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州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其實要看看 打算怎麼玩跟誰玩?
平常玩法要看時間安排:
福州南後街,就在東街口一帶,現在重新政治,做的有點復古,就是短了點,不過周邊的舊建築,三坊七巷,如果你喜歡看 老房子,拍點黑白照蠻去,
福州鼓山 位於福州東片區,如果你從市區坐公車,到山下也的要大半個小時,爬到正常的燎望台快的也要半個小時! (爬山遊玩效果就不說了,都差不多,山上有廟) 隨便得去掉幾個小時
十八重溪 在閩侯,最好有私家車要不然坐車也類,
旗山森林公園,沒私家車不方便,也在閩侯,沖山腳下到山上坐車都要去掉半個小時,如果暈車 的人就別去了,因為路是饒山上去的,全程螺旋
西湖公園 左海公園, 環境不錯,裡面雖然比 不上外地一些大型的娛樂場所,但在福州也還蠻去,夏天可以在西湖裡面享受海底世界或是 冰雪活動
晚上時間去:江濱或 以上兩公園走走,氣氛還是可以的,愛熱鬧的,想爛漫的都可以!
福州森林公園, 地處福州五四北 環境還不錯,附近也有動物園,燒烤到是可以去,不過我覺的好像 這個森林公園不那大,到裡面 看看鯉魚也是不錯
福州的烏塔\白塔,有時間再看吧 雖然 屬於福州的一種文化 不過我沒發時間去
福州膳溪:東片區,可以去那邊蠻漂流,雖然沒有武夷山的好玩,但也還可以
福州卧龍谷 :想攀岩 劃草 真人CS 可以去
如果只是簡單的逛街介紹幾條 福州熱鬧:
福州的東街口,福州津泰路,南後街,福州倉山學生界(白天舊街,晚上新街舊 街都很熱鬧,
福州台江步行街,福州中亭街,福州寶龍城市廣場
② 福州最出名的是什麼山
鼓山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離市中心區約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景區。鼓山並不算高,最高峰海拔925米,但是山上勝跡眾多,林壑幽美,引人入勝。
文物價值很高的摩崖題刻鼓山的一大特點是摩崖題刻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歷代名人的題刻,有著很高的文物價值。據統計,鼓山的摩崖題刻不下300餘處,宋代的題刻就達109處,這說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達官賞覽勝景的所在。現存題刻最早的是靈源洞東壁宋慶歷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題名,其文曰:「邵去華、蘇才翁、郭世濟、蔡群謨慶歷丙孟秋八日游靈源洞」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徑40厘米。蔡君謨即蔡襄,時任福州知州。蔡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蘇軾、黃庭堅、米芾。在一處壁上刻有「忘歸石」三個大字,筆力遒勁,字徑約70厘米,也是蔡襄所書。蔡襄的這些題刻,被認為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跡。在大頂峰磐石上刻有「天風海濤」四個在大字,即為朱熹所書。朱熹還寫了一字徑達四米的「壽」字刻在喝水岩石壁上,是福建座崖石刻中少見的大字。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後延續近千年,內容豐富,字體隸、行、草、楷俱全,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點,堪稱福州碑林。它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歷史和發展,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以湧泉寺為中心的百餘景點鼓山的景點很多,有名稱的就達160多個。這些景點基本上是以湧泉寺為中心,分東西南北四路。湧泉寺在山腰,相傳因寺前有一股泉水湧出地面而得名。「湧泉寺」的匾題,是康熙手書。此寺始建於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明代曾兩次毀於火,明天啟七年(1627年)重建,清順治、康熙年年間又幾次擴建。目前,寺基本上保持了明嘉靖年間的布局和明、清兩代的建築物。游覽鼓山的人,一般是先到湧泉寺,然後再去尋幽探勝。東路有回龍閣、靈源洞、喝水岩、龍頭泉、白猿峽、水雲亭、聽水齋、甘露松等25景。想欣賞古人題刻的,就走東路。鼓山的題,多集中的靈源洞、喝水岩一帶,幾無隙地。西路庵堂岩洞羅多,最著名的是達摩洞十八景(俗稱十八洞)。
③ 福州市中心在哪
福州市市中心在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
(3)福州東街口海拔多少擴展閱讀
福州市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城西北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福州依山傍水,自然風光秀美,同時也是福建省一直以來的中心省會城市,因此從古至今匯聚了大批當地的大家族、名流。如今著名的「三坊七巷」里就曾先後走出過如嚴復、陳寶琛、林覺民和林長民等中國近代史上眾多名人。
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獲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
④ 福州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怎麼樣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為福建省省會,位於閩江下游,系我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寧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同時也是重要文化中心,自宋代起文化教育非常發達,是產生進士(4100多人)、狀元(31人)和兩院院士(67人)最多的中國城市之一。在近現代史上,是中國最早開放通商的五個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工業、科技發源地之一。
福州市的常住人口為7115370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86514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2066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59648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1032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2990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408076人,佔61.9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707294人,佔38.05%。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630096人,佔51.02%;女性人口為3485274人,佔48.98%。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031136人,佔14.49%;15-59歲人口為5224094人,佔73.42%;60歲及以上人口為860140人,佔12.0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584126人,佔8.21%。
福州是歷史名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港口開放城市之一。
秦置閩中郡。福州歷為漢閩越國都,三國建晉安郡,南朝晉平郡、閩州、豐州,隋泉州、建安郡,唐泉州、閩州、福州、長樂郡,五代閩國都長樂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明、
中洲島
