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年怎麼過
擴展閱讀
深圳有哪些服裝市場 2025-05-19 13:44:07
深圳哪裡有電動牙刷工廠 2025-05-19 13:44:03

福州年怎麼過

發布時間: 2022-04-30 01:48:12

『壹』 福州過春節有什麼習俗(簡要語言)

1、人們會在院落、居室、灶房、倉房、畜棚也會貼滿不同體裁形式的年紅。年紅寄託著家人美好期盼,亦可將宅院裝飾一新,烘托出節日氣氛。

2、歲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歲;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訪友討壓歲錢;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觀燈迎神鬧元宵;正月廿九這天送拗九粥,春節結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門拜年之前,必須先祭天,竹篾飯是必備的祭品。

3、在農村,農戶房多門多,房門兩側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的意思。

(1)福州年怎麼過擴展閱讀:

春節演變

1、上古時代以天象的空間變化來標示一年四季時間變化,當北鬥鬥柄指向寅(正東偏北)時為立春節點。

2、漢朝初期沿用秦歷(顓頊歷)。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唐都、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並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

3、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採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稱為「元旦」,夏歷正月初一仍稱「春節」。

『貳』 福州人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1、堂——辭舊迎新大掃除

掃除、清潔、好過年。舊顏換新貌,歲尾迎歲首,窮富都一樣!這年前的大掃除,福州人稱為「筅xian雪堂」,在福州是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的。每年十二月中,先擇晴日、把家庭內部、天花板、廳堂、雜特間等打掃干凈,清理垃圾,疏通水溝,而後洗劇門庭,有的還將大柱,門楣等洗得乾乾凈凈。至於傢具、廚具等,也分日一一清拭。

舊式福州家庭每年的清掃工作和連家船民有密切的關系。每當年尾,閩江沿岸的連家船民就會上岸,帶著特製的木桶替人洗房子,洗的工具不是一般的掃帚,而是採集新鮮竹葉做成的掃帚,諧音「富足」「滿足」。

2、祭灶

福州祭灶神有個講究,要祭兩次,分「祭素灶」和「祭葷灶」。那時,家家戶戶恭送灶王爺「上天」匯報工作,當然要拿好東西招待,所以農歷十二月廿三,人們會拿好酒好菜招待灶王爺,叫做『祭葷灶』。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時候,一身的酒氣惹玉皇大帝不高興,還醉醺醺得胡亂匯報,所以等到農歷十二月廿四送他上天的時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祭素灶』。

祭灶就像是過年的前奏。特別是祭灶完可以吃的灶糖灶餅,比如說老鼠兒(學名叫寸棗)、灶婆餅、麻生糕、金錢餅、紅紙包、炒米糕等等讓家裡的小傢伙們垂涎不止。

祭灶那天,爸媽忙得團團轉,一家人早早地吃完晚飯,就開始忙活著清洗鍋蓋和灶台的邊邊角角,然後才拿出准備好的精緻菜餚十道,擺在灶台上,點上香燭,倒上米酒,擺上代表「甜甜蜜蜜」含義的馬蹄和甘蔗。天黑了,開始祭灶了。焚香祭拜灶神爺爺,虔誠地許個心願,然後放鞭炮,所有的都結束後,小傢伙們就開始歡呼雀躍地享受灶糖灶餅了。

3、做小歲:祭拜至少一整天

福州人都知道,除夕又叫「做大歲」,而在除夕的前一天晚上,是老福州們「做小歲」,也就是祭祖宗拜天地的時候。依伯依姆們說,祭祖宗,擺祭品是件很繁瑣的事,要一整天的時間,做小歲為的就是一家人能在年三十的晚上好好團聚。

「做小歲」這天一項重要的活動是(祭拜),早上到祠堂的大廳祭、中午到家裡的大堂祭,下午還要到房間里祭……在厚厚的蒲團上,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拜拜」好像沒完沒了,屁顛屁顛跟在大人後面的小孩童卻樂此不疲。

4、除夕:年夜飯很講究

福州有句老話: 「好囝不賺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即使遠行經商、打工的福州人,在除夕前一定會返家過年,合家團圓,吃頓團圓飯。

在以往的習俗里,除夕晚是不能走家串門,要全家聚在一起,「人不齊不開飯」。在老福州人的眼裡,過年的高潮就體現在年夜飯上。

福州人的年夜飯很講究,福州人很重視年糕,祭祖時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後盛在盤里擺上供桌。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團圓飯桌上的一道飯後甜品,即使不吃,飯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紅糟雞、福州魚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團圓飯桌上的美味食品。就說太平燕吧,是以肉燕加鴨蛋烹調,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有平安之意。一家人在家吃得熱熱鬧鬧、平平安安的,才有「年味兒」。

