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翁源縣屬於哪個市
擴展閱讀
杭州到北海怎麼走 2025-05-18 03:35:02
淶源到天津的途經哪裡 2025-05-18 03:33:48

廣州翁源縣屬於哪個市

發布時間: 2022-06-17 18:53:21

『壹』 廣東的粵東、粵西、粵北分別指的是哪些市

粵東地區:是廣東省東部地區,包括汕尾市、揭陽市、汕頭市、潮州市四個地級市(省府向東排列)。
粵西地區:位於漢地南部,是廣東省西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湛江、茂名、陽江三個地級市。地形以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為主,其中湛江屬平原與台地。
粵北地區:指廣東省北部地區,包括韶關市所轄南雄市、始興縣、仁化縣、樂昌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曲江區、翁源縣、新豐縣、湞江區、武江區等10個縣(市、區)。
廣東,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廣州。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

(1)廣州翁源縣屬於哪個市擴展閱讀:
廣東的主要自然資源有:
1、土地資源
廣東省面積為17.977萬平方公里,其中宜農地434萬公頃,宜林地1100萬公頃。
廣東是中國國內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
2、水資源
廣東水資源相當豐富,年降水總量3194億立方米,河川徑流總量1819億立方米,加上鄰省從西江和韓江等流入廣東的客水量233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深層地下水60億立方米,可供開採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達4735立方米
3、金屬資源
廣東為稀有金屬和有色金屬之鄉,全省己找到礦產116種,探明儲量的有88種。其中高嶺土、泥炭土、冶金用脈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鍺、碲的儲量列中國第一位。
4、生物資源
廣東動植物種類繁多。屬於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的有桫欏、銀杉和虎顏花3種,屬於Ⅱ級保護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觀光木等24種。
5、海洋資源
廣東海洋資源十分豐富。遠洋和近海捕撈以及海洋網箱養魚和沿海養殖的牡蠣、蝦類等海洋水產品年產量達374萬噸;海水養殖可養面積77.57萬公頃,實際海水養殖面積20.82萬公頃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廣東
搜狗網路-粵東
搜狗網路-粵西
搜狗網路-粵北

『貳』 翁源縣屬於哪個市

翁源縣位於廣東省北部(粵北),韶關市東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東靠連平縣,南鄰新豐縣,西挨英德市、曲江區,北依始興縣、江西省。

公元554年梁朝分湞陽縣地置翁源縣,元初並入曲江縣,公元1303年復置,是廣東歷史上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

翁源縣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無霜期312天。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3.8萬千瓦。煤、鐵、鉛、鋅、鎢、稀土等礦產資源豐富。

(2)廣州翁源縣屬於哪個市擴展閱讀

始興縣居北江上游、湞江中游地帶,總面積2174.12平方公里。地處亞熱帶,全年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冷暖交替明顯,春季低溫陰雨,夏季高溫潮濕,秋季晝暖夜涼,冬季寒冷雨稀。

始興縣轄9個鎮、1個鄉。縣政府駐太平鎮。戶籍總人口為26.37萬人。 始興縣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境內有漢、瑤、畲等多個民族。

