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福州這個城市
評價一個地方怎麼說呢?你喜歡的話你就會覺得他非常的好,你不喜歡的話,他也就萬般的不堪了。
發展:
其實我覺得福州這個城市還是發展得相當的迅速的。每個人對福州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其實在這個到大不小的城市之中,評價起來也是不容易的,因為它與大城市比,肯定是小的,發展都不完善的,但是它在小城市中發展得又是比較好的,還是能引起福州本地人的自信的。也是福州人的驕傲。
總結:這始終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命題,但是就我而言,我覺得他是好的吧。
❷ 為什麼福建的發展明顯不如臨近的廣東和浙江省
廣東:
1、排頭兵和殺出一條血路的干勁,這絕對是全國人民需要向廣東人學習的,這是我最佩服粵人的地方,這也毫無疑問是未來中華復興的重要動力。
2、在經濟上,只弄廣深,不搞非珠,是一大失誤。湛茂和潮汕位置絕佳,居然不如中西部,當需廣東省政府檢討。今後10年粵省成敗關鍵在非珠,非珠發展從交通建設和教育投資開始。港珠澳大橋之爭,有香港自私的考慮,但廣東也有責任。希望這橋趕快修好!在港粵之爭里,中央只能偏香港;但港台之爭,中央絕對偏台灣。最近有香港媒體說,馬英九上台後兩岸三通,會損害香港作為兩岸貿易中轉港口的優勢,損害香港經濟利益;結果中央很不高興很惱火。這只能說明這家媒體太不識大體了,呵呵。
3、廣東人有很多優點:務實、樸素、低調、勤勞。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確實是很正宗的中華文化傳承人。我很佩服他們那種勤勞創業的精神。但廣東人的缺點在於考慮事情過於偏重經濟利益,大局觀稍有欠缺。比如上交國稅問題,如果按國稅佔全部稅收的比重,過去的上海,現在的江蘇,都遠遠超過現在的廣東。還有,現在廣東上交的稅收並未投入到長三角,而是東北和西部。並且這也是必須的。關於深圳的稅收問題,確實很特殊,但廣東暫時少提為好,因為效果會適得其反。以後深圳的稅制會有個有利於廣東的改變。
4、廣東未來發展不在珠三角的服裝玩具工廠,而在文化教育。嶺南文化是中國很獨特的一支,廣東很多方言中,所蘊涵所傳承的中華傳統文化,也遠遠超過普通話;甚至有些廣東方言的詞彙就是古漢語,完全可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另一方面,推廣應用普通話又很必要,希望廣東的兄弟姐妹能夠理解。在廣東,考慮很多事情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就可以,但在北京的層面,卻要復雜很多。我在廣州曁南大學小住過半年,感受到粵文化的獨特性,粵語更有漢唐之音啊!我很喜歡!呵呵。。。總之,方言要保留,普通話也必須學好。粵語和國語都說得好,才是真正合格的排頭兵。呵呵。
5、湛江的未來一個是鋼鐵,一個是造船。茂名和陽江的港口也可以建大造船廠。個人感覺這三個城市的發展方式應該是整合海岸線資源,走和廣深不同的路子。並且,這里的人崇尚讀書,這在廣東本地人中很例外,另一個例外是梅州,但是梅州又不沿海。所以未來廣東省應該將發展重點轉到這三市。汕潮揭三市不屬於珠三角,雖政治上歸廣東,但經濟上應該入閩台。汕潮揭三市應趕緊融入海西經濟區,現在中央馬上要拿大筆錢砸到海西經濟區,你們快去北京找中央政府反映情況,爭取加入海西經濟區,這才是關鍵。還有,到北京後,別光說為了發展經濟,一定要讓中央知道你們加入海西經濟區對統一台灣有多麼重要!
