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省羅源縣屬於哪個市
擴展閱讀
上海集卡駕駛員工資多少 2025-07-18 08:17:50
深圳添潤醫療有哪些醫生 2025-07-18 08:10:15
廈門站可以轉地鐵哪個站 2025-07-18 08:08:49

福州省羅源縣屬於哪個市

發布時間: 2023-02-25 02:46:39

⑴ 福建省84個縣市區名稱分別是什麼

截至2021年2月,福建省84個縣市區名稱如下圖:

⑵ 福建羅源縣屬哪地區

1949年8月16日解放,屬第四行政督察區。1950屬閩侯專區,1956年改屬福安專區,1962年屬福州市,1963年復屬閩侯專區,1970年又屬福安專區(1971年改稱寧德地區),1983年劃歸福州市。
羅源縣位於福州市東北部,北緯26°23′-26°39′,東經119°07′-119°54′。東瀕羅源灣,西與閩侯交界,南與連江相鄰,北與寧德、古田接壤。面積1187平方千米,轄6個鎮、4個鄉和1個畲族鄉,設6個社區居委會、188個村居委會。人口25.4萬。縣人民政府駐鳳山鎮。

⑶ 羅源縣在哪個市區

羅源縣(古屬福州府羅源縣)福建省福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東北沿海,南鄰連江縣,西南接福州市、閩侯縣,西北接古田縣,北與寧德市接壤,東隔海與霞浦東沖半島相望。

全境面積1187.1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062.2平方公里,海域、灘塗面積124.98平方公里。境內三面環山,地形為東西長條狀,鷲峰山脈東南支脈從西北方向延伸入境,形成眾多山嶺。地勢自西而東,三高兩低,形如「W」。

(3)福州省羅源縣屬於哪個市擴展閱讀

近代行政區劃

1950年3月,廢除保甲制度,6月,增設第五區;9月增設第6區,至此,全縣劃為6個區、64個鄉和4個街道。

1952年4月,調整行政區劃,增設第七、八兩個區,全縣分為8個區、66個鄉、4個街。同時,區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1954年,又增劃22個鄉。

1955年7月,第五區的飛竹鄉劃為飛竹、梧桐兩鄉;8月,撤銷第七區,所轄各鄉並入第六區;9月,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區分別改名為起步、中房、碧里、霍口、洋柄、城關、洋頭區。

1956年1-3月,先後撤銷松山、起步、洋頭3區;設城關鎮為縣轄鎮,轄原城關區的4個街;原城關區各鄉與原起步區和松山區合並組成岐余區;原洋頭區各鄉分別歸並於中房、洋柄區。全縣劃分為5個區、1個縣轄鎮、56個鄉鎮,共轄自然村698個。

1958年5月撤區並鄉,全縣劃為城關、鑒江2個鎮和起步、洪洋、疊石、中房、深坑、松山、泥田、大獲、碧里、牛坑、白塔、鳳坂、西蘭、嶺頭、飛竹、豐余、斌溪、霍口、香嶺、西峰、東宅等21個鄉。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6個人民公社,98個生產大隊。

1961年5月恢復區一級建制,全縣劃為6個區,下轄1個城關鎮、37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城關鎮升為縣轄鎮。

1965年7月裁區並社,全縣劃分為城郊、松山、起步、洪洋、中房、西蘭、飛竹、霍口、碧里、鑒江等10個人民公社,原城關鎮建制不變。

1966年6月,城關鎮改為城鎮公社;城郊公社除劃歸松山、城鎮公社的8個大隊外,餘下15個大隊另組為白塔公社(同年11月更為「紅塔」)。至此,全縣劃為11個人民公社,185個大隊、4個街。

1979年4月,城鎮人民公社改名城關鎮。1981年7月定名鳳山鎮,紅塔人民公社復名為白塔人民公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更名的大隊亦同時恢復原名。

1984年9月,全縣人民公社改為鄉(鎮)建制,各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6年2月,中房鄉下大洋村因建下大洋水庫需要,拆遷移民在鳳山鎮建立陳厝村。

1988年11月,起步鄉改為鎮,起步、桂林、港頭、沈厝4個村委會改稱居委會。

1992年10月,松山、中房兩鄉同時改為鎮。其中原松山鄉的渡頭、呂洞、岐後、岐頭、樹柄、南岐和原中房鄉的林家、中房、乾溪、大洋等村委改為居委會。

1994年3月,飛竹鄉改為飛竹鎮,飛竹、洋柄村委會同時改為居委會。

1998年6月10日,起步鎮潮格村拆出水口洋、坑脈里、坪石等3個自然村設立水口洋村。

2000年12月10日,鳳山鎮岐余村分設余家塘、岐陽、竹兜3個居委會。

2003年4月30日,鳳山鎮東門居委會劃東環路以東地區設東區居委會。

2004年12月17日,鳳山鎮東區居委會再劃岐陽、金鳳和閩星小區增設閩鳳社區居委會。

2015年,羅源縣轄鳳山、松山、鑒江、起步、中房、飛竹6個鎮及碧里、洪洋、白塔、西蘭、霍口5個鄉,其中霍口為民族鄉。全縣轄7個社區居委會、189個村委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源縣

參考資料來源:羅源縣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⑷ 羅源縣屬於寧德市嗎

羅源縣屬於福鼎市不屬於寧德市。

⑸ 羅源縣屬於福建省哪個地級市

羅源縣屬於福州市轄縣,在福建東北沿海地區。望釆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