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怎麼形容
擴展閱讀
北京哪裡能聽歌 2025-05-23 14:11:40
哪裡有車到廣州 2025-05-23 14:11:40
圍里到廈門北站要多久 2025-05-23 14:02:59

福州怎麼形容

發布時間: 2022-04-22 15:40:28

『壹』 形容「福州」的詩句有哪些

1、七閩天東南,群山號未絕。

其中長樂郡,佳麗比吳越。

日出朝可攀,地溫冬不雪。——宋.錢公輔《福州》

『貳』 福州風景介紹

天門山峽谷生態旅遊景區佔地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28米。因山中有一巨石屹立形狀如天門而得名。天門山巍峨秀麗、景點眾多、類型各異。主要景觀有天門、天門洞等,乃自然界天公造物之奇。地下河岩壁上萬年後乳形成的天然「觀音」、「彌勒」顯像,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古樸幽奇的鴛鴦林、迎客松、千年藤、百年樟,成群的天然彌猴、羚羊、穿山甲等珍稀動植物和千年園坪、古代染窯、天門寺遺址都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考古價值。
1、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停車場(廣達路與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達天門山景區的旅遊專線車,每周六、日及黃金周期間上午7:30左右發車,往返車費36元/人。車程:約1小時20分鍾。
2、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車(每10分鍾一班),12元左右/人,至天門山景區路口下車,再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兩輪摩的6元/趟,面的7元/人)10分鍾可抵達景區。
3、景區門票:25元/人

莒溪被譽為「小九寨溝」,溪水極清,藍天和樹影掩映下呈夢幻般的幽藍色;溪竹夾道,正午時分也難見日光,陰涼愜意。溯莒溪而上,小徑曲折婉轉,竹木茂密。溪水與小徑交錯穿插數十處,過溪皆無橋,需涉水,深者過膝。水急石滑處,險象環生。莒溪上游兩山夾峙,無村落人居,亦無田畝蔬苑,溪水清澈明凈,不受污染,生活著多種珍希魚類,兩棲動物,如「娃娃魚」。石灘處,水流濺濺,聲響里許。幽潭間,樹影婆娑,靜若處子。更有石壁陡如刀削,鷹翔岩頂,飛瀑流泉點綴其間,活生生一幅國畫山水,世外桃源。
1、莒溪位於永泰大樟溪下游,溪口小村名莒口村,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永泰方向公交車至莒口下車(只需購買至永泰塘前的車票,空調大巴9元/人,告訴售票員到莒溪下車即可)車程:約50分鍾
2、莒溪風景區門票15元/人(包括過渡費)。

旗山森林公園,位於閩侯南嶼境內,面積3587公頃。距福州市中心僅25公里。公園內千峰競秀,古樹參天,飛禽走獸,奇花民草,碧水青山,瀑布奇石,觸目皆趣,獨具魅力。這里氣侯溫和,雨量充沛,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刺桫欏,南方紅豆杉,有百齡的柳杉王、夫妻樹等優美景觀。還有天梯、珠簾、潛龍等落差百米的瀑布群。
1、前往福州洪山橋西客站乘坐福州——南嶼的中巴,至旗山景區路口(告訴司機需前往旗山森林公園,請司機提醒)下車,票價3元/人。約40分鍾。
2、旗山路口下車後,可搭乘小面的(7人座的小面的來回大慨需要90元)或兩輪摩托(單程20元)前往景區。門票20元/人

三疊井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生態保護區.距福州23多公里。縱貫景區的采蘭溪為曇石山古人類文化母親河荊溪的上源,沿途崖壑幽深,潭碧山青,林木蓊鬱,充滿濃郁的原始風貌。景區內景點眾多,類型各異,有深潭飛瀑,怪石峻岩,奇樹古藤.異草香花.尤其是擁有大量國家保護的各種珍稀動植物,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雷霆萬鈞的象鼻瀑布、鴛鴦瀑布,神秘莫測的仙字潭、天書岩,惟妙惟肖的萬壽龜、金蛤蟆,古樸幽奇的奇樹園、百藤灣,沁人心肺的林間空氣,無不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而精彩絕倫、如詩如畫的天女散花瀑布.更是讓人沉醉在青山綠水之間。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瑰奇美妙。
1、前往福州洪山橋西客站乘坐福州——甘蔗的中巴至鐵嶺下車,票價5元/人。約50分鍾。
2、鐵嶺下車後,可乘坐小面的前往景區,5元/人。門票15元/人