6、深圳的問題,一言難盡,去過十次,感覺說深圳的問題太復雜。深圳的問題不是被誰拋棄的問題,而是自己要拋棄掉一些東西,比如低端產業和過多的低素質民工。在政治上要低調,不要再講升直轄市的事情,避免被香港猜疑,被廣州打壓。不要再想著去中央要政策,除非你想要的這個政策能有利於統一台灣,否則肯定要不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說多做,最好能人均GDP超過香港。
7、在廣東考慮問題和在北京考慮問題,差別非常大!簡直就是兩種方式,就好象本港明珠翡翠和CCTV的差別一樣大。我年輕時在這兩地都生活過,出國多年後再回頭看此事,平心而論,這兩種思維方式都很重要,一個人如果兼備這兩種方式,那才是最好的思維。
浙江:
1、中國最富裕的省份,發展最平衡的省份,毫無疑問是除直轄市外中國能最早實現現代化的省份。該省總體實力肯定不是中國最高,但發展水平肯定是最高,並且未來十年肯定還是第一。廣東要超新加坡,有點吹,但浙江超韓國,卻太有可能了,最快2015年。
2、韓國9.9萬平方公里,浙江面積10萬平方公里。韓國人口4500萬左右,浙江人口4600萬左右。都是沿海的地區,都有較長的海岸線,都有較多的沿海島嶼。由此可見,浙江韓國很相似,非常適合對比。我曾經去韓國旅遊,總體感覺比浙江發達,但發展速度低於浙江。個人認為浙江10年內完全可以超過韓國,浙江超韓國肯定比廣東超新加坡更加容易。2007年浙江人均GDP官方公布的數據按07年匯率折算為6500美元,韓國為22000美元。浙江最近的發展速度是人均GDP每四年就翻一番,未來速度會慢些,2015年大概為20000美元。考慮到2015年的人民幣匯率,折算過來至少有3萬美元。韓國2015年的人均GDP大概也在3萬美元左右。
3、杭州GDP超過首爾大概要八年,但寧波GDP超釜山五年後就可能實現,寧波港吞吐量超釜山港三年後就可實現。除GDP和人均GDP外,浙江的森林覆蓋率、地表水質量、高校知名度、研發能力、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事業、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海港吞吐量、空港吞吐量等指標,都有可能超過韓國。浙江的缺陷在於中小企業過多而大企業不足,尤其是知名國際大型企業,浙江的重工業水平也偏低。
4、溫州太怪異,我一直在觀察這種現象,覺得溫州的發展模式在國內少數地區可以推廣應用,但是大規模推廣卻不行。溫州未來的發展應該是繼續面向海外,成為中國與世界融合的節點。還有,溫州的交通發展還應該再快些,這么多人在外面,回去一趟都不方便。
5、金衢麗三市相對落後,但比廣東的粵東粵西粵北都發達,比蘇北也發達。我很佩服浙江人這種全面發展的思想,在中國,各地市能整體協調發展的省份真的很少。
6、浙江人的視野很國際化,對全國各地的了解也很廣泛,對商機的把握很快。就算是普通的浙江農民,他們也知道中國的什麼地方好賺錢,浙江農民在這一點上和廣東農民只知道坐在家裡收租金很不同。所以我看好浙江。
7、說了這么多優點,最後必須要說缺點,浙江的富人有的喜歡擺闊氣,有的喜歡攀比財產、有的喜歡吹牛、有的浙江富人的孩子們已經丟失了父輩的勤勞踏實的作風了、有的浙江富人有點暴發戶的味道了。要注意啊!在低調這一點上,多學學廣東人,富貴不過三代啊!
8、在全國各省上報中央的經濟數據中,浙江省政府和廣東省政府都少報了,其他的都是多報。因為這兩個省都有藏富於民的傳統。但是廣東省內經濟發展的差距太大,簡直是歐洲和非洲的差距,因此我認為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發展水平為全國各省最高。
江蘇:
1、除了廣東山東之外地理位置最好的省份,除了北京上海之外科教最強的省份,除了浙江之外經濟發展最均衡的省份。也是最應該提前實現現代化的省份之一。多次去江蘇,最近一次是07年,總體感覺蘇南已經達到義大利的發展水平,蘇北接近羅馬尼亞的發展水平。
