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的觀後感
寫作思路及要點:簡述革命紀念館的歷史,最後做出一定的感悟。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坐落於福州風景秀麗的鼓山腳下,是全省人民捐資興建的社會事業重點工程,是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紀念館融中西建築風格為一體,具有福建地方特色和現代美感。
目前展出的有《輝煌的二十年——福建省改革開放成就展覽》、《福建革命歷史陳列》。我參觀了這座雄偉的革命歷史紀念館。一幅巨型雕塑展現眼前,偉大的人民大眾在紅旗的帶領下:最中間的那位婦女揮揚著堅硬的右臂!
硬朗的身子擺脫了柔弱女子形象的束縛,她像是在號召大家為人民自己的命運搏鬥,為人民中國的新生搏鬥,她的右邊是一位袒露胸膛的鐵漢。前面的戰士吹著沖鋒號。是偉大勞動人民凝成的大靠山,正是這些偉大的勞動人民作後盾。
才會有革命的勝利,四次反圍剿勝利「蘇區成立「紅軍攻克漳州「閩南根據地古田會議的成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走出展廳」福建省革命的一幕幕重現腦海,福建革命是大中國革命組成部分之一。帝國主義的入侵嚴重的激化了社會矛盾。人民受到了三座大山的摧殘和壓迫。
參觀革命英雄紀念館的意義
回顧革命歷史的紀念碑,繼承創新的崇高精神,通過參觀革命烈士陵園,觀看革命英雄的英雄人物,激發志願者對中國革命歷史的認同感,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值。
繼承和學習不怕苦難和奉獻精神的革命英雄和英雄的革命精神;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和英雄的精神;革命英雄和英雄不追求奉獻精神和奉獻精神。(1)福州百年黨史上還有哪些擴展閱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㈡ 福州中亭街的歷史介紹
從天空俯瞰大地,河流像一條藍色的藤,在綠色和黃色混合
的大地上爬行。每到一個重要的轉折口,河流便選擇了一塊幸運
的土地,打一個結,產下一個五顏六色的瓜--城市。然後,河流繼
續爬向海洋,並在入海口的三角地帶,結一個特別強勁的果實。
「巡天遙看一千河」,河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城市是人
類智慧與勞動的藝術結晶,人與大自然就這樣親和著,默契著。
作為東方的萊茵河,閩江貫穿了福建,淘洗了千年閩越文化,
註定要在它的入海口造就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並且註定要在
沿江的灘頭誕生出一個與之相適應的街區——中亭街。
話題又得從五代閩國的王審知說起。追尋閩江的足跡,王審
知將城市自北向南擴展、將於山和烏山納入城池之後,並沒有停
下前進的腳步。開明的王審知站在城南的寧越門城樓上,審視城
外的江渚、沙洲和流水,不知聽信了那方高明的薦言,向江河流
沙要土地。他組織軍隊,發動百姓,將帶有枝葉的竹竿插在江邊
沙洲的邊緣地帶,加快了水中泥沙的沉積,在擴大洲地的同時,
擴建家園,並以免徵賦稅的優惠條件,發展農業生產,改良土壤。
這樣堅持下來,至今留下歷史痕跡的地名便有義洲、幫洲、蒼霞
洲、鴨姆洲、鰲峰洲……
距今900多年,時值大宋元■年間,那時的閩江北岸大約在
今天的中亭街小橋附近,江岸的正南方從江水中「冒」出了一個
楞嚴洲(今大橋北端的陸地),將水流一分為二,後來又在楞嚴
洲與南台島之間的水中「冒」出了一個中洲,將水流二分為三。
宋代,福州城的南門已擴展到九仙橋外「沙合門」(今小橋附近),
據說城門外是三面臨江。從古閩越國的冶城,到晉代子城、唐代
羅城、後梁夾城,到宋代外城,福州南城門經過這么「三級跳遠」,
追到了江邊,再求發展就只能將眼光投向隔江的南台島了。於是,
到了該建橋的時候了。
在閩江建橋的歷史上,第一個登台表演的是宋代太守王祖道,
第一座大橋是浮橋。18根大石柱繫上粗大的藤纜,拴住百餘艘木
船,便成了浮動的橋墩,鋪上木板便是橋面,可以走行人通車馬,
兩旁紮上竹竿便是欄桿扶手。為了便於通航,還在浮橋中間設兩
個活吊板為「通航門」。石柱、藤條、木板船,這樣古樸的橋,
深深地記載了文人太守詩一樣的氣質。據說,王太守在建浮橋的