兔耳山風景區位於閩侯、永泰、福清交界處,因在山下大樟溪上可看到一隻活靈活現的兔耳而得名。兔耳山景區內峰巒疊嶂、崖壁陡峭、潭多瀑美、洞寨險奇,妙趣橫生。每個景點都有一個富有詩意的美麗傳說,如飛天神樹、老嫗趕兔、雙龍搶珠、和尚戀情、黃猴出洞、天狼窺美、水簾洞、飛仙賽、八仙迎客等,饒有趣味。沿溪有許多水潭和瀑布,其中最高處的飛龍瀑布落差有10多米,瀑寬2—3米,蔚為壯觀。值得一提的是山上的飛仙寨景點,它位於一個山頭的近頂處,山勢陡峻,岩洞較多,在約百米的距離內,呈三角形分布著3個岩洞,頗為奇特。兔耳山深處還有一個700年前古人留下的全國最小的水庫遺址,名為「永通陂」。
1、福州洪山橋西客站乘坐到永泰的中巴,至兔耳山(雙龍浦口村)下車,車票8元/人。約50分鍾
2、下車後,步行3分鍾前往渡船碼頭,乘坐兔耳山景區專線游覽船前往景區。景區門票:15元/人(含船票)

十八重溪, 在距福州約20公里的閩侯縣南通鄉境內,發源於縣南古崐崖山尾東麓,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間崐水平長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條,取名"十八",形容其多,是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區散布著崐由火山岩構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渾朴,有崐西溪瀑布、烏龍戲珠、大帽山、文筆峰、寶塔峰、三仙洞等景點。
1、前往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閩侯南通的中巴,6元/人,至南通鎮下車。約40分鍾
2、南通鎮下車後,可搭乘兩輪摩的或三輪車前往景區,6元/趟。景區門票為12元(可砍價,約8元/人)。

赤壁景區佔地23平方公里,赤壁溪貫穿景區全境,共有九十九彎、八十八曲,溪水清澈見底,森林植被完好,瀑布凌空飛瀉,奇峰千姿百態,石龍蜿蜒盤旋,石柱直插雲霄。景區內有柳杉王、刺桫欏群等珍稀植物,還有山羊、短尾猴等野生動物。
赤壁景區目前已開發出千米石龍、百米石柱、赤壁瀑布、珠簾瀑布、野外燒烤場天然猴觀賞園、自然生態觀賞區等十大景點和五公里長的赤壁溪漂流項目。其中不惜以高造價修建的千米棧道是福建省景區僅有的風景線。
1、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停車場(廣達路與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達赤壁風景區的旅遊專線車,每周六、日上午7:15左右發車,往返車費36元/人。
2、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車(每10分鍾一班),至赤壁大橋頭下車,10元/人。下車後轉乘赤壁景區專線車前往景區,往返10元/人。約1小時
3、景區門票30元/人,漂流108元/人。

青雲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嶺路鄉境內,距離永泰縣城10公里,距離福州市區78公里。景區總面積53平方公里,分布著七座千米山峰和九條峽谷溪澗,屬火山岩地貌,由雲天石廊、青龍瀑布、白馬雙溪、水簾宮、桫欏峽谷、天池草甸六個景片組成。境內瀑布秀麗多姿,崖峭峰險,峽谷幽深,溪流回環曲折,潭池澄澈翠綠。青雲山地處中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森林植被類型多樣。
1、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停車場(廣達路與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達青雲山風景區的旅遊專線車,每周六、日上午7:00左右發車,往返車費36元/人。車程:約1小時50分鍾
2、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車,至永泰下車,車票15元/人。下車後可搭乘面的前往景區,車票5元/人。景區門票25元/人

宏琳厝座落在閩清坂東鎮,始建於清乾隆乙卯六十年(1795),一座飽經三朝滄桑的古宅,以它人文興盛,二百年長久不衰的歷史而享譽八閩大地,這幢古老的廣宅深院,有著別具一格的建築風采,特別是厝內廊迴路轉,縱橫有序而著稱,厝內35個大小廳堂、30個天井、15個花圃、666間居室,知其結構者方能進出自如,整個建築結構精巧,對稱翼檐卷仰,雕梁畫棟,工藝精湛,堪稱民間建築藝術的魄寶。
1、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閩清的班車,至閩清下車,車票13元/人。下車後,搭乘閩清前往坂東的中巴,至宏琳厝下車即可,車票5元/人。約1小時20分鍾. 景區門票:20元/人

