,並立了道山亭題刻。當時他還約請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馬領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作《道山亭記》。由於曾鞏文章的張揚,道山亭更馳名遠近。 從道山亭沿石崗西下,至天章台。這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吟詠「晚涼上福州烏山,置酒天章台」詩句的所在。篆書天章台3字石刻依然躍於石上。過天章台,攀上一小峰,峰上有「霹靂岩」。此石長達10米多,分裂成兩半,中留縫隙。 霹靂岩左面石崗上高矗著一座長方形亭子,是紀念明代抗倭名將黎鵬舉的黎公亭。離亭200多步,還有一塊形如襆頭巾的岩石,刻有「烏石在,黎公在」6個楷書大字,俗稱黎公岩。黎鵬舉,字沖霄,安微合肥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指揮僉事,時倭寇侵犯,閩江口五虎門陷落,福州形勢危急。黎鵬舉親率一支水師,在馬尾羅星塔、閩安鎮一帶大殲頑敵,使福州轉危為安。後人建此亭,永紀他的功績。 霹靂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通往山下便是清冷門,這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長官--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清冷是靜肅的意思,意在勉勵自己為國家幹事。可是他說歸說,做歸做,時常宴樂其間,早把清冷拋之九霄雲外。任職數月,他便身敗名裂,亭台也隨之倒塌。只有楷書鐫刻「清冷台」留存至今,的確是極大的諷刺。 由清冷台踏上30多級石階,就到先薯亭。先薯亭是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歸國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而建的。陳振龍原籍福建長樂,遷居福州。早年往呂宋(今菲律賓)經商,在當地發現一種薯類,清甜可口,可充糧食,就想方設法將它引回福州,並在巡撫金學曾的幫助下,試種推廣。當時福建正逢飢荒,番薯的試種、推廣,使人們度過了飢荒。金學曾還在總結陳振龍父子經驗的基礎上,寫成中國第一部有關番薯的專著《金薯傳習略》。從此,番薯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 烏石山的摩崖石刻計有200多段。最著名的要數華嚴岩側的李陽冰"般若台銘"篆書石刻。這是閩中最早的摩崖石刻。石刻高5米,寬2米,小篆,共24字,字徑43厘米。李陽冰的篆字與秦代李斯齊名,被稱為"大小李"。這塊石刻與浙江處州的射驛記、縉雲城隍廟記、麗水忘歸台銘合稱為天下四絕。 烏石山上宋代的石刻較多。許多著名的官吏和文人,如程師孟、陳襄、湛俞、趙汝愚、朱熹、梁克家等,都在山上留下詩文和題記。天秀岩旁,還留有明朝宰相葉向高草書詩刻一首:"檻外林光連百雉,天邊江影落雙虹。峰傳薛人今何在?樽入平原酒不空。"運筆疾如龍蛇飛舞。在清冷台西,有"飲嵐"2字石刻,也系篆書,字徑50厘米,是清代畫家廣陵禹之鼎題。 從先薯亭北出,可觀賞到石壁觀音。相傳此處原有一天然岩石,在1000多年前遭雷火襲擊,岩壁上顯現隱隱約約的現象。後人便將其加工成浮雕的觀世音像。不完整的部分用泥土補足,成為一組石雕與泥塑結合的藝術品。這組浮雕佛像且有晚唐風格,是福州一帶較早的古代雕刻藝術。 烏石山還有一尊石壁觀音,明嘉靖初也因雷火轟擊而成,後人在此建大士閣。現存建築物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大士閣分正殿、客堂、別殿,外圍宮牆,有著名的濛泉,清冽泉水滲於附近岩石隙間,現在這兒開設茶廳。 鴉浴池在石壁觀音西南,也是雷火擊成的小石池。池寬廣約2米,池內有泉,大旱不涸。古時每到黃昏,"夕陽蕭疏,群鴉亂浴於此",故稱為鴉浴池。鴉浴池泉水清冽,是極好的沏茶礦泉。歷代名人曾在這兒品泉,清代孟超然誇它:"不須陸羽茶經記,也算人間第一泉。" 天秀岩在鴉浴池前方,背倚薛老峰,由一組挺拔奇偉的大岩石構成。