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跟什麼有關

廣州跟什麼有關

發布時間: 2022-06-17 11:34:42

① 羊城,五羊為什麼廣州與這兩個詞有關

一說起廣州,不管你耐不耐煩,是不是聽得耳朵已經起了老繭,反正就是要提起那五隻羊——「五羊銜谷,革於楚庭。」

據廣州舊志記載,周惠王令楚熊子。惲統治嶺南,南海臣服於楚,作楚庭以朝,所以廣州又稱楚庭。關於五羊的由來及其傳統有三個版本。

版本之一:周夷上八年(公元前887年),廣州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出現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銜著一莖六齣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仙人把稻穗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頭留在廣州山坡。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稱的由來。

版本二:五仙降臨的情形差不多,但傳說中的時間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的時候,即戰國周顯王時期。

版本三:晉朝時,吳修為廣州刺史,還未到任,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背著五穀來到廣州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紀念,並且稱廣州為「五仙城」。現在的廣州惠福西路五仙觀據說就是五仙人降臨之地,廣州人為了紀念五仙人專門修建了五仙觀,在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這個版本的唯一漏洞,就是吳修還未到任,怎麼看得到已經來到廣州州治廳堂上的五仙樣貌,並且在廳堂上繪出來?

而據《廣東通志》記載,五仙觀的觀址歷代曾多次遷建。宋代時在十賢坊(今北京路省財廳一帶),南宋後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今教育路一帶)。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布政使趙嗣堅持將原五仙觀改作廣豐庫,於今惠福路坡山現址再建五仙觀。在今五仙觀的東側,還有一塊巨大的江砂岩似腳印狀的凹穴,稱為「仙人拇跡」(即仙人腳印)。

聽起來這也有點太不嚴肅了,仙人們的降臨之地一忽兒被搬到這,一忽兒被搬到那,搬來搬去還搬出了個腳印來了,未免有些兒戲。不過,反正是有個他們落腳的地方,以供大傢伙兒紀念也就是了。有趣的還是那個腳印,有這么天真可喜的一說,大家也就天真可喜地認可了。屈大鈞的《廣東新語》里說:「『穗石洞有一巨石,廣可四五丈,上有拇跡,跡中碧水泓然,雖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異也。」明清兩代,這個「仙人拇跡」還先後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 被列入羊城八景呢。廣州人在這一檔子事上的「求其」(隨隨便便兼漫不經心)和天真,令人若爾。

至於最後落腳到惠福路的五仙觀,在解放前就已經荒廢了,建國後才重加修葺,可是五{山人像和五頭石羊未能在觀內復原。倒是在越秀公園用一百三十多塊花崗岩石雕了一座巨大的五羊雕像,據說,光是主羊頭部的那塊石料就有四千多斤重。

五仙的坐騎為什麼是羊,而不是其他獅子老虎大象之類,有人做過研究,一直研究到原始社會時期,並且說可能是由廣州地區原始民族的圖騰崇拜而來。那時我國南方曾經存在過五支姜姓的部族,都以羊作為自己氏族的圖騰,用黃、紅、黑、白、紫五種顏色相區別,他們崇拜羊,認為羊是吉祥的象徵,給他們帶來了幸福。其中,又以在廣州地區從事原始農業的「黃羊」一支最為興盛,傳說他們最拿手的就是種水稻,還是高產的,由此過上了較好的生活。

看來「黃羊」這一部族的人不僅培育良種水稻有一手,還捎帶著出偉大的作家——早在原始社會,他們就已經創作了這么一個萬古流芳的流行小說了。還好那是原始社會,又沒版稅,要不然他們肯定不搞良種水稻,全當專業作家了

② 關於廣州的資料..急用

廣州是中國的南大門,華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廣東省的省會。廣州位於東經113°17',北緯23°8',地處亞熱帶,橫跨北回歸線,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風光旖旎,素有「花城」的美譽。

廣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相傳在遠古時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騎著嘴銜稻穗的五色仙羊降臨此地,把稻穗贈給百姓,祝願這里永無飢荒。從此,廣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稱,「五羊」也成為廣州的象徵。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214年, 這里便修築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歷史,留下了許多文化古跡,生動地反映了廣州在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

廣州又是一座英雄城市,近代和現代轟轟烈烈的中國革命風雲,同樣在此留下輝煌的過去。英雄的史跡,令人緬懷追思,肅然起敬。同時,廣州還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現諼夜?醞飪?諾難睾V匾?劭誄鞘校嚅?俳釯醞餼?夢幕狎渙骱陀押猛?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呈現出千古不衰的繁榮、興旺、美好的景象。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別具特色的南國風情,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為數眾多的名勝古跡,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以及發達的商貿旅遊服務行業,使廣州成為全國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今日廣州,百業繁榮,日新月異。這一座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歷史名城、旅遊勝地,正以迷人的風采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海內外遊客。