靈石山位於東張鎮的三星村內,。靈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著名的有三峰、九疊峰、留雪峰、報雨峰,其中尤以九疊峰挺拔,峻峭,勢若插天。
山中有靈石寺,座落於萬綠叢中,始建於唐,初為草庵,後由唐懿宗賜額「靈石俱胝院」。明萬曆四十年,高僧性麟大舉募修,規模乃大,它依山建造,以山為門,大雄寶殿為軸,布局嚴謹,氣勢壯觀。該寺現全部由尼姑管理,堪稱一奇。靈石山於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內動植物品種豐富,可謂天然生物博館。
1、搭乘福州——福清的班車(汽車北站、南站或白湖亭車站均有往福清方向的班車),至甘厝口下車,車票15元/人。下車後,轉乘班車或小面的至東張鎮,車費1.5元/人,最後搭乘前往靈石山森林公園的小面的即可,車票3元/人左右。約1小時20分鍾,景區門票:10元/人

『叄』 贊美福州的古詩詞

福州山川秀麗,萬千景象,贏得多少詩人騷客歌吟,自唐宋以來,著名詩人杜荀鶴、陸游、辛棄疾、張元干,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著名學者朱熹、蔡襄、楊時、趙汝愚等縱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詠頌福州的名篇佳作.當我們欣賞之餘,憑吊覓跡,攬勝抒懷,領略福州文化歷史,引發思古之幽情,眷戀鄉土之情思.
從年代來看,唐代詩人陳翊《登郡城樓》一首是較早描寫福州詩:
井邑白雲間,岩城遠帶山. 沙墟陰欲暮,郊色淡閑. 孤徑回榕岸,層巒破積關. 寥寥分遠望,暫得一開顏.
西晉太康三年,首任郡守嚴高見無諸的舊冶城規模狹小,請地理專家勘測設計,在越王山的南麓建子城作為郡城,面積比冶城大幾倍.對於子城的優美景色,從詩中「沙墟陰欲暮」、和「孤徑回榕岸」二句,可見子城之南,不但有大片沙墟之地,而且綠榕茂盛,初具「榕城」美稱.
晚唐詩人杜荀鶴(846-904年)《閩中秋思》是詠福州較早的一首絕句:雨勻菊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清.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詩人旅途所見的閩中秋色,以「紫菊「 和「紅蕉」為地方特色,和北山南海的地理氛圍,展現一幅南國圖畫,不過,閩中多山,交通不便,詩人便有「 只堪圖畫不堪行」 的感嘆.
晚唐詩人徐夤(894-898年)目睹閩都的山川、寺院、橋浦、泉樹、舟釣等景觀,以別致的迴文詩,描繪當年福州城迷人風光:輕帆數點千峰碧,水接雲山四望遙.睛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翁承瓚(859-932年)莆田人,以右拾遺戶部外郎完成冊封閩王王審知使命後,在台江碼頭新豐市堤,出席閩王餞別宴會後賦詩一首,《甲子歲,銜命到家,至榕城冊封,次日閩王降旌旗於新豐市堤餞別》:登庸樓上方停樂,新市堤邊又舉杯.正是離情傷遠別,忽聞台旨許重來.此身替與交新好,今日還將簡冊回.爭得長房猶在世,縮教地近釣龍台. 在這首詩中將台江自然景觀入詩,所謂「 台江碼頭新豐市堤」 ,在現在台江的新街,此詩證明唐末大廟山新街一帶江水和沙渚交錯,船隻縱橫,成為近水埠頭,商市也在堤邊漸興.同時也說明福州別稱榕城始自唐末,並非-般人所述起於宋張伯玉編戶植樹之後.這具有史料價值.

『肆』 贊美福州的句子

: 贊美福州的句子 道不盡的福州美,說不完的福州情。家鄉福州就象是一樽陳年的酒,在遙遠的異地也會聞到它的香氣;家鄉福州象一杯耐泡的茶,愈於寂寞處愈..