『叄』 翁源縣在哪個市

廣東韶關

『肆』 翁源縣的綜合概述

翁源縣位於韶關市東南部,東與連平縣相連,南與新豐縣交界,西與英德市、曲江區接壤,北與始興縣、江西省毗鄰。公元554年梁朝分湞陽縣地置,元初並入曲江縣,公元1303年復置。是廣東歷史上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2014年年末戶籍人口402381人,全縣總面積2175平方公里。轄7鎮1場156個村委會。縣領導機關駐龍仙鎮。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無霜期312天。耕地面積1.9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3.1%。河流以北江支流翁江及其支流為主。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3.8萬千瓦。煤、鐵、鉛、鋅、鎢等礦產資源豐富。風景名勝有東華山、水龍宮、仙獅洞、書堂石、湖心壩客家群樓和葸茅嶺八卦圍等。農作物以水稻、蔬菜、甘蔗、花生、大豆為主。三華李、六里柑、九仙桃等水果久負盛名,是「中國三華李之鄉」、「中國九仙桃之鄉」、「中國蘭花之鄉」。2014年,初步核算,全縣實現生產總值80.7億元,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20.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30.5億元,增長17.4%;第三產業29.7億元,增長7.7%。三次產業比重為25.4 :37.8 :36.8。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國、全省和全市增長水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78億元,增長15.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8億元,增長2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600元,分別增長9.5%和10.2%。------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 全縣完成工業投資29.67億元,增長31.6%;全年新增「規上」企業14家,累計69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22家、超兩億元企業10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20億元,增長22.9%,排名全市第二。官渡經濟開發區區位調整到翁城並更名為翁源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平台不斷提升,華南理工大學與華彩園區建立科技創新實習基地。賽力克進入「新三板」並成功申報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件發明專利獲得國家授權,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量與專利授權總量居全市縣域第一。全年新簽約項目33個,其中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的13個;全年園區動工建設項目21個,建成投產項目14個。各專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華彩園區完成投資13.8億元,完成B區「三通一平」,完成E區征地500畝,污水處理廠進入試運營。電源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區域環評已獲得批復,園區配套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民營經濟支撐力持續增強,創造的增加值與稅收佔全縣總量70%以上。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青雲山制葯成功通過GMP認證。成功舉辦翁源(厚街)招商推介會和廣東翁源塗料化工高峰論壇。------城鄉建設有序推進 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太平洋建設集團參與縣城新區建設,新區路網建設全面鋪開,南部出口道路正加快推進,翁江大道東段、德政路中段、八泉大道三期路基工程已完成。龍仙2號橋人行道、龍仙河東岸綠道、南龍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工程建設已完工。縣城市政設施建設全年完成投資2億元。房地產項目萬隆花園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錦綉山河、金悅華府、龍湖華府動工建設;「三舊」改造項目尚城陽光花園三棟樓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10.1億元,增長73%;實現房地產銷售15萬平方米。翁城中心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完成。江尾鎮南塘湖心壩村被列為國家級傳統村落。扎實開展「兩創」工作並獲得「廣東省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城」稱號。新增省衛生村12個、市衛生村25個,連續三年排全市第一。汕昆、武深兩條高速公路韶關段在我縣開工奠基,前期工作進展順利。110千伏壩仔銅鑼變電站建成並投入運營。4G網路建設已完工,基本實現縣城全覆蓋及所有鎮(場)熱點區域覆蓋。加快LED節能產品推廣應用,官龍公路亮化和縣城路燈改造順利推進。翁城、江尾兩個中心鎮污水處理廠已動工建設。------農業生態建設扎實推進 粵台園區全年完成投資1.32億元,新增項目9個,新搭建現代化溫控大棚9萬平方米,流轉土地 2000畝,蘭花創意園啟動建設,蘭花長廊配套建設逐步完善,玫瑰精油項目已建育苗基地,粵台園區建設成效得到省委副書記馬興瑞高度評價,成為全省現代農業推廣學習的榜樣。