天秀岩的名字原於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燕赤不華將元順帝皇太子所賜的"忠孝文武"4字刻於此處岩上,以得天獨秀自詡。100多年後,薛逢(唐咸通中為侯官令,有政績)的後人在此重建薛老莊。明萬曆年間,福州詩人多借庄中結社吟詩。宰相葉向高也曾應薛氏後人邀請,在此唱和,並留下草書詩刻一首。 沿石板路步至向陽峰,可眺望台江、倉山景色。從向陽峰轉北,可達雙峰夢,雙峰夢山巔有兩塊巨石伏地,遠望如兩人沉睡於幻夢之間。兩石之後有凌霄台,凌霄台是烏石山的最高點,檯面寬廣,可容數百人。舊時重陽節,人們便在此登高、放風箏。宋代書法家蔡襄曾寫下《登凌霄台詩》,詩中有"締結青雲上,登臨滄海濱……子夜先看日,陰崖得後春,三山空鎖碎,萬落自塵……",描述福州烏山的峭拔挺秀,同時也說明800年前福州南台還是一片曠野,故登福州烏山可觀日出和望閩江激流風帆。凌霄台東,有三塊天然大岩石相互撐架成一個大岩洞。洞內可坐數十人,岩石上刻有"石天"兩個大字,取以石為天的意思。石天周圍有不少名人題刻,大多是四五百年前的作品。 烏石山上歷代建造的紀念性祠堂不少。如紀念宋代大理學家朱熹的朱子祠,紀念福建省九位著名學者楊時、游酢、胡安國、羅從周、李侗、葵文才、蔡沈、黃干、真德秀的九賢祠,紀念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祠,紀念陳振龍的先薯祠等。烏石山彌陀寺還是福州人民反對英帝國主義霸佔該寺的斗爭遺跡之一。 九賢祠 福州烏山上有「九賢祠」,奉祀著福建省歷史上九位著名學者:游酢、楊時、胡安國、羅從彥、李侗、蔡元定、蔡沈、黃干、真德秀。現介紹九賢首位游酢先生的情況: 游酢,字定夫,號豕山,又稱廣平先生,謚文肅。生於1053年,卒於1123年。福建建陽禾平里長坪村人。宋元豐進士,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詩家。歷官太學博士、教授、監察御史、知府、知州、將軍等職。追封朝奉大夫、贈大中大夫。他理政有方,為官清廉。學術上師承二程,並將理學傳於
㈧ 福州哪個公園好玩
森林公園
閩江公園和西湖公園,左海公園似乎外界名聲較好
但個人去過金牛山公園和金山公園,覺得也不錯。
㈨ 福州哪個地方好玩為什麼
福州市內景點登山主要有鼓山、於山、烏山;
公園有西湖公園、左海公園、溫泉公園、金牛山公園、江濱公園、森林公園(除了左海和森林其他的都不要門票);
寺廟主要有鼓山上的湧泉寺、西禪寺、華林寺。
另外還有閩江一日游、馬尾船政文化游。
我自己認為還是福州周邊郊縣有些景點更有意思。如,閩侯的十八重溪(漂流)、閩清的宏琳厝(古民居游)、長樂下沙(海濱度假村)、永泰青雲山、平潭海島游、福清石竹山、羅源(出海釣魚)。這些周邊游都可以當天往還,很方便。
㈩ 福州烏石山風景區收費嗎 好玩嗎
福州烏石山風景區歷史介紹 福州烏石山風景區是一處備受當地遊客青睞的自然景區,周邊地區的外地遊客也是經常慕名前往,在這里尋求一種心靈上的終極回應,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在這里尋找到久違的寧靜和舒心,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攻略。
1、福州烏石山風景區不收費,完全免費可以進入
2、福州烏石山風景區內部的商品自由交易,購物需要收費
3、停車不需要收費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通湖路與道山路交叉口東南100米
福州烏石山風景區歷史介紹
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福州又叫「三山」,取自福州市境內三座山的合稱,這三座山分別為於山、烏石山、屏山,而這其中,烏石山位於三山高度之首。
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道山,據說是漢代時,何氏九仙重陽登高,在山上張弓搭箭,射中了一隻烏鴉,掉落在這山上,因此得名。其位於福州市中心南門兜西側,和於山、屏山鼎足而立,是福州地標「三山二塔」之一,高度為三山之首,海拔86.3米,總面積27.3公頃,目前烏山開放游覽的風景區面積為11公頃。