『伍』 贊美福州的句子有哪些

1、在他鄉,黎明也變得如此凄涼,再見福州,再見福清,再見了我的舊愛。

2、良人南辭金雞山,桃花二月下泉州。 動車遠影霧霾中,唯見蒙蒙福州城。

3、福州雞鳴,基隆可聽。伊人隔岸,如何不應?

4、當時的中國,由一地運送物資到另一地,最廣為利用的就是水路了。因為水路船隻容易大量運送物資。 因此,大唐帝國有好幾條水深流長的大運河。 來自日本國由藤原葛野麻呂所率領的遣唐使一行,從杭州到汴州約一千公里的距離,走的就是運河。 十一月三日,一行人辭別了遣唐使船漂流所至的福州。 從福州到杭州走的是陸路。從杭州起開始搭船,走的是運河。 船隻時而張帆順風而行,時而搖櫓欸乃前進,時而沿著河岸由牛拉纖拖行。

5、大福州一年四季都少不了短袖,寒冷的冬天少到沒有,你我的相處時光短到衣袖,卻暖到心頭。

6、少有鴻鵠,不忍國殤,年少南下滿希冀。 獨闖敵營,生擒叛將,怒斬其首為忠義。 沙場點兵,的盧飛快,血濺戰袍賊寇忌。 江南飛虎,福州猛士,一片痴心君不知。

7、上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下聯:浮雲漲,長長漲,長漲長消。 上聯: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下聯:浮雲漲,長漲長漲,長長消。 如此一讀,其景自現,它將天與雲的變化規律高度概括,使水與雲的景觀躍然紙上:碧冥滄海,日日潮起潮落;皓穹長空,常常雲涌雲消。再將孟姜女望夫哭長城的故事加以聯想,豈不令人感慨萬千。與此聯用字、格式相同的楹聯在我國很多,像福州羅星塔聯、江西贛南梅江畔古廟聯、浙江溫州江心寺聯、四川長寧朝雲廟聯等,足見此聯影響之大之廣。

8、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許多有識之士從血的教訓中醒悟過來,他們主張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來加速中國海軍的發展,認識到只有強軍才能衛國,沒有強大的海軍就不可能捍衛國家的海洋權益,就無法抵擋住洋人的堅船利炮。這些思想對以後的洋務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促使清政府認識到發展海軍的重要性,繼而成立了福州船政局,聘請外國技師幫助建造軍艦,創辦水師學堂,選派人員出國考察和留學,並開始向外國購買軍火和艦船。從英國、德國購買了大量艦船和武器,組建了阿思本艦隊和後來的廣東、福建、南洋和北洋四支水師,中國海軍迅速強盛起來。

9、寺樓鍾鼓催昏曉,墟落雲煙自古今。

10、一千多年前,福州南台山,光孝寺樓里鍾鼓聲聲,四面村落中雲煙裊裊,打古時一直飄到了如今。陸游帶著酒後的淺醉,在一片榕樹的綠陰里吹起橫笛,寥寥幾句便勾勒出極美的畫面。

『陸』 福州文化是什麼,應該如何形容福州文化

福州文化,第一個想到的是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堪稱是福州最為經典的旅遊景點之一,也是相對保存最為完整的群落,走進三坊七巷,你就會感受到曾經的繁華與歷史濃重的氣息,完全不敢相信自己深處在城市之中,值得你細細品味這個地方,之所以成為三坊七巷,是因為他確實有三個坊,七個巷,三坊分別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官巷,吉庇巷,此外還有一條街,俗稱為南後街。

第二個,自然是福州的大學城。

福州大學城,莘莘學子,用功念書的地方,每一所大學都值得去逛一下,每一所大學都是一個旅遊景點。目前有福州大學(福州最好的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葯大學、福建工程學院、閩江學院、福建江夏學院、福州教育學院等。如果能考上其中一所,也算是對得起高中那三年了。

第三個,就是所有學生黨都特別喜歡的學生街。

在福州,有一條街是屬於學生的領域,在福建師范大學(倉山校區)旁,此學生街每到晚上,簡直就是狂歡的天堂啊,熱鬧非凡,各種小吃,比如臭豆腐,福鼎肉片,烤魷魚,奶茶,壽司,燒烤等,在福州,有很多學生街,但當屬這條學生街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學生街」。

『柒』 描寫福州成語

洞天福地
dòng tiān fú dì
【解釋】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後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出處】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稱。」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賓語、定語。洞斗dònɡ…dǒudòu…dú斗豆獨

【正音】福;不能讀作「fǔ」。

【近義詞】名山大川、名勝古跡、桃源勝境

【反義詞】窮鄉僻壤、窮巷拙門、貧陬僻壤

【例句】承德的避暑山莊果然是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在這里消夏是再好不過了。

『捌』 怎樣形容福州福道,形容詞的!

