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港進出口的貨物有哪些
擴展閱讀
廣州周圍哪裡蹦極評分高 2025-05-10 13:44:21

廣州港進出口的貨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0-14 21:51:45

A. 中國內河航運和海運的主要海港

目前中國沿海主要港口有16個,計有大小泊位73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有284個。1990年各個主要海港的貨物吞吐量達4.83億噸,比1952年增長近34倍。
①上海港。是中國最大海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1990年吞吐量達 1.4億噸。其中外貿物資吞吐量約佔全港吞吐量的20%,是中國最主要的外貿口岸。吞吐的主要貨種有煤炭、 鋼鐵、糧食、 金屬礦石、化肥、水泥、木材和雜貨等(見中國交通運輸地理、上海市、黃浦江)。
②秦皇島港。位於渤海西北部,河北省東北端海岸,40年來,已由單一煤炭港逐步發展成為綜合性港口。進出以煤為主,還有鋼鐵、 礦石、 機械、化肥、糧、棉、建材、雜貨等20餘種貨種,1990年吞吐量6945萬噸,僅次於上海港,居全國各港口第2位。70年代新建有石油出口碼頭。為中國北方主要外貿口岸之一(見秦皇島市)。
③大連港。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大連灣內,2萬噸以下的遠洋輪終年可以進出。每年吞吐量僅次於上海港和秦皇島港,是中國北方主要外貿口岸之一(見大連市)。
④天津港。位於海河進入渤海的出口。全港由天津、塘沽新港2港區組成,其中新港是全港的主體部分,有萬噸級泊位20個,其入港航道乃由人工開挖而成的單向航道,可隨時進出吃水7.5米以下的船舶,吃水10米左右的船舶則可候潮出入,為中國主要外貿港口(見天津市、中國交通運輸地理)。
⑤青島港。位於山東半島南部、膠州灣東南口北岸,港區包括大港、中港、小港幾部分,其中大港是全港主要部分,目前山西、河北有大量煤炭和部分農產品在此輸出,在青島港至連雲港海岸線之中點,利用外資興建的石臼深水港正加緊建設,建成後年吞吐能力可達1000~2000萬噸(每年可在此輸出煤炭1000萬噸,進口鐵礦石500萬噸)(見青島市、山東省)。
⑥連雲港。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海州灣東南岸,隴海鐵路和歐亞大陸橋的終端,是中國東部沿海臍部的重要海港和海陸轉運站。經 40年來的建設, 港口吞吐量1990年為1137萬噸。在此出口物資以煤、鹽、建材和百貨為主,進口則以糧食、木材、化肥、機械為主(見連雲港市)。
⑦廣州港。中國主要外貿港口之一。包括廣州內港和黃埔港兩部分。廣州內港因航道淤淺,5000噸以上海輪須經外港──黃埔港轉運。廣州內港進出口貨物主要有糧食、化肥、鹽和雜貨等。黃埔港進出主要貨種則有煤炭、化肥、糧食、礦砂、五金機械和雜貨等(見廣州市、中國交通運輸地理)。
⑧湛江港。1949年後中國繼天津新港自行設計、建造的現代化海港,中國南方外貿港口之一。位於雷州半島東北部廣州灣內,是華南、西南物資外貿輸出最便捷的港口;亦為中國從西歐、印度洋沿岸各國及澳新、東南亞進口物資航程最短的海港。進出物資以鐵礦石、非金屬礦石、鹽、化肥、石油和雜貨等為主(見湛江市)。

B. 廣東省有多少個貨物進出口港口

至2002年底,全省共有港口109個,其中沿海港口36個、內河港口73個,生產用碼頭泊位3066個,碼頭長度17.9萬米。比較出名的港口有: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湛江,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茂名。

如廣州港區,其分為虎門港區、新沙港區、黃埔港區和廣州內港港區;深圳的赤灣港是深水港;湛江港;茂名港 等。

C. 廣州是明清時期的貿易港口,那麼中外貿易往來的商品都有哪些

貿易商品可以分為二部分內容:

第一,就是最熟悉的朝貢給賜貿易。

外國派使者團到明廷進貢,進貢品被稱之為稱為「正貢」,也就是比較正規的貿易商品。正貢是送獻給明朝王室的寶貴財富,如有瑪瑙、象牙、琉璃製品、玳瑁、盔甲、孔雀、犀牛、金銀器物、長頸鹿等珍稀動物,還有一些龍延、檀香、蘇木、胡椒等當時中國珍貴的香料、調料等。

進貢使者所進貢的商品貿易,其中少部分商品被稱之為「附至番貨」或「附搭貨物」,這些貿易商品可以在京師會同館或者市舶司等地方進行二次交易。但並代表所有的貿易商品都可以二次交易,在當初明政府是針對不同的物品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正常老講:就是有明政府出錢購選一些所需的物品,其它都會交給當地市場自由貿易交易。

