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陳家祠一游怎麼發說說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廣州陳家祠一游怎麼發說說

發布時間: 2022-11-03 18:06:56

Ⅰ 五一去廣州有什麼推薦去玩的地方嗎

這個五一假期我就去了廣州的陳家祠遊玩,雖然在廣州工作了挺長一段時間,可之前一直都沒有打卡這個景點,以前就是覺得這個景點很一般(名字給我的錯覺),無非就是一個祠堂而已吧!耐不住同事的軟磨硬泡,就跟她一起去玩了,打卡後才發現自己真的是先入為主了,這里徹底讓我改觀!沒錯,下面我推薦的就是廣州的陳家祠

【景點介紹】

陳家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廣府傳統建築之一,來這里可以感受嶺南文化的底蘊,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還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在地,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珍藏著各類珍貴文物和現代工藝品。

門票:10元/人,學生票5元/人

開放時間:全年全天開放 09:00-17:30 (17點停止入場)

交通:

  1. 自駕車,導航到陳家祠堂即可;

  2. 坐地鐵1號線或者8號線在「陳家祠」站D出口,步行約3分鍾就能到達;

  3. 公交車乘坐268、250路公交車陳家祠站下。

觀賞路線:前院→庭院→後院

前院:進門後可以看到都是大木雕屏風與大木門,抬頭才是最驚喜的,建築很壯觀,大門左邊是賣文創物品的小店,都是廣東特色,茶、食品、用品、擺設,右手邊是木雕展覽,各種廣東古代及當代木雕工藝,值得參觀學習,我比較喜歡這個木雕裝飾品,安利給你~

庭院:綠樹成蔭,抬頭看看屋頂那木雕的圖案,清代的時期的建築大概就是如此吧,偏廳還有廣州著名民間手工藝,欖雕、玉雕、廣彩、廣秀、陶瓷…等,珍貴藝術品售賣及技能學習。

後院:可以在這里休息,休閑地度過一個寧靜的下午,擺放著各種盆栽,每一盆盆栽都好像活生生的藝術品擺在面前,可以掏出手機一頓拍。

郭沫若曾到此形容: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可見對此的評價有多高。

【推薦理由】

這個景點被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裡面的每一個小地方都是藝術的體現,各種精緻的雕刻裝飾和建築工藝真的很贊呀,是嶺南建築工藝的集大成者~而且交通出行比較方便,坐地鐵最為便捷,遊玩體驗很不錯,建議遊玩2-3小時左右,遊玩過後可以去打卡美食哦,強烈推薦荔園家的奶茶,簡直就是奶茶之王,港式奶茶絕絕子,價格13-15元/杯,價格跟外面的奶茶店差不多,但是味道卻好太多了!地址在陳家祠地鐵站F出口,右邊的一條小巷子直入200m,有得吃又有得玩,很難不讓人心動呀~

遊玩小tips:

  1. 裡面有很多文物是禁止拍照的,所以要遵守館內的規則哦~

  2. 大門後側有免費的電子講解二維碼,自己掃碼了解即可。

  3. 可以穿著漢服這類古風的服飾進去拍照,那氛圍感一下子就到位了,拍出來的照片好看得不要不要滴~

  4. 最佳拍攝時間是下午的4點,而長廊是最佳的拍攝機位,不要錯過哦。

Ⅱ 陳家祠景點簡介及路線

陳家祠景點簡介及路線

陳家祠 原稱陳氏書院,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清末民間建築,現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祠內華麗的裝飾引人入勝,前來遊玩的人不計其數。陳家祠好玩嗎?有哪些好玩的景點?下面我為您詳細介紹。

簡介

陳家祠的建築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著稱,既有大型的製作,也有玲瓏的小作品,裝飾風格或粗獷豪放,或精緻纖巧,各具特色,特別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廣羅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風物,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風格獨具。祠前的壁間有六幅畫卷式的大型磚雕,每幅磚雕長達4米,是用單塊的青磚雕刻好了以後再連接成一體的,立體、多層次的畫面里有神話傳說、山水園林、花果禽獸等等,就像是民間的藝院一般。陳家祠堂在1958年修繕後辟為廣東民間工藝館。

木雕陳氏書院中的木雕。數量最多,規模亦大,內容豐富。首進頭門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壽”、“踐士會盟”等取材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木雕。其中突出的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大宴銅雀台一組,描繪曹操坐在銅雀台上觀看校場各員大獎比武的場面,突出刻劃了徐晃與許褚在比武後為了錦袍而爭奪難解難分的情景,人物生動傳神,引人入勝。

此外各座廳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長達540餘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種瓜果、花紋圖案、人物、動物、無不凝聚了廣東木雕的精華。

石雕陳氏書院的石雕主要是採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門、欄桿、牆裙、柱礎和台階等地方。聚賢堂前的月台石雕欄桿,是書院石雕裝飾工藝的典型,它融洽了圓雕、高浮雕、減地浮雕、鏤雕和陰刻等多種技法,以各種花鳥、果品為題材,用連續纏枝圖案的表現形式進行雕飾。又把雙面鐵鑄通花欄板嵌入欄桿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欄桿在色調深沉的鐵鑄欄板映托下,對比鮮明,主題突出,極富裝飾效果。

路線

陳家祠一日游路線之陳家祠——上下九步行街——天河體育中心

先在火車站附近找家合適的酒店住下,在地鐵一號線沿線有好幾個具有廣州特色的景點,如一號線的陳家祠、上下九步行街,這兩個地方屬於老廣州的建設,以前叫“西關”,是地鐵沿線了解廣州歷史的'好去處,而且游一圈也不會占很多時間。先用大半個小時參觀陳家祠(地鐵陳家祠站下),然後繼續坐地鐵一號線去上下九(長壽路站下),在那裡可以吃到廣州最本土的一些小吃,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雖然是步行街,但其實算價錢,上下九的東西賣得並不貴,有興趣可以購物一番,在那解決中餐。下午接著乘一號線到天河體育中心(體育西站下,C出入口出,走290米即到),觀看馬鞍型的建築設計,體育中心有保齡球等各項娛樂項目選擇,去中心對面的中信廣場走一圈感覺不錯。

陳家祠一日游路線之越秀公園——五羊石雕——中山紀念堂——陳家祠

越秀公園是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台”而得名。明永樂年間,建過觀音閣,雙名觀音山。越秀公園以山水秀麗、文物古跡眾多、風景優美而著稱。參觀象徵廣州的標志性建築——五羊石雕。接著乘車前往中山紀念堂,這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八角形建築,外形庄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築力學的結構原理,採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跨度達71米的建築空間內不設一柱,更顯氣勢恢宏。紀念堂及庭園用地面積為62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寬15米,深20米,座位3238個。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築物之一,又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游畢前往“嶺南建築藝術明珠”陳家祠,這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清代中葉以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宗子弟讀書或參加科舉考試,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90),建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五座三進、九堂六院,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以大門、聚賢堂和後座為中軸線,通過青雲巷、廊、廡、庭院,由大小19座建築組成建築群體,各個單體建築之間既獨立又互相聯系。聚賢堂位於書院主體建築的中心,堂宇軒昂,庭院寬敞。梁架雕鏤精細,堂中橫列的巨大屏風,玲瓏剔透,為木刻精品。中進聚賢堂屋頂上的陶塑瓦脊長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廣東石灣陶塑商號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欄桿嵌以鐵鑄的花卉等圖幅。

;

Ⅲ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時常要開展導游詞准備工作,導游詞是導游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那要怎麼寫好導游詞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1