為全縣32萬畝水稻購買保險,實現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全覆蓋。特色農業穩步發展,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縣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3家,累計347家;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累計15家;新成立家庭農場8家;新增「三品」認證10個。籌資6000多萬元實施農田水利改善工程。完成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3.42萬畝。生態建設初顯成效,完成碳匯林建設9.21萬畝,擴大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12.3萬畝,青雲省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已完成,建成「鄉村綠化美化」示範點20個;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成績優異,獲得省政府通報表揚。全面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控制目標,重點減排工程建設達到總體要求。------商貿旅遊穩步發展 縣農信社成為韶關市首家獲銀監會批准籌建的農村商業銀行。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7.6億元、貸款余額41.7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2.5%和29%,全縣銀行存貸比提高5.5個百分點。健全工商部門與企業雙向聯系制度,幫助企業辦理動產抵押登記26宗、融資7935萬元。全縣登記市場主體9835戶,增長19.5%。全縣汽車銷售網點增至10家,全年銷售汽車1857輛。鼓勵網上銷售,引導扶持30家蘭花經營企業實現上線營銷。新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4家,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4億元,增長10.5%;住宿餐飲業營業額2.2億元,增長10%。冷泉灘、幽蘭山莊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全縣接待遊客120.67萬人次,增長15.88%;旅遊總收入8.6億元,增長16.2%。------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全年投入民生支出11.3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3.3%,增長19.3%。惠民實事穩步推進,建設保障性住房、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縣衛生信息平台、普及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惠民實事如期完成,龍仙公園改造正加快推進。重視教育發展,加強教育基礎建設,成功獲得「廣東省教育強縣」的稱號。《有事就尋阿添古》新聞系列報道獲廣東省新聞一等獎,塗志偉美術館和翁山詩書畫院舉辦畫展9次,全年參觀人數22萬多人次;全縣舉辦客家山歌大賽等文藝演出300多場;參加全市小戲、小品調演獲一金一銀,參加「兩岸四地」山歌大賽獲銀獎和新秀獎。縣地稅局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工作全面啟動,縣中醫院通過了二級中醫醫院評審。完成市下達人口計劃年度目標任務,「單獨二孩」政策順利實施,人口計生工作穩步提升。組隊參加韶關市運動會並取得較好成績,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壩仔、江尾和新江三個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新增城鎮就業3665人,勞動力轉移就業58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社保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如期完成。為55個重點幫扶村投入1.67億元,幫扶危房改造510戶。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森林防火工作被評為市先進。安全生產態勢良好。深入開展「六大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綜合排名全市第一名;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三年規劃提前一年完成並投入使用,社會治安保持穩定,群眾滿意度和安全感大幅提升。此外,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信訪維穩、審計、物價、糧食、檔案、人防、質量技術監督、雙擁、民兵預備役、通訊、廣播電視等工作均取得新進步。------政府建設明顯加強 主動邀請人大、政協監督政府工作,主動接受司法、輿論和群眾監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衛生和計生部門職能轉變和機構合並全面完成,行政效率進一步提升。辦復縣人大代表建議17件和政協委員提案37件。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得到省、市督導組的肯定。機關作風持續好轉,全縣各類會議、活動分別減少31.2%和43.6%,本級會議及「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7.5%。全年辦理「網路問政」1738宗,辦復率100%。政府信息公開2988條,進駐網上辦事大廳行政審批事項377項,網上辦理審批事項3139項,辦結率100%。組織各類建設工程交易、政府采購項目322宗,節約資金1500多萬元,政務公開更加具體透明。

