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手藝人的出路在哪裡
本文選自知乎,作者尹靜焯。
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起,復興傳統工藝美術成為了一種潮流,各路文人藝術家收藏家都在吆喝著要振興傳統工藝,似乎到處都是雞血滿滿的理想主義者,個個都嚮往著詩與遠方,且迫不及待地要過一種文藝且高雅的慢生活。我也曾為此激動了好一陣子,可是當我試圖加入這股力量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從來就沒有成群結隊的理想主義者,在這片吆喝聲中,除了虛無的熱鬧我幾乎感受不到任何跟「慢」跟「雅」有關的「靜」。而一旦沒有了「孤獨」作為創作的背景,我不相信在熱鬧地圍觀中能產生出一流的作品。
無疑,從母體文化中尋找出路是最明智的選擇。只是在大家打出「復興傳統工藝美術」這個口號之前,卻並沒有想過給手藝人一個成長的空間,也沒有人關心過他們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然後就迫不及待地要向世界展示我們的精神文明了。更現實的則是想急切地打開市場。當然,確立文化自信以及開拓市場並沒有什麼好批評和質疑的,可在此之前我們不能無視手藝人的生存現狀以及他們的心理渴望。文化藝術能否繁榮興盛,首先得從關注創作人開始,這是常識。而手藝人作為一個創作群體,卻從來沒有被真正地尊重過。微薄的收入就是最直觀的體現。如果不是因為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強烈的創作慾望,我想應該不會有人傻到要以手藝為生。
坦白說,如果沒有母親的緣故,我可能永遠都不會關注手藝人這個群體。雖然手藝人也屬於創作群體,但是比起設計師和藝術家來說,手藝人更像是產品的高級加工者。在所有的創意人群中,手藝人受到的尊重程度是最低的。這其中的原因有四:
1.「技藝不及思想高級」的固有觀念註定手藝人的社會地位不會很高。
2.在更多人的觀念里「技藝」主要意味著服務,而在我們的文化里其實並不尊重那些具有服務性質的職業。
3.在工業化之前,將「技藝」與「實用」捆綁在一起的「常識」在壓迫著手藝人的創作自由。於是在生存的壓力下,手藝人很難有機會獲得更深入的審美教育,「製作」遠勝過「創作」。
4.大眾的審美需求普遍太低,因此從事創意行業的積極性也很難被充分調動起來。年輕人就更不願意加入傳承的隊伍了,發展也無從談起。
那麼在傳統工藝亟需傳承與發展的今天,手藝人作為主角到底該何去何從?他們自己內心的渴望又是什麼呢?
現實生活中,除了我母親,我並不認識其他的手藝人,但由於我們關系的特殊,通過對她的了解,我大概能想見到其他手藝人的心理狀態。起初,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的並非是什麼「傳統文化」之類的璀璨光芒及欣欣向榮的市場,而僅僅是一個手藝人的創作慾望,說手藝人可能都算是抬舉她了,若干年前的她,按她自己的定義可能更為恰當――什麼也不是。充其量算是一個心靈手巧的手工愛好者吧,比起那些深藏在民間的工藝大師們,實在不好意思自稱手藝人。
但是我也不知道是哪來的自信卻讓我執著地認為她不僅能成為工藝美術大師,她更能成為一個藝術家。俗話說,心靈手巧。但事實上,心靈的人手未必就巧,不是每個胸有成竹的人都能下筆有神。但是手巧的人心必定靈。我只是單純地相信對於一個有感覺的手藝人來說,只要她想,沒有她做不到的。
但難就難在她不想,或者准確地說,她不敢想。但基於我對她的信任和鼓勵以及她內心深處的創作渴望,她最終走上了追求極致審美的道路。
記得自我上大學起,我就一直在給她洗腦:「你能!你能!你能!」然後舉著一個她編的小青蛙逢人就顯擺,還不忘念念有詞道:「我媽是大師!」儼然一個精神病患者!但是誰都隔不住不停地在耳邊叨叨,後來,她也瘋了。再後來,我們身邊的親友越來越少,然而我們卻日趨篤定。
手編小青蛙 by 曹紅梅
想幫助她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我的理想,而配合我成為一名藝術管理者則是她作為一個母親的支持。在與她合作的這個過程中,我的身份多種多樣,但對與她的身份定義,我從來都堅定地稱之為「藝術家」。因為在所有的創意人群中,只有藝術家是擁有絕對的創作自由的。而作為一個創作人,沒有什麼比爭取創作自由更重要的事情了。
