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哪個城市最有錢
2022全國gdp城市排行:
1、虛彎北京市
2、上海市
3、深圳市
4、重慶市
5、廣州市
6、蘇州市
7、成都市
8、杭州市
9、武漢市
10、南京市
11、天津市
12、寧波市
13、青島市
14、鄭州市
15、無錫市
16、長沙市
17、佛山市
18、南通市
19、泉州市
20、濟南市
21、福州市
22、合肥市
23、西安市
24、東莞市
25、煙台市
26、常州市
27、唐山市
28、大連市
29、昆明市
30、溫州市
31、徐州市
32、廈門市
33、濰坊市
34、石家莊市
35、沈陽市
36、南昌市
37、紹興市
38、揚州市
39、鹽城市
40、嘉興市
41、長春市
42、泰州市
43、榆林市
44、洛陽市
45、台豎野州市
46、臨沂市
47、金華市
48、漳州市
49、南寧市
50、濟寧市
含義
TOP10城市中差纖悶,南京超過天津首次躋身前十,杭州超過武漢前進一名。百強名單變化不大,雲南曲靖、福建龍岩、四川宜賓3個城市新進,其中曲靖在百強城市中增速第一,達到6.6%;上升名次也最多,前進了12名。退出百強榜的則是河南焦作,以及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和包頭。焦作GDP同比大幅下降20.6%,從2019年的96位跌至2020年的135位,驟降39名。
B. 中國的一線城市有哪些,二三線城市又是哪些
一、一線城市
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廣州市
二、二線城市
昆明市、大連市、廈門市、合肥市、佛山市、福州市、哈爾濱市、濟南市、溫州市、長春市、石家莊市、常州市。
泉州市、南寧市、南昌市、南通市、金華市、徐州市、太原市。
嘉興市、煙台市、惠州市、保定市、台州市、中山市、紹興市、烏魯木齊市、濰坊市、蘭州市。
三、三線城市
珠海市、鎮江市、海口市、揚州市、臨沂市、洛陽市、唐山市、呼和浩特市、鹽城市、汕頭市、泰州市、濟寧市、湖州市、江門市、銀川市、淄博市、邯鄲市、蕪湖市、漳州市、綿陽市、桂林市、三亞市、遵義市、咸陽市、上饒市、莆田市
宜昌市、贛州市、淮安市、揭陽市、滄州市、商丘市、連雲港市、柳州市、岳陽市、株洲市、衡陽市、襄陽市、南陽市、威海市、湛江市、包頭市、鞍山市、九江市、大慶市
許昌市、新鄉市、寧德市、西寧市、宿遷市、菏澤市、蚌埠市、邢台市、銅陵市、阜陽市、荊州市、駐馬店市、湘潭市、肇慶市、德陽市、曲靖市、秦皇島市、潮州市、吉林市、常德市、宜春市、黃岡市
(2)福州市和常州市哪個好擴展閱讀
依據2018年的170個主流消費品牌的商業門店數據和18家各領域頭部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和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指數來評估337個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
演算法也和以往保持一致:綜合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及主成分分析法綜合得出最終結果。
在整個演算法框架中,構成一級維度指數的數據來自19個二級維度和79個三級維度——展開到四級維度的話,指標數量已經超過了100個。在《第一財經》YiMagazine五月刊及線上發售的《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報告冊中,我們把評判城市評判框架5個維度下的所有79個三級維度指標依次列出。
會發現,所有城市的指標高低變化曲線都有自己明顯的特色。沒有完美的城市,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形狀,每座城市都盡力抓住機遇,在擅長的領域走得更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城市等級體系
C. 常州在全國的經濟排行
05年的gdp排名
38常州市:1101+15.5% 蘇
2006年全國各城市GDP排名
1上海市:7450+13.6% 滬
2北京市:4283+13.2% 京
3廣州市:4116+15.0% 粵
4蘇州市:3450+17.6% 蘇
5深圳市:3423+17.3% 粵
6天津市:2932+15.7% 津
7重慶市:2665+12.2% 渝
8杭州市:2515+15.0% 浙
9無錫市:2350+17.4% 蘇
10成都市:2186+13.6% 川
11青島市:2164+16.8% 魯
12寧波市:2158+15.5% 浙
13大連市:1962+16.2% 遼
14武漢市:1956+14.5% 鄂
15南京市:1910+17.3% 蘇
16沈陽市:1896+15.5% 遼
17哈爾濱:1681+14.7% 黑
18佛山市:+16.3% 粵
19煙台市:1643+18.5% 魯
20石家莊:1633+14.1% 冀
21濟南市:1619+15.3% 魯
22唐山市:1606+14.8% 冀
23泉州市:1603+14.2% 閩
24福州市:1548+13.0% 閩
25長春市:1535+13.5% 吉
26溫州市:1403+14.1% 浙
27鄭州市:1375+15.5% 豫
28紹興市:1314+15.3% 浙
29濰坊市:1246+16.9% 魯
30大慶市:1240+10.2% 黑
31淄博市:1231+17.0% 魯
32南通市:1220+15.6% 蘇檔局掘
33台州市:1174+13.6% 浙
34東莞市:1155+19.6% 粵
35長沙市:1108+14.8% 湘
36保定市:1107+14.0% 冀
37濟寧市:1102+ 魯
38常州市:1101+15.5% 蘇
另外,常州在長三角的表現
從市統計局獲悉,2006年,我市國民經濟延續了「十五」以來快速穩健的良性發展走勢,市場化和外向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運行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創近年來新高,部分指標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進出口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在長三角地區的排位明顯前移。現根據收集整理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對我市在16城市中所處位置的變動情況作一簡要分析。