陳家祠的花脊和磚雕。陳家祠的花脊共有十一條,總長度就是165米,花脊分上下兩層,下層脊基為灰塑,上層脊基為陶塑,陶塑全就是佛山石灣燒制的,採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黃、綠、寶藍、褐、白五色,人物均就是:有前無後,有眼無珠,面部不施釉彩,各種人物的頭、手、腳服飾均定型化,分別以模具印製,屆時根據人物身份、形態的不同,選配組合,再以捏、按、奈、貼等手法加工完成。最後還要按仰視的要求,誇張處理人體比例和特定的神態動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請朋友們注意看看,每條花脊兩端有一對造型獨特的動物,它龍頭魚尾,長有兩根往上翹的長須,這就就是古代民間傳說能防火避災的鰲魚,古人認為「巨鰲生於海,?而水能克火,故置於屋脊之上」不僅還使屋頂的輪廓線更加優美,同時,古人又取其」獨占鰲頭「之意。表示了人們期望子孫科舉考試榮登榜首,高官顯貴的心裡。

朋友們看了那麼多石雕,我就跟朋友們講一下他的工藝流程,先按客戶對主題內容的要求進行平面或立體的設計,並分解為磚格編上號,然後依題材劃分局部。選用統一規格的、質量上乘的青磚。運用浮雕、圓雕的技法,逐塊雕刻。最後按順序拼接鑲嵌於磚牆上,廣東磚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稱,能在質地鬆脆的青磚上雕刻纖細蒼勁的線條,如垂掛的直線一般,這就就是廣東磚雕的獨特風格。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2

今天下午,我聽爸爸媽媽說我們要去陳家祠遊玩。我聽了高興極了。來到買票處,從遠處看去,陳家祠五彩斑斕。中間是長方形的大門,兩邊有一個拱形的小門。我們以最快的速度買完票進去了。進來大門,爸爸告訴我陳家祠是古時候那些學生們讀書和住的地方。

我們先去參觀了學生們住的地方,參觀了他們書房、卧室……。有一些是古老的,有一些是現代的,但都非常好看。我們又去看了一些話,都是編織而成的。但是那些花草樹木、人、河流…都好像是畫下來的,有些畫的不像,好像是拍下來的。有一幅畫我最喜歡,上面是一隻鳥,鳥的羽毛五彩斑斕,它站在樹枝上。張開小嘴巴開始唱歌,我彷彿能夠聽見它的的歌聲,多麼美妙啊!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眼睛,又黑又亮,好像能夠看見我一樣。我們又去看了怎樣編扇子:首先要去芭蕉樹上把芭蕉葉採下來,把芭蕉葉編在一起,然後用筆在上面畫上漂亮的圖案,我們看見了有許多圖案的扇子,上面畫著花草樹木……樣樣都有。

我們還去看了象牙雕,裡面有各種各樣精美的藝術品,都是由象牙雕刻而成的,最有趣的是微雕,它只用一點點象牙就能雕刻出藝術品。一個上面雕刻的是一首詩,一個上面畫的是八仙過海,我用放大鏡看了好一會兒才看出來。哇!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雕刻出來的。不知不覺,陳家祠要關門了,我們要回去了。路上我睡著了,夢見我在陳家祠開心的玩耍。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3

廣州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構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往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長後輩念書或介入科舉測驗,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局限弘大,裝飾綺麗,是廣東地域生涯較完備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構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宗親合夥興建的族祠。陳氏書院以其精深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它的構築中普及回收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彩繪和銅鐵鑄等差異氣魄威風凜凜的工藝做裝飾。鐫刻技既有簡潔粗放,又有精雕細琢、彼此映托,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華美堂皇。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民族風情,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連系製作的,是廣東省聞名的宗祠構築。陳家祠堂的構築布局可分為三軸、三進,構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操作廊、廡奇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機關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魄宏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構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廣的石露台,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抱。祠堂建成之初時的聚賢堂是供族人會議之用,其後改作宗祠,雙方的側房供書院行使。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4

廣州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以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宗子弟讀書或參加科舉考試,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宗親合資興建的族祠。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它的建築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彩繪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雕刻技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相互映托,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富麗堂皇。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建造的,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陳家祠堂的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廡巧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布局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勢雄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台,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繞。祠堂建成之初時的聚賢堂是供族人集會之用,後來改作宗祠,兩邊的側房供書院使用。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5

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可以看到非常有特色的雕塑。除外,裡面還可以看到一些藝術展和圖片展之類的,在老房子中體會文藝。

陳家祠初建時,是廣東省陳姓聯合建立的合族祠堂,為本族各地讀書人赴廣州參加科舉考試提供住處。它有著古老的建築風格,充滿了廣州風情和嶺南特色,由於它保存完整,對古建築及歷史感興趣的一定要去看下,如果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也可以去看下安靜的老房子。

由入口進入祠堂,按折線形進行參觀,觀賞順序依次為:正廳(雙面鏤空木雕大屏門)—月台(石雕欄桿、鐵鑄通花欄板)—中進聚賢堂(定期專題展覽)—後進中廳(百年陳氏書院圖片展)—後東齋(流光溢彩——粵綉藝術作品展)—前東廂(舊廣州家居展)。

主要是觀賞陳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陳家祠各廳堂、廊、院、門、窗、欄桿、屋脊、磚牆、梁架、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其造型生動,色彩豐富。除了雕塑外,彩繪也不容錯過。幾千幅彩繪,沒有相同的風格,也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全都是靠作者豐富的想像,值得細細品讀。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6

今天下午,我聽爸爸媽媽說我們要去陳家祠遊玩。我聽了快樂極了。來到買票處,從遠處看去,陳家祠五彩斑斕。

中間是長方形的大門,兩邊有一個拱形的小門。我們以最快的速度買完票進去了。進來大門,爸爸告訴我陳家祠是古時候那些學生們讀書和住的地方。

我們先去參觀了學生們住的地方,參觀了他們書房卧室……。有一些是古老的,有一些是現代的,但都非常好看。我們又去看了一些話,都是編織而成的。但是那些花草樹木人河流…都好似是畫下來的,有些畫的不像,好似是拍下來的。有一幅畫我最喜愛,上面是一隻鳥,鳥的羽毛五彩斑斕,它站在樹枝上。張開小嘴巴開始唱歌,我宛如能夠聽見它的的歌聲,多麼美妙啊!最引人注重的是它的眼睛,又黑又亮,好似能夠看見我一樣。我們又去看了怎樣編扇子:首先要去芭蕉樹上把芭蕉葉採下來,把芭蕉葉編在一起,然後用筆在上面畫上美麗的圖案,我們看見了有許多圖案的扇子,上面畫著花草樹木……樣樣都有。

我們還去看了象牙雕,裡面有各種各樣精美的藝術品,都是由象牙雕刻而成的,最有趣的是微雕,它只用一點點象牙就能雕刻出藝術品。一個上面雕刻的是一首詩,一個上面畫的是八仙過海,我用放大鏡看了好一會兒才看出來。哇!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雕刻出來的。不知不覺,陳家祠要關門了,我們要回去了。路上我睡著了,夢見我在陳家祠開心的玩耍。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7

陳家祠,位於廣州的中山七路。光緒十四年(1888年)籌建,光緒十二年(1894年)建成,歷時七年。是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夥興建的合族祠堂,因接管本族各地念書人來廣州應科舉測驗時棲身,又稱陳氏書院。

因祠堂竣工後,一向作為陳姓後輩念書辦學的處所,故又稱陳氏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後,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民間時代,這里先後為文范學校、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和聚賢中學。1950年設立廣州市行政幹部學校。