廣州古稱「楚庭」,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生活在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來往甚密,當地人以「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古代廣州曾是三朝古都,漢初時趙佗在廣州建立南越國;到五代十國時期,這里又建有「南漢國」;另外,文學名著《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於明朝末年,該政權僅維持40天)也在廣州建都。 廣州是一座充滿現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滿活力,又保留著悠遠的古風,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這里山明水秀,風光旖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市井風情與現代都市景觀相襯托,是一個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廣州在遠古時曾是一片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如今這里仍是植物的王國。華南植物園、雲台花園、流花湖公園、人民公園、麓湖公園、東山湖公園等充分展現了南國的園林特色,市郊還有從化溫泉風景區、從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芙蓉嶂風景區等等。
當地的主要人文景觀有南越王墓、鎮海樓、西關大屋、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黃埔軍校舊址、中山紀念堂等,可供後人緬懷先人的英雄事跡。

地理位置和范圍

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網站、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廣州市地處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圍是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東連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市,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望。

由於珠江口島嶼眾多,水道密布,有虎門、橫門、磨刀門等水道出海,使廣州成為中國遠洋航運的優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進出口岸。廣州又是京廣、廣深、廣茂和廣梅汕鐵路的交匯點和華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與全國各地的聯系極為密切。因此,廣州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土地資源及基本特徵

廣州市總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其中農業耕地面積12.27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30.92萬公頃。廣州市土地資源數量有限,但土地類型多樣,適宜性廣。地形復雜,地勢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區,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沖積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由於受各種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樣的土地類型,根據土地垂直地帶可劃分為以下幾種:

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本市的東北部山區,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質以花崗岩和砂頁岩為主。這類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基地,宜發展生態林和水電。

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帶內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間,在增城市、從化市、花都市以及市區東郊、北均有分布,成土母質主要由砂頁岩、花崗岩和變質岩構成。這類土地可作為用材林和經濟林生長基地。

3、崗台地。是相對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於15度的緩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從化市和白雲、黃埔兩區,番禺區、花都區、天河區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質以堆積紅土、紅色岩系和砂頁岩為主。這類土地可開發利用為農用地,也很適宜種水果、經濟林或牧草。

4、沖積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沖積的廣花平原,番禺沿海地帶的沖積、海積平原。土層深厚,土地肥活,是本市糧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產基地。

5、灘塗。主要分布在番禺市南沙、萬頃沙、新墾鎮沿海一帶。

氣候特徵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屬南亞熱帶典型的季風海洋氣候。由於背山面海,海洋性氣候特別顯著,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溫差較小、夏季長、霜期短等氣候特徵。由於水熱同期,極利於作物的生長,但自然災害威脅也較大。常給工農業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

廣州光熱資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5.1~1959.9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05.3~109.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為21.4~21.8℃,日均氣溫都在0℃以上。無霜期北部290天,南部346天。

廣州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為1689.3~1876.5毫米,雨季(4~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85%左右;因受地形影響,山區多於平原,北部多於南部。同時,雨季與強光和高熱同期,形成了相當高的氣候生物潛力(光溫水潛力),達77865~97950千克/公頃。

冬夏季風的交替是廣州季風氣候突出的特徵。冬季的偏北風因極地大陸氣團向南伸展而形成的,乾燥寒冷。夏季偏南風因熱帶海洋氣團向北擴張所形成的,溫暖潮濕。夏季風轉換為冬季風一般在9月份,而冬季風轉換為夏季風在4月份。

水源特徵

廣州市本地水資源較少,人均佔有量不高。全市水域面積7.44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10%,主要河流有增江、流溪河,東江流經本市匯合珠江入海。本地水資源總量81.2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0.1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20.37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0.82億立方米。以河川徑流量計,每平方公里有108.2萬立方米,人均1375立方米,公頃均49425立方米,與廣東全省平均相比,每平方公里佔有量多6.3萬立方米,人均少1808立方米,公頃均少19830立方米。廣州南部河網區處在潮流區范圍內,珠江的虎門、蕉門和大洪奇瀝3個口門在本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徑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強。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屬珠江水系河口區范圍,過境水資源相對豐富,總量達1245億立方米,為本地水資源的15倍。其中,東江北幹流經增城市境204億立方米;北江經蘆苞、西南兩閘和平洲水道、大石涌等流入廣州水道共300億立方米;西、北江分別經思賢窖、甘竹灘和東海水道調節後流入番禺河網水道共741億立方米。

