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州人才市場地址
福州托福人才市場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古田路19號華榕廣場2層
福州教育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群眾路162號福州教育賓館6樓
福州福建財會資歷產評估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5號
福州市倉山區人才市場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 中國海峽人才市場
地址:東大路36
福建海峽職業技術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五一南路156
福建省建設人才市場
地址:北大路240電話:(0591)87811063
福建建築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北大路240號 福建京閩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湖東路154號中山大廈a座16層(興業銀行樓上)福建省教育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州市鼓屏路192號山海大廈7層南廳 福建省衛生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61號
福建廣告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湖東路82號閩江工程局8層電話:(0591)87803261, (0591)87802118
福建省醫葯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通湖路330號福建省葯品檢驗所後座5樓電話:(0591)87404045, (0591)87552304
福建建築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馬尾君竹路9號天馬小區1座201室
福建省醫葯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工業路611號福建高新技術創業園一號樓四層南20
福建省閩江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五四路282號
福建省農業人才服務中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華林路123號閩台交流大樓3層
福建京閩人才服務中心榕城分中心
地址:福建福州市鼓樓區五四北路263號省委老乾局老年報刊大樓6層電話:(0591)83466930
福州人才網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楊橋中路231號星城國際2006室
福建省海外人才中心
地址:福州東大路36號福建人才大廈六層電話:(0591)87672103
華職人才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八一七北路89號賢南商廈5層電話:(0591)28022222
福州國際人才交流中心pmp項目部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福飛南路92號 福建京閩人才服務中心總部
地址:福建福州鼓樓區五四路263號省委老乾局老年報刊大樓6層電話:(0591)87817007
福州福建省國際人才交流中心
地址:福州市華林路80號
福州市馬尾區福州開發區人才交流中心
地址:羅星西路59 福州福建省海外人才中心金皇分部
地址:福建省 福州市 鼓樓區 府路1號金皇大廈五層負責人:林瓊(350001)
福州福建省南北人才交流中心
地址:福州市晉安區金雞山路23號
福建信息產業人才網
地址:福州市東大路73號2號樓415室電話:(0591)87542007
福建省海外人才中心新頁留學部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東大路36號六層612室
20多家全在這了 你選定要去哪家在追問 你住在哪到哪家人才市場 我告訴你怎麼坐車
Ⅱ 請問廈門哪裡有批發手機的想開手機店,最好可以送貨
廈門的話去蓮坂北站新景數碼港 在廈門明發商業廣場對面
福建稍微大點的批發市場在福州
大眾數碼手機城 地址:福州市福馬路199號地下1層
一丁電腦手機大賣場 地址:福州市五一中路169號1層
新正手機數碼商城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古田路華榕廣場
有時間的話 你可以去看下
那裡都有手機批發市場,便宜的手機很多,自稱能提供手機一手貨源的更多 ,但關鍵看你一次能提多少貨,如果你只是拿五台,十台想要最低出廠價是不可能 因為手機廠家是不做小額批發的,現在手機廠家利潤很低,手機廠家最低起批量是60台或100台以上,像那些五台十幾台給你發貨的可以告訴你絕對不是廠家,大部分都是小的市場批發商 價格一般比廠家價高個幾十塊,如果你能跑的起量可以去 中國手機製造網 都是手機廠家來的 【但前提是你有量能跑的起量小額人家廠家是不會發貨的】
Ⅲ 福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九大森林公園之一。原名福州樹木園,是集科研與游覽的綜合性公園。位於福州北郊新店鎮赤橋村。 1960年2月建,面積859.33公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東以福飛路為界,西至湖頂與葉洋村接壤,南至八一水庫北岸堤壩,北至嶺頭鄉與筆架山毗鄰。呈長方形,最高處的筆架山海拔643米。以搜集、展覽福建樹種為主,引進南方的木棉樹,北方的鑽天楊,熱帶的南洋杉,亞熱帶的樟樹,溫帶的油松和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水杉等2500多種國內外珍貴樹種。分森林區、苗圃、溫室、專類園、休息區等5個部分。休息區內有1株胸圍8米多、覆蓋面積1330多平方米的古榕樹,相傳是北宋治平年間福州太守張伯玉編戶植榕時種下的。 門票·開放時間: 免費8:00-16:00 交通概況: 由南門華榕廣場乘坐45路旅遊專線車可直達。 市內大乘802路、54路、947路公交可到達,公交945路到公園正門,811路到達公園南門 鼓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會所在地福州市東大門,主峰海拔969米,總面積48平方公里,分為鼓山、鼓嶺、鱔溪、磨溪、鳳池白雲洞五大景區。自宋朝至今皆為游覽勝地,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 鼓山風景名勝區地處亞熱帶,四季常青、蒼松滴翠、奇葩流紅、岩秀谷幽,名勝古跡遍布全山。相傳山顛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每當風雨之際,便發出隆隆的聲音,象鼓聲綿綿不絕地在山間回盪,故名鼓山。景區峰、峽、岩、洞260餘處,久負盛名有白雲峰、獅子峰、喝水岩、蟠桃林、八仙岩、忘歸石、仙跡石、白雲洞、靈源洞、達摩洞等。 還有溪澗瀑布山泉50餘處,著名的有鱔溪、鼓山溪、磨溪、小磨溪,這些溪流有的溪水奔瀉,也有常年細水長流,其中鱔溪瀑布和東山溪瀑布最為壯觀。峽谷中最典型的有喝水岩、靈源洞,稱為「谷中之谷」。眺望台、玉石雲梯、翠竹園、知足常樂園、松濤樓根藝藏珍館等更為景區錦上添花。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山上千年古剎湧泉寺面貌庄嚴、規模宏偉、工藝精巧、殿宇輝煌,素有「閩剎之冠」稱譽。 寺中千年鐵樹、雞絲木供桌及血經書稱為鎮山「三寶」,觀後令人叫絕。寺前千佛陶塔系宋代用陶土燒制而成,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研究宋代建築和制陶工藝的實物資料。歷代名人在山中留下700多幅摩崖石刻,真、草、隸、楷、篆各種書法俱全,其中有宋代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及現代朱德、郭沫若、羅瑞卿等人的手跡,這些自然「碑林」琳琅滿目,相映成趣,成為罕見的書法藝術長廊。豐富多姿的古樹名木,亦是鼓山風景名勝區的一大特色。 門票·開放時間: 40元,年票50元。(含鼓山風景名勝區和湧泉寺,售票點在湧泉寺門口。單爬鼓山無需門票) 鼓山索道來回50元,單程35元,單程長達25分鍾,直達觀景台,可望福州全景。 觀景台旁的十八洞景被圈起來作為公園,入內另需10元門票。 交通概況: 可乘36、7、815、812、808、937、69、957、960路公共汽車在鼓山下院下車 西禪寺又名長慶寺,位於福州西郊怡山,為福建五大禪林之一。據《三山志》記載,南朝梁時有一個名叫王霸的方士渡江入閩,宿棲怡山練丹修仙,每遇飢荒歲月,便「金運米食貧者」後得道成仙。唐貞元間觀察使李若,在其居住處修建沖虛觀表示紀 念。唐成通八年觀察使李景溫和延大安禪師來居首開法席,定名為清禪寺,住僧三千人,後改名延壽寺。五代後唐長興年間,閩王王延鈞更名長慶寺。 西禪寺殿宇巍峨壯觀,擁有大雄寶殿、明遠閣、念佛堂、無盡藏、放生園、大方堂、鍾鼓樓、庫房等一套完整的建築物,佔地百餘畝,廊廡相通庭院廣闊、紅梅翠竹、清松古荔環繞其間。其中大雄寶殿規模比鼓山湧泉寺更大,正中三尊巨佛,襯墊石雕蓮花座,旁列十八羅漢,造型灑脫。屏牆後背繪有大型壁畫,門外有鐵塔長燈。藏經閣後新建玉佛樓,內藏華僑捐獻的緬甸大玉佛兩尊,一坐一卧,坐佛高2.95米,卧佛長3.7米,為全國最大的玉佛。 西禪寺還以盛產荔枝馳譽遐邇,每逢荔紅季節,省城文人名士,多攜侶邀友前來相聚,品嘗佳果,吟詩題字。歷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學土蔡襄、抗金名相李綱,明嘉靖年間禮部尚書曹學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跡。 西禪寺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如新加坡的雙林寺,為光緒年間微妙禪師之徒賢慧、性慧所創建,其規模與西禪寺略同,為海外最大寺廟。另外,馬來西亞檳城雙慶寺,越南普陀寺等都是西禪寺的廄院,並派僧師常住管理。西禪寺現存數座建築物中,有不少清代台灣同胞所留的遺跡。 門票·開放時間: 門票20元,年票30元。 交通概況: 公交27、606、701、813、812、723、957、941、14路均可到達。