1957年,經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核准列為廣州市文物掩護單元,並由廣州市文物打點委員會舉辦全面維修打點。1959年辟為廣東民間工藝館。1960年經省人民當局核准列為廣東省文物掩護單元。

1988年由國務院頒布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這組藝術構築在文物部分的掩護打點之下,得以發揚光大,供海表裡人士觀摩觀賞。陳氏書院坐北朝南,門前有坦盪的廣場,設有前、後、東、西四院,佔地面積13200平方米。構築外圍有青磚圍牆,形成一座外關閉內開放的構築群體,是典範的廣東民間宗祠式構築。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8

今天我游覽了「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中的陳家祠。

我們走到大門,這個大門很高,有5。1米高,寬4。1米,門上貼著門神,門神就有4米高,這兩個門神分別是秦瓊、尉遲恭。秦瓊紅臉,尉遲恭黑臉,他們拿著武器站著,很神氣,特別威武,栩栩如生。

我進了陳家祠大院,先進了第一個大廳——聚賢堂。聚賢堂很大,大約有250平方米。它是以前人們議事、談話、處事……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大廳,現在變成一個小展覽館。現在展出的是民間藝術家的作品。

看完聚賢堂出來之後,轉到大廳後面,我看到牆上有很多木雕,其中有衣錦還鄉、王母祝壽、戰士會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八仙過海,他們每一個人的神態不同,動作很逼真,栩栩如生。走到院子里,看見每間房子都有長廊連接,長廊上面有磚雕,這些磚雕主要顏色是以黃、綠、寶藍、褐色……,雖然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吹雨打,但顏色鮮艷如舊。看到這么漂亮的木雕、磚雕,真是令人驚嘆!古時候的能工巧匠為我們留下這么精湛的藝術品,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接下來我還參觀了廣綉展覽廳、廣東舊式房間擺設、象牙工藝品展覽……這次游覽陳家祠,讓我看到了中國古代建築的輝煌,我為他們的成就感到驕傲,為自己作為一名廣東人感到自豪。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9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去了南方城市廣州遊玩,那裡的人文景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遊玩的第一站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我們是乘地鐵去的。呀!廣州的地鐵可真有意思:地鐵票是一枚硬幣。剛開始我還以為是找零的錢哩!地鐵車箱里的廣播分別是用三種語言播報的:先是普通話,再是粵語,最後是英語,和寧波可不同哩!

博物館的前身是著名的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據解說員介紹它始建於1893年,是清代廣東各縣陳氏宗族合資捐建的合族祠,是現存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據說,郭沫若先生還曾賦詩稱贊: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書院是由十多座單體建築組成,每一座之中都有一個寬敞軒昂的廳堂,它們之間都有長廊相連,還穿插著庭院,院中栽種著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和花卉,鬱郁蔥蔥,幽雅秀美。每個廳堂中陳列著石灣陶器、廣州彩瓷、粵綉、潮州木雕、端硯、象牙雕刻、剪紙等展品,真是讓人大飽眼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灰塑雕刻工藝的介紹:灰塑以石灰為主要原料,逐層堆塑晾乾,成型後上色,完成後結實耐用,不易褪色變形,非常適合南方炎熱濕潤的氣候。令人叫絕的是灰塑工藝都是現場構思製作的,每一副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我看見書院中屋前廊下到處是這種雕刻,色彩艷麗,栩栩如生。

游完陳家祠出來,已經是夕陽西下,彩霞滿天,我終於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一邊走一邊感嘆著中華文化的古久深遠,同時,我也對明天的旅程深深地充滿期待!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10

今天,爺爺帶著我們,坐著地鐵來到了陳家祠。

進了陳家祠,我就問爺爺:「爺爺,陳家祠是什麼時候就有了的呀?」爺爺說:「陳家祠是清朝的時候有的,陳家祠從1888年開始蓋,1894年才蓋好。」

過了一會兒,妹妹也問道:「爺爺,陳家祠大不大啊。」爺爺過了一會兒說:「陳家祠可大了,建築面積有6400平方米,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的呢!」

這時,我們進了大門,一轉身,我驚訝的叫道:「天啊,這門也太高了吧!」妹妹說:「是啊,這要5個我才比的.上這個門。」

爺爺帶我們進了一個地方,那裡有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工藝等各種各樣的裝飾,我們進去逛了一圈,我問爺爺:「爺爺,這里的木雕有你雕的好嗎?」爺爺說:「當然有了,爺爺雕的都不好看,你看這里雕的多好看呀!」

離開了這個地方,爺爺又帶我們去了另一個展覽室,那裡的東西都是那象牙雕的,有的拿象牙雕成了船,有的拿象牙雕成了各種各樣的圓球,有的拿象牙雕成鳳凰。

爺爺說:「你們看,這么寶貴的象牙,全部都浪費了。」妹妹說:「是啊,好可惜哦!」

我們又去看陶塑,那裡的陶塑做的可好了、有盤子、有碗、有人像 、什麼都有。

這時,爺爺突然問我們:「你們剛進來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門後頭的欄桿下刻的圖案啊,那是雕有」王母祝壽「、」踐士會盟「等取材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木雕呢。」我們都說:「看見了。」

走著走著,妹妹和我就說累了,爺爺見到我們累成這樣,說:「你們都累啦,回不回家啊,要吃晚飯了。」我說:「回家吧,累死我們了。」

我們就跟著爺爺,有坐地鐵回家了。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11

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廣東地域生涯較完備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構築,可以看到很是有特色的雕塑。除外,內里還可以看到一些藝術展和圖片展之類的,在老屋子中領會文藝。

陳家祠初建時,是廣東省陳姓連系成立的合族祠堂,為本族各地念書人赴廣州介入科舉測驗提供住處。它有著迂腐的構築氣魄威風凜凜,布滿了廣州風情和嶺南特色,因為它生涯完備,對古構築及汗青感樂趣的必然要去看下,假如對這些都不感樂趣,也可以去看下寧靜的老屋子。

由進口進入祠堂,按折線形舉辦旅行,撫玩次序依次為:正廳(雙面鏤空木雕大屏門)-月台(石欄桿桿、鐵鑄通花欄板)-中進聚賢堂(按期專題展覽)-後進中廳(百年陳氏書院圖片展)-後東齋(流光溢彩——粵綉藝術作品展)-前東廂(舊廣州家居展)。

首要是撫玩陳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陳家祠各廳堂、廊、院、門、窗、雕欄、屋脊、磚牆、梁架、神龕等處,四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構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其造型活躍,色彩富厚。除了雕塑外,彩繪也不容錯過。幾千幅彩繪,沒有溝通的氣魄威風凜凜,也沒有哪兩幅是溝通的,全都是靠作者富厚的想像,值得細細品讀。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12

陳家祠,也叫陳氏書院,位於廣州中山七路,處於廣州鬧市區,與周邊的高樓大廈略顯格格不入。它於清朝光緒十六年(1890年)動工,經過長達四年修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走進陳家祠,外觀氣勢恢弘、宏偉壯觀,建築屋脊上呈現各式的灰塑、陶塑、磚雕,只見人物鳥獸形態傳神十分生動,雕工細致入微、立體逼真,令人嘆為觀止。

陳家祠建築坐北向南,長寬均為80米,平面呈正方形,採用抬梁式建築結構,硬山式封火山牆,總體以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局,規整對稱,主次分明,兩邊以廂房、齋房圍合,形成對外封閉、內部開敞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建築。更為突出的是,每座房子從柱礎到瓦脊,綴滿石雕、磚雕、木雕、泥塑、陶塑、彩繪和鐵鑄,內容多為歷史故事和地方風物,被認為是民間藝術的寶庫。陳家祠在1957年維修後闢作廣東民間工藝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保存完好的清末民間建築,極具嶺南特色。