2、蘇錫常鎮四市的經濟實力、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已經超過除廣州之外的整個珠三角,但是港口的吞吐量還沒上去,這四個地級城市都在長江南岸,擁有很長的長江岸線,應統一規劃。京滬高鐵和滬寧城軌通車後,這里會成為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南通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3、揚州泰州南通在長江北岸。南通既有長江岸線也有海岸線,是中國水運最便利的地級市,但崇川的港口太小,應在海門江邊建立一個大型長江港口,啟東的東元鎮應該建立一個大型海港,好象已經動工了。此外,南通的造船業發展不錯,不過光一個川崎重工還不行,還要有中船重工的投資,蘇通大橋通車了,這里可以和崇明的造船基地統籌協調規劃。
4、泰州的靖江和高港,揚州的江都和儀征,都是很寶貴的長江岸線資源,都浪費了;這兩地現在的經濟實力和他們的地理位置還不相符,但未來十年一定會崛起。
5、鹽城那麼長的海岸線卻不適合建立港口,很不幸,經濟落後可以理解。但連雲港的全面落後卻是江蘇省過去二十年最大的敗筆,要盤活蘇北四市,連雲港是關鍵一筆;未來十年江蘇省財政投資和政策支持除了南京,最重要的就是連雲港。
6、徐州的破落難以想像,05年去過一次,現在不知怎麼樣。宿遷就象仇和醫改,偶爾閃閃光。淮安光改名還不行,總體上還比較落後,陰改光後不要虛度光陰啊。
7、南京在全運後發展提速,十年後肯定會發展成為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大省會城市。亞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強大的科研教育實力,良好的人文氛圍,都是未來產業升級最好的支持。
8、總體上說,江蘇現在的發展道路和浙江差異很大,有點廣東特色又有點山東特色。還有,蘇北的未來比粵北和魯西都要好,蘇北對於江蘇來說不是負擔而是財富,關鍵是要善於挖掘這筆巨大的財富。
山東:
1、從長遠規劃、發展潛力、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總體實力、科教水平、文化影響力等深層次因素上說,山東到2020年的時候,許多人均指標肯定還不是全國第一,但絕大多數總量指標都將會是第一,其中就包括GDP總值。到那時候,山東人不需要再吹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說:山東是中華第一省。 (廣東GDP到2020年將會是第二或第三)
2、山東的發展首先是半島上的青島威海煙台。青島不錯,有點象德國的漢堡,希望能加快發展。但是,威海煙台的發展相對其地理位置來說還是太慢,那麼長的海岸線,卻沒有大的港口,也沒有大的造船業基地,臨海工業發展落後,光靠捕撈海產品是不能發財的。龍口招遠面向渤海灣,可以發展軍品造船,如潛艇和驅逐艦;榮成文登乳山全沿海,但直面日本,可以發展民用造船業,如利潤率很高的石油巨輪和豪華遊艇。此外,半島三市承接日韓產業轉移的速度有點慢,這個時候要練好內功,堅持內外兩條腿走路,不能光等著國外的產業轉移。
3、日照的港口吞吐量還是太小,要知道沒有港口的發展就沒有日照的發展。
4、濰坊北臨萊州灣,海岸線很長卻不適合發展大港口,但是至少也要有個中型港口,象天津那樣挖也能挖出來的,寒亭區修了直到海邊的高速公路,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壽光昌邑都不錯。
5、東營和濱洲都有海岸線,但國內基本上沒人知道這兩個城市是沿海城市,等於浪費了岸線資源。
6、濟南要辦全運了,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加強一下城市建設。山東省要當GDP老大,濟南發展慢了肯定不行。其實濟南完全不要和半島三市去爭經濟蛋糕,而應該獨辟蹊徑,做強裝備製造業、文化產業、物流產業和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7、淄博不錯,城市建設也不錯,臨沂最近幾年也開始起飛,民營企業有勢頭了。棗庄和滕州的關系要理順,不然會干擾經濟發展。萊蕪也不能光搞鋼鐵,要有第二第三優勢工業。濟寧泰安是中華文化重要發祥地,但是卻沒有很好地產業化,體制是重要原因。聊城荷澤德州是京滬加京九,為什麼還那麼窮呢?難以理解。