Ⅳ 有哪位知道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東風廣場是屬於哪條街道的急。。。。麻煩告知,謝謝。。
東風廣場屬於榕城區旅清薯拆者新興街道。正野門口的進賢門大道是新興街道和榕華街道的分界線之一,馬路對面屬於榕華街道。
Ⅳ 急需:福州地名的資料!!!!!!!
福州地名浩繁而有趣,一九八0年普查資料,福州地名計有4260多條。《七閩現代骨董錄》載.過去福州民間把地名串編起來的,「進京路引」,這里不妨摘錄一段:「青圃藍圃慢慢行,烏龍過江三角埕,黃山城門鄉下路,後琯直達白湖亭,下渡紅牆十錦廟,梅塢過嶺倉前橋,中洲大橋設稅館,中亭街魚貨兩邊排,小橋左邊排水果,安民崎頂掛退衣,橫街幾家酒米店,惠澤境內剔棕毛,文山橫山吉祥山,吉祥山下鑄銅鑼,茶亭粉店多熱鬧,福德橋邊祖廟前,洗馬六柱九仙鋪,斗中街一派制頭梳,月爿池幾家銅鈷店,闖進南關一座城……從南到北一直念到省外。通過這段,「路引」,我們對解放前福州地名和市貌可略見一斑。
有人利用福州地名串成對聯,譜寫詩詞和對子,如:「竹橫前後嶼,柳倒大小橋」。上聯嵌竹嶼、橫嶼、前嶼、後嶼等四個嶼名,下聯列柳橋、倒橋、大橋、小橋等橋名。又如,「路有東、北大,街分上、下杭。藤結上中下,門辟東西南」。分別點出東大路、北太路、上杭街、下杭街、上藤路、中藤路、下藤路.東門街、西門街和南門街。這類聯對既饒風趣,又便於記憶。
pppp有的單個地名也可配成有趣的對子,如:蛇山對猴嶼,碗弄對桶
街,鳳凰池對麒麟弄,野貓弄對春牛亭,白鴿樹對鯉魚廟等等。
至於用數字命名的地名,也是遍及各處,如一真庵、二橋亭、三叉街、四寶園、五柱廳、六印路、七間里、八角井、九獅廟、十錦祠。
pppp福州地名和店名多冠以「三」,「三」字在福州話中和「生」同音,是吉利的字眼。如,福州戲班有「三賽樂」,澡堂有「三合泉」,布店有「三多」,點心店有「三成炳」、「三成協」,地名有:三坊七巷、三叉街、三保街、三角井、三門里、三合弄、三條檔、三角池、三牧坊、三座排、三民里、三縣洲、三穿井、三興弄、三通橋、三和巷、三官堂、三角坂、三捷透、三邊洲、三一弄、三座厝、三官巷、三眼井、三角埕、三門橋等。
ppp更有意思的是,民間還常利用地方特點編成歇後語來說明生活中某些現象,例如:「烏尾里推刀——推到底」,(指責推辭責任的人)「下渡尾迎神——好看在後」,「黃巷逐豬——兩頭跑」,「鼓樓前拾柴屑——自幼結識肝膽兄弟」,「聖君殿水—一雙頭潮」等等。這些都已成為福州人民的口頭語。
福州,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陸、空交通樞紐。三山傲首挺立,閩江穿流城區,白塔、烏塔,兩塔對峙,構成榕城獨特的「三山兩塔一條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設、山水靈秀、氣勢非凡,素有「東南都會」」福地寶城」之美譽。 福州,現轄五區二市六縣(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五個區,福清、長樂兩市,閩候、羅源、連江、平潭、閩清、永泰六個縣)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人口580萬,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里,人口143萬。
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踐後裔無諸(受封為閩越王)在此築城建都,稱為「冶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稱「福州」。唐末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擴建夾城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石山、屏山圍在城中,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別名。因王審知受封閩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中的「閩國」,定都於福州,從此,福州便有了「閩都」之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發動市民廣植榕樹後「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又得「榕城」之美稱。
福州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著歷代英才。他們中有五代開閩的王審知,南宋愛國名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元老薩鎮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謙等等,僅宋、明、清3個朝代,福州籍進士達3632人,其中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州府的前列,近現代名人燦若繁星,舉不勝舉。福州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後13任海軍總長、次長、總司令為福州人囊括。1991年,國家對近現代中國傑出專家學者所作的統計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學部委員、院士47人,均列全國各城市的前茅。
福州名勝古跡眾多,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觀與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互相融合、交相輝映。至今許多文物名勝古跡仍完好無損。據普查統計,已發現古遺址、古建築、古墓群等各類文物點4497處。其中有新石器時代遺址81處;商周遺址67處;宋至清代木構古建築2040處。唐至清代的古塔、經幢64座,古橋354座。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保護單位54處。著名的文物有:建於1000年前的我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華林寺,立於1000年前的,被譽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峫王德政碑」,距今1200多年,被稱為書法藝術「世寶」的唐篆書法名家李陽冰親書的烏石山摩崖石刻,閩候縣曇石村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遺址等。
福州臨江吻海,閩江橫貫城區,年均徑流量600多億立方米,海洋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水產魚類620多種,是全國三大海水養殖基地之一。海岸線長達1137公里,有可建萬噸以上泊位的天然良港10多處。福州與台灣島一水相連,東澳港至台灣新竹僅70海里。馬尾港距香港488海里,距上海433海里,是溝通中國與亞太地區的海上樞紐。歷代到海外謀生創業者眾多,如今已有250多萬僑胞分布在世界各地。歸僑、僑眷和港澳眷屬近百萬人,在台灣地區有60多萬福州鄉親。
福州氣候宜人,綠樹長青,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1700-1980小時,相對濕度77%。年平均氣溫為19.6℃,最時是1月份平均氣溫為10.5℃,最熱時是7月份平均氣溫為26.8℃,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農作物一年三熟,四季瓜果飄香,四時蔬菜紛呈。福州山地佔80%,森林資源十分豐富。