『伍』 「翁源」在哪裡

翁源縣位於韶關市南部,北江支流翁江上游,東靠連平,南接新豐,西鄰英德、曲江,北依始興、江西。該縣礦產資源豐富,旅遊資源豐富,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因盛產三華李、六里柑、九仙桃等水果,有「中國三華李之鄉」之稱。

『陸』 韶關市翁源縣有多少個鎮

截至202年9月,翁源縣下轄龍仙、江尾、壩仔、周陂、官渡、翁城、新江和鐵龍八個鎮。

翁源縣:

翁源縣,隸屬廣東省韶關市,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東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東靠連平,南鄰新豐,西接英德、曲江,北依始興、江西。東經113°39′2″至114°18′5″,北緯24°07′30″至24°37′15″。東西極端長66.5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2175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1949年9月15日翁源縣解放,建立翁源縣人民政府。

1956年12月18日,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復,將新豐縣梁壩鄉劃歸翁源縣管轄,隸屬第二區。

1958年7月3日,英德東片的漁灣、大鎮、橋頭、青塘、白沙5個鄉並入翁源。

1959年4月,紅旗公社改稱新豐公社,翁江公社改稱利龍公社,增劃水上公社和橋頭、青塘、沙田、梅坑、營盤6個公社,全縣共15個公社和牛屎壢礦山辦事處。

1960年1月14日,增設橫石公社和5個場1個所,即三華國營農場、黃陂畜牧場、鐵龍林場、羅坑水畜牧場、九曲水林場和河口農業科學研究所。

1964年7月10日,廣東省人委批復設立龍仙鎮、蒲竹鎮(原牛屎壢礦山辦事處)2個鎮。1966年3月15日,城鎮公社劃出龍仙鎮。

1971年6月,全縣共有南浦、三華、壩子、江尾、附城、周陂、官渡、翁城、新江10個公社和龍仙鎮、蒲竹鎮及鐵龍林場。

1980年11月,全縣共有2個鎮、15個公社、1個林場和1個大隊級(貴聯)農林場,152個大隊。1981年8月,蒲竹鎮定為大隊級鎮,同年經韶關專署批准撤銷。

2001年,貴聯鎮並入南浦鎮,廟墩鎮並入官渡鎮,連新鎮並入新江鎮。全縣由18個鄉鎮合並為15個鎮。

2004年,南浦、三華2個鎮並入龍仙鎮;岩庄鎮並入壩仔鎮;紅嶺、仙鶴2個鎮並入江尾鎮;六里鎮並入官渡鎮;礤下鎮並入周陂鎮;保留翁城鎮、新江鎮,鐵龍鎮改為鐵龍林場。2019年10月,經省民政廳批復,鐵龍林場恢復鐵龍鎮名。

至2020年,全縣行政區劃設8鎮,分別為為龍仙、周陂、翁城、新江、江尾、壩子、官渡,鐵龍;共156個村委會,18個社區居委會,1982個村小組。政府駐地龍仙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翁源縣