陳家祠中的木雕數量最多,規模亦大,內容豐富。首進頭門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壽」、「踐士會盟」、「尉遲公爭帥印」等取材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木雕,人物生動傳神,引人入勝。除木雕外,陳家祠內連廊的廊柱和月台圍欄的欄板均使用鐵鑄裝飾,這是清代傳統建築中較為少見的。民間藝人巧妙地將鐵鑄通花欄板鑲嵌在圍欄的石雕框架內,利用鐵和石之間的色彩對比以及鐵鑄的通透立體造型,使月台圍欄產生出如國畫斗方般獨特的裝飾效果,成為陳家祠建築裝飾藝術的一大特色。祠堂建築精妙,規模龐大,雕梁畫棟,氣勢恢宏,講述鋪陳著名人輩出人才濟濟的一脈香火,彌漫散發出人文傳統歷久彌新的文化建築淵源。

陳家祠的構築有兩個特點:

(1)應用了多種構築藝術本領,整個陳家祠的構築主體和部件,都可見大量的木雕、石雕、磚雕、泥塑、灰塑、陶塑和彩繪;

(2)極富嶺南風味,陳家祠的構築成果合適嶺南的天氣特點,如長廊意會全院可以遮陽擋雨,房舍高達可以透風降溫,庭院滿目蒼翠,讓人感想清冷、直率。陳家祠構築構件的比例和整體氣魄威風凜凜,裝飾的外面造型和內容題材,都凸顯了嶺南的文化特色和風情、風采。

來到陳家祠一進,起首我向各人先容一下具有粘稠明間藝術韻味的屋頂脊飾,你們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的六隊一米多高的灰塑獨角師,那是帶有避邪保安全的寓意。

此刻我們重點相識一下陳家祠的花脊和磚雕。陳家祠的花脊共有十一條,總長度是165米,花脊分上下兩層,基層脊基為灰塑,上層脊基為陶塑,陶塑滿是佛山石灣燒制的,回收玻璃釉彩,首要有黃、綠、寶藍、褐、白五色,人物均是:有前無後,有眼無珠,面部不施釉彩,各類人物的頭、手、腳衣飾均定型化,別離以模具印製,屆時按照人物身份、形態的差異,選配組合,再以捏、按、奈、貼等伎倆加工完成。最後還要按仰望的要求,浮誇處理賞罰人體比例和特定的模樣外形舉措,使人物有聲有色。

請大家留意看看,每條花脊兩頭有一對造型奇異的動物,它龍頭魚尾,長有兩根往上翹的長須,這就是古代民間傳說能防火避災的鰲魚,昔人以為「巨鰲生於海,而水能克火,故置於屋脊之上」不只還使屋頂的外觀線越發美妙,同時,昔人又取其」獨有鰲頭「之意。暗示了人們祈望子孫科舉測驗榮登榜首,高官權貴的內心。

那麼多石雕,現在講一下它的工藝流程,先按客戶對主題內容的要求舉辦平面或立體的計劃,並解析為磚格編上號,然後依題材分別局部。選用同一規格的、質量上乘的青磚。運用浮雕、圓雕的技法,逐塊鐫刻。最後按次序拼接鑲嵌於磚牆上,廣東磚雕以其雕技高深而著稱,能在質地鬆脆的青磚上鐫刻纖細蒼勁的線條,如垂掛的直線一樣平常,這就是廣東磚雕的奇異氣魄威風凜凜。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書院構築的中心,聚賢堂,是昔時陳姓族人進行集合會事的處所,堂前石雕月台的雕欄,是以各類花鳥、果品為題材,運用持續纏枝的示意伎倆來雕飾的。其望柱雕有「老鼠戲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與多籽的葡萄、石榴共戲,是暗喻百子千孫。望柱頭的雕飾更為出格,以花崗岩雕成一盤盤菠蘿、楊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嶺南佳果,既富有南國風情和裝飾美,又寄寓陳氏子孫終年以禮果奉祀祖先的虔敬之意,由此可見,廣東民間工藝的另具匠心。

詩人郭沫若曾在60年前游覽此地,並且還為之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足以證明陳家祠雕塑的精緻與不可替代性,一個時代的烙印。如今的陳氏大宗祠,在一群嶄新整潔的村屋群中,宛如一位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老人,帶著鄉音,向來往的行人低聲講述著光陰里的故事……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 13

廣州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構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往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長後輩念書或介入科舉測驗,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局限弘大,裝飾綺麗,是廣東地域生涯較完備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構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宗親合作興建的族祠。陳氏書院以其精深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它的構築中普及回收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彩繪和銅鐵鑄等差異氣勢威風凜凜的工藝做裝飾。鐫刻技既有簡潔粗放,又有精雕細琢彼此映托,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華美堂皇。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民族風情,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連系製作的,是廣東省聞名的宗祠構築。陳家祠堂的構築布局可分為三軸三進,構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操作廊廡奇異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機關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勢雄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構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廣的石露台,四面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抱。祠堂建成之初時的聚賢堂是供族人會議之用,其後改作宗祠,雙方的側房供書院行使。

Ⅳ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講解

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是廣州的旅遊景點之一,很多遊客前來參觀,導游也要結合景點特色,詳細介紹給遊客知道。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廣州陳家祠 導游詞 講解,歡迎參考!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講解1
廣州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以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宗子弟讀書或參加科舉考試,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宗親合資興建的族祠。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它的建築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 彩繪 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 雕刻 技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相互映托,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富麗堂皇。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建造的,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陳家祠堂的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廡巧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布局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勢雄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台,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繞。祠堂建成之初時的聚賢堂是供族人集會之用,後來改作宗祠,兩邊的側房供書院使用。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講解2
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可以看到非常有特色的雕塑。除外,裡面還可以看到一些藝術展和圖片展之類的,在老房子中體會文藝。

陳家祠初建時,是廣東省陳姓聯合建立的合族祠堂,為本族各地讀書人赴廣州參加科舉考試提供住處。它有著古老的建築風格,充滿了廣州風情和嶺南特色,由於它保存完整,對古建築及歷史感興趣的一定要去看下,如果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也可以去看下安靜的老房子。

由入口進入祠堂,按折線形進行參觀,觀賞順序依次為:正廳(雙面鏤空木雕大屏門)-月台(石雕欄桿、鐵鑄通花欄板)-中進聚賢堂(定期專題展覽)-後進中廳(百年陳氏書院圖片展)-後東齋(流光溢彩——粵綉藝術作品展)-前東廂(舊廣州家居展)。

主要是觀賞陳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陳家祠各廳堂、廊、院、門、窗、欄桿、屋脊、磚牆、梁架、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其造型生動,色彩豐富。除了雕塑外,彩繪也不容錯過。幾千幅彩繪,沒有相同的風格,也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全都是靠作者豐富的想像,值得細細品讀。
廣州陳家祠導游詞講解3
陳家祠,位於廣州的中山七路。光緒十四年(1888年)籌建,光緒十二年(1894年)建成,歷時七年。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讀書人來廣州應科舉考試時居住,又稱陳氏書院。

因祠堂落成後,一直作為陳姓子弟讀書辦學的地方,故又稱陳氏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後,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民間期間,這里先後為文范學校、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和聚賢中學。1950年設立廣州市行政幹部學校。