2015年7月20日,烏山歷史風貌區和三坊七巷、林則徐紀念館共同構成的景區通過國家審核評定,成功晉升為5A級景區。烏山南為福州市委、市政府辦公區,北面連著「三坊七巷」,而許多遊客在逛完三坊七巷之後,卻忽略了這個市中心的美麗風景線,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烏山從唐朝至今,一直是福州聞名的風景勝地,據有關史料記載,烏山共有三十六奇、五十五景。烏山名勝包括烏石塔、古廟群、道山亭、石林園、石壁觀音、凌霄台等六大景區及周邊諸多景點。這個「第一山」石刻,據說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真跡,且是美女簪花體。
自宋代以來,福州的人們就在城內外廣植榕樹,綠蔭滿城,所以福州又稱為「榕城」,榕樹則成了福州的市樹。烏山上的榕樹,壯碩高大,上百年的榕樹,幾個人也合抱不過來,枝繁葉茂,鬱郁蒼蒼,一棵樹便亭亭如蓋,遮天蔽日,真應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俗語。
在烏山景區的東麓,聳立著一座高大的石塔,它與於山西麓的白塔遙遙相對,是福州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二塔」之一,它也是中國屈指可數的五代樓閣式石塔,已經成為了福州的歷史文化名片。塔身由青石砌成,由於年代久遠呈烏黑色,所以又叫烏塔。
烏塔高35米,共八角七層,是五代時期閩王第七個兒子王延曦修建,塔身層檐用疊澀手法建造,來到烏塔前可以看到塔微微傾斜,每層塔壁上都有浮雕或石刻,這些雕像是五代時期福建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非常的珍貴,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價值,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山上有殿、寺、廟、亭、台、樓、閣等名勝古跡,還有不少歷代建造的紀念祠堂,如紀念宋代理學家的朱子祠,紀念戚繼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祠,紀念福建省九位著名學者楊時、游酢、胡安國、羅從周、李侗、葵文才、蔡沈、黃干、真德秀的九賢祠,紀念陳振龍的先薯祠等,烏石山彌陀寺還是福州人民反對英帝國主義霸佔該寺的斗爭遺跡之一。
一座烏石山,半部書法史。漫步山間,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沿途上百處唐宋至今的摩崖石刻了。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小小的烏山上,竟然有200多處摩崖題刻,石刻書體包含了篆、隸、楷、行、草等多種題材,唐朝李陽冰、曾鞏、宋朝趙汝愚、朱熹、李綱、蔡襄、元朝薩都刺及明朝葉向高等都留下字跡。
在眾多石刻中,其中就有福州現存最古老、最珍貴的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的篆書「般若台」,它是我國僅存的四塊李陽冰篆書碑書之一,有1200多年歷史。據《福州市志》介紹,這是閩中最早的摩崖石刻,與浙江處州新驛記、縉雲城隍廟記、麗水忘歸台銘合稱為篆書天下四絕。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82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依照原拓,重刻在清冷台下。
而把烏山名聲推上高潮的莫過於「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一篇《道山亭記》了。《道山亭記》是元豐二年(1079),曾鞏於明州所作的一篇名作,在當時傳誦甚廣,道山亭也因此而名傳千古,至今猶存。
烏石山上怪石嶙峋,惟妙惟肖,山林清幽,素有「蓬萊仙境」的美稱。烏山有四亭:道山亭、先薯亭、黎公亭、幽幽亭。道山亭在烏石山天車台左,登亭遠眺,整個海門景色盡納眼中,道山亭、黎公亭是欣賞山景全貌的好地方。
相比名山的人聲鼎沸,這里卻更顯幽靜,對於那些不喜熱鬧的人們來說,不失為一個悠然散步的好地方。天地悠悠,古今交融,站在山石樹木之前,前人墨客是否也在此駐足沉思?而今物是人非,卻也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