D. 廣州港的經濟腹地

廣州港經濟腹地遼闊,以廣東為主,並以廣州市為主要依託,包括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四川以及河南、江西、福建的部分地區。廣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中南、西南、贛南、閩南等地區物資的主要集散地,便利的海、陸、空交通,使其成為上述地區客、貨運輸的集散中心,擔負著國內和外貿物資的轉口任務。
珠江水系腹地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磷、 硫、鐵礦、重晶石、錳礦和鋁土礦,沿江地區工農業比較發達,許多重要城市多分布於沿江兩岸。進出口的大宗貨物有:煤炭、石油、金屬礦石、鋼鐵、礦建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屬礦石、化肥、農葯、鹽、糧食等。通過該港的國內外貨物貨種、流量、流向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
在腹地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廣州港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 1999 年全港貨物吞吐量突破 1 億噸大關,成為中國大陸第二個跨入世界億噸大港的港口。之後,港口發展一年一大步,到 2003 年全港貨物吞吐量達到 1.72 億噸,是 1995 年的 2.4 倍,全港集裝箱吞吐量 276.9 萬標准箱,是 1995 年的 5.4 倍,港口貨物吞吐量居世界港口前 10 位。 2004 年全港集裝箱吞吐量為 330 萬標准箱。廣州港作為華南地區主樞紐港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E. 廣東有哪些海運港口

湛江: 作為我國大西南出海主通道,湛江港成功實現億噸大港目標。截至2008年12月24日,湛江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0215億噸,成為全國第十五個億噸大港,也是我國西南沿海港口群中的唯一億噸大港。當前,國家和廣東省已把湛江港列入全國及省重大發展規劃項目,交通部在《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中把湛江港定位為西南沿海港口群主要港口。

東莞: 東莞位於珠江出海口,虎門歷來就是我國南方的重要門戶,溯珠江而上,可分別通達粵東、粵北、粵西乃至廣西等地。主 要港口——虎門港是國家一類口岸,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每天都有客貨輪直達香港。目前虎門港已建成2000噸級至35000噸級 泊位11個,設計能力600萬噸,同時,還有莞城港區、石 龍港區和中堂、望牛墩、麻涌、新民、洪梅等一批水路進出口貨物裝 卸點,港口貨物集散非常方便。
汕頭: 汕頭港是我國沿海5個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擁有5000噸級以上泊位3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6個。綜合通過能力2621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58萬標箱。近年來,汕頭市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業和海運業,目前與世界上57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港口有貨運往來,與香港、泰國、日本等地有集裝箱定期貨運班輪。2006年,汕頭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噸,達到2012.5萬噸,增長15.9%。2009年初,汕頭港成功與台灣高雄港實現中國大陸與台灣海上直航海運的歷史。
廣州: 中國第三大港口廣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華南地區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和最大的國際貿易中樞港,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2006年貨物吞吐量達1.67億噸。 黃埔新港和新沙港位於廣州東部、珠江的出海口,均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集裝箱碼頭。 蓮花山港、南沙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 內河可沿東、西、北江航道溝通廣東省各地和廣西省,與100多條河道相連接。
佛山: 山高明水陸交通便利。西江沿岸線22公里,港口碼頭23個,年吞吐量為40萬噸,沿西江通航香港、廣州、肇慶、梧州等地,直達香港只需2小時50分鍾,已投入運營的三千噸級高明港新貨運碼頭成為周邊地區的貨物中轉站。現有公路總里程719.6公里,公路密度76公里/100平方公里。公路網路分布主要有三縱(蓮金線、肇珠線、高銅線)一橫(廣高線),標准水泥路貫通全區城鄉。
深圳: 港口
蛇口碼頭
福永碼頭
鹽田碼頭
赤灣碼頭
媽灣碼頭
內河碼頭
東角頭碼頭

F. 中國的進出口國際貿易,所有的港口列出

一、東北沿海港口
丹東港(PORT OF DANDONG)
大連港(PORT OF DALLAN)
營口港(PORT OF YINKOU)
錦州港(PORT OF JINZHOU)

二、華北沿海港口
秦皇島港(PORT OF QINHUANGDAO)
唐山港(PORT OF TONGXHAN)
天津港(PORT OF TIANJIN)
黃驊港(PORT OF HUANGHUA)

三、山東沿海港口
龍口港(PORT OF LONGKOU)
煙台港(PORT OF YANTAI)
威海港(PORT OF WEIHAI)
張家埠港(PORT OF ZHANGJIABU)

青島港(PORT OF QINGDAO)
日照港(PORT OF RIZHAO)
石島港(PORT OF SHIDAO)
嵐山港(PORT OF LANSHAN)

四、蘇、浙、滬沿海港口
連雲港港(PORT OF LIANYUNGANG)
南通港(PORT OF NANTONG)
張家港港(PORT OF ZHANGJIAGANG)
南京港(PORT OF NANJING)
上海港(PORT OF SHANGHAI)