福州是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也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旅遊城市。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山水特色凸顯,左旗(旗山)、右鼓(鼓山)、北蓮(蓮花峰)南虎(五虎山)拱衛,盆地面積1440平方公里。閩江橫陳,吉祥山、煙台山、高蓋山、五虎山逐案抬升,烏石山、於山分列左右。白塔、烏塔各置東西,晉安河、白馬河如蛟龍出水,以屏山為珠,呈「雙龍戲珠」之勢。福州的第一勝景鼓山,國家級重點佛教寺院西禪寺早已蜚聲海內外。市區的西湖公園、左海公園、森林公園、溫泉公園、鱷魚公園各具特色,景色千姿百態。郊縣平潭海壇度假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還有省級風景名勝福清石竹山、連江青芝山、永泰青雲山、閩候十八重溪等等。這些名山秀水風景如畫,與悠久的歷史,多彩的文化相映生輝,吸引著無數中外旅遊觀光者。
福州民間工藝久負盛名,傳統的工藝品脫胎漆器、角梳、紙傘被稱為「福州三寶」。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和200多年歷史的脫胎漆器名揚中外,與軟木畫被稱為「榕城三絕」。還有歷史悠久的閩劇和評話,古典十番、福州尺唱等傳統藝術。而以福州菜餚為代表的閩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名菜「佛跳牆」名揚海內外。魚丸、太平燕、鼎邊糊、線面等是獨具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福州還是全國三大溫泉區之一,溫泉分布在方圓約9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區,這在國內外大中城市中也是罕見的。
福州為何稱「都」呢?原來,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時期,王審知隨兄王潮從王緒起兵南下入閩,於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後於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受封為閩王,建立閩國。因首都定於福州,從此福州便有「閩都」之稱。
此外,福州在我國歷史上還曾兩次被作為臨時首都。一次是宋代末年,即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了當時南宋政權的國都臨安(今杭州),恭帝趙顯及太後均被元兵俘虜,其兄趙昰於五月一日在福州登基,稱端宗皇帝。當時的福州成為臨時首都,改年號為「景炎」。但是,還不到半年時間,元兵又從浙江向福州進軍,十月攻破邵武城,經南平而下,於十一月逼近福州。當時閩府尹王剛中開城門投降,端宗皇帝從海路逃往廣東。
第二次福州被臨時定都的是在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明朝的南都(今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朱聿鍵從杭州入閩,被奉監國,於是在福州稱帝,改紀元為「隆武」,這就是南明王朝的「隆武皇帝」。同時改福建為「福京」,把福州的布政使官署作為皇帝行宮,並封一批文武官員要職,猶如京城規范。其中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受封為「平虜侯」,鄭成功賜為國姓(朱)。但不久,鄭芝龍叛變降清,形勢逆轉。仙霞嶺重關百里無一兵把守,隆武皇帝見勢不妙,決定離開臨時首都福州,經南平轉閩西。第二年,清兵攻入閩北建寧縣,並直驅南平,朱聿鍵皇帝倉卒逃往長汀,這年八月(1646年)他與愛妃曾氏皆被俘而死。
福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歷代以來它有十二個別稱:分別是「閩中」、「晉安」、「鳳城」、「三山」、「長樂」、「榕城」、「天興府」、「福安」、「閩海」、「閩州」、「泉州」、「左海」等。
「閩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個郡。七年後又增設四個郡,其中福建叫「閩中」,治所在福州,所以古人廣義上稱福建為「閩中」,而狹義上則稱福州為「閩中」。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荀鶴(846-904年)池州石埭人(今安徽太平),他旅居福州時留有一首描寫福州秋天的詩,題目就叫《閩中秋思》:「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說明當時福州稱「閩中」,秋色如畫,但一千多年前交通不便,故詩的最後稱「不堪行」。
「晉安」:魏晉南北朝時,晉人紛紛避戰亂從中原入閩,始稱「八姓入閩」,不少望族定居於福州今東門晉安河兩岸,故此時福州別稱「晉安」。
「鳳城」:晉代地理學生郭璞為福州勘察新城,擴大范圍。他在《遷城記》中說,福州「其城形狀,如鸞如鳳」。於是福州被人視為「鳳城」,如今福州許多地名還都帶「鳳」,如西門的「鳳凰池」,工業路一帶的「大鳳山」、「小鳳山」,東街有「鳳凰坊」,東門有「鳳邱山」,宋代朱熹在福州書有「鳳邱鶴林」,清代三牧坊有「鳳池書院」等。如今在閩江二橋南端聳立著一座「鳳鳴三山」的雕塑,象徵福州的南大門。
「三山」:唐末五代,福州城范圍進一步擴大,把屏山、烏山、於山圈入城內,故此後福州便有「三山」之別稱。如今海外福州籍華僑聚集地行會組織仍稱「三山會館」。
「長樂」:公元933年,「開閩始祖」王審知死後,他的兒子王延鈞在福州稱帝,國號「閩」,改福州為「長樂」,所以這一歷史時期的「長樂」不是指今天的「長樂市」,而是指福州。
「榕城」:宋代治平年間,福州太守張伯玉發動居民「編戶植榕」,於是「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從此福州開始有「榕城」的別稱。
「福安」:南宋末年,元兵揮戈南下,民族英雄文天祥護送益王趙昰入閩,在福州建立臨時「國都」,將福州改為「福安」。 「天興府」: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1645年),明朝國都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朱聿鍵從杭州入閩,在福州稱帝,改年號為「隆武」,稱福建為「福京」,福州為天興府。
「左海」:清代福州又有「左海」之別稱,因為我國古代地名以東西方位而定,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福州位於東海之濱,故稱「左海」。清末福州城曾聳立有一座石牌坊,上書「左海流芳」四個大字,以示福州人才輩出。林則徐紀念館的大門左邊上書「左海偉人」,原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人民日報》社長拓是福州人,他常用「左海」筆名發表文章。
「閩州」與「泉州」:唐代初年福州曾叫過「泉州」,但時間很短,到了唐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改「泉州」為「閩州」,把「泉州」這個名稱移給了現在閩南的泉州,直到唐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改「閩州」為「福州」。
「閩海」:辛亥革命後,廢除舊府建置,改福州為「閩海道」,於是出現了「閩海」之別稱,它包括福州話流行的長樂、福清、閩清、永泰、連江、古田、屏南、羅源、閩侯、平漂等十個縣市,故在海外有「閩海十邑」之稱。
福州民間長期以來流傳「三山現,三山藏,三山看不見」的民謠。其中「三山現」指屏山、於山、烏山。這三山呈三足鼎峙於今八一七路的中軸線上,十分顯目,所以稱「現」。 而「三山藏」與「三山看不見」則向無定論,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根據清代林楓《榕城考古略》載:羅山、芝山、丁戊山為「三山藏」;靈山、鍾山、玉尺山為「看不見」;二說是根據明代何喬遠《閩書》載,以羅山、冶山、玉尺山為「三山藏」,以龍山、芝山、鍾山為「看不見」。不論哪種說法,其「藏」與「看不見」的三山,均系「三山現」(屏山、於山、烏山)的支脈,有的如崗阜,有的似山坡,隨著歷代道路的拓寬與民屋建築的稠密,這些小山或被削平,或被遮擋,以致變成「藏」與「看不見」了。現將它們的遺址介紹如下:
羅山,在今南門協和醫院後的一座小山崗。
冶山,在今鼓屏路省衛生廳後的小山。
玉尺山,又名閩山,在今光祿坊省高級法院圍牆內。
龍山,又稱靈山,在今鼓樓七星井巷內。
福州至今還保存了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區和「朱紫坊」街區了。 「三坊七巷」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胸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在這居民區內,坊雹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結構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築界喻為一座龐大規模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佔地40公頃,人口約1.4萬人,現有古民居268幢。