不知不覺走到今天,就以追求卓越所獲得的那種堅定和自信,私以為不管是從手藝人個人的發展方向來說,還是從振興工藝美術的角度來說,擺脫固有觀念的束縛,成為一名藝術家才是手藝人最終的歸宿。
卓華作品:精靈谷| 群?6? 名媛(纖維軟雕塑)
但存在的問題卻依舊尖銳。首先,成長需要時間,觀念的更新其實比提升技藝上的造詣要難的多,沒有10年的潛心修行恐怕不足以成器,也許會更久。此外,「生存」的問題會隨著追求「存在」而變得更加嚴峻。很不幸,幾乎全世界的藝術家的生存狀況都很艱難。更絕望的是,藝術品的「價值」與「價格」需要時間去平衡。多久?一輩子可能都不夠長,選擇藝術基本全靠情懷和親友的贊助支撐度日。但其實選擇以手藝為生也是一樣的艱難。所以我從來都不熱衷於銷售作品,店鋪的意義對我來說更多的是展示和傳播。
但幸運的是,手藝人有一個特別友好的合作群體,設計師。同手藝人一樣,設計師的生存狀態也並不是十分樂觀。雖然沒有人會否認設計師是從事創意工作的,但設計跟藝術的區別在於,設計必須要平衡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審美。有趣的是,當人們一旦談及實用,審美必定是位居二位的,於是設計師的創意就總是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客戶們卻又能輕易地分辨出優劣美醜,且聲稱一定要高端大氣上檔次。為此,設計師們不斷地發聲抗議,要求得到應有的尊重,但可惜設計師們所依賴的「市場」卻並不買賬。客戶也會振振有詞地回懟:「你的能力還不值那麼多錢。」
聽起來好像也挺有道理的。的確,大牌的設計師不僅能力酷炫,心態也都特別淡定從容,但心平氣和的背後其實是可觀的收入。可問題是我們有多少大牌的設計師呢?也許有,但你我肯定都沒見過。現實的情況是,設計師的平均待遇不僅低,且入行的門檻也低。那麼為什麼我們沒有那麼貴的設計師呢?或者說,客戶允許設計師變貴了嗎?
卓華作品:雨花泉| 殘屋藏美(創意名片架)
當客戶的審美需求遠不及設計師的時候,要麼設計師降低要求,變成一個迎合客戶的軟體操作員,要麼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平衡最終的產品,這其中還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教育客戶,在收入與付出嚴重失衡的時候,這個模式自然很難長久。
此外,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尋找投緣的手藝人創立獨立的設計品牌,開啟創業之路。這是眼下我看到的最好的發展模式。然而這種合作方式雖然理想,但現實中的問題卻也很難協調。
理論上說,設計師負責創意,手藝人負責生產,開創一些市場接受度高的原創小品牌,成功的話也是可以支持創作的持續發展的。但問題在於,手藝的「慢」與現代社會的「躁」幾乎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於有購買力的人來說,他們願意收藏一件價格昂貴的藝術品,但卻不願意花太多的錢去購買一件「產品」。不管你的創意有多棒,手藝有多精,但凡跟「實用」掛上鉤的,消費者必然要追求性價比。長期來說,設計師就只能盡可能的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產品,而手藝人也沒有機會在藝術創作上追求卓越。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最終還是得依靠半工業化的流水加工。
如果手作品牌體現不出手工的「貴」,不管是對手藝人的職業發展還是對工藝的傳承和發展都沒有什麼實質的幫助。即使從商業的角度來說,也很難有更樂觀的發展。
盡管現在大家都知道手工定製很貴,但是真正願意為此買單的都是具有極高審美需求的小眾人群。換句話說,如果手藝人不以一個藝術家的心態去創作,一方面很難收獲高端的客戶群,另一方面也沒有機會去培養更廣泛的收藏群體。但正如我剛才所說,這個過程雖然漫長且艱難,但如果有設計師的參與一切皆有可能。只是我認為的「參與」並不是急切的去做產品做市場,而是以一種過渡的合作模式,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互相成就,最終以消解彼此的身份為目標。也就是說,與其以銷售具體的產品為導向,不如提供技藝與創意結合的藝術課程去開拓更廣泛的生源市場,培養更多的潛在藝術家並與其一起成長。