1957年,經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並由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全面維修管理。1959年辟為廣東民間工藝館。196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由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組藝術建築在文物部門的保護管理之下,得以發揚光大,供國內外人士觀摩鑒賞。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門前有開闊的廣場,設有前、後、東、西四院,佔地面積13200平方米。建築外圍有青磚圍牆,形成一座外封閉內開放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式建築。

Ⅳ 廣州的陳家祠是被迫建的背後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陳家祠每年都有陳氏子孫祭拜,可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你什麼時候來繼承呢。

常言:今生無悔去華夏,來世再為中國人。是的,中國是一個神奇有力量的國家,它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無數的瑰寶,等華夏子孫去繼承發揚。

陳家祠是嶺南之冠,而中國將會是世界之冠。

Ⅵ 作為廣東省現存祠堂中最具有廣東特色的建築,陳家祠到底具有哪些廣東特色

陳家祠雖然以前是作為祠堂存在的,但是現存早已發生很大的改變,它更像是人們研究廣東特色建築的載體。不管是它保存的玩著呢個性,還是所能代表的清代祠堂的建築特色,它所蘊含的內在意義可能更加豐富。

陶塑是嶺南建築中所特有的,像陳家祠這樣大規模的非常少見。人物塑造注重在輪廓線和動態上,符合從下往上的觀看效果,並在其中加入亭台,花草等實物造型,使整個建築更加豐富生動。陳家祠陶塑的主題囊括了世間萬物,我們細細看下來,彷彿置身於一場聲色並茂的大電影之中,生動有趣。

長廊灰塑是廣東著名的民間工藝,陳家祠的灰塑總長度1800餘米。規模大、工藝精、題材廣,也是非常值得來看看的,所以我大力推薦遊客來陳家祠參觀。

Ⅶ 廣州陳家祠裡面有什麼好玩的, 什麼好看的!

玩就沒什麼好玩的啦...裡面有古時候的東西....還有骨雕啊...我提醒你哦...那裡下午五點半就關門了哦....我四點多去..玩了一個鍾都不知道有沒就關門了..我都還沒看完呢...郁悶.....

Ⅷ 跪求陳家祠美景描述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門前有開闊的廣場,設有前,後,東,西四院,佔地
面積13200平方米.建築外圍有青磚圍牆,形成一座外封閉內開放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式建築.極盡高大,沉靜的院落前一種帶著獨特感覺的靜謐氣息漸漸地向我包裹來,彷彿只在一瞬間,便與外面剛剛經過的鬧市沒了聯系,眼裡只剩了面前這一座幽幽地透露著濃郁神秘色彩的古宅.抬頭仰望門廊上高掛的匾額,映入眼簾的是四個氣派的大字: "陳氏書院".尚未進門,只是正門屋脊上層疊覆蓋著的巧奪天工的雕塑紋樣,就讓你不得不瞠目,不得不眼花繚亂." 這里的每一層屋脊,每一扇門窗,每一個屏風即使是出入門廊上的橫梁都極盡雕刻的美妙,那種真實,那種細膩,那種繁雜著的華美,立體著的精緻,張揚著的絢麗,都讓你幾乎不敢相信這只不過是宅邸里平常的裝飾,竟好似一群群鮮活著的生命.
在車水馬龍,商鋪林立的現代化城市中,陳家祠堂靜靜凝視著時代變遷的歷史,積淀著家族興衰的記憶,是我國古代宗族制度的見證物.在我國古代,尤其明清時期,祠堂是以"族長的族權"為特點的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實行族權的固定場所.傳統宗祠在宗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內部有嚴格制度.宗族之內的自治(如陳家祠資助本族的子弟求學,對本家族的人濟危救困),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履行了一定的社會管理職能,是社會自組織的一條途徑.如今,人們自謀生計,流動性空前,如果沒有民間社會的自我管理而單靠政府,難免一盤散沙的困境.而建立民間社會,家族組織就是具有"天然"號召力的一支.對內可助自治,對外則是走向世界的向導和拐杖.廣州的陳家祠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的宗族制度積極價值的一面.

Ⅸ 廣東最走心最有特色的十大景點

導語:廣東作為全國旅遊出發地的先驅,這個地方孕育了一班懂旅遊、愛旅遊的人,同時這里也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其實不乏各種自然景觀。不過本期“粵游地圖”要跟大家推薦是那些擁有獨特粵風韻,最走心的景點。究竟什麼是“走心”,大家一齊去看看吧!


藝術殿堂:廣州陳家祠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祠。走進陳家祠,就如同走進一個精美的民間藝術世界。隨處望去,磚雕、瓦雕、木雕、灰塑、陶塑、彩繪比比皆是,處處都展示了民間藝人的神奇工藝。在陳家祠里,遊客們無不驚嘆於嶺南人們的藝術創造。那庄嚴瑰麗的造型,生動流暢的線條,錯落嚴謹的結構,典雅美妙的組合和富有濃郁嶺南地方特色的裝飾藝術,讓人嘆為觀止。

入選理由:在陳家祠總會看到金發碧眼的外國遊客,因為到廣州旅遊的外國人,不會錯過的就是陳家祠,而這樣精

海上綠洲:汕頭南澳島

汕頭南澳島如同海上綠洲,坐落在閩、粵、台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以來,南澳島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稱號。美麗的海濱風光與深遠的人文歷史相結合,從而令海島上擁有“海、山、史、廟”立體交叉的旅遊資源。

入選理由:擁有漫長的海島線的廣東,海濱旅遊當然是占據優勢。而在眾多海濱之間,南澳島的景觀更加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是南澳島的最大優勢。

嶺南古韻:珠江三角洲嶺南古村落

在河網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還保留著大量明清年代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曾經熱鬧繁華,村落建設也別出心裁,融合在嶺南山水畫卷中,獨具一番風情。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古村落民居,展現著廣府鄉土的韻味。村內或窄門高屋,或鑊耳高牆,村裡還常有水塘或清溪,村落巷道排列整齊,這些鄉村民居建築,原原本本地再現了嶺南的傳統文化。

嶺南古村眾多,例如從化錢崗、東莞南社、大旗頭村等,在珠江三角洲,隨處走走,只要深入鄉村,都可以發現這些特色村落。

入選理由:鄉村、民居,一向是最能反映一個地方生活方式的縮影。嶺南的古村別具地方特色,而且保留較為完好,與自然風光相互交融,成為嶺南獨有的.風景。國外遊客更希望了解的是獨具特色的民間傳統,嶺南古村落將更能吸引國外遊人。嶺南人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令這里的古村落得以完善地保存下來,其中廣州從化錢崗村的廣裕祠,獲得“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獎第一名”。

人居極品:潮汕民居

富於傳奇的潮汕人,營造了深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和精湛的民間藝術,並且也是對傳統文化傳承最為完好的人群。

入選理由:潮汕的文化藝術集中展現於潮汕民居,方正合理的建築布局,精美的木雕、石雕等,均可從民居建設中展現出來。

人文奇葩:客家圍屋

客家人千里迢迢來到廣東,在廣東留下獨特的客家文化。從粵東的梅州到粵北韶關,散布在山間的客家圍屋,從建築上展示了這個族群獨特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在被稱為“客都”的梅州,山野中常可以發現規模或大或小的客家圍屋,而其中最讓人流連的也許是大埔的花萼樓。在客家人聚居的山間,那些圓形或橢圓形的圍屋,那樣雄壯地立在山野,卻顯得淡泊、與世無爭,讓人無比嚮往。