8、我是南方人,看山東肯定不全面,但山東幾乎所有的地級市都走馬觀花地去過一遍,覺得山東是我國東部兩個地理位置最好的省份之一,另一個是廣東。廣東近港澳,山東近日韓,相比之下山東更有優勢。山東的文化底蘊更是廣東不能相比。因此更看好山東。
9、山東的劣勢在於官本位思想太重,好多人想當公務員想要個編制。其實山東人應該發揚當年闖關東的精神,去全世界闖盪。可以盪滌掉一些舊思想。還有,山東人一定要克服吹牛的老毛病。
10、全國各省中,山東人的名聲威望絕對是第一。即使在海外華僑中,一提起山東人,都說是中華的脊樑,山東人從文化上說是最正宗最傳統的中華人。我現在國外,舉個身邊的例子,如果有山東人和非山東人想在海外租華僑的房子,同等條件下,這些華僑房東都願意租給山東人,為什麼?因為山東人兩個字代表的是忠誠、可靠、信義等中華傳統價值觀念。從這一點,我就知道山東省的文化積淀和山東人極高的名聲遲早會成為山東經濟騰飛的巨大助推力。祝福山東
福建:
1、建國以來中央投資最少的省份,不怪中央,只怪台灣。但是福建的失誤在於沒有借力打力,既然台海備戰,就要向中央申請把高速公路修成全國最密集並且可以起降大型飛機,修三千公里的高速公路,台灣怎麼轟炸也炸不完;既然要挖防空洞,不如把福州廈門的地鐵建成全國最好最密集,平時的地鐵是市政交通,戰時就是巨大的防空洞。這叫戰備經濟,越是准備打仗就越要發展這些基礎設施。高舉戰備經濟的口號,可以大力發展基礎設施。
2、如果和平統一,更加要發展經濟,增強台灣同胞向心力。海峽西岸經濟區說的就是這個事情。福建只有三千多萬人口,九個地級城市有六個沿海,佔三分之二,為全國第一,並且幾乎每個沿海地級市都可以建立深水港口,這巨大的天然優勢。
3、福州的城市面積和人口都太少,不象大城市;閩江的河港應該轉移到海港,這個事情已經開始了,還要加快。福州的造船曾經全國第一,船政文化深厚,現在可以發展大型民用造船業。既然駐軍多,這里也可以發展軍事後勤經濟,幾十萬將士吃的穿的都可以在這里采購,這些產業即使戰爭狀態下被轟炸也沒有大的損失。還有,為了對台灣的宣傳工作,這里可以發展些文化娛樂動漫等軟性產業,打仗時打死幾個電影明星對國家沒什麼損失。
4、廈門的外表很好,但經濟實力也不強,且為賴氏所連累。最好的辦法是建成江西湖南的進出口貿易出海口、南方的旅遊度假中心;現在台灣的很多大學都招生不足而虧損,可以吸引他們在廈門設立分校,發展高校經濟和科教產業。寧德的海岸線那麼長,也浪費了;泉州應該發展到全省第三位的城市,要主要面向海洋發展軟性產業,泉港區當年也是東方的大港啊,現在不知道萎縮成怎麼樣了;莆田面積最小,區位優勢也很好,最近發展太慢了。漳州的石化產業是個大突破,現在可以多吸引外資企業投資輕工業,即使打仗損失也沒關系。
5、南三龍都不沿海,但森林覆蓋率很高,真正的氧吧。應該發展成二線的戰備基地,也是戰時經濟的重要後備力量。首先應把到江西的鐵路和高速公路修好。備戰和賺錢其實並不矛盾,可以相互促進。
6、杭福深高鐵正在加快修建,夾在兩條三角褲中間的這個省,還有曾任人事部長的書記,和南北兩個三角州的關系也將決定今後的發展方向。廣東模式、溫州模式、蘇州模式都不可照搬,但都可以部分借鑒。
7、偷渡是個好事,關鍵是偷渡出去的福建人要能象溫州人那樣發財,不能讓國外滿大街小巷都是亂竄的福州仔。
台灣的事情,福建不要再抱怨,這個事情不是福建能決定的;福建的中心就是立足現實謀發展。
8、由於特殊的歷史地理環境,福建人比廣東人更能理解中央的政治思維,比山東人更加具有海外闖盪的沖勁,福建沒有東北的計劃經濟陰影,也沒有浙江未來要面對的中小企業困境;福建還有統一台灣這把尚方保寶劍,誰說福建不能化腐朽為神奇呢
❸ 福建的經濟發展有什麼特點優勢呢
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福州,它還是擁有自身的特點,就像它的宗教文化很豐富,歷史時間很悠久,一直以來都有佛國的美譽。同時它的港口貿易資源也很出色,素來跟海外貿易都有密切的聯系。除此之外它擁有很多的名居和名山等,特色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雖然福州是這樣的現狀,但還是有很強的實力,後期想要崛起就是時間的問題。對於中國最「打臉」的省會,經濟發展不如泉州,知名度也沒有廈門高,不知你怎麼看福州這座城市,看好它未來的發展嗎?