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為東路道(1914年改閩海道)駐地、福建省省會、閩侯縣治。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屬「閩海省」省會設此,為特別市,旋廢。1946年正式設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為福建省省會、省轄市。
福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進入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用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原始漁獵活動,並開始飼養畜類和從事簡單的農業勞動,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歷次考古調查和發掘,福建省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數以百計,出土了大批遺物,其中以平潭殼丘頭、閩侯曇石山等遺存最為豐富,並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考古發掘證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距今約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紀末至公元前16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這里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系。至周代,這里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它不僅向周朝進行朝貢,而且也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今建甌市)侯官、東安二縣設晉安郡,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嚴高改建郡城,時稱「子城」。南朝、隋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的州城。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閩縣等地復設泉州(即今福州市)。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佔領福建全境,創立閩國,定都福州。王審知安置中原移民,選用賢能,興文重教,浚湖拓城,減稅
福州市區鳥瞰
撤卡,發展海外貿易。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牆,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開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築月城,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窪,又建城牆以防洪。是時全城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於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別稱三山。後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極一時之盛。南宋末,益王趙昰登基於福州,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遷返福州。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後才陸續被拆除。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清代時,福州為閩浙總督(總督福建,浙江二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的駐地。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城內、南台和倉山連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為商賈雲集的街市,倉山成為外國領事館區。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經是我國海軍、造船業的發祥地,為我國培養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軍將領英才。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東街口天橋及附近景觀(10張)
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介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鄰三明市、南平市和泉州市,北接寧德市,南連莆田市。
地形 福州市區所在地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786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福州市礦產資源豐富,葉臘石、花岡石、硅砂等非金屬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一定地位。
森林資源 福州市林地面積779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5%,現有森林總面積94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6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程度達88.6%。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地熱 福州市市區地熱總儲量達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
海洋 福州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江陰島、琅歧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淡水養殖魚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多種,陸生動物屬保護和禁僭的有20多種。
氣候 福州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東臨太平洋,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福州氣候資源豐富,氣溫適宜,溫暖濕潤,四季常青,雨量充沛,霜少無雪,夏長冬短,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24~29℃。極端氣溫最高42.3℃,最低-2.5℃。年相對濕度約77%。近年來常出現熱島效應,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福州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以偏南風為主。7~9月天氣炎熱,是台風活動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
春季:常陰雨綿綿,氣溫變化較大,是一年中陰雨天最多的季節。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月)之分,春雨期天氣冷熱多變,有的年份還會出現倒春寒天氣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梅雨期溫度顯著升高,濕度大,雨水多。
夏季(6~9月):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是出現局地熱雷雨天氣和熱帶風暴、台風活動最集中的時期;
秋季(10~12月):天高雲淡,日照充足,濕度減小,溫度適宜;
冬季(1~2月):雨量一般較少,氣候溫和,極少有零下低溫出現。
⑤ 福州有好玩的景點嗎
其實要看看 打算怎麼玩跟誰玩?