福州自漢始,先後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擴展,整個布局,以屏山為屏障,於山、烏山相對峙,以南街(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坊成巷,講究對稱,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條街。
「三坊七巷」形成於唐王審知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冶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曲線山牆、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台、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許多民居的門窗漏花採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石刻桂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藝和特色,被建築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後廳、正房、後房、左右披榭、前後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為宅內交通樞紐,並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衣錦坊
衣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據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此,名祿錦,後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宋時稱「祿錦」,明朝更為「衣錦」,其實都是說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現在衣錦還鄉,榮耀鄉里,所以坊名也改過去稱「通潮」,則是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為文儒坊。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據《榕城考古略》載,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居此,改今名」。鄭穆任國監祭酒,是國家最高學府的重要官員,從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名將福建提督、台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老師陳寶琛。清代的著名詩人、《石遺室詩話》作者陳衍的故居也在坊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內有光華閣是為入室弟子課業的地主。陳寓隔壁是現代著名法學家柯凌漢教授的住宅,這條坊就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
光祿坊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寧時,光祿坊內有一座法祥院,俗稱「閩山保福寺」。當時曾任過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游覽,僧人就刻了「光祿吟台」四字於石上。為了感謝僧人,他吟了一首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台,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光祿坊的名字就從此而來的。
光祿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閩山保福寺遺址
楊橋巷
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巷古名登俊坊蒼,因西能楊橋而改名。在楊橋路與南後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你謝鑾恩。冰心小時候新加坡在這里住過,好居《我的故鄉》中,亦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巷道擴大為道路後,林覺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有相當部份被保存下來。
郎官巷
郎官巷,在楊橋巷南,南後街的東側,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鬧區八一七北路東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據清《榕城考古略》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宋代詩人陳烈原籍長樂,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後人遠溯劉濤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東能八一七北路鬧市區,西能南後街。據《榕城考古略》載:「舊名修文,宋知縣陳肅改名興文,後改文興。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於此也。」此大塔位於巷北,並有塔院看管,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徵。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還在,以後未見記載。清代在巷內砌造半片的小塔,作為古跡紀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 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傳有一首贊譽他詩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至今仍傳為美談。
黃巷
黃巷在塔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衣錦坊東西相聯。據志載。晉永嘉年間(307-312的)中原黃姓人家避亂入閩,落戶在此,故稱黃巷。唐代崇文館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里,黃巢兵入福州。「以璞儒者戒無毀,滅炬而過。」宋代崔大夫及第,一度改名新美坊,後稱新美里。明代侍郎薩琦亦居此巷。巷內有一「唐黃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還有人見過。
安民巷
安民巷位於黃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文儒坊相對,安民巷舊名「錫類坊」,它改名「安民」,與黃巢入閩有關。據《福州地方誌》載:「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宮巷
宮巷在安民巷之南,東西兩端分別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後街相接。據清《榕場面考古略》載:「舊名仙居,以中有紫極宮得名。後崔、李二姓貴顯,更名聚英達,明得改英達。」
中亭街
這是一條富有傳奇色彩的商業古街。
這老福州人的心目中,中亭街就像一種商業象徵,時刻都在牽動著榕城關注的目光。
「擠得就像中亭街」——福州人至今仍流傳的這句口頭禪,形象地道出了這條古街的千載繁華和其特有的商賈氣息。
當城市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讓中亭街的商業地位漸漸為榕城人所淡忘的時候,世紀之交的一項浩大工程,再度讓這條古街成為榕城百姓矚目的焦點。
緣於宋代的中亭街是福州商業史的驕傲。當已經衰敗、破舊的中亭街即將揩去千年歲月風塵的時候, 我們不禁要為福州改造中亭街的浩大工程而歡呼。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面對殘酷無比的市場競爭,我們不禁又為中亭街能否復興千載繁華而憂思。我們知道,中亭街的再度輝煌,僅有歷史的沉澱和恢宏的建築是遠遠不夠的。她同樣需要准確的商業定位並歷經變幻莫測的商場洗禮。 畢竟,中亭街首先是商業街而不是觀光街。它的氣派和恢宏,並不一定與客流量成正比。
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狼煙四起的榕城商界,再也不是靠某種地利或環境就能創造商業神話的時代。更何況,現在不少福州人還有購精品、名品到鼓樓的消費習慣——位處台江區的福州亞細亞購物廣場的沉淪,曾經讓福州不少商人發出「台江開不了高檔商業城」的感嘆。
大手筆的中亭街能否從此扭轉「乾坤」,一雪台江商界的「不白之冤」?