❹ 福州城市地鐵建設將給福州城市人民帶來怎樣的生活改變以及城市的快速發展
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目標的實施,福州迎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沿江向海、東擴南進西拓」發展戰略的實施,福州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住宅區逐漸向郊區轉移,人們出行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據預測,到2020年,福州主城區總人口將是目前的近兩倍,預計將達到475萬人,福州的主城區面積將擴大1.46倍,城市交通也會日益擁堵。到2030年時,僅通過閩江的機動車輛將高達道路交通容量的1.5倍以上。
與此同時,福州小汽車的擁有量快速增長。據統計,截至2005年年底,福州擁有的小汽車數量比1999年增加了7倍。特別是從2004年起,年增長率高達56%。2007年每月汽車掛牌量高達4000多輛以上。這樣帶來的一個後果是道路安全讓人擔憂。
另有數據顯示,福州市現在每天大約有102萬人次乘坐公交車出行。而福州目前的公共交通已不堪重負,高峰時段,公交車上人滿為患。且在公交路線集中的市中心等地,多條線路上集中了多條公交線路,高峰時段十分擁擠,有5~6輛公交車同時停靠在一個車站。
正是這種狀況,催生了《福州市軌道交通網路規劃》,實行以軌道交通為骨乾的公交優先政策,已成為共識。
對福州來說,發展軌道交通還有另一層意義及迫切性。福州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市發展明顯感受到道路空間擴張的限制。只有發展不以道路為依託的軌道交通系統,才能有效利用城市空間,較好地解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城市交通發展的矛盾。據預測,1號線、2號線投入運營後,福州每天乘坐輕軌出行的市民將達到82.53萬人次,將承擔福州市公共交通總量的14.5%。
此外,軌道交通的開通將有效改變福州市民的出行觀念。由於輕軌能大量分流出行人員,道路擁堵也將得到緩解,還能引導相當一部分人放棄摩托車、電動車等傳統出行工具,改乘公共汽車、計程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據悉,福州目前的公交出行率僅為17.2%,到2020年,福州每100人出行時,將有32人選擇公共汽車、輕軌、計程車等公共交通方式。
❺ 福州和廈門,你覺得哪個城市發展潛力比較大
個人認為廈門發展潛力比較大,就按現在來講,雖然廈門經濟總量並不如福州,而且福州還是福建省的省會,但是要知道福州的面積比廈門要大多了,包括人口也是,所以說廈門可以說是小而精的代表,福州雖然是省會,但是行政級別並不如廈門,廈門也是副省級和計劃單列市,如果以後政策重視了,隨時都可以超過福州。
哪怕是中山路步行街也是非常熱鬧的,以及鼓浪嶼每年都吸引著很多人前來旅遊,所以說廈門未來的經濟潛力還是很大的,廈門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這一點福州又比不上了,福州雖然是省會,但是在行政級別還要真未必比得過廈門,因為福州只是普通的省會,還沒有副省級這個頭銜,但是廈門不一樣,廈門不僅僅是經濟特區,還是計劃單列市,所以說廈門政策方面就有著一定的照顧,未來發展不可小視。
❻ 放開「限購」第一城誕生,為何會是福州這座城市
因為福州地區的經濟承壓比較嚴重,福州也會通過放開限購的方式來進一步鼓勵大家買房。
雖然大家普遍不希望房價繼續上漲,同時也希望各個城市依然執行限購和限貸的基本措施。但對於部分城市來說,有些城市的房地產壓力非常大。如果想要保證房地產行業的正常運作的話,很多地區不得不通過放開限購的方式來鼓勵大家買房,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為房地產行業收入現金流。
福州地區成為了2022年的開放限購第1城。
在鄭州和哈爾濱之後,福州地區成為了全國第3個開放限購的省會城市,這也是2022年以來第1個全面放開限購的省會城市。為了進一步給當地的房地產行業和房地產企業喘息之機,福州地區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一步維護當地的房地產行情。
❼ 中國發展最快兩個省會城市,福州和合肥潛力哪個大
中國發展最快兩個省會城市,福州和合肥潛力哪個大
福州和合肥倆個潛力那個更大,個人比較認同合肥。
福州在國際知名度方面確實大過合肥,目前合肥在國際知名度不如福州出名,但是合肥的中科大在國際知名度更高。很多人都聽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世界上有八位納米科學家,中國有四位,那麼兩位在合肥。合肥的科技水平比福州要高,目前國家科技中心城市僅上海、合肥兩座城市,福州科技實力遜色於合肥。
目前合肥經濟超越福州、西安。以微小的落差落後濟南,合肥目前進行大建設、拆遷,舉全省之力在發展合肥,這是安徽唯一的出路。很多人說合肥吸血,武漢、成都呢?安徽省沒有很出名的城市,在國家話語權不夠。同樣是一省省會,武漢、成都都比合肥發展的好的要多。如果合肥不發展,那麼安徽就沒有話語權了。
再看福州,福建省內知名度最高莫屬廈門,福建唯一的985高校是廈門大學。經濟方面福州不如小弟泉州,福州在國內話語權不比廈門,廈門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再看福州地級市,再加上今年國家已經確認廈門為國家中心城市。未來很多政策會傾向廈門,福州獲得的資源會很少。
在經濟方面福州的潛力不如合肥,畢竟安徽省內沒有比合肥厲害的城市了。省內沒有競爭,將會有大量資源發展合肥。
在文化方面合肥也比福州要好。