『柒』 韶關市翁源縣

翁源縣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東南部,東與連平縣相連,南與新豐縣交界,西與英德市、曲江區接壤,北與始興縣、江西省毗鄰。因其處於北江支流翁江之源而得名,南朝梁時置縣,是廣東歷史上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蓋因山水奇秀,物產豐饒,故古有「仙邑」之稱。總面積221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8萬人。是「中國三華李之鄉」、「中國九仙桃之鄉」、「中國蘭花之鄉」。 「中國蘭花之鄉」——翁源
翁源縣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處嶺南多金屬礦帶南部,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發現的礦產資源有32種,主要有煤、鐵、錳、硫鐵礦、黑鎢礦、瀝青鈾礦、金、銀、銅、錫、鉬、鉍、銻、鉛、鋅等,非金屬礦物有白雲岩、螢石 、重晶石、綠柱石、石英、冰洲石、耐火粘土等。山地面積247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67%,活立木蓄量587萬立方米,是廣東省「綠化達標縣」。水力資源蘊藏量16萬千瓦,尚待開發利用的7.58萬千瓦。全縣小水電裝機容量約4萬千瓦,年發電量近2億度,是全國「農村初級電氣化達標縣」之一,工農業生產用電充足。縣境有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6大河流,水源充足,供水系統配套,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用水相當充裕。
投資環境優越。翁源區位獨特,交通便利,南連珠三角,背靠湖南、江西,素有粵北南大門之稱,是珠三角產業近距離轉移,低成本擴張的理想寶地,是泛珠三角經濟輻射內地的戰略通道。縣城距廣州200公里,深圳300多公里,距韶關110公里。縣內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國道、1944省道越境而過,規劃中的昆汕高速、深湘高速亦將貫穿其中,全縣開通國際電話、互聯網、視聆通業務,交通通訊非常便利。全縣勞動力人口13萬人,每年可輸送勞動力人口5000人。現有高級技工學校一間,職業中學三間,可培訓各式各樣的勞動力人才。改革開放以來,翁源打開山門,廣引外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使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現已基本形成龍仙綜合經濟區、翁城經濟發展區、官渡經濟開發區。勤勞,純朴的翁源人民熱情歡迎海內外賓朋前來旅遊觀光,投資置業。
「中國三華李之鄉」——翁源山川秀美,人文集萃。「龍僻靈池梅岩書堂皆勝地,仙開翁水雙臘如珠盡韶天」,盡可概括其鍾靈毓秀之氣象。東華山自然風景區,張光營自然保護區,鐵龍水龍宮和翁城仙獅洞,晚唐詩人邵謁讀書地三華書堂石,還有客家人居住遺址湖心壩客家群樓、江尾思茅嶺八卦圍,以及三華李生態觀光園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千百年來,翁源孕育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有32首詩載入《全唐詩》的晚唐詩人邵謁,受明神宗皇帝贈聯「破虜平蠻,功蓋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嘉獎的抗倭名將太子太保陳嶙,有20世紀四十位傑出旅美華人之一、中華世紀英才、美國油畫大師塗志偉等等。
氣候溫和,四季宜耕,翁源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三華李、九仙桃、蠶桑、糖蔗、蘭花、優質稻、反季節蔬菜等農產品相當豐富。翁源是全國的蠶桑、糖蔗生產基地縣,是全國最大的國蘭(蘭花)生產基地,是素有嶺南佳果之稱、夏令果王三華李的故鄉。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翁源縣轄七鎮一場:龍仙鎮、壩仔鎮、江尾鎮、官渡鎮、周陂鎮、翁城鎮、新江鎮和鐵龍林場。縣人民政府駐龍仙鎮。全縣總面積221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8.8萬人。
龍仙鎮:轄34個村委會,6個居委會,面積433平方千米,總人口117449人。
壩仔鎮:轄22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面積384平方千米,總人口48826人。
江尾鎮:轄24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面積334平方千米,總人口42626人。
官渡鎮:轄19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面積240平方千米,總人口44427人。
翁城鎮:轄1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和翁城農場,面積133平方千米,總人口33916人。
新江鎮: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337平方千米,總人口41103人。
周陂鎮:轄18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面積201平方千米,總人口41771人。
鐵龍林場:轄3個工區和居委會,面積96平方千米,總人口5727人。 http://ke..com/view/187666.htm?fr=ala0_1_1

『捌』 廣東翁源縣有幾個鎮,分別是共有幾個派出所

翁源縣位於韶關市東南部,北江支流翁江上游,東靠連平,南接新豐,西鄰英德、曲江,北依始興、江西。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9′22〃-114°18′15〃,北緯24°7′4〃-24°40′。總面積2234平方千米/2158平方千米。總人口38萬人(2003年)。

歷史沿革:
2000年,翁源縣轄18個鎮。總人口310956人。龍仙鎮、南浦鎮 、貴聯鎮 、岩庄鎮、壩仔鎮、仙鶴鎮、江尾鎮、三華鎮、六里鎮、官渡鎮、廟墩鎮 、周陂鎮 、礤下鎮、翁城鎮、新江鎮、連新鎮、鐵龍鎮、紅嶺鎮。

2002年,翁源縣轄18個鎮(龍仙 江尾 壩仔 南浦 周陂 六里 翁城 新江 岩庄 貴聯 示下 廟墩 三華 官渡 鐵龍 連新 紅嶺 仙鶴),156個村委會、14個居委會。

後翁源縣轄15個鎮,155個村委會。鎮級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江尾、礤下、三華、官渡、鐵龍等5個鎮,其中三華鎮只有44平方千米;101至150平方千米的有仙鶴、壩仔、周陂、六里、翁城、紅嶺等6個鎮;151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南浦、岩庄、龍仙、新江等4個鎮。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有紅嶺和鐵龍鎮;1萬人以上至2萬人的有礤下、三華、仙鶴、岩庄4個鎮;2萬人以上至3萬人的有官渡、六里、江尾、南浦、周陂6個鎮;3萬人以上的有龍仙、翁城、新江、壩仔4個鎮。