參考資料:http://www.2xy.cn/7cd_cn.asp?ArticleID=1432
Ⅵ 福州地名~華林路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
曾經,
有華林寺,有華林坊,華林橫巷
卻無華林路。
只因屏山支脈諸古嶺,
橫亘在華林坊的右側。
華林坊往右便是山嶺。
(福建省農業廳附近的區域曾是諸古嶺)
歲月的滄桑,
有時是自然,有時是人為,
中國解放後,
拆坊擴路,挖山修路,
一條華林路,
路已通,華林坊已無,諸古嶺已平。
華林路,
我想起那句話:
城裡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進城。
只因
華林路西端,曾是福州古城的北門。
華林路東端,現是福州火車站北站。
(福州古城北門在鼓樓梅園酒店附近)
古時,出北門,進京趕考,
只為金榜題名,一舉成名天下知。
如今,火車站,南來北往,
也許異地求學,也許他鄉苦創業。
冥冥之中,華林路,
無論古時,還是今日,
都是榕城進出的通道。
只是,在古時,
未曾有華林路,卻有華林坊。
華林坊,
在屏山南坡山麓下,
坊內華林巷縱橫交錯,
南北走向為華林直巷,
東西走向為華林橫巷。
那時,
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間照,
引泉水入坊,潤煙火人間。
酒肆茶樓間,馬蹄踏青石。
人在坊間走,聽聞傳奇來。
華林坊,人傑地靈的坊,
這里曾有一位狀元,
這里曾有一位烈士,
這里曾有一位棋聖,
這里曾有一座寺廟,
這里曾是商賈雲集,
這里曾有傳奇故事……
狀元篇
遙想,
在華林坊中一小巷,
白牆黑瓦,
馬頭牆在那,古榕探出牆。
布衣書生,
握書卷,誦典籍,
攜書童,背書箱,
往北門,上京城。
那書生,是榕城秀才的縮影,
那群書生中有一人叫林鴻年。
林鴻年,
他的傳奇從華林坊開始,
他是清朝福建的狀元郎,
他曾是大清大使,出使琉球國,冊封琉球王,
他曾是巡撫知府,籌糧餉軍餉,鎮太平天國。
他曾是學者山人,入正誼書院,教書且育人。
(正誼書院福州一中前身)
烈士篇
林時爽,(林文)
狀元郎林鴻年的孫子。
廣州起義的領導者和策劃者之一,
亦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孝雀
世人因《與妻書》知林覺民,而不知林時爽。
林覺民,他來自三坊七巷,
林時爽,他來自華林坊,
華林坊若在,
林氏祖孫二人故居若在,
亦可與林覺民故居媲美。
只因歷史太多的故事,
五六十年巧含早代,林鴻年故居被拆。
狀元郎故居原址在福建省公安廳內,
如今難尋蹤跡。
棋聖篇
華林坊,
坊的西南角,曾有半野軒,
有詩曰:
「越王老信山下宅,有軒曰半野」。
曾有一位棋聖,
他名叫吳清源。
他橫空出世,天賦異稟,
他出身名門,家居半野。
十一歲,他在北京的圍棋界展露頭腳,
十四歲,他遇人生的伯樂,東渡日本。
再後來,他在圍棋界與各大高手博弈。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他卻在這十年間擊敗同時代所有棋手,
棋藝精湛,難求一敗。
在日本,他是「昭和棋聖」。
在世界,他創造圍棋界的「吳清源時代」。
在他眼裡,棋局是一門藝術,
黑白子在361個交叉點上,或攻或守,
在黑白子之間上演運籌帷幄,
你暗渡陳倉,他圍魏救趙,
你無中生有,他欲擒故縱。
……
2014年,棋聖是百歲老人,在日本去世。
我記得他說過一句話「一百歲後我也要下棋,兩百歲之後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
不同時空,
也許我們與棋聖的足跡曾重合過,
徘徊華林路三明大廈門口的時候,
我想,
棋聖的故居「半野軒」曾經在這里,
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文化雖無國界,但歷史亦不能忘。
棋聖曾是歷史爭議人物,
民國期間,抗日期間,
他入日本國籍……
有人曾評價棋聖:
棋藝無雙,大節有虧。
諸多歷史不再多談。
我想:曾有棋聖,在華林坊。
後來,半野軒遺址難尋,
北大路的斑馬線,
三明大廈的大門,
眼前的繁華,讓過客匆匆。
似乎只有一旁的華林橫巷,
訴說著這里曾有傳奇,
當年,那位圍棋少年,
漫步在華林橫巷,
異想天開的棋局,
後來他出走餘生,再未歸來。
棋聖,榕城與他的緣分未盡,
2015年,
棋聖魂歸故里,落葉歸根,
歸葬於三山人文紀念園,
那是棋聖在福州的歸宿。
會館篇
舊時福州,會館林立,
南來北往,商賈雲集,
在古城內,會館諸多:
三山會館、古田會館、
廣東會館、安瀾會館、
奉直會館、建寧會館……
何為會館:
會館,可為科舉之時,同鄉學子聚會之所。
會館,可為看戲之時,商賈談笑間定策略。
會館,可為落難之時,為同仁提供避難所。……
會館,可集會、可宴請、可聯誼、可會議……
舊時福州城,
入福州城北大門,便到華林坊。
華林坊北側,坊巷如今不在,
現是省公安廳,省委政府。
華林坊南側,曾有兩座會館,
江蘇會館和蜀滇黔會館。
現是機關宿舍,華興大樓。
歷史煙雲,
今日的繁盛,不同往日的繁華。
那年,
這里是明清建築,還是青磚巷陌。
入華林坊,
遠望白牆黑瓦的馬頭牆,
那是會館外牆。
會館前是廣場,門前一對石獅,
初入館內,戲台藻井,
天井在上,廳堂在下,
堂前聚水,水蘊意財,
聚水為財,財不外露。
前有廳堂,後有廚房,
柱為圓柱,石為方石,
蘊意極簡,天圓地方。
在江蘇會館,聽一曲崑曲,
在蜀滇黔會館,看一場蜀戲,
品一杯清茶,或飲一杯酒,
筷下荔枝肉,碗里佛跳牆。
儒商生意經,會意茶酒間。
華林路上,會館難尋。
卻有商會,冥冥之中的傳承。
寺廟篇