合肥:985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11高校: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一個省會一座985兩座211,這已經很厲害了。截至2015年,全市有各類高等院校68所,其中普通高校59所,在校學生64.81萬人;有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150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2個。
福州:唯一一座211高校福州大學。相較於省內廈門大學遜色很多。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C9高校聯盟:清華、北大、浙大、復旦、上海交大、南大、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廈門大學並未入圍C9聯盟,從這里可以看出合肥文化要好過福州。
我們再來看看國家定位。
合肥: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福州: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位於福建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
請大家注意一下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長三角的中心城市是上海,副中心是南京、杭州、合肥。大家應該可以看出南京、杭州這兩城市和合肥是一個等級。從根本來講合肥根本不可能和這兩座城市相提並論,但是為什麼國家確認合肥這個副中心城市呢?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國家也將目光看向了合肥,未來合肥會獲得更多的資源。而福州得到的資源卻不多,廈門才是國家主要看中的城市。
❽ 廈門經濟更發達,為什麼福建的省會是福州
第一,從歷史角度來說,福州的歷史底蘊深厚。在古代福州比廈門發展的更快,廈門真正開始有了迅猛的發展,是從它被畫成經濟特區之後,依託地理位置的優勢,它一騎絕塵。像福州的三坊七巷就是歷史留下來的痕跡,在近代的時候,洋務運動階段,左宗棠還有在福州設立一個船政學堂,歷史上很多地方小國都將自己的都城設在了福州,而且有非常多的文學大家也是出身於福州。
我覺得不管說是福州還是廈門,省會的設立一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一定是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才做出的選擇,並不會因為一些其他原因輕易地改變省會城市,福州一直都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這個地位不會輕易地就被改變,所以沒有必要糾結於省會城市究竟在哪裡的問題。
❾ 福州的發展前景如何
近幾年,位於福州南大門的高新區板塊可以說是福州樓市的一匹黑馬,以強勢的凝聚力和輻射迅猛崛起。很多人看好高新區的發展,認為伴隨著外來人口的激增和輻射大學城未來近百萬民眾生活的需求下,高新區的教育、交通、商業等配套都將迎來大爆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房妹就從交通、綜合體、教育、休閑配套這四個方面出發,和大家一起探討福州高新區的發展前景。
1、交通
高新區坐擁城市快速路網等立體交通網路,烏龍江大道和高新大道已然暢通。而根據福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高新區將有3條地鐵路網交織,包含地鐵2號線、3號線和8號線。據預測,明年1月底地鐵2號線便將實現22個站雙向貫通試運營,對於高新區住戶來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綜合體
高新區目前開業或在建的有正榮財富中心、群升廣場、龍旺理想天街、萬達廣場、浦上商業小鎮等商業項目,再加上計劃建設的寫字樓、酒店項目,整個商務體量將超120萬平方米,可謂是福州繼東街口商圈、寶龍商圈、東二環商圈後的第四大商圈。
3、教育
高新區周圍有福大、師大、醫科大、福州一中等十幾所學校,書香氣氛濃厚,而高新區近幾年也將打造為文教宜居高地。預計明年9月,高新區將改造或新建一批中小學,比如三岐小學、實驗小學等,另外預計在2020年,高新區增加中學學位數5400個,小學學位數7400個,幼兒園學位數5300個。
4、休閑配套
高新區右邊是烏龍江,左邊是旗山國家森林公園,依山傍水,綠意環繞。同時今年8月,福州第一大湖旗山湖項目啟動建設,串接大學城、高新區,將打造成全市性綜合公園。另外高新區還將啟動烏龍江濕地公園、休閑步道的開發建設,整體休閑配套還是很可觀的。
❿ 為什麼福建的經濟這么發達呢
當前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經濟結構調整任務較重,節能減排壓力較大,物價上漲幅度過快等。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項工作部署,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閩南經濟肯定是福建最發達的地區了。泉州、福州、廈門、漳州列福建城市GDP總量的前4強。 漳州GDP總量很高,但是人均GDP在福建處於中游水平,和廈門、福州、泉州的差距比較大。其他經濟指標也不錯,基本上僅次於泉福廈。GDP總量排全國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