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離子色譜多少錢
擴展閱讀
北京尿不盡怎麼治療 2024-04-26 03:12:03
廈門閩南古鎮怎麼收費 2024-04-26 01:13:21

福州離子色譜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5-28 01:28:13

A. 離子色譜儀多少錢

國產15-35萬都有,進口30萬以上,根據配置不同

B. 中國近代史上的大科學家有哪些他們的簡介呢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導彈總體和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重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33年(17歲),受當時「科學救國」、「工程救國」熱潮影響,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繫航空組,從此走上「航空救國」之路。1938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193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學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學航空系系主任。中國導彈之初,梁守槃被任命為總體設計師,於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液體近程彈道導彈發射成功,從而揭開了中國導彈事業的序幕。闖過了航天事業初創時期一系列技術難關。1956年梁守槃(40歲),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守槃成為首批科技工作者,為「兩彈一星」工程正式奠基。主持和組織研製成功亞音速、超音速、小型固體三個系列岸對艦、艦對艦、空對艦多種海防導彈,C801超音速固體反艦導彈,低空超音速反艦導彈c101,東風一號,東風2號導彈,鷹擊8號等一糸列導彈。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美國國際空間大學創辦者協會初始會員,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獲國家科委一等功、部一等功等榮譽。獲一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
中國一糸列導彈從梁守槃開始。他不是兩彈一星成員,但他是兩彈一星的奠基者。破除萬難為航天事業初創奠定基礎,一生共獲兩次一等功勛,純金功勛,閃閃發光,可見他在導彈和航天居功厥偉。
沈元(1916.4.28-2004.5.30)福建福州人,空氣動力學家和航空工程學家,中國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業開拓者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院士。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1年,清華大學成立航空工程學院,沈元被任命為院長。1952年,中國將8個大學的航空系合並成立北京航空學院,沈元參加組建工作並任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在培養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空氣動力學方面有卓越建樹。在北京航空學院的籌建、辦學方針確定、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制訂、師資及實驗條件建設、科研教學組織領導以及計算機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廣應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56年,他參與制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預見到宇航事業和火箭、導彈工業需要人才的緊迫性,率先在全國高校中創建了火箭、導彈等方面的一整套新專業,這些專業的許多畢業生如今已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棟梁之才。他率領全校師生在北航自行設計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中型超聲速風洞,在教學和科研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年輕型旅客機、探空火箭、無人駕駛飛機等型號的研製無不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沈元早年在福州英華中學任教,其間教過的學生中有後來成為著名數學家的陳景潤,他是陳景潤開始對「哥德巴赫猜想」產生濃厚興趣的啟蒙老師。60年來他一直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從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實際及長遠發展需要出發,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領導作用。獲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榮譽獎,獲航空航天工業部勞動模範稱號榮譽獎,獲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績顯著」榮譽證書,獲1993年世界傑出知識分子」榮譽稱號及金質證章。北航高等理工學院也叫「沈元榮譽學院。北航最高榮譽獎叫「沈元獎章」 。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於福建閩侯(今福州),科學家,化學家,赴美留學,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21年獲博士學位。被選入美國最高榮譽sigmaxi科學會會員。他一生共獲20多項榮譽。譽滿國際化學工業界,英國皇家學會聘他為名譽會員,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也先後聘他為榮譽會員。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鰲峰坊人,改名高士其,棄仕途旁和金錢旁不要,立志不做官,不愛錢,以科學家造福中國。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30年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在中國極度需要科普的時候,為中國創作了400多篇科普論文,中國為記念他的貢獻,把國際的一顆行星命名為高士其星。科學家,化學家。細菌和病毒學家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高魯(1877~1947)中國天文學家。字曙青,號叔欽。福建福州長樂人。1905年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留學,後來獲該校工科博士學位。1909年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1911年回國報效中國。中國近代天文學奠基人之一。中國天文學會創始人。創造發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機,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展示並獲獎。天文學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魯的文章中曾建議,我國第一座假天館(即天文館)應命名為「高魯假天館」,以紀念這位我國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偉大人物。對祖國近代天文尤其是科普的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為了記念他的功績,把國際上的一顆星命名為高魯星。中國天文學一代宗師。高魯集中西觀象學術之大成,對當時中國的科普以及他的天文知識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州閩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天文系。留在該校葉凱士天文台做緯度測定工作。 [隨後在葉凱士天文台 觀測研究工作。1929年,以論文《關於雙星軌道極軸指向在空間的分布》獲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 同年,張鈺哲歸回報效祖國。譽滿國際天文學界,國際天文學界為了紀念他,將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發現的一顆新星命名為「張鈺哲星。可見他在國際天文學界的地位之崇高。中國天文學的最高獎—張鈺哲獎,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國近代和現代天文學家,科學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恆星天文、航天和中國天文學史等方面, 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林幾(1897~1951),1897年12月20日出生於福建福州一書香世家。1918年考入北平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大學醫學院前身。1924年由校方派往德國維爾茨堡大學醫學院學習兩年,專攻法醫學,後又在柏林大學醫學院法醫研究所深造兩年。1928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創建了法醫學科和法醫研究所。創辦《法醫月刊》;建立「法醫學研究會。在醫學院創建了法醫學科和法醫研究所,增設病理、物證、人證、化驗等研究室,添設所用的儀器設備,為培養法醫人才、接受檢案和法醫研究工作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後,他編審法醫學教材,為新中國培養了第一批法醫檢驗人才。他為醫本科學生或者將從事司、檢、法工作的學生上法醫課時,編著出版了不同要求的法醫學教材。如《醫師用簡明法醫學》、《法官用法醫學講義》、《犯罪偵察學》、《犯罪心理學》等。他主要論文有「二十年來法醫學之進步」、「最近法醫學界鑒定法之進步」、「疑案鑒定實例」、「法醫學史」等40多篇,分別發表在《中華醫學雜志》、《北平醫刊》、《法醫月刊》等雜志上。中國近代和現代法醫學創始人,法醫科學奠基人。