從化溫泉一帶有豐富的地下水,水溫攝氏50℃—70℃,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生物資源

廣州市的自然條件為多種生物棲息繁衍和作物種值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生物種類繁多,生長快速。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但天然林已極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鮮明特性,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3大類、40科、77屬、132種和變種共500餘個品種,更是荔枝、橙、龍眼、烏(白)欖等起源和類型形成的中心地帶。蔬菜向以優質、多品種著稱,共有14類近400個品種。花卉、盆景是本市的特產,包括觀花、觀葉和觀葉賞果三大類,主要有白蘭、桂花、茉莉、米仔蘭、含笑、劍蘭、菊花、金桔、四季桔等150餘個品種。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譽稱「嶺南四大佳果」。畜禽、水產和野生動物種類也很多,且不乏名優特品種。

礦產資源

廣州市的地質構造相當復雜,有較好的成礦條件。目前已發現52個礦種,探明或作遠景評價的35種;主要產地396處,其中大中型礦點17處,其餘均為小礦點。礦種包括黑色金屬和冶金輔助原料、有色金屬、貴重金屬、稀土、稀有金屬,以及能源、化工、建築材料等非金屬礦種,其中主要有煤、鐵、鉛、鋅、稀土、瓷土、黃金、大理石、鉭、坭等,尤以建設材料資源最為豐富。

建築材料包括建築石材、水泥石灰岩、水泥配料粘土、水泥配料砂岩、高嶺土、霞石、正長石、鉀長石、石墨、陶土、石英砂等。其中,建築石料儲量6.5億立方米,河沙1.74億立方米,裝飾石材可采儲量100萬立方米。水泥石灰岩18處,探明儲量3.699億噸。品位平均含氧化鈣51%。水泥配料粘土7處,探明儲量294萬噸。水泥配料砂2處,探明儲量2443萬噸。

旅遊資源

廣州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旅遊景點達數十處,其中以百粵冠祠(陳家祠)、雲台花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五羊仙庭。鎮海樓(越秀公園、廣州博物館)、辛亥之光(中山紀念堂、黃花崗公園)、蓮花曉晴(蓮花山旅遊區)、珠江兩岸景觀帶、越秀山、中信廣場(瀑布)、廣東奧林匹克中心、廣州新體育館、廣州藝術博物院、西關商廊(廣州商業步行街)、六榕花塔(六榕寺)、洪秀全故居、寶墨園、番禺香江野生動物園、廣州長隆夜間動物世界等景點最具盛名。

廣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里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特建「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年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到公元226年,孫權為了便於統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直至1921年成立市府廳,才特指廣州這個城市。

廣州又稱為「羊城」、「穗城」,因四季花開不敗故稱花城。相傳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五仙人騎著五隻羊,各攜帶一串谷穗降臨此處,贈谷穗給居民,祝福此地五穀豐登、永無飢荒,後仙人飄然而去,留下五羊化為石頭,今越秀公園建有以此傳說為題材的「五羊石像」。

廣州是秦漢繁華都會。在世界歷史名城中,除故羅馬、雅典等少數幾個城市外,巴黎、倫敦、莫斯科等名城均比廣州年輕。廣州是漢唐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作為中國最早對外和從未關閉過的貿易通商口岸,在世界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廣州的名勝古跡眾多。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56處。其中國家級16各,省級28個,市級112個。城區中山四路一帶發掘秦漢造船遺址和西漢南越國宮署御花園遺址,已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現正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抗英斗爭、黃花崗民主革命戰役、廣州公社起義均發生在廣州。革命先驅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政權。毛澤東在這里舉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在這里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魯迅、郭沫若、郁達夫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③ 廣州和深圳是什麼關系

廣州和深圳是廣東省內兩個最大城市之間的關系。在全國的角度來講都是經濟實力最強的兩兄弟距離又近,廣州作為老大哥,深圳就是小兄弟,雖然深圳的經濟實力畢大哥還要強,但是不影響大小。

廣州和深圳的關系

廣州和深圳相聚僅僅100公里,同時作為國際認同的一線城市,理論上可以相輔相成,同舟共濟,雙強聯動,共同發展。但是,現實中的關系並沒有那麼單純和理想化。我從多個角度分析了廣深關系,歸納了一下,大概有以下一些層次的關系。

廣東省內兩個最大城市之間的關系。這可能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廣深關系的表述,肉眼就能看得到,無需多講。