同時,還給橋頭的萬壽寺置了田產,讓他們以租養橋。可惜這座
浮橋存在於攝影技術發明之前,無法「立此存照」,畫家們的寫
生畫一時又未找到,惟有義大利漂泊者馬可·波羅追記過它美麗
的身影,可信但不太准確。憂郁的南宋詩人陸游,曾有詩曰:「九
軌徐行怒濤上,千船橫系大江心。」成了閩江浮橋的千古絕唱。
壯觀、詩意但又脆弱、經不起風浪的浮橋,在洪水爆發時節,
常常被洪水沖垮。浮橋畢竟不是長久之橋。元代,福州城在北方
游牧民族的統治下,城區是色目人的天下,大量的漢人因種族歧
視而移居城外,無意中造成了城外南台島的繁榮。建橋,建好橋,
建長久的橋成了當務之急。
86歲的僧人法助此時正是管理浮橋的寺廟頭陀,他一生共建
19座石橋,即將建造的萬壽橋是他的大手筆,也是他的絕筆之作。
有人曾編造過一個故事,說他某日過浮橋,風浪乍起,險象環生,
他便萌發了建橋的慾望。其實這樣解釋倒是小看甚至抹殺了法助
大師建橋的偉大動機,要知道他此前已建過18座橋啊,建橋,建
規模大的橋,恐怕是他行善一生的一個生命情結。
元大德七年(1303年)得朝廷恩准之後,法助奉旨募捐建橋,
大橋歷經師徒兩代19年方才竣工。能工巧匠們用木筏載石沉入水
底,再砌上6至8米高的砌石層,然後建造水面船形尖頭橋墩,
墩與墩之間架上20噸重、9米多長的石樑,橋欄上刻上精美的小
石獅。大橋開工不到3年,耄耋高齡的法助大師便圓寂了。人們
重修了萬壽頭陀寺,並將大橋定名為萬壽橋,以緬懷這位建橋先
賢。
大橋建成670多年後,在舊城改造的拆遷工地,我在塢尾的
一條小巷裡找到萬壽頭陀寺。曾經指揮過浩大建橋工程的「指揮
部」,曾經在建橋風雨中為大橋建設者祈求過平安的宗教聖殿,
曾經在大橋完工慶典上告慰大師亡靈的祀堂,曾經在動亂歲月做
過塑革廠車間的頭陀寺,原來是這么的簡朴、小巧,除了建築語
言上具備了佛寺最基本的「詞句」之外,其用地布局更像是一座
普通民居。常年掌管萬壽橋的廣大田產,自身卻是如此清貧,完
成了浩大的建橋工程,自己卻身居陋巷在風雨洪水中與平民百姓
同呼吸共命運,這就是萬壽頭陀精神。今天,善男信女和百姓保
護它,重修它,其意義也正在於此。我僅希望修建工程能修故如
故,如果將頭陀寺改造得金碧輝煌,那將不會是一生求奉獻的法
助頭陀的本意。
楞嚴洲和中洲在江中相繼生成出現,是大自然對人們的一種
無聲暗示和有力支助,我們的先輩選擇在這里建橋,也就註定了
要在這里的江岸上培育一條街。從沙合橋通往楞嚴洲原先並沒有
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沙土淤積的路(有時淺水可以沒過人的
腳背),木板、石塊鋪就的路。有了路,就會有攤點,攤點擴建
又搭起了木的、竹的、茅草的棚,窩棚擴建再改成板房。路像一
條長堤,自北向南延伸。路上還建起了亭子,不止一個,供路人
歇腳納涼,於是便有了中亭和中亭街的名稱。
最早的中亭街就是那突出於江岸的一條通往大橋的堤,堤高
於江邊沙洲的土地,堤邊有簡易的竹木窩棚,棚主人主要是來自
城市和周邊鄉村的小商販。隨著橋的一次次擴建、改建,中亭街
也越來越像條街了。街邊按福州的習俗用木板建造了商住小屋,
為了讓屋與街面平高低,板屋是用杉木架起的「吊腳樓」,屋後
必然有菜園、果園、花園,用竹籬笆圍成一圈又一圈,混雜在江
渚沙洲的茅草雜樹之中。隨著街市的擴展,泥土的進一步淤積,
街道兩側的大片土地開始依照地勢和河流的布局,築成了成片的
板屋,其間又有不少小巷、小河。那些小巷的命名有兩大特色,
一是以開發者的姓氏定名,如歐厝弄、姚厝弄、穆厝弄;二是以
行業來定名,如麻油弄、道士弄、鐵線弄。由此形成以中亭街為
中軸線的一片社區群落,從中不難覓出當年的中亭街風情和文化。
在中亭街的歷史上,從無到有,從土堤到石板小街,中亭街
經歷了第一次飛躍。當時經過中亭街的主要是行人、轎子和馬車。
1910年初,福州的第一條馬路竣工,不是中亭街,而是始於水部
門終於台江,與中亭街擦肩而過,幾年後才延伸到萬壽橋頭與中
亭街接了軌。到了1930年,改建萬壽橋為水泥公路橋之後,中亭
街向南門明代古城牆「買」下了城牆石,才鋪就了凹凸不平的車
行道。我們從一張1932年在萬壽橋頭拍攝的中亭街方向的老照片,
可以看到中亭街作為商業街區的繁華景象,此時的中亭街已經是
石板路與洋樓的結合體,古樸的地面上已經擠壓著現代的情愫,
體面的小洋樓很牛B地立在中亭街兩側。這是中亭街歷史上的第
二次飛躍。
中亭街的小洋樓已經無比破舊了。20世紀之末,走在中亭街
改造拆遷的工地上,看那些小洋樓,實在是不敢恭維。在那動盪
不安的年代,建築者們放棄了東方的建築語言,引進了歐美的建