華林坊因寺而得名,那寺叫華林寺。
華林寺,前身為北宋越山吉祥禪院。
北宋,乾德年間,約公元964年,
吳越國王錢俶占據閩地,
為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在屏山南麓諸古嶺東側,
興建禪院。
吳越國王錢俶在位期間,
在杭州西湖畔建雷峰塔,
那年是公元977年。
時人有曰:
「儒門淡薄,收拾不住,皆歸釋氏爾」
那時,佛教興盛。
而佛教亦是分為兩派,凈土宗和禪宗,
那時越山吉祥禪院應運而生。
入山門,
推開寺院大門,
鼓樓在西,鍾樓在東,
大雄寶殿在北,
再往北是禪堂禪房,是藏經閣。
最北,是塔林,高僧魂歸之所。
那時,
在禪院內,禪師參禪,
那時,在品茶中參禪,
那時,在點茶中參禪,
一茶一禪,一物一心。
無僧不愛茶,有寺必有茶。
在吉祥禪院,
禪師從一葉茶中參透佛法。
到了明朝時朝,
吉祥禪院更名為華林寺,
屏山坊巷更名為華林坊。
華林寺依舊香火旺盛,
信徒翻越諸古嶺而來,
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默聞禪師誦經的箴言,
求功名求生財求安康。
清朝時期,
在香火鼎盛時,
華林寺僧人收容鰥寡之人,流浪之人,棄嬰乞丐,
華林寺,亦是救濟院,
諸古嶺北側,華林寺西側
曾有一街名為普濟街,普濟大眾之意,
因華林寺功德積累,普濟百姓而得名。
時光荏苒,
今日的華林寺,僅剩華林大殿。
歷史上破四舊,寺院香火已斷。
佇立在華林寺內,孤零零的華林寺大殿,
再無鍾樓,鼓樓相伴,
再無藏經閣,再無塔林。
華林寺大殿,似飽經風霜的老人,
在80年代的最後那五年,
在建築大師、能工巧匠的幫助下,
他步履蹣跚,
往東南側走了14.6米,往南走了8.3米。
此生有幸,能一飽眼福,
華林寺大殿,他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
華林寺大殿,他身上可以嗅到宋朝的建築氣息。
看那斗拱梁架,嚴謹而簡潔,
看那十八根柱,為抬梁支撐,
看那淺雕彩繪,簡約而不簡。
看那建築風格,深藏隋唐風……
驀然回首時,
我心中的華林寺,曾有三段歲月,
一段歲月:風華正茂。
一段歲月: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段歲月: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看今天,
華林坊不在,華林寺僅存一殿。
華林路東西走向,一路繁華。
古時,
華林寺香火旺盛,
信眾百姓,達官顯貴,
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年年有餘。
今時,
華林路,是福建省政治樞紐,
福建重要政府機構,
分布在華林路。
華林路,
在八閩大地,
他現在是一條路,
一條「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的路,
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為民服務」的路。
Ⅶ 福建 福州 靜安區郵政編碼
福州晉安區不同地段分別有10個不同郵政編碼,具體如下。如果不懂具體地址,寫350000就可以了。
序號:1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01
包含地址:2個
六一北路(244)、六一北路235-245(單號)。
序號:2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11
包含地址:117個
茶葉街、長福路、長河路、長樂北路、長樂南路、長樂中路、長連路、大坂村、鼎嶼村、東岳路、福馬路126-406(雙號)、福馬路2-120(雙號)、福馬路205-245(單號)、福馬路249-257(單號)、福馬路420-422(雙號)、福馬路49-201(單號)、福馬路五里亭(248號,70號,71號)、福馬路五里亭、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北、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南1-83(單號)、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西、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中17-31(單號)、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中18-28(雙號)、福馬路徐家村、福馬路珠寶巷、福新支路、福新中路、鼓山鎮秀坂村、官尾二弄、官尾街、官尾三弄、桂香街、桂香街朝天橋、桂香街康山路、桂香新村、國貨東路(185,191,195,196,200,204,213,217,227,238,237,245,303)、國貨東路(331,357,363,367,373,377,379,61,88,405,407,414,419,557)、國貨東路102-146(雙號)、國貨東路103-145(單號)、國貨東路156-168(雙號)、國貨東路180-188(雙號)、國貨東路240-298(雙號)、國貨東路381-397(單號)、國貨東路433-483(單號)、國貨東路565-581(單號)、國貨東路、國貨東路象園村、金雞山路、晉安北路35-111(單號)、晉安北路36-112(雙號)、晉安北路、晉安北路晉安新村、晉安北路老鼠山裡、晉安南路、晉安中路、晉連路、舊九當堤邊、舊象園路、俊偉村、