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過廣州南沙的那條江是不是珠江
是的。就是珠江
⑵ 流經廣州市的主要江河
增江,是東江的一條支流,屬於珠江水系。發源於韶關市新豐縣七星嶺,經從化、龍門在增城市東北角流入增城市區,自北向南縱貫全市東部地區,至石灘鎮官海口匯入東江,全長203公里。流域面積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9億立方米。
增江是增城市的母親河,一說增城因增江而得名。
⑶ 流經廣州市區的江有哪些
有三條江,黃浦江,東江,汾河
⑷ 廣州有什麼江河湖海
主要河流有北江、東江北幹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廣州河段、市橋水道、沙灣水道等,北江、東江流經廣州市匯合珠江入海。湖泊有白雲湖、海珠湖、千燈湖、流花湖、麓湖、荔灣湖、東山湖等等。海鷗島、龍穴島、長洲島、大吉沙島等可以看海。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東連博羅縣,西鄰順德,北靠清遠市區,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⑸ 廣州有江嗎
有的,廣州有珠江,在廣州哪個是很有名的了,海印大橋就是在珠江上的
⑹ 流經廣州番禺區的那條江叫什麼名字
珠江
⑺ 廣州大橋下面是什麼江
是珠江吧。廣州大橋位於廣州市區東部、海珠橋下游,跨越珠江主、輔航道。珠江,又名粵江,是中國第二大河流,境內第三長河流
⑻ 廣州的主要河流有幾條名稱叫什麼
廣州主要河流有北江、東江北幹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廣州河段、市橋水道、沙灣水道等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22條,老八區主要河涌有231條、總長913公里,不僅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特色,也對改善城市景觀、維持城市生態環境的穩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廣州市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本地水資源較少,過境水資源相對豐富。全市水域面積7.44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東江北幹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廣州河段、市橋水道、沙灣水道等,北江、東江流經廣州市匯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資源總量79.7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億立方米,地下水14.87億立方米。以本地水資源量計,每平方公里有106.01萬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二分之一。過境客水資源量1860.24億立方米,是本地水資源總量的23倍。客水資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網河區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進入廣州市區的客水資源量達1591.5億立方米,由東江分流進入東江北幹流的客水資源量為142.03億立方米,增江上游來水量28.28億立方米。南部河網區處於潮汐影響區域,徑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強。珠江的虎門、蕉門、洪奇瀝三大口門在廣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漲潮量2710億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億立方米,與三大口門的年徑流量1377億立方米比較,每年潮流可帶來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資源。
⑼ 廣州最長的江是什麼江
珠江,又名粵江,是中國第二大河流,境內第三長河流。珠江原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長的一段水道,因為它流經著名的海珠島(石)而得名,後來逐漸成為西江、東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珠江發源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系馬雄山,流經中國中西部六省區及越南北部,在下游從八個入海口注入南海。2012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珠江的長度和流域面積進行了量測,並得到了准確數據,確定珠江為我國第二大河流。珠江年徑流量3300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2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全長2320千米,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國境內,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內。),是中國南方最大河系,是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條,總長36000多公里,豐盈的河水與眾多的支流,給珠江的航運事業帶來了優越條件,航運價值僅次於長江,居全國第二位。珠江水系水能資源蘊藏豐富,著名的天生橋、大藤峽、魯布革、新豐江等水電樞紐都屬於珠江水系。珠江流域面積廣闊,多為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94.5%,平原面積小而分散,僅佔55%,比較大的是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流域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黃果樹瀑布、桂林山水都在珠江流域。
全長:2320千米
發源:雲南省沾益縣馬雄山
入海口:珠江三角洲
流經:雲貴桂粵湘(等)
水系:珠江水系
流量:約3360億立方米
佔地面積:45.2萬平方公里
別名:粵江
⑽ 廣州市區有哪些江河
8條,北江、東江北幹流、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廣州河段、市橋水道、沙灣水道等。
廣州市水資源的主要特點
是本地水資源較少,
過境水資源相對豐富。
全市水域面積7.44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東江北幹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廣州河段、市橋水道、沙灣水道等,北江、東江流經廣州市匯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資源總量79.7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億立方米,地下水14.87億立方米。以本地水資源量計,每平方公里有106.01萬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二分之一。過境客水資源量1860.24億立方米,是本地水資源總量的23倍。客水資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網河區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進入廣州市區的客水資源量達1591.5億立方米,由東江分流進入東江北幹流的客水資源量為142.03億立方米,增江上游來水量28.28億立方米。南部河網區處於潮汐影響區域,徑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強。珠江的虎門、蕉門、洪奇瀝三大口門在廣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漲潮量2710億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億立方米,與三大口門的年徑流量1377億立方米比較,每年潮流可帶來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