築形式,本是一個進步,卻又沒有能力將它做大,做精緻,做瀟
灑,做出氣派,現在拆之一點也不可惜。然而,冷靜一想,這蒼
涼的建築語言,正向人們敘說著當年的故事。它是半殖民地半封
建時代福州經濟、文化以及人們思維觀念的一個影子。
中亭街等待著第三次的飛躍。
從中亭街誕生之日起,每一陣潮漲潮落的聲音,每一次漁汛
的歡慶鑼鼓,每一艘遠洋商船的泊岸,每一片木屐敲打石板路的
清脆聲音,都在催促中亭街從無到有,從貧瘠走向繁華。中亭街
便是在閩江潮聲中融合著叫賣聲、討價還價聲長大的,它命定姓
錢,是一條商業街區,經濟的繁榮增長了它商業的智慧,它所伴
生的必然是商業文化。
福州人遇上擁擠的街市便說「姑克中亭街」(比中亭街還要
擠),街很狹小而人很多,只要你穿上一雙木屐鞋,挑上一擔貨
物,擠進中亭街,你便成了一個商人,不管你是失去耕地的農民,
城市貧窮的小市民,退伍的北方士兵,還是逃荒而來的乞丐。所
謂萬商雲集,他們的原始積累便是這樣起步的。沒有排外心理的
中亭街,以海納百川的心態,以一種平民性、公平性,對待來這
里淘金的每一個人。百齡百貨公司的第一個老闆曾經就是一個賣
毛巾跑單幫的角色。
在中亭街區,商貿崇神的文化現象較福州別的城區更為濃厚。
在風雲多變的商海,祈求自身平安、祈望商路順通,不管以什麼
形式,實際上是對商業的崇拜,是對金錢的崇拜。以共同的信念
匯聚起來的商人還借神的名義交流信息、協調矛盾、互相制約。
比如位於星安河旁的張真君殿,就頗有代表性地體現著商人們對
商業保護神的崇拜。各地商會曾在此附近選址建館,這里實際上
成了民間的總商會。在商場如戰場的殘酷競爭中,人與人之間的
關系依然需要一種親和感。地盤有限,人和店的密度就很高,相
互競爭又相互「伴市」,促進了商業的交流和發展,促成了商人
間世代流傳不歇的誠信精神。中亭街旁玉環路上的尚書廟,原是
抗元名將陳文龍的祠堂,因坐落在商業街區,便成了商人們的庇
護神廟。這里大年除夕演「避債戲」,是讓生意虧了本的商人年
終避債的地方。
商場的本質在於競爭。喝閩江水長大的商業精英聚會在中亭
街,商業競爭最終成為智力競爭,構成了中亭街商業文化的一部
分。比如,四省葯店在同行中起步較晚,老闆策劃了種種商業手
段為自己爭得知名度--故意侵權招惹商場糾紛,以引起公眾的注
意;仿製香港中葯店的立式葯櫃和圓轉盤葯架,以引起人們的興
趣;僱用印度紅頭阿三看門並迎送客人,供人獵奇傳為新聞;增
加服務項目,添加珍貴稀有葯材以增強競爭實力,等等,每一招
一式都體現了商業智慧,傳為商場佳話。
1842年8月,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其中的五
口通商之所以選擇了福州,是因為福州有著久遠的對外貿易歷史,
有著以閩江流域為腹地的發達的商品集散地,有著良好的深水港
碼頭。從此之後約百年的歷史中,福州便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
經濟發展的畸型道路,中亭街便成了首當其沖的橋頭堡。街邊那
不倫不類的半殖民化建築便是那個年代慘痛的印記。
1919年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僅過了三天,福州學生便走上
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活動。「懲辦賣國賊」、「抵制
日貨,提倡國貨」的宣傳,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愛國商人的支持。
就在中亭街上,商人們自行銷毀日貨的行動,顯示了中亭街商業
文化中自發的愛國主義傾向,並由此引發了一條國貨路的命名和
一塊「請用國貨」碑的樹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中亭街都
是抵制日貨的前沿陣地。
1919年11月,日本領事館組織了日本浪人敢死隊,借口挑
起事端,開始在中亭街一帶對中國市民尤其是中國學生進行武力
報復,擊傷學生、教師十餘人,並動用兵艦馳入閩江口以炫耀武
力。福州人民舉行了空前的罷市、罷課、集會、示威遊行的斗爭,
並得到了全國各大城市人民的聲援和支持。「力救福州同胞」、
「血可流,福州不可丟」的口號,增強了福州人民反抗斗爭的信
心和力量。一年之後,迫使日方調換領事,並公文道歉,賠償撫
恤金。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台江事件」。
1949年8月17日,解放大軍踏上了中亭街和大橋,從此街與