康山頂朝天橋、康山路、連江北路0-582(雙號)、連江北路1-247(單號)、連江北路、連江中路30-300(雙號)、連江中路雙坂新村、連江中路秀坂村1-75(單號)、連江中路秀坂村2-76(雙號)、六一北路450-676(雙號)、六一北路521-647(單號)、六一北路、六一北路小橋巷、六一環島紫陽立交橋北、六一環島紫陽立交橋東、六印路、六印支路、梅仙街、梅仙街浦下村、浦下新村、沏池村、瓊河村、瓊河巷、三八路、三八路三角池村、三八路上擋村、三八路溪口、三八支路、塔頭路、塔頭路岳後村、塔頭路岳前村、塔頭新村、苔大村、台東村、台西村、台中村、王莊街、王莊新村、文博路、文化路、溪口村、溪口村登雲山莊、象園村、象園路、躍進路、躍進支路、岳峰村、岳峰村三台新村、岳峰橫路、岳峰路、岳峰南路、岳前村、岳前東岳嶺、岳前路、珠寶路、珠寶路樂安巷、紫新路。
序號:3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12
包含地址:83個
崇安路白塔籠、崇安路程田、崇安路赤橋村、崇安路赤星村、崇安路大夫嶺、崇安路李園村、崇安路奶奶坪、崇安路牛遠亭、崇福路下丹陽、崇後路健康村、崇後路益鳳村、鳳池村、浮村牆頭、福飛北路、福飛北路池頭村、福飛北路浮村後面、福飛北路浮村前面、福飛北路浮村牆頭、福飛北路洪厝里、福飛北路上赤橋、福飛北路湯斜村、福飛北路王厝里、福飛北路西壠村、福飛北路西壠村工業區、福飛北路新店村、福飛路義井村工業區、福飛南路、革新路、古西路西蜂里、後坂小區、利嘉路、利嘉路鵝峰東埔頂、利嘉路鵝峰橫厝、利嘉路鵝峰下樓、利嘉路鵝峰羊坑尾、利嘉路溪里村、利嘉路溪里村橋頭街、利嘉路溪里橋頭街、利嘉路象峰村、利嘉路象峰村嶺下堂、利嘉路秀山村、利嘉路秀山村山後、利嘉路秀山村山營頂、利嘉路秀山村下坊趙、利嘉路秀山村秀山前、南平東路、南平東路下坊村、南平西路、三條擋村、山北路、西壠村、下丹陽、新店鎮、新店鎮崇安路三條擋、新店鎮東埔山、新店鎮斗頂村、新店鎮斗頂鄉、新店鎮斗頂鄉許厝里、新店鎮鵝峰村、新店鎮館路村、新店鎮藍盾路、新店鎮利嘉路東園村、新店鎮利嘉路鵝峰村、新店鎮利嘉路井店村、新店鎮利嘉路象峰村、新店鎮利嘉路楊板、新店鎮利嘉路楊庭村、新店鎮利嘉路戰峰村、新店鎮湯斜村、新店鎮象峰村、新店鎮秀峰路、新店鎮楊坂村、新店鎮義井村、新店鎮坂中村、溢景路、戰坂街、戰坂路上四安村、戰坂路下四安村、戰坂路坂中村、戰坂路坂中高厝里、戰坂路坂中工業、戰坂路坂中林厝里、戰坂路坂中上徐村。
序號:4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13
包含地址:81個
北環東路、北環中路、北環中路長福村、北環中路福玉村、茶園路、茶園路橋下、電建路、東浦路1-9(單號)、東浦路13-133(單號)、東浦路14-132(雙號)、東浦路2-8(雙號)、東浦路、東浦路墓亭村、東浦路琴亭村、東浦路琴亭村蒲前河、東浦路新鳳山、東浦路延安里、東浦路中亭村、斗門村4弄、斗門村、桂山村、桂山村鐵路新村、桂山路、華林路426號弄、華林路、華林路茶園村、華林路斗門村1弄、華林路斗門村2弄、華林路斗門村3弄、華林路斗門村4弄、華林路斗門村5弄、華林路沁園路、火車站廣場、火車站鐵一小區、火車站榕盛賓館、晉安北路1-33(單號)、晉安北路2-34(雙號)、六一北路0-216(雙號)、六一北路1-233(單號)、六一北路、六一北路潮福城、六一北路時代景城、六一北路洋下新村、墓亭村、前歧村、前岐路、沁園路、沁園路鐵六小區、沁園支路、山洞口新村、水頭村、水頭路、水頭路池前新村、水頭路水頭村、鐵路新村、王厝頭村、西鳳路、西井村、西園村、西園村舊鳳山村、香檳北路、香檳路、新店鎮郭前村、新店鎮後山村、新店鎮澗田村、新店鎮澗田村潘籠新村、新店鎮盤石村、新店鎮盤石村馬厝下、新店鎮盤石村王厝頭、新店鎮盤石村西井、新店鎮盤石原厝尾村、新店鎮埔檔村、新店鎮泉頭村、新店鎮西園村、新店鎮西園工業區、新店鎮真珠谷、站東路、站東路鐵五小區、站前路、真珠谷村、珠籠村。
序號:5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14
包含地址:175個
埠興村、埠興路、埠興路埠頭橋、埠興路焦坑村、茶會村、長春後路、長春路、春蘭里、東濱路、東山路、東站口、坊兜、福光路、福光南路、福馬路(0號,203號,247號,411號,435號,455號,468號,504號,638號,670號,672號,950號)、福馬路、福馬路福興大道、福馬路福興開發區、福馬路福興投資區、福馬路後浦村、福馬路後浦後村、福馬路後浦前村、福馬路快安延伸區、福馬路牛山村、福馬路儒江村、福馬路儒江村外檔、福馬路儒江里擋村、福馬路五里亭(0號,11號,247號,45號,46號,48號,49號,9號)、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東、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南2-88(雙號)、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中1-15(單號)、福馬路五里亭立交橋中2-16(雙號)、福馬路協豐村、福馬路協建村、福馬路徐宅村、福馬路葉宅村、福馬路中下村、福清村、福新東路、福新東路湖塘村、福興大道、福興六路、福興路、鼓二村、鼓嶺分路、鼓嶺鄉、鼓嶺鄉過侖村、鼓山鎮八間排、鼓山鎮鳳坂村、鼓山鎮福清村、鼓山鎮鼓山、鼓山鎮湖塘村、鼓山鎮浦東村、鼓山鎮浦乾村、鼓山鎮上洋村、鼓山鎮上岐村、鼓山鎮雙協村、鼓山鎮潭橋村、鼓山鎮秀板村、鼓山鎮秀嶺村、鼓山鎮洋里村、鼓山鎮洋頭尾村、鼓山鎮擁上村、鼓山鎮園中村、鼓