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中山二院在廣州哪個街道
擴展閱讀
福州邊牧哪裡買 2025-07-13 05:30:24
廣州哪裡有大眾車 2025-07-13 05:28:16

中山二院在廣州哪個街道

發布時間: 2022-11-19 03:53:02

① 中山大學附屬二院在廣州哪

在廣州越秀區仁濟路,人民南旁邊網路地圖

② 廣州中山大學付屬第二人民院在哪裡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名中山二院) 別名:孫逸仙紀念醫院 詳細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西路107號 聯系電話:020-81332199 公交車坐到那個愛群大廈或者南方大廈都可以
地鐵坐到海珠廣場站,從D出口出去沿著珠江或者長提大馬路走,就可以看到,珠江邊上!

③ 中山第二醫院屬於廣州哪個

你是說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吧!它是越秀區的,在珠江邊。

具體地址是: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西路107號

④ 中山二院具體地址謝梅清上班時間

中山二院北院(總院)在沿江西路愛群大廈旁,中山二院南院(新院)在盈豐路,地鐵二號線東曉南站。謝梅青出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全天在總院(沿江西路)

⑤ 廣州中山附屬第二醫院

廣州中山附屬第二醫院就是大家叫的中山二院,地址:廣州市沿江西路107號。有一家分院,叫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簡稱中山二院南院),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東曉南路與盈豐路交界處。詳情可上這里查詢: http://www.syshospital.com/UseCase/FirstPage/ZS2/

⑥ 廣州附屬第二醫院在廣州的哪裡

你問得不清不楚的,廣州沒有這個名字的醫院

有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簡稱廣醫二院),在海珠區昌崗東路250號

廣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簡稱市二醫院),現在已改名為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在荔灣區多寶路63號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在越秀區沿江西路107號

新海醫院,現在已改名為廣州葯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簡稱廣葯二院),在海珠區新港西路167號

廣州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有很多個院區,大德路省中醫院是總院,另外二沙島、大學城、芳村都有分院。具體可以上它的網查看

⑦ 中山大學附屬二院屬於廣州市哪個區

你好,在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西路107號,地鐵海珠廣場附近,希望能幫助你

⑧ 中山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地址在哪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在廣州市海珠區盈豐路33號,電話:(020)34071092,靠近瑞寶花園,在東曉南路旁

⑨ 廣州的中山二醫在哪

我來說正確答案吧

一個是中山二院本院,就是樓上所說的愛群大廈斜對面,我們老廣州叫那裡「西堤」

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西路107號 ,愛群大廈斜對面,也叫孫逸仙紀念醫院。坐公交到愛群大廈站下就是了

另外有中山二院南院,在海珠區的,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東曉南路與盈豐路交界處,曉港灣車站或者東曉南地鐵站即可見。

⑩ 廣州中山第二醫院詳細地址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介

發布時間:2007-01-01 10:00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名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它誕生於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伯駕(Dr.ParKer)先生創辦,是近代中國成立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西醫院;1886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在此學醫和從事革命活動,遂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中山大學,醫院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分南北兩個院區,院本部位於廣州市沿江西路107號,佔地面積32150平米。

在這片中國西方醫學的發源地,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周壽愷、毛文書、秦光煜、林樹模、鍾世藩等一大批勇於創新、默默耕耘的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譜寫了輝煌的歷史篇章:中國首例膀胱取石術,首例病理解剖術,首例眼疾手術,首張醫學X光片,第一個醫學留學生和第一個女醫學生,第一本醫學雜志等,都在這里誕生。

歷經172個春秋,醫院已經建設和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擁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聲 儀、碎石機、骨密度儀、自動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熱療隱形超聲刀、高壓氧等一大批現代化設備,下設內科(心血管、內分泌、消化、呼吸、血液、泌尿、風濕)、外科(普外、泌尿外、心胸外、骨外、神經外、燒傷整形外、小兒外)、婦產科(生殖內分泌、腫瘤、圍產)、兒科(血液、新生兒、呼吸)、耳鼻喉科(耳、鼻、喉)、口腔科(頜面外、修復、口內)、眼科、皮膚科、中醫科、急診科、綜合科、監護科(ICU、CCU)、神經內科、康復科、腫瘤科、麻醉科、放射科(放射影像、放射介入)、檢驗科、超聲科、核醫學科、病理科、輸血科、葯劑科、預防保健科、手術室、供應室、醫學研究中心、博濟醫療中心等數十個臨床和輔助科室。其中一級專業科室16個,二級專業科室27個,醫技科室12個,擁有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授予點12個,碩士授予點27個,其中內分泌內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為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為醫院重點專科。

1949年醫院展開床位僅195張,日門診量不足220人次,1958年床位增至500多張,日均門診量1500人次以上;1984年醫院職工1000多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8人;2005年全院職工1332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35人,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博士點11個,博士導師19人,碩士點27個,碩士導師100多人。2006年,全院開放床位1380張,年門急診量130多萬人次,年出院病人3萬多人次。南院區(廣州市海珠區盈豐路33號)於2002年開業,全力創辦以普通外科為特色的大專科、小綜合院區,打造華南地區肝膽外科特色品牌。

近幾年,醫院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2002年,小兒血液科中國第一株人胚胎造血幹細胞系建系成功;普外科宋爾衛博士與哈佛大學醫學科學家合作 ,應用RNA干預抑制病毒感染的研究論文發表於2002年7月《自然·醫學》 (Nature Medicine)雜志,並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為「2003年度世界十大 科技進展」代表性成果;消化內科《自主免疫狀態下乙肝病毒變異的規律》課 題參與國家973計劃;小兒血液科《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系列研 究》、內分泌內科《關於瘦素的系列研究》分別獲2003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 獎、二等獎;2004年度兒科《提高兒童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婦產科《保存卵巢功能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內分泌內科《糖尿病足的預 警和綜合防治研究》分別獲取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

多年來,醫院為現代醫學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一系列榮譽:連續被評為「廣東省文明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2003年獲全國、省、市三級抗非模範(先進)單位。醫院秉承南北院區共同發展的原則,以學科群為主體重新布局,實現一個醫院、兩個院區、各具特色,統一品牌管理,將優良傳統和文化在兩個院區發揚光大,實現成為一所國內知名、國際有一定影響的強大的現代化綜合性教學醫院的戰略目標。