因為我們既不缺能工巧匠,也不缺創意人才,我們缺的恰恰是獨立的藝術家。而手作藝術家群體的崛起才是復興傳統工藝的希望,增強文化自信的根本。
卓華作品:精靈谷| 和聲(纖維軟雕塑)
個人認為,手工的「貴」,不僅僅是貴在作品本身,還貴在成就及幫助更多的人平靜浮躁的心靈,提升審美的修養,完成自我的認同,最終成為一個靈魂飽滿的人。
② 你會瞧不起手藝人嗎
我不會瞧不起手藝人,因為他們都是靠自己賺的錢。
就比如理發師,理發師服務著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證明了理發師的重要性,世界上有很多行業,每一個行業都有存在的必要性,理發只是其中的一種行業,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長,沒有哪個行業更多的被看得起或者被看不起。
核雕:昔有「東坡泛舟赤壁」核雕驚艷世人,此技法亦流傳至今,核雕之細微,形式之豐富,故事之精彩,都令人深深贊嘆,這把微型核雕扇,造型別致、精緻小巧,不僅雕刻出古時女子的裊娜風韻,連這看似脆弱的掛墜都精心雕刻了出來。
石雕:一塊其貌不揚的石頭,一場匠心獨運的創作,讓山巒驚奇,茂木叢生,雲霧藹藹,小橋流水泛舟,樓閣錯落有致,細到每個瓦片磚塊的紋理,大到整件作品的結構分布,石雕,不僅雕形,更是雕魂。
中國街頭手藝人展示的傳統糖畫手法,看得外國網友直咽口水。先是用小火熬製糖漿,熬到拉絲後便用小湯勺舀起,在石板上飛快制圖,一隻卡通小烏龜躍然而出。
③ 疫情好轉,手藝人民俗藝人能否出攤賣東西嗎
疫情都已經好轉,手藝人民俗藝人是可以岀去擺賣東西的,為了你和他人的身體健康,最好戴上口罩,祝你生意興隆。
④ 我們手藝人是賺不到幾個錢但誠信是我們堅守最後的底線
很天真,很傻,但是有最最的真實,這是開拓和發展,讓人能夠加以信任的基礎。手工竹編的製作特殊性,絕大多數的編制是隱秘在有竹資源的山區,這就註定很多原創編制藝人師傅是不被人們所知道的,而他們是支撐整個竹編行業的初始基石,他們也是需要肯定和尊重的,對匠人師傅的尊重,對他們編制和原創設計藝術的尊重。
中國還有很多的編制產區,有著不少的竹編編制師傅,也有太多人從事竹編行業本身或者衍生開來的行業,可統稱為行業生態鏈吧!竹編從業人員,很多人是因為喜歡竹編,且能夠有機會和竹編行業結緣,也就因此走上了竹編之路,他們是竹編的真愛粉,並以竹作為必要的生活經濟來源,他們有著和絕大多數竹編藝人師傅們一樣的質朴和厚道。在很多竹編產區,會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用差不多自己的一輩子時間來支撐了當地竹編行業的正常運轉,沒有大富大貴,但也幾十年如一日的幹了下來。
隨著綠色、環保、健康理念的回歸,加上國家對手工文化的重視,並推行了諸多的福利政策,看到福利之後,很是正常又奇怪的出現了很多相關的機構,但真心了解之後,對手工完全外行,他們大多都是以推行手工文化為幌子,干著坑蒙的勾當,來達到司馬昭之心。
什麼是真心想為竹編行業做事的呢?至少有一個前提,真心為竹編藝人師傅服務且為他們提供便利,而不會以自己的手段再去壓榨竹藝師傅們的勞動收入。手工竹編行業的低迷很大原因是竹編藝人師傅的勞動價值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所以,幫助竹編藝人師傅勞作的單位時間收入提升,是基礎的現實手段,其次,尊重竹編藝人的工作性質和設計方案(不管是思路還是成品),不能做剽竊、盜名的下三濫勾當。
竹編行業本身是一條多環節的生態鏈,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只要把其中一個環節做到極致,就已經很是不錯了,當然,在自身條件允許下,是可以發展到多個環節的,但是在竹行業中,卻有一群人,他們沒有真正過硬的本事,卻想著多環節的名利雙收,如若是通過自己努力學習得到無可厚非,但卻用上了竹業人最不恥的盜取,剽竊來達到目的,被很多同行業的人所唾棄。
盛名之下,其實難卻,繁榮背後的落寞和陰暗,才是最應該拿出來曬曬太陽,竹編行業,必須需要追本溯源,還真正竹編手藝藝人師傅的尊嚴和肯定,別讓欺世盜名之輩禍害了整個竹行業的名聲。