中國實力最強大的孖仔城市關系。我用了一個粵語裡面的詞彙形容來廣深關系,這是放在全國視角看,在全國來講都可以說是實力最強的相鄰兩大城市的關系,關於這個研判,可能京津有不同意見,其他孖仔雙城應該都沒有意見。

其四,因距離、實力相近而形成的雙城競爭關系。我們知道,城市間的競爭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相鄰的、實力又比較接近的兩個城市,這種城際競爭表現得尤為明顯。國內具有這種特徵的城際競爭案例很多,比如京津、成渝、濟青、沈大、福廈等等,都很類似。廣深相聚僅100公里,經濟體量又非常接近,都是副省級城市,城際競爭自然不可避免。

④ 請介紹一下有關於廣州的地域文化的知識!

廣州特色:廣州是一座充滿現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滿活力,又保留著悠遠的古風,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這里山明水秀,風光旖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市井風情與現代都市景觀相襯托,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廣州旅遊:廣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相傳在遠古時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騎著嘴銜稻穗的五色仙羊降臨此地,把稻穗贈給百姓,祝願這里永無飢荒。從此,廣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稱,「五羊」也成為廣州的象徵。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214年, 這里便修築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歷史。 廣州自駕游

氣候特點:春季的廣州潮濕多雨,夏季稍稍炎熱,時常會有台風;秋季溫度適宜,涼爽多風,好天氣可持續到11、12月份,最適宜於旅遊,因此10至12月是旅遊的最佳季節;冬季稍寒但時間短,當北方大雪紛飛時,在廣州穿一件毛衣即可過冬。

廣州飲食:生活在廣州這個美食聚集之地,人與食物之間的關系,很多時已不單是滿足溫飽,而成為了一種享受,一天除了早、午晚三餐之外,加上下午茶和宵夜這兩餐,不少人一天吃足五餐。<<詳細 絲襪奶茶 沙河粉

廣州購物:要數廣州最豪華的百貨店,算來算去只能是麗柏廣場。「麗柏」雄踞廣州市核心商業地段環市東路,與五星級花園酒店、四星級白雲賓館以及友誼商店和世貿新天地共同構成廣州最頂端的高檔品牌購物商圈。<<詳細 個性書店 廣州旺地小店

廣州交通:廣州市公交運力不斷增強,先後修建了多條城際間高速公路,市內也修建了高架路、公路橋、過江隧道等。廣州的長途汽運有到臨近地區的長途汽車及穗港之間的直通巴士,市內交通有公共汽車、電車、專線車、地鐵等。廣州的計程車,起步價為7元,大車每公里2.6元,小車每公里2.2元;地鐵有一號線路和二號線。

⑤ 廣州被稱為「羊城」,與羊有關嗎

我國武漢因長江與漢江在武漢進行交匯,因此武漢人則常以江城人自居,所以武漢也可以被稱之為「江城」。再看看重慶,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道路高低不平,建築都是依山而建的,因此重慶又被稱之為「山城」。

在祈禱完了之後,五位神仙便飄然離開了。離開的時候留下了金燦燦的谷穗以及五隻眷戀人間的仙羊。之後人們將這些金燦燦的稻種撒到了稻田之中,從此以後年年大豐收,而那五隻仙羊也化作為了石羊。

而這五隻石羊卻永遠的保佑著廣州人們風調雨順,吉祥幸福。因此廣州「羊城」的叫法就是這么得來的,除了「羊城」也可以叫做「穗成」,另外還有個外交叫做「花城」。

⑥ 廣州和廣州是什麼關系

廣東省有兩個與「廣州」這個名字有關的地方,一個是眾所周知的,廣東省會的「廣州市」。另一個是在湛江市的「廣州灣」。地點如附圖。圖中的A、B、C各點均帶有廣州灣的稱呼,據說,廣州市的名字與廣州灣也有連帶關系。鐧懼害鍦板浘

⑦ 廣州和廣西有什麼關系

廣州和廣西並沒有什麼關系。廣州是廣東省省會,而廣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與廣東相鄰。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

廣西,簡稱桂,首府南寧市。得名於古地名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西謂廣西。 與廣東、湖南、貴州、雲南相鄰,並與海南隔海相望。

(7)廣州跟什麼有關擴展閱讀:

廣西:屬百越之地一部分,壯族、侗族是嶺南廣西最古老的原住民族,分別源於先秦百越不同的越人支系。

秦漢後漢、苗等北方中原民族南遷與土著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各族之間相互融合孕育各種文化的誕生和發展,在原百越文化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桂柳、嶺南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廣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

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