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福清有哪些速寫
擴展閱讀
北京冠狀肺炎疫情多少了 2025-05-24 10:30:57
杭州客服呼叫中心哪裡有 2025-05-24 10:28:32
上海馬戲城哪裡停車 2025-05-24 10:27:40

福州福清有哪些速寫

發布時間: 2022-04-21 14:51:41

㈠ 福清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天寶陂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東張鎮三星村境內,公園總面積227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3.4%,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更名為福建省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內有天然原始次生林近萬畝,木本植物1000餘種,常見的陸棲脊椎動物71種,有靈石寺、駙馬墓與三塔墓等人文景觀。

㈡ 福清有哪些工業園

城區范圍內有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28平方公里,主要含宏路中心區、洪寬工業村、康輝工業村三個組成部分

城區范圍外有元洪投資區(省級)、福州江陰開發區(市級)、龍田工業區(省級)、福州市鏡洋工業園區(市級)、江鏡華僑經濟開發區(省級)、東閣華僑經濟開發區 (省級)、友精工業區(省級)、高山工業區等。

㈢ 福清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1.永鴻野生動物世界

2.石竹山風景區

3.大姆山草場

4.天生農庄

5.萬福寺

6.福州師范大學福清分校

7.福清後溪生態景區—東方第一漂

8.福清彌勒岩

9.福州東張水庫

10.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㈣ 福清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福清比較好玩的地方。。購物的話應該是福清的成龍步行街,有較大的地下超市;二樓還有游戲廳等等。
在成龍步行街對面還有佳源超市
其他的話還有就是宏路鎮的石竹山旅遊區了,宏路鎮離福清市最近,做公交車就可以到。
在石竹山上還可以看到福清市最大的水庫——東張水庫,景色宜人,山頂有石竹山道院,是許多信男信女來往頻繁的地區
還有東瀚蓮峰濱海旅遊區很糟糕,基本每人去了,也沒人管理了
夏天還可以到一都鎮後溪漂流,實在是很美妙的事情
謝謝採納

1.東壁島

2.黃檗寺

3.一都漂流

4.靈石森林公園

5.嶺南草場

6.天生林藝園

7.石竹山

8.南少林

9.瑞岩山

10:彌勒岩

這些只是提供參考的,我們福清好玩的地方遠不止這些......

㈤ 福清有幾個區縣

福清市福州市五區八縣中的其中一個縣,還有長樂,羅源,平潭,閩侯,連江,永泰,閩清;五區是指:福州城區內的鼓樓區,台江區,晉安區,倉山區,馬尾區;福清現在撤縣改市了,福清里邊的鎮名字和由來也一並給你吧
1.融城 融城原稱玉融城,因城南有座石質瑩潔的玉融山而得名。

2.音西 民國時期屬融城鎮。1950年2月,劃入第一區。因鄉址設在轄區內的音埔村和西林村之間,故取其首字為鄉名,沿用至今。

3.宏路 宏路鎮古稱橫墿,因處交通要道,又稱橫路,明初改現名。

4.陽下 因坐落玉屏山下田洋中,原名洋下,1950年以諧音改名陽下。

5.海口 海口鎮始建於北宋,時稱感德鄉。民國32年(1943年),根據其地理位置處於福清灣頂部,龍江北岸,龍江由此流入東海,取名海口。

6.城頭 隋朝末年曾在此築城防盜,村舍建於城門彎處,故名。

7.東張 據傳,宋代該村多住董姓商人,稱董商,取諧音為東張。後置長東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建制東張鎮,是福清市五大歷史古鎮之一。

8.鏡洋 該鎮四面環山,中間盆地,田野平曠,猶如鏡面,故名。 ,

9.一都 該鎮宋屬永福(今永泰)縣,因邑人黃定中狀元,其出生地被封為一都,故名。古代劃分政區,以地域分都命名。

10.南嶺 原名七社,有上、下七社之分,因均在山嶺中,又稱上嶺、下嶺,南嶺取下嶺的主要村莊南厝和下嶺中的各一個字而定名。

11.龍田 南宋時蒙古族鐵騎南下,江浙一帶平民為逃避戰禍遷居龍田,為朝廷牧馬放牛,逐漸形成集鎮,古稱「牛田」。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率兵在此打了大勝仗,因鎮下街有登龍門、龍舟塘,故改名「龍田」。

12.江鏡 鎮政府駐江鏡村。境南面海,因江海水面一平如鏡,故名。

13.港頭 該鎮因原駐地港頭村東而有一條名為錦江的港道由西南向東北伸入海壇海峽,該村沿港灣建屋成「U」形,置於港道之首,故稱港頭。

14.三山 鎮政府駐地三山村。據《福清縣志》(乾隆版)載:「三山,在化北里,有山如品字」。王井山崛起東南,當山坐落西北,多石山聳立西南,因村置其中而得名。

15.高山 市鎮坐落在萬底山上,因地勢高而得名。

16.沙埔 原名華埔,後因村東海灣有一片沙灘而易名。

17.東瀚 原名東限,俗稱瀚江,為一長條形陸帶,由北向南,伸入海域。明初,以東臨浩瀚海洋改為今名。

18.漁溪 原名烏嶼,五代閩王牙將虞雄駐此,頗有惠政,後人為立祠紀念。又因鎮北有溪流,而改該地為「虞溪」。「虞」與「漁」音同,逐步演化為今名。

19.上逕 宋時稱前庄,明末改上鏡,諧音為上逕。

20.新厝 古稱光賢。以建有新房屋得名。

21.江陰唐時稱江北為「陽」,江南為「陰」,因位於逕港南,故名江陰。相傳明正德七年(1512年)武宗南遊,賜名玉嶼。。。呵呵

㈥ 福清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1、石竹山

位於福清宏路鎮西2.5公里處。此山因「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而得名。山上有勝景石竹寺、獅子岩等128處。明朝徐霞客游記中說:「岩石最勝,亦為九仙祈夢所」,現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區之一。