拓展資料: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

福州是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叄』 福州人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福州屬於福建,因此春節的習俗和福建的相同。

1、春節期間,福建民間有祈福祭祀習俗,人們會在院落、居室、灶房、倉房、畜棚也會貼滿不同體裁形式的年紅。年紅寄託著家人美好期盼,亦可將宅院裝飾一新,烘托出節日氣氛。

老福州過春節主要分為四個階段:歲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歲;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訪友討壓歲錢;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觀燈迎神鬧元宵;正月廿九這天送拗九粥,春節結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門拜年之前,必須先祭天,竹篾飯是必備的祭品。

2、福建閩南農村的過年習俗有著自己的特色。在農村,農戶房多門多,房門兩側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的意思。

3、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

4、新年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3)福州年怎麼過擴展閱讀:

福州人的其他習俗:

1、福州的生活習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習尚的傳統。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後人傳」(福州俗語),因鴨蛋與福州話發音「壓浪」諧音,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意思,故福州人稱它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2、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3、食俗,閩菜世界聞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魚丸、拌面、肉燕、蝦酥、蠣餅、光餅、鼎邊糊、春卷、炒粉、福州線面等數十餘種。

『肆』 福州人是怎麼過春節的

福州人愛喝湯是舉世公認的,無湯不成席。福州人認為,愛喝湯的人「有情」,不愛喝湯的人「沒情」。因此,「湯湯水水」是福州菜餚特色。福州人到北方,總是感覺湯太少了,常常抱怨「沒湯怎麼吃飯」。福州人認為好東西的味道、營養都化解在湯里,「四大(湯)六炒(盤)」是傳統菜譜,湯菜佔四成,有「一湯十變」之說。特別是喜慶宴會,湯很重要,老福州人認為,上了再多好菜,湯要是沒上檔次,那也是失敗的宴席。

福州人還有一個有趣的年俗。吃過團圓飯後,父母親要用衛生紙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無忌,若是小孩說錯了什麼話,希望神明不會怪罪於他。

『伍』 福州人怎麼過小年

1、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福州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干凈,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2、掃塵土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氣氛。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過了小年,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准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陸』 福州除夕有什麼習俗

福州過年的傳統風俗有很多,試列舉如下:
1、除夕是舊歷年的最後一天,福州風俗要蒸好白米飯貯在飯甑中,供於案前,謂之「供晦飯」或「供歲飯」,俗稱「隔年飯」。隔年飯用木製蒸飯甑裝盛,周圍插朱紅筷子十雙,貼紅紙,扎紅繩,並撒上「五子」(紅棗、花生、瓜子、桂圓子、栗子),擺在廳堂案桌上。除夕所備的隔年飯和菜餚,要全家人吃到正月初四為止。
2、為了迎接新春,福州風俗早在十二月中旬就開始打掃衛生,俗稱「筅堂」,亦叫「掃塵」,擇吉日把住宅每個角落全部掃個干凈。筅堂之後,天天都要保持房屋內外清潔,直到除夕吃過「大年飯」後,還要把最後的一批垃圾清除出門,叫做「掃晦氣」。與此同時,要把水缸的水添滿,謂之「添財」。
3、福州風俗要在除夕張貼春聯,和全國各地有不同之處在於春聯之上留有一段白紙。此俗始於清初,相傳是悼念定都福州建立隆武政權的明朝末皇帝朱聿鍵,他被俘殉難時值歲末。
4、春節前,已出嫁的諸娘囡要回娘家「送年(禮)」。
5、除夕之夜,合家團聚,共飲晚宴,謂之做歲。家中主要門戶、箱籠、傢具、貴重物品壓上金銀紙箔,象徵來年發大財。給小孩「壓歲錢」是過年長輩給未成年晚輩的見面禮(紅包),「壓歲」與「壓誶」諧音,意在平平安安過一歲。這種壓歲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結束。
6、在福州守歲習俗也很普遍,守歲目的是「接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舊時守歲要守到五更黎明,而今一般只守到凌晨零點。
6、相傳,「年」是一個惡魔,每年除夕,就出來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時,家家戶戶貼新符(春聯)、放鞭炮以驅「年」。福州還仿效舊時鄭唐燒火炮驅「年」除災的節俗。
7、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債主討債、債戶躲債最緊張的日子。舊時欠債不能過年,就是不能過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債戶跑到後洲尚書廟,家住城內的則跑到城隍廟看戲躲債。

『柒』 福州人過新年的習俗

老福州的習俗,農歷十二月廿四是
的日子。祭完灶,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孩子們開始眨著眼
著過年。

