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人有哪些嗜好
擴展閱讀
上海公積金余額多少倍 2025-05-16 16:57:25
福州哪裡能買到鋼絲繩 2025-05-16 16:25:13

廣州人有哪些嗜好

發布時間: 2022-11-05 22:13:36

① 廣州人的風俗習慣

1.春節期間的除夕迎春花市和元宵節,端午節, 番禺荷花節,從化、增城的荔枝節,重陽節,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州國際美食節等。

2.還有每年元旦均舉行的廣州風情賀年繽紛大巡遊,中秋節的中秋燈會,以及10月舉行的廣州旅遊文藝會演等,為廣州市這座"花城"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3.春節風俗,插桃花、擺年橘、團年飯、煮湯圓、逗利是(領紅包)、行花街、開年、人日、鬧元宵、游花地等;

4.其它歲時風俗,拜山(即掃墓),龍船景與斗龍船,七夕乞巧,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登高等;

5.審美風俗,舞獅子,鰲魚舞,飄色,花市與迎春花會,春秋菊展,花舫和素馨燈飾等;

6.信仰風俗,南海神誕,天後誕,鄭仙誕,金花誕,上元誕、中元誕和下元誕(合為"三元"),何仙姑誕,土地誕,觀音誕,盤古王誕,華光誕,生菜會和打華光等;

7.生活風俗,飲早茶、宵夜、飲糖水、喝涼茶、喝老火靚湯、打邊爐(火鍋)、冬令吃狗肉等,這是廣州特有的飲食文化。

(1)廣州人有哪些嗜好擴展閱讀

1.不可用筷子敲打碗盆,廣州人很忌諱吃飯時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裡請客吃飯時,尤其不可將筷子胡亂地敲打碗盆。一種經常的說法是,只有乞丐討食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

還有一種說法與古代「蠱毒」傳說有關。相傳蠱是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人將百蟲放進壇里,經過多年後打開看時,必定有一個蟲子把其他的蟲子都吃光,這個勝利者就叫「蠱」。

用蠱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時,就要在下毒時邊念咒語邊敲打碗盆,以便使蠱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諱。

2.上整條魚時,應將魚腹朝向主賓,以示尊重。一般而論,把魚腹對著主客主要是因為魚腹刺少,腴嫩味美。不過,這其實也有個典故。

春秋時,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欲殺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專諸推薦給公子光,但專諸平時無機會接近吳王僚。得悉僚愛吃炙魚,專諸就去拜太和公為師。

炙魚手藝學成後,專諸乘公子光請吳王僚到家裡吃飯之機,做好一條整魚,藏匕首於魚腹,在上菜時,取出匕首,刺死了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自此,凡宴賓客,都需把魚腹對著主客,以示善意。

參考資料

② 廣東人對傳統習俗

1、早茶文化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

因此,廣州人聚會,談生意,業余消遣,都樂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幾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③ 到廣州不得不吃的地道街頭小吃都有啥

「食在廣州」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甚至可以說廣州的美食有你沒吃過的,有你想不到的,更有一吃就忘不了的。而那些街頭小吃就更是叫你流連忘返。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都會有些什麼好吃的。

看到這里你應該對廣州的美食能收入囊腫了吧!行動把!不會讓你失望的。

④ 廣東的獨特風俗有哪些

1、行花街,逛廟會。以前老人家常說:「行花街就是為了討個好運氣。鮮花象徵著花開富貴,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現在行花街除了可以買花、看花以外,更是廣州人過年希望「行運」的標志。
2、舞醒獅。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遠古時期,廣東南海一帶發生了瘟疫,死人無數,這時出現了一隻神獸,神獸走過的地方,瘟疫全部消失了。為了報答神獸的恩情,鄉民們便用竹篾和紙,紮成神獸的樣子,配合鼓樂舞動,以表示禮祀之心。
3、買金桔。廣東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為什麼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廣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東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
4、謝灶。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

⑤ 廣州人都吃啥呀拜託各位大神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不但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廣州人聚朋會友,洛談生意,業余消遣,都樂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幾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仆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仆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的華僑中依然十分流行。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 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 不過,廣州人在閑暇時也以在家裡飲「功夫茶」為樂事。「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要把壺里塞滿,並手指壓實,據說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里,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不能滿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舔著慢慢地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此外,飲涼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飲涼茶就是把葯性寒涼、能清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清除夏季人體內的署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如王老吉涼茶就形成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由於它清熱解毒、消炎去署的葯用功效明顯,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另外,還有如石歧涼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龜苓膏、生魚葛菜湯等也都是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80年代以來,為方便飲用,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的必備飲品。 這是廣州人,.! 吃滴啥都有,.! 就看你的適應能力和資金能力,.! 廣州也就北方菜的 `

⑥ 廣州的飲茶風俗獨特之處:叩手謝茶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飲茶是很多人都喜愛的。在茶館臨窗而坐,聚幾個親朋好友,邊飲茶邊暢談,好不愜意啊。廣州人嗜好飲茶,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慣,也是廣州的一大特色。但你知道廣州的飲茶風俗嗎?廣州 飲茶文化 的獨特之處在哪嗎?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飲茶有一不成文規矩:茶客們平常可以粗口爛舌,但斟茶和飲茶日寸,得互敬互讓,即便是十分熟落的老友,對方給自己斟茶,也一定以兩指輕叩桌面,表示謝意。這種叩手茶禮一直維持至今,成為嶺南的一種民情風俗。問其淵源,廣州人的叩手謝茶,有一個故事:

據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他只帶一個僕人,來到廣州西關泮溏村口「享順樓」小茶樓飲茶。一個伙計手捧兩個茶盅,裡面裝著茶葉,放在乾隆與僕人桌前。然後,另一夥計右手挽一個大的銅水煲,來到乾隆帝面前,左手拎起茶盅蓋:右手往上一提,妻時,一股滾水從銅饅嘴瀉下,勢如青龍吐水。乾隆嚇了一跳,可再一看茶盅,恰好灌滿大半盅茶,周圍點滴不漏。

乾隆十分驚訝,問伙計:「為什麼要這樣沏茶?」

伙計笑答:「官人,這是蝦眼水沖茶,老規矩了,水剛剛開,才起泡眼,廣東人俗稱蝦眼水,需要從高處往茶沖撞,第二回才在低處沖茶,只有這樣,茶才會出味。」

「為什麼你能做到滴水不漏?」乾隆又問。

伙計一笑,說:「熟能生巧吧。」

乾隆聽得高興,站起來,自己拎起銅水煲,學著伙計的模樣,往僕人的茶盅里沖茶。

這一下,可把那僕人嚇得幾乎掉了魂,乾隆給僕人斟茶,自己如何變得起!按朝中規矩,這屬皇帝賞賜,要跪在地上叩頭謝恩,三呼萬歲的。但如今皇上微服出巡,不能暴露他的身份。僕人情急之下,連忙屈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做成屈膝的姿勢,中國名茶網在茶盅邊的桌面上,「篤篤篤」連敲幾下,表示叩頭謝恩。

⑦ 廣東人的性格怎樣,有哪些愛好廣東商人最忌諱什麼對哪些話題比較感興趣

據專家稱;廣東有三大民系[1],一是廣府民系,二是潮汕民系,三是客家民系。但三個民系只是個主體,不是全部。廣東的人 距今十萬年的粵北「馬壩人」頭骨化石 口分屬於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有9030萬人,占總人口的98.2l%;少數民族人164萬人,佔1.79%,主要有壯族、瑤族、畲族、回族、滿族等。總人口當中還包括近年從全國各地移居到廣東來的眾多人口,獲得本地戶口的新移民,雖然理論上有人認為他們是外省人,但於法律上已經是廣東人了。另外,居住在海外的華人、華僑、華裔,港、澳、台廣東籍同胞,在感情上,人們都把他們看作是家鄉廣東人,但實際上,他們早有當地戶籍,是居住地的人了,所以,本文除了三大民系之外,把少數民族、新舊移民,海外、港澳同胞全部歸於一個其他類,分為四類。廣府人具有務實精神,政治觀念普遍較弱,商品意識卻很強,而廣州商人在清中期就已聞名全國。商品意識不僅 彌漫於民眾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制約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目標,這就使得人們過於注重經濟上的利益關系,民系的內部凝聚力相對較弱。強烈的商品意識也帶來了投機性的負面作用和較為濃厚的宿命觀,如廣府人開的商店中普遍可見供奉著財神——關公,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也存在迷信命運, 但廣府的同族人,同村人較為團結,而佛山更是「武術之鄉」。談到廣東人不能不說說早茶文化,飲早茶是廣東人特有的飲食文化,早從清朝時期已經開始在廣州盛行了。廣府人多數居住大城市、城市之中,是最早西方化的民系,傳統特色是中西結合,婚禮等也「中西合壁」居多,過春節會行花市等,現在的香港許多習俗,其實就是廣府民系的習俗。 在學廣東話的朋友應該特別注意;對中老年的婦女不要用粵語稱為「伯母」,因為粵語「伯母」的諧音為「百無」,廣府人會認為很不吉利的,有人稱為「伯娘」,廣府人不稱為「舅母」或「妗媽」,但也不能稱呼「妗母」,廣府人都稱為「妗有」,現在香港年輕人都採用適合於各種婦女身份的英文稱呼。 還有,我們常用來看日擇吉的「歷法通書」,不能稱為「通書」,「通書」的粵語諧音為「通輸」,廣東人特別是港、澳地區的人士都有買馬、打牌、打麻雀的習慣,要稱為「通勝」,不然的話,對你面黑黑已是客氣的了,弄不好還要挨罵!

⑧ 廣東人喜歡吃什麼食物

廣東人早餐一般會吃粥,湯麵粉,拉腸粉,包子,喝豆漿,牛奶,茶.
午餐跟晚餐差不過,以米飯為主,另外幾個小菜加個湯.
不過比較重視晚飯,因為多數人晚飯會回家跟家裡人一起吃,所以晚飯也會比較豐富點.
廣東人是很好吃的——飲食對於他們不僅是生理的需要,更是一種嗜好。他們在飲食中體會生活的滋味乃至本質。該地靠海,廣東人便較內陸的人民更有口福,粵菜也以生猛海鮮而著稱。不僅水裡游的,而且天上飛的、地下跑的——廣東人簡直無所不能吃,他們天生一副好胃口,以博大的興趣對待形形色色的食物。據說中國古代,最早吃蛇的就是廣東人,然後才逐漸傳到中原的。《倦遊雜錄》載:「嶺南人喜啖蛇,易其名曰茅鱔」。為了可以名正言順地大吃特吃,甚至給蛇改名了。這種充滿趣味的事也只有廣東人能做得出。《清稗類鈔》也說:「粵人嗜食蛇,謂不論何蛇,皆可佐餐……其以蛇與貓同食也,謂之曰龍虎菜。以蛇與雞同食也,謂之曰龍鳳菜。」甚至以龍來喻蛇了。廣東人持箸之時,便有了降龍伏虎的自我感覺。不管怎麼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可敬的,廣東人堪稱飲食的勇士。
煲粥是廣東人的基本功,那裡的魚片粥、皮蛋粥等等,品種豐富,各有各的味道——與內地人習慣的白粥不可同日而語。

⑨ 廣東人最喜歡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