平常玩法要看時間安排:
福州南後街,就在東街口一帶,現在重新政治,做的有點復古,就是短了點,不過周邊的舊建築,三坊七巷,如果你喜歡看 老房子,拍點黑白照蠻去,
福州鼓山 位於福州東片區,如果你從市區坐公車,到山下也的要大半個小時,爬到正常的燎望台快的也要半個小時! (爬山遊玩效果就不說了,都差不多,山上有廟) 隨便得去掉幾個小時
十八重溪 在閩侯,最好有私家車要不然坐車也類,
旗山森林公園,沒私家車不方便,也在閩侯,沖山腳下到山上坐車都要去掉半個小時,如果暈車 的人就別去了,因為路是饒山上去的,全程螺旋
西湖公園 左海公園, 環境不錯,裡面雖然比 不上外地一些大型的娛樂場所,但在福州也還蠻去,夏天可以在西湖裡面享受海底世界或是 冰雪活動
晚上時間去:江濱或 以上兩公園走走,氣氛還是可以的,愛熱鬧的,想爛漫的都可以!
福州森林公園, 地處福州五四北 環境還不錯,附近也有動物園,燒烤到是可以去,不過我覺的好像 這個森林公園不那大,到裡面 看看鯉魚也是不錯
福州的烏塔\白塔,有時間再看吧 雖然 屬於福州的一種文化 不過我沒發時間去
福州膳溪:東片區,可以去那邊蠻漂流,雖然沒有武夷山的好玩,但也還可以
福州卧龍谷 :想攀岩 劃草 真人CS 可以去
如果只是簡單的逛街介紹幾條 福州熱鬧:
福州的東街口,福州津泰路,南後街,福州倉山學生界(白天舊街,晚上新街舊 街都很熱鬧,
福州台江步行街,福州中亭街,福州寶龍城市廣場
望採納!
⑥ 福州五虎山海拔
他是位於福州市閩侯縣尚干鎮歧尾村境內,平均海拔在400多米,最高的也就500多
⑦ 急!!!懸賞分啊``福州哪裡好玩 `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
推薦行程:福州半日游
線路A:
---乘豪華旅遊車參觀福州市容;
---游覽鼓山風景區:湧泉寺、喝水岩;
---參觀壽山石雕廠。
線路B:
---乘豪華旅遊車參觀福州市容;
---游覽西湖公園;
---參觀福建省博物館;
---游覽西禪古剎;
---參觀福州脫胎漆器廠。
線路C:
---於山風景區;五一廣場;西湖公園;軟木畫廠。
鼓山
鼓山聳立於城東10千米許的閩江北岸,方圓1890公頃,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區。山中古松參天,怪石嶙峋,洞穴林立。在曲徑靈岩、清泉幽壑、雄亭傑閣之間,常有嵐煙籠罩,構成風光勝跡160多處。自宋以來,歷代名士文人在全山各處鐫刻的摩崖題刻計有500多段,"宇內名人銘刻之盛,未有逾此者"。鼓山的風景勝跡以湧泉寺為中心。
青雲山風景區
青雲山位於永泰、莆田、福清三個縣市結合部,距縣城10公里,景區海拔1130米。青雲山著名的景點有20多處,如狀元洞、通天洞、紅軍洞、正德洞、通天大王洞、一線天、鷹爪岩、雲濤觀日岩、玉女相思岩、三轎岩、神龜岩等景觀。自然景觀主要可分為山、岩、崖、谷、水、瀑、泉、洞、潭和動、植物兩類。處處體現了山水自然美,險峻的山峰崖壁,奇特的空洞豎穴,幽深的溪谷,秀麗的水景以及各種造型地貌之形態美,翠綠的植被、艷麗的山花、湛識的溪水、斑駁的岩層等之色彩美,飛瀑流泉,鳥翔蝶舞之各種動態美,瀑落深潭之轟鳴,溪流山澗之潺潺以及幽林鳥語和寂夜蟲嗚之聽覺美等種種自然美感都處於和諧統一之中。有"南武夷"之美稱。
華林寺
被譽為國寶的華林寺,位於福州屏山南麓。它建於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附近的羅漢院、越山庵等並入,華林寺規模更大了,後又增建御書閣、環峰亭、絕學樓、勝會亭諸勝。清嘉道年間(1789-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門、廊廡、客堂、僧舍等。
華林寺大殿是中國南方古木構建築的代表,其建造方法在全國唐宋木構建築中獨具一格,華林寺大殿是我國南方遺存的、屈指可數的宋代木構建築之一。它是極其珍貴的古建築,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有著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