薩本棟(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亞棟,福州閩侯縣人,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24年,從斯坦福大學畢業,獲得工學士學位,之後進入麻省伍斯特理工學院。同年,從伍斯特理工學院畢業,獲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旋即轉習物理。1927年,從伍斯特理工學院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應聘為伍斯特理工學院研究助理及西屋電機製造公司工程師。1935年9月,應邀為美國俄亥俄大學電機工程系客座教授。在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學報上發表了論文《應用於三相電路的並矢代數》,引起國際電工理論界的強烈反響,被認為是開拓了電機工程的一個新研究領域。獲得美國的「1937年度理論和研究最佳榮譽獎。用英文撰寫成專著,被譽為物理學、電機學巨著。開創了中國科學家編寫的自然科學專著被外國人採用為教材的先例。1937年3月放棄高薪厚祿,回國報效中國。他以非凡學識、才智,高尚修養為中國教育貢獻巨大。並獲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第一次榮譽獎章。中國物理學開拓者,中國物理學家一代宗師,物理電子學新領域的雙奠基人。
吳憲(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後改習化學,1916年獲理學士學位後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錄取為研究生;1919 年獲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北平分院院長兼營養研究所所長。吳憲一生發表研究論文l63篇,專著3種。他開拓的領域主要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氣體與電解質的平衡、蛋白質化學、免疫化學、營養學以及氨基酸代謝等方面,此外,還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國學者里爾頓·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將他譽為「中國化學的巨人」,並評價道:「毫無疑問,吳憲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或者說是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他在1919年發表他的第一項研究時,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類的化學研究。他在國際上,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美國生物化學家協會會員、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會會員、荷蘭《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顧問委員、原德國自然科學院名譽院士、美國亞拉巴馬州科學院院士、美國自然科學榮譽學會(Sigma Xi Society)會員,以及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營養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1949年)和熱能需要量委員會委員(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國際醫學名人錄》(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國科學名人錄》(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國名人錄》(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學家傳記大辭典》(Dictionary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書。他開拓的《一種血液分析系統》引發了一場血液化學方面的革命。吳憲對於國際生物化學和中國科學事業的貢獻卓著,並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崇高聲望和在中國科學界的地位。生物化學界一代巨人。
蔣丙然,(1883年~1966年),原名幼聰,字右滄,福建閩侯人。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開創者、中國氣象學會的主要發起人和領導者。天文學家,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和現代氣象事業奠基人,中國氣象學會創建人之一。為我國近代和現代天文事業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我國天文界步入國際合作的創舉。並且是我國地震、地磁研究開創者。1908年震旦大學畢業後赴比利時留學,並獲比利時雙卜羅大學農業氣象學博士學位。他是我國最早派出學農的留學生之一。1912年11月,蔣丙然學成回國後,應中央觀象台台長高魯之邀,到北京中央觀象台任技正、氣象科科長,並兼航空署氣象科代理科長。還在參謀總部航空學校(北京南苑航空學校)、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講授氣象學。1913年7月氣象科正式開展工作,從此中國的氣象事業正式起步,正如蔣丙然所說:「氣象一名詞,亦於此時在中國開一新紀元」。並為我國海洋科學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海洋研究的奠基人。他是國際天文聯合會會員,義大利氣象學會名譽副會長。