崎嶇,糾結,險峻,盤桓。。
筆直的道路,寬闊的道路,擁堵的道路,泥濘的道路,彎曲的道路,塌陷的道路等等

『玖』 形容福州的詩句

福州山川秀麗,萬千景象,贏得多少詩人騷客歌吟,自唐宋以來,著名詩人杜荀鶴、陸游、辛棄疾、張元干,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著名學者朱熹、蔡襄、楊時、趙汝愚等縱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詠頌福州的名篇佳作。當我們欣賞之餘,憑吊覓跡,攬勝抒懷,領略福州文化歷史,引發思古之幽情,眷戀鄉土之情思。
從年代來看,唐代詩人陳翊《登郡城樓》一首是較早描寫福州詩:
井邑白雲間,岩城遠帶山。
沙墟陰欲暮,郊色淡方閑。
孤徑回榕岸,層巒破積關。
寥寥分遠望,暫得一開顏。
西晉太康三年,首任郡守嚴高見無諸的舊冶城規模狹小,請地理專家勘測設計,在越王山的南麓建子城作為郡城,面積比冶城大幾倍。對於子城的優美景色,從詩中「沙墟陰欲暮」、和「孤徑回榕岸」二句,可見子城之南,不但有大片沙墟之地,而且綠榕茂盛,初具「榕城」美稱。

晚唐詩人杜荀鶴(846-904年)《閩中秋思》是詠福州較早的一首絕句:
雨勻菊菊叢叢色,
風弄紅蕉葉葉清。
北畔是山南畔海,
只堪圖畫不堪行。
詩人旅途所見的閩中秋色,以「紫菊「 和「紅蕉」為地方特色,和北山南海的地理氛圍,展現一幅南國圖畫,不過,閩中多山,交通不便,詩人便有「 只堪圖畫不堪行」 的感嘆。

晚唐詩人徐夤(894-898年)目睹閩都的山川、寺院、橋浦、泉樹、舟釣等景觀,以別致的迴文詩,描繪當年福州城迷人風光:
輕帆數點千峰碧,水接雲山四望遙。
睛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翁承瓚(859-932年)莆田人,以右拾遺戶部外郎完成冊封閩王王審知使命後,在台江碼頭新豐市堤,出席閩王餞別宴會後賦詩一首,《甲子歲,銜命到家,至榕城冊封,次日閩王降旌旗於新豐市堤餞別》:
登庸樓上方停樂,新市堤邊又舉杯。
正是離情傷遠別,忽聞台旨許重來。
此身替與交新好,今日還將簡冊回。
爭得長房猶在世,縮教地近釣龍台。
在這首詩中將台江自然景觀入詩,所謂「 台江碼頭新豐市堤」 ,在現在台江的新街,此詩證明唐末大廟山新街一帶江水和沙渚交錯,船隻縱橫,成為近水埠頭,商市也在堤邊漸興。同時也說明福州別稱榕城始自唐末,並非-般人所述起於宋張伯玉編戶植樹之後。這具有史料價值。

謝泌(950-1012年),宋太平興國年間進士,於景德元年任福州知州,他《福州即景》是一首福州風物詩:
一別無諸歲月長,遙聞此景畫難能。
湖田播種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常年六月東山裡,地涌寒泉敕齒冰。
這首詩反映出自五代王審知大力提倡佛教後直至宋代年間,福州佛塔之多、寺院規模之大冠於南方各省。「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是當時福州城內的一大奇觀。據載,王審知先後舍錢90萬貫,大蓋寺院,福州諸縣在五代時大大小小共擁有700多座寺廟,詩中說「千簇寺」,並沒有誇張,「七塔」也是事實。這七塔除了現在的白塔(定光塔)、烏塔(堅牢塔)外,還有壽山塔、神光塔、定慧塔、崇慶塔、育王塔。