西禪寺
西禪寺名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為全國重點寺廟,位於西郊冶山之麓,工業路西邊南側,巍峨而壯觀。古剎大門坊柱上鐫刻一副楹聯:"荔樹四朝傳宋代,鍾聲千古響唐音。"這是清代周蓮撰寫的聯句,點明"西禪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榕城中心約1.5千米,原為王霸仙人修道的場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海外新加坡雙林寺,馬來西亞檳城雙慶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廟、觀音寺等寺院,都屬西禪廨院,至今仍由西禪寺派僧常住管理。
湧泉寺
鼓山湧泉寺為"閩剎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寺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相傳它的舊址為"華嚴寺"。
湧泉寺佔地約1.7公頃,仍保持著明清的建築風格。寺依山偎谷,檻廊連綴,25座大小殿堂簇擁著大雄寶殿。湧泉寺曾為中國寺院的一所重要經書出版機構,現在仍保留有明未清初及近代的各種雕板2萬塊。
林則徐紀念館
福州的林則徐祠堂額稱"林文忠公祠",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樓式的大門檣,氣勢凌空。大門前有一對石獅拱護,栩栩如生。入大門是"儀門廳",中間石鋪甬道,兩側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獸,兩旁的迴廊里,則陳列20多面的儀仗執事牌,"紫禁城騎馬"、"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江蘇巡撫"、"陝西巡撫"等等。有楹聯曰:"焚毒沖雲霄,正氣壯山河之色;揮旗抗敵寇,義征奪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萬端。
"林文忠公祠"是於1982年改為"林則徐紀念館"。臨街的門牆新匾"林則徐紀念館",又左匾"中興宗袞",右匾"左海偉人"。
西湖公園
福州西湖公園位於市區西北部,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稱福建園林明珠,名列全國36個西湖前茅。現佔地面積為42.51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2.21公頃,水面面積30.3公頃。
集福州古典園林造園風格,利用自然山水形勝,並以鄉土樹種配置為主,講究詩情畫意,"小中見大"。景點有仙橋柳色、紫薇廳、開化寺、宛在堂、更衣亭等。
⑧ 福州市中心在哪
福州市中心在台江路步行街,東街口、五四路、五一廣場.台江碼頭及周邊街區,市中心是指城市中商業、娛樂、購物、文化、交流、公共設施、行政機關比較集中,人群流動頻繁的地區。
(8)福州東街口海拔多少擴展閱讀:
市中心是指一個城市內起到中心作用的政治、經濟或文化活動所在地。通常由市內最繁華的地段和街區組成,擔負著城市商業中心和城市社交活動中心的職能,在城市商業服務網等級中,屬最高一級。
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⑨ 福州哪些地方好玩的景點
1.三坊七巷 2.上下杭 3.東街口 4.西湖 5.動物園 其他的感覺也沒啥好去的了
⑩ 閩侯縣的地理環境
全縣山脈多呈東北至西南走向,群山連綿,山巒重疊,氣勢雄偉,主要分布在縣境北部和西南部。北部山地屬鷲峰山東伸支脈,由閩清、古田入境,蜿蜒廷坪、大湖,然後折向西南,直抵洋里、白沙等鄉鎮,海拔高度大部分在800米以上。總面積2136平方公里 。