日子的確定得看
,如果是大年(即除夕是農歷三十),則
日是農歷十二月廿四。如果是小年(即除夕是農歷廿九),則祭灶日是農歷十二月廿三。祭灶時得燒香點
燭,而
主要有
、花生、
、紅棗、
灶餅等,等祭完灶公灶婆,大家就可以分享
了。
另一種說法是,大年廿三祭葷灶,是
人家辦的,但忌供羊肉和牛肉,一般是豬頭、雞鴨魚等;大年廿四辦素席,是窮人家辦的;
則是大年廿五祭灶。
對理發店、
、澡堂的店員、學徒或
的來說,過年的氣氛早從農歷十二月十六就開始了。這一天,
必定會給他們准備一頓豐盛的食品,飽餐之後,第二天他們就開始大忙了,因為大人小孩都得理發、洗澡、做新衣服准備過年了。這些店鋪一般忙到正月初,有的甚至忙得不分日夜。十六這一天對於木工、泥
來說,則是既喜且憂的日子,因為這一頓飯是「做末牙(祭)」,
給你一年的工錢,也將決定你還能不能繼續做下去。對於各家各戶的女人來說,從
吃過
直到
,她們還得擦洗門窗桌椅,從上到下由里到外打掃庭院樓閣。

晚上是一定要有
的,因為它寓含著「
」的意思。
以糯米紅糖做的紅
為主,因為紅色代表吉利。紅年糕點綴著每戶人家的餐桌,一直到正月結束。
當然
也有,一般是家道好的人家做的,年糕里頭糅進了花生、紅棗等,再敷上

在福州,正月里也有很多規矩。如
,早上起來開門
後,一般不出門拜年,怕觸了霉頭使得這一年都不吉利。小孩就在街上玩,大人則去左鄰右舍喝酒。這一天也不煮飯,三餐以年糕為主,或者是
晚上做好的飯菜,熱了吃,表示吃的是前一年剩餘的,取「
」的意思。初一晚上,各家各戶一般早早地上床,要與小鳥兒比賽誰睡得早,——一年當中難得有這么個清閑的日子。

,就可以訪友拜年
了,直到初四「開假」。出外謀生做工的,一般就在初四「走路」(或「上路」)。

『捌』 福建過年的風俗歷史

1、春節期間,福建民間有祈福祭祀習俗,人們會在院落、居室、灶房、倉房、畜棚也會貼滿不同體裁形式的年紅。年紅寄託著家人美好期盼,亦可將宅院裝飾一新,烘托出節日氣氛。

老福州過春節主要分為四個階段:歲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歲;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訪友討壓歲錢;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觀燈迎神鬧元宵;正月廿九這天送拗九粥,春節結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門拜年之前,必須先祭天,竹篾飯是必備的祭品。

2、福建閩南農村的過年習俗有著自己的特色。在農村,農戶房多門多,房門兩側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的意思。

3、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

4、新年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8)福州年怎麼過擴展閱讀:

福州人的其他習俗:

1、福州的生活習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習尚的傳統。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後人傳」(福州俗語),因鴨蛋與福州話發音「壓浪」諧音,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意思,故福州人稱它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2、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3、食俗,閩菜世界聞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魚丸、拌面、肉燕、蝦酥、蠣餅、光餅、鼎邊糊、春卷、炒粉、福州線面等數十餘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州(福建省省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春節習俗

『玖』 福州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福州風俗習慣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那你知道福州有哪些風俗習慣嗎?正月初一這一天,福州有一個傳統觀念,就是初一這天不出門而且忌動刀忌掃地,福州還有獨特的"拗九節」,節日當天家家戶戶都會做「拗九粥」,已經嫁人的女兒送上「拗九粥"孝敬父母。


正月初一,這是中國農歷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這一天的運氣會影響著一年的運氣。一般,特別以往,福州人在這一天不出門,蝸在家裡。這一天,忌動刀(包括菜刀、剪刀),忌掃地,更不要將垃圾掃到屋外(垃圾掃到屋外意味著會將家裡的錢財掃到屋外),最好是不要做家務。


福州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以外,還有許多獨有的節日。比如農歷正月二十九,福州要過「拗九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和紅糖,再加上配米煮成"拗九粥」,用來祭祖和饋贈鄉親。已嫁的女兒要送上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福州俗語"逢九必窮」,認為人年齡上的「九"或「九"的倍數要交窮運,必須設法送窮。



福州美食眾多,在福州你可以品嘗到魚丸、肉燕、光餅、荔枝肉這些風味小吃,也可以品嘗生猛海鮮、佛跳牆這樣的「大菜」,肯定會讓您一飽口福,要是恰好趕上過生日,那你還可以品嘗一道福州特色的麵食一一太平面。作為福州民間代代相傳的習俗,在生日的時候吃"太平面"已經流傳很久了,至今仍然傳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