橋更名為八一七南路和解放大橋。我們經歷了50年翻身解放當家
作主的時光,經歷了20年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日子,歷史榮幸地
讓我們這一代人來改造大橋,改造中亭街,徹底清除半封建半殖
民地時代留下的陰影。法助大師開始建橋的692年之後,福州人
以現代的建橋高科技,在大橋原址建造了我國首屈一指的五連跨
鋼管拱橋。它不僅改變了福州城市陸路交通條件,而且改善了千
里閩江的水運條件。與大橋命運相關的中亭街也到了大拆遷的時
候了。這是福州舊城改造中的「大手筆」之一。未來的中亭街是
什麼個樣子?這是慎之又慎的事情,要不留遺憾,對得起子孫。
開發商們都知道自己身上的重任。研討,調研,聽證,一場接著
一場地請來全國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建築師。
改造後的中亭街必定是一個商業街區,它的誕生是因為商業,
它的成長也是因為商業,所以未來中亭街的商業屬性只能加強不
能減弱,使之成為具有福州文化特色的商業區。中亭街文化與大
橋文化、閩江文化是緊密相聯的,沒有大橋便沒有中亭街,其千
百年來文化傳統中的優良成分應該在新的中亭街得到保護和弘
揚。為此,我想到了萬壽頭陀寺,想到了中洲島擴建時掘出的歷
代修橋石碑,想起了古橋上的刻有石頭小獅子的欄桿,想起了
「8·17」解放大軍進城的那一幕,這些東西如果能保留在人們
的視野里,將有助於中亭街經商質量的提高,有助於中亭街商業
文化的提高,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親和。
誰都說,未來的中亭街是中西合璧的。但合璧不是胡拼亂湊。
我們生活在世紀之交,我們應有21世紀的審美眼光和創造力,把
中亭街建設得大氣、恢宏,讓下一代的福州人走出閩之大門是條
龍,留在閩之大門里也是條龍。
②基本上保留了元代建築風貌的萬
壽石橋,攝於本世紀20年代,由中洲向台江方向拍攝。 ④
1932年拍攝的中亭街口。
③從中洲向倉山方向拍攝的1930年改造後的江南橋,橋面可
通汽車,對岸較高建築為倉山郵政大樓。
⑤正在拆遷的中亭街。
本文出至福州晚報的你好!大橋 你好!中亭街——福州文化行旅之二,作者唐唐 希,樓主要引用的話請註明出處,謝謝
㈢ 建黨百年成就有哪些
1、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㈣ 福州的歷史
福州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當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為了閩越國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由此開始。從晉朝的八姓入閩到晚唐的王潮、王審知兄弟開閩,福州在中原漢人移民潮的長期推動下逐漸繁榮起來,福州民系也逐漸形成。「福州」之名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國時期,福州成為了閩國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的黃金時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舉文教的重地、儒學重鎮,而福州的別稱「榕城」就來源於宋代福州城內遍植榕樹的景象。1276年南宋滅亡前夕,福州一度成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貿易復甦,福州作為重要海港,迎來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傳教士,也曾經歷嚴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為了南明隆武政權的首都。清末,福州進入了又一個黃金時期,隨著1844年福州開埠,以及之後洋務運動時期福建船政學堂等機構在此設立,福州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東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傳教的重要地點。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變時期,福州又成為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福州城,福州繼續任福建省省會至今。改革開放以後,福州經濟發展迅速,同時福州也成為二十世紀下半葉華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㈤ 共產黨百年歷史是什麼
建黨100周年關於黨的歷史簡介
中國共產黨創建於1921年,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1924年,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掀起第一次國民革命高潮,但由於大資產階級的叛變和黨內發生投降主義的錯誤,這次革命遭到失敗。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掀起了第一次土地革命,最後以長征結束告終。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國共第二次合作,黨領導敵後軍民堅決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經過八年的艱苦奮斗,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6年6月底,國民黨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三年解放戰爭,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
建國後,黨領導各族人民治癒戰爭創傷,使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在黨的總路線指引下,我國大規模地開展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年後,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經歷了許多曲折和失誤,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中國共產黨歷屆會議
1921年黨的一大:中國共產黨誕生
1922年黨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923年黨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5年黨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7年黨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8年黨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45年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1956年黨的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1969年黨的九大:略
1973年黨的十大:繼續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
1977年黨的十一大:略
1982黨的十二大: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987年黨的十三大: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7年黨的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2002年黨的十六大:與時俱進的大會
2007年黨的十七大: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大會
2012年黨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7年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黨的歷程
從第一次國共合作到「七.一五分共」(國民革命時期1921.7.—1927.7.)