——經濟總量 分區域看,江蘇8市實現GDP1.7萬億元,浙江7市完成GDP1.2萬億元,上海實現GDP1.0萬億元,占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的比重分別達43.9%、30.1%和26.0%;分城市看,以上海為中心形成四個經濟實力層次,第一層次是上海,GDP已突破萬億元;第二層次是GDP在2000至5000億元的蘇州、杭州、無錫、寧波、南京,其中蘇州已逼近5000億大關;第三層次是GDP在1000至2000億元之間的南通、紹興、常州、台州、嘉興、臘哪揚州、鎮江和泰州8市,其中揚州、鎮江、泰州三市首次突破千億元關口;第四層次是GDP低於1000億元的湖州和舟山。從排位情況看,我市經濟總量繼續在長三角列第9位,與第8位紹興的差距由2005年138.3億元縮小到118.2億元,與第10位台州的差距由2005年54.8億元擴大到92.5億元。
——經濟發展速度 2006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穩步向好,增長速度有所加快,全國按可比價計算墓?諫??苤翟齔に俁卻?0.7%,江蘇、浙江兩省經濟發展速度分別達到14.9%和13.6%,上海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2%。與此相對應,長三角16城市的經濟增長率均保持了二位數增長,其中江蘇8市增長幅度相對均衡,最高的南通為15.7%,在長三角列第2位,最低的南京也達到15.1%,在長三角列第9位;浙江各市增幅差距相對較大,最高的舟山市增長17.5%,增幅躍升至16市之首,最低的紹興增速為13.2%,與舟山的落差達到4.3個百分點。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在長三角16城市中列第5位,與上年相比後移1位。
——地方財政實力 2006年行核,長三角16城市共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759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從總量看,基本呈三個層次分布,第一層次為千億元級的上海,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00.4億元;第二層次為百億元級的6個城市,依次是蘇州(400.2億元)、杭州(301.4億元)、寧波(257.4億元)、南京(246.4億元)、無錫(220.9億元)和我市;第三層次是百億元之下的9個城市。從增速看,浙江7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總體上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除湖州外其餘6市增幅均較2005年有所上升,其中舟山提高的幅度最大,達到7.5個百分點;江蘇8市除南通、揚州和鎮江外,其餘各市增幅均低於2005年,並且增長最快的南通僅比上年高出1.8個百分點。我市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8.9億元,比上年增長25.2%,低於全省平均增速0.1個百分點,高於長三角平均增速7.4個百分點,在長三角16城市中總量列第7位,增速列第8位。
——工業經濟規模 長三角地區16城市對工業經濟的依賴度較高,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均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2006年,長三角16城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其中江蘇8市、浙江7市和上海分別實現產值3.9萬億元、2.3萬億元和1.8萬億元,依次比上年增長26.1%、24.4%和14.7%,占長三角工業總量的比重分別達48.2%、29.0%和22.8%。從總量看,上海以逼近2萬億元的產值獨占鰲頭,蘇州緊隨其後,成為第2個產值突破萬億的城市,第3至第5位分別是無錫(7124.6億元)、杭州(6839.9億元)和寧波(5974.3億元)。從增速看,除上海、南京外其餘各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幅均超過20%,其中泰州、南通增速高達35.4%和35.1%,分列長三角第1和第2位。我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293.9億元,比上年增長31.5%,在16城市中絕對量仍居第8位,但增幅排名由2005年的第10位躍升至第3位。
——固定資產投資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到位,長三角地區大部分城市投資增速呈回落態勢。2006年,長三角16城市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增幅較2005年回落4.6個百分點。我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951.6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在長三角16市中總量列第8位,增速列第6位。各城市中,投資總量列前5位的分別是上海(3925.1億元)、蘇州(2107.0億元)、南京(1613.6億元)、寧波(1501.9億元)和無錫(1474.9億元),增幅列前5位的分別是舟山(35.9%)、泰州(32.1%)、揚州(30.1%)、南通(28.7%)和鎮江(23.8%)。與上年相比,增幅回落最快的是寧波,回落了12.7個百分點,其次是無錫,回落了9.4個百分點。