福州蔡奇巷,舊名尊儒坊,因出神童蔡伯唏,四歲能詩,舉神童,賜進士出身,官歷司農卿,居此而得名。宋真宗趙恆皇帝賜詩《賜蔡伯唏》贊揚伯唏,鼓勵他努力上進。
七閩山水多靈秀, 四歲奇童出盛時。
家世應傳清白訓, 嬰兒自有老成姿。
才當學步來朝謁, 方漸能言便賦詩。
更勵孜孜圖進益, 青雲萬里有前期。
在這首詩中不但贊揚蔡伯唏,更贊美了蔡的家鄉。首句「七閩山水多靈秀」,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人傑傑地靈,此句出自皇帝之手,更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呂祖謙(1137-1187年),宋隆興進士,他與朱熹、張拭合稱「東南三賢」,他的《登郡城》雖名為登郡城,實寫宋時福州學風之盛:
路逢十客九青衿,
半是同胞舊弟兄。
最憶市橋燈火靜,
巷頭巷尾讀書聲。
郡城指福州,因晉為郡冶。「青衿」讀書人衣飾,指莘莘學子。福州被譽為「 海濱鄒魯」,唐開元年間就設有 「麗正書院」 ,五代設 「招賢院」、四門學,詩教益昌,文化水平可與京都長安媲美,宋代文化更發達,當時福州府舉進士者達2247人,書院、試院應運而生,淳熙年間,應試舉土多達2萬人,因此 「路逄十客九青衿 巷南巷北讀書聲 」就不足為奇了。

福州溫泉,相傳晉太康年間就己發現。宋有「內湯」 地名。福州知州程師孟(1015-1092年)有《福州溫泉》一詩:
曾看華清舊浴池,
徘徊卻想開元事。
此泉何日落天涯,
不見蓮花見荔枝。
詩中把福州溫泉與陝西華清池媲比,聯想歷史教訓,告誡當權者親賢臣,遠小人。

宋徽宗龍閣學士陳軒《冶城》更是把閩古都描繪得如人間仙境,一幅天然水墨圖畫:
城裡三山古越都,
樓台相望跨蓬壺。
有時細雨微煙罩,
便是天然水墨圖。

元代詩人雅琥,登南台大廟山鈞龍台《題詠登鈞龍台》是一首懷古之作:
自古甌閩國富雄,南琛不與職方通。
江流禹劃縱橫外,山人秦封蒼莽中。
逐鹿兵還神器定,屠龍人去鈞台空。
海門日落潮頭急,何處繁華是故宮。
詩中概述了福州歷史沿革,從「禹劃」到「秦封」,直至漢代冊封閩越王,而今人去台空 ,究竟「何處繁華是故宮」呢?提出發人思索嚴峻的課題。

趙文昌,山東長清人。出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詩人雖是北方人,但《福州》一詩,對福州地區的氣候農作了解得十分透徹。
城繞青山市繞河,市聲南北際山河。
雲來雲去三晡雨,霜後霜前兩熟禾。
東郭農人極豐年,西皋老子亦婆婆。
肩輿到處皆名利,時與高人醉踏歌。
「三晡雨」指的是福州地區,夏天午後多下雷陣雨,俗叫「哺梨雨」,而且要連下三晡才停止。「兩熟禾」 說的是福州多種雙季稻,即早稻、晚稻二季。

明代王恭,為閩中十才子之一,他《冶城歌》追憶福州建城歷史:
七閩山水多奇勝,
秦漢封疆古來盛。
無諸建國何英雄,
赤土分茅於此中。
無諸為越王勾踐的後裔,越國解體後,無諸移居閩地,在福州北郊新店修築小土城,自立為閩越王。秦統一後,降為君長。楚漢分爭天下,無諸出兵輔佐漢王打敗項羽有功,復立他為閩越王,在福州築城建都,號「冶城」,這是福州建城的開始,無諸堪稱建國英雄。

謝肇制(1556-1616年),長樂人。明萬曆人,官工部待中,他《八聲甘州.登閩城樓懷古》一詞,從「望釣龍台」,到「憶無諸開土」,感慨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江山依舊,讓人們追溯無諸開疆建城的史事。全詞充滿滄桑之嘆:
倚危欄萬里卷西風,一片雁南飛。
望釣龍台上,
江空金鎖,露冷苔磯。
目斷帆檣無數,來往送斜暉。
年世須更換,斗轉星移。
卻憶無諸開土,更黃龍白馬,
況香城宮闕,綺閣與朱扉。
只留得,江山依舊,
聽閑人,把酒醉題詩。
任茫茫,今來古往,
何必沾衣。