入選理由:廣東的梅州被譽為“客都”,是公認客家人的家鄉,沉澱了深遠的客家文化。而其中,最能展示客家文化特色的當然是客家圍屋。


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廣東最走心最有特色的十大景點》

Ⅹ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旅遊從業人員,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講解詞。那麼問題來了,導游詞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1

廣州越秀公園又稱越秀山,越秀公園是廣州城市中心公園,是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它與白雲山聯成廣州城北的屏障。海撥70餘米。歷史上又稱粵秀山、越王山。明朝永樂年間,山上曾建觀音閣,所以又稱觀音山。越秀山早在西漢時期便是登臨勝地。到了近代,孫中山先生曾提出,要把越秀山建成一座大公園。解放後,人民政府把設想變成了現實。

現在,越秀公園是廣州市內大型的綜合性文化休息公園。它由主峰越井崗及周圍的桂花崗、木殼崗、鯉魚崗等七個山崗和北秀、南秀、東秀三個人工湖組成。面積共8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2%。它不僅保存了鎮海樓、明古城牆、四方炮台、中山紀念碑等各個歷史時期的遺跡和古樹名木,還建設了五羊仙庭、成語寓言園、竹林幽閑區、植物觀賞區、花卉館、博物館、美術館、游樂場、游泳場、體育場、餐廳、小賣部和亭、台、樓、榭等休息、文體、景點和服務設施。公園園道四通八達,通往各游覽、服務點。每年還舉辦大型的花事活動。公園每年接待中外遊客達一千多萬人次。

元朝以來,越秀山均被列為羊城佳景,近年被評比為廣州市十佳旅遊景點,鎮海樓和五羊石像被列為廣州市十大旅遊美景。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2

各位旅客:

大家好!

我是來自芒果旅行社的導游,我姓龔,你們可以叫我龔導。記得龔可不是老公公的公哦,是與龍共舞的龔哦!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共度一個美好的旅行時光。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廣州漢溪長隆水上樂園,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個巨大的黃色喇叭,就是它是亞洲第一台「超級大喇叭」滑道。大家可以坐在特別設計的四葉草型浮圈裡面滑行,每個浮圈最多能夠載4個人。記得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要緊緊抓住浮圈上的拉手,不然會被巨大的離心力拋出來哦。遊客可以從20多米的高處滑行到一個巨大的大喇叭型圓錐體裡面,一開始是飛速地沖到大喇叭的頂端,感覺心都會提到嗓子眼那樣,然後乘坐的浮圈會在大喇叭里來迴旋轉,就像是被龍卷風吸進去的感覺。特別適合喜歡體驗新鮮感受的遊客哦。

在大喇叭的水池後面,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漂流河。這里適合一家三口坐在漂流船上細細欣賞水上六大水上景觀。其中的冰河世紀隧道能夠讓通過隧道的遊客在洞內看到遙遠冰河世紀的動物和特有景觀的卡通造型。彷彿在時間的河流中,從紛繁的現實生活,回到了遠古的冰河世界。從洞頂滴下來的冰涼的水滴,讓你更加不敢確定你到底是回到了冰河世紀呢,還是在現實世界。感覺非常獨特,絕對能帶走你夏天的悶熱感哦。

下面是大家自由遊玩的時間,希望通過我的介紹,大家能玩得開心,帶小孩的大人們要看好自己的小孩,而且注意保護好隨身攜帶的財務,我們在下午4點在X的大門口集中,一定記得要准時哦。

好了,今天的遊程到此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配合,希望下次再來廣州漢溪長隆水上樂園遊玩。祝你們工作順利,合家歡樂。再見!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3

各位遊客:

大家早上好,我是這次遊行的導游。我姓廖,名瓊青。大家可以叫我小青。但我可不是《新白娘子傳》里頭的小白妹妹小青哦!話外題不多說了,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今天讓我們特殊一回,由我帶大家到廣州游覽。

歡迎來到四季如春的廣州,美麗的廣州又叫花城。

今天我帶大家去游廣州塔。她是廣州一個新景點,來廣州不上廣州塔,那就是白來廣州一趟了,哈哈哈哈……大家出發吧!

游廣州塔最方便是乘地鐵,我帶大家坐3號線到赤崗塔站,由B出口出來。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位於廣州市中心的廣州塔!廣州塔也被稱為「小蠻腰」哦,因為她獨特的結構,就像少女在搖曳纖細的腰肢一樣,所以才有這一滑稽的外號!「小蠻腰」最細的部分是在66層,海拔600米,是中國第一高塔!它還具有觀光、展示、游覽和發射信號的功能!在廣州塔裡面,還有6個世界之最,分別是:最高的自立式電視塔;最長的空中雲梯;最高的旋轉餐廳;最高的4D影院;最高的露天觀景平台,真是吃喝玩樂什麼都行!在裡面,你還不用為你的安全問題著想,因為廣州塔可以抵抗8級地震,12級台風,無論刮風下雨,裡面都是最舒適的哦!還等什麼,進去看看吧!

我已經為大家購了票,現在分給大家,一人一張……請跟我通過安檢,注意不要帶水和食品,現在我們已經坐上觀光電梯了,您會如騰雲駕霧般地快速上升,不用2分鍾,現在電梯已經穩穩停在84層、433米高的.觀光層了。

大家可以隨便走走看看,窗外是360度的無敵風景,整個羊城都盡收眼底。請各位遊客往北看,這就是廣州的新中軸線,大家再低頭往下看,這就是中國第三長河—珠江,它就像一條綵帶,碧綠的江水,從塔底緩緩流過。膽大的遊客可以在凌空伸出的「玻璃格子」站上去,您會覺得猶如懸浮在雲霄,上下左右全部都是空的。看著玻璃地板下方的地面馬路,車流細小如蟻,珠江在腳底蜿蜒,可能讓您眩暈。

如果您晚上來到這里,廣州的夜景更是美不勝收,讓您留連忘返。

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來游廣州塔,請大家慢慢觀賞,我祝大家玩得開心。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4

廣州塔是一座集旅遊觀光、餐飲、文化娛樂和環保科普教育等多功能於一體,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大型景觀建築,她矗立在廣州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線的交匯處,與海心沙亞運公園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廣州新的制高點。她在鱗次櫛比的中國超高建築中獨占魁首,其塔體高約450米,天線桅桿高150米,以總高度600米占據世界第一至高電視塔的地位。

新中軸全景最佳拍攝點

佔地超12000平方米的二層露天廣場,倚江而建,擁有360度開闊視角。背倚廣州塔,與海心沙、花城廣場等隔江相望,是宴會、活動、演唱會、婚禮慶典的絕佳場地。江邊更設「江畔吧」,配以江風習習,沿江美景,帶來「偷得浮生半日閑」的美妙享受。

360度城市觀景台

廣州塔107、108層設有分別以白雲和星空為主題的兩層觀光大廳。站在廳內,城市新中軸線和廣闊珠江盡收眼底,白天的宏偉,夜間的璀璨,各有不同極致感受。每層均設有一處懸空的觀光平台,地板是全透明玻璃,帶來全所未有的凌空觀景刺激感受,觀光平台一個向東一個向西,日升日落,盡在眼底,美不勝收。