翁源縣經過區劃調整:1、撤銷岩庄鎮,其行政區域並入壩仔鎮,鎮人民政府駐壩仔。新的壩仔鎮轄22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面積384平方千米,總人口48826人。2、撤銷紅嶺鎮、仙鶴鎮,其行政區域並入江尾鎮,鎮人民政府駐江尾。新的江尾鎮轄24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面積334平方千米,總人口42626人。3、撤銷南浦鎮、三華鎮,其行政區域並入龍仙鎮,鎮人民政府駐龍仙。新的龍仙鎮轄34個村委會,6個居委會,面積433平方千米,總人口117449人。4、撤銷礤下鎮,其行政區域並入周陂鎮,鎮人民政府駐周陂。新的周陂鎮轄18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面積201平方千米,總人口41771人。5、撤銷六里鎮,其行政區域並入官渡鎮,鎮人民政府駐官渡。新的官渡鎮轄19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面積240平方千米,總人口44427人。6、保留翁城鎮,該鎮轄1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和翁城農場,面積133平方千米,總人口33916人。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7、保留新江鎮,該鎮仍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337平方千米,總人口41103人。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8、撤銷鐵龍鎮,其行政區域劃入新江鎮,保留鐵龍林場,設立中共鐵龍林場委員會。原鐵龍鎮的龍集、龍體、龍化村委會改為鐵龍林場龍集、龍體、龍化工區。3個工區和居委會由林場管轄,面積96平方千米,總人口5727人。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翁源縣轄7個鎮(龍仙、江尾、壩仔、周陂、翁城、新江、官渡)。

至於有幾個派出所那我就不知道了:(

『玖』 廣州市有哪些縣

截至2019年,廣州市下轄沒有縣,只有11個區,區下轄為鎮和街道辦事處。

廣州市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共11個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州市的行政隸屬關系和行政區劃設置,有過幾次較大的變動和調整。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0年改為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4年劃歸廣東省領導,為省轄市。

解放初期,廣州市劃分為28個區,其中城區20個(逢源、黃沙、西禪、長壽、沙面、陳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東堤、漢民、前鑒、大東、東山、洪德、蒙聖、海幢)、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

1950年調整行政區劃設置,把28個區合並為16個區,其中城區8個(長壽、河南、惠福、永漢、太平、越秀、大東、荔灣)、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

1951年10月,把郊區7個調整為4個(白雲、芳村、西村、新滘)。

1952年9月,把原來8個城區合並為5個(東區、中區、西區、北區、河南區),仍保留珠江區。

1953年5月,西村區撤銷並入白雲區。同年6月,黃埔區成立。

1956年6月,黃埔、白雲、新滘3個區合並為廣州市郊區。1958年12月,撤銷珠江區,同年撤銷廣州市郊區;原屬郊區的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4個公社與花縣合並設立廣北縣,劃歸廣州市;

原廣州市郊區的三元里、鶴洞、江村、石井、沙河、新滘、黃埔、蘿崗8個公社設立廣州市近郊區。

1959年3月,撤銷廣北縣,把花縣劃回佛山地區;恢復廣州市郊區,原從廣州市郊區劃出的4個公社劃回廣州市郊區;撤銷廣州市近郊區。

1960年4月,從佛山地區劃出花縣、從化縣歸屬廣州市。同年8月,撤銷中區、郊區,設立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4個城區和黃埔區、芳村區、江村區3個郊區。

1961年,原屬韶關地區的佛岡縣劃歸廣州市(1963年又劃歸韶關地區管轄)。

1962年5月,將黃埔區、芳村區、江村區3個郊區合並為1個郊區。

1973年,重新從郊區劃出部分區域再設黃埔區。

1975年,把原屬佛山地區的番禺縣、惠陽地區的增城縣和龍門縣、韶關地區的新豐縣劃歸廣州市。

1983年,把韶關地區的清遠縣、佛岡縣劃歸廣州市。

1985年1月,從廣州市郊區劃出部分區域,設置天河區、芳村區。

1987年1月,把廣州市郊區改稱為白雲區。

1988年,廣州市行政區劃作出較大調整,1月7日,把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新豐縣劃歸韶關市管轄,清遠縣和佛岡縣劃歸清遠市管轄。