龍昌期,宋大中祥符年間人,官至中丞。他應邀入福州講學,寫有《三山即事》一詩:
蒼煙巷陌青榕老,
白露園林紫蔗甜。
百貨隨潮船入市,
千家沽酒戶垂簾。
詩中勾畫出當時福州的古榕、巷陌、園林風貌,以及物產豐富、商貿發達、社會安康的景象。特別是 「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沾酒戶垂簾」,反映當時福州已成為繁榮的港口城市。福州很早以來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集散地之一。宋朝福州已有開往海外的航線,海外貿易發達。福州港進出海舶很多,宋代蔡襄《荔枝譜》說:「舟行新羅、日本、琉球、大食之屬」 。可見海外通商之廣。到了明代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時期。明代初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對促進福州和海外的交往,繁榮福州地區的工商業起了很大的作用。明成化十年,市舶司從泉州移置福州,福州港便代替泉州港,被朝廷指定為對外貿易港,並成為中國政府與琉球(日本)往來惟一港口。

明代嘉靖八年進士、布政司參議林恕的《平遠台》一詩也反映出當年福州港口萬國通航的繁榮景象:
原是蓬萊頂上峰,六鱉移向粵城東。
天連螺渚風濤壯,月照龍江島嶼空。
萬國舟航通禹貢,九仙樓閣倚空同。
憑欄縱目孤鴻外,遙見扶桑海日紅。
詩人站在於山平遠台,憑欄遠眺台江白龍江,海面「萬國舟航通禹貢」、遙見扶桑(日本)海日紅景象,感慨萬千。

清康熙年間,福州人,內閣學士謝道承的《南台竹枝詞》也多少反映當時福州對南洋(詩中暹羅今泰國)貿易發達、商業繁榮的面貌:
暹羅一去夢魂遙,
遠浦輕帆不可招。
試向羅星塔前望,
雙江春漲又平橋。

福州內河縱橫交錯是福州一大景觀。清代張紳在《雜憶福州》中寫道:
城中到處小河溝,
垂柳人家夾岸幽,
每愛水邊涼意滿,
日斜來上酒家樓。
他在《福州竹枝詞》有:
月在梧桐風灑然,
門前即有打魚船。
大河水長小河滿,
潮落趁潮沙岸邊。
福州內河由緒山溪水匯成的,又與大江海潮相通,潮漲潮落,河岸垂柳、日斜酒樓、打魚船隻往來,使榕城盎然生趣。

沈鐵劉(1898-1993)《榕城竹枝》(四首) 這是一組反映40年代福州城社會面影和自然景觀的詩作,採用竹技調形式,抒詠出市井風俗畫和鄉土生活圖,通俗易懂,明白如話。
中亭列炬耀如繩,橋北橋南最不勝。
猶是春江花月夜,十年夢斷後街燈。

城邊春樹郁重關,城裡千家繞屋山。
呼酒客來宮巷外,買杉人向水流灣。

草木倉山百戰酣,龍潭高霧掩雙驂。
柳花飛過楊橋路,四月江城似水南。

才過西郊橄欖風,枇杷欲老荔枝紅。
小樓夜雨烹牛膾,花巷青簾賣肉絨。
詩中描寫了台江中亭街耀眼的街燈;閩江萬壽橋的南北兩岸美景; 城內南後街花燈;水流灣木材製作傢具的集市;侖山古煙台,龍潭角,以及福州特產橄欖、荔枝、肉鬆和牛肉烹成風味小吃。

值得注意是,在豐富的福州詩吟中有不少描寫城外台江和郊區的詩篇。出現城內三山所沒有的沙洲、彩舟、秋雲、流水的景緻。如明代王恭《台江訪古》:
無諸古城外,潮滿合沙洲。
賓從留驄馬,壺觴度彩舟。
山回川月夜,猿哭海雲秋。
寂寞屠龍事,台江空自流。