從重慶談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放戰爭時期1945.8.—1949.10.)
從「大躍進」到「八字方針」制定(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1957.—1965.)
1978年12月,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從三中會全召開,經過十九大,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㈥ 福州最有故事的地方,為啥說這里代表著半部中國近代史
這里是三坊七巷。這里曾孕育了許多留名歷史的著名人物。尤其是近代時期,曾生活於此的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紓等人,他們曾在時代風雲的變幻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對中國近代的歷史發展和思想文化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
㈦ 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哪些勝利
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勝利有: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全國抗戰開始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進行了次戰,粉碎了日軍不可勝的神話;擊退國民黨的反共摩擦,鞏固和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中長期扶貧規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時代偉人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畫了一個圈,中國走上了發展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道路,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時代偉人鄧小平同志的高瞻遠矚,造就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7)福州百年黨史上還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不僅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中共的成功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終結了西方文明模式「元敘事」的論調,同時向世界提供了應對發展困局、破解治理難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尤其在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和方案。
㈧ 2021年建黨百年輝煌歷史中涌現的相關人物及故事
1、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
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左權
左權(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號叔仁,原名左紀權。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學習;1934年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斗。長徵到達陝北後,左權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紅軍東征。
1936年,他擔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西征並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協助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粉碎日偽軍「掃盪」,發展壯大人民武裝力量,取得了百團大戰等許多戰役、戰斗的勝利。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犧牲,年僅37歲。犧牲後,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為其舉行追悼會,並改遼縣為左權縣。
左權一生軍事著作40多篇,對學習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對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9年,左權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3、劉胡蘭
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優秀共產黨員。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後為主任,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
14歲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15歲英勇就義,毛澤東主席知道後非常傷心,專門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也是唯一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英雄。
4、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
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㈨ 3.建黨百年歷史中有哪些經驗教訓對現在具有特別的啟示意義
船可載舟,也可覆舟這就是啟示
㈩ 黨史有哪些
1、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初
正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創後,列強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加緊資本向全球輸出的歷史時刻。
2、經過28年的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0年代~1940年代末)
(1)國民革命與北伐戰爭階段(1924—1927年);
(2)土地革命戰爭階段(1927—1937年);
(3)全民族抗日戰爭階段(1937—1945年);
(4)解放戰爭階段(1945—1949年)。
3、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至今)
(1)過渡時期:即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階段,以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為標志,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隨後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2)撥亂反正:「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的工作重心撥回經濟建設軌道,不僅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新時期的總任務,而且開始了被視為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第二次革命」的改革開放進程;
(3)繼往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朝著「兩個百年」目標,即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全國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和建國一百年時建成中等發達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繼續前行。
(10)福州百年黨史上還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實踐中,學習黨史也有具體的方式方法問題。
1、學習黨史應有認真的態度。學習黨史要認真,能在繁忙工作之餘真正靜心坐下來學習,不能走馬觀花,也不能自認為上學時都學過而不耐心,那樣肯定學不好。當然,認真學並不是要求把黨史的內容都記下來,那樣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黨史內容雖然非常豐富,但還是有主線和輔線的不同,有重點和一般的區別,學習的基本要求應該是把握主線,抓住重點,深入分析,提高認識。至於歷史過程中的細節,如果是與重點問題有關的細節當然要弄清楚,一般問題的細節在沒有精力的情況下可以從略。
2、學習黨史應選擇好學習讀物。學習黨史除了應該讀權威部門編著的通史,還要讀中央領導人的有關著作。同時,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聽聽高校黨史教師的講座,瞻仰革命遺址,參觀革命博物館和紀念館,從中汲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