陳俊武,1927年3月出生於北京,原籍福建福州長樂區,194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工系。石油煉制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石化,石油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1949年,先後擔任石油工程裝置設計師、工廠設計師、總工程師,石油工業部煉油技術攻關組專業組長等職。1982年,擔任中國石化總公司催化裂化技術攻關組組長,組織科研、設計、煉油等單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攻關,開發了國家「六五」攻關重點項目「大慶常壓渣油催化裂化」技術。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部委員(院士)。陳俊武為中國石油化工事業培養了一批高層次人才。陳俊武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中,攻堅克難,急國家之所急;矢志創新,與國家共奮進,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使命擔當。陳俊武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敢為人先、勇於登攀,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的崇高精神。陳俊武的典型事跡樹立了不忘初心、科技報國的典範。新時代奮斗者都應像陳俊武那樣,以關愛之心對人,以無私之心對事,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用信仰的力量、擔當的力量、奮斗的力量匯聚成實現中國夢的磅礴之力。為中國開創了石油煉制、煤化工領域的多個世界第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中國工程設計大師。時代楷模」榮譽獎。最美奮斗者獎。
蕭光琰(1920—1968),中國物理化學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坡蒙那大學化學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曾專攻物理化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助理研究員。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學冶金研究所研究員、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化學師。他在美國時,連得過四枚金質獎章。回國後,把石油科學帶到中國,從事的「頁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機理研究」和「電子酸性催化劑研究」,在應用的基礎理論方面,都有了進展和突破。「頁岩油催化裂化」的研究,主要是為了探求以頁岩油為原料,製取優質油(包括機油)的途徑。開展硅酸鋁裂化催化劑的研究,為石油和催化科學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填補了中國的空白。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石油化學領域奠基人。一個被湮沒於歷史長河中的科學巨人,他才是那個真正改變國家之一的人物,填補了中國石油方方面面科學的空白。
張震寰(1915年10月21日—1994年3月23日)籍貫福建福州閩侯縣,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大學。1961年晉升少將。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紅星功勛榮譽章(一級)。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原主任。1982年成功研製「銀河」億次計算機,填補了中國計算機的空白,為國家計算機事業的發展做出極大貢獻。組織並指揮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和首次原子彈空爆試驗,組織指揮了「兩彈」結合試驗,為發展我國核武器技術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指揮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為爭取國防尖端技術的新突破,組織領導了遠洋測量船隊的組建和洲際導彈、潛地導彈、通信衛星的研製試驗。主管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和國防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特別是重要武器裝備系統、項目及武器戰術技術論證工作。張震寰還主編了《中華氣功大典》。他還是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人體科學會理事長。由他全面負責組織和指揮的億次計算機研製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巨型機的國家之一。他主管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和國防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特別是重要武器裝備系統、項目及武器戰術技術論證工作,為加強國防科技事業決策的科學化、現代化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王綬琯,1923年1月15日出生於福建福州,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名譽台長 。王綬琯是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者之一,他開創了中國射電天文學觀測研究。對提高中國授時訊號精度、推動天體測量學發展作出了貢獻。負責成功地研製出多種射電天文設備並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55年,王綬琯奉命接受了國家急需的「提高時號精確度」的緊急任務,在二年時間里完成了這一任務,同時也為打下時間、緯度等基本天體測量研究的基礎創造了條件。當時引進的光電中星儀及超人差棱鏡等高儀技術還為爾後中國發展的光電等高儀起了先導作用 。1966年以來,王綬琯負責成功地研製出了米波16面天線射電干涉儀、分米波復合射電干涉儀、米波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系統等重要射電天文觀測設備,並在相應的觀測研究中取得多項創見性成果。20世紀90年代,王綬琯與蘇定強等一道提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的初步方案,被列為國家「九五」期間大型科學工程項目 。中國為了記念他,於1993年10月11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向王綬琯頒布小行星命名書:謹以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17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王綬琯星 。
陳可忠先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人,生於民前十三(1898)年十月廿五日。1924年獲耶魯大學學士學位,次年得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1926年獲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曾任國立編譯館館長、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國立台灣師范大學理學院院長。1932年8月4日,中國化學會宣告正式成立,陳可忠當選為理事之一,又被推為會刊《中國化學會會志》的編輯之一。中國化學會是我國成立較早、影響較大的自然科學專門學會之一,中國化學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化學事業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1926年9月,陳可忠由美國完成學業回國,在理學院化學系講授有機化學。陳可忠在校內極力倡導樹立研究風氣,最早申請開辟了教授專用實驗室,長日留校從事教學實驗。1932年國立編譯館成立,陳可忠任自然組主任兼專任編審。從1932年國立編譯館成立至1948年,陳可忠長期任職於國立編譯館,其間執掌國立編譯館達十二年之久。國立編譯館各項工作中最可稱道的是其對科學術語譯名統一的領導與推動。隨著各學科文獻翻譯量的增多,許多有識之士很早就認識到譯名統一的重要性:「譯述之事,定名為難。而在科學,新名尤多。名詞不定,則科學無所依倚而立。」(《科學》發刊詞,1915年)早期的譯名統一工作主要由個別學者或學術團體進行,國立編譯館成立後,在編訂、統一、推廣譯名上具有了性,編譯館制定了詳盡的編訂譯名計劃,成立譯名委員會各學科組,與各民間學會、協會密切合作,先後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80個學科領域的譯名審定統一工作。統一公布的名詞,由編譯館正式出版付印為圖書的有《化學命名原則》、《葯學名詞》、《天文學名詞》、《物理學名詞》、《礦物學名詞》、《細菌學免疫學名詞》、《數學名詞》及《社會學名詞》、《經濟學名詞》等20餘種。這些工作在翻譯傳播外國先進科學知識和發展我國科學技術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時審定公布的許多科學譯名一直沿用至今。自然科學領域統一譯名的巨人,中國最偉大的自然科學譯名編審者。中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發展必不可缺的倚靠。賦予新中文無可估量的價值,讓身懷中文的學者能站在世界競爭之顛。