1992年5月,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

1993年6月,撤銷花縣,設立花都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同年12月,撤銷增城縣,設立增城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

1994年3月,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

2000年5月,分別撤銷番禺市和花都市(縣級),設立番禺區和花都區。

2005年4月,撤銷東山區、芳村區,設立廣州市南沙區、蘿崗區。

2012年9月,番禺區的東涌鎮、大崗鎮、欖核鎮劃歸廣州市南沙區管轄。

2014年1月,撤銷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的黃埔區;撤銷縣級從化市,設立廣州市從化區;撤銷縣級增城市,設立廣州市增城區。

行政區劃調整後,廣州市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共11個區。

(9)廣州翁源縣屬於哪個市擴展閱讀: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的歷史沿革

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

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里永無飢荒。說完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

當地人民為紀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別名。

秦朝,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漢初與唐末,廣州曾經兩次出現過割據的小國,秦末期為南越國,趙佗(秦的南海尉)自立為南越王,廣州成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111年)。

唐代末期劉岩(又名劉龔)據廣州稱帝, 國號南漢(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廣州作都城(當時稱興王府)。廣州地區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為南海郡開始,歷代以來它的行政管轄地區,最小的范圍也據有現廣東省的中部與北部,最大的范圍包括現廣東、廣西的大部地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 當時南海郡尉任囂在現中山四路舊倉巷附近修建城廓,稱為「任囂城」,廣州為郡治所在地。

秦漢時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北至觀坪石,東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後趙佗續任南海郡尉。

秦朝為了鞏固在嶺南的統治,從中原遷居五十萬居民到嶺南,其後經過兩晉、兩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漸形成了廣府、客家與福佬民系三大民系,並形成獨特的嶺南文化 。秦末漢初時,趙佗自立為南越武帝,並把管轄范圍擴展到雷洲半島與廣西、桂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

漢武帝於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國後,把原趙佗割據地區劃分為九郡(後縮為七郡),廣州仍稱南海郡,歸屬交趾部後稱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圍縮小。

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廣西梧州,廣州城曾一度較前衰落。東漢末年,廣州屬於吳國,公元216年吳國交州刺史步騭把交州治從梧州遷回廣州,公元226年並將交州改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漢代廣州地區行政范圍面積約10.5萬平方公里。

晉代,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比漢代有所縮小, 已將東部梅縣、潮汕、惠陽等地區分出;晉代南海郡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南、北朝與隋代,廣州仍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圍略有變化。

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廣州都督府行政界線南至寶安、中山,北至清遠, 西至四會;懷集,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唐末期劉岩在廣州稱帝, 號稱南漢國,廣州為興王府,並在廣州地區設置咸寧、常康二縣, 以模仿帝都長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漢後,廢興王府仍稱為廣州(以後一直沿用廣州名稱),廣州為廣南東路路治地(簡稱廣東。廣東省之稱自此開始)。廣州行政區域范圍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

元、明、清各朝代,廣州先後稱廣州路(元代),廣州府(明、清時),均為省治地(元代廣東省稱廣東道, 明代稱廣東布政司,清稱廣東省)。行政區域范圍雖有變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廣州府行政區域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

解放前, 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廣州市行政區域范圍較前各歷史時期大為縮少。 南至河南全島與芳村,東至車陂,北至白灰場,面積為248平方公里。

解放後,廣州曾一度劃為直轄市,1954年全國行政區域調整時改為省轄市。 由於生產與城市發展,廣州行政區域經過多次擴展,現廣州市轄區面積達7434.4平方公里。

『拾』 翁源縣屬於哪個市管

廣東省韶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