最高有大湖鄉的牛姆山主峰(山東梯嶺)為境內最高峰,海拔達1403.7米;大湖鄉嶺頭村的石洋山,海拔高達1384.9米;廷坪鄉後溪村的獅頭蒂,海拔高達1337.7米;大湖鄉馬嵐山海拔高1039.6米,是後井村最高峰。西南部山地屬戴雲山北延山麓,自德化、永泰入境,分別綿延於鴻尾、竹岐、上街、南嶼、南通、尚干、祥謙、青口等地,在西南部與永泰接壤,形似一堵與永泰相隔的天然屏障。鴻尾鄉境內著名的山峰大帽山海拔1237.7米。
全縣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4座,海拔在800~1000米的山峰有59座,海拔在500~800米的山峰有101座,海拔在千米以下的低山有160座,其中旗山屬於戴雲山脈延伸,高達654米,坐落於縣境的南部,位於南嶼、上街兩鎮之間,是福建省名山之一,曾有「右旗左鼓,全閩二絕」之譽。帽山位於南通鎮古城村,高達814米,山下的十八重溪,風光秀麗。 主要山脈旗山:位於閩江南岸,又名翠旗山,脈延閩侯縣南嶼、上街兩鄉鎮,山勢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與鼓山東西對峙,有「右旗左鼓,全閩二絕」的佳譽。山勢延袤數里,山峰海拔高達775米。 馬嵐山:位於福建省閩侯縣大湖鄉後井村,為全村最高峰,海拔1039.6米。馬嵐山景區方圓20多平方公里,山峰景秀,風光旖旎,夏無酷暑,是個天然的避暑勝地。知名的閩侯縣文物保護單位六公殿就位於山頂。山上多亭廟,杜鵑花開季節更是漫山紅遍,美不勝收。由於馬嵐山是境內較高山峰,故可一覽眾山小。 五虎山:又稱方山,位於閩侯縣尚干鎮,距福州35公里,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市,橫隔祥謙、南通兩鄉,是古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線。5個主峰巍然聳立,勢如五虎雄踞。憑眺福州,與雙門前(今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附近)三獅對峙,俗稱「三獅朝五虎」。由福州市東望,端方如幾,故又名「方山」。 雪峰山:位於閩侯縣大湖鄉雪峰村,海拔800米。傳說五代時閩王王審知到山上朝聖,得知「山頂暑日,猶有積雪」,便把山名為雪峰山。雪峰山與鼓山、旗山合稱全閩三絕,有瓊瑤第一峰之譽。南麓崇聖寺建於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比湧泉寺早30多年,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華寺、馬來西亞的小築等4個禪寺,都曾是雪峰寺的廨院。寺南枯木庵樹腹碑,為國內金石史上的奇跡。 石牛山:位於閩侯縣大湖鄉梧桐里,因山上有一巨石似牛而得名。主峰海拔1116米,面積2.5平方公里,有景點70餘處。海拔在千米以下的160座低山,其中旗山屬於戴雲山脈延伸,高達654米,坐落於縣境南部的南嶼、上街兩鎮之間。席帽山位於南通鎮古城村,高達814米,山下的十八重溪,風光秀麗,是福建省旅遊勝地。 資料來源: 氣溫:閩侯縣境內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閩侯縣境內年平均氣溫14.8℃~19.5℃。一年中,以7~8月份為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為最冷,月平均氣溫在6℃~10.5℃。年平均最高氣溫為23.6℃,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6.4℃。極端最高氣溫達38℃~40.6℃,極端最低氣溫-4℃。一年四季,大致劃分為3~6月為春季,7~9月夏季,10~11月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為冬季。一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6℃~10.5℃,2月後氣溫逐漸回升,上升幅度以4月為最大,達5℃左右,至7月氣溫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6℃~29.2℃,8月後氣溫逐漸下降,10~11月降溫最為劇烈,平均達4.5℃,至翌年1月氣溫降至最低值。氣溫年際變化幅度小,年際較差為1℃左右,年較差11.5℃~19.5℃,日較差6.5℃~7.8℃。