李儼(1892-1963),福建閩侯(今福州市)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史學家、中西數學家,中國古代數學史研究專家,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李儼在中國數學史研究領域內,是當之無愧的學科奠基人。1912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現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科學習,與茅以升是同窗契友。他以大量的史料搜集工作為基礎,對中國古代數學史作了大量研究,著作甚豐,是該項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通過國內外的函授教育自修完了土木工程和數學等大專課程;同時開始了中國數學史的研究工作。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珍本與手稿本圖書館的資料,在1915—1917年間,即當李儼剛剛開始中國數學史研究工作不久,他曾與著名的數學史家D.E.史密斯(Smith)多次通信,草擬提綱,書名為《中國數學史》,再由當時正在美留學的茅以升譯成英文轉交史密斯。但這一編寫計劃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未能實現。此後,1917年發表了《中國數學史余錄》,1919年又發表了《中國數學源流考略。一生前後共發表了論文百餘篇,專著十餘種。可以說,李儼在中國數學史研究領域內是當之無愧的學科奠基人。本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李儼編寫《中算史論叢》1—4集(商務印書館,1933、1935、1947)。到《中算史論叢》最後編定,前後歷經30餘年,可稱為是他畢生的得力之作。其中包括分數論、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定理(勾股定理)研究、平方零約術、大衍求一術、縱橫圖、帕斯卡(Pascal)三角形(賈憲三角形)研究、方程論、級數論各篇。中算史新資料的發現,以及明代算書志、清代中算著述集錄等。明清時期傳入的西算以及中算家關於對數、三角術、割圓術、圓錐曲線等方面的研究。編寫《微積分學初步》(1936年)《中國數學大綱》上、下冊(1958年,《中國古代數學史料》,《近世幾何學初編》。開創了中國數學史研究的新局面。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於福建福州,物理化學家,中國電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校長 。田昭武主要從事電化學研究,重視與數理及其他化學學科的結合,研究領域包括光電化學、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技術、三維微加工技術、晶元生化實驗研究、譜學電化學和量子電化學等 。1949年,開始獨立主講《物理化學》和《物質結構》兩門主幹課。他還承擔國家部委委託廈門大學舉辦的全國性電化學培訓班、研討班擔任主講 。田昭武提出多孔電極極化的「特徵電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創立電極絕對等效電路的新解法和測量電極瞬間阻抗的選相調輝技術。設計和推廣多種電化學技術和儀器,如新一代的離子色譜抑制器、微區腐蝕測量系統和中國國內第一台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等。在化學電源、金屬腐蝕和電化學分析方面,都有結合生產實際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後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共35項,其中作為第一發明人的專利為16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共七項。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一2016年5月27日):福建福州人, 生物化學家、核醫學家,中國核醫學事業的創始人。美國愛荷華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歷任美國愛荷華大學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核醫學中心主任,放射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名譽所長,核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從1940年代開始,王世真對甲狀腺素做了大量系統性的研究工作。1950年和1951年,他首先發表了兩類甲狀腺素類似物的結構。其中一類具有擬甲狀腺素的活性,另一類具有抗甲狀腺素的作用。他對這些化合物進行了一系列的結構改造,並對這些化合物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他的這些工作在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結構和功能關系的研究。他發表了兩類甲狀腺素類似物的結構。其中一類具有擬甲狀腺素的活性,另一類具有抗甲狀腺素的作用。他對這些化合物進行了一系列的結構改造,並對這些化合物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他的這些工作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結構和功能關系的研究1956年在軍委衛生部領導下,他創辦中國第一個同位素應用訓練班,第一批核醫學骨幹從這里走向全國。在中國創建了同位素標記物合成、液閃測量、放免分析、醫用活化分析、穩定核素醫學應用,放免顯像等技術;他在甲狀腺激素(TH)的系統研究中,解開了TH作用機制的一些不解之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在異軍突起的核素示蹤技術的研究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70年代末,他就提出在實驗核醫學領域內以穩定核素作為示蹤原子進行生物醫學及葯學研究。他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放射性標記化合物工作者。特別是他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任標記化合物研究室主任期間,在他的領導下,從1959年到1979年共合成、生產了總計多達100多種的標記化合物,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許多基礎與臨床學科科研工作的開展。他籌建了正電子發射X線體層攝影(PET PECT)中心。在我國創建了同位素標記物合成、液閃測量、放免分析、醫用活化分析、穩定核素醫學應用、放免顯像等技術。核醫學就是運用核技術來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一門科學。對於普通人來說,知道PET、SPECT、甲功儀、腎圖儀、放射性活度計以及用於放射性治療的伽瑪刀、後裝治療機、模擬定位機、直線加速器等設備,就不難明白核醫學在現代醫學中的重要地位。他所開創的中國核醫學綜合實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成為亞洲核醫學領域的領跑者。