107層還設有中國最高的郵局,這里有琳琅滿目的廣州塔特色郵品。您手上的門票就是一張獨特的明信片,可以給親朋好友捎上一份來自高空的祝福。

全新設施——城市瞭望鏡也已投入使用,帶來「超越真實」的至高觀景感受。該瞭望鏡通過可視可觸屏幕實時觀景,並可通過觸屏對焦景點,即時了解景點資訊。

108層還設有紀念品購物點,這里有琳琅滿目的廣州塔特色小物件,是送禮的最佳選擇。

至頂浪漫,攝影家樂園

488攝影觀景平台坐落於廣州塔天線桅桿的488米處,是目前世界最高的戶外觀景平台,亦是遊客觀光所能到達的制高點。立於觀景台之上,居高臨下,可360度無障礙俯瞰羊城全貌。藍天白雲和浪漫星空彷如伸手可觸:晴空時新鮮的陽光,雨天時繚繞的雲霧,不同的天氣,腳下的廣州城呈現出不同角度的質感與氣度。只有到過488平台才能完全領會到,廣州這座古老與現代融合的城市史詩般的壯闊美感。尤其適合攝影發燒友捕捉陽光、月色和迷人星空,是拍攝廣州全景的最佳位置。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5

遊客們:

大家好!今天帶游覽的景點是長隆野生動物園。這里是多彩野生動物王國,刺激的長隆歡樂世界,精彩絕倫的長隆國際大馬戲,還有夏日最佳去處長隆水上樂園。在這里,您不僅能觀賞到珍禽猛獸,領略青山綠水,還能體驗人與自然緊密接觸的新奇感覺!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歡樂之旅吧。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公園以大規模野生動物種群放養和自駕車觀賞為特色,集動、植物的保護、研究、旅遊觀賞、科普教育為一體,被譽為「中國最具國際水準的國家級野生動物園」,是全世界動物種群最多、最大的野生動物主題公園。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分為乘車游覽區和步行游覽區兩大部分。

乘車游覽區位於西半部,大規模放養各種野生動物,路線近似「白」字;步行游覽區位於東半部,飼養展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野生動物,路線近似「虎」字。這種布局也象徵著香江野生動物世界的招牌動物——白虎。香江野生動物世界是動物的天堂,也是植物的海洋,雖與廣州市區僅一河之隔,但大面積鬱郁蔥蔥的綠色植物,不但使這里成為最具華南地區亞熱帶雨林特色的地區,還使這里的空氣格外清新,含氧特別豐富,都市人工作之餘,總是要情不自禁的來到香江,不為別的,就為享受這里的好空氣。香江大面積的水體如天鵝湖等,與植物相互作用,對溫度起到了極好的調節作用,這里的溫度比廣州市區同一時間的溫度要低3~5攝氏度,每到炎炎夏日,香江便成為眾多廣州人的避暑勝地。香江野生動物世界的展區非常貼近自然,盡量還原動物們原本的生活環境。

成群的羚羊斑馬在碧綠的草地上悠閑漫步,大象在水池中快樂的沐浴嬉戲,犀牛在泥坑中打滾,長臂猿在樹梢間飛盪……來到香江野生動物世界,你可以感受到所有的動物生活的都是那麼的幸福和快樂。園區內的建築、路標等也多以原木、松皮、葵葉等天然材料構成,使之「野」味十足,加之富有異域風情的雕塑和圖騰柱,「土著人」激情四射的舞蹈,使你感到遠離了都市的喧囂,和大自然來了一次零距離的親密接觸。最佳旅遊時間廣州夏無盛暑,冬無霜雪,四季不明,樹木常青,花開四時,田野常收,年中只有冷熱之變,災多因旱澇失時。故廣州氣候以熱濕為特徵。夏多伏暑,但多驟雨(即白撞雨),能壯早禾。三冬久睛,可回南致雨。

我們駕車緩緩駛入園區,首先進入我們視線的就是梅花鹿。這些可愛的梅花鹿三五成群,有的在悠閑地散步,有的在吃草,有的在喝水,還有的甚至擋在遊客車前討要東西吃,你如果不給它,它就一直在你的車前不走,有的還把頭伸進車窗,直到你把手裡的食物給它才肯罷休哩!這群梅花鹿簡直就是一群「土匪」!很有一副「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處過,留下買路財。」的架勢。如此一來,我們當然也不能例外了。為了能夠順利「過關」,我只好把我心愛的小麵包給它吃了,這就是所謂的「花錢消災」吧!

哦!終於過了梅花鹿這一關了!我心裡這顆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下來了。我們繼續開著車往前走,嘿!前面不是駱駝嗎!我興奮地打開了窗戶,探著頭也要看駱駝。我一直對駱駝的駝峰很感興趣,幾乎我看見的駱駝的駝峰都是挺立的,可是這回我卻看到了一個另類——這只駱駝的駝峰竟然是垂下來的,就像一個漏了水的暖水袋。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媽媽告訴我這是因為缺水造成的,這才讓我恍然大悟。

再往前,我們到達了猛獸區。我一眼就瞧見了白虎,在我看來白虎除了和普通的老虎毛色不一樣之外,白虎還擁有高貴的氣質。這里是關於白虎的小知識:白虎是孟加拉虎的白化品種,性情比較溫和,體態優美,被譽為「小姐」虎。目前,全世界共有白虎約200隻左右,主要分布在美國、印度、英國和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而且均為人工條件下飼養。

看完了氣質高貴的白虎,我們又見到了可愛又笨拙的狗熊。最讓我們感到可笑的是有一隻狗熊想爬到樹上,誰知爬了一半他就從樹上掉了下來。它那灰頭土臉的樣子,惹的遊客們鬨堂大笑。

前面還有長頸鹿、獵豹、氂牛。哦!前面是出口?這么快我們就看完了,真是意猶未盡,不過癮哪!今年夏天,我一定還要再去長隆野生動物園,看個夠!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6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現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在地,位於荔灣區中山七路陳家祠地鐵站旁。

書院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動工興建,歷經四年竣工落成,是當時廣東72縣陳姓合族宗祠。始建時用作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應科舉時學習及住宿場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

全院佔地近1.5萬平方米,院東新辟有1.7萬多平方米的綠化廣場。主體建築寬80米、深80米,以「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設,穿插六院八廊,規模宏大,廳堂軒昂,庭院幽雅,全院的門、窗、屏、牆、欄、梁架、屋脊等處處均配上精美的各式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陶塑、銅鐵鑄等藝術品,與雄偉的廳堂渾然一體。主體建築正門兩邊的外牆上,6幅大型磚雕《梁山聚義》、《梧桐杏柳鳳凰群》等,其畫內建築物雕工精細、層次分明,人物神態各異、形象生動,花鳥栩栩如生,其磚雕技藝為近代罕見,可說是驚世之作。

尤具特色的還有第二進後側長廊上的柚木屏門雙面鏤雕,分別雕有歷代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20幅木雕,被贊譽為「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

中路一、二進間的院子內的石欄桿鑲嵌的鐵鑄雙通花欄板「金玉滿堂」、「三羊啟泰」等展示了中國近代鑄鐵工藝的成就。 院內石雕、陶塑、灰塑也以表現主題的嶺南特色鮮明、工藝精美、精品琳琅滿目而稱雄嶺南。郭沫若曾賦詩贊美陳氏書院的建築藝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陳氏書院坐落北朝南,為三進院落式布局,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主體建築佔地6400平方米。其整體結構布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軒昂,庭院寬敞幽雅,特別是在建築裝飾上集中體現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精華。其內外建築構件上巧妙地採用了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銅鐵鑄等工藝裝飾。圖案題材廣泛,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用筆簡煉粗放卻又精雕細琢。可以說,陳氏書院不愧為一座宏偉瑰麗的民間工藝建築寶庫。