降水:境內年降水量1200~21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673.9毫米。其中上街鎮土溪雨量站年均降雨量為2152.6毫米,南嶼鎮葛岐雨量站年均降雨量為1258.9毫米。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南部中山地區,海拔900~1200米,形成一個多雨層,年平均降水量為1700~2000毫米;中部丘陵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1700毫米;閩江沿岸平原區,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上街、大湖為全縣兩個降水中心。上街極端最大年降水量曾達到2850毫米(1961年土溪站);大湖的雪峰站平均降水量為1954毫米。南嶼、祥謙是本縣降水量最少的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332毫米。 全縣年平均雨日150天,佔全年日數41.8%,晴天42天,佔11.5%。一年中,降水量多集中在3~6月份,尤以5~6月為多。根據降水變化特徵和成因,全年可分為4個降水季節: 降水季節降水季節 時間 降雨量 降雨特點 春雨季 2~4月 降水量約290~420毫米,佔全年的22% 雨日多,雨量少,出現陰雨低溫,降水強度弱 梅雨季 5~6月 降雨量在400~580毫米之間,約佔全年的30%,6月份為全年降水高峰期,約210~310毫米,佔全年的16%。 雨時長,范圍廣,雨量多,強度大,常出現大雨到暴雨,造成洪澇災害 台風、雷雨季 7~9月 雨量分布不均,降水量在500.6毫米左右,約佔全年的36% 降水年際變幅大,受台風影響,時常出現暴雨,炎熱天氣常出現午後雷陣雨。多雨年份易發生洪澇災害,少雨年份易出現乾旱。 少雨季 10月至翌年1月 降水量在140~330毫米,佔全年12% 降水量小,晴好天氣多,經常是乾冷天氣 資料來源: 濕度:境內年平均絕對濕度為19.7毫巴,平原地區在18~20毫巴之間,山區在16~17毫巴左右,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極端最大絕對濕度40.7毫巴(1967年7月19日),極端最低絕對濕度20毫巴(1963年1月27日)。一年中絕對濕度的季節變化趨勢與氣溫相同,1月最小,月平均值在9.7毫巴;7月最大,月平均值31.4毫巴。日變化情況是:凌晨(4~6時)絕對濕度最小,最大值出現在13~14時。
相對濕度分布,平原地區年平均在75%~80%之間,高山地區在81%~85%之間。分布趨勢與氣溫相反,隨高度增加而增大。一年中最大的月平均值出現在陰雨連綿空氣濕潤的5、6月份,其值高達84%~86%,最小值出現在1月為75%。日極端最小相對濕度僅為11%(1963年1月25日)。
日照時數:境內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9小時,日平均5.1小時。一年中夏季日照時數最多,冬季最少;7月份平均日照時數達281小時,2月份僅98.7小時。境內的太陽總輻射為107.3千卡/厘米·年,閩江兩岸為109.7千卡/厘米·年,北部高海拔地區為103.7千卡/厘米·年,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少。日照的年際變幅度較大,1963年最多,達2524.6小時;1954年最少,僅1179.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