2、目嶼島

是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鎮南部的一個濱海小島,與牛頭尾隔海相望,距福清市區50公里。島山陸地面積3.09平方公里 目嶼島風光,妙在天然。島內東、中、西「三山」競秀,奇岩怪石層層疊疊、爭奇斗勝,或狀物擬人,或如禽似獸,惟妙惟肖。

3、大姆山

地處福建省福清市南嶺鎮,與長樂毗鄰,主峰海拔633米。大姆山綿延八百畝的天然高山草場,為福州轄區最大、最美的草原。山頂滿是大片的草原連綿幾個山頭,由於臨近海濱,山上水汽較多,沿途建有多處水庫,站在山頂能看到長樂一帶的海岸線。草原遼闊,景色迷人。

4、萬安古城

形成於明代,當年城中住有千戶人家,直到明末清初,海上倭寇作亂,城中居民全部牽走,僅剩下一座空城,目前是福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遺址。在萬安古城旁邊,建有一座明代的祝聖寶塔,總共有七層,由花崗石組成,雖經過日軍炮轟,卻依然挺立。

5、彌勒岩

是福清的旅遊宣傳名片。彌勒岩由一塊巨大的花崗岩雕刻而成,是宋代的福清本縣人—呂伯恭的傑作。彌勒岩,整體高6.4米,寬8.9米,石像盤腿趺坐,袒胸露臍,左手捻珠,右手撫腹,兩眼平視,雙耳垂肩,笑容可掬,生動逼真,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旁邊還有3尊小羅漢像作為陪伴。

㈦ 福清有什麼特點(或挺有名的建築物)

特色小吃:
福清小吃--光餅
據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民族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不想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干糧,大大方便了作戰殲敵。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光餅」。
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光餅略勝一籌。
福州人做光餅,從前一向用木炭烘爐,現在為圖省事,多半改用電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餅,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鮮,而且有趣,誇張點說,簡直可稱之為融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
他們烤光餅用的是一口高近兩米、直徑約有一米的外裹黃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內點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只剩餘燼,然後把做好的餅胚,由兩人合作,伸手入缸,飛快准確地貼在缸壁之上,若是遲緩一點,就怕那光著的手臂要烤出泡來。由於烤光餅時面對著的是一隻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兩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一個遞胚,一個接胚往缸里貼,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貼餅聲,彷彿音樂伴奏,節奏感十分強烈。不消十分鍾,幾百隻光餅便全部貼完,然後再用炭火慢慢把餅烤熟,真是叫人大開眼界。在這種大缸里烤出的光餅,只只金黃,十分香脆。
福州市區賣光餅的小店,都是門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餅卻是由作坊做好分發給小販去賣。所以,在福清,沿街到處都可見賣光餅的小攤。那小攤上的光餅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頭一景。
從前,光餅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風水輪流轉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蛤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客。
誰也不曾想到,光餅還有今日這等的風光。

福清魚丸
福清魚丸的外殼質地細膩而富有彈性,食之爽滑豐潤,配上餡料更加可口。傳說一商人搭船外出經商,因遇台風船避入港灣而觸礁,等待修好再航。船上天天以魚當飯,商人吃膩了,聞腥欲嘔。船家見此,就將船上僅有的一些薯粉拌入切成長條的魚肉入鍋煮來吃,魚比先前好吃多了,但商人仍難下咽。船家便進一步將魚剔去骨,剁成魚糜,調入薯粉,攪勻後入鍋氽熟,果然味道鮮美,入口滑爽,別具風味。後來商人生意失敗,開起「賣魚丸子」店。從此魚丸流傳了下來。製法:將鮮魚(以鰻、鯊為佳)去骨剁(或絞)成泥,加清水、精鹽和適量味精,倒入盤內猛攪15分鍾左右,攪到魚羹能浮在水面止,加入干澱粉用力再攪成粘糊。將豬五花肉剁成肉醬,蝦干切成米,蔥切成細末,均裝入盛具,調入醬油等攪和成餡,將餡捏成大小均勻的小圓粒待用。然後左手取魚羹糊,在掌心上攤開,右手拿小圓勺取餡料放在魚羹中間,左手五指合攏將餡包在中間,再把魚羹從大拇指和食指握成的圓洞中擠出,用小圓勺舀下放入清水盆內。成批後入鍋煮熟,再舀在湯料碗中食用。魚丸雖不起眼,也是雙強取得十佳名廚的一碗菜。

福清扁肉
扁肉的老祖宗就是大家熟悉的「餛飩」。扁肉因其餡料、湯料、吃法、調味上的差異,分為煮扁肉、炸扁肉、熗扁肉、三鮮扁肉、蝦肉扁肉、扁肉面等20多個品種。
南北宋之際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李綱(1083~1140)一度被貶到沙縣負責稅務,他很喜歡沙縣的扁肉,曾用他的生花妙筆寫詩稱贊過沙縣的扁肉:「渾沌乾坤一包中,常存正氣唱大風。七峰疊翠足娛晚,十里平流任西東。」至今傳為佳話。
做法:
一、肉用棒槌敲打,最好是扁平厚實的木棒,也可用擀麵杖,打得像肉泥即可。
二、在肉泥里加入適量鹽、味精或雞精攪拌均勻。
三、像包餛飩一樣包餡料。
四、鍋里的湯水最好是事先用豬骨熬的湯,湯滾後放入扁肉,待那清澈的或微微帶點乳白的湯汁冒出一個個小巧的扁肉,漂浮鍋面片刻,放入少許蔥油就可進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