1959年,陳氏書院被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傳展覽廣東地區歷代各類民間工藝品為主。兼及全國各地民間工藝品。館內辟有多個展廳,常年展出館藏文物。展品有陶瓷、雕刻、刺綉等工藝精品。其他工藝品種類更多:有廣州琺琅、金銀工藝、套色蝕花玻璃;有佛山燈色、剪紙、木刻、門面等;有潮州麵塑、稿末塑、麥桿貼畫的剪紙;還有陽江、潮汕、佛山地區的漆器,以及少數民族地區工藝等。還設有近代傢具、書畫、文房四寶、茶藝等展廳、專室。 陳氏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評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首。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7

明代,南沙鹿頸村曾建有天妃廟一座,為南沙天後宮的前身。清乾隆年間,經重修定名為「元君古廟」,後被日夷炸毀。一九九四年,國家政協副主席,著名實業家-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南沙天後宮,於一九九六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誕辰)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 重建的南沙天後宮坐落於南沙大角山東南麓,面對煙波浩淼的伶仃洋。1.5 公頃的廣場上,矗立著美麗善良的巨型天後聖像。建築的特點則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這里草木蔥蘢,繁花吐艷,還有楊柳依依的池塘,高聳的南嶺塔,雅緻的小山亭。曖日晴煙,涼風習習。樹上的鳥兒自由歌唱,花間的彩蝶翩翩起舞。一派祥和景象,令遊客留連忘返。

景區內更有大角山炮台多座,與東莞的沙角炮台相守望。當年鴉片戰爭,硝洇滾滾,寫下了中國人民抗擊英帝國主義可歌可泣悲壯的一頁。現今炮台內彈痕殘壁,依稀可尋。國家已將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逐漸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值得青少年參觀學習和緬懷的好地方。

南沙天後宮是參照福建田湄洲媽祖廟建成的(該廟是媽祖廟的祖廟),佔地 100 公頃 。其整體建築是清代宮殿式的建築風格,庄嚴肅穆,極具宮廷的氣派。天後聖像高達 14.5 米 ,屹立在佔地 1.5 公頃 的天後宮廣場上。整座天後宮四周綠樹婆娑,殿中香煙裊裊,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矗立在天後宮廣場巨大的天後石雕聖像,用 365 塊花崗岩石砌成,象徵著天後娘娘在一年 365 天中都保佑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廣場中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中軸線,南沙天後宮的建築物都是依據這條中軸線而建造的 。 牌坊原全國宗教協會主 席趙朴初 先生生前為牌坊題詞。穿過牌坊便到達山門。山門是天後宮的正門,室內供奉是「千里眼」和「順風耳」這兩尊像神。

山門兩側有鍾樓和鼓樓。鍾鼓樓內的鍾和鼓都按時敲擊。每逢節慶期間,這里更是鍾鼓齊鳴,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獻殿則位於山門的正上方。殿內供奉著「蹈海天後」,四海龍王則持圭在兩旁站立著,寓意天後女神統領四海龍王的安瀾利運。正殿是南沙天後宮的中心,木雕神龕中分別供奉著以香檀木雕刻貼金的天後像,以及從天後故里湄洲媽祖廟點睛分靈出來的出巡軟身天後像。整個殿堂仁愛與威嚴同在,正氣與聖潔共存。寢殿位於正殿之後,是天後起居休息之所,內供奉素裝的天後坐像,兩側布置模仿天後日常生活的器具和擺設。從這-中,可看見天後是一位十分艱苦樸素的民間女子。南嶺塔塔高 45 米 、共 8 層。據傳,修塔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此塔可平衡右側較高的大角山的主峰;二是應了所謂「左青龍」的說法;三是天後既為海神,就必應有指路導航的建築物在此;四是該塔作為人們登高眺望的建築,它同時亦是一座標識物。與此同時,這塔的層數是 8 層,之所以是雙數,與其它塔單數的不同,是因為民間傳說中有這么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男神仙的代碼是單數,女神仙的代碼是雙數。天後是女神,因此天後宮內,無論是階梯、瓦楞還是對聯的單聯(上聯或者下聯)字數,都是呈雙數的。

放生池是遊客放生的地方,所謂種善因得善果。放生是一大善事,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來這里放生。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8

黃山魯森林公園是廣州地區最大的免費森林公園,位於南沙區的中心城區內,整個森林公園佔地約1200多公頃,主峰海拔295米,是廣州南部地區的最高峰,可以俯瞰南沙全景。黃山魯森林公園因有黃山主峰和魯山主峰而得名。由於南沙地處珠三角的幾何中心,當天高雲淡之時,站在黃山魯森林公園的最高峰天清氣朗時,可博覽南沙全貌。東面可眺望虎門大橋,觀賞南沙高爾夫球場;西北面有蕉門河城市中心啟動區各項建設-項目;

據華南瀕危動植物研究所的專家現場考證,黃山魯森林公園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現巳發現有維管植物460種,其中野生植物434種,分屬106科284屬,並有一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土沉香;鳥類41種,隸屬6目19科,其中,鳶、游隼和紅隼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白鷺為CITES Ⅲ 級保護鳥,家燕、金腰燕、白鶺鴒和黃腰柳鶯等為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物種;兩犧動物8種;爬行動物14種,分屬蜥蜴目和蛇目,7科。

黃山魯森林公園的鳥類密度在廣州各森林公園中最高,市民無論在該公園的那個地方,都能

聽到吱吱喳喳的鳥嗚聲,而且看見眾多小鳥在自由飛翔,與民同樂。據專家介紹,黃山魯森林公園的鳥是留鳥而非侯鳥,這些鳥是以黃山魯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棲息地。

黃山魯森林公園不但有鴉片戰爭炮台遺址、九王古廟等人文景觀,而且有湖泊、連片的古樟樹林和白楸樹林等美麗的自然景觀,整個森林公園共分六大功能區,分別是自然休閑步行區、森林氧吧保健區、人文景觀瀏覽區、白水湖垂釣游樂區、高爾夫球運動區、森林探險野營區。生物植被覆蓋率達99.9%。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9

沙面曾稱拾翠洲。在廣州城區西南,原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故名。宋、元、明、清歷代為國內外通商要津和游覽地。鴉片戰爭後,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後淪為英、法租界。現為廣州重要商埠。

沙面是廣州著名的旅遊區、風景區和休閑勝地。綠化較好,有古樹150多株,空氣清新,環境衛生甚佳,可以稱得上是廣州的世外桃源。

建築方面,多為19世紀末建造,並帶有西方風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築。現在的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也同樣位於沙面島,這使得沙面島上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辦公。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築,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築群。該建築群於1990年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中國建築學會核定公布為全國近代優秀建築單位。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國務院將沙面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區。

樹木茂密,很幽靜很有特色。而且保存的很好,建築很有風格。你可以感受到喧囂城市中的寧靜,類似小型鼓浪嶼,不過缺少濃厚的商業氣息。浪漫愜意熱鬧。

廣州旅遊景點導游詞 篇10

沙面,曾稱拾翠洲,因為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沙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區西南部,南瀕珠江白鵝潭,北隔沙基涌,與六二三路相望的一個小島,有大小街巷八條,面積0.3平方公里。沙面在宋、元、明、清時期為 中國 國內外通商要津和游覽地。鴉片戰爭後,在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後淪為英、法租界。

沙面是廣州重要商埠,歷經百年,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沙面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經營,粵海關會所、廣州俱樂部等在沙面相繼成立。

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留下了孫中山先生、周恩來等偉人的足跡,沙面已成為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沙面島上歐陸風情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築"博物館"。已被開發成國家5A級景區,是廣州著名的旅遊區、風景區和休閑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