C. 甲烷磺酸pt5g配置陽離子淋洗液貯備液,應該取多少毫升定容到1000ml

這個上面應該是有15克,就是15毫升了

D. 離子色譜中各種常見陰離子的色譜出峰時間是多少

一般的規律是,離子的價數越高,保留時間越長;離子半徑越大,保留時間越長;離子極化度越大,保留時間越長。
所以一般出峰順序是:氟<氯<亞硝酸<溴<硝酸<磷酸<硫酸
當然這出峰順序規律也不是一定的,有的柱子會有些變化
出峰時間與淋洗液濃度,柱子溫度,柱子特性等都有關系,所以出峰時間不固定,隨條件變化而變

E. 對中國近代化學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於福建閩侯(今福州),科學家,化學家,赴美留學,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21年獲博士學位。被選入美國最高榮譽sigmaxi科學會會員。譽滿國際化學工業界,英國皇家學會聘他為名譽會員,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也先後聘他為榮譽會員。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中國近代化學,細菌和病毒學的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鰲峰坊人,改名高士其,棄仕途和金錢不要,立志不做官,不愛錢,以科學家造福中國。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30年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中國為記念他的貢獻,把國際的一顆行星命名為高士其星。科學家,化學家。細菌和病毒學家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中國普及科學的先驅,統一化學名詞的奠基人。

鄭貞文(1891年—1969年)字幼坡,號心南,福州長樂縣人。1891年3月2日出生於福州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12歲時考取秀才,15歲赴日本留學。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5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攻讀理論化學,1918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鄭貞文是自然科學專門學會的發起人。翻譯和編著了多種自然科學著作,積極將近代科學知識向國內廣為傳播,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氣象學等多種學科。普及科學的先驅。將錯綜復雜的外國有機化學名詞,譯成統一的中文用語。統一化學名詞的奠基人。

近代和現代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和奠基人。

蕭光琰(1920—1968),中國物理化學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坡蒙那大學化學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曾專攻物理化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助理研究員。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學冶金研究所研究員、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化學師。他在美國時,連得過四枚金質獎章。回國後,從事的「頁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機理研究」和「電子酸性催化劑研究」填補了中國的空白。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石油化學領域奠基人。