曾鞏(1019-1083年),江西南豐縣人, 宋熙寧十年任知福州,春日出南台游覽,從水塘、堤壩、到一番桃李、青青草色,觸景生情,思歸故里。詠《福州城南》,這是一首較早反映台江詩篇: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水溢橫塘雨過時,一番紅影朵花飛。
送春無限情惘悵,身在天涯未得歸。

明代永樂進士陳輝,福州人,《夜泊釣龍台》:
煙村帶晚景,落日駐征撓。
夜色海中月,秋聲江上潮。
漁燈連水岸,霜月映楓橋。
明發頻回首,鄉山別遠遙。
詩中溶縮了大廟山釣龍台的煙村,晚景,落日,夜色,秋聲,漁燈 ,構成台江美麗景緻。

明萬曆進士曹學佺(1573-1646年)(福州人)《台江觀競渡》二首,反映了台江每年端午節龍舟競賽,男女老幼紛紛觀渡的情景:
山河原屬越王台,台下江流去不回。
只為白龍先人釣,紛紛鱗甲截江來。

人看龍舟舟看人,人行少處少船行。
有時泊在柳陰下,蕭鼓寂然聞水聲。

清代光諸舉人何振岱(1867-1952年),福州人,他的《夜過萬壽橋》:
百廛夾道矗蜂房,奔轂聲中萬影忙。
彩蠲初橫新賈舶,卧雲已換舊輿梁。
洪瀾不砥憑春漲,弦月孤明惜夜良。
吹笛榕陰何許客,此中可有陸龜蒙。
這是作者通過萬壽橋的印象,反映出台江木屋擁擠(矗蜂房),同時寫出橋車馬行人的「忙」 ,也寫江上商船(賈舶)的「集」 ;既有春潮泛浪,也有弦月映明,情景動人。而吹笛揚聲,惹人思緒。

古時台江八景,「白馬觀潮」 便是其中之一。清乾隆進士樑上國的《白馬春潮》,是作者《南台十詠和韻》之一,描繪白馬橋春潮美景,可以與浙江錢塘江八月海潮的這奇觀相比。
雷鼓匉訇白馬馳,
觀濤舊有廣陵期。
那知榕海三春景,
賽得錢江八月奇。

清代道光舉人魏秀仁(1819-1876年)《台江竹枝詞六首》歌唱台江風光,下面一首反映了白馬河邊夜景,極為別致:
高燒紅燭唱瓏玲,
白馬橋邊駐足聽。
曲罷短筵人不見,
滿江星火一天星。

王允晰《好事近.台江晚渡》也是晚渡台江的即景詩:
帆影人桃花,花外青山斜日。
報與黃昏潮信,有過江殘笛。
舟行同在畫中看,清景倩誰惜。
准備一襟幽思,付夜蟾澄碧。
從目睹帆影、青山、斜日、潮信、到聽聞殘笛,舟行同在畫中,看到台江夜景,令人神往。

『拾』 我愛我家鄉福州的景色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是福州,它位於東海之濱,又叫「有福之地」。我們福州四季如春,瓜果飄香,物產豐富。我們福州的特產是魚丸,他味道可口,非常好吃。我非常喜愛我的家鄉。

要說起福州的變化,那才叫大呢!就從台江的中亭街說起吧!中亭街以前沒大修時,路面很窄,只能過兩輛車,而且路面坑坑窪窪,一到下雨的時候,路面就到處都是積水,交通極不方便。現在道路修好了,路兩旁蓋起了新樓,成了嶄新的一條商業街。

這兩年,福州的城市建設發展迅猛。新增設了許多立交橋,增加了交通得便利。還新建了許多高樓大廈,就說工業路的白馬大廈吧,數起來起碼有二十層。

四、福州以前許多路都沒有種樹,現在的福州幾乎每條路都種了樹,等樹長高、長大了,在夏天的時候,就可以為人們遮陽,使我們感到涼爽,這多好呀!

現在,福州還增設了幾個太陽能紅綠燈,僅我看到的就有三個,我想,可能還不止這么多。

站在高處看福州,我看到了許多新建的大廈、立交橋,到處都是綠樹,到處都是現代化建築。

每當夜幕降臨時,萬盞燈火大放光明,街道上的汽車一輛接著一輛,像一條發光的長龍,一座座高樓大廈嵌著像寶石一樣的五顏六色的燈,這五彩繽紛的燈光倒映在閩江水裡,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圖案。

福州的變化太大了,說也說不完。我愛福州!我愛這座省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