——消費品市場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消費需求的不斷上升,帶動了消費品市場發展穩中趨旺。2006年,長三角16城市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各城市中,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首次突破3000億元,達到3360.4億元,在長三角消費市場中所佔份額高達27.2%;繼南京之後,去年杭州、蘇州兩市零售額也雙雙超過千億大關,三市分別達1166.9億元、1112.4億元和1055.4億元,排名第2至第4位。從增速看,16城市消費市場發展較為均衡,多數城市增速在16%以上,零售額增長最快的是蘇州,增幅達到16.6%,增速最慢的上海也達到13.0%。我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6.2%,總量在長三角16城市中排名第8位,增速列第4位,位次與上年相同。
——進出口貿易 2006年,長三角地區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16個城市共完成進出口總額583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4%,其中出口3553.7億美元,增長28.8%。上海和蘇州進出口總額均超過千億美元,其中上海市完成進出口總額2274.9億美元,與江蘇8市之和僅相差489億美元,是浙江7市之和的近3倍。我市進出口貿易總量和增幅在長三角16市中仍處於中下游水平,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0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3%,總量居長三角第9位,增速居第10位,分別比上年前移1位和2位;其中出口78.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8%,總量居第9位,增速居第12位,比上年前移1個位次。
——實際到帳外資 2006年長三角16城市注冊外資實際到帳 總額為31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8%。分地區看,江蘇8市總量為163.5億美元,占長三角利用外資總量的51.8%,比上年增長32.1%;浙江7市總量為81億美元,占長三角利用外資總量的25.6%,比上年增長13.9%;上海市實際到帳外資為7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由此可以看出,江蘇利用外資增幅遠高於上海和浙江,其中蘇州到帳外資61.1億美元,僅次於上海,占長三角到帳外資總量的比重達19.3%。我市全年實際到帳外資1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1.1%,總量居長三角地區第8位,比上年前移了1位,增幅居16城市之首,比上年前移2位。16城市中利用外資總量居前五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蘇州、無錫(27.5億美元)、南通(25.8億美元)和寧波(24.3億美元);增幅居前五位的城市是常州、南通(68.1%)、舟山(60.4%)、揚州(44.7%)和泰州(44.2%)。
——城市居民收入 隨著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全面小康建設的扎實推進,長三角地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從總量看,上海市居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達到20668元,繼續領跑長三角地區;浙江7市居民平均收入18606元,江蘇8市居民收入水平總體不及上海和浙江,平均收入為15610元。從增幅看,長三角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0%,其中江蘇8市平均增長14.4%,增幅雖比上年回落0.8個百分點,但仍高出上海、浙江3.6個和2.4個百分點。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649元,比上年增長14.1%,收入水平繼續列第12位,比16城市收入平均水平低了588元,僅高於南通、鎮江、揚州和泰州,增幅列第4位,比上年前移4位,低於南京(16.9%)、鎮江(15.3%)和杭州(14.6%)。
D. 江蘇省常州市和福建省寧德市對比哪個好
江蘇省常州市好。
常州簡稱「常」,別稱龍城。常州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南、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總敗鎮面積43.85萬公頃,2021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88.16萬人,常州市轄5個市轄區,代管1個縣級市。[2]常州市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先進製造業基和枯孝地和文化旅遊名城[3],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喚稿與蘇州、無錫構成蘇錫常都市圈。2021年5月21日,「2021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常州位列第26位。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1953年1月1日,常州市為省轄市。2015年,撤銷常州市武進區和戚墅堰區,設立新的武進區。
E. 福州,常州哪個城市好
個人比較喜歡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