乍浦港(PORT OF ZHAPU)
舟山港(PORT OF ZHOUSHAN)
石浦港(PORT OF SHIPU)

海門港(PORT OF HAIMEN)
鎮江港(PORT OF ZHANGJIAG)
寧波港(PORT OF NINGBO)
溫州港(PORT OF WENZHOU)

五、福建沿海港口
賽岐港(PORT OF SAIQI)
福州港(PORT OF FUZHOU)
湄州灣港(PORT OF MEIZHOUWAN)

廈門港(PORT OF XIAMEN)
東山港(PORT OF DONGSHAN)
泉州港(PORT OF QUANZHOU)

六、粵桂沿海港口
汕頭港(PORT OF SHANTOU)
西堤港(PORT OF XIDI)
汕尾港(PORT OF SHANWEI)

深圳港(PORT OF SHANZHEN)
廣州港(PORT OF GUANGZHOU)
中山港(PORT OF ZHONGSHAN)
珠海港(PORT OF ZHUHAI)

江門港(PORT OF JIANGMEN)
陽江港(PORT OF YANGJIANG)
水東港(PORT OF SHUIDONG)
湛江港(PORT OF ZHANJIANG)

霞海港(PORT OF XIAHAI)
海安港(PORT OF HAIAN)
北海港(PORT OF BEIHAI)
防城港(PORT OF FANGCHENG)

七、海南沿海港口
海口港(PORT OF HAIKOU)
三亞港(PORT OF SHNYA)
八所港(PORT OF BASOU)
洋浦港(PORT OF YANGPU)
馬村港(PORT OF MACUN)

八、台灣省及港、澳地區沿海港口
高雄港(PORT OF GAOXIONG)
花蓮港(PORT OF HUALIAN)
台中港(PORT OF TAIZHONG)

基隆港(PORT OF JILONG)
香港港(PORT OF XIANGGANG)
澳門港(PORT OF AOMEN)
內河港口

一、長江水系港口
上海
上海縣港(PORT OF SHANGHAI COUNTY)
嘉定港(PORT OF JIADING)
寶山港(PORT OF BAOSHAN)
松江港(PORT OF SONGJIANG)
金山港(PORT OF JINSHAN)

青浦港(PORT OF QINGPU)
奉賢港(PORT OF FENGXIAN)
南匯港(PORT OF NANHUI)

川沙港(PORT OF CHUANSHA)
崇明港(PORT OF CHONGMING)
上海市區內河港(PORT OF SHANGHAI CITY)

江蘇
南通市港(PORT OF NANTONG CITY)
張家港市港(PORT OF ZHANGJIAGANG CITY)
大中港(PORT OF DAZHONG)
建湖港(PORT OF JIANHU)

崑山港(PORT OF KUNSHAN)
興化港(PORT OF XIGHUA)
江陰港(PORT OF JIANGYIN)
高港港(PORT OF GAOGANG)

鹽城港(PORT OF YANCHENG)
常熟港(PORT OF CHANGSHU)
南京地方港(PORT OF NANJING CITY)

泰興港(PORT OF TAIXING)
東台港(PORT OF DONGTAI)
海安港(PORT OF HAIAN)
濱海港(PORT OF BINHAI)

梧桐港(PORT OF WUTONG)
冉里山港(PORT OF RANLISHAN)
硤石港(PORT OF XIASHI)
蕭山港(PORT OF XIAOSHAN)
雉城港(PORT OF ZHICHENG)
魏塘港(PORT OF WEITANG)

小浦港(PORT OF XIAOPU)
周浦港(PORT OF ZHOUPU)
泗安港(PORT OF SIAN)
湖州港(PORT OF HUZHOU)
平湖港(PORT OF PINGHU)
李家巷港(PORT OF LIJIAXIANG)

安徽
馬鞍山港(PORT OF MAANSHAN)
蕪湖港(PORT OF WUHU)
銅陵港(PORT OF TONGLING)
安慶港(PORT OF ANQING)
荻港港(PORT OF DIGANG)

池州港(PORT OF CHIZHOU)
散兵港(PORT OF SANBING)
合肥港(PORT OF HEFEI)
淮南港(PORT OF HUAINAN)
蚌埠港(PORT OF BENGBU)

江西
九江港(PORT OF JIUJIANG)
南昌港(PORT OF NANCHANG)
贛州港(PORT OF GANZHOU)

湖北
武穴港(PORT OF WUXUE)
田鎮港(PORT OF TIANZHEN)


G. 廣州港的對外往來

秉承「海上絲綢之路」的遺風,廣州港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個港口有海運貿易往來,與美國巴爾的摩港、洛杉磯港、聖地亞哥港、加拿大溫哥華港、澳大利亞悉尼港、義大利那不勒斯港、南非德班港、菲律賓馬尼拉-達沃港、紐西蘭奧克蘭港、日本博多港、瑞典哥德堡港、等11個港口締結為友好港,促進了港口城市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