山鎮遠西村、鼓山鎮遠中村、鼓山鎮樟林村、鼓山鎮廨院村、鼓四村、鼓四村倉程埋、鼓四村倉程新村、鼓四村坊埋、鼓四村三叉路、鼓四村王厝埋、鼓四村魏厝埋、鼓一村、古山鎮、古山鎮後浦前村、官前路、桂兜村、桂溪村、國貨東路(560)、國貨東路564-582(雙號)、河濱路、鶴林市場、紅光路、紅光路後巷、紅光新厝村、後埔樓、後浦路、後嶼路、化工路、化工路安亭下、化工路池邊、化工路東山村、化工路橫嶼村安鋪、化工路橫嶼村船尾、化工路橫嶼村東村、化工路橫嶼村東山路、化工路橫嶼村東頭、化工路橫嶼村湖重、化工路橫嶼村上社、化工路橫嶼村西邊、化工路橫嶼村擁上、化工路橫嶼村直街、化工路後溪村、化工路湖尾村、化工路前溪村、化工路潭下村、化工路洋頭尾、化工路中段、化工路竹嶼村後巷、化工路竹嶼新村、焦坑村、李園村、連鳳路、連江北路(01,02)、連江北路249-591(單號)、連江北路茶會村、連江路、連江路威海巷、連江中路(0,117,139,1,151,161,189,191,211,213,233,237,49,64,69,73,75,29,30,31,32)、連江中路129-135(單號)、連江中路201-237(單號)、連江中路253-299(單號)、連江中路連潘村、連江中路潘村、連江中路秀坂村77-299(單號)、連江中路秀坂村78-300(雙號)、連江中路秀坂村秀坂新村、六一村、龍安路、馬路頂、廟前街、牛山村、盤石村、蒲嶺村、埔乾路、浦乾路、前橫路、前橫南路、前溪村、前嶼村、前嶼東路、前嶼街、前嶼馬路頂、前嶼學院路、三八路李園村、三八路蒲嶺村、三八路山重村、三八路溪尾村、三八路園中村、山重村、上當新村、雙福路、潭下村、五里亭、溪尾村、下院路、秀坂路、學院路鱔溪村、洋擋村、遠東村、遠洋路、遠洋路連村、遠洋路潘村、遠洋路遠東村、遠洋路遠西村、遠洋路遠中村、樟林路、樟林路樟林村、招賢路、中壑街、竹嶼村、鱔溪村。
序號:6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15
包含地址:10個
建坂村、快州村、快州村裡當、快州路快州村、快州路快州村上面、快州路快州村外當、魁岐東村、龍門村、馬尾鎮儒江村、協州村。
序號:7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21
包含地址:24個
嶺頭鄉、嶺頭鄉貴洋村、嶺頭鄉江南竹村、嶺頭鄉前洋村、嶺頭鄉沙溪村、嶺頭鄉石碑村、嶺頭鄉吾洋村、壽山鄉菜嶺村、壽山鄉菜嶺村丘里村、壽山鄉貴洋村、壽山鄉江南竹村、壽山鄉嶺頭村、壽山鄉嶺頭街、壽山鄉嶺頭支頂、壽山鄉前洋村、壽山鄉沙溪村上沙溪村、壽山鄉沙溪村下沙溪村、壽山鄉山頭頂村、壽山鄉石牌村、壽山鄉石牌村南壠村、壽山鄉吾洋村、壽山鄉溪下村、壽山鄉葉洋村裡洋路、壽山鄉葉洋村外洋路。
序號:8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22
包含地址:27個
壽山鄉、壽山鄉長基村、壽山鄉長基村芋洋村、壽山鄉大坂村、壽山鄉紅寮村、壽山鄉紅寮街、壽山鄉九峰村、壽山鄉九峰村賴婆理村、壽山鄉九峰村南洋村、壽山鄉九峰村左嶺村、壽山鄉芹石村、壽山鄉芹石村大丘田村、壽山鄉芹石村黃坑村、壽山鄉芹石村青石村、壽山鄉芹石村章兜村、壽山鄉上侖村、壽山鄉上寮村、壽山鄉上寮村西洋村、壽山鄉壽山村、壽山鄉壽山街、壽山鄉優山村、壽山鄉優山村長長壠村、壽山鄉優山村尖峰頂村、壽山鄉優山村樂坪村、壽山鄉芙蓉村、壽山鄉芙蓉村院前路、壽山鄉芙蓉村中樓村。
序號:9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23
包含地址:40個
日溪鄉、日溪鄉黨洋村、日溪鄉黨洋村楓樹灣村、日溪鄉點洋村、日溪鄉點洋村梅坑自然村、日溪鄉東坪村、日溪鄉東坪村金山頂村、日溪鄉東坪村山仔瀨村、日溪鄉東坪村瓦坪村、日溪鄉井後村、日溪鄉井後村官洋、日溪鄉井後村何厝里、日溪鄉井後村芝兜、日溪鄉井後街、日溪鄉南峰村、日溪鄉南峰村後壠村、日溪鄉日溪村、日溪鄉日溪村壩坑村、日溪鄉日溪村何厝里路、日溪鄉日溪村湖裡村、日溪鄉日溪村藍厝里路、日溪鄉日溪街、日溪鄉山秀園村坪路、日溪鄉山秀園村上山秀園村、日溪鄉山秀園村下山秀園村、日溪鄉鐵坑村、日溪鄉萬洋村、日溪鄉萬洋村路口自然村、日溪鄉萬洋村上萬洋、日溪鄉萬洋村下萬洋、日溪鄉萬洋村洋邊、日溪鄉汶石村、日溪鄉汶石村虎哨、日溪鄉汶石村西洋、日溪鄉汶洋村、日溪鄉梓山村店坂村、日溪鄉梓山村東之亭村、日溪鄉梓山村上村、日溪鄉梓山村下村、日溪鄉梓山村下鐵村。
序號:10
省份地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
郵政編碼:350024
包含地址:45個
宦溪鎮、宦溪鎮板橋村、宦溪鎮創新村、宦溪鎮創新村公平村、宦溪鎮創新村雙龍村、宦溪鎮峨嵋村、宦溪鎮峨嵋村半嶺村、宦溪鎮峨嵋村林家裡路、宦溪鎮峨嵋村南邊村、宦溪鎮峨嵋村芹草洋村、宦溪鎮鵝鼻村、宦溪鎮鵝鼻村牛角攏村、宦溪鎮恩頂村、宦溪鎮恩頂村阮厝村、宦溪鎮恩頂村竹園村、宦溪鎮亥由村、宦溪鎮亥由村梅嶺村、宦溪鎮湖山村、宦溪鎮湖山村後壠村、宦溪鎮湖山村羅漢村、宦溪鎮湖中村、宦溪鎮宦溪村、宦溪鎮宦溪村茶山村、宦溪鎮宦溪村昌厝里路、宦溪鎮宦溪村錢厝里路、宦溪鎮宦溪街、宦溪鎮黃田村、宦溪鎮黃土崗村、宦溪鎮黃土崗村連白洋村、宦溪鎮建立村、宦溪鎮降虎村、宦溪鎮彌高村、宦溪鎮民義村、宦溪鎮牛項村、宦溪鎮牛項村虎扒村、宦溪鎮牛項村井仔村、宦溪鎮牛項村十三公里、宦溪鎮山溪村、宦溪鎮山溪村溪灣村、宦溪鎮勝利村、宦溪鎮增樓村、宦溪鎮中心村、宦溪鎮洲洋村、宦溪鎮壠頭村、宦溪鎮壠頭村桂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