⑤ 手藝人真的有出路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手藝人作為其中的一個單元,在各行各業中發揮中極其重要的作用。
手藝人,越著社會的多元發展,這個名詞不會消亡,只會更加的出彩。雖然近年來有著諸多的人工智慧等一大批科技出現在我們的身邊,但是人工的某些優勢,那是智能無法取代的。遠的不講,當大家走進私房菜館,走進米其林餐廳的時候,那一盤盤經過廚師藝人精雕細作後的美味上桌,你就能更加的體會到手藝人的分量。
手藝人,社會單元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群體。
⑥ 為什麼現在技工 手藝人越來越少
現代社會的技術人員逐漸減少
誰都聽過「工匠精神」,誰都贊揚「工匠精神」,但我們社會現如今的事實就是具有這樣精神的技術人員已經越來越少了,不少流水線復刻品代替了技術人員,於是開始有更多的人關心保障技術人員生活的問題。
技術人員的減少歸根到底還是在工薪的方面,我們也都明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不現實的,在過去的時代因為機器產量較少,而且製造機器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需要操作技術員,產品的生產研發更是離不開技術人員,所以能在工廠里做技術的工薪都不會很低。
可是近幾年卻大不相同了,機器流水線增多,各種新興產業興起,技術人員的工資卻沒有什麼大的起色,甚至是低於一般上班族的,很多技術人員在面對要求漲工資困難的情況下紛紛選擇了其他產業。
⑦ 2004年手藝人工資是多少一天
這個沒有一定的數額吧。技術性比較強的可能高一些,2004年的泥瓦匠也要七八十塊錢吧。如果是書法繪畫的是比較高的,一張畫,一副字也非常昂貴的。還是努力學些技術吧!
⑧ 我是手藝人,最近感覺河狸家不錯,能賺錢么
河狸家有「百萬雄師計劃」是扶持手藝人的,可以為手藝人提供幫助,通過線上工作室模式,提供了完整、有上升空間和發展潛力的手藝人平台。
⑨ 紋身師的月收入大概能到多少
一、首先,一個好的紋身師,一般會自己開店,因為開店幾乎不需要多少成本,關鍵問題在於你的手藝有多高。如果是剛入行一年左右的人,工資不過2,3千而已,也就夠自己生活費,而且有些技術一般的,收費也會很低,有些五六十元也會做,可以說勉強過日子而已。
其實,紋身師這個行業,也是有淡季和旺季之分的,而且收入也不是很穩定。即使你開店了,如果沒有名氣,又或者開店位置不是人流比較集中的地方,也是賺不到多少錢的。
(9)福州手藝人能賺多少擴展閱讀:
紋身行業的前景
1、紋身藝術發展到今天,技術和設備不斷改進和完善,紋身機的出現和色料的不斷豐富也使其表現形式也極大豐富起來。
2、紋身行業逐漸浮出水面,並呈現出日益增長的態勢,社會對紋身師有著越來越大的需求。
3、目前國內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有近10萬,國內方面:紋身行業進入中國,從概念普及、行業成型到市場不斷擴大不過八年。
4、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觀念的更新,從成熟的國外市場發展經驗來看,中國的紋身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誰能把握住這個機會,誰就能在這個新的行業中取得豐碩的成果。
補充:
1、紋身行業蘊涵巨大的利潤空間,據專業調查機構報告顯示,我國紋身市場每年以300%左右的增長率迅猛發展。我國具有龐大的消費人群。
2、紋身行業已成為最具前景的投資項目。國際方面:全球紋身狀況及數據統計表明,近一個時期以來,紋身已日益突出。
3、在過去的十年裡,《生活雜志》估計,在1936年有10萬美國人或約6%的人口至少有一個紋身。據哈里斯民意調查,紋身發展截止到2003年,紋身的人群增長近三倍,16%的美國人現在有一個或多個刺青。
⑩ 賣銀飾,玉珠,自己串的手鏈,能賺錢嗎
肯定能賺錢的。因為你是自己穿手鏈兒。銀飾玉器珠寶。這都是有批發價和零售價的,掙個差價錢。因為以前我有一個群兒。群主就是專門賣這些東西的。關鍵看你進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