中國最早生物化學家先軀,開拓者,奠基人,中國近代和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吳憲(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後改習化學,1916年獲理學士學位後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錄取為研究生;1919 年獲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北平分院院長兼營養研究所所長。吳憲一生發表研究論文l63篇,專著3種。他開拓的領域主要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氣體與電解質的平衡、蛋白質化學、免疫化學、營養學以及氨基酸代謝等方面,此外,還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國學者里爾頓·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將他譽為「中國化學的巨人」,並評價道:「毫無疑問,吳憲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或者說是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他在1919年發表他的第一項研究時,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類的化學研究。他在國際上,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美國生物化學家協會會員、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會會員、荷蘭《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顧問委員、原德國自然科學院名譽院士、美國亞拉巴馬州科學院院士、美國自然科學榮譽學會(Sigma Xi Society)會員,以及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營養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1949年)和熱能需要量委員會委員(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國際醫學名人錄》(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國科學名人錄》(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國名人錄》(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學家傳記大辭典》(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書。他開拓的《一種血液分析系統》引發了一場血液化學方面的革命。吳憲對於國際生物化學和中國科學事業的貢獻卓著,並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崇高聲望和在中國科學界的地位。生物化學界一代巨人。

中國近代和現代物理電化學創立者,量子電化學開拓者,電化學開拓和奠基者之一。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於福建福州,物理化學家,中國電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校長 。田昭武主要從事電化學研究,重視與數理及其他化學學科的結合,研究領域包括光電化學、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技術、三維微加工技術、晶元生化實驗研究、譜學電化學和量子電化學等 。1949年,開始獨立主講《物理化學》和《物質結構》兩門主幹課。他還承擔國家部委委託廈門大學舉辦的全國性電化學培訓班、研討班擔任主講 。田昭武提出多孔電極極化的「特徵電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創立電極絕對等效電路的新解法和測量電極瞬間阻抗的選相調輝技術。設計和推廣多種電化學技術和儀器,如新一代的離子色譜抑制器、微區腐蝕測量系統和中國國內第一台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等。在化學電源、金屬腐蝕和電化學分析方面,都有結合生產實際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後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共35項,其中作為第一發明人的專利為16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共七項。

F. 中國的偉大科學家有哪些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6、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實驗物理學家。1959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學士和數學學士學位,1962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65年發現反氘核

7、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8、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何澤慧:籍貫山西靈石,江蘇蘇州人。傑出的核物理學家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11、錢偉長: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主攻彈性力學,1942年獲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

G. 做司法鑒定大概要多少錢

您的情況需要根據下面文件,《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基準價》。您點擊參考資料的網頁連接就可以,望採納!烽火律師團團長回答您!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9-11/13/content_18881140.htm

H. 田昭武的人物簡介

田昭武 (Zhaowu TIAN; Z. W. Tian 1927~), 福建福州市人,男, 廈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威爾士大學名譽理學博士,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協全國委員,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刊副主編,《電化學》主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常務委員。1949年廈門大學化學系畢業, 歷任廈門大學校長,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福建省科協主席, 國家教委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際電化學學會理事及第 46 屆年會主席,國際太陽能光化學轉化與儲存會議組織委員及第九屆會議主席。曾獲: 198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7 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990年國家發明三等獎等。
在多孔電極極化理論方面, 提出「特徵傳輸電流」概念和氣體擴散多孔電極的「不平整液膜」模型; 對半導體電極光電轉換提出數學模型和「可移動摻雜物」高聚物半導體光電轉換理論; 對電極交流阻抗絕對等效電路提出微分新解法; 得到自催化電極暫態過程理論解。專著《電化學研究方法》, 主編《PHOT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AND STORAGE OF SOLAR ENERGY 》。
首創的電化學研究方法和技術有: 用於測定瞬間交流阻抗的選相調輝測定法和選相檢波測定法;用於測定超低腐蝕速率的控制電位脈沖電流技術;用於測定局部腐蝕的掃描微電極技術。在他指導下研製成功並投入生產的儀器有: DHZ-1型電化學綜合測試儀, XYZ-1型離子色譜抑制器, WF-III型微區腐蝕電位分布測量系統等, 獲發明專利權六項。近期在納米技術領域提出超微復雜三維圖形的復制新技術。

I. 求助飲用水中硫酸根含量一般是多少

《生活飲用水標准》(GB 5749-2006)中要求硫酸鹽(mg/L)≤ 250,硫酸根約為160ppm,地表水硫酸根離子含量不好明確是多少,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能